高中地理鲁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说课一等奖_第1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说课一等奖_第2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说课一等奖_第3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说课一等奖_第4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说课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图中甲、乙、丙、丁区域()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D.相互间差异大2.有关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3.实时获取丙区域植被生长状况的信息,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解析:第1题,甲、乙、丙、丁四区域的划分依据是植被;边界具有过渡性,是虚的;属于同一层次的区域;但彼此之间区域差异大。第2题,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光照、热量都比较充足;乙区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少,季节变化也小;丙区域处于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交界处,河流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第3题,遥感技术可监测获取植被生长状况。答案:1.D2.D3.B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来在东北开展了20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读下图完成4~6题。4.图中的我国东北湿地保护区分布在()A.辽河平原、松嫩平原 B.松辽平原、辽河平原C.松辽平原、三江平原 D.松嫩平原、三江平原5.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湿地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A.土地盐碱化 B.物种骤减C.酸雨加重 D.沙尘暴增加6.今天人们又开始有计划地将“北大仓”逐步变成“北大荒”,有关其说法不正确的是()A.湿地、野生动物等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B.湿地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C.退耕还湿是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沼泽地作为特殊的自然景观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我国东北地区湿地的分布及其生态环境,结合所学知识不难作答。答案:4.D5.C6.A结合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7~9题。7.黄河流域的开发应贯彻的方针是()A.把矿产资源的开发放在首位B.植树造林,恢复植被C.结合流域内的自然资源条件综合开发D.水能开发必须是梯级开发8.影响黄河中游地区开发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C.水文特征 D.矿产资源9.黄河上游建设大型水电站的有利条件包括()①海拔高度大②河流流量大③水位季节变化大④地势落差大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第7题,对流域进行开发利用,除要考虑河流的特点外,更要考虑流域的整体特征,进行综合开发。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中游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有利于能源基地的建设。第9题,黄河上游水量大,河流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河流的梯级开发。答案:7.C8.D9.D读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图,完成10~11题。10.下列说法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A.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该地区有一定影响B.沿地形剖面图的方向是东南—西北向C.该地区在南方低山丘陵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D.GPS可以监测该地区水稻、棉花、甘蔗的生长状况11.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A.可缓解图示地区夏季炎热的天气B.将导致图示地区河湖水位上升,淹没良田C.可缓解图示a地区的洪涝灾害D.使图示地区水资源总量大增,有利于农业生产解析:第10题,图示剖面线的走向是西南—东北;图示区域不属于南方低山丘陵区,也不是棉花和甘蔗的产区。第11题,水库对其周边区域的气候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范围不足以大到图示区域;图示区域位于三峡下游,不会被淹没;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总量决定于径流量,修建水库后,总量不会变。答案:10.A11.C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读表完成12~13题。以色列某年部分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表项目大麦小麦香蕉柑橘胡萝卜蔬菜奶牛肉牛家禽蛋鸡虚拟水含量(m3/kg)12.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看,以色列农业的发展方向是()A.以粮食种植业为主 B.以乳畜业为主C.以园艺业为主 D.以家禽饲养业为主13.从虚拟水角度看,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应()①发展高效节水农业②调整农业结构③优化饮食结构④大量开采地下水⑤大规模引用高山积雪融水A.①②③ B.①④⑤C.①②⑤ D.①②④解析:第12题,以色列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因此农业的发展应以园艺业为主。第13题,本题可用排除法,如果大量开采地下水和大规模引用高山积雪融水会破坏生态环境,排除④⑤,选A。答案:12.C13.A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14~15题。14.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15.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解析:(1)从Ⅲ走廊的位置可看出,其有别于Ⅰ、Ⅱ走廊的有利条件是临长江,故水运便利。(2)功能相同的城市群,不能有效地合作互补易发生不良竞争,单一的重化工工业,耗能多、污染严重,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苏州当地矿产资源缺乏,不适合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加强原有重化工工业和港口工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则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答案:14.B15.C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16~17题。16.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城市化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C.用地紧张 D.人口数量解析:上海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主要是因为用地紧张。答案:C17.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A.“民工荒”现象严重水污染严重B.企业间过度竞争经济腹地较小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缺乏政策支持D.改革开放迟缓资金严重短缺解析:由于缺乏分工协作,我国的一些新兴乡镇企业,企业间互不联系,互相竞争,导致信息不通畅,市场开拓不到位,经济腹地小。答案:B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住;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替换为高端产业。读下图回答18~19题。18.各企业集聚在第一代产业园区的主要原因是()A.共用基础设施 B.加强相互竞争C.靠近原料产地 D.获取邻厂信息19.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A.管理经验 B.资金C.科技 D.廉价劳动力解析:第18题,筑巢引凤阶段各企业可以共同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公共设施,故选A。第19题,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到第二代产业园区,由于吸引了大量的企业集聚,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也逐渐提高,因此失去了劳动力廉价的优势。答案:18.A19.D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社会发展进程,如今出现急剧变化,城市间快速交通网络呈现出全面接轨态势,农民向城市迁移,经济一体化措施纷纷启动,以工业化为重心的社会发展开始转向工业化与城市化并行的新阶段,“3小时都市圈”呼之欲出。据此回答20~21题。20.制约长江三角洲“3小时都市圈”形成的瓶颈是()A.信息传递 B.交通建设C.市场营销 D.农副产品21.2023年,在国内生产总值中,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达到6%、52%、42%,这个比值说明()A.长江三角洲的兴起可以脱离第一产业的支持B.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发展稳定C.三大产业比例失调,城市发展不合理D.当地农村人口已全部转化为城镇人口解析:交通建设的发展是影响城市间联系的关键因素,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的产业比例反映出第一产业比例较小,第二、三产业比例较高,说明了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高。答案:20.B21.B到2023年,黑龙江省力争全省林地面积达到2141万公顷,林木总蓄积达到1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43.6%提高到47%以上,建立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的基本框架。到2023年,全省林地面积达到2324万公顷,林木总蓄积达到18.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1%以上,初步建成比较完备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据此回答22~23题。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东北地区的森林以阔叶林为主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③辽宁省中南部是重要的暖温带水果生产基地④大兴安岭东西两侧森林树种相同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③23.下列有关东北地区森林保护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①稳步推进退耕还林(湿)工程,继续抓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②以防沙治沙(碱)和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为重点,抓好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防护林体系建设③组织实施天然林基地建设工程,加快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产业基地建设,增加木材等林产品的有效供给④组织实施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由有偿使用向无偿使用的转变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第22题,东北地区的森林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第23题,由有偿使用向无偿使用的转变将不利于实现森林生态效益作用。答案:22.D13.D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完成24~25题。24.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B.资本过剩、污染严重C.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D.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25.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A.科技发达B.交通便利C.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D.第三产业发达解析:第24题,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原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升高,环境污染严重等。第25题,珠三角周边地区资源较为丰富,同时地租低、劳动力丰富等优势比较明显。答案:24.D25.C二、综合题(共50分)26.在四川抗震救灾的关键时期,随着火车汽笛一声长鸣,满载黑龙江3800万人民深情厚谊的2400吨优质大米运往四川成都,专列一路南下,运抵四川灾区,直接发放到灾区群众手中。据下图以及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1)丁地区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简述该商品粮基地商品率高的原因。(2分)(2)丙地区是水稻的主要分布区,这里发展水稻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有哪些?(2分)(3)乙地区是重要的林区,该地区森林合理利用的措施有哪些?(2分)(4)丁地区和甲地区相比,农业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和戊地区相比,作物熟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5)甲地区土地利用不合理最易出现的生态问题是什么?如何避免这类问题?(4分)答案:(1)耕地面积广,人均耕地多;土壤肥沃;机械化水平高。(2)夏季高温,热量充足;灌溉便利;地形平坦。(3)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4)水分。热量。(5)土地荒漠化。降低草场载畜量,合理放牧;退耕还草;控制人口数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消除贫困等。27.阅读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黄土高原某地影像图。材料二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家对黄土高原多年的研究成果——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植被覆盖率(%)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201555~30~20403080~50~406060~50~3095~85~708075~60~5098~89~80≥9070100~95~90(1)为了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国土整治,人们往往依靠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材料一资料的获得,往往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技术,材料二资料的获得,则主要利用________技术。(2分)(2)材料二反映了植被可以(2分)()A.使地表水下渗减少 B.使侵蚀增加C.使含沙量减少 D.使径流量增加(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3分)(4)黄土高原地区具有优势的能源资源是什么?目前主要通过哪些方式调配当地的优势资源?(4分)解析:材料一是遥感影像,材料二的地理信息是经过处理得出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地理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分析材料二可知,当植被覆盖率提高后,径流减少率和侵蚀减少率均提高,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强,河流径流量和含沙量均会减少。黄土高原有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山西、陕西的煤炭资源,和本地区能源输出有关的措施有晋煤外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答案:(1)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2)C(3)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4)煤、天然气。铁路运输(晋煤外运)、管道运输(西气东输)、输电(西电东送)。28.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大运河自开凿至今,经历了2400余年的历史。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为了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沿线的鲁、苏、浙三省纷纷下大力气对大运河各河段进行了整治、扩建和渠化,使千年古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成为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材料二图A:京杭运河图;图B:南水北调部分路线图;图C:南水北调某条路线剖面图。材料三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站在保护人类文明的角度看,大运河不仅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也为世界所公认。大运河水系绵延数千里,纵贯南北,构成独特的自然风情,孕育出浓郁的线形文化景观,如果再加上还未被很好发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就更加丰富。(1)图B中①为南水北调东线,试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有何优越的条件。(3分)(2)图C为图B中_________________线的剖面图(填数字);a河是_________________,c地位于__________________流域。(3分)(3)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曾六下扬州。结合图A,试分析古代运河对扬州城发展的影响。(3分)(4)结合材料和图,试分析京杭大运河对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的积极影响。(3分)(5)试描述京杭运河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变化。(3分)解析:该题考查南水北调工程以及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区域地理特征,属于较为基础的分析题目。答案:(1)长江下游水量丰富,利用京杭运河等现有的河道和湖泊,工程量小,成本低。(2)①长江海河(3)运河的供水和交通功能促进了扬州城的发展。(4)沟通南北,促进南北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带动运河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为沿线城市和农业提供水源,运河文化内涵的挖掘将带动沿线地区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5)从亚热带季风气候到温带季风气候;从湿润地区到半湿润地区;从亚热带到暖温带;从水田到旱地等。29.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但省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平衡。为了促进共同富裕,江苏省制定了苏北崛起、振兴苏中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