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及土方开挖技术交底施工方案交底_第1页
基坑及土方开挖技术交底施工方案交底_第2页
基坑及土方开挖技术交底施工方案交底_第3页
基坑及土方开挖技术交底施工方案交底_第4页
基坑及土方开挖技术交底施工方案交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页共24页施工方案交底记录专项施工方案名称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编号交底日期交底摘要页数共24页1、工程建设概况拟建场地位于莆田市秀屿区岭美村,设1层地下室,建筑面积22247m2,基坑周长约761m,平面上呈多边形,场地起伏较大,地下室支护坑顶线至地下室外墙,及外墙往坑内10m范围内土石方尚未开挖,备留支护施工场地,这部分场地标高为-0.15~±2.35m(黄海高程27.05~29.55m)。其余地下室地面现有标高在底板垫层底21.05m,高低差为6~8.50m,备留支护的土石方开挖深度为6~8.50m,±0.00标高左右为罗零高程27.2m,局部承台底标高为-9.05m(黄海高程18.15m)。开挖范围内主要为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全风化、砂砾状强风化、碎块状强风化及中风化花岗岩。基坑12#楼、14#楼东侧存在已建建筑距离较近,距离坑顶线6m,基坑17#、18#北侧有已建建筑物,距离坑顶线24m,基坑17#、18#楼东侧为绿化带预留地,场地较宽阔,基坑南侧为预留用地,场地较宽阔,基坑的西侧为宽阔场地,基坑北侧为非地下室用地范围,场地较宽阔。已建建筑物为框架结构,基础为浅基础,独立基础,基底标高为-1.5m,黄海高程为27.5m。现场施工钢筋锚杆不会碰到已建建筑物的基础。2、深基坑支护设计概况根据场地周边环境条件及规范要求,本次设计分7个剖面,本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取1.0。根据该基坑特征,具体措施介绍如下:1-1'剖面、3-3剖面、4-4剖面、5-5剖面采用一级放坡+挂网锚喷面层;2-2(a)剖面、2-2(b)剖面采用一级放坡+土钉+挂网锚喷面层防护;2-2(c)剖面采用一级放坡+围护桩+挂网锚喷面层防护;1-1剖面2-2(a)剖面2-2(b)剖面2-2(c)剖面3-3剖面4-4剖面5-5剖面3、工程水文地质概况根据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莆田火车站岭美二期棚户区改造项目14#~18#楼及地下室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书》,场地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1、粉质粘土eq\o\ac(○,2):褐红色、灰白色,局部含5%~10%中砂,呈稍湿,硬塑状态。2、残积(Qe1)砂质粘性土eq\o\ac(○,3):褐黄、褐灰色,呈湿~稍湿、可塑~硬塑状态。3、全风化花岗岩eq\o\ac(○,4)—1:灰黄、褐灰色。属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4、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eq\o\ac(○,4)—2:褐黄、褐灰色,岩体极破碎,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eq\o\ac(○,4)—3:褐黄、褐灰、灰白色,属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及。中风化花岗岩eq\o\ac(○,4)—4:灰白,青灰色,岩体较完整,岩石质量指标RQD为75~85%,属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类。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勘察期间,各钻孔均遇见地下水。场地地下水赋存、运移于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坡洪积层、第四系残积层及基岩各风化带的孔隙、裂隙中;根据其埋藏条件及含水层的性质,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分为潜水。赋存于人工填土eq\o\ac(○,1)、粉质粘土eq\o\ac(○,2)及残积砂质粘性土eq\o\ac(○,3)层的地下水类型属孔隙潜水,受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水位随季节性变化较大;基岩各风化带内所赋存的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略具承压性,其水量大小和径流受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程度、连通性和构造的控制,其地下水压力场和渗流状态具明显的各向异性,一般无统一的地下水头,该层地下水主要受地下水侧向迳流补给,且未形成稳定连续的水位面。场地地下水总体上由场地自西北向东南径流排泄。测得初见水位埋深为0.30~8.50m,相当于标高18.69~30.99m;测得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为0.20~8.40m,相当于标高18.79~31.09m。4、工程特点和难点1、本工程地下室基坑平均深度较深,基坑形状呈多边形,平均开挖深度为7m,最大开挖深度达到了8.5m。基坑土石方面积为11833m2,土方开挖总量为6万方。2、地下水的初见水位埋深为0.30~8.50m,相当于标高18.69~30.99m;测得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为0.20~8.40m,相当于标高18.79~31.09m,当施工至地下室底板垫层底,后续承台、地梁石方开挖、土方回填不能施工,对降水要求较高。3、由于大部分场地建设单位已提供到基坑垫层底标高,在地下室外墙至坑顶,及外墙往坑内10m范围内土石方尚未施工。对于基坑西侧、北侧为岩层,承台、地梁及电梯基坑大部分也均为岩层,边坡修坡较为困难,采用破碎型挖机进行施工,工期进度缓慢,石方量大,工期较短,施工难度大。5、施工总体安排5.1、施工阶段划分(1)先期进行围护桩施工,在围护桩施工完成后,进行土石方开挖。本工程地下室单层面积大,岩石破碎采用破碎型挖机进行施工,需提前进行施工,冠梁、可随土石方的开挖穿插施工。(2)基坑土石方必须分层分段均衡开挖,严格做到开挖一层,喷锚支护一层,上层喷射面砼强度达到75%后再开挖下一层,开挖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开挖顺序详见地下室土方开挖平面示意图。(见附图)(3)按喷锚支护难易度将基坑划分为两个区11个施工段进行施工。(见附图)5.2、施工工艺流程基坑降排水→第一层土方开挖→第一道土钉支护施工→第二层土方开挖→第二道土钉支护施工→第三层土方开挖→第三道土钉支护施工→第四层土方开挖→第四道土钉支护施工→承台土方开挖、垫层、砖胎膜施工→承台周边土方回填。6、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解决方案6.1施工测量6.1.1平面控制测量本工程外围轮廓线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物控制点组成控制网。应将控制点引测到桩机施工影响区以外,并用砼周边保护,为了确保进行控制网的恢复,应将控制轴线引到四周的围墙上,用红油漆作好标记。6.1.2方格网控制方格网在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受平面控制网的控制,本工程由于单层面积大,且造型复杂,施工作业面不断的变化,故选择方格网应分段进行。支护施工时,支撑梁、均采用方格网进行定位。现场桩位放样全部采用全站仪以坐标放样为主,对个别桩位采用经纬仪极坐标放样为辅,各桩位放样完成后必须跟相邻桩位尺寸关系进行复核,引测过程中必须进行闭合复核,测量时仪器读数人员与记录计算人员必须各自互换岗位,一测一算各自相互复核。并将引测结果汇总成放样成果计算书,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对区块间的控制引测点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性的会同监理测量工程师进行经常性复核。做到每用必核。6.1.3高程控制测量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国家高程控制水准点,引测、建立施工现场高程控制网,埋设现场水准点,现场水准点埋设3个,BMA、BMB、BMC组成水准网。水准网应于轴线方格网重叠以便于查找方位,同时可根据桩位分布的具体情况局部加密。6.1.4桩位放样本工程外围轮廓线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物控制点组成控制网。应将控制点引测到桩机施工影响区以外,并用砼周边保护,为了确保进行控制网的恢复,应将控制轴线引到拟建筑物场地四周以外不受施工影响并能在施工期间有利于引测使用的区域,并用砼周边保护,用红油漆作好标记。桩位放样误差计算标准:测量精度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执行。精度要求如下所示:⑴水准点闭合差为±12L(mm),(L为水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单位为km)。⑵工程桩位测量放样误差控制在20mm以内,土方开挖后工程桩偏位满足《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7、土石方开挖施工本工程土方根据工程特点及支护结构情况分阶段开挖方法进行开挖。土方除留少量地下室承台边回填用的土方其余大部分外运。由于场地大部分建设单位已提供到基坑垫层底标高,在地下室外墙至坑顶,及外墙往坑内10m范围内土石方尚未施工,备留支护施工场地。对于石方开挖采用破碎型钩机进行震碎。基坑开挖程序:降水→测量放线→第一层土层开挖→第一道边坡喷锚支护→第二层土层开挖(三~四层土层开挖以此类推循环施工)→第二道边坡喷锚支护→承台基坑开挖→开始承台垫层桩胎膜施工→承台周边土回填注:1.每层土石方开挖,每段15米,一次开挖四个工作面,分层开挖顺序依照分层中4编号进行开挖,待喷砼强度达到75%后,方可进行该层土方大面积退土工作。2.每层开挖时留足预留土层等相邻施工段开挖时,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工序。基坑排水依照边坡支护系统进行设置。1)施工准备①地上、地下障碍物清理:场地土方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地质情况制定处理方案。②测量放线及测量桩点的保护:土方开挖前,项目技术质量组应根据地下室施工开挖的范围,测出场地的自然标高及定出控制基底的标高,并做好建筑物定位桩的保护工作后方可动工。2)施工方法基坑土石方开挖应与基坑支护、降水配合进行,并严格遵循先支护后开挖的原则,采取分阶段分层开挖,使支护结构受力均匀,并与支护结构的设计工况相吻合。每层土方开挖前,先沿基坑周边挖一道3~5m沟槽用于开挖前喷锚支护施工,沟槽采取跳挖分段开挖,每段15米,一次开挖四个工作面,分层开挖顺序依照分层中1~4编号进行开挖,待喷砼强度达到70%后,方可进行该层土方大面积退土工作。土方分层均衡开挖,每层挖至钢筋锚杆标高下约0.3m,不得超挖。待上排钢筋锚杆注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开挖下层。在支护结构施工及土方开挖前,应查明核对地下管线埋设位置及深度,确保管网安全。开挖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或扰动基底原状土,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土石方开挖要求在距边坡较远的地方设置一个临时土石方堆场,出土坡道的设置应尽量使支护结构受力均匀并根据市政道路行走条件作施工组织设计。挖出的土方应及时当班运走,当班不能运走时应停止开挖,严禁将土方堆于基坑四周造成支护结构负荷的额外增加。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对支护体系及基坑坡顶外侧7m内不应堆土方或建筑材料,严禁超挖超载,土方开挖过程中,严禁施工机械碰撞垂直支撑。内支撑体系或支护结构,临近这些构件300mm应采用人工挖掘。土石方开挖顺序及速度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土石方开挖应避开雨季,开挖过程中应做好坑内滞水及大气降水的疏导工作,确保坑内不积水。土石方开挖时,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查清原因采取措施,方可继续挖土。土石方开挖到底后应立即封底,封底垫层应紧抵边坡侧壁,然后再间隔开挖承台土方。基坑开挖验槽后,应立即施工地下室底板垫层,减少基坑暴露时间。如果基坑开挖后,不能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时,可在基坑设计标高之上,预留0.15~0.3厚的一层土不挖,待下一工序开始前,再用人工开挖至槽底的设计标高,否则在下雨时,基坑会浸水坍塌。承台基坑开挖应向四周扩挖0.5米并按1:1进行放坡。施工过程中若须爆破,应委托有资质且经验较丰富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把对周边的影响降到最低。3)土石方开挖顺序根据道路及现场方面决定,由于东侧有建筑物,边坡支护采用放坡钢筋锚杆及围护桩支护,为了避免影响相邻建筑物地基,确保边坡支护有效有序进行,本次开挖分两区块分层分段进行开挖,具体详附图。基坑水平方向基坑四周采取分区分段开挖,每段长度不得超过15米,不得连续开挖,应跳段进行边坡开挖与支护。总体开挖顺序由四周向中间,由北向南分层退土。基坑土石方总量6万方,基坑垂直方向主要分四层开挖,第一层从29.5m至27.45m处,挖深约为2.1m,开挖土方约11000m3;第二层从27.45m至25.65m,挖深约为1.8m,开挖土方约9000m3;第三层从25.65m至23.85m,挖深约为1.8m,开挖土方约9000m3;第四层从23.85m至21.35m,挖深约为2.5m,开挖土方约1.3万m3;第五层从21.35m至21.05m,挖深约为0.3m,人工开挖,开挖约2000m3;第六层为底板垫层底至承台地梁、电梯基坑,开挖石方约1.6万m3。第一至五层土方主要采用大型挖掘机机械及破碎型挖掘机进行开挖,第六层主要采用人工开挖,小型挖掘机配合,对于岩层部分采用破碎型挖掘机进行开挖。本工程采用侧向挖土法,挖掘机一面沿着基坑(槽)一侧移动,自卸汽车在另一侧装运土。自卸汽车配置在挖土机的两侧装运土。本工程土方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开挖配合的形式。土方开挖平面示意图详见附图4)土石方开挖注意事项1、地下室土石方开挖应在支护结构养护龄期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土方开挖前应作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经基坑及基础设计单位设计人员审核认可,各承台应逐个开挖,严禁全面开挖至承台底。不允许土方车或挖掘机直接碾压支撑体系及锚固体系,应在设置进出通道的地段回填夯实素土到现地面,确保支护体系的安全。边坡开挖时应严格按图上尺寸进行放坡开挖,边坡开挖边界严禁小于设计开挖边界。2、土石方开挖不得超挖,上排喷射混凝土面层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及挂网。3、基坑同侧承台土方应跳开开挖,严禁同侧承台土方同时开挖到底,以确保开挖过程中土体自身的稳定,同时避免造成已施工的支护结构外移。4、土石方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应立即浇捣素混凝土垫层,防止基坑底土体暴露时间过长。5、土石方开挖过程中及地下室施工期间基坑坡顶外侧7m内不应堆土方或建筑材料,严禁超挖超载,土方开挖过程中,严禁施工机械碰撞垂直支撑、内支撑体系或支护结构,临近这些构件300mm应采用人工挖掘。6、土石方开挖过程中应对支护体系及基坑周边构筑物进行变形监测,一旦变形超过允许值或变形速率大于规定值时,应立即停止开挖,并根据已制定的应急预案采取有效加固措施。7、地下室施工时,围护结构与地下室外墙间的间隙应尽早回填,回填要求应按地下室土建施工图进行。8、基坑降排水施工8.1地下水类型和埋藏条件测得初见水位埋深为0.30~8.50m,相当于标高18.69~30.99m;测得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为0.20~8.40m,相当于标高18.79~31.09m。勘察期间,各钻孔均遇见地下水。场地地下水赋存、运移于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坡洪积层、第四系残积层及基岩各风化带的孔隙、裂隙中;根据其埋藏条件及含水层的性质,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分为潜水。赋存于人工填土eq\o\ac(○,1)、粉质粘土eq\o\ac(○,2)及残积砂质粘性土eq\o\ac(○,3)层的地下水类型属孔隙潜水,受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水位随季节性变化较大;基岩各风化带内所赋存的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略具承压性,其水量大小和径流受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程度、连通性和构造的控制,其地下水压力场和渗流状态具明显的各向异性,一般无统一的地下水头,该层地下水主要受地下水侧向迳流补给,且未形成稳定连续的水位面。场地地下水总体上由场地自西北向东南径流排泄。虽然地下水位较高。但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数据计算得知,地下水的总涌水量并不大,地下水补给来源于主要大气降水的垂向渗透补给及相邻含水层侧向径流补给,所以本工程主要采用坑内设置排水沟、集水井明排地下水的方式对基坑进行降排水。8.2基坑排水;本工程按照基坑支护设计图纸要求,坡顶采用混凝土硬化并设置截水沟,防止大气降水流入基坑或渗入坑侧土体;坑底设置排水沟、集水井明排地下水,排水沟和集水井宜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净距0.4m以外,排水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不应小于0.3m;在基坑坑底四角或每隔20~30m应设一个集水井,坑底集水井距基坑边沿200mm,集水井底面比排水沟底低0.5m。截面800×800,集水井的底及侧壁厚均为120,采用M5.0水泥砂浆砌筑MU10普通粘土烧结砖。支护坡面采用¢50PVCA泄水管,管壁梅花形钻孔,L=1000,外包两层透水土工布,泄水孔@2000,外露100mm。降排水剖面图1、基坑外排水本工程按照基坑支护设计图纸要求,在地下室坑面周边通长砌筑排水明沟(b×h为300×300),利用排水沟将水引至将沉淀池,场地污水经过沉淀后排入城市地下水道。2、基坑内临时排水沟在开挖过程中设置临时排水明沟,在坑底周边通长砌筑排水明沟,并设置若干集水井(800×800×500),采用潜水泵抽水,抽水排到坑外明沟,经集水井沉淀后排入市政下水道。3、基底承台排水当大基坑土方开挖完成,底板垫层混凝土浇筑后,承台土方开挖、砖胎模、防水、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时承台及核心筒底的排水,采取利用水泵把基坑中间的承台、核心筒内的水就近抽到基坑四周的承台或集水井内,再用水泵把基坑四周承台内的抽到基坑顶排水沟内,最后经沉淀池排往市政管网。为了保证承台底部水能抽取干净,在承台施工过程中,在双桩以上承台内部角部设置微型集水坑(300×300×300),方便水泵抽取。微型集水坑剖面示意图9、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郑文庆电话组长:林振峰电话员:苏剑山林逸波陈琼龙10、监测项目的警戒值及应急措施1、本工程警戒值的确定如下a、地面沉降≥0.7%h(h基坑开挖深度)、坡顶水平位移≥0.7%h、桩顶水平位移≥0.6%h、桩顶竖向位移≥0.4%h;b、支护结构水平位移速率连续几天急剧增大,如每天位移>2mm,且不能收敛;c、邻近建筑物位移≥20mm,沉降差≥5mm,d、基坑内降水或基坑开挖引起坑外侧地下水位下降不得超过1000mm,下降速率不得超过500mm/d。e、基坑边坡土体出现可能导致剪切破坏的迹象或其他可能影响安全的征兆。2、应急措施1)、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3)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4)支护结构出现开裂。(5)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值。(6)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7)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现象。(8)出现其它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9)临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10)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11)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2)、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砂、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等现象。(4)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5)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6)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它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当监测项目超过其警戒值时,必须迅速停止开挖,通知施工、监理、设计人员,查明原因,待加固处理后方能进行下一步开挖,一般应急措施有:当出现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或其他破坏征兆时,应采用砂袋、挖土进行坑内被动区反压或坑内预留土反压、分条开挖、增设锚杆等相应措施。11、监测质量保证措施1、测点布置力求合理,应能反映出围护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实际变形和应力情况及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2、测试元件及监测仪器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测试元件要有合格证,监测仪器要定期校核,标定。3、测点埋设应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并做到位置准确,安全稳固,设立醒目的保护标志。4、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分析,一般情况下,应每周报一次,特殊情况下,每天报送一次。如发现监测数据异常,应立即复测,并检查监测仪器、方法及计算过程,确认无误后,立即上报给业主、监理及单位主管,以便采取相应措施。12、应急预案12.1、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发生事故时应遵循“保护人员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的蔓延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达到控制事故,有效地抢救伤员,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扩大。12.2、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辩识、评价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辩识、评价编制应急预案成立抢险领导小组组建抢险队、救护车配备应急物资、设备应急知识教育培训定期评审实施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修订未发生发生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12.3、明挖深基坑开挖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应急措施。危险因素:1、违规违章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缺陷,基坑发生坍塌滑坡。2、支护桩侧向位移3、受到应力的影响基坑坑底隆起。4、地质复杂发生涌砂涌水。5、帷幕桩渗水与漏水事故6、高空坠物(一)基坑坍塌滑坡1、预防措施①严格按设计文件和技术交底施工、严格控制基坑开挖坡度。②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基坑停工较长时间,应在平台、基坑边和坡脚设置排水明沟和积水坑,并派专人抽水值班,并对基坑边坡面进行喷射素砼保护。③在进度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少开工作面的形式,避免暴露太多的基坑工作面。④坡顶严禁堆积荷载,⑤基坑四周设置砖砌或砼排水沟;分层开挖,层间设台阶,每层开挖边坡坡率根据地质情况按规定放坡,必要时坡面喷射砼保证稳定。⑥开挖期间加强监测频率,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总结。2、应急措施:①出现险情时,现场人员从安全通道有序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的人员进行疏散。②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③会同相关部门对影响到的周边道路进行调整和交通疏解。④在具备条件和不危及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补强支撑,并对坡脚处进行土方回填。⑤尽量减少动载、进行坡顶卸载。⑥杜绝任何流入基坑边坡内的水源。(二)支护桩侧向位移1、安全预防措施。①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开挖边架设钢支撑,支撑连接处要可靠,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设计深度,确保支撑体系稳定。②施工时严格控制钢支撑各支点的竖向标高及横向位置,确保钢支撑轴力方向与轴线方向一致。③在基坑开挖期间要加强对支撑的观察、每班要有专人巡察、当支撑轴力超过警戒值时,立即停止开挖,分析原因,制定对策。④开挖期间加强监测频率,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要进行认真的分析。⑤支撑施工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架设。对支撑材料要严格把关,杜绝使用有缺陷的支撑材料。应急措施:①出现险情时,现场人员立即从安全通道有序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②在失稳的钢支撑旁加设钢支撑,进行坑底加固,如采用注浆、高压喷射注浆等,提高被动区的抗力,同时对周围支撑复查,查找是否有支撑松弛,如果发现有支撑松弛,应立即采取加固措施。③如由于支撑失稳已经引起基坑坍塌,立即对基坑坍塌处回填土方,并清理基坑周边的超载,如果围护结构背土发生土体流失,要立即填充砂或砼,同时对周围支撑复查,查找是否有支撑松弛,如果发现有支撑松弛,应立即加垫木楔,防止失稳现象扩散。(三)基坑坑底隆起1、安全预防措施①基坑开挖过程中加强基底隆起监测,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要进行认真的分析。②地基加固、周边设降水井降水等措施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③基坑周边防止过多的超载。④开挖前对围护质量摸底、祥查,对可能会发生渗漏的部位进行注浆封堵处理。2、应急措施:①立即疏散险情现场作业人员,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②发现坑底隆起迹象,应立即停止开挖,并应立即加设基坑外沉降监测点。③回填注浆或回填土,直至基坑外沉降趋势收敛方可停止回灌和回填。(四)涌砂涌水1、安全预防措施①开挖过程中对围护结构桩间等薄弱部位设专人监视。②若发现出现少量渗漏,应及时处理,先堵漏后开挖,防止渗漏点扩大。③加强量控监测、对量测数据进行审查对比,密切关注围桩的变形情况。④监测信息围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范围时,必须立即加密支撑,防止变形进一步扩大,遇薄弱环节错位开裂,出现渗水通道时,及时处理。应急措施:①立即疏散险情现场作业人员,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人员进行疏散。②在涌砂处打设Φ42注浆孔注浆加固;在涌水处采用M10浆砌片石围堰,边用抽水机将突水排出,然后回填干砌片石,注浆加固。(五)高空坠物①作好基坑四周围闭工作,在基坑坡顶和基坑边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护栏安全网;②为防止地面杂物吊入基坑,在基坑周边护栏下缘设置踢脚板。13、应急救援组织架构1、应急救援领导组:组长:副组长:组员:2、应急救援领导组职责应急救援协调领导组是项目部的非常设机构。负责本标段施工范围内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布置、实施和监督协调工作。及时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及善后处理,按照国家、行业和公司、指挥部等上级有关规定参与对事故的调查处理。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共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安全保卫组、事故救援组、医疗救援组、后勤保障组、专家技术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处理组等八个专业处置组。4、.各救缓组职责:①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人:主要职责:负责“预案”日常的管理工作,负责重大事故的报告,通知指挥组全体成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在实施应急救援任务时与其他处置组协调工作,按照经理的命令调动抢险队伍,机械物资及时到位,实施抢险救援工作。②组员负责人:主要职责:组织力量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道路进行警戒、控制,组织人员有序疏散。③事故救援组负责人:主要职责:根据专家技术组的技术建议和事故现场情况制定方案,按照方案迅速组织抢险力量进行抢险救援。④医疗救护组负责人:主要职责:组织医护人员迅速展开对伤员的急救,有必要时应立即与120急救中心联系,请求增援,并派人在路口等候指引。⑤后勤保障组负责人:主要职责:迅速组织车辆运送抢险队伍及抢险物质,必要时立即切断主电源,并与医疗救护组协作保障所需物品的使用。⑥事故调查组负责人:主要职责:负责对事故现场勘察取证,查清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范措施,提出对事故及责任人的处理意见,配合上级调查组工作。⑦善后处理组负责人:主要职责: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对伤亡人员的医疗、抚恤、安置等工作,并于保险公司协调理赔事宜。在我队应急救援协调领导组组长发布启动本应急预案命令时,各职能组无条件地服从我队应急救援协调领导组的安排,立即投入到应急救援的行列。14、事故报告1、事故报告原则应遵循“迅速、准确”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内上报重大事故情况。2、紧急通讯联络紧急报警电话110紧急救援消防电话119急救中心电话120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电话122天气预报电话12121应急救援领导组办公室电话3、事故报告程序发生上述事故后现场施工员应立即向工区负责人汇报,工区负责人接到报告的同时向我队应急救援协调领导组办公室报告,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简要情况,并随时报告后续情况。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要求与110、119、120、122以及其他相关救援电话联系增援。4、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接报后应立即报告应急救领导组组长,组长接报后根据报告的情况判断事故的级别下达启动应急预案命令,展开现场救援工作,有关部门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到指定地点集结,(根据地质情况,应急救援集结地点设在马庄村村口)勘察事故情况,通知相关部门就近调动抢险队伍、机械设备实施应急救援。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或主管领导汇报。5、报告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别。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人员伤亡情况。已采取的救援措施。6、应急救援(1)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