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ch05宏观经济政策13_第1页
宏观经济ch05宏观经济政策13_第2页
宏观经济ch05宏观经济政策13_第3页
宏观经济ch05宏观经济政策13_第4页
宏观经济ch05宏观经济政策1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实践背景和思路传统经济学相信市场本身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认为市场中发生的种种问题都是暂时性的,最终都会通过价格的调整而获得解决,不致于影响长期社会福利。因此认为政府干预经济不仅是不必要的,更是一种会破坏市场机能的行为。然而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促成了宏观经济学的大发展,同时促进了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和实施。政府为使宏观经济运行达到一定的效应,有意识地用来干预和影响经济运行的手段,叫做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包括需求政策、供给政策、对外政策。需求政策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本章主要内容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财政政策及其实践

§3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4货币政策及其实践

§5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6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一.充分就业二.价格稳定三、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四、国际收支平衡一.充分就业广义:(p458)

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通常指劳动这一要素的充分就业并不是100%的劳动力全部就业狭义:只存在自然失业(即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经济状态。适龄且有劳动能力的人会因种种原因而没有工作:有的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从而不愿意工作(自愿失业)有的因工作转换或迁移而暂时停职(摩擦性失业)有的因没有适当技术需要接受培训教育再重新上岗,或者因居住地点不当无法填补现有职位的空缺(结构性失业)有的因经济萧条而被解聘(周期性失业)什么是:充分就业?凯恩斯:如果“非自愿失业”已削除,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P458)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如果空职位总额恰好等于寻找工作的人数,就是充分就业货币主义: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什么是:充分就业?公认:充分就业不是100%就业,充分就业不排除像摩擦性失业这样的失业情况存在。目前,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存在4%~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此时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二、价格稳定并不是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是指价格指数的固定不变,即不出现通货膨胀。(p459)实践表明: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已经无法消除,因此大部分国家已把一般的轻微的通货膨胀的存在,看做是基本正常的经济现象。实际可行目标:

价格稳定是维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这种通货膨胀率能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三、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p459)衡量:GDP和人均GDP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是解决失业、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增强国力……的前提条件。但并不是经济增长速度越快越好

而是要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要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资料:1998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率按不变价格计算(上年=100,即实际GDP的增长率)年份199819992000200120022003GDP增长率8.39.110年份200420052006200720082009GDP增长率10.111.312.7年份20102011GDP增长率10.49.3四、国际收支平衡指既无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国际收支盈余即:汇率稳定,进出口平衡

从长远来看,各国政府应该追求对外收入和支出的平衡,大量的顺差和大量的逆差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五、各目标之间的关系各目标之间存在互补性:一个目标的实现会促成另一目标的实现如:经济增长有利于充分就业,

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物价稳定各目标之间还会存在一定的冲击性如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之间存在两难选择

四个目标很难完全统一,应据经济形势确定不同时期的各个目标次序。政府的两难选择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往往相互冲击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而进行的国企减员增效必然会损害工人的既得利益;而要扩大就业政府就必须顶住国际压力创造出大量的出口顺差。微观经济的目标就是一个:最大化。宏观经济的目标却是四个,所以这门学科注定是一门充满了争议的学科。§2财政政策及其实践

一.财政政策的内容二.财政政策的模式与作用三、自动稳定器与斟酌使用四、国家预算与功能财政五、赤字与公债一、财政政策及其作用

1、定义定义1: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P459)定义2: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财政支出及借债水平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收入和就业的政策。

2、内容国家财政的构成国家财政政府收入政府支出税收公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财政政策的内容:(1)政府收入政策

税收政策

公债(2)政府支出政策

政府购买支出

转移支付公债

当政府税收不足以弥补政府支出时,就会发行公债。公债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中央的债务被称为国债公债的分类:短期(≤1年)中期(1~5年)长期(≥5年)政府购买支出

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如军需品、机关办公用品、公务员工资、公共工程项目的支出等)以取得商品和劳务作为报偿的支出,是实质性的支出,和私人支出相同,直接构成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可以有效地干预经济活动。转移支付

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失业补助、农业补贴等方面的支出是政府通过税收的形式把较高收入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收入集中起来,再以转移支付的形式发放给较低收入的社会成员。不以取得劳务和商品作为报偿的支付,不形成直接的国民收入,但可以增加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从而间接增加国民收入二、财政政策的模式与作用(1)扩张性财政政策(2)紧缩性财政政策(3)中性财政政策1、扩张性财政政策

(1)适用条件:

经济萧条、失业严重时(2)政策手段:①扩大政府支出②减税(3)作用:刺激总需求,

促进国民收入增长扩张性财政政策

①扩大政府支出

公共工程支出↑i↑就业↑收入↑消费↑

公司所得税↓投资↑

个人所得税↓DPI↑消费↑政府购买支出↑

AD↑政府转移支付↑

DPI↑消费↑AD↑

②减税AD↑

(4)增加政府购买支出与减少税收的不同

两者都属扩张性财政政策手段,都会使政府的财政赤字增加,但结果略有不同:增加政府购买,可以直接增加总需求,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减少税收使人们增加的收入部分,不会全部转为消费支出,在边际消费倾向的作用下,支出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当政府购买支出增加的数量与税收减少的数量相同时,增加政府购买支出的政策作用更大。2、紧缩性财政政策(1)适用条件:在经济繁荣(过热)时(2)政策手段: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转移支付↓税收↑(3)作用抑制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3、中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收支活动对社会总需求既不产生扩张,也不产生紧缩性的后果。政府的作用是做结构调整

三、自动稳定器与卙酌使用1、自动稳定器(制度性财政政策)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行动性财政政策、补偿性财政政策)3、财政政策的局限性1、自动稳定器(制度性财政政策)(1)定义

又称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而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462)

(2)作用机制内在稳定器的功能主要通过三项制度得到发挥:

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政府转移支付自动变化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3)作用特点:自发性(4)局限性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个人和公司保留的可支配收入自动地少减少一些,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地少下降一些,从而克服危机。累进税收制度下经济衰退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从而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

经济萧条时期,个人收入↓,公司利润↓在经济繁荣时

失业率下降,人们收入增加,税收会随收入增加而自动增加。尤其是在累进税制度下,繁荣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高的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从而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政府转移支付自动变化经济萧条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多,政府的失业补助及其他福利开支会自动增加,从而抑制人们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及其他福利支出也自动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抑制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增长,从而减少总需求的增加。(4)局限性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机制是存在的,但作用是有限的,虽然能够减缓经济波动的程度,却不能改变经济变动的总趋势,特别是对于剧烈的经济波动,自动稳定器更难以扭转。自动稳定器作用的发挥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行动性财政政策、补偿性财政政策)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政策,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这就是斟酌使用的或权衡性的财政政策(P462)

(1)定义(2)运行机制(行动性、补偿性)

经济萧条→总需求<总供给→失业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政府支出↑税收↓政府支出↓税收↑总需求↑总需求↓

经济繁荣→总需求>总供给→通货膨胀(3)特点①直接性②反经济周期(逆经济风向行事,相机抉择)由抗体与药物想起的应增强经济自身的活力

权衡性的财政政策应该针对巨大的外来冲击,国民收入的轻微波动完全可以由自动稳定器平衡掉。这样才能增加经济自身的活力。3、财政政策的局限性(1)时滞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实施时滞

在这一时间内,总需求可能发生戏剧性变化,导致事与愿违(2)随机因素会遇到不同阶层与集团的反对外在的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的干扰(3)“挤出效应”的存在四、国家预算与功能财政①预算盈余产生原因:经济繁荣时期或: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②预算赤字产生原因:经济萧条时期或: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1、国家财政预算2、财政平衡预算方式①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收支达到平衡②周期平衡预算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

③功能财政

财政预算不在于追求政府收支平衡,而在于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为实现这一目标,预算可以是盈余的,也可以是赤字年度平衡预算的背景西方在历史上曾长期重视和信奉财政预算平衡,基本上是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原则:一个谨慎行事的政府应该厉行节约,量入为出,每年都要保持预算平衡。因为财政赤字引起的债务表现了政府的挥霍浪费,也加重了子孙后代负担。

周期平衡预算的背景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凯恩斯革命”使人们意识到:经济衰退期间保持预算平衡没有必要,而且还加深衰退。但由于预算平衡的思想根深蒂固,理财思想从年度预算平衡发展到周期预算平衡,

经济萧条时,实行扩张性政策,扩大赤字;经济过热时,实行紧缩性政策,扩大盈余,以弥补衰退时期留下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亏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财政预算思想的三个发展阶段

功能财政是对财政平衡预算思想的否定与机械地追求政府收支平衡的目标相比,是一大进步年度平衡预算保证财政收支本身平衡(平衡财政)保证经济稳定和充分就业

功能财政周期平衡预算五、赤字与公债

经济衰退、功能财政都会导致财政赤字和国家债务的积累,弥补赤字的途径有两种

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公债的作用能够在短期内弥补财政赤字,不会直接引起通货膨胀给政府带来巨大的债务负担公债有害论

有人认为公债负担不仅加在当代人身上,而且也加在后代的身上由于不能增加税收,政府不得不举新债还旧债,最终导致通货膨胀公债无害论

公债无害论“公债哲学”——公债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因:①公债的债权人是公众,债务人是政府,可以说是自己欠自己债③只要公债不用于战争和浪费,而用于刺激经济发展,使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公债增长速度,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公债就是安全的和值得的②作为债务人的政府是长期存在的,可以确保债务的兑现§3财政政策效果分析一、挤出效应二、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三、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四、案例分析一、挤出效应1、含义

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称为挤出效应。(p443)“挤出”效应降低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大2、形成原理(1)在充分就业的经济中

政府支出完全挤占了私人投资,使私人投资出现抵消性的减少,具有完全的“挤出”效应

(2)在非充分就业的经济中

即政府支出挤占部分私人投资,具有部分“挤出”效应。在充分就业的经济中

政府支出↑

购买产品和劳务竞争增加

价格↑

实际货币供应量m↓抛出债券,换回货币

债券价格↓

利率↑

私人投资↓

消费↓在非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支出↑国民收入↑(乘数作用)货币L1需求↑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利率↑私人投资↓消费↓ryy0ELMIS1r0OE1E2y1y2r1IS3、“挤出效应”的IS-LM分析挤出效应考虑两市场同时均衡:利率↑,国民收入↑:y0y1y0y1<y0y2IS曲线右移仅考虑产品市场:国民收入↑:y0y2两种情况国民收入增量之差y1y2,就是利率上升引起的挤出效应4、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⑴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正向)Kg越大

挤出效应越大…⑵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k(正向)k越大

挤出效应越大…⑶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h

(反向)h越小

挤出效应越大…⑷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d

(正向)d越大

挤出效应越大…当Kg较大时

G↑国民收入Y↑↑

L1↑↑

L↑↑(m不变)抛出债券债券价格↓↓

利率r↑↑

i↓↓即:挤出效应大当K较大时

G↑国民收入Y↑

L1↑↑

L↑↑(m不变)

抛出债券债券价格↓↓

利率r↑↑

i↓↓即:挤出效应大L1=kY当h较小时

G↑

国民收入↑L1↑

L2↓

利率r↑↑

i↓↓即:挤出效应大L2=-hr当d较大时

G↑国民收入Y↑L1↑

L↑

(m不变)抛出债券债券价格↓

利率r↑i↓↓即:挤出效应大i

=e-dr二、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1、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1)政府支出乘数kg的大小

kg

越大

政策效果越大(2)挤出效应的大小(Kg、k、h、d)

挤出效应越小

政策效果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P441)挤出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d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IS曲线斜率

d:LM曲线斜率

h:2、IS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1)图形分析y1y3r1E〞IS′E′r0yroEISLMy0y2y3r2E〞E′yISr0roELMy0政策效果小政策效果大GGIS′(2)经济学分析IS曲线陡峭

|KIS|大

d小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小,较大的利率变动只会引起较小的投资变动。政府采用增加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移动从而使利率上升时,私人投资会下降很小,即挤出效应小,因而财政政策效应大。IS曲线的斜率为:

(3)结论LM曲线不变时,

IS曲线越陡峭:

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效应越大案例1:IS曲线的中国特色

我国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较小

我国的IS曲线更加陡峭一些:

d较小政府投资、国企投资还是我国投资的主要部分,使投资受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的影响较大,对利率的反应不敏感。3、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1)图形分析y1y3r1E〞IS′E′yLMEr0roISy0政策效果小政策效果大Gy2y3r2E〞IS′E′r0yroEISLMy0GLM曲线平缓KLM

小h大

1/h小(2)经济学分析LM曲线的斜率:

G↑国民收入Y↑L1↑L2↓

由:

利率上升幅度较小,对投资的抑制作用小所以:挤出效应小,财政政策效应大

(3)结论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平缓

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效应越大iS1IS2IS3IS4LMryy1y2y3y4财政政策的效果因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不同总结

两种情况下挤出效应较小,财政政策效应较大①财政政策只引起利率轻微上升(h较大,LM曲线平缓)G↑国民收入Y↑L1↑L2↓②利率上升对投资的影响小(d较小,IS曲线陡峭)i=e-dr三、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2、经济学分析(1)LM为水平线(2)IS为垂直线IS曲线越陡峭,或LM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1、凯恩斯主义极端的条件IS曲线陡峭至极~垂直

LM曲线平缓至极~水平(1)LM为水平线(即凯恩斯陷阱)特点利率降到很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限大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只想持在手中(原因?)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进一步推广

在凯恩斯陷阱中(LM曲线水平)不论IS曲线是何种形状,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财政政策完全有效

货币政策完全无效的原因

货币政策想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投资,但增加的货币都全部被持在手中,所以利率无法降低。财政政策完全有效的原因

因为这时利率不会变化,对私人投资无挤出效应LM水平时的IS-LM分析royr0r0royy0y1y1y0ISISIS′IS′LMLMLM′LM′凯恩斯极端IS在凯恩斯陷阱中移动(2)IS为垂直线

特点

投资需求曲线垂直,投资需求利率系数为0即不管利率如何变动,投资都不变

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进一步推广:IS曲线为垂直时不论LM曲线是何种形状

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因为此时投资不受利率变化的影响royr0r1y0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无效3、结论在凯恩斯极端情况下

(即LM曲线水平或IS曲线垂直)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四、案例分析

我国财政政策浅析1、我国财政政策模式的变化2、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3、“积极”到“稳健”:财政政策适时转型

4、应对金融危机,08年财政政策及时转型1、我国财政政策模式的变化1993~1997年为抑制通货膨胀,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1998~2004年为刺激有效需求和治理通货紧缩趋势,实施了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2005~2008上半年开始转为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2008年下半年~2010年9月

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2、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Ⅰ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并且1996年到1998年7月,6次降低利率效应不明显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长期国债,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投资需求。

2、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Ⅱ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有力促进了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然而,自2002年起,中国财政赤字跃居3000亿元以上,并接连创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高。连续三年,我国赤字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都逼近了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3%3、“积极”到“稳健”:财政政策适时转型Ⅰ

2003年下半年起,经济逐步走出通货紧缩,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但也出现一些问题: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倾向有所加剧,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续多年减产,粮食供应靠挖库存维持平衡,粮价逐步攀升,带动了居民消费品价格的明显上升,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加重。3、“积极”到“稳健”:财政政策适时转型Ⅱ如果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利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不利于减缓通货膨胀的趋势,而且易于加剧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程度,加大经济健康运行的风险和阻力。因此,积极财政政策应适时转向。目前我国经济并非全面过热,还有农业、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许多薄弱环节亟待加强,而且没有强烈信号表明近期会发生高通货膨胀。因此,积极财政政策不宜一下子转向紧缩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

我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在宏观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既要防止通货膨胀的苗头继续扩大,又要防止通货紧缩的趋势重新出现;既要坚决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对投资过热的行业降温,又要着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参考资料"积极"到"稳健":中国财政政策适时转型人民网:2005年06月28日2008年下半年起由于世界金融危机使我国外贸出口遭受重挫,我国经济出现衰退现象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我国转为采取:

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4货币政策及其实践一、银行制度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三、货币政策定义及运行机制四、货币政策工具五、货币政策分类一、银行制度中央银行银行的银行:最后贷款人发行的银行:发行货币国家的银行:代理国库商业银行体系中间业务:代理结算负债业务:吸收存款资产业务:发放贷款家庭企业我国的银行体系Ⅰ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直接隶属国务院,不对个人和企业开展业务活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此外,股份制银行:广发、浦发、兴业、交通、光大、民生、华夏等、逐渐进入的外资银行,各城市的商业银行(由城市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成)、农村信用合作社继续保留,商业银行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各项金融服务,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管理和监督。我国的银行体系Ⅱ三家政策性银行(1994年组建):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这三家银行不是商业银行,直属国务院领导,主要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优惠贷款,其亏损由政府承担此外,还有一些其它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邮政储蓄机构等。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1、货币供给量宏观经济学中的货币供给量指的是M1M1=硬币+纸币+活期存款即:M1=C+D其中:C~通货(currency)D~活期存款2、存款准备金制度商业银行如何运营:吸收客户存款贷款银行留下准备金(1)准备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之前,必须保留一定比例现金,以便支付给来取款的客户吸收存款额=准备金+发放贷款额(2)法定准备率

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用rd表示(3)法定准备金按法定准备率留存的准备金是法定准备金(4)超额准备金率与实际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没有贷放出去的款项或者是超过法定准备金以上的余额超额准备率re

超额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实际准备率法定准备率与超额准备率之和:rd+re3、银行存款的创造(1)存款的创造假定:rd=20%,客户把一切货币以活期存款形式存入银行客户银行存款额准备金贷出甲A1002080(贷给乙)乙B801664(贷给丙)丙C6412.851.2(贷给…)……………………总额500100400结论

其中:R~原始存款rd~法定存款准备率

存款总和为:

500=100/20%(2)货币创造乘数(存款创造乘数)

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和(即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的1/rd倍(p469)货币创造乘数:派生存款或派生货币:

由于货币创造乘数作用而增加的货币即:D-R4、银行存款创造的进一步讨论(2)有超额准备金假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率为re则货币创造乘数为

(1)有现金漏损

假定提出现金的比例为rc,则货币创造乘数为条件:无现金漏损、无超额准备金

5、基础货币(1)定义是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与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的总和,也称为货币基础(p471)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H=Rd+Re+CuRd~

法定存款准备金总额Re~

超额存款准备金总额Cu~

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

基础货币的变化,会引起货币供给成倍变化经济体系中的流通货币量为M1(Cu+D)故:货币创造乘数应为:(2)货币创造乘数(真正的)区别仅把活期存款当作货币供给量

把活期存款和通货都当作货币供给量

三、货币政策定义及运行机制1、定义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P472)

2、运行机制货币供给量↑债券价格↑利率↓投资↑消费↑货币供给量↓债券价格↓利率↑投资↓消费↓与财政政策的区别:财政政策

直接影响总需求的规模,无任何中间变量货币政策通过中间变量间接发挥作用,中间变量为利率

1、公开市场业务2、再贴现率政策

3、变动法定准备金率4、其他四、货币政策工具(2)政策作用分析

央行在公开市场上

购买政府债券利率↓总需求↑

卖出政府债券利率↑总需求↓1、公开市场业务(1)定义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P473)作用一: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两种方式:P473)

Re

↑基础货币H↑

货币供给M↑

利率r↓总需求↑以购买债

券为例作用二:

债券需求↑

债券价格↑

利率r↓总需求↑萧条时期央行买进政府债券,刺激总需求繁荣时期央行卖出政府债券,抑制总需求(3)操作方法①非常灵活易于准确控制Re,改变货币供给易于及时改变货币供给变动的方向②易于准确预测政策效果③是政府控制货币供给量最重要、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4)评价与应用(1)定义再贴现率: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由于准备金临时不足而向央行借款,借款时支付的利息率为再贴现率2、再贴现率政策再贴现率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对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P472)美国中央银行最早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率提高商行向央行借款↓准备金Re↓基础货币H↓货币供给量M↓利率↑(2)政策作用分析

(3)操作方法萧条时期,降低再贴现率繁荣时期:提高再贴现率再贴现率降低货币供给量M↑利率↓①比较被动如果商业银行不向中央银行借款,再贴现率政策就无法发挥作用②作为补充手段与公开市场业务配合使用(4)评价与应用3、变动法定存款准备率降低法定准备率(rd↓)货币创造乘数↑货币供给量M↑利率↓3、变动法定准备率(1)政策作用分析(2)操作方法

萧条时期,降低rd

繁荣时期,提高rd①作用较猛烈变动法定准备金率能直接改变货币创造乘数,是最猛烈的货币政策②实行效果存在时间滞后③频繁变动会影响金融机构的正常业务(3)评价与应用

从理论上说,变动法定资金准备金率是调整货币供给最简单的办法,但政府一般不愿轻易使用案例:我国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动调整时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984年按存款种类规定rd: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1985年统一为10%1987年紧缩银根,抑制通胀,上调为12%1988年9月紧缩银根,抑制通胀,上调为13%98年3月21日存款准备金从13%下调到8%99年11月21日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到6%03年9月21日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7%04年4月25日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7.5%调整时间rd调整时间rd06年7月5日8%07年8月15日12%06年8月15日8.50%07年9月25日12.50%06年11月15日9%07年10月25日13%07年1月15日9.50%07年11月26日13.5%07年2月25日10%07年12月25日14.5%07年4月16日10.50%08年1月25日15%07年5月15日11%08年3月25日15.5%07年6月5日11.50%08年4月25日16%调整时间rd调整时间rd08年5月20日16.5%10年1月18日大型:16小型:13.508年6月7日17.5%10年2月25日大型:16.5小型:13.508年9月25日大型:17.5小型:16.510年5月10日大型:17小型:13.508年10月15日大型:17小型:1610年11月16日大型:17.5小型:1408年12月05日大型:16小型:1410年11月29日大型:18小型:14.508年12月25日大型:15.5小型:13.510年12月20日大型:18.5小型:15调整时间rd调整时间rd11年1月20日大型:19小型:15.511年12月5日大型:21小型:17.511年2月24日大型:19.5小型:1612年2月24日大型:20.5小型:1711年3月25日大型:20小型:16.512年5月18日大型:20小型:16.511年4月21日大型:20.5小型:1711年5月18日大型:21小型:17.511年6月20日大型:21.5小型:181984~2012年

中国法定存款准备率变动状况以2012年5月18日调整为例目前,中国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超84万亿元人民币,市场估计,此举将释放4000~5000亿元左右的流动性。数据来源:新浪财经/china/20120512/195412052064.shtml2012年两次降息央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下调0.2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时隔三年半后首次降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刺激经济增长,时隔1个月两次降息2012年6月8日、7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7月6日近年来首次非对称降息,房贷利率下限仍为7折,降息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会压缩银行利润空间)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央行同样在一个月以内两次降息,时间分别是当年的9月15日、10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认为,2012上半年经济数据不太乐观。“降息本身就是一个信号,说明政府和央行刺激经济增长的立场。而贷款利率降幅大于存款利率降幅,使这一立场更加坚定。”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news/72809,20120706219267983.html货币政策的目标变动基础货币、货币创造乘数中间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最终目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政策法定准备金制度改变总需求变动货币供给量变动利率中间目标的作用表明货币政策实施的进度提供一个可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