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四川省成都市花桥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四川省成都市花桥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四川省成都市花桥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四川省成都市花桥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四川省成都市花桥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四川省成都市花桥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9分)

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思治,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在这种背景下,“文的觉醒”与“人的觉醒”时代到来,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晋风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魏晋风度”所代表的这种文化,由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酷爱庄老,而起清谈之风;发展至“竹林七贤”时代,这一群体成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和王戎等七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然而,由于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才,却没有值得辅佐的明主,只好用形骸放浪、不拘小节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痛苦,用不合时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不同常人的放旷、真率与智慧。这种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实处境与心境的流露。正是由于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生命的命悬一线,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和深重的哀伤。这构成了魏晋风度深刻沉重的一面。玄学是这个时期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他们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在空谈中探讨自然与人本体的关系,探求更本质的人生意义,将关注点从无能为力的政治转向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讨论。《周易》《老子》和《庄子》被奉为玄学经典。玄学给两汉以来保守腐朽的儒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中国的哲学文化领域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同时是魏晋名士们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的外化表现。魏晋名士以率性率真的人性来品味玄趣,由此生发出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这使他们开始转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探究,以空灵之心审视山水自然的大道之美。正是这种超越形的束缚的情怀,使自然山水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灵性与无穷的玄趣。另一方面,他们把在政治理想上的绝望转向文学艺术,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在“神韵”这一独特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人生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的具体展现,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价值取向,它不仅在那时具有广泛的时代意义,对后世中国传统文人的文化哲学和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士人通过自身在乱世中真实而坚定的实践,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感染力,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一方面,魏晋风度造就了中国文人清高的气质与清醒的思辨;另一方面,它为后世处于低谷困境的文人知识分子提供了精神的慰藉与平静,并得以发展为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用以追求人本质的回归、精神的解放和个性价值的真正体现。1.下面对“魏晋风度”文化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晋名士用言行、诗文将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放旷、真率与智慧。B.以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表现出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C.超越形的束缚,品味玄趣,生发了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D.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造就了文人自古至今清高的气质和清醒的思辨。2.以下不是“魏晋风度”形成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A.魏晋乱世,文人思治,他们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B.魏晋文人清醒认识现实,怀才不遇,统治者对其进行残酷的迫害。C.魏晋名士放浪形骸,追求个性,寄情山水,醉心文学艺术。D.魏晋时期的文人酷爱老庄,以玄学作为自己的思想灵魂和源泉。3.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人的觉醒”促进了当时思想解放和自由论辩风气的形成,这是魏晋风度的突出表现。B.魏晋士人厌倦了社会的动荡,对黑暗政治不满,只好转而研究老庄之学,借此麻痹自己。C.玄学是魏晋名士的精神支柱,他们以此来关照自我,探寻苦难社会中人生的价值和意义。D.魏晋风度以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使后世落魄的文人知识分子获得了精神的真正解放。参考答案:1.D(D选项中“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的是魏晋士人的气魄和感染力,而非魏晋风度。)2.C试题分析:C选项是魏晋风度的具体表现,而非形成原因。[来源:学.科.网Z.X.X.K]3.C试题分析:A选项中“思想解放和自由论辩风气”不是由“人的觉醒”促进的,而是“人的觉醒”的表现;B选项属于强加因果,从第2段可知,魏晋文人名士内心大都崇尚老庄之学。D选项原文为“追求精神解放”,而非“获得了精神的真正解放”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大

师聂鑫森上午九点钟的时候,八旬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砂壶啜着茶,目光却移动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于下笔之前,构思着一幅《深山行旅图》。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迫的心情。黄云山重重地放下紫砂壶,他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了。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左手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黄云山问:“你找谁?”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您是笔樵先生吧?”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的名字,便点了点头。“笔樵先生,我叫秋小峦,是一个乡村教师。我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京,只是为了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他也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也在业余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对您又极为倾服。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无论如何要携画去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鉴,看此生努力可否白费,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我也就可以闭目于九泉之下了。’”秋小峦说得极快,为的是怕耽误黄云山的时间。黄云山有些犹豫,像这样上门求教求画求鉴定的人太多了。他年事已高,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笔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1978年,我父亲行将退休,县教育局组织老教师进京参观。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并找到这里来拜访,恰好您外出讲学,便留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黄云山“呵”了一声,似乎有点印象,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他用一只手习惯地扶住门框,依旧没有请客人进屋的意思。“您放心,我不进您的家,只想耽误先生几分钟,请您看一看这张画,我也就可以向死去的父亲作个交代了。”秋小峦的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好吧。”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脸上有了笑意。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缓缓地打开,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楚山春寒图》,苍苍茫茫,云烟满纸,繁密处不能多添一笔,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在最浓墨处也能分辨出草、树、石的层次,称得上是大气磅礴,浑厚华滋。黄云山激动起来,大声说:“恕老朽怠慢,请进!”他们一起走进画室。黄云山问:“除了此画,还有吗?”“旅行袋里还有二十余幅,其他的都在家里。”“待我净了手、焚香,我要好好看看你父亲的大手笔。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黄云山净了手,又擦拭干净,忙给秋小峦沏上一杯茶,再寻出一个铜香炉,插上一根点着的檀香。满室芬芳。黄云山足足看了两个小时,然后长叹一声,说:“能得积墨妙处的有明末清初的龚贤,现代画家中,就要数黄宾虹和你父亲了。可惜这两位也都先后过世,悲哉!悲哉!从你父亲的用纸上,可看出他生前生活的窘困,而从画面上又看出他的豁达乐观和淡泊名利,我辈惭愧!”他们坐下来亲切地交谈。黄云山问的很细,诸如秋溪谷的身世、师承、生活、读书……秋小峦虔诚地一一回答。黄云山说:“你一定要进京来为你父亲办一个遗作展,他是一个该进入美术史的人物,是真正的大师。我给你写几封引荐信,让我的老友们开开眼,别高踞北京以为天下无人。费用、场地、新闻发布会,我们来安排,不用你操心。”然后,他站起来,向秋小峦鞠了一躬,说:“一是谢谢你的孝心,为了尊父的嘱托,不远千里而来;二是请你原谅我的失礼,差点与一位大师的作品失之交臂。”秋小峦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看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秋小峦慌忙站起来,揩干泪,说:“笔樵先生,我该走了!”“不忙,在此午餐!”两个月后,“秋溪谷先生遗作展”在北京的美术馆举行,观者如堵,好评如潮。在众多记者和名流参加的学术讨论会上,黄云山真诚地对秋小峦说:“我愿以我平生的一幅得意之作,交换你父亲的任何一幅小品,以便时时展读,与他倾心交谈!”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来。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大师”为线索,写了一个已故民间绘画大师被发现、其遗作被推出的过程。B.小说开头写门铃小心翼翼地响起,表现秋小峦拜见黄云山时谨慎礼貌的态度和忐忑不安的心理。C.“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的意思是说,黄云山先生认为,我们国内有一个像颜回一样闻名的大师秋溪谷,他竟然不知道,感到很羞耻。D.小说写黄云山观画时净手焚香的细节,表达他对画作的珍视和对绘画作者的敬重之情。E.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12.小说中的黄云山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12分)答:

13.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满室芬芳”一句的含义及作用。(8分)答:

参考答案:11.选D得3分,选E得2分,选B得1分。(A小说是以黄云山对“陌生汉子”的感情变化为线索;B“忐忑不安”分析不合情境;C“像颜回一样闻名”错,原意是说国内有这样一个像颜回一样默默住在僻壤民间的真正大师)12.一位执着耕耘于绘画事业的老艺术家。①助人为乐。(帮助出遗作展)②虚怀若谷,眼睛向下的艺术品格(对乡村教师的由衷评价)。③不惜降低自己身价推介民间艺术家,珍藏民间艺术珍品的精神。(写推荐信,办遗作展)④敢于批评绘画界不正之风的正直品格。(对一些画界朋友的批评)(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13.含义:表层意思是满屋子飘满浓郁的焚香之味;深层意思是满屋都飘散着秋溪谷先生绘画的墨香。(意思对即可)(2分)作用:承上启下,即内容上由接受鉴定画作转到欣赏推崇画作,(2分)情节上由故事发展转向故事高潮,(2分)感情上由对画作的接纳转到珍爱,由对画家的“相识”发展到敬重。(2分)(意思对即可)3.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城郭之轻

徐剑元世祖忽必烈的上都正北门城门只剩下残垣断壁,一个又一个世纪,惟有一片片盛开的金莲花在怒放。

当年,忽必烈可汗为构筑这座登基之城,将金国、中原、中亚和欧洲掳来的10万战俘和工匠云集此地,用泼水成冰的旱船运来中原的花岗石,用数万匹战马拖来了长白山的巨松,大队大队的战俘、奴隶用牛皮系成的缆绳,拖着蛇纹状的大理石走向金莲川草地。整整三年,忽必烈大帝以横扫欧亚狂飙的战争方式,于1259年建起了这座皇城王宫。翌年,忽必烈在这里登上元朝帝国皇帝春秋大位,先称开平府,四年后加号上都,成为夏天帝国皇帝和大臣将军办公狩猎的一代陪都,与北京的大都并称为两都。

在娘胎羊水中就浸泡着中原文化优越感的汉地文人,自然不屑为忽必烈陛下作一篇辞章艳丽的两都赋了,可是却成全了威尼斯青年马可·波罗。他骑着堂吉诃德的那匹瘦马,不辨东西南北地闯入上都,眼睛霍然一亮,被这座繁华国际大都会惊诧了。那是看了一眼就会终身难忘的城郭,清澈的溪流从山间哗哗流淌,玉带般地抛撒在空旷的草地上,运河上错落地横跨着一座连一座的汉白玉拱桥,金碧辉煌的大理石台阶浸在水中,摇着长桨的轻舟在人工码头前卸下一筐筐碧绿的青菜。伫立在皇宫的阳台上,俯视井字形的城市,四座城楼伸向遥远的天际,风儿伸出一只无形的巧手,在城隅之上精心雕塑簇簇云团,载着元上都在缓缓流动。天上之城!伫立在石桥之上,俯瞰着流水淙淙,马可·波罗惊呼喟叹,再也无法将其从记忆中抹去。环顾左右,前方花岗岩石铺陈的中轴大衢上,牵着骆驼的波斯人、亚美尼亚人、叙利亚人、埃及商旅匆匆走过,扭动腰身、跳肚皮舞的波斯女人吸引了一群孩子在身后乱跑乱蹿。当马可·波罗正在好奇地张望之际,一队手持长矛的蒙古骑兵将他团团围住,惊喜地说,就是他,大汗找的正是他。

马可·波罗被押进了忽必烈的木兰花园,在木兰树下流连的大汗转过身来,伸出戴满一枚枚稀世宝石和巨钻的白皙手指,多年不握剑柄战刀的柔软手指,指着葡萄架下一盘尚未下完的国际象棋说,已经有一百多个恺撒的子孙输了,死于朕的剑下,你若赢了,就是朕的座上宾。

一看到故乡的国际象棋,马可·波罗恢复平静。棋盘上王后和武士正朝他微笑,心便淡定了。那天一盘棋整整走了一个下午,落日照在元帝国皇帝的皇冠上,他看见了忽必烈额头上沁出一颗颗汗珠。

他赢定帝国皇帝了。最后一颗王兵落子时,马可·波罗拿掉了国王。忽必烈伸出双手热情地拥抱罗马青年:年轻人,朕的朋友,治国如下棋,你就将游历过朕的王土城池,就像这棋盘上的黑白方格线一样,如实讲来,朕要听真话。

是,陛下!马可·波罗如释重负地吁了一口气。新来乍到,不懂东方语言,他像演哑剧一样描绘皇帝治下的城市,让忽必烈陛下跟着自己猜哑谜。最后,忽必烈朝雨雾飘渺的元上都轻轻一指,问马可·波罗,大元帝国皇城还能存在多少年?一百年。雨后黄昏的宫殿里乍暖还寒,灰盆里渐冷的檀香木灰烬余烟袅袅,马可·波罗一言成谶。他梦中的天上之城元上都真的只存活了一百年。

劫数来临在忽必烈大帝病殁64年之后,揭竿而起的农民造反派——红巾军,复仇般地点了一把大火,把元上都焚毁了。

放火焚烧前朝宫殿,这种毁灭文明的变态,在中国的历史上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每逢改朝换代之际,从草莽中举起义旗的绿林、惯匪、和尚、巫师、长工、放牛娃,打下江山后,急不可耐想做的一件事就是以征服者的雄姿,将皇亲国戚地主老财的妻子女儿占为己有,然后往深宫豪宅投去一束火把,火光冲天之际,报仇泄恨的快感达到了巅峰之状。新的暴发户往往比老一代造反者更变态、更疯狂。一场兵燹过后,文明的车辙重新退回50年、100年,在一片战争废墟的灰烬中重新起步,中国人也在一次次激进的血光之灾中痛失了渐进式改良或天鹅绒革命的最小社会震荡。

烧毁了!元上都废墟静静地守望着西沉的落日,着迷地冥想着自己杳然的日子。

逆光下一片片一簇簇野茅草,盘根错节,草叶如锋,闪着剑刃般的光带,怒张地刺向天穹,刺向落日,那是葬身废都里的蒙古武士喋血倒下时的最后一剑,在湛蓝的天幕上留下一道道伤痕。辽阔的草原不属于我们,我们正一点一点地失去自己,也失去了草原。唱一首蒙古人的《天堂》吧,击节而歌,我的泪水涌了出来。我梦中的天堂陷落了,英雄之城坍塌了,化作一朵蒲公英,在广袤的草地飘荡,飘荡,无家可归!英雄之魂无家可归!城郭如此之轻。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第二自然段介绍忽必烈在征战之际同时掳掠战俘和工匠构筑上都,历时三年整,并在此登基称帝,可见其豪华奢侈。B.马克?波罗像波斯人、亚美尼亚人、埃及商旅等一样因为仰慕中国而骑着堂吉诃德的那匹瘦马来到元上都。C.第三自然段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描写、动静结合等手法写出了元上都的繁荣美丽,写人写景,栩栩如在眼前。D.马克?波罗会吉普赛人的占卜术,根据雨雾飘渺的元上都环境回答忽必烈大元帝国皇城能存在100年,结果一语成谶。E.作者睹物思史,通过这篇散文表达了他对中华文明多次惨遭暴虐地摧毁的痛心,提出了“渐进式”自我更新的想法。17.从全文来看,文章结尾一句独立成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有什么作用?(4分)18.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金莲花”,倒数第二自然段写到“蒲公英”,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寄寓了什么思想?(6分)19.文章说:“放火焚烧前朝宫殿,这种毁灭文明的变态,在中国的历史上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你能就此前或此后的历史举例证明吗?谈谈你对这种事情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16.CE(A项“在征战之际同时……构筑上都”理解错误,原文只说“横扫欧亚狂飙的战争方式,建起了这座皇城王宫”。B项“马可?波罗……骑着堂吉诃德的那匹瘦马”错误,原文是说马可?波罗像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一样漫无目的地游荡到了元上都;D项马可?波罗会吉普赛人的“占卜术”无中生有。)17.文章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元上都这样的文明被毁灭的痛心和对施行毁灭者的谴责。独立成段起强调作用,同时又与标题呼应。18.第一自然段的“金莲花”运用反衬手法,以野花的蓬勃旺盛反衬坍圮陆沉的城墙所代表的过去消逝;倒数第二段的“蒲公英”运用比喻的手法,以“蒲公英”花絮的飘逝比喻英雄之城的坍塌消失。19.例证:项羽火烧秦朝的咸阳宫。看法主要着眼于对人类文明的毁灭这个角度。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共19分)陈循,字德遵,泰和人。永乐十三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习朝廷典故。帝幸北京,命取秘阁书诣行在,遂留侍焉。洪熙元年,进侍讲。宣德初,受命直南宫,日承顾问。赐第玉河桥西,巡幸未尝不从。进侍讲学士。正统元年兼经筵官。久之,进.翰林院学士。九年入文渊阁,典机务。初,廷议天下吏民建言章奏,皆三杨主之。至是荣、士奇已卒,循及曹鼐、马愉在内阁,礼部援故事请。帝以杨溥老,宜优闲,令循等预议。明年进户部右侍郎,兼学士。土木之变,人心汹惧。循居中,所言多采纳。进户部尚书,兼职如故。也先犯京师,请敕各边精骑入卫,驰檄回番以疑敌。帝皆从其计。景泰二年,以葬妻与乡人争墓地,为前后巡按御史所不直,循辄讦奏。给事中林聪等极论循罪。帝是聪言,而置循不问。循本以才望显,及是素誉隳焉。二年十二月进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加兼太子太傅。寻以太子令旨赐百官银帛。逾月,帝复赐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如故。循子英及王文子伦应顺天乡试被黜,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所劾。帝亦不罪。英宗复位,于谦、王文死,杖循百,戍铁岭卫。

循在宣德时,御史张楷献诗忤旨。循曰“彼亦忠爱也”,遂得释。御史陈祚上疏,触帝怒,循婉为解,得不死。景帝朝,尝集古帝王行事,名《勤政要典》,上之。河南江北大雪,麦苗死,请发帑市麦种给贫民。因事进言,多足采者。

亨等既败,循自贬所上书自讼,言: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而亨等侥幸一时,计不出此,卒皆自取祸败。臣服事累叶,曾著微劳,实为所挤,惟陛下怜察。”诏释为民,一年卒。成化中,于谦事雪,循子引例请恤,乃复官赐祭。

(《明史?陈循列传》)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B.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C.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D.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由科举至翰林,是非常荣耀的,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B.古人对死的讳称很多。天子死了叫做崩,诸侯死了叫做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未成年而死叫殇

,少壮而死叫夭

,自然地终结生命叫老。C.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乡试是每三年一次在各省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有做官资格。会试是中央政府组织的考试,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及第者称为“进士”,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第一名称为状元。D.用帝王年号来纪年是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纪年法,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以后都只有一个年号,如“永乐”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景泰”是明代宗朱祁钰(景帝)的年号。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一些朝臣拥立景帝即位。当时朝中人心恐惧,对立帝之事争论不休,而陈循采取中间立场,得到景帝器重,升户部尚书,至少保兼文渊阁学士、太子太傅、华盖殿大学士,就是因违纪有罪,受人弹劾,也未受追究。B.景帝时,他上书《勤政要典》,编辑古代帝王的事迹,建议皇上学习古代帝王治理朝政。他体察民情,好为民排忧解~难,当时黄河南岸长江北岸大雪,麦苗冻死,他请求拨库银、买麦种给农民。向朝廷进言,多为皇帝采纳。C..明英宗再次登位,石亨等诬陷大臣于谦谋逆,以致于谦、王文等以谋逆罪被杀,陈循受到牵连,被刑杖一百,充军铁岭卫。后来石亨等人的阴谋败露,陈循在贬谪地申述,于谦终于昭雪,他才被释放,恢复官爵。D陈循为官比较清正,乐于助人,宣宗时,御史张楷向皇帝献诗本为邀宠,谁知反惹恼皇帝,多亏陈循为他说话才得免罪。御史陈祚上奏疏,触怒了皇帝,陈循婉言为他解脱,使他没有被处死。1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也先犯京师,请敕各边精骑入卫,驰檄回番以疑敌。(5分)(2)循子英及王文子伦应顺天乡试被黜,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所劾。(5分)参考答案:9..C10..D11..D12.(1)也先侵犯京城,请求朝廷下令各边关的精良骑兵进京护卫,用快马传递檄文给敌人来(故意)迷惑敌人。(2)陈循的儿子陈英和王文的儿子王伦参加顺天府的乡试被除名,(因为)一齐拉拢(勾结)考官刘俨、黄谏(违法乱纪),被给事中张宁等人弹劾。9.10.试题分析:一些皇帝的年号不止一个,明朝之前的皇帝许多有几个年号,明朝以后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一些皇帝的年号不止一个,明朝之前的皇帝许多有几个年号,明朝以后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11.试题分析:陈循被释放成为平民是在于谦昭雪之前的事。【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D陈循被释放成为平民是在于谦昭雪之前的事。12.试题分析:重点词语:“犯”“敕”“驰檄”“黜”“构”“为……所”。【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陈循,字德遵,泰和人。永乐十三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官翰林修撰。他很熟悉朝廷的典章旧例。皇帝驾临北京,命令他拿出国家书库的书籍到皇帝临时驻地,于是留用侍臣。洪熙元年,晋升为侍讲。宣德初年,接受命令值班南宫,白天担任顾问。皇帝赐给他住宅在玉河桥西,巡游的时候没有不跟从的。晋升为侍讲学士。正统元年,兼任御前讲席。过了很久,晋升为翰林院学士。正统九年,进入文渊阁,主管机要事务。当初,朝廷商议天下官吏百姓进言上奏章,都是三杨主持。到这时杨荣、杨士奇已死,陈循和曹鼐、马愉在内阁,礼部援引旧例请示。皇帝认为杨溥年老,应该优闲地生活,命令陈循等人参加商议。第二年,晋升为户部右侍郎,兼任学士。土木事变,人人心里都震荡恐惧。陈循处在其中,所进言的事大多被采纳。提升为户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兼职。也先侵犯京城,请求朝廷下令各边关的精良骑兵进京护卫,用快马传递檄文给敌人来(故意)迷惑敌人。皇帝全都听从了他的计策。景泰二年,因为埋葬妻子和乡里人争夺墓地,前后任巡按御史认为他无理,陈循就斥责上奏他人的过错。给事中林聪等人竭力弹劾陈循的罪状。皇帝认为林聪的话正确,却把陈循放在一边不追究。陈循本来靠才学名望显耀,至此清白的名誉被毁坏了。景泰二年十二月,晋升为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皇帝想改立太子,心里畏惧各位内阁大臣,事先赐予陈循和高谷白银一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五十两。等到皇帝下诏书讨论的时候,陈循等人就不敢劝谏,加官兼任太子太傅。不久以太子令旨赐给百官银两和绢帛。过了一个月,皇帝又赐给陈循等六个人黄金五十两,提拔为华盖殿大学士,仍像以前那样在文渊阁兼职。陈循的儿子陈英和王文的儿子王伦参加顺天府的乡试被除名,一齐拉拢考官刘俨、黄谏,被给事中张宁等人所弹劾。皇帝也不追究他们的罪过。英宗第二次登上皇位,于谦、王文被处死,处陈循杖刑一百,戍守铁嵌卫。陈循在宣德时期,御史张楷献诗触怒了皇上。陈循说:“他也是忠心爱国。”于是张楷得到释放。御史陈祚上疏,触怒了皇帝,陈循婉言为他解脱,使他没有被处死。景帝时,他曾经编辑古代帝王的事迹,命名为《勤政要典》,进献上去。黄河南岸和长江北岸下大雪,麦苗被冻死,他请求用国库的钱买麦种供给贫民。他根据具体事情进言,有很多加以采用。石亨等人失败后,陈循从贬谪的地方上书申辩,说:“天位,是陛下本来就有的。在天和人归向的时候,群臣准备法驾和盛大的礼乐,恭敬地到南内宫,上奏章请求陛下亲临朝政。不但皇宫禁地不惊慌,也可以宣示于天下万世。但是石亨等人侥幸于一时,想不到这些,最后都自取灾祸失败。臣担任官职几朝,曾有微薄的功劳,实在是被人排挤,恳请陛下怜悯明察。”皇帝诏命释放作平民,一年后死去。成化年间,于谦的事昭雪,陈循的儿子援引旧例请求恤典,才恢复官爵赐予祭祀。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共,字田常。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共不至,桧怒,风言者①逐之。桧死,迁吏部员外郎。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御史王新言劾宦者张义之,忤旨左迁,共不草制,新言得不去。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中为江、淮宣抚使,共不书录黄②。上怒,谓宰相曰:“张共父为浚所知,此特为浚地耳!”命再下,宰相召共谕旨,共曰:“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执奏如初,中命乃寝。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共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南旱,郴州宜章县李金为乱,共知湖南安抚使。入境,移书制使沈介,请以便宜出师,介即遣田宝、杨钦以兵至,共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共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钦与宝连战破贼,贼党曹彦、黄珙执李金以降。支党窜匿者尚众,共谕钦等却兵,听其自降,贼相率纳兵,给据归田里。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阖境数十万人,无一人捐瘠流徙者。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疾革,草遗奏言:“刘应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薨,年五十七,谥忠肃。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注:①言者:指谏官。②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言者逐之

风,通“讽”,暗示B.中命乃寝

寝,停止C.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

蠲,免除D.置场平价振粜

粜,买米8.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共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共/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B.共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共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C.共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共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D.共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共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共为人正直,有慷慨之气。秦桧想追赐父亲谥号,召集礼部官员询问,张共不到;金人犯境,宋军出征,张共替皇帝拟写的诏令、檄文言辞激昂。B.张共忠于朝廷,尽心国事。群臣认为张浚是主持军务的最佳人选,但皇上任命了杨中,张共以大局为重,支持皇上;病重时,仍向朝廷举荐贤才。C.张共精明果断,以仁治乱。担任湖南安抚使时,张共犒赏军士,重用杨钦;抓住叛乱首领李金后,下令撤兵,让贼人余党自行投降。D.张共体恤民情,救济百姓。安南进贡大象,所经之地侵扰百姓、加剧负担,张共为此上奏;建康遇灾,他上奏免税,并派官员到外地买米赈济。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御史王新言劾宦者张义之,忤旨左迁,共不草制,新言得不去。(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参考答案:7.D

8.D

9.B

10.(1)御史王新言弹劾宦官张义之,违抗圣旨被贬值,张共没有草拟文诰,王新言得以不去职。(2)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的发生。【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D项,“置场平价振粜”的“粜”如解释为“买米”,则与语境不合;“粜”可以从字形上推测,“粜”由“出”和“米”组成,合起来就是“出米”,由此可以推测“粜”应解释为““卖米”。故选D项。【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共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共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这段话是说“张共知道士兵在暑天行军疲劳倦怠,派人到几里外迎接他们,换下他们背负的物品,军队到达后,张共对他们犒劳、赏赐,超过了将士们的期望,军士们感动振奋。张共知道杨钦可以重用,命令各军都受他调遣,下令除去能捕斩同伙报告官吏的盗贼的罪名并奖赏”,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共”“之”“军士”“钦”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发夫数程外迎之”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主谓宾齐全,意思是“派人到几里外迎接他们”,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和C两项。“知钦可用”的主语是“共”,“共知钦可用”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故选D项。【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张共以大局为重,支持皇上”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最后说“执奏如初,中命乃寝”,由此可知,张共坚持己见,杨中的任命于是停发。故选B项。【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忤”,违抗;“左迁”,被动句,被贬职;“草制”,草拟文诰;“得”,得以;“去”,去职。第二句,“所以”,古今异义,……的原因;“进入”,偏意复词,偏于“进”;“非常”,古今异义,意外变故;“……者,……与”,判断句。【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张共字田常。凭借祖上有功补任承务郎,考中进士乙科,升任礼部郎官。秦桧想要追赐自己的父亲谥号,召集礼官会合询问,张共不到会,秦桧发怒,暗示言官驱逐他。秦桧死后,张共才被召还朝担任吏部员外郎。金人侵犯边界,宋军出征,皇上所下的诏令、檄文多出自张共之手,言辞慷慨激昂,听到的人都流泪。御史王新言弹劾宦官张义之,违抗圣旨被贬值,张共没有草拟文诰,王新言得以不去职。张共随从皇上到建康,皇上将要返回朝廷,军队事务还没有可以托付的人,当时张浚留守建康,众人都认为张浚是合适的人选。等到诏令出来,杨中担任江、淮宣抚使,张共不书写诏令。皇上发怒,对宰相说:“张共的父亲是张浚的好友,张共这是特意为张浚。”皇上再次下命令,宰相召张共告诉他圣旨,张共说:“我为国家打算,哪里有时间为张浚谋划。”依旧像原来一样上奏,杨中的任命于是停止。安南进贡大象,经过的地方发动民夫开道,毁坏房舍,张共上奏说:“大象用于郊礼祭祀,不见于经书。况且让中原地区的疲困百姓,被远方蛮夷的野兽困扰,难道是仁义圣明的君主做的事吗!”湖南旱灾,郴州宜章县李金叛乱,张共担任湖南安抚使。张共一到境内,寄信给制使沈介,请他相机出师,沈介立即派田宝、杨钦率兵前往,张共知道士兵在暑天行军疲劳倦怠,派人到几里外迎接他们,换下他们背负的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