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二模选择题讲评_第1页
广州二模选择题讲评_第2页
广州二模选择题讲评_第3页
广州二模选择题讲评_第4页
广州二模选择题讲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二模讲评24.西周的铜器铭文里有关于周王赐臣下“一田”“十田”“卅田”“五十田”的记载。这说明当时A.土地私有制度形成B.分封制按等级授田C.诸侯国的力量增强D.有固定的土地面积计量单位难度1:0.456:0.17解析周代的井田制承袭商代而有所发展,已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形成了一套计量田土面积的单位制。“田”,作为一个计量单位常常出现在西周金文里,如夷王时的“不箕簋”,记述不箕簋伐猃狁有功,伯氏赐他“田十田”。“敌簋”也记述敌抵御淮夷有功,王赏赐他“贝五十朋,赐田于五十田,于早五十田”。金文中常见以一田、二田、七田、十田、五十田等为计量单位,这足以证明田的亩积是有一定大小的。25.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过去郡国贡献各自为政的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的土特产品收上来,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这一措施A.解决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B.改变了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C.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D.抬高了部分地区的商品价格难度1:0.236:0.13解析

西汉政府还大力推行均输及平准法,进一步加强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涉和控制。中央政府命令各地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的土特产品收上来,然后像商贾那样按贵时的价格运往需要

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这样政府便部分取代了商人,实行商业官营,从商人手中夺取了大量商业利润。这就是所谓“均输”。而“平准”,就是在京师设平准官,接受各地聚积运来京师的货物,同时令工官制作车辆等运输工具,随时准备将这些货物调运到各地出售。这样,官府完全掌握了全国主要物资,什么地方物价高,就将手中的货物调运到那里去抛售;同时将价格低的地方的商品收购上来,伺机运到其他地方高价出售。政府这样做,在压缩了民间商人获利空间,使一些小本商人不得不回乡务农的同时,还可以获得一大笔(本该由民间商人获得的)商业利润,增加财政收入。

26.唐太宗时期编撰《氏族志》,将皇族定为第一等,外戚为第二等,山东崔氏等大士族为第三等。后在新兴庶族地主的努力下,武则天主持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武氏成为第一等,其余各等按照当朝官品高低划定。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科举制的进一步推行B.中央集权的加强C.女性政治地位的提高D.宗法制得到完善难度1:0.546:0.32解析记载宗族谱系的著作。贞观六年唐太宗令高士廉等人勘正姓氏,修订《氏族志》,以李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山东氏族崔民干被降为第三等。《氏族志》的刊正提高李氏皇族的地位,扶植了庶族地主,压制旧士族势力,加强皇权。14.唐初唐太宗命高士廉修《氏族志》

,将李唐皇室的李姓列为第一等,外戚次之,山东士族为第三等;宋代的《百家姓》开篇则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上述现象不能说明

A.中国古代社会皇权至上B.宗法制仍有影响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姓氏文化源远流长

唐太宗即位后,命人修《氏族志》,书成后,列山东崔氏为一等,太宗不满而命重修。新志根据各地士族势力消长情况及在李唐王朝的地位划分等级,确定皇族为一等,外戚和代北士族为二等,山东和江南士族为三等。唐太宗此举A.抑制门阀士族以加强皇权B.说明传统门第观念深厚C.按功勋和门第来确定等级D.提高功勋地主社会地位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初年,汉魏以来兴起的士族门阀制度逐渐由盛而衰。但以北方的崔、卢、李、郑为首的山东士族,仍以其高贵血统尚保有一定的势力和社会地位。638年唐太宗命高士廉等人修《氏族志》,以官位品秩尊卑定门第高低,把出身庶族而品秩较高的功臣升为高级士族,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崔氏被降为第三等。然而这些由皇朝钦赐的新士族却得不到旧士族的承认,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些新士族还是门第卑贱的庶族。唐朝新权贵房玄龄、魏征等为抬高本家族身价,亦纷纷与之联姻,故山东氏族声望不减。

655年唐高宗下诏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李义府以赞立武后有功拜相,贞观《氏族志》未叙皇后武氏本望,李义府亦耻其家无名,于是奏改《氏族志》。659年在武则天操纵下高宗下诏修订《氏族志》,更名为《姓氏录》,明确规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以皇后四家、介公、赠台司太子三师、开府仪同三司、仆射为第一等,文武二品及知政事者三品为第二等,各以品位为等第,凡为九等”。当时缙绅士大夫多耻被甄叙.讥之为“勋格”,而非贵族志。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则天修订《氏族志》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武则天改《氏族志》为《姓氏录》的历史影响。(9分)45.(15分)

(1)门阀士族势力日趋衰落;唐太宗打击了门阀士族的势力,但收效甚微;武则天等朝廷新贵随着政治地位上升,不满足于其门第较低的现状;科举制的实施,开辟了新的选官途径。(6分)

(2)进一步打击和抑制了门阀士族的势力;提高了庶族地主出身官员的地位,打破了门阀士族和庶族的界限,促进了士族与庶族的合流;扩大了武则天的统治基础,为其后来称帝培植了中坚力量;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促进了社会进步。(9分)27.明朝末年,钦天监依据《大统历》推算日食多次出现错误。1610年再次在推算日外发生日食,有官员认为“天人感应”“灾异尤甚”,有官员认为是钦天监推测日食方法有误,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改革传统历法。这表明当时A.天人感应的思想被否定B.经世致用成为社会思潮C.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D.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难度1:0.686:0.47解析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A.

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

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

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

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日食让皇帝动了修改历法念头1629年6月21日的日食,让明朝的崇祯皇帝有了修改历法的念头。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因为成功预测了1644年9月1日会出现日食,才受委任完成中国历法修订。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里希特教授日前来沪参加“第二届国际日食峰会”,细数日食与中国历法的“不解之缘”。据了解,明朝施行《大统历》,实际上是继承了元代的《授时历》,当时已不准确。1610年和1629年出现的日食,钦天监均预报错误。徐光启等人以西方的方法推算出日全食将发生于1629年6月21日,据里希特介绍,那次日食的情况和昨天的日全食有些类似。事实证明,徐光启等的预测结果是最准的,朝廷即派他督修历法。正是在这次日食预测大赛中脱颖而出,徐光启才获得了崇祯皇帝的信任,得以在外国传教士的协助下撰成《崇祯历书》。里希特教授介绍说,由于战乱,《崇祯历书》迟迟未能实施。清初,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对《崇祯历书》进行删改,连同他编撰的新历本一起上呈清政府,才得以颁发实行。删改后的《崇祯历书》更名为《西洋新法历书》。有意思的是,汤若望之所以得到清廷的器重,也和日食有关——因为他成功预测1644年9月1日会出现日食。28.一个英国人曾记载:“远在1844年,我曾把这种土布的各种质地的样品,标明每一种的价格送回英国。和我通信的人都说,按照所标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也做不出来。”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土布有一定的竞争优势B.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比英国低C.机器生产优于传统手工生产D.英国借鉴了中国的纺织技术难度1:0.886:0.82解析29.下面是一段学生日记:孔子诞日为什么放假?孔子在专制时代,他的道德和学术,真可算是成万世帝王的好商品,无怪乎到这日子,要喧闹了一番。……孔子既然不是现今的人,他的道德、学术配不上做现在的榜样,那末,我们为什么还要空废了一天的工夫,放无意识的假呢!——陈昌标,1920年10月8日该日记作为个案反映了当时A.推崇“尊孔复古”思想B.要求推翻封建君主专制C.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D.对传统文化批判有片面性难度1:16:0.91解析30.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开始重要的战略转变。这一转变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A.决定发动农民运动(1924-1927,毛《湖南》)

B.与新的反革命势力作斗争(原来是统一战线)C.放弃了攻打城市的目标(秋收起义打长沙)D.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上山之后)难度1:0.196:0.02解析八七会议:纠右、总方针(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起义31.1969年,中国元帅们在讨论国际局势时,认为中国可以参考魏、蜀、吴三国鼎立时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东联孙吴,北拒曹魏”。他们的认识A.是“一边倒”政策的延续(1953年“和平”)

B.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冷战、争霸、核威胁)C.与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理念一致(一条线。一大片)D.是基于“中苏美三分天下势均力敌”的判断(美苏两极,怎么有中国?中国是多极之一)难度1:0.196:0.21解析32.从公元前8世纪初开始的二百多年间,由于人口增多,希腊的众多城邦组织本邦的部分居民向外迁移,另立家园,建立起140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这些行动A.形成了“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分封制;中央集权)B.扩大了地中海贸易圈C.具有侵略扩张、争夺霸权的特征(NO!)D.瓦解了城邦民主政治(梭前594;伯前4世纪)难度1:0.546:0.47解析由于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世界各个民族被各种地理屏障和距离所分割,所以世界贸易首先是区域性的贸易,即邻近的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这种贸易往往形成一个区域.在古代真正称得上是“国际贸易的,应该是地中海国家之间的贸易.当航海技术有了一定发展时,地中海就把沿岸的国家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环地中海贸易圈.

当今世界,海洋问题已成为世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沿海岛屿有5000多个,海疆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回顾历史,世界各国的发展与海洋的关系值得我们认真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古代篇】材料一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近代篇】材料二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争夺的道路。它相继打败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1)17、18世纪,英国发生了在世界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哪两次革命?在相继打败了海

上强国后,18世纪后半期英国在世界上号称什么?

17、18世纪,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2分)“日不落帝国”(1分)材料三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心腹之患愈棘。——李鸿章哪两次战争的失败使李鸿章有了“海疆不防,则心腹之患愈棘”的认识?此后,为了加强海防,在清政府的支持下,李鸿章采取了什么措施?最终结果如何?(4分)鸦片战争和第二欠鸦片战争;(2分)在洋务运动中筹建了中国近代三支海军(或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1分)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分)【现代篇】材料四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3)材料所述战争结果怎样?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后果?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4分)1953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阻碍了祖国统一的进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本大题内容,谈谈给你你启示。启示: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强国,都是海上强国。中国要实现强国梦,就要重视海防,强大海军。33.从都铎王朝初期到伊丽莎白一世时期(1485—1603年),国王允许大量资产阶级、新贵族进入下院,下院议席从296个增加到460个,其中城市议席从222个增加到370个,下院势力逐渐扩大,取代上院在议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由此可知当时A.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B.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度C.国王联合资产阶级抗衡旧贵族D.国王与下院议员的政治取向相同难度1:0.396:0.13解析34.1887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州际贸易法》,规定任何客货运输商如果通过特别资费、折扣和返款等手段对同样的运输服务多收或少收运费,即视为不公正的价格歧视,应予以禁止;对违背本法者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