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①1949—1956年: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2年:政权巩固,经济恢复(历史条件)
●1953--1956年: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②1956--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成就巨大,失误严重③1966--1976年:“文革”动乱,社会主义建设严重破坏④1978—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92年十四大召开,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必修Ⅱ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新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备考方略(1)概述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3)概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近年高考集中考查的知识:“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60年代国民经济的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2)关注改革开放前30年经济建设的成就和失误,总计经验教训,后30年注意把握基本历程和基本趋势,关注一些具有转折意义的年份。(3)命题角度看,明显呈现多样化特征,难易程度看,本专题属中等偏上难度。考纲点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二)探索与失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三)国民经济的劫难(“文革”时期1966—1976)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49-1976)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2.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1957)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1.中共八大(1956年)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958年)3.国民经济的调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虽然掌握着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命脉,是居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但在国家经济中还未占据优势地位,还广泛存在着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和部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地位2、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内容:一化三改指导方针: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链接高考考点一1.(2011·福建文综·19)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了()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B
3.一五计划(1953-1957)计划经济起步的标志:一五计划的实施时间:1953年-1957年基本任务:发展重工业?;进行三大改造成就:意义:3.一五计划(1953-1957)“一五”经济建设成就中国试制新型喷气式飞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2.一五计划(1953-1957)1.(2014·重庆文综·9)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B2.(2014·天津文综·9)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B3.(2014·海南单科·24)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
)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D.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D4.(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5.(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C4.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农业——参加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参加手工业合作社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内容实质意义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问题存在着“四过”,即“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工作过粗、形式过于单一”的缺点总路线的核心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经济前提物质基础必要条件实质是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的主体社会主义改造前
社会主义改造后经济成分阶级状况主要矛盾中心任务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存在着经济剥削和剥削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转化为普通劳动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现实间的矛盾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三大改造前后的对比4.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6.(2014·安徽文综·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7.(2014·北京文综·18)“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C(二)曲折发展的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2、中共八大
时间、地点:1956年、北京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内容: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集中力量发展生力)先进的社会制度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无产阶级资产阶级评价:分析正确;成功探索;未能坚持1、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内容、作用)原因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根源:“左”倾错误思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3.探索中的失误(1958年)实质:“左倾”错误评价: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民公社: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生产关系部适应生产力)后果: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发展;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生态破坏,挫伤积极性;出现三年经济困难。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缺乏深刻认识表现: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大跃进(高速度,高指标);人民公社“一大二公”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这些报道你信吗?错在哪儿?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1958年毛泽东提出一年粮食增加一倍的口号,因而导致各地掀起“浮夸风”,各级干部严重夸大、虚报粮食产量所造成的。1957年1958年1959年1962年535万吨9000万吨3000万吨1070万吨800万吨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
1957年,苏联提出15年赶上和超过美国,毛泽东也提出中国用15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赶上英国,但1958年先改为7年,后改为3年赶上英国。这些指标的提出,错在哪?全民大炼钢留下荒山秃岭.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大跃进造成怎样的严重后果?“大跃进”中,番禺全县集中了约六万人炼钢。不少农村的“风水林”、荔枝树被砍伐烧炭作炼钢使用。1958年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轻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浪费,农业生产下降。对马克思合作制的错误认识: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人民公社体制错在哪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不同:
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反映了我党不顾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人民公社的建立反映了我党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地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3.探索中的失误
4.国民经济的调整原因:措施: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决策错误(人祸)1959—1961三年自然灾害(天灾)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农村工作纠“左”“调整”: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主要是农轻重、工业内部、生产与基建、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巩固”: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充实”:充实那些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发展塑料、化纤等新兴工业;“提高”: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八字方针”的中心是调整。十年建设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贵阳乌鲁木齐兰州包头兰新铁路包兰铁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包头钢铁公司大庆油田大庆武汉武汉钢铁公司上海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大港油田天津北京柳州黔桂铁路胜利油田东营失误:正确: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国民经济的调整1960启示一: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启示二: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按规律办事1956-1966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哪些正确探索和严重失误?有何经验教训?启示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8.(2014·海南单科·25)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A9.(2014·山东文综·20)图6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跃进】dà
yuè
jì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
C10.(2014·全国大纲卷·19)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D11.(2014·上海单科·29)右图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宣传的是(
)A.土地改革B.“文化大革命”C.粉碎“四人帮”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1、左边“摘棉花”漫画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A.“大跃进”B.人民公社化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2、“一乘卫星,驾火箭,十年规划,一年实现”“一天等于二十年,一年等于数千年”.对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这些中国歌谣的正确理解是
A.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B.鼓舞了人民群众的冲天干劲
C.提高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D.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健康发展AA(三)十年文革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1、重大破坏(1)原因:(2)表现:2、出现起色(1973年)(1)原因:(2)措施:3、复苏发展(1975年)(1)原因:(2)措施:4、再遭破坏(1975年)1、文革发动:19662、周恩来主持工作:
1973—19733、邓小平主持工作:
1975实质:纠正“左倾”错误4、“四人帮”集团:
1975—1976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第二阶段: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第三阶段:“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年)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时间工农业生产总值52年57年60年66年71年73年75年在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经验:
勇于探索;犯了错误勇于正视、努力纠正;建设仍取得丰硕的成绩。教训:
正确认识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健全民主和法制,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防止个人崇拜1978年的中国(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二)经济体制改革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农村:
城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思)经济停滞(经)(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二、走进新时代(1978—至今)(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时间、地点:
1978年12月北京2.内容实行改革开放:如何改革3.意义转折一:“左”倾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转折二:阶级斗争为纲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转折三: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
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伟大转折,新时期,新道路思想
路线政治
路线组织路线伟大决策中国需要一场什么样的改革?
解放农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解放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放国家——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二)经济体制改革——走进新时代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现实原因历史原因人民公社体制弊端,农民积极性受压抑。农业生产缓慢,农民收入低,未解决温饱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原因(2)经过
(3)新变化
(4)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二)经济体制改革——走进新时代经济体制:统一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管理体制:人民公社→乡镇政府流通体制: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产业结构:单一→多元化(乡镇企业)新中国53---56年1958年1978年后运动名称土地改革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运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运动内容行政机构经营方式农民个体经营集体合作一大二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个体土地私有农民个体土地私有变成公有提高公有化程度坚持公有前提下改革经营分配方式乡镇合作社人民公社乡镇政府农民个体所有集体所有集体与国家所有集体与国家所有1.(2014·江苏单科·10)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D下面的图表,从根本上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符合农业现代化要求B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C个体经济是农村发展方向D使农业改革走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村粮食丰收的景象,从根本上说明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A、C说法错误。D是农村改革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题干材料无关。答案:B。2、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二)经济体制改革——走进新时代(1)原因(2)内容
(3)结果
(4)意义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A、中心环节B、经济形式C、经济原则1984年开始到1987年,80%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内部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内容的改革推进;改革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国营企业。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阶段项目改革前改革措施第一阶段政策性调整阶段第二阶段制度创新阶段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高度集中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平均主义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产权制度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制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局部试点阶段:1978~1984增强企业活力:1984~199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2~现在2.(2014·浙江文综·19)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
)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A(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管理体制改革1、背景①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②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必要性①邓小平南方谈话(思想基础)
②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物质条件)可能性2、建立过程
①提出:
②明确目标:
③勾画基本框架: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7年,中共十五大④认识深化:⑤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1992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中共十四大召开199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7中共十五大召开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的过程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作出指导。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2.(2014·上海单科·30)中国正式起诉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产品发起的13起反倾销措施,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A.中国参加了亚非会议B.中国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D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形成背景形成过程格局特点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建立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沿江和沿边开放城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开发浦东90年代标志(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省1、经济特区的建立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什么是经济特区?
有何作用?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作用: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深圳的昨天今天的深圳“一夜崛起的城市”厦门深圳珠海海南汕头1992年,在特区,外商实际投入占全国外商实际投资的29%,外贸出口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7;涌现出一百多个技术和管理先进、年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创汇企业。2、沿海开放城市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3、沿海经济开放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为什么要开发浦东?以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2、浦东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上海原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较好,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3、沿海经济开放区(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重庆岳阳武汉九江芜湖5、沿江和沿边开放港口或城市塔城伊宁瑞丽河口东兴满洲里黑河珲春(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塔城伊宁瑞丽河口东兴满洲里黑河珲春乌鲁木齐拉萨昆明贵阳长沙西宁银川呼和浩特长春西安6、内地省会开放城市(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股权转让合同股权比例及支付方式
- 三腔二囊管课件
- 2024年度企业重组与并购合同设计要点2篇
- 2024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分公司毕业生招聘22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电信湖北荆门分公司招聘12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电信吉林通化分公司校园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建筑股份限公司岗位招聘30人(信息中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人保财险限公司江西分公司招聘103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交二航局市政建设限公司招聘25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上海浦东新区房地产(集团)限公司招聘46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质子泵抑制剂用药参考汇总
- 初三化学半期考试总结(实用十五篇)
- 认识飞机(课堂PPT)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论文
- 《国歌法》、《国旗法》主题班会
- 外研三起四年级上册 Module 8 单元集体备课和教学设计
- 【基于安卓系统的电商APP设计与实现4500字(论文)】
- 2023年历史竞赛题
- 泵的选型原则、依据及步骤
- 教养:曾仕强给中国父母的教子忠告
- 拆船业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