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培训_第1页
化工安全培训_第2页
化工安全培训_第3页
化工安全培训_第4页
化工安全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工(huàgōng)安全精品资料主要(zhǔyào)内容

◆防火防爆(fánɡbào)◆典型化工反应过程安全◆化工机械安全精品资料第1章化工生产(shēngchǎn)的防火防爆在化工生产中,由于高温、高压及易燃易爆物质等因素的存在,火灾爆炸事故屡屡发生,特别(tèbié)是随着生产规摸的扩大,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性及造成的损失也越大。近几年的事故统计分析表明、火灾爆炸事故一直高居各类事故之首,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26%以上。因此,防火防爆工作在化工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更多地了解物质燃烧、爆炸等基础知识,掌握防火防爆基本措施,才能充分保障化工生产的安全运行。精品资料精品资料1.燃烧(ránshāo)1.1.燃烧定义及燃烧条件1.1.l.燃烧燃烧是物质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同时发出光和热的现象。燃烧在生活中很常见,如煤气,木材的燃烧等,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发光、放热并产生新的物质。照明用的电灯,虽然也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没有生成新的化合物,它是一种能量转变的过程,不能称之为燃烧。近代已开始用链锁反应理论来解释燃烧的机理。在一定的燃烧条件下,反应物产生自由基,它们的反应活性非常强,在反应中成为(chéngwéi)活性中心,自由基与另一个分子撞击,反应产生另一种自由基,使反应循环延续,直至反应物全部消耗而终止。

精品资料1.1.2.燃烧的条件要形成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俗称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凡能与氧或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皆称为可燃物。可燃物包括可燃气体(如氢气)、可燃液体(如汽油)和可燃固体(如木材)。助燃物:凡能帮助和维持燃烧的物质,均称为助燃物。如空气、氯气、高锰酸钾等氧化剂。着火源:凡能引起(yǐnqǐ)可燃物燃烧的能源,通称为着火源。着火源一般有以下几种:明火、电弧、火花、炽热物体、化学反应热等。燃烧不仅必须有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同时存在而且每个条件要达到一定的量,相互作用才能发生。氢气在空气中浓度小于4%时。便不能点燃;木材在空气中燃烧时,当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4%时,木材就会熄灭;一根火柴,足以点燃一桶汽油,但难以点燃坚实的大木块。燃烧的可能性亦随可燃物与助燃物状态的变化而改变,可燃物与助燃物接触得越充分,燃烧越容易,也越刚烈,如大块的铝、镁可看作是不燃的,但镁粉、铝粉却能自燃;烧红的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却能在氧气中燃烧。精品资料1.2.燃烧(ránshāo)过程、形式与类型1.2.1.燃烧(ránshāo)的过程固体液体气体熔化蒸发蒸发或分解氧化分解着火燃烧精品资料1.2.2.燃烧的形式由于可燃物存在状态的不同,燃烧的形式多样。燃烧可分为均一系燃烧和非均一系燃烧、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蒸发燃烧与分解燃烧。均一系燃烧如煤气在空气中的燃烧,是指可燃物、助燃物在同一相中进行的燃烧。木材、石油等液体和固体的燃烧较为复杂,称为非均一系燃烧。混合燃烧指可燃物与助燃物(如氢气与空气)预先混合情况下的燃烧。这种燃烧在混合气体中进行非常迅速,最后形成燃烧爆炸。扩散燃烧则是指可燃气体与周围(zhōuwéi)空气(或其他助燃气体)相互扩散,相互混合,一边混合一边燃烧的形式,如一氧化碳气体由管内喷出,同周围(zhōuwéi)空气接触的燃烧。可燃液体或固体受热蒸发或分解后的燃烧称为蒸发燃烧,如乙醇的燃烧。分解燃烧则是可燃固体或不挥发液体受热分解产生可燃气体的燃烧形式,如木材的燃烧等。精品资料1.2.3.燃烧的类型闪燃:可燃液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明火引起的瞬间燃烧的现象,称为闪燃。液体能发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常见可燃液体的闪点见表2—1。闪点用来评定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可燃液体闪点越低,越易着火.火灾危险性越大。着火:可燃物在有足够的助燃物(通常(tōngcháng)指空气)的条件下,由着火源作用下引发的持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又称着火点)。可燃物的燃点越低,越易着火。因而燃点同样可用来判断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常见可燃物的燃点见表2—2。自燃:可燃物质即使不与明火接触也能自行着火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可燃物无明火接近即能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自燃现象可分二种: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常见可燃物的自燃点见表2—3。精品资料表2—1常见(chánɡjiàn)可燃液体的闪点液体名称闪点,℃液体名称闪点,℃乙醚-45.0原油-35.0丙酮-10.0精油18.0汽油-42.8苯-14.0己烷-21.7甲苯4.4乙醇11.1氯苯28.0桐油243.0乙酸40.0甲醇7.0甘油160.0精品资料表2—2某些(mǒuxiē)可燃物质的燃点物质名称燃点,℃物质名称燃点,℃赤磷160聚乙烯400石蜡158~159聚苯乙烯400硝酸纤维180吡啶482硫磺255有机玻璃260醋酸纤维320樟脑70聚丙烯270松香216精品资料表2—3常见(chánɡjiàn)可燃物质的自燃点物质名称自燃点,℃物质名称自燃点,℃二硫化碳102一氧化碳605乙醚170焦煤气640煤油380~425氨630氢560甲烷537苯555甲醇455汽油280铝粉645乙醇422木粉430精品资料2.爆炸2.1.爆炸的定义及分类2.1.l.爆炸物质自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伴有巨大声响的现象称为爆炸。爆炸同时也可视为气体或蒸气瞬间剧烈膨胀的现象。爆炸的本质是压力的急剧上升,爆炸的特征是具有破坏力,产生爆炸声和冲击波,爆炸因其产生的震荡(zhèndàng)作用、冲击波,碎片冲击及造成火灾而对周围的物体造成破坏。爆炸根据传播速度,可分为轻爆、爆炸和爆轰。轻爆—传播速度每秒数十厘米至数米;爆炸—传播速度每秒10米至数百米;爆轰—传播速度103m/s~7×103m/s2.2.1.2.爆炸分类爆炸按性质可分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精品资料物理爆炸:由于物理因素(温度.压力等)变化而引起的爆炸称为物理爆炸。物理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成分均不发生变化,如锅炉与钢瓶的超压爆炸。造成物理爆炸的原因,可以是高温、振动、设计错误、制造缺陷、材质不苻或操作失控等因素。化学爆炸:由于物质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称为化学爆炸。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成分均发生了根本改变,如氢气与空气混合气体引发的爆炸。化学性爆炸根据爆炸时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可分为三类:简单分解爆炸、复分解爆炸、爆炸性混合物爆炸。①简单分解爆炸能引起简单分解爆炸的爆炸物,在爆炸时没有燃烧现象,爆炸所需的热能是由爆炸物本身分解时产生的,如叠氮铅、雷汞等。这类物质由于只需轻微的振动即可引起分解,产生大量气体,在体积迅速膨胀的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因而十分危险,破坏力极大。②复分解爆炸爆炸时伴有燃烧现象,燃烧所需的氧由自身分解供给。这类爆炸物的危险性较简单分解爆炸低,一般需引爆物引爆,如TNT等。这类爆炸物破坏巨大,如硝化甘油的爆炸,③爆炸性混合物爆炸可燃气体、蒸气、薄雾、粉尘或纤维状物质按一定比例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发生爆炸,这样的混合物称为爆炸性混合物。由爆炸混合物引发的爆炸称之为爆炸性混合物爆炸,这类物质爆炸需要(xūyào)一定条件。核爆炸由原子核裂变而引起的爆炸称之为核爆炸。精品资料2.2.爆炸极限及爆炸危险度2.2.1.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必须按一定比例混合。才能引起燃烧爆炸。当可燃物在混合物中浓度太低时,因过量空气的存在,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可燃物浓度太高时,空气量不足。燃烧由于助燃物的缺乏造成窒息。因而只有当可燃物在混合物中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时,遇着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叫做该物质的爆炸范围。可燃性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着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该物质的爆炸下限;同样,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着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该物质的爆炸上限。在化工生产中,经常会使用—些气体混合物,它们的配比虽然在爆炸范围以外,但如果操作时失误,使混合气体达到爆炸极限,就会引起爆炸事故。所以.在这类岗位上,工人操作时必须严惜按操怍规程(guīchéng)操作,不能掉以轻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一般是用可燃起体、蒸气在混合物中的体积百分数来表示的。某些气体和液体蒸气的爆炸极限见表2—5。精品资料表2—5常见气体(qìtǐ)或液体蒸气的爆炸极限物质名称爆炸极限,%危险度物质名称爆炸极限,%危险度下限上限下限上限氢4.075.617.9甲烷5.015.02.0氨15.028.00.9乙烷3.015.54.2一氧化碳12.574.04.9丙烷2.19.53.5二硫化碳1.060.059.0乙醚1.748.027.2乙炔1.582.053.7汽油1.47.64.4苯1.28.05.7城市煤气5.532.04.8甲苯1.27.04.8水煤气7.072.09.3精品资料表2—6粉尘的爆炸(bàozhà)特征粉尘名称爆炸下限g/m3自燃温度,℃(云状)最小引燃能量mJ最大爆炸压力MPa铝(含油)37~50400150.407铁粉153~204439200.248镁44~59470400.434锌212~2845309000.087赤磷48~64360

聚苯乙烯27~37475150.293烟煤41~57595600.307有机玻璃2048515

精品资料2.2.2.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原始温度爆炸性混合物的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极限范围越大。原始压力混合物的原始压力对爆炸极限影响很大。压力对爆炸下限的影响没有规律性。惰性介质及杂质混合物中惰性介质的增加,使爆炸极限的范围缩小(suōxiǎo)。容器充装可燃物容器的材质、尺寸等,对物质的爆炸极限均有影响。着火源着火源的能量、热表面面积及火源与混合物接触的时间等对爆炸极限均有影响。含氧量混合气中增加氧含量,一般情况下对下限影响不大,因为可燃物在下限时氧是过量的。由于可燃物在上限时含氧量不足,所以增加氧含量使上限显著增高,爆炸范围扩大。精品资料2.3.防火防爆的基本(jīběn)措施2.3.1.化工生产厂房、设备的防火防爆设计2.3.1.1.火灾爆炸危险性分类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生产的危险程度与生产过程中所用物料的性质、配比、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及生产条件(温度、压力(yālì))等因素有关。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生产的火灾危险性按照生产过程中所使用或产生的物质的燃烧、爆炸性进行分类,分甲、乙、丙、丁、戊五类。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在生产工艺、安全操作要求及建筑防火设计方面相应有所区别,采取必要的措施,使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精品资料

《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爆炸(bàozhà)和火灾危险场所区域划分类别等级说明爆炸性气体环境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爆炸性粉尘环境1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的环境

11区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

21区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火灾危险区域22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23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精品资料2.3.1.2.建筑物的耐火要求为减少(jiǎnshǎo)易燃物质的积聚,化工建筑的形式正在朝向露天化和敞开式发展,这种建筑形式对安全生产和工业卫生有利,同时厂房的耐火、防爆及合理布局是限制火灾蔓延和减少(jiǎnshǎo)爆炸造成损失的重要措施。建筑物的耐火性能是由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决定的,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位四级。根据火灾的危险程度,厂房设计时耐火等级应符合要求。同时,在总体布局上,要考虑到安全防火间距,并严格将动火区(如锅炉房等)与有火灾、爆炸危险性的生产区域分开,防止火灾向临近建筑物蔓延。考虑到热辐射等因素,防火间距的大小,应以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大小及特点来衡量,必要时设置防火堤。精品资料2.3.1.3.防爆设计防爆设计包括厂房及工艺过程的防爆设计两方面。厂房的防爆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位置防爆厂房必须有良好的通风条件,爆炸危险装置不宜布置在地下和半地下,以避免通风不良而造成可燃气体或蒸气积聚。多层厂房应尽可能将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布置在最上层,应设防爆墙,配电、化验及办公室与生产车间分开。(2)采用防爆结构防爆厂房的框架、楼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应具有抗震、抗冲击的能力。(3)设置泄压、隔爆、阻火设施对于有爆炸危险的厂房要考虑泄压面积与厂房体积的比值。轻质屋面、轻质外墙和易于泄压的门窗等建筑构件都属于泄压构件。隔爆设施有隔爆墙、隔爆门、窗,一般都使用耐火材料,具有较高强度,起到隔爆、防止火灾蔓延的作用。阻火设施包括水封井、油水分离池、阻火分隔沟坑,不发火地面,这些设施能有效(yǒuxiào)地控制火势,阻止火焰蔓延。(4)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厂房设计中应考虑到积尘问题,厂房的内表面应较光滑,不易造成粉尘积聚。精品资料厂房中设备安置时,应将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装置与其他装置分开,中间应设置防爆墙。爆炸危险装置应安装在厂房的靠外墙部分,并尽可能布置在露天或半敞开式的建筑、构筑物内。在化工生产中各工艺过程和生产装置,由于受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yǐngxiǎng),可能产生一系列不稳定、不安全因素,从而导致事故发生。因此,在设计时,为保障安全生产,应选择安全的工艺线路,对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组分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精品资料2.3.2.防火防爆技术措施2.3.2.1.着火源的控制与消除由于化工生产中不可避免地使用化学危险物质,因而着火源的控制显得极为重要。在化工生产中,常见的着火源有明火、火花和电弧、炽热物体(危险温度)、化学反应热等。控制和消除这些着火源,能有效地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1.明火的控制生产和使用化学危险物品的企业,应按生产的火灾危险度划定厂区的禁火、禁烟区域,并设置安全标志。由于吸烟是流动火源,曾引发大量火灾爆炸事故,因而对吸烟的控制应格外严格。其次,企业必须制定“动火制度”,严格执行动火施工安全措施和审批手续,禁止在0区、10区、21区内动火和设置明火炉灶。如果在禁火区内临时设置明火炉灶,应按动火手续办理(bànlǐ)。易燃物品加热,应尽量避免使用明火。明火炉灶与生产装置、储罐设施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规定距离。精品资料2.避免火花、电弧的产生在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蒸气的甲类生产车间及有粉尘(fěnchén)、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生产车间应采用不发火地面,并不准穿带铁钉的鞋。以免铁钉与地面、设备磨擦撞击产生火花。禁火区域,特别是易燃易爆车间和储罐区,都应当禁止电瓶车进入。在允许车辆进入的区域内,为防止汽车排气管喷火引起火灾,排气管上应装有火星熄灭器。0区、10区,21区严禁进行焊接、切割及砂轮打磨等产生火花的工作。高处焊接、切割应有兜接火花溅落的措施。在盛有可燃易爆介质的容器、设备管线上插盲板,不能使用铁器工具,以免碰撞产生火花。在爆炸火灾危险场所,应按安全规定选用防爆电气设备。防爆电气设备有:隔爆型(d)、增安型(c)、本质安全型(ia;ib)、正压型(p)、充油型(o)、充砂型(q)、无火花型(n)和特殊型(s)。应根据危险场所的等级及所用的易燃易爆物质的不同,选用不同类别的防爆电气设备。当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爆炸性混合物时,应按危险程度较高的选用电气设备。在l区、1l区、22区临时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时,应办理动火证。为防止烟囱飞火引起的火灾爆炸,要求炉膛内的燃烧要充分,烟囱要有足够的高度,必要时可安装火星熄灭器。为避免静电火花引起火灾爆炸,在易燃易爆生产车间禁止穿着不符合防静电要求的化纤服装。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设备、管线,空分氢分装置、设备、管线应进行防静电接地,并控制可燃、易燃的气体、液体及氧气的流速,禁止猛开猛关阀门.精品资料3.其他火源的消除在0区、10区.21区,不能携带或从事有烙铁、熔融沥青、金属等炽热物体的施工、检修工作。在1区,11区、22区动火,要办理动火手续,并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方可进行。易燃易爆场所严禁使用和安装电热器具及高热照明器具。为防止(fángzhǐ)易燃物料与高温设备、管线表面接触,可燃物的排放口应远离高温表面。高温表面的隔热保温层应当完好无损,并防止(fángzhǐ)可燃物因泄漏溢料、泼溅积聚在保温层内。不允许在化工生产岗位的暖气管(片)、高温管道、设备上烘烤油污的手套、衣服等易燃物品或放置可燃物品。为防止(fángzhǐ)物质自燃而引发火灾,应将油抹布,油棉纱头等放入有盖的金属桶内,放置在远离易燃物品的安全地点并及时处理。精品资料4.防止雷电火花厂房、设备、管线(guǎnxiàn)应按要求安装防雷装置。防雷装置要定期检查,引下线与各接点要牢固可靠。每年雷雨季节前对接地电阻进行检测,接地电阻应符合规定的范围。防雷装置的接闪器与接地体之间应牢固连接,如断开,不但失去了防雷作用,反而成为一引雷装置,引发更严重的雷击事故。精品资料2.3.2.2.可燃易爆物质的安全控制1、惰性气体(qìtǐ)的保护许多化工企业对具有着火爆炸危险的工艺装置、储罐、仪表等都配备氮气置换管道,以备生产时使用。易燃易爆物料管线、设备在进料前应用惰性气体(qìtǐ)进行置换,以排除系统中所有的空气,防止形成爆炸性馄合物。停车、动火检修时,应用惰性气体(qìtǐ)进行吹扫和置换。在易燃固体的粉碎、研磨、筛分、混合以及粉装物料在输送过程中,为了安全生产,可采用惰性介质的保护。可燃气体(qìtǐ)混合物的处理过程中,也可加入适量的惰性气体(qìtǐ),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易燃液体压送时,可采用惰性气体(qìtǐ)(如氮气)充压输送。在爆炸性危险场所中,非防爆电气仪表等应充氮保护,可燃气体(qìtǐ)排气尾部使用氮封,当发生危险物料泄漏时,使用惰性介质进行稀释。精品资料2、难燃或不燃的溶剂替代可燃溶剂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工艺改革,以火灾爆炸危险(wēixiǎn)性较小的物质取代危险(wēixiǎn)程度高的物质,从而降低火灾爆炸危险(wēixiǎn)性。3、根据不同物质的危险(wēixiǎn)特性采取措施对本身能自燃的油脂以及遇空气自燃、遇水燃烧的物质等,应采取隔离空气、防火、防潮或通风、散热、降温等措施,消除爆炸可能。相互接触能引起燃烧的物质不能混存,遇酸、碱会分解爆炸的物质,应防止与酸、碱接触。对机械作用较敏感的物质要轻拿轻放,搬运装有可燃气体、液体的铁桶、气瓶时要轻拿、轻放,严禁抛掷,防止相互撞击。对易燃、可燃气体和液体要根据他们的相对密度,采取相应的排污方法和防火防爆措施。并根据物质的沸点、饱和蒸气压考虑设备的耐压强度、储存温度、保温、降温措施等。提高易燃物的自燃点,如在汽油中添加四乙基铅等。精品资料4、密闭和通风措施为防止易燃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与空气构成爆炸性混合物,应尽量使设备密闭,以防止气体和粉尘溢出。定期对容器、设备、管线进行密闭性检查,防止跑冒滴漏,保障安全生产。生产中,应注意厂房的通风,降低车间空气内可燃物的含量。通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等防火分隔物,以免发生火灾时,火势顺着管道通过防火分隔物而蔓延。通风设备所用的电机,必须符合防爆要求,并做好通风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5、负压操作由于(yóuyú)爆炸混合物的爆炸极限随着原始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因而在生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负压操作有利于降低系统爆炸的危险性。但负压操作时,应防止空气进入系统。6、燃烧爆炸危险物质的处理化工生产的污水中,往往含有易燃易爆物质,这样既让费了大量资源,污染了环境,也对安全生产构成威胁。因而,对可燃易爆物的排放应当严格控制,并注意废气、废渣、废水排放时由于(yóuyú)性质相抵触的物质相遇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精品资料2.3.2.3.工艺参数的安全(ānquán)控制化工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主要是指温度、压力、流量及物料配比等,按工艺要求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在安全(ānquán)限度内,是实现安全(ānquán)生产的基本保证。实现这些参数的自动控制和调节是保证安全(ānquán)生产的重要措施。当然,即使实现了自动控制,仍需操作人员的操作。在目前生产中,仍未完全实现智能自动控制,如操作人员思想不集中,就会出现误操作,造成的结果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对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及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品资料1、温度控制:正确地选择传热介质;控制升温速度;防止加料温度过低;防止搅拌中断;防止干燥温度过高。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比学反应速度的快慢。为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引发事故,温度控制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1)正确地选择传热介质。在生产过程中,首先应避免使用和反应物料性质相抵触的传热介质。对热不稳定物应采取降温和隔热措施。生产过程中应防止设备的传热面结疤,以免影响热传递造成局部高温而引发爆炸。保证高温热载体的使用安全,严防低沸点物质(如水)等进入系统后遇高热载体气化而引起超压爆炸。(2)控制升温速度。系统升温速度过快,会使反应加剧,从而导致压力迅速升高,就可能引起易燃、易爆物质燃烧爆炸的危险。(3)防止加料温度过低。当温度低于反应所需的温度时,加入的物料因不发生反应而积聚,温度升高后,积聚的物料在瞬间(shùnjiān)发生剧烈的反应,反应产生的热量超过设备的传热能力,因超温超压而引发事故。精品资料(4)防止搅拌中断。搅拌可使反应物料均匀混合,加速传热和传质,使反应物料温度均匀,防止局部过热。因而搅拌系统应采取双路供电并增设人工搅拌装置。生产过程中,如果由于停电或搅拌桨脱落而造成搅拌中断时,应立即停止加料(jiāliào),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并及时实施人工搅拌。情况危急时,可采取紧急排放措施,防止超温超压。(5)防止干燥温度过高。对于易燃易爆、易分解物质,要严格控制干燥温度,防止局部过热而引发事故。对于热敏感物料,其生产设备的加热面要低于物料液面,以免局部过热物料分解,发生火灾爆炸。精品资料2、投料控制投料控制主要从控制投料数量、顺序、速度、配比几方面着手。(1)投料量化工反应设备及储罐都有一定的安全容积,投料太多,如超过系统的安全容积系数,往往会引起溢料或超压。由于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度影响很大,因而,如果催比剂过量,反应加剧,系统可能因超温超压而发生爆炸。加料过少,也可能发生事故。一是加料量少,使温度计接触不到料面,温度出现假象,导致判断错误,因失控而引发事故;另一方面,加料量太少,使料面位于加热面下,物料的气相部分与加热面接触,使易分解的物料局部过热分解,从而引起爆炸。(2)投料顺序某些化工生产必须严格遵守投料顺序,按照操作规程投料,否则极易发生爆炸事故。如合成氯化氢时,应先投氢后投氯,反之就会发生爆炸。(3)投料速度投料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化学反应速度的快慢。特别对于放热反应的生产工艺,投料速度不能超过设备的传热能力,否则,物料温度升高会引起物料的分解、突沸,产生事故。当加料速度太慢时,反应温度降低(jiàngdī),部分物料因温度过低不能反应而积聚;升温后,反应加剧,从而引发超温、超压事故的发生。因而应严格按操作要求,控制投料速度。(4)投料配比对连续化程度高,危险性较大的生产,要特别注意反应物料的配比,严格按配比投料,尤其是临近爆炸极限的配比,更应经常分析。投料配比不当,不但会给下一工序带来麻烦,还会产生危险的过反应物。如三氯化磷的生产是将氯气通入黄磷,通氯过量则产生极易分解的五氧化磷,造成焊炸事故。因而,物料纯度的提高,能有效地减少副反应,降低(jiàngdī)化工生产的危险度。精品资料3、超量杂质和副反应的控制化学反应中,物料的纯度应严格按规定执行。许多化学反应,由于反应物料中危险杂质的增加导致副反应、过反应而造成火灾爆炸。如乙炔和氯化氢生产氯乙烯,氯化氢中的游离氯一般不允许(yǔnxǔ)超过0.005%,因为过量游离氯可与乙炔反应生成四氯乙烷而立即燃烧爆炸。对于有较大危害的副反应物,要采取措施,定期排放,不让其在系境内长期积聚。易燃气体参加的反应,杂质超量时,还会在反应过程中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引起爆炸。如尿素的合成,原料二氧化碳气中氢气含量超标,就会在反应过程中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引起系统爆炸。因而,物料纯度的提高,能有效地减少副反应,降低化工生产的危险度。精品资料4、溢料和泄漏的控制化学反应中,不少物料容易起泡,从而发生溢料引发火灾爆炸。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在搅拌轴上加装打泡器或加入消泡剂加以解决。化工生产中的溢料和冲料,多数是由于投料速度太快或升温过猛而引起,因此,严格根据操作规程进行投料、升温,可避免溢料和冲料事故的发生。当发生易燃液体大量跑料、冲料时,首先应切断料源,及时汇报,同时(tóngshí)要防止一切可能产生的火花,如立即停止邻近扩散区域内的明火作业,制止一切机动车辆进入扩散区域,防止撞击、摩擦产生火花,并采取有效措施封堵。精品资料2.3.3.事故的紧急处理

当发生突然停电、停火、停汽,经厂调度同意必须紧急停车时,操作工人要果断、冷静,按安全操作步骤顺序进行停车操作。(1)停电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应全部采用双线路(xiànlù)供电,如全部装置断电,应及时报告,按调度指令或紧急停车安全规程进行处理。必要时,可先处理后报告。一般情况下,应立即停止加料,注意温度和压力变化,保持必要的物料流通,并随时准备紧急排放。在紧急停车处理的同时,要防止突然来电,对紧急停车后不应立即启动的设备,要切断其电源。(2)停水突然停水时要注意系统各部位的温度变比,特别对以水作冷却介质的反应要立即停止加料,并启用备用水源,密切注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必要时采取紧急排放措施。对于用水冷却的运转设备要时刻注意设备温度,温度过高时紧急停车。(3)停汽停汽或系统蒸汽压力降低时,加热装置温度下降,应根据温度变化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熔融的固体物料凝结堵塞在设备或管道中。如需要蒸汽参与的反应要立即关闭蒸汽与物料系统相连接的阀门,以防物料倒入蒸汽系统。精品资料2.3.4.安全(ānquán)保险装置安全(ānquán)保险装置按功能可分为以下四类。2.3.4.1.报警信号装置报警信号装置有安全(ānquán)指示灯、器、铃等,当生产中出现危险状态时(如温度、压力、浓度、液位、流速、配比等达到设定危险程度时),自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醒操作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2.3.4.2.保险装置保险装置有安全(ānquán)阀,爆破片、防爆门、放空管等,当生产中一旦出现危险状况时,能自动消除不正常状况,在出现超压危险时能够起跳、破裂或开启而泄压,避免设备破坏。安全(ānquán)阀和爆破片、放空管等保险装置一般安装在锅炉、压力容器及机泵的出口部位。精品资料2.3.4.3.安全联锁安全联锁装置有联锁继电器、调节器、自动放空装置。安全联锁对操作顺序有特定的安全要求,是防止误操作的一种安全装置,一般安装在生产中对工艺参数有影响、有危险的部位。例如需要经常打开的带压反应器,开启前必须将器内压力排除,经常频繁操作容易造成疏忽,为此,可将打开孔盖与排除压力的阀门进行联锁,当压力没有排除时,孔盖无法打开。2.3.4.4.阻火设备阻火设备包括安全液封、阻火器、阻火闸门等。安全液封用于防止可燃气体、易燃液体蒸气逸出着火,起到熄火、阻止火势蔓延的作用。一般用于安装在低于0.2MPa的气体管线与生产设备之间,常用的安全液封有敞开式和封闭式两种。阻火器内装有金属网、金属波纹网、砾石等,当火焰通过狭小孔隙,由于热损失突然增大,致使燃烧不能继续而熄灭。阻火器一般安装在可燃易爆气体、液体蒸气的管线和容器、设备之间或排气管上。阻火闸门用于防止火焰沿通风管道或生产管道蔓延。自动阻火阀门一般安装在岗位附近,便于控制。对只允许液体向一定方向流动、防止高压窜入低压及防止回头火时,可采用单向阀。特别应指出,近几年来,国内外的许多化工(huàgōng)生产工艺,采用电脑控制和操作全过程,不但降低了原料的消耗,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使生产更加安全可靠。精品资料第2章典型化工(huàgōng)反应过程安全技术精品资料化工反应过程存在超温、超压危险性,化工反应所需原料和产物存在燃烧、爆炸、腐蚀等危险性。不同的化工反应,具有不同的原料、产品、工艺流程、控制参数等,其危险性和危险程度也不相同。化工反应过程危险性的识别,不仅应考虑主反应,还需考虑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杂质或杂质积累所引起的反应、材料腐蚀反应等。化工生产中最常见的化学反应有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氯化反应、硝化反应、磺化反应、催化反应、聚合反应、裂解反应、电解反应、烷基化反应、重氮化反应等。各类反应都有其自身(zìshēn)的工艺条件、操作规程、危险性及其安全生产技术。精品资料一、电解(diànjiě)工艺(氯碱)工艺危险特点(1)电解食盐水过程中产生的氢气是极易燃烧的气体,氯气是氧化性很强的剧毒气体,两种气体混合极易发生爆炸,当氯气中含氢量达到5%以上,则随时可能在光照或受热情况下发生爆炸;(2)如果盐水中存在的铵盐超标,在适宜的条件(pH<4.5)下,铵盐和氯作用可生成氯化铵,浓氯化铵溶液与氯还可生成黄色油状的三氯化氮。三氯化氮是一种爆炸性物质,与许多有机物接触或加热至90℃以上以及被撞击、摩擦等,即发生剧烈的分解而爆炸;(3)电解溶液腐蚀性强;(4)液氯的生产(shēngchǎn)、储存、包装、输送、运输可能发生液氯的泄漏。精品资料重点监控(jiānkònɡ)工艺参数电解槽内液位;电解槽内电流和电压;电解槽进出物料流量;可燃和有毒气体浓度;电解槽的温度和压力;原料中铵含量;氯气杂质含量(水、氢气、氧气、三氯化氮等)。精品资料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电解槽温度、压力、液位、流量报警和联锁;电解供电整流装置与电解槽供电的报警和联锁;紧急联锁切断装置;事故状态下氯气吸收中和系统;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宜采用的控制方式将电解槽内压力、槽电压等形成联锁关系,系统设立(shèlì)联锁停车系统。安全设施包括安全阀、高压阀、紧急排放阀、液位计、单向阀及紧急切断装置精品资料2、氯化工艺(gōngyì)工艺危险特点(1)氯化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尤其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氯化,反应更为剧烈,速度快,放热量(rèliàng)较大;(2)所用的原料大多具有燃爆危险性;(3)常用的氯化剂氯气本身为剧毒化学品,氧化性强,储存压力较高,多数氯化工艺采用液氯生产是先汽化再氯化,一旦泄漏危险性较大;(4)氯气中的杂质,如水、氢气、氧气、三氯化氮等,在使用中易发生危险,特别是三氯化氮积累后,容易引发爆炸危险;(5)生成的氯化氢气体遇水后腐蚀性强;(6)氯化反应尾气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精品资料重点监控工艺参数

氯化反应釜温度和压力(yālì);氯化反应釜搅拌速率;反应物料的配比;氯化剂进料流量;冷却系统中冷却介质的温度、压力(yālì)、流量等;氯气杂质含量(水、氢气、氧气、三氯化氮等);氯化反应尾气组成等

精品资料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反应釜温度和压力的报警和联锁;反应物料的比例控制和联锁;搅拌的稳定控制;进料缓冲器;紧急进料切断系统(xìtǒng);紧急冷却系统(xìtǒng);安全泄放系统(xìtǒng);事故状态下氯气吸收中和系统(xìtǒng);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等精品资料宜采用的控制方式将氯化反应釜内温度、压力与釜内搅拌、氯化剂流量、氯化反应釜夹套冷却水进水阀形成联锁(liánsuǒ)关系,设立紧急停车系统。安全设施,包括安全阀、高压阀、紧急放空阀、液位计、单向阀及紧急切断装置等。

精品资料3、加氢工艺(gōngyì)工艺危险特点(1)反应物料具有燃爆危险性,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75%,具有高燃爆危险特性;(2)加氢为强烈的放热反应(fànɡrèfǎnyìng),氢气在高温高压下与钢材接触,钢材内的碳分子易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碳氢化合物,使钢制设备强度降低,发生氢脆;(3)催化剂再生和活化过程中易引发爆炸;(4)加氢反应尾气中有未完全反应的氢气和其他杂质在排放时易引发着火或爆炸。精品资料重点监控工艺参数加氢反应釜或催化剂床层温度、压力;加氢反应釜内搅拌速率;氢气流量;反应物质的配料比;系统氧含量;冷却水流量;氢气压缩机运行(yùnxíng)参数、加氢反应尾气组成等。精品资料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温度(wēndù)和压力的报警和联锁;反应物料的比例控制和联锁系统;紧急冷却系统;搅拌的稳定控制系统;氢气紧急切断系统;加装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设施;循环氢压缩机停机报警和联锁;氢气检测报警装置等。精品资料采用的控制(kòngzhì)方式

将加氢反应釜内温度、压力与釜内搅拌电流、氢气流量、加氢反应釜夹套冷却水进水阀形成联锁关系,设立紧急停车系统。加入急冷氮气或氢气的系统。当加氢反应釜内温度或压力超标或搅拌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停止加氢,泄压,并进入紧急状态。安全泄放系统。精品资料4、氧化(yǎnghuà)工艺工艺危险特点(1)反应原料及产品具有燃爆危险性;(2)反应气相组成容易达到爆炸极限,具有闪爆危险;(3)部分氧化剂具有燃爆危险性,如氯酸钾,高锰酸钾、铬酸酐等都属于氧化剂,如遇高温或受撞击、摩擦以及与有机物、酸类接触,皆能引起(yǐnqǐ)火灾爆炸;(4)产物中易生成过氧化物,化学稳定性差,受高温、摩擦或撞击作用易分解、燃烧或爆炸。精品资料重点(zhòngdiǎn)监控工艺参数

氧化反应釜内温度和压力;氧化反应釜内搅拌速率;氧化剂流量;反应物料的配比;气相氧含量;过氧化物含量等。精品资料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反应釜温度和压力的报警和联锁;反应物料的比例控制和联锁及紧急切断动力系统(xìtǒng);紧急断料系统(xìtǒng);紧急冷却系统(xìtǒng);紧急送入惰性气体的系统(xìtǒng);气相氧含量监测、报警和联锁;安全泄放系统(xìtǒng);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等。精品资料宜采用的控制方式将氧化反应釜内温度和压力与反应物的配比和流量、氧化反应釜夹套冷却水进水阀、紧急冷却系统形成联锁关系,在氧化反应釜处设立紧急停车系统,当氧化反应釜内温度超标或搅拌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停止加料并紧急停车。配备安全阀、爆破(bàopò)片等安全设施。精品资料5、聚合(jùhé)工艺工艺危险特点(1)聚合原料具有自聚和燃爆危险性;(2)如果反应过程中热量不能及时移出,随物料温度上升,发生裂解和暴聚,所产生的热量使裂解和暴聚过程进一步加剧,进而引发反应器爆炸(bàozhà);(3)部分聚合助剂危险性较大。精品资料重点监控工艺参数

聚合反应釜内温度(wēndù)、压力,聚合反应釜内搅拌速率;引发剂流量;冷却水流量;料仓静电、可燃气体监控等。精品资料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反应釜温度和压力的报警和联锁;紧急冷却系统;紧急切断系统;紧急加入反应终止剂系统;搅拌的稳定控制和联锁系统;料仓静电消除(xiāochú)、可燃气体置换系统,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高压聚合反应釜设有防爆墙和泄爆面等。精品资料控制方式将聚合反应(jùhéfǎnyìng)釜内温度、压力与釜内搅拌电流、聚合单体流量、引发剂加入量、聚合反应(jùhéfǎnyìng)釜夹套冷却水进水阀形成联锁关系,在聚合反应(jùhéfǎnyìng)釜处设立紧急停车系统。当反应超温、搅拌失效或冷却失效时,能及时加入聚合反应(jùhéfǎnyìng)终止剂。安全泄放系统。精品资料第3章化工机械安全(ānquán)精品资料按照(ànzhào)不同的工艺作用化工机械有如下分类:化工机械化工设备化工机器阀门、管路反应类设备固体破碎与输送机械——破碎机、输送机气体输送与压缩机械——风机、压缩机固体干燥机械——回转窑换热类设备固体分离机械——离心机液体输送与压缩机械——泵存储类设备分离类设备精品资料第一节化工机械伤害(shānghài)化工生产的动设备较多,如带有搅拌的釜(如聚合釜、反应釜)、能转动的炉(如加热炉、焦炉)、泵(离心泵、真空泵)、机(球磨机、离心机、压缩机、输送皮带机)等;此外还有化工生产的辅助设备,如天车、各类车床、各类起重设备、厂内运输车(电瓶车、叉车)、电梯以及采暖(cǎinuǎn)通风设备等。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橡胶加工生产中.大多数的机械设备都是动设备,如炼胶机、混炼机、压延机、剪裁机等,都是最容易发生机械伤害的设备。动设备所造成伤害事故的危险源,常常存在于旋转的机件和作直线运动的部位。精品资料一、旋转机件(jījiàn)的机械伤害动设备在动力驱动下,旋转机械伤害的发生,常有如下几种情况。

(1)卷带、绞碾和钩挂当操作人员在旋转机械(如旋转轴或传动齿轮或传动皮带等部件)旁工作时,稍不注意(zhùyì),就有可能将其衣袖、裤腿、鞋带或长发卷入或带入或钩挂入机器内。(2)挤压许多旋转机械,如橡胶压延机、混炼机等,当操作人员操作失误,就会将手卷入转动滚筒,造成挤压伤害事故。。(3)物打作旋转运动的部件,在运动中产生离心力,旋转速度愈快,产生的离心力愈大。如果部件有裂纹等缺陷,不能承受巨大的离心力,便会破裂并高速飞出。操作工一旦受高速飞出的碎块打击,伤害是严重的。(4)刺割木工机械的圆盘锯、木刨等旋转部件是刀具,如操作工稍不注意(zhùyì),接触到刀具,即被刺伤和割伤。精品资料二、直线运动机件(jījiàn)的机械伤害往复泵、往复压缩机,冲床、冲压机等动机械设备都存有挤压(jǐyā)、撞压、剪切的危险。

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精品资料第二节机械(jīxiè)伤害的原因机械伤害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人为的不安全(ānquán)因素;二是机械设备本身的缺陷;三是操作环境不良。

坍塌事故物体打击事故精品资料一、人为的不安全(ānquán)因素操作人员操作机器,必须熟悉机器,才能驾驭机器,机器才能为我们服务。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不熟悉机器的操作程序,或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人的不安全行为,有管理上的问题,也有工人本身的问题,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操作失误操作失误可能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不熟悉机器的操作规程或操作不熟练,二是精神不集中,或疲劳。(2)违反操作规程主要表现在对安全操作规程不以为然,或因长时间操作没有发生过事故,为了图省事,不按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办事,结果酿成伤亡事故。(3)违反劳动纪律主要表现在:因为操作人员想枪时间、想早完成任务早下班,明知(míngzhī)违反操作规程,却凭侥幸心理违章操作,因一念之差铸成大错。精品资料(4)穿着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不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和帽,或衣扣不整,或鞋带没系,结果常因衣角、袖口、头发或鞋带被机器绞住而发生事故。(5)违章指挥企业领导于部违章指挥也是导致机械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自己不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却命令别人(biérén)违反操作规程操作;或同意让未经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工人顶岗,这样就容易发生事故。(6)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操作人员在操作时无章可循或规程不健全,以致安全工作不能落实。(7)误入危险区危险区是指动机械设备可能对人产生伤害的区域。如压缩机的主轴联结部位、皮带输送机走廊等,都属于危险区域。精品资料二、动设备(shèbèi)本身的缺陷动设备是运动的物体,如质量不好,管理不严,就可能出现不安全因素。(1)机械设计不合理,或强度计算误差,或机械设备的选材不当,或没有安全防护设施、保险装置及信号装置,或安装上存在问题等,以致机械设备本身存在缺陷(quēxiàn)或不灵。(2)机械设备的检修、维修保养不及时或检修质量差,而存在不安全因素。

精品资料三、操作(cāozuò)环境不良操作人员如在照明不好、通风不良、排尘排毒欠佳的环境下工作,就可能(kěnéng)出现误操作的行为。精品资料第三节防止(fángzhǐ)机械伤害事故的安全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