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省阳泉市维社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山西省阳泉市维社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山西省阳泉市维社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山西省阳泉市维社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山西省阳泉市维社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山西省阳泉市维社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这个新生的帝国注定是个保守的国家。……政府大臣不对国会负责,只对国王负责。”“这个新生的帝国”应是A.“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B.法兰西第一帝国C.德意志帝国

D.美利坚共和国参考答案:C2.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文中宣称: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支撑这一观点的典型事例是A.实行“一边倒”的方针

B.出席日内瓦会议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参考答案:D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

①新民主主义国家

②人民民主主义国家③社会主义国家

④人民民主专政国家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参考答案:C4.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放宽城市户籍政策,鼓励人口转移到城市。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经济调控的消失 B.城乡二元体制的终结C.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参考答案: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考查农村经济体制变化的原因。材料“1958年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放宽城市户籍政策,鼓励人口转移到城市”说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表现,故D项正确。A项错在“消失”,国家经济调控仍然在实行;B项错在“终结”,我国的城乡二元体制仍然存在;C项没有反映材料的全部信息,故C项排除。5.“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南昌起义参考答案:C6.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汉代长安

B.唐代洛阳

C.北宋东京

D.元朝大都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再认再现史实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到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C项符合材料;其它选项不合史实;故C项。7.如表是北宋时期财政收人统计表。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年份财政总收入农业税比重工商税比重9773559万贯65%35%10215723万贯48%52%10777070万贯30%70%A.农业生产发展缓慢B.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工商业环境较为宽松参考答案:D【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从977年到1077年工商税比重大幅度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坊市制度被打破,商业城市的形成,草市、夜市等商业活动活跃,以及商业发展的政策的促进,结合选项为工商业环境较为宽松,答案为D。联系所学宋代的土地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A错误。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之所以能发展迅速得益于宽松的环境和政策,即B包含于D中,因此B不是最佳答案,排除。材料显示的时间是北宋,而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南宋,C错误。8.《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C.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D.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参考答案:C9.雍正七年(1729)以后,清朝上谕经皇帝同意后,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发出:一种是明发上谕,通过内阁公布,称作“内阁奉上谕”,是属于有关国家重大政令需要中外臣民共知的;另一种是“寄信谕旨”,是以军机大臣奉旨的名义,也称“廷寄”,只限于少数臣工所应知而不适于公开的机密性谕旨。上谕的撰拟者应是A.中书省长官B.内阁大学士C.军机大臣D.礼部侍郎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雍正七年(1729)军机处设立后,上谕统由军机处撰拟,经皇帝同意后发出,所以选择C。清朝中书职能通常为辅佐主官,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无权撰拟上谕,故排除A。清内阁权力日益削弱,而大学士的官品很高,但仅是最高荣誉而已,无权撰拟上谕,故排除B。清朝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无权撰拟上谕,故排除D。10.《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代实行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C.行省制D.分封制参考答案: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为了统治空前辽阔的疆域实行了行省制,故C项正确;郡县制推广于秦朝,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实行于隋唐时期,故B项错误;分封制盛行于西周,故D项错误。11.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重大变革是实行了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参考答案:C12.2007年1月8日,安徽六安一个古墓的墓主被确定,墓主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六安王”刘庆。据文献记载,西汉时六安为六安国封地,汉武帝时封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历五代,王莽时绝。根据这一材料可以断定A、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一直以分封制为主B、汉武帝分封大批刘姓诸侯王以拱卫中央C、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后,分封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D、分封制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参考答案:D13.清朝乾隆年间《吴江县志》记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日夕治丝。”这说明当地()A.出现大量从事织绸的农户 B.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C.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 D.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参考答案:考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解析:本题以乾隆年间丝织业为考查背景,考查对古代小农经济特点知识点的掌握.解答:A、材料中体现的是在丝织业中出现雇佣关系,无论书有力者,还是贫者,都参与丝绸的纺织,正确;B、材料中只是涉及丝绸防纺织,排除;C、小农经济是以耕作为主,是以男子为主,排除;D、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题,排除;故选A.14.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

这种现象的出现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C.说明了政府对外资政策的改变D.改变了民族工业的结构参考答案:B本题以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为内容考查一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识图、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题干表格可知,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在减少,结合所学可知,1912﹣1915年处于一战时期,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在减少,说明列强的侵略在减轻,不会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故A项错误.1912﹣1915年处于一战时期,政府对外资政策没有改变,也没有改变民族工业的结构,故CD两项错误.故选B。15.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历史背景是A.抗日统一战线基本形成B.日军策划攻击重庆C.国共合作发动国民革命D.正面战场策划战略反攻参考答案:A【详解】由材料“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共红军接受改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故A正确;日军策划攻击重庆是在194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错误;国共合作发动国民革命是在1924-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错误;正面战场策划战略反攻是在194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对中共红军接受改编的背景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合作两党协议,中共红军接受改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16.奴隶贸易持续了数百年,虽然其间充斥着血腥与罪恶,但对世界市场形成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表现为()A.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

B.刺激了欧洲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C.欧洲的剩余资本得以大量输出

D.促进三大洲商品流通和国际分工体系形成参考答案:D17.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改变这个现象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完成后

)A.一五计划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新中国成立参考答案:A18.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分别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这三国宪法所确立政体的相同点主要有A.议会都是两院制B.都是成熟的代议制C.都实行责任内阁制D.都实行民主共和制参考答案:A【详解】近代美、德、法三国的议会都是两院制,都促进了本国社会的发展,故选A;德国皇帝的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都不是责任内阁制,德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成熟,排除BC;美法两国的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D。19.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B.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D.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参考答案:考点:FJ: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注意限定信息“突出表现”,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是周恩来所说的“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故D项正确.ABC三项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包含在D中,应排除.故选D.20.“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材料中“新阶段”是指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C.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参考答案:D21.1919年6月《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提到:“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材料说明“五四”运动的主力已转移到A.青年学生B.资产阶级C.农民大众D.工人阶级参考答案:D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19年6月”和上海的罢市、罢工,说明此时五四运动中心已转移到上海,运动的主力应当是工人阶级。故答案为D项。五四运动的先锋是青年学生,排除A项;其他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C项。22.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这主要体现了

A.十月革命胜利的作用

B.战时共产主义的作用

C.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D.斯大林体制的作用参考答案:C23.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自称为“朕”,皇帝的命称为“制”,令称为“诏”,印信称为玺,只有玺才能使用玉料,这些都是皇帝专用的,其它人不得使用,这从根本上说明了()A.秦始皇实行思想文化专制B.秦始皇进行文化创新C.秦始皇树立专制皇权权威D.秦始皇实行暴政参考答案:C略24.“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主要是在批评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参考答案:B25.歌曲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歌能证史”,以下都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传唱甚广的歌曲,按反映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十送红军》: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②《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③《解放区的天》: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④《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参考答案:B,①《十送红军》反映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②《国民革命歌》反映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的历史,③《解放区的天》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④《毕业歌》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故顺序为②①④③。故排除ACD,选B。26.下图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A.西方发挥主导作用B.世界市场不断扩大C.从自由无序到有序D.全球化不断加强参考答案:C【详解】从1500-2000年,西方并未一直发挥主导作用,故A错误;世界市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就已经形成,故B错误;二战以前世界经济没有统一有序的管理机制,二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贸易组织出现,体现出世界经济逐渐向制度化和体系化有序发展,故C项正确;全球化不能涵盖图中的全部信息,如近代工厂的出现等,全球化不断加强是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发展特点,故D表述不全面,排除D。【点睛】本题属于中档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世界经济从新航路开辟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再到世贸组织的建立,体现了世界经济从自由无序到有序的趋势.27.某历史教科书中写道:“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该会议是A.遵义会议B.中共三大C.中共八大D.八七会议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在遵义会议上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故选A。28.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依据所学可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故应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29.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参考答案:A题考察学生对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趋势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从封建王朝建立的那天开始,就存在着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围绕这对矛盾,西汉实行中朝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这些措施的最终结果就是丞相的权利逐渐削弱到最后消失,君主的权利越来越大,中央权利越来越大,地方的权利越来越小,本题选A。30.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这次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二,果断决定,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三,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战略决策,明确了党和政府今后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四,确定了党和国家在经济工作中的指导方针,即实行改革开放。故选A。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它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和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请回答:(1)春秋战国到秦汉是我国古代的转型时期,请用史实说明这一转型的表现。(3分)(2)试从全球化、现代化两个角度,分析“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人类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时期”的原因。(4分)(3)有人认为:“社会转型期一般是‘黄金发展期’,但也容易变成‘矛盾凸现期’。”在欧洲国家转型时,社会“矛盾的凸现”使19世纪中期的思想领域出现了哪种思潮?(2分)(4)若从经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20世纪上半期人类社会激烈震荡”这一状况,引用哪些例证比较恰当?(4分)参考答案:(1)表现:政治:分裂到统一,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的确立;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小农经济发展);文化: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3分)(2)从全球化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2分)从现代化角度看: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现代物理学诞生;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随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一种新的现代政治模式。(2分)(3)思潮:思想领域出现马克思主义(2分)(4)例证:经济方面:1929年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政治方面:两次世界大战(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39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4分)32.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发展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材料二西方国家极力把祸水引向他国。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把关税平均提高了20%以上。其他各国也相继提高了关税,进行报复。除关税战外,各国还展开了货币战。从英镑贬值开始,56个国家相继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债权的启示》材料三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使三大国际组织在调节国际经济关系时必然倾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而……三大国际组织又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起着促进作用。——张雷声《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全球化》请回答:(1)自1500年以来至今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和发展,指出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2)依据材料二概括,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办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办法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大经济组织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参考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极格局瓦解。方式:国际贸易的发展(倾销商品);人口和资本的流动(资本输出);国际分工;殖民扩张(或武力威逼)。(2)办法:转嫁危机,提高关税,货币贬值。影响: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已经非常严重的经济危机,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3)影响:一方面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优势;另一方面,规范协调国际经济关系,推动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试题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自1500年以来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和发展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两次世界大战世界市场出现挫折;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根据材料一提到,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倾销商品;资本输出;殖民扩张。(2)依据材料二提到,1930年6月美国……把关税平均提高了20%以上。其他各国也相继提高了关税,进行报复。除关税战外,各国还展开了货币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办法:转嫁危机,提高关税,货币贬值。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这些办法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已经非常严重的经济危机,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3)根据材料三提到,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使三大国际组织在调节国际经济关系时必然倾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而……三大国际组织又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一分为二分析三大经济组织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方式;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影响【名师点睛】15世纪欧洲各国开辟航路,各地文明交融世界成为一个整体。欧洲列强进行殖民掠夺资源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扩展。18世纪工业革命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交通联系大大方便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经济全球化是世界性的大趋势,是各国逐步趋近的一种状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不平衡的、螺旋式上升的。暂时的倒退与停滞都有可能。当经济全球化的进展无法满足各国谋求更广阔市场的时候,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成为补充。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具有议会传统。自13世纪开始,议会在王权集中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和君主的信任,并借此不断扩大自己的职权,独立性也不断增强。……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君主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利益关系,长期以来维持一种联盟的状态。他们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彼此扶助各自利益的实现。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霍布斯提出“必须有一个最高统治者,不然的话,在国内定要发生叛乱及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内战”,这正符合英国革命局势的发展。到革命后期,英国整个民族认识到,议会掌握无所不包的权力是合法的,也是必须的。同时,一个贤明的善良的君主仍被认为是人民的幸福。这种尊崇王室的心态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是普遍的。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后来君主登上皇位的原因密切相关。

——摘编自叶·阿·科斯明斯基主编《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主要因素。(5分)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5分)材料三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董方奎《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