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赤水九中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赤水九中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赤水九中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赤水九中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赤水九中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赤水九中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一直以来大多赞成唐弢先生的观点: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焦母如此仇恨兰芝,仇恨到宁可舍弃儿子,宁可断后?她真是要维护封建礼教、门阀制度?我们知道,汉代在武帝以前,统治阶级主张的一直是“无为而治”,朝廷对地方、对百姓并不怎么干涉管束。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这一点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我们也能感知。兰芝被休回家后,只有十多天时间,就有县令派人上门为“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的三公子提亲;接着又有太守派人为“娇逸未有婚”的五公子说媒。当兰芝应婚后,太守家“金车玉作轮”“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杂彩三百匹”“从人四五百”,浩浩荡荡去迎亲,没有因为兰芝是二婚,是寒门,就有丝毫的慢怠。可见当时人们并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也不看重头婚二婚,看重的主要还是人品和相貌。这一点恐怕比当代更开明开放。连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真的会那么看重吗?焦母丧夫,儿子外出公干,女儿尚小,内心孤独郁闷却无处诉说,兰芝正好成了她发泄苦闷的对象。所以在她眼里,兰芝的一切都是“无礼节”“自专由”。兰芝的一句“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媳妇都难做,只是“君家”的儿媳才难为。可见焦母的行为只是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整个时代。焦母是出于个人情感与私心在时时处处刁难儿媳。这种刁难不是在维护封建礼教,而是在排解内心苦闷的近于变态的情绪。从刘兄来看,说刘兄是封建礼教的帮凶,实在是冤枉他了。他对兰芝的一番开导,合情合理。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他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有什么错呢?再说,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兰芝本就是二婚,已经二十岁了,这在当时已是大龄青年。与仲卿的复合不可能,如果又没人再敢提亲,那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就算有错,不过是有点虚荣心罢了。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正是这样的虚荣心,才使刘兄这个人物更真实,作品更生动。说他“热衷富贵”“时刻希望往上爬”“自私自利”,这么上纲上线,罪状似乎太大。如果他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哪里还会坐等太守的儿子再来说媒呢?因此,作品的主题思想应该是: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细致地描写了兰芝与焦母之间的婆媳矛盾,深刻地揭示了焦母因恋子情结而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有力地表现了兰芝的美丽、贤惠与反抗精神。赞美了焦刘二人忠贞的爱情。(《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第11期,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画横线的“合情合理”的一项是(

)A.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刘兄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B.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C.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D.如果刘兄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2.下列各项中,对作者得出末段主题的理由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B.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也不会那么看重的。C.焦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拆散了这对鸳鸯,导致了刘焦的爱情悲剧。D.刘兄有点错,他帮助刘母劝兰芝;也有点虚荣,尽管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3.下列各项中,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而是写出了病态的心理的危害。B.现代人的婚姻爱情观更看重地位、头婚、富贵,不大看重人品,这一点看来还不如刘兰芝时代更开明开放。C.焦母与兰芝都想在感情上独占仲卿,因而婆媳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于是焦母处处为难兰芝,这是唯一原因。D.县令、太守相继来刘家为儿子提亲,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并不十分看重是否寒门、门阀等级、头婚二婚等问题。参考答案:1.D

2.D

3.D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实用类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基本知识: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题干中关键词“合情合理”D项中“刘兄有点错,他帮助刘母劝兰芝;也有点虚荣,尽管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是作者的评价,不属于刘兄的做法。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2.试题分析:答题关键词“对作者得出末段主题的理由的判断”,D项,是文中退一步来证明刘兄不是“帮凶”的话,因此不是得出作品主题的理由。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对“现代人”的说法过于绝对;C项,“唯一原因”理解错误;D项,对作品的主题的理解不当。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老青春万晓岩⑴搬家是一场检索。搬家的前缘必定是新旧的交替。新旧的置换必有一个喜新厌旧的舍弃在前。一节一节往前找,这一场累,最终落实到一个贪念而已。贪恋新居的新,舍弃旧居的旧。⑵面积小,就想换大的,爬楼梯爬够了就想有个电梯,电梯不累,几十层高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人却嫌累,半天云里住着,星空没觉得近,地面却远了,想法不落地,整天提溜着,实在是累人。雨来了不知道,下无声电影,必须看窗外有没有撑伞穿雨衣才能鉴别。雨打芭蕉,也打残荷,就是打铁皮桶,也是好音乐。若是下成这样,鬼鬼祟祟地没个声响,人的心里也会无端空缺了。⑶想法多了,室内盛不下了,就延伸到室外。要听得雨,摸到风,闻得流水与落花。开发商最不怕你有贪念,你欲望千朵,他荷田万亩。房价翻过来滚过去,基本就一个标准,以咱当房奴为标准。⑷话说一把岁数了,一箪食一瓢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安于现状最好。可哪里敌得过这心心念念的物欲,佛家讲的“贪嗔痴”,视它为三毒之首。⑸搬一次家,才彻底做一次减法。年复一年的叠加,蚂蚁一样,不停地往窝里运输。必需的,不必需的,可有可无的……从各个角落汹涌而出。我根本无从知道一栋房子的承载有多重,当我把一个家庭数年的收纳全部置于门外时,我被心里的负重压到喘不过气来。⑹我知道我根本没有办法搬走的,太繁杂了。钢琴是最为沉重的一个单件,我却不觉得它是我的累赘,因为我很明确地知道,我要带它走,它再沉重,在我的意识里不过是一件物品,它单纯、明了,指向清晰。而这些林林总总的物品,大小不一,新旧各异,我完全懵掉了,多少物品要继续用,多少要送人,多少要直接扔掉。如同一大堆复习题,没有重点,全是难点,不知道如何下手,满心都是焦灼。⑺衣服是最难的。家具电器,能用的送人,不能用的扔掉。衣服怎么办!每一件都有你的呼吸,你的气息,与你一起共享风雨和阳光。不穿,却扔不得。厚的薄的,纯棉、真丝、羊毛、化纤……年复一年买来一堆难题。总有人说我要是有个多大平的衣帽间就好了之类的傻话,如今听来真是苦笑。女人心都是大海,你盛得下大海么?⑻一边大宗旧物运走处理掉,一边再去旧货市场买回铁架子放在储物间分类盛装杂物。不辞劳苦,为物所累,更为心所累。这样一个林林总总的家,我们真正用的物品有多少呢。网上你浏览过的商品,会被整理好清单,见缝插针地向你推送。人已经无处隐藏了,在你的手机或电脑上,已经清晰地暴露出你的一切,甚至,更为隐秘的嗜好和暗疾也都暴露无遗。这样一个可怕的时代!面对透明的网络,我们早已把自己和盘端出。⑼我们总是疲惫,苦不堪言,如果停下来搬一次家,才知道这些年我们给自己制造了多少负累。车拉人扛,终日奔波,不过是人与物的争夺。人占有物,物拖累人,物欲出卖人的内心。⑽物在民法学里,作为民事权利的客体之一,是指存在于人身之外,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而又能为人所实际控制或支配的物质客体。在法庭,每日里又有多少物权之争,为的不过是这个控制与支配。⑾秋风起凉,庭前的繁花渐渐开尽。大自然在不停地做减法,惟清风明月恒久不怠。⑿这一场检索,不亚于系统重启。⒀储藏室杂物基本归拢到架子上,便于翻找。娃他爹说,喏,你的老青春。我一看,是一把老吉他。数次搬家,它毫发无损,从我十七八岁的青春岁月一路尾随而来,音或者走了,弦还在。我划一个琶音,淙淙,三十年的光阴簌簌落下。⒁这边还在问,你的老青春放哪儿?⒂咦!我倒是也想问问,哪儿能安放得下它!(选自《散文》2017年第1期,有删改)14.第⑵段中,“人却嫌累”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归纳。15.第⑹段中加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16.简要分析第⑾段划线句中景物描写的作用。17.请探究结尾段的深刻意蕴。参考答案:14.①封闭在远离星空和大地的半天云里,“想法不落地”,心里不踏实。②无法感受到外界的阴晴冷暖(或无法感受到自然景物),丧失了获取美好感受的条件。

15.①物的对比:以钢琴的“单纯、明了,指向清晰”,和衣服等物品的“没有重点”“全是难点”形成对比。②情感对比:以钢琴的“最为沉重”却“不觉得它是我的累赘”,与后文的衣服等物品带来的满心的焦灼形成对比。③在对比中呈现一种应有的人生状态:排除干扰,确认生命的重点。

16.①以“繁花渐渐开尽”的客观景象,印证“大自然在不停地做减法”的道理。②与“惟清风明月恒久不怠”形成对比,突出减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的无可避免。③收拢文章,将放飞的思绪拉回主题意义的阐释中。

17.①见证了青春岁月的吉他,在青春已逝的当下,已无处安放。②美好的事物也终会因为失去往昔的价值而需要作“减法”。③物品可以舍弃,与物品相伴随的岁月却无法作减法,人生应该给它一个安放的空间。1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概括。“人却嫌累”的原因,题干要求归纳,封闭在远离星空和大地的半天云里,“想法不落地”,心里不踏实。无法感受到外界的阴晴冷暖。1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表现手法。先明确手法,结合内容分析,最后点明情感。如本题主要是对比手法,分别找出对比的内容,分析运用对比的好处,在对比中呈现一种应有的人生状态:排除干扰,确认生命的重点。

1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主要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以“繁花渐渐开尽”的客观景象,印证“大自然在不停地做减法”的道理。与“惟清风明月恒久不怠”形成对比。点睛:作用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分析时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开头主要是引起下文、铺垫,中间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深化或升华主旨。17.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题。探究结尾段的深刻意蕴,“咦!我倒是也想问问,哪儿能安放得下它!”,“哪儿能安放得下它”,在青春已逝的当下,已无处安放。美好的事物也终会因为失去往昔的价值而需要作“减法”。物品可以舍弃,与物品相伴随的岁月却无法作减法,人生应该给它一个安放的空间。3.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微信,谨防病态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B.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C.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D.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参考答案:1.C2.D3.A1.【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并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D项,“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的表述理解错误,原文是“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所以选D。【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3.【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主观倾向。作者的观点态度,可能直接表述,也可能间接表述;可能集中表述,也可能分散表述。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果是隐含的,分析时就要依据文本,揣摩文中的隐含信息,推求作者所表达的意思,进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果散见于文中不同位置,分析时就要把这些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归纳整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而出

B.越国以鄙(边邑)远C.行李(出使的人)之往,共其乏困

D.阙(使……缺,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14.“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以为得之矣15.下面是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其中正确的几项是(

)A.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B.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C.巧舌如簧,挑拨离间

D.不卑不亢,善于激将E.无中生有,拨弄是非16.翻译下列句子(10分)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17.给下列文言断句。(3分)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参考答案:13.B14.A15.ABD16.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作为酬劳,可是他早晨刚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②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想再向西边扩展疆土。17.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13.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B项,名词的意动用法,“把……作为自己的边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4.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A项,“以为”是“以……为”;而其余三项,都是“认为”的意思。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5.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进行归纳概括,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本题选项中,CE两项属于无中生有。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①“赐”、“许”、“济”“知”;②“既”“东”、“肆”等。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的拿这件事情麻烦您手下的人。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心悦诚服,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20分)看松庵记

宋濂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①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②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③,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④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荄⑤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⑥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

[注]①薜萝(bì):薜荔和女萝。②罍(léi):盛酒、水的器皿。③九节筇(qióng):一种竹杖。④唶(jiè):赞叹。⑤荄(gāi):草根,木根。⑥嶷(yǐ):茂盛的样子。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之可茹

茹:吃B.皆竞秀献状

秀:开花C.被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D.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

狎:接近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因号之为“匡山”

于今无会因B.蛟龙潜于其中

月出于东山之上C.可挈尊罍而饮

扣舷而歌之D.今乃以“看松”名庵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5分)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伟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5分)

12.对章君以“看松”为庵名一事,“龙泉之人士”与作者观点不同,请分别概括二者观点。(4分)

参考答案:9.B,“皆竞秀献状”是描写东西北面山峰的,应该是“美好,秀丽”的意思10.C,均为连词,表修饰;A项第一个为副词,于是、就;第二个是名词,机会;B项第一个为介词,在;第二个是介词,从;D项,第一个为副词,竟然、却;第二个表判断,为、是11.(1)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边境时,他曾经树起旗帜、擂起战鼓、磨砺兵戈长矛,率领军队击退了他们,大概是有意树立自己伟大的功业来表现自己。(大意两分,其他得分点:负、植,“自见”宾语前置句式)(2)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但没有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大意两分,其他得分点:以、谬、胜)12.“龙泉人士”认为:章君一方面建立功业表现自我,另一方面以“看松”为名,像是隐居者的做法,自相矛盾。作者认为:章君品德高尚,不为众人批评而改变,与松柏的品格相和,这和以“看松”为名,并不矛盾。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龙泉地区多有大山,它西南一百多里的各山尤为深遂,有四周高耸而中间低洼的,形状像是箕筐,人们于是称它为“筐山“。山上长满髯松,满眼望去高耸直插云霄,满山新绿照耀如同洗过一样。松树上的薜荔和女萝纷乱的缠绕着,纵横铺开有几十寻(尺),鲜嫩碧绿可以吞咽。松根和茯苓,大的像斗,夹杂着黄精、前胡和牡鞠的幼苗,采集来可以食用(吃)。我的朋友章三益喜欢这里,在山中新盖了茅屋。茅屋的西南方向若干步,有两处深渊,蛟龙在其中潜藏,白云轻盈明亮腾空而起,顷刻间(一瞬间)覆盖了整个山谷。它的颜色纯白,像大海一样茫茫一片没有边际,大风吹来,就飘散离去,章君又建造了烟云万顷亭。茅屋的东北方向若干步,山更加高峻,峰峦更加陡峭,气势直冲天空,向南望去闽中数百里,美(高)树贴伏在地上如同荠菜,章君又建造了唯天在上亭。茅屋的正南若干步,地势明亮高远清爽素洁,东西北三个方向的各座山峰,都竞相秀丽(高出)呈献美好的山色,让人喜好在这里游玩而忘记疲倦,再加上可以弹琴可以下棋(奕通“弈”),也可以带酒畅饮,没有不适宜的,章君又建造了环中亭。章君在读诗书的闲暇,身披鹤氅(羽毛制成的裘)大衣,手拿九节竹杖,在这三个亭中逐个游玩,返回后就在茅屋中坐下,回望髯松,像元夫(善士)、巨人在左右环绕卫护(或:拱手作揖)。章君长久地注视,精神集中,物我两忘(外物和自己都忘记了),仿佛和古代的豪杰们一起交谈了一千多年。章君非常高兴,起身穿上谢公屐,每天在万松间唱歌吟诗,屐声清脆符合节拍,与歌声相应和。髯松也好像理解章君的心意,也稍微发出笙箫的声音来相互娱乐。章君赞叹说:“这就是我得到的看松的乐趣啊!”于是用这个来命名他的茅屋。龙泉有人听说后怀疑说:“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边境时,他曾经树起旗帜、擂起战鼓、磨砺兵戈长矛,率领军队击退了他们,大概是有意树立自己伟大的功业来表现自己。现在竟然用“看松”命名茅屋,好像是隐居者的作法,是将要远离尘世的纷乱而不接近呢?还是因为这些人不值得交往,而从松中有所获取呢?”金华宋濂私下不认为这样。植物之中,生成坚贞刚正之气的,只有松树是最多的。我曾经冒昧的思考:天地之气刚刚舒展,根中蕴藏收敛的,没有不在这一个季节奋起振作舒展开花(繁茂)来显示自己的美丽的。等到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霜露降下后,就都变黄陨落没有剩余的了。那些能冒着严寒却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先前的君子(品德高尚的人)常常寄托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君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罢了。章君处世,与松树为伍,就卓然屹立能坚持自我;等到他因为时势而出现,刚正坚贞自我克制,不因为众人的议论而转移改变(志向),最终能建立功业恩泽百姓,当初也未曾与松柏相违背。也有人不了解,牵强地说章君忘却世情,而在他的出处间提出疑问,怎么可以呢?

略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董遵诲,涿州范阳人。父宗本,隶契丹帅赵延寿麾下,尝以事说延寿,不能用。及延寿被执,举族南奔。汉祖得之,擢拜随州刺史,署遵诲随州牙校。周显德初,世宗北征,大将高怀德上表请遵诲从行。将接战,晋兵未成列,怀德命遵诲先出奇兵击之,晋人溃,大军继进,遂败之。二年,讨秦、凤,大将韩通又表遵诲自随。与贼战于唐仓,先登陷阵,擒蜀招讨使王鸾以献,克秦、凤二州。师还,录其前后功,补东西班押班,又迁骁武指挥使。太祖微时客游至汉东依宗本而遵诲凭藉父势论兵战事遵诲理多屈拂衣而起太祖乃辞宗本去及即位,一日,部下有军卒击登闻鼓,诉其不法十余事,太祖释不问。遵诲益惶愧待罪,太祖召而谕之曰:“朕方赦过赏功,岂念旧恶耶?汝可勿复忧,吾将录用汝。”遵诲再拜感泣。会李筠叛泽、潞,令遵诲从慕容延钊讨之,迁马军都军头,因留之镇守。乾德六年,以西夏近边,授通远军使。遵诲既至,召诸族酋长,谕以朝廷威德,刲羊酾酒,宴犒甚至,众皆悦服。后数月,复来扰边,遵诲率兵深入其境,击走之,俘斩甚众,获羊马数万,夷落以定。太祖嘉其功,拜罗州刺史。太宗即位,兼领灵州路巡检。遵诲不知书,豁达无崖岸,多方略,能挽强命中,武艺皆绝人。在通远军凡十四年,安抚一面,夏人悦服。尝有剽略灵武进奉使鞍马、兵器者,遵诲部署帐下欲讨之。夏人惧,尽归所略,拜伏请罪,遵诲即慰抚令去。自是各谨封略,秋毫不敢犯。历太祖、太宗朝,委遇始终不替,许以便宜制军事。太平兴国六年,卒,年五十六。帝轸悼久之,遣中使护葬,赗赙加等。(选自《宋史·董遵诲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微时客游/至汉东/依宗本/而遵诲凭藉父势/论兵战事/遵诲理多屈/拂衣而起/太祖乃辞/宗本去/B.太祖微时客游/至汉东/依宗本/而遵诲凭藉父势/论兵战事/遵诲理多屈/拂衣而起/太祖乃辞宗本去/C.太祖微时/客游至汉东/依宗本/而遵诲凭藉父势/论兵战事/遵诲理多屈/拂衣而起/太祖乃辞宗本去/D.太祖微时/客游至汉东/依宗本/而遵诲凭藉父势/论兵战事/遵诲理多屈/拂衣而起/太祖乃辞/宗本去/11.下列对文中黑体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迹,陈请谢贺,如《陈情表》、《出师表》等。B.登闻鼓:中国封建时代于朝堂外悬的鼓,以使有冤抑或急案者击鼓上闻,从而进行诉讼。C.朕:第一人称代词“我”,自秦始皇始专用于皇帝自称。类似用法有寡人、孤、君、卿等。D.再拜:意即拜两次,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董遵诲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北征晋人时,出奇兵击之以使大军制胜;唐仓一战,作为前锋冲入敌人阵营,擒获蜀招讨使王鸾,攻下秦、凤二州。B.董遵诲感念皇恩,竭忠尽智。董遵诲在通远时曾做过十余件不法之事,太祖都不予追究,这令他感激涕零,因此主动要求讨伐叛贼李筠,以求戴罪立功。C.董遵诲恩威并施,守边有方。曾有西夏人抢劫进奉使的物资,在董遵诲欲征讨时悉数归还并跪拜请罪,董遵诲安抚后便令其离开,从此各守封疆,再无侵扰。D.董遵诲仕宋两朝,备受礼遇。太祖、太宗均对其优待有加,允许他处理军中事务时便宜行事。死后,太宗更是悲切悼念良久,派宦官送葬,并加级赐物助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父宗本,隶契丹帅赵延寿麾下,尝以事说延寿,不能用及延寿被执,举族南奔。(2)遵诲率兵深入其境,击走之,俘斩甚众,获羊马数万,夷落以定。参考答案:10.C

11.C

12.B

13.(1)父亲董宗本,归属于契丹主帅赵延寿部下,曾经拿事情去游说赵延寿,没能被采纳。等到赵延寿被抓,全家南逃。(2)董遵诲率兵深入敌境,打跑了他们,俘获斩杀了很多人,缴获数万羊马,西夏才平定。【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同时本题是选择题,注意找准切入点。“客游至汉东”为一个整体,不宜断开,排除A项、B项。“太祖乃辞宗本去”,为一个整体,不宜断开,排除D项。故选C。【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君“,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卿“,意思很多:古代高级官名;古代对人敬称;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古代夫妻互称:卿卿;7.朋友之间亦能称"卿。所以“君”和“卿”都不能用于君主自称。【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原文为“会李筠叛泽、潞,令遵诲从慕容延钊讨之”,是皇帝命令他去的,不是他自己主动要求去。【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1)中“隶”,归属,“麾下”,部下;“说”,游说;“举族”,全家。(2)中“击走之”,“走”,使动用法,使……逃跑,这里是打跑了他们的意思;“羊马数万”,数万羊马;“定”,平定。【译文】董遵诲是涿州范阳人。他的父亲董宗本,归属于契丹主帅赵延寿部下,曾经拿事情去游说赵延寿,没能被采纳。等到赵延寿被抓,全家南逃。汉祖刘知远得到他,提拔任命他做随州刺史,委任董遵诲做随州牙校。周显德初年,世宗北征,大将高怀德上表推荐董遵诲随行。军队住宿高平,与晋军遭遇,将要接战,晋军还没有形成队形,高怀德命令董遵诲先出奇兵突击他们。晋人溃散,大军继续前进,于是打败了晋军。第二年讨伐秦州、凤州。大将韩通又上表推荐董遵诲跟随自己。与敌人在唐仓交战,(董遵诲)首先冲锋陷阵,抓获蜀招讨使王鸾进献,攻克秦州、凤州二州。军队回来,记录他前后的功劳,补为东西班押班,又升为骁武指挥使。太祖没有显达的时候,(曾经)到汉东客游,依靠董宗本。而董遵诲凭借父亲的权势,对太祖常有欺凌怠慢。曾经辩论用兵作战之事,董遵诲理屈词穷,当即拂袖起身而去,太祖于是辞别董宗本离开。等到太祖即帝位,有一天,他部下的军卒有人击打登闻鼓,控诉其不法的十几件事,太祖不加追究。董遵诲惶恐不安等待定罪,太祖说:“朕正在赦免过失、奖赏功劳,岂能再念往日旧恶呢!“你可以不必再忧愁,我将要任用你。”董遵诲两次叩拜感激涕零。恰逢李筠在泽州、潞州造反,太祖命令董遵诲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