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三明市石壁客家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中国的月亮太空中那块“离地球很近”的寂寞的大石头,一跟多情的人类接触,它的生命就开始丰富起来。本来无情的月,却成了“有情的人”。世界上许多民族,文明的、野蛮的,都有着古老的关于月亮的神话。这些神话,从现代观点看来,不但没有使月亮不朽,反而证明月亮已朽。那些月亮故事使现代的教育家紧张,在讲述的时候忘不了补充一句“那是假的,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月亮……”。这一声“都是假的”,就足以使月亮全朽。现代那种“科学月亮”实在太要命。不过月亮所交的朋友当中,也不是全都冷面无情。它运气很好,交上了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那就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我们中华民族在文学作品中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而且主要不是靠神话。月亮照着汉朝的宫殿,照着唐朝的长安;也照着统一饭店,照着违章建筑。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安慰着那些屋子里的人。我们这个民族认为,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一幅文学上不朽的名画。李白描绘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画面,似乎唐朝夜里的长安城必须靠月光装饰才够美,最好整座都映着月光。杜甫画的则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那滔滔滚滚的大江,那波浪上跳动的月光!田园诗人王维画得不错,他在《桃源行》里画松树,画房子,不够,再添一个月亮就使全盘美化起来:“月明松下房拢静”。松树本身不够美。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三幅文学上的“月亮图画”杰作。第一幅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二幅是“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第三幅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张九龄画的那大幅的壮丽的文学图画,也很使人动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对中国人来说,月亮就是美的化身,月亮就是美。中国人喜欢跟月亮交往。李白有一次下山,月亮送他回家,“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诗仙做人豪迈痛快,心情激动的时候怕人说他是疯子,所以只有找月亮喝酒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亮、影子,多热闹,但又多寂寞。老人家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也是“月友”,他说过“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他爱月,跟月对酌。王维弹琴的时候,月亮伴着他,“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月亮是中国人永恒的朋友,真挚的朋友。中国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张泌说月亮会关怀人,是一位痴心朋友,“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正因为这样,中国人面对明月的时候,往往情绪波动,好像躺在心理治疗诊所的大皮椅上,童年,故乡,远地的亲人,自己的身世,都涌上了心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连着接下去的那两句,谁不会吟,谁不能解?这是李白的。杜甫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老杜之心,千万人之心。王昌龄想得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还有卢纶,也有“万里归心对月明”的感触。跟月有关的诗句,中国人爱念爱记,“月落乌啼霜满天”呀,“烟笼寒水月笼纱”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呀,听起来津津有味,它跟月亮有关,美。我们的中秋节,又叫月亮节。这一天,我们爱月的民族觉得自负,因为我们靠历代作家诗人的努力,已经赋予那块作太空流浪的大石头不朽的生命。中国人把月亮迎接到现代,中国的月亮没有一丝的矿石味儿。15.文章第二段末尾说“现代那种‘科学月亮’实在太要命”。请简述作者这样说的理由16.阅读文章第三段,简述作者所列举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诗人笔下之月的不同特点。17.为什么说“中国的月亮没有一丝的矿石味儿”18.“赏月咏月”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根据文章大意,概述两点主要理由。参考答案:15.现代科学的观点把月亮只当作科学研究的对象,从而使月亮失去了温情、人性和美感,失去了文学作品所赋予的不朽生命。
16.(1)李白:皓月当空,普照四方;(2)杜甫:江月涌动,充满活力;(3)白居易:月光如水,静谧温婉。
17.①对中国人来说,月亮是美的化身,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文学上不朽的名画。②中国人喜欢跟月亮交往,把月亮当作朋友和倾诉的对象。③月亮通人性,月亮会关心人,通过月亮表现文人们的品行、情怀。18.(1)赞美月亮的古代诗文不胜枚举。(2)独有与月亮相关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意思正确即可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22分)流泪的滕王阁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游人脆脆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白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抹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序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谴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上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沉浮,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借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流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阑干.浅云灰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睑.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彳亍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矣.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杨炯语)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重新改写吧.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三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一片阁/躲在云层下/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面对江水恸哭.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人无语,唯有惆怅地醉去.滕王阁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惆怅.斜阳已成余晖,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14、"每一寸楼板,每一抹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这里的"颤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15、"斜阳已成余晖,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作者在文末着眼景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16、"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请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17、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1)"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该如何理解。(4分)
(2)作者在文末说"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惆怅",这里的"欣喜"指的是什么?"惆怅"又指的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4、滕王阁的坚强,王勃的忧伤,使我心灵颤动。表达了佩服滕王阁的坚强,对王勃深深地追思。15、斜阳已经成余晖,逝者不可追,留下的是无限的寂静,令人心颤,无声胜有声,表现了对王勃的离去的惆怅与无奈.文末着眼景物描写,显得委婉,含蓄,让读者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是对文章鉴赏能力的考查,"斜阳已成余晖,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放在文章的最后在结构上照应开头,在内容上升华主题,它又着眼于景物的描写,使抒情更委婉。16、官场拒绝了王勃,而滕王阁偏爱王勃,留下了千古诗篇《滕王阁序》。17、(1)官场之门对王勃来说永远是关闭的,去敲此门,注定遗憾终身.(2)灵魂依附在鱼儿身上.经行处开不出一处花来.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对饮非鱼突然就想起那年冬天的故事。眼前出现了一幅晶莹剔透的画面。麦草搭的饭棚上,垂下一排长长的冰挂,掰下来一根,锥子一样,在手心里扎一下,凉凉的,痒痒的,咬在嘴里,嘎嘣嘎嘣,还有一股烟熏火燎的麦草味。大哥就是在这时候被父亲撵回家的。他从院门外跑进来,黑色的棉袄敞开着,露出精瘦凹陷的胸脯,棉裤弄湿了,沥沥拉拉甩着水珠。我大笑着喊娘:你的亲狗娃又闯祸了。父亲拎着一根棍子,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三天不打,你皮又发痒了不是?大哥已经撇着腿钻进了他的西屋,并牢牢地堵上了门。父亲把那扇四处走风的破窗敲得咣咣响:有本事你死里面!娘站在檐下,看到父亲的棍子没打到大哥,她呵儿呵儿地笑:又咋了?你们爷儿俩就是反贴的门神。父亲没打到大哥,一肚子火气冲着娘:惯吧,你就惯吧,早晚把他惯到监狱里去!大冬天跳水库,棉裤湿半截,看不冻死他。娘一听棉裤湿了,不笑了,立马换了哭腔:老天爷呀,我的亲狗娃啊,棉裤湿了看你光屁股上学,这败家的娃啊。于是,那天下午,大哥一直躲在西屋一声不吭,父亲在门外怒吼,母亲配合着吟唱。我一直玩着冰挂,弄湿了棉袄袖子和前襟,被母亲捎带着戳了几指头。这样的场景,像演电影一样,过几天就要演一次,只不过,大哥幸运的时候并不多。他经常会吃上父亲几拳头,或者挨上几鞭子、几棍子。父亲手边有啥,抄起来就向大哥抡过去。我有时候真怕他把大哥打死了,因为大哥在外面挂了彩,回来还要再受二次伤。父亲每次打他都会凶狠地说:打死你。娘看着父亲打大哥,除了流泪,毫无意义地喊着让父亲住手,也无能为力。她说:狗娃是你前世冤家啊,你非要他命,又何必生他。大哥在父亲的棍棒下,并没有成长为他希望的乖娃,而是长得和他越来越像,从脸上浓密的胡须,到宽厚的手掌,甚至说话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大哥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像父亲一样容易发怒,敢跟父亲叫板了。但父亲动手的时候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争吵。两个声若洪钟的男人,在屋里对吼起来。其他人就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娘的规劝,就像落在他们肩膀上的一只蚊子,手一扬,就被扇飞了。我的记忆力就是这么好,想起这些故事,总要拿出来讲一讲,让那些孩子们笑笑。阳光从落地窗户上照进来,新打扫过的屋子散发着清新的味道。再有一天,就是除夕了。我给父亲送过年要穿的新衣服,大大小小十几口人提前聚在大哥家,有一种喧嚣的幸福。我问父亲:你怎么从小只打大哥,不打二哥三哥?父亲背对着阳光,我看不清他确切的表情。他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一声不吭。我想问大哥,他说:好了,爹该洗澡了。大哥把父亲从沙发上搀起来,我看着两个背影一模一样的男人,慢慢地走向浴室。这个场景,如同饭棚麦草上一排排的冰挂,在阳光的照射下,光芒四射,让我想哭。从什么时候起,这暴躁易怒的父子俩变得如此沉默寡言,我竟没有发现。也许是从娘去世后,也许是从大哥成家后,也许更早。我站在浴室门口,看着玻璃花纹上映出的橘黄色灯光,还有蒸腾缭绕的水雾。我特别想知道,六十多岁的大哥给八十三岁的父亲洗澡,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大哥刚做完心脏手术三个月,父亲也在心脏同样的位置。放置过起搏器。水声停了。大哥说:搓搓背吧,省得背痒。父亲没有回答,浴室里安静下来。一会儿,我听见搓澡巾擦过皮肤的声音,很慢,沙沙沙的,像叶子落在地上,或者像细小的雨落在脸上。大哥问:重不重?父亲说:还行。浴室里重新安静下来。父亲咳嗽了一声,似乎想说什么,迟疑了一下,又咳嗽了几声。大哥说:是不是太热了,不舒服?父亲说:你,伤口,还疼不疼?大哥说:不疼了。父亲说:有病了,就注意点儿。听着他们的对话,我眼前出现的却是他们挥舞着手臂,瞪大眼睛,大吼着,谁也不听谁的吵架的情景。门开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男人又搀扶着出来。父亲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脸色红润。他眯着眼睛,说:四妞,今年拿的啥酒?我说:三十年西凤。他说:晚上打开,我和你大哥少喝点儿。那个晚上,父亲和大哥几乎不说一句话,两个人默默地倒一点儿酒,轻轻一碰,玻璃杯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一饮而尽。我们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描写的冰挂,与后面描写的阳光相互呼应,环境的变化也暗示着父子关系的变化。B.小说中母亲的哭,既因为爱子情深,也因为她性情柔弱,痛恨父亲的粗暴专制却无能为力。C.父亲被问到“怎么从小只打大哥”时一声不吭,对饮时又沉默不言,都是心有愧疚的体现。D.小说运用倒叙、顺叙等多种叙述方式,父子之间彼此关爱的深情构成一条贯穿小说的线索。5.“我”这一角色在小说中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请简要说明。6.两句“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请结合作品分析。参考答案:4.A
5.(1)“我”是叙述者,小说以我的视角,表现父子关系的变化。(2)“我”是参与者,我与母亲、父亲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3)“我”是感受者,我的心理感受营造出对抗、和谐等特定氛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或答“写作视角可以与人称结合,第一人称,增强真实性,便于抒发情感”(答“‘我’是全文的线索”不得分)
6.(1)第一句,指父亲与大哥相互仇视、对抗,根本不把劝解的人放在眼里。(2)第二句,指大哥与父亲相处融洽,彼此关爱,忽略了旁人的存在。(3)作者借此表达希望父子两代人能够消除隔阂对抗,走向理解和谐的主题。【4题详解】试题分析:B项,“痛恨父亲的专制”不妥,父亲虽然粗暴,但他的粗暴多数因哥哥做了坏事而起,不能算是专制;在文中母亲也并没有流露对父亲的“痛恨”,更多的只是劝解与哀求。C项,对饮时的沉默,反映的是父子两人之间的默契与温情。D项,“父子相互关爱”只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出现,不是贯穿小说的线索,“父子关系的变化”才是。【5题详解】试题分析:注意从“叙述者”“参与者”“感受者”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文章分析角色的变化。点睛: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的是“我”作为第一人称的作用:是事件的见证人,使文章真实可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表达情感。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作用,一般情况下在结构上“我”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内容是“我”作为主要人物之外的人物,其具有性格特征,和文章的主人公形成对比,突出主人公的某种性格特征。【6题详解】试题分析:分析小说的主旨注意从多个视角进行,从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从周围的人对他的影响或他对周围的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从文章的次要人物的性格分析,从社会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等,总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此题注意从两个关键句分析主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出关与毕侍郎笺〔清〕洪亮吉自渡风陵,易车而骑,朝发蒲坂,夕宿盐池,阴云蔽亏,时雨凌厉。自河以东,与关内稍异。土逼若衖,涂危入栈。原林黯惨,疑披谷口之雾;衢歌哀怨,恍聆山阴之笛。日在西隅,始展黄君仲则殡于运城西寺,见其遗棺七尺,枕书满箧,抚其吟案,则阿妳之遗笺尚存;披其繐帷,则城东之小史既去。盖相如病肺,经月而难痊;昌谷①呕心,临终而始悔者也。犹复丹锅狼藉,几案纷披,手不能书,画之以指。此则杜鹃欲化,犹振哀音,鸷鸟将亡,冀留劲羽,遗弃一世之务,留连身后之名者也。伏念明公②主则为营薄宦,死则为恤衰亲,复发德音,欲梓遗集。一士之成,玉成终始,闻之者动容,受之者沦髓。冀其游岱之魂,感恩而西顾;返洛之旐③,衔酸而东指。又况龚生竟夭,尚有故人;元伯虽亡,不无死友。他日传公风义,勉其遗孤,风兹来祀,亦盛事也。今谨上其诗及乐府共四大册。此君平生与亮吉雅故,惟持论不同,尝戏谓亮吉曰:“予不幸早死,集经君订定,必乖余之旨趣矣。”省其遗言,为之堕泪。今不敢辄加朱墨,皆封送阁下,暨与述庵廉使、东友侍读,共删定之。即其所就,已有可传,方乎古人,无愧作者。惟稿草皆其手写,别无副本,梓后尚望付其遗孤,以为手泽④耳。
亮吉十九日已抵潼关,马上率启,不宣。
(选自《四部丛刊》本《洪北江诗文集》)【注】①昌谷:唐朝诗人李贺家在福昌(今河南宜阳)之昌谷,因以指李贺。临终而始悔:传说李贺作诗刻苦,其母说,“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②明公:古明对尊贵者的敬称,此指毕沅。③旐(zhào照):画龙蛇的旗,此指出丧时的灵旌。④手泽:先人所遗器物或物迹。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土逼若衖,涂危入栈。
栈:栈道B.始展黄君仲则殡于运城西寺。
展:省视C.勉其遗孤,风兹来祀
风:同“讽”,劝D.必乖余之指趣矣。
乖:符合⒌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毕侍郎“高风厚谊”的一组是(2分)(
)①遗弃一世之务,留连身后之名者也
②生则为营薄宦③省其遗言,为之堕泪
④死则为恤衰亲⑤复发德音,欲梓遗集
⑥梓后尚望付其遗孤,以为手泽耳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⒍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封信先写旅途匆匆行踪。挚友新亡,心中苦悲。但作者没有孤立地去写这种心情,而是在描述沿途景象中,情景交融,表现哀伤之情。B.文中第二段写料理丧事经过。这一段没有泛泛地讲述事情经过,而是把丧事的处理和对挚友的回忆、评价以及悼念,紧密结合在一起。C.黄仲则生前酷爱诗歌创作,那么他死后,遗集的处理就是件大事了。作者在信中就请求毕沅能和述庵一起完成为黄仲则刊行遗稿一事。D.作者归途中致信毕沅,报告其事。感情非常诚挚,用典也相当贴切,并且生动感人,从中不仅可以学习为文之法,也可以学习为友之道。⒎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自河以东,与关内稍异。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惟稿草皆其手写,别无副本,梓后尚望付其遗孤,以为手泽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⒋D(背离)⒌D.(①讲的是黄仲则③⑥讲得是作者自己)⒍C(请求毕沅、述庵以及东友三个人)⒎⑴从黄河向东,与潼关以内(形势)稍有不同。⑵只是草稿都是他手写的,别无副本,刊刻后希望交给他的遗孤,把它作为先人遗物。附:参考译文自从过了风陵渡,改乘车为骑马,早晨从蒲坂出发,傍晚在盐池住宿。阴云遮日,时雨猛急。从黄河以东进入山西地区,与潼关以内形势就稍有不同。地势狭窄象街巷,道路艰险如走栈道。原野森林显得暗淡凄凉,好似蒙上一层遮住谷口的迷雾;耳闻哀伤幽怨的歌谣,恍惚听到引起向秀感慨的山阳笛声。太阳西沉之际,我才抵达运城西寺省视黄君仲则的棺柩,看到他的七尺遗棺,满箧的书籍。我按着他的书桌,发现他写给阿母的遗书还在;披开灵帐,那个从故乡带来的侍僮已经离去。他生前如同司马相如患消渴病,长年累月难以痊愈;又象李昌谷苦吟呕心,到了临终的时候才感到后悔。还有那些经过他校读过的书籍,散乱地堆放在书桌上,到了不能动手书写的时候,他还用手指在书上画着。这正象杜鹃临死,还在拚力哀叫;鸷鸟将亡,还希望留下强劲的翅膀;这就是丢弃一生事业,留恋身后名声的人呀。我想念尊贵的大人,您在黄仲则生前为他出钱捐官,死后还要周济他那衰老的母亲。您还表达了有德长者之音,要刊刻他的遗著。一个寒士的生前身后,能这样善始善终地关怀备至,听到这种高尚行为的人都会受感动,而受到您恩泽沾溉的人更会刻骨铭心。想来归于泰山的精魂,会向西眺望以表示感恩;送遗骸返回洛浦铭旌招展的行列,饱含满腹辛酸向东进发。况且龚胜逝世时,尚有故人探望;张元伯虽然亡故,却有生死交情的朋友来送殡。今后大家必定会传颂您的高风厚谊,并且勉励他的遗孤,发扬这种风义而祭祀他,这也是一件不朽盛的事。现在呈上他所写的诗和乐府四大册。他平日与亮吉素有交谊,但持论常有不同,他曾经对我戏言:“倘若我不幸早死,遗集经过你订定,一定会违背我的志趣。”回想他的遗言,不禁令我潸然泪下。现在我不敢草率品评,把原稿都封送阁下,请您与述庵廉使、东有侍读共同删订定稿。就以他的成就来说,已经足以传世,与古人相比,做为一个述作者是毫无愧色的。只是草稿都是他手写的,别无副本,刊刻后希望付给他的遗孤,作为先人遗泽永久留念。亮吉十九日已抵潼关,在马上匆匆草就这封信,不多说了。5.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战马记
[明]罗洪先王公桢,济阳公孙也。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是时同知苏州王公授牒捕贼,性柔怯而狡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勒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遁。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力气,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贼欲降之,公大奋骂。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商秘与家人负箦往寻乱尸,见衣白纱丰臂者,公也。载箦上,令不深没。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守者纳之,血淋漓,毛鬣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竞徒手得之。距殓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鸣特异。王命秣者加莝①豆,不为止。王疑秣者绐②已,自起视枥。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翌日,呕血数升死。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
呜呼!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宜莫犬马若也。衔辔所制,鞭策所驱,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呜呼!可不畏哉!可不戒哉![注]①莝(cu?):铡碎的草。ò②绐(dài):欺骗。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部:部署B.与王素党结避祸
党:勾结C.商稔公,知贼不敌
稔:熟悉D.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
为:因为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战马“义”的一组是(
)(3分)
①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②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③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④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⑤夜且半,马哀鸣特异 ⑥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③④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A.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公死于靖难,王桢死于贼寇之手,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承担过很多重任,在吉水以忠义之家著称。B.王桢任夔州府通判时,遇到荆襄的贼寇前来大肆劫掠,而夔州同知王公和军吏曹能、柴成却不敢出兵。危急时刻,王桢出于义愤带兵击贼,壮烈牺牲。C.王桢遇难后,朋友及家人找到了他的遗体,准备送回家乡安葬,但因贫穷,只好卖行李和战马作路费。战马落入夔州同知王公手中。D.王桢战死后,他的战马狂奔三百多里夔州府报讯;在同知王公的马槽旁,哀鸣不已,最后将仇人王公置于死地,替主人报了仇。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5分)②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5分)13、课内翻译。(6分)(1)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3)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参考答案:9.A
10.B
11.A12(10分)①王公生气地当面斥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管的什么事,忍心将百姓丢弃到饿虎的口中吗?”②这天将要回家,听见有异物在山中长叫,木商惊骇地祷告说:“替王公叫的吗?果真如此,就长叫三声后停止。”(果然)如他所说。译文
战马记
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公在平乱中战死。王桢在剿匪中战死,被朝廷追封,留下一个儿子,名叫广。吉水称得上忠义的人家,没有比得上王家的。至于他家战马的故事,更足以作为世人的警示。
先前,王桢以太学生的身份担任夔州府通判。五月,恰逢荆襄之地的盗匪进入夔州劫掠,(他们)烧毁了巫山县衙。这时,苏州同知王某接到抓捕盗匪的文书,(他)性情软弱胆小而且阴险奸猾,因此借口有病不敢派出一兵一卒。王桢十分愤怒地当面指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掌管什么事务,忍心把黎民百姓丢饥饿的老虎的口中吗?”于是替他带领治下的民兵昼夜连续行军。到了之后,巫山已被攻破,盗贼们正在山中集结,王桢搜索并攻打他们,杀死那些善战的盗贼三十人,余下的全部逃走。过了三天,盗贼又劫掠了治下的大昌邑,王桢催促王某,王某又不带兵出发,而瞿塘卫指挥曹能、荣成二人,一向和王勾结在一起来躲避灾祸,多次使用诡辩的话语袒护他(王某),而且鼓动王桢说:“你真为国家出力的话,愿意再次慷慨地出征吗?”王桢立马出声答应。当日点阅民兵,带着曹、柴二人赶赴那里(大昌),和盗贼隔水摆开战阵。很快(王桢)指挥民兵全部过河进入战斗,曹、柴二人看到就逃跑了。王振陷入包围之中,误入充满淤泥的稻田中,不能脱身。盗贼想使他投降,王公大声地用力责骂他们。贼兵很生气地用刀砍断了他的喉咙和右胳膊,把他丢到烂泥中,他的战马(则得以)逃离。
先前,王桢赴任大昌道(官名),住在一个贩卖木头的商人家中。商人很熟悉王桢(的才能),知道贼兵打不过王桢,不敢(多)说话。这天,商人将要离开,有东西在山中长啸,商人很震惊地祷告说:“是王公吗?确实是你(的话),就长啸三声(再)停下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商人秘密地和家人背着竹席到乱尸中寻找,看到有个穿着白纱,只有半只胳膊的,正是王桢。商人把他放到竹席上,让他不至于沉没。从(王桢)死的地方到他家中三百多里路,马跑回家中,大门关着,马长声嘶鸣把门都踢扁了,好像要说急事的样子。守门人让它进来,(发现马身上)血水不停地流下,鬃毛全部变成红的,众人才震惊地知道王桢已经战死,而贼人还不放过(它)。之后,王桢去世的第二十五天,他的儿子广才跟着贩卖木头的商人去收殓尸骨,(王桢)脸像活人,没有因为天热腐烂。然而王广很穷,没有能力回去,就把行李和马全部卖了作为盘缠。而王某心思在马上,不按它的价值出钱,最终白白地得到它。收殓之后第二十五天,快到半夜的时候,马发出很不一样的哀鸣。王某命令喂马者添加铡碎的操和豆子,马没有因此停止哀叫。王某怀疑喂马的人欺骗自己,自己起床去马厩查看。马突然跑到前面啃住他的脖子,不松口,过了很久王某才脱离马口。马又抬起头撞他的胸膛,把他弄倒在地上,他(已经)不省人事了。第二天,王某吐血好几升,去世了。贼寇平定之后,有司判定功劳和过错,曹、柴二人也被诛杀。
哎!以前流传下来的义马的故事不止一二,都说面对危难的时候,马能救人。人们常说最有灵性的是人,牲畜中应该没有像狗和马一样低贱的了。(马)戴着辔头被管制,被鞭子所驱赶,本身竟有文人武士比不上的地方。啊!能不敬服(它)吗!能不敬服(它)吗!
略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樗散①生传
(明)宋濂樗散生者,钱塘人,李氏名诇,字孟言。少受学越人杨君廉夫,负气尚节,善为诗。卖药金陵市中,名其室曰樗亭,而自号为樗散生。市人病者趋其门,买药无不与,所与必善,人人谈樗散生美不置口。或问樗散生:“今人莫不愿为材,有寸夸尺,有尺夸寻,惟恐人不己知,才不即用,又恐不得大任以为戚。今生乃以‘樗散’自名,樗不才木也生岂无才者耶何其嗜好与人不同也所恶乎樗者以其无用也。今生修善药以活疢疾②者,有功于民甚博,何为以樗自污哉?”樗散生曰:“吾计之熟矣。名之美者,吾岂不欲居之?然苟无实以称之,则名只足为祸。吾苟自以为可用,彼将以有用者求我,我或不足如其所求,则为妄人矣。吾今自以为樗,我不虞我足用,而我足用者固存,何损于我乎?世之受祸深者,求名太切者也。夫名,虚器也,得之未必有益于身,而与我竞者,龈龂然③欲夺之,不亦危乎?吾是以安焉而不敢务乎名也。且吾之食者医,医之书易知,医之技易学,吾诚尽吾心焉。疑于心者不敢强施于人,薄于用者不敢厚责其报,虽有不中,庶可以无愧矣。吾诚肯自负吾才而享釜庾之禄,岂皆不若乎人?然吏胥操法而迫吾侧,民庶持牒而聒吾前,吾心欲平之而力不暇,欲施吾才而势有不能,则吾心之愧无时而释矣。岂若守易能之技,居无用之名以自适哉!”于是问者谢之,咸称樗散生为知道者。余闻于建安黄仁云。史官曰:樗散生之传不虚矣。生岂果知道者哉?君子之道,贵乎食焉而无愧。吾观世之有愧者多矣,生岂无见者乎?孔子强漆雕开④仕,开自以为未信而不愿为,孔子悦之。樗散生岂学漆雕开者耶?然则谓生为知道,岂不然耶?或谓生慕樗以不才寿。彼庄生寓言,生盖不取云。(选自《宋学士文集》)
注:①樗(chū)散:像樗木那样被散置的无用之材。樗,臭椿。②疢(chèn)疾:疾病。③龈龂(yín)然:争论不休的样子。④漆雕开:姓漆雕,名开,字子开,孔子的弟子。【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负气尚节,善为诗
负:凭恃B.我不虞我足用,而我足用者固存
虞:担心C.吾是以安焉而不敢务乎名也
务:致力,追求D.居无用之名以自适哉
适:闲适【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今生乃以“樗散”自名
②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B.①然苟无实以称之,则名只足为祸
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①医之技易学,吾诚尽吾心焉
②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D.①岂皆不若乎人
②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诇是在金陵市中卖药的一个普通百姓,却能负气尚节,不夸于世,作者同时也充分肯定了他乐善好施的良好品德。B.本文第三段表面上是对问者的回答,其实是李诇的内心独白,是以议论的方式进行心理描写,很有层次地剖白内心,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C.“史官曰”的形式取法于司马迁的“太史公曰”,在这段话中,作者以漆雕开婉拒孔子要求自己去做官一事,赞赏了李诇“食焉而无愧”的君子之道。D.本文借给卖药隐于民间的樗散生立传,劝诫人们不要追逐外在的虚名,主张“名实相符”,从某种意义上凸现了作者追求精神自适的隐士人格。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樗不才木也生岂无才者耶何其嗜好与人不同也所恶乎樗者以其无用也。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今生修善药以活疢疾者,有功于民甚博,何为以樗自污哉?(4分)译文:
(2)生岂果知道者哉?君子之道,贵乎食焉而无愧。(3分)译文:
参考答案:16.D17.B18.B19.樗,不才木也,生岂无才者耶?何其嗜好与人不同也?所恶乎樗者,以其无用也。20.(1)如今你制作良药使患病的人活下来,对百姓的功劳非常大,为什么要用“樗散”的称号来污辱自己呢?(2)樗散生难道果真是明白道理的人吗?君子之道,可贵之处在于谋生要问心无愧。参考译文:樗散生,钱塘人,姓李名诇,字孟言。年轻时师从绍兴人杨廉夫(维桢),凭恃意气,崇尚志节,擅长写诗。在金陵市中卖药为生,他把居室取名为“樗亭”,而自称为“樗散生”。金陵市里患病的人到他家买药,没有不有所施与的,所施与的必定是良药,人人谈到樗散生都赞不绝口。有人问樗散生:“现在的人没有谁不想成为有用之材,有一寸就夸耀有一尺,有一尺就夸耀有一寻(八尺为一寻),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才能不能马上被使用,又担心不能得到重用而悲哀。如今你竟然以‘樗散’自名,樗木,是无用之木,你难道是没有才能的人吗?为什么你的嗜好和别人不相同呢?人们厌恶樗木,是因为它没有用处啊。如今你制作良药使患病的人活下来,对百姓的功劳非常大,为什么要用‘樗散’的称号来污辱自己呢?”散生说:“我考虑这已是深思熟虑了。美好的名声,我难道不想拥有吗?然而如果没有实际才能来与它相符,那么‘名’只足以是一种祸害。我如果自认为是可用的,那将拿有用的标准来要求我,我或许不足以和所要求的一样,那么我就是无知狂妄的人了。我现在自己认为是‘樗木’,我不必担心我的可用之处,然而我的可用之处本来就存在,这对我有什么损害呢?世上受祸害严重的,是追求名声太急切。名声,是有名无实的东西,得到未必对自己有好处,那些和我竞争的人,争论不休想夺取好名声,不也危险吗?我因此心态平和而不敢追求名声。况且我以卖药为生,医药的书容易读懂,治病的方法容易掌握,我确实尽心尽力了。内心有怀疑的病不敢勉强给人治疗,对病情作用不大的不敢多收酬劳,即使有不能治愈的,大概可以没有愧疚了。我确实愿意凭我的才学而安享升斗的俸禄,难道我的才能都不如别人吗?但是小吏们在我旁边操持着律法,百姓拿着诉状在我前面吵扰,我内心想使事态平息,却没有闲暇的精力,想施展我的才能,情势却不允许,我内心的愧疚无法释怀。还不如从事易于掌握的医术、拥有无用的名声而自我满足!”于是问的人辞谢他,都说樗散生是明白道理的人。我是从建安(建德)府的黄仁云那里听说的。史官说:樗散生的传闻不假啊。樗散生难道果真是明白道理的人吗?君子之道,可贵之处在于谋生要问心无愧。我看世上有愧于心的人很多啊,樗散生难道没有看见吗?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自认为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心而不愿做,孔子对此很高兴。樗散生难道是效仿漆雕开的吗?既然这样,那么说樗散生是明白道理的人,难道不对吗?有人说他是羡慕樗木因为不才而长寿。那是庄子的寓言,樗散生大概不会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装配式行业追溯软件
-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大连工业大学《建筑设计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区2025届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数学概率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工程管理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钢结构设计与施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省四平一中等2024-2025学年高三下期末考试英语试题(B卷)含解析
- 2025年哈三中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周铁区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中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四)化学试题含解析
- 小学综合实践三年级下册巧手工艺坊教学课件
- 2025年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DB61T 5113-2024 建筑施工全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 2025年供水安全考试试题及答案
- 腹外疝围手术期护理
- 2025年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完美版
- 2025年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
- 接触网工职业技能鉴定题库(技师)题库
- 2025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真题及答案
- 人教版选修三单词表
- 2025年山西地质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