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积累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扑救凉山州森林火灾过程中有30人不幸遇难,获知此消息,很多网友不能自已,纷纷在网上发帖表示悼念,愿30位英雄一路走好。B.亚洲文化嘉年华整体舞台设计上采用的“天地矩阵”格局精美绝伦地呈现,融汇着主创人员着力创新、精益求精的可贵“匠心”。C.“一带一路”搭起了一个规模庞大、极具创新性和包容性的平台,让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蓬勃生机,人们将看到基础设施的改善、经济贸易的发展以及旅游业的繁荣。D.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孝”文化,尽管是中国人的根文化,也塑造着每个人的精神气质。B.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C.为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当地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多个休闲公园,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D.《经典咏流传》告诉我们,古诗词本身有着无穷魅力,今人只差爱上的机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网上对这个餐厅的评价相当高,我们品尝之后觉得名不虚传。B.戏曲长于在轻歌曼舞中展现历史故事,广播中华美德,演讲人生哲理,明辨善恶是非。C.细看如今我们所居住的城市,道路豁然开朗、绿地优美、街道整洁,市民精神风貌积极向上。D.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4.下列对汉字“宁”的书法字体鉴赏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颜真卿的“宁”字是楷书,横画细竖画粗,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B.《曹全碑》中的“宁”字是隶书,笔画正行,字体扁平匀称,奔放豪逸。C.王羲之的“宁”字是行书,笔画遒劲稳健,整体上刚健娟秀、朴素精巧。D.张旭的“宁”字是草书,笔画连绵不断,跌宕起伏,奔突游走,如龙蛇飞动。5.经典诗文默写右手摒遗穗,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更深月色半人家,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蔌蔌衣巾落枣花,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_____,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6.为下列名著选择最对应的读后感标题。《唐诗三百首》______《寂静的春天》______《名人传》______A.《大自然的哀鸣》B.《在东方大地诗意栖居》C.《真正的英雄》二、阅读7.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援疑质理(_______)(2)俟其欣悦(_______)(3)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B.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有不敢质疑的一面。C.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抄书艰辛,扣问之难,奔走之艰,住读之苦。D.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①此悉贞良死节之臣(________)②不以臣卑鄙(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3.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秦攻邯郸秦攻邯郸,十七月不下。庄①谓王稽②曰:“君何不赐军吏乎?”王稽曰:“吾与王也,不用人言。”庄曰:“不然。父与子也,令有必行者,有必不行者。曰‘去贵妻,卖爱妾’,此令必行者也;因曰‘毋敢思也’,此令必不行者也。守闾③妪曰,‘其夕,某懦子内某士’。贵妻已去,爱妾已卖,而心不有欲。教之者,人心固有。今君虽幸于王,不过父子之亲;军吏虽贱,不卑于守闾妪。且君擅主轻下之日久矣。闻‘三人成虎,十夫楺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故曰,不如赐军吏而礼之。”王稽不听。军吏穷,果恶王稽、杜挚以反。秦王大怒,而欲兼诛范睢④。范睢曰:“臣,东鄙之贱人也,开罪于楚、魏,遁逃来奔。臣无诸侯之援,亲习之故,王举臣于羁旅之中,使职事,天下皆闻臣之身与王之举也。今愚惑或与罪人同心,而王明诛之,是王过举显于天下,而为诸侯所议也。臣愿请药赐死,而恩以相葬臣,王必不失臣之罪,而无过举之名。”王曰:“有之。”遂弗杀而善遇之。《战国策》(注释)①庄:泰国人,佚庄。②王稽:秦国将领。③闾(lǘ):里巷的门。④范雎(jū):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何不赐军吏乎赐:赏赐B.今君虽以王幸幸:宠信C.且君擅主轻下擅:善于D.今愚惑或与罪人同心愚:谦辞,用于自称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王举臣于羁旅之中/开罪于楚、魏B.臣无诸侯之援/而王明诛之C.果恶王稽、杜挚以反/而恩以相葬臣D.不如赐军吏而礼之/而为诸侯所议也3.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军吏虽贱,不卑于守闾妪。(2)王曰:“有之。”遂弗杀而善遇之。4.具有智慧的佚庄对事情很有预见性,范睢凭借自己的辩才而免祸,都体现了高超的劝谏艺术。请根据第文言文简要分析他们劝谏的艺术性。10.阅读小说《老太爷》,回答下列小题。老太爷(1)大雨是突然降下的,在老太爷去世的晚上。一夜之间,五里槐村就变成了水茫茫的一片。凉意笼罩了整个村子。(2)村子不大,有几十户人家,都是朱姓老祖宗的后代。老太爷是活在村里的辈分最高、年岁最长的人。当过私塾先生的老太爷就像那一坡又一坡长满皱纹的古槐,香味醇厚地生活在五里槐村,受着全村人的膜拜。(3)青山依旧,碧水长流,老太爷终于走完了他九十岁的人生,在这个大雨滂沱的夜晚,闭上了他不甘心的双眼。村里的老汉们,低垂着花白的头,围在老太爷家中,一屋子的长吁短叹。窗外的雨,纷乱瓢泼了一夜。他们也愁肠百结了一夜。(4)这些老汉们,都懂老太爷的心思,知道他走得多么遗憾。(5)眼前最犯愁的,是老太爷入坟的事。全村就是些老汉、娃娃,壮劳力全外出务工了,闻着年味儿才肯回家。要找什么人,才能把老太爷的棺木抬到山坡上的祖坟地呢?(6)大雨却不管老汉们的愁事,没日没夜地下着,洗刷着远远近近的一切。但是也有雨水冲不走的记忆,清晰地从老汉们的脑海深处冒出来。(7)记得那时,日子都过得苦,大人娃娃总吃不太饱。虽说上学基本免费,村里人还是不上心。这样的日子,谁还有心情让孩子念书?只有老太爷看在眼里、急在心中。(8)金秋九月,天高云淡,是村校开学的时节。戴着瓜皮小帽、穿着黑色斜襟衣的老太爷,挂着拐杖,捣捣东家的门,敲敲西家的墙,说,娃们该上学了。(9)小辈们并不买他的账,有的反而和他顶嘴:“肚子都吃不饱,去学校干啥?你也不看看,这些猴崽子,生就的榆木脑壳子,能读哪门子的书?”(10)碰了壁的老太爷快快地抚着槐树,满脸伤悲,目光悠远地看着前方,有人走过就叹息:“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经书不可不读啊!”可是,谁听他的话呢?(11)老太爷沉默着。后来,他开始在家鼓捣,熬制娃娃们爱吃的麦芽糖和香味玉米籽。(12)村里人带着白天的劳累,在大槐树下歇息。老太爷用零食引诱着疯玩的娃们到他的小院里来。(13)槐香中沏上花茶,院中铺着竹席,吃过馋人的麦芽糖和香味玉米籽后,老太爷就领着他们念唐诗宋词,讲经史子集,细述外面的世界,把他的希冀悄然播种。(14)月光照着池塘,风爽快地吹过。沐浴着这份安静与美好,那些诗意的句子和美丽的梦想如精灵一样,在娃们的心中生根发芽。(15)老太爷的诗书启蒙,让娃们带着梦想的翅膀,陆续走进校门,一路读书到大城市,跳出龙门,飞出了五里槐村。老太爷摸着小胡子,逢人就露出满满的笑。(16)只是这几年,农村娃上个大学真心不容易,工资低消费高,让村里人对读书灰了心,早早地撵着孩子丢了书,出门去打工。(17)九十岁的老太爷,最后一次踉跄地走过荒芜的土地,浑浊的老眼里滴下泪水。(18)他老了,无力再为迷路的儿孙们指点迷津。(19)在这个万物吐故纳新的雨夜,他抱憾黄泉,把愁肠留给了一村子的老汉。(20)愁肠复愁肠的老汉们,在一个天刚放睛的晨晓,听到满村的狗此起彼伏地嚎叫,疑惑地打开门,发现老太爷家门口站满了人。(21)黑压压一大片,全是五里槐村走出去的读书人。他们散落在各个城市,听到老太爷去世,相约着回来为他送终。(22)这些文弱的读书人,一律穿着白衬衣,罩着黑西服,手臂上缠着黑纱。平日,村里人都笑他们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此刻,他们却显得那么有力量,让人安心。(23)多彩的经幡飘起,老太爷的灵框稳稳当当地抬在了他们肩上。这些飞出五里槐村的男女们,和全村的老人、娃娃一起,缓缓向墓地走去。(24)太阳慢慢地爬出来,远山近水一片清明。泥地上,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伸向远方……1.根据小说内容,将相关情节补充完整。(1)老太爷雨夜去世,村里的老汉们__________;(2)老太爷__________,小辈们不买老太爷的账;(3)老太爷__________,娃们陆续走进校门;(4)村里人对读书灰了心,老太爷__________;(5)读书人回乡为老太爷送终。2.结合上、下文,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14)段画线的句子。3.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反复写雨,为老太爷的去世渲染了悲伤的气氛,烘托了老汉们的愁苦之情。B.老汉们发愁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找什么人,把老太爷的棺木抬到山坡上的祖坟地。C.小说第(7)到(18)段,插叙老太爷劝学的情节,揭示了老太爷受全村人膜拜的原因。D.第(22)段里将“文弱”与“有力量”进行对比,突出了知识给人力量的道理。E.小说的主人公是老汉们。为老太爷送终发愁表现了老汉们善良与知恩图报的品质。4.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11.不拘一格的宋代便服王志艳①与礼服相对而言,便服是帝王百姓及士庶百姓平常所穿的衣服。宋代主张衣着要简洁朴素,不提倡华丽奢侈,服装日趋世俗化。②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是极其生动的北宋民俗写照,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北宋都城汴梁城中的各色人物服饰。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依然不外乎“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官吏、商贾、文人和富庶的市民都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衫,头戴巾子,下身穿长裤,足登靴、履。遗憾的是,由于色彩和花纹无法表示出来,这些衣衫显得式样变化不大。③但从宋代的纺织技术上看,当时的丝绸色彩和纹样是十分丰富的。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水浒全传》中描写柴进的衣着时,说他“身穿一领紫绣团胸花袍,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可见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清明上河图》中众多人物的服装,该也是五颜六色,缤纷竞呈的了。④相比之下,穿着短衫的各种劳动者就随便的多。这里有农民、船家、商贩、挑夫等,大多是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上衣长短不一,长的可及膝下,短的仅到后腰。这些短衣的衣袖以及短腿都比较细窄,便于劳作。很多劳动者,挽起袖子,有的人上身只穿一件对襟半臂。更有趣的是一些挑夫身穿有前后两个衣片连成的两当式布背心,这种背心直至今日还可以在北方的农村中见到。这些劳动者的装束在当时颇具代表性。⑤宋代是封建士大夫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封建文人阶层。在他们中普遍存在这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从北宋开始盛行的山水,花卉画中,显示出一种散淡清雅、和平闲逸的艺术气氛,充分体现出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审美情趣。与这种情趣相协调,宋代文人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朱熹给自己设计过一套家常衣服:上衣是直领对襟的传统短襦,下摆至膝;下身为黄色的裙裳,腰间束一条缘上黑边的白绢;足登方履。这种便服更多地保存了古代汉族衣裳的特点,简单典雅,很适合士大夫们既好古又追求闲逸的心理。⑥当时士大夫阶层还爱穿宽大的长袍。它也叫道袍,或者直裰(duō)、直缝,这是由于它的背面分为左右两个衣片,中间一道直线缝合。直裰多用素纱、素绢、麻布及棉布等衣料制作,颜色以黑、白为主。这是宋代官方规定百姓平民可以使用的服色。除去市民文人之外,僧侣也经常穿直裰。所以后来黑色的直裰变成了僧袍,和尚们日常穿用。1.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画面看,宋代男子的衣着一般分为哪两类?2.文章第③段写《水浒全传》才进中柴进的衣着有什么作用?3.请分析文章第④段加点词语“大多”的表达效果。4.阅读全文,说说宋代主张衣着要简单朴素的原因有哪些。三、应用1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各题。今年两会上,来自江苏省泰兴市邮政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何健忠表示,他看到好多小孩子因为带着手机进校园,成绩下降了。“不让智能手机进校园,我5年之前就想提了,我看到好多家长为小孩带手机,跟孩子闹翻。”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也建议“全面禁止中小学生带智能手机进校园”“抬头不看黑板,低头只顾手机。”随着智能手机在未成年群体中的广泛普及,智能手机在校园里的使用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学校的一些管理措施也受到学生、家长的质疑和挑战。记者调查发现,手机的校园管理已成为中小学校普遍性难题。研读上面两则材料及漫画,写出你的探究结论。你所在班级就“初中生携带智能手机进校园”举办辩论会,请你将正方辩手的辩词补写完整。正方:我方认为,初中生可以在老师、家长的监护下进校园。因为当下是信息社会,一纸禁令解决不了问题。智能手机是把双刃剑,只要老师和家长科学引导、恰当监督,大多数初中生是会科学使用智能手机的,既可与家长,老师、同学有效沟通,又能利用智能手机获取大量学习资源,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反方:我方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作文。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也许会觉得某些珍贵的东西远离你,比如童真、友情,甚至幸福……你也许觉某些所渴望的东西还是离你那么远,比如快乐、成功、甚至自由……可俗话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细细思量,原来美好的事物一直伴随你生活的每一天。请以“,离我并不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把标题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3)请勿套作,不得抄袭;(4)文中勿出现真实的区域名、学校名和人名等信息。(5)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积累1、D【解析】
A.不能自已: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符合语境。B.精美绝伦:精致美妙得没有东西可以比得上。符合语境。C.蓬勃生机: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符合语境。D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这是说“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锲而不舍”,很明显是不正确的。2、D【解析】
A.搭配不当,应该将“尽管”改为“不仅”。B.结构混乱,应该改成: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C.缺主语,可把“建设了”改为“建设的”。D.没有语病。3、C【解析】
C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此题明显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4、B【解析】
B项中,奔放豪逸是奔放洒脱的意思。但“笔画正行,字体扁平匀称”,更多是方圆相济,轻重有致,“奔放豪逸”这个鉴赏便不符合。5、左臂悬敝筐北斗阑干南斗斜村南村北响缲车莫道不销魂燕然未勒归无计酒酣胸胆尚开张弓如霹雳弦惊陟罚臧否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以咨诹善道【解析】
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默写时,要注意悬、敝、筐、缲、阑、消、魂、霹、雳、陟、臧、诹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6、(1)B(2)A(3)C【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基础的运用。《唐诗三百首》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所以应选《在东方大地诗意栖居》。《寂静的春天》在这本书中,卡逊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描写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阐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这些化学杀虫剂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所以应选《大自然的哀鸣》。《名人传》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年)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或译作米开朗基罗)(1906)、《托尔斯泰传》(1911)三部传记。被称为“三大英雄传记”,也称“巨人三传”。所以应选《真正的英雄》。二、阅读7、1.(1)引、提出(2)等待(3)同“披”,穿2.(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2)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吃的、穿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3.B【解析】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通假字词,被:同“披”,穿。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重点的词有:余:我。假:借。以:因为。3.B“说明他有不敢质疑的一面”错误,表现宋濂有谦虚好学的态度。【点睛】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8、1.①都,全部②身份卑微,见识短浅2.(我)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3.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现指品质低劣、下流。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苟:苟且。全:保全。于:在。求:谋求。闻达:闻名显达。”3.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桓、灵: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他们都因信任宦官,加深了政治的腐败。连先帝都为桓、灵感到惋惜,诸葛亮此句是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兴复汉室。【点睛】选自:《出师表》,作者:诸葛亮朝代:三国译文: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9、1.C2.D3.(1)下级军官虽然身份微贱,总不会低于看门的老太婆。(2)秦昭王说:“有道理!”于是秦王没有杀范睢,而且仍然厚待他。4.佚庄,运用类比的方法,用故事给王稽讲道理,表达了防微杜渐、将事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的深刻道理。范睢,站在对方的角度,为了对方的利益着想,关键时挑明了处死自己对秦王毫无好处的事实,从而使得自私的君王为自己免祸。【解析】
1.C擅:独揽权柄。2.A.于:介词,在/介词,向。B.之:结构助词,的/代词,我,指范睢。C.以:通"已",已经/介词,用。D.而:都是连词,表并列。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虽:虽然。妪:老太婆。遂“于是。遇:厚待。4.考查文章的说理方式。很具有智慧的佚庄对事情很有预见性,而且他运用类比的方法,用故事给王稽讲道理,防微杜渐、将事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范睢之所以能凭言辞救活自己,关键是挑明了处死自己对秦王你也毫无好处的事实。死到临头,任何对自己的辩解都没用,只有从秦王的利益和角度出发,指出事关秦王的切身利益,那么自私的君王为自己着想才会赦免范睢。【点睛】翻译秦兵攻打邯郸,经过17个月的苦战也没攻下,秦国人佚庄对秦将王稽说:“您为什么不赏赐下级军官呢?”王稽说:“我和君王之间,彼此互相信赖,他人的进言起不了作用。”佚庄反驳说:“我认为你不对,即使是父子关系,也有令在必行和不必行之分。假如说‘丢掉娇妻,卖掉爱妾’,这就是一道必行的命令,假如说‘想也不想自己的妻妾’,就是一道必然不能实行的命令。看守大门的老太太曾说闲话:‘那天晚上,那年轻媳妇召进一个野男人。’对父子关系来说,娇妻已经走了,爱妾也已经卖了,而父亲不应该说不许有思念之情。对老妇的闲话而言,她要控告小媳妇通奸,而思淫之心人皆有之。现在阁下虽然很得君王的宠信,但是君臣关系不能超过父子的骨肉至亲;而下级军官虽然身份微贱,总不会低于看门的老太婆。况且阁下仰仗君王的宠信,平日一直轻视属下。常言道:‘三个人说有虎,大家就会相信有虎;十个人说大力士可以折弯铁椎,大家也会相信是事实;众口一词,就可以使事物迁移变化、不翼而飞。’所以实在不如赏赐诸将加以优遇!”可是王稽不肯采纳这项建议。不久诸将处在困境时,果然有人返回秦国,控告王稽和杜挚已谋反。结果秦昭王大怒,严厉的制裁了王稽和杜挚,甚至要把范睢一起处死。范睢说:“我只不过是东方乡间一草民,由于在楚魏犯了法,才逃到秦国来。我并没有诸侯的支援,同时也没有亲友在秦国朝中。可是大王即能在我流浪时加以重用,托付以军国大任,天下的人都知道我与大王的事。如今我遇到谗言,有人认为我和罪人同心,而大王要杀我,这就等于说大王以前重用我是错误的,必然会招致天下诸侯的议论。所以我愿意服毒自尽,并且恳请大王恩准以宰相之礼埋葬我。这样,大王虽然处我以死罪,也不会落得一个误用重臣之名。”秦昭王说:“有道理!”于是秦王没有杀范睢,而且仍然厚待他。10、1.(1)愁肠百结(2)挨家挨户劝孩子们去读书(3)用零食引诱孩子们来读书(4)无力再为迷路的儿孙们指点迷津2.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孩子们读书时环境的安静与美好,形象地写出了老太爷激起孩子们对读书的热望与对外面世界的向往。3.DE4.与前文写大雨的内容相照应,含蓄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表现了老太爷对乡村影响的深远。【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1)本文1~5段叙写了老太爷雨夜去世,村里的老汉们“愁肠百结”。可依据“窗外的雨,纷乱瓢泼了一夜。他们也愁肠百结了一夜”提炼概括。(2)7~10段回忆老太爷挨家挨户劝孩子们去读书,小辈们却不买老太爷的账。可依据“小辈们并不买他的账,有的反而和他顶嘴”来概括作答。(3)11~15段叙写老太爷用零食引诱孩子们来读书,村里娃们陆续走进校门学习并走向外面的世界。可依据“老太爷的诗书启蒙,让娃们带着梦想的翅膀,陆续走进校门,一路读书到大城市,跳出龙门,飞出了五里槐村”来概括作答。(4)16~18段叙写近几年村里人对读书灰了心,老太爷无力再为迷路的儿孙们指点迷津。可依据“他老了,无力再为迷路的儿孙们指点迷津”来概括作答。19~23段叙写走出去读书人回乡为老太爷送终。据此填写作答。2.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语句“月光照着池塘,风爽快地吹过。沐浴着这份安静与美好,那些诗意的句子和美丽的梦想如精灵一样,在娃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赋予“风”以人的情态,把“诗意的句子和美丽的梦想”比作“精灵”,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读书时环境的安静与美好,形象地写出了老太爷用自己的行动激发了孩子们对读书的热望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文章第22段里将“文弱”与“有力量”进行对比,写出的是老太爷对孩子们的影响之大,并不是“突出了知识给人力量的道理”。E.小说的主人公是“老太爷”,并不是“老汉们”。据此,答案为DE。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作答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结尾部分的文字一般来说,结构上有总结、照应前文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内容上有突出主旨,抒发情感的作用。如果是特殊的结尾形式,委婉含蓄,意在言外,能引发读者的想象或思考。文章的结尾段“太阳慢慢地爬出来,远山近水一片清明。泥地上,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伸向远方……”,结构上,运用环境描写与前文的“大雨”的内容相照应;内容上,用诗一样的语言,含蓄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表现了老太爷对乡村深远的影响。11、1.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依然不外乎“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1)官吏、商贾、文人和富庶的市民都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衫,头戴巾子,下身穿长裤,足登靴、履。(2):相比之下,穿着短衫的各种劳动者就随便的多。可见,两种人,两种衣服分类。2.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直观地说明了部分宋人对服装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从而说明了宋代世俗社会的人人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更进一步说明了宋代便服的不拘一格。3.“大多”的意思是“大部分”,说明宋代劳动者大部分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也许也有不是这样打扮的情况。“大多”表现好劳动者的这样打扮具有普遍性。“大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劳动者是为了便于劳作;宋代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着返朴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他们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解析】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在文中找出问题相对应的内容,即可从中筛选出答案。文章在第②段中介绍《清明上河图》中人物的服饰,“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依然不外乎“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即交代了本题的答案。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的作用分析。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具体准确地说明某种事物的特征。作者在这里写柴进的衣着,就是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具体准确地说明“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3.本题考查说明文中语言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一般先指出词语的意思,再结合句子内容分析其说明的作用,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句子中的“大多”意思是“大部分”,说明宋代劳动者大部分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同,有的就不是这样的打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可从便服的分类,以及穿着对象的追求、爱好来分析。“短衫帮”指的是穿短衫的劳动者,他们为了便于劳作而爱好这样的服装,当然不能设计的复杂;“长袍帮”指的是宋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波尔的原子模型课件高中物理同课异构
- 电子商务成功案例之凡客诚品
- 古诗词诵读《 书愤》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供应商开发选择》课件
- 《拿来主义》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2025届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高级中学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数学试卷含解析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考前模拟数学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广西玉林市玉州区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市第五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
- 山西太原五中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 2024年员工绩效考核合同3篇
- 地推活动合同范例
- 昆明理工大学《自然语言处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陈义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制度和措施
-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精美课件(第2课时)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
- 小儿急腹症观察和护理
- 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长江电力财务分析》课件
- 2023年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大专(高职)学历笔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