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重庆凤凰职业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凤凰职业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凤凰职业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凤凰职业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凤凰职业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重庆凤凰职业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麦

子何俊锋①我的脑海不止一次地浮现出麦子的模样,尽管是坐在钢筋与水泥构筑、篮玻璃与铝合金镶嵌的现代气息浓厚的办公室里。当然,办公室没有布谷鸟催收催种的鸣叫,我笔下方格列阵的稿纸也长不出思想的麦子。于是,我就做梦,梦见我跟在母亲身后乐颠乐颠拾捡麦穗的童年。所有这些都只能在瞬间完成。办公室的人和烦俗的事务像麦子一样,一茬茬地等着我收我种,容不下我太多的怀想。②然而,我还是想家,想象自己是农田里的一株麦穗,植根于乡土的沃野,经历漫长冬季的涅槃,用我的成熟和丰腴绘就一幅壮烈的图腾,倒伏在农人的怀里,芳香在岁月的流痕里,沸腾在乡村的月月年年。③麦子,这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千万里田畴之上,开在世代农业的中心。它是农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圣洁的崇拜,和水稻、大豆、玉米一起,构成了亘古至今的农业文明。饥饿年代,麦子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向往;温饱时期,麦子是家人脸上的骄傲;小康盛世,麦子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父亲与麦子的颜色是我生命的原色,我是一株粘着故乡泥土长在城市的麦子。绵绵的根系永远扎在故乡的心里。④麦子,原本是一粒草籽,经过神农始祖的精心打磨,浸润了无尽的阳光、空气和水分,成为世间温暖无比的粮仓。麦子流入人间饥饿的口袋,变成满腹沉甸甸的能量。这些能量又最终回到土地,抽出满地金黄灿烂的麦浪,数千年舒展着农人的目光。⑤麦子浅褐色的皮肤,是千百年来土地的颜色,是一种内聚敛收的颜色。虽不金黄高贵,但绝不惨淡平庸;它中间深深的沟纹,是千万条大河流淌的印痕,是无数张木犁犁出简洁的线条,是从神农氏开始的东方农人脊梁的缩影;麦子饱满的肌腹,装载着血汗和岁月所留驻的能量,源源不断地向世人输入养分和热爱。⑥你椭圆的,长吊式的造型,多像伏在炎热的土地上光臂劳作的农人,有时风雨不调,显得不够圆满,但你从不萎缩。你没有拥有高度,却占据了深沉;你没有张扬的个性,却有积淀的深刻。平凡是你的外表,深邃是你的内心。默默地生长在民间,虽没有理想主义的花朵,却有现实主义的麦穗,一如朴实无华的农人,好似他们磨难和意志并行的精神,信念和实实在在的思想。

⑦你长在历史和时间的土地上,长在农人的心里,饱含着坚韧、向上、不屈的民族精神。面对时间的衰老,你直直走进现代人亮亮的碗中,打磨着现代人时时冒出的浮躁。

⑧我朝麦子走去,一直走进麦子的深处,与麦子对视,一如看见我年迈的父亲,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只懂得麦子,可以吃饱肚子和让人活着。父亲的双手满是老茧,粗糙得无法看清掌纹。经父亲抚摸过的麦粒,却是那么新鲜动人。我走进父亲,我说不清,父亲弯腰时,是以怎样一种姿势,面对苍茫的麦子。

⑨入夏,呼叫的布谷又一次催促麦杆爬上五月的高度,农人的一滴汗水,压弯了所有成熟的庄稼,成群结队的麦子,又一次占领了我的田地,而我的牵挂和乡思,被一种无法比拟的心潮,冲击到收割的前线。每到这个季节里,我都会听到父亲手中霍霍磨响的镰刀,而我年迈的母亲,此刻就像盼望久别的孩子,为充满希望的麦粒,准备灯火,清点粮仓。我不知道,在麦子丧失生命的成熟里,是阳光的恶毒还是恩典。我明白,沉甸甸的季节,被镰刀割倒,不过是麦子生命的又一次递进。⑩当一条形体高大的秦川牛,在六月的麦茬地上拉动木犁,身后的农事,又卷土重来。11.结合全文来看,文章第①段有哪些作用?(3分

12.请理解“面对时间的衰老,你直直走进现代人亮亮的碗中,打磨着现代人时时冒出的浮躁”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3分)

13.本文充满深情地赞美麦子,麦子有哪些方面的特点?请分条概括。(4分)

14.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6分)

参考答案:2.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因为门德尔松①①一个30岁还要来写诗的人,必定有其迫不得已的原因。这原因一直到现在我还不很清楚,但我知道与生活有关系,与生命有关系。②那天在地铁站时,我听到了门德尔松的E小调,便下意识地摸了摸左手的四个手尖……什么也没有,光滑的,那些茧子都消失了,没有痕迹。谁也看不出我曾拉过琴,一天八个小时,从漫长的运弓开始,空弦,全弓,一下一下,那琴像只永远杀不死的鸡,它叫啊叫地从G弦叫到E弦,然后再“叫”回去。一天天,我知道了音乐离我有多么远……门德尔松还在响,我无法躲避他流畅的清纯,像我无法躲避失败……我接着学会音阶、换把、顿弓、跳弓,知道泛音的位置,怎么揉弦。从开塞拉到顿特,几年的光阴都被那些蝌蚪一样的音符给吞吃了。我被音乐家这个巨大的幻觉支撑着。③后来,我带着琴去了北大荒。那么广袤的田野更需要一双结实的手。我不能对贫下中农说关于手和帕格尼尼的话题。夏天铲地,秋天割麦,冬天把冻实的粪刨开,我的手再按到指板上时听到琴弦沉重结实的声音,它们少了些灵活,不听命于自己。慢慢的,再看到那把琴时觉得它像一个具体的梦。④门德尔松的E小调也像梦……艺术在某个时期是奢侈的。当我在打麦场上重复着扬场的动作而记起《引子与回旋》的旋律时,我轻声哼着,在节奏中举起木锨,看着饱满的籽粒散开落下,再扬起再落下,一时体会到想象的生活离我们是多么遥远。⑤门德尔松还在行进着,不必担心有样板戏③的乐段插进来……一个傍晚我被叫出宿舍,冷面人对我说:夹上你的琴,去团部报到,排练样板戏,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革命任务,明天就去。回到宿舍先把那琴取下来,擦抹了一遍,琴弦松着,上紧的时候,我听到琴箱中嗡地一声,像是醒来的哈欠。弦对准了,放下琴,我看了看自己的手,依旧有茧子,只是那玩意儿已从指尖换到了手心。⑥《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一场有很长的前奏,十六分音符快而密集。这威猛的乐段当然不是一把小提琴就可胜任的,因陋就简,所有的乐器都入了进来,演奏时我仿佛听到零乱溃散的队伍从空中逃过。除了竭力的无奈外,没有音乐。说这不行,可能所有的乐器都要从音阶练起。没有人理会,一支要在11天时间中排出一部大戏的队伍完全有理由不听什么练习曲这套话。戏排出来了,这是一种情感的奇迹。⑦门德尔松变幻着,愈加明丽,摇曳……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门德尔松的。那天演出后休息,我在一棵柳树下先拉着练习曲,感觉手指已恢复如前。我试着拉起门德尔松,那样地投入,像个又看到希望的人。来视察的宣传部长听到了,他问:“你这个手提琴(他一直把小提琴叫手提琴)拉的是什么调调?”我回答了。他问:“门德尔松是什么人?”我回答了。他说:“怨不得呢!听着像资产阶级酒吧间里的臭调调。闲了为什么不拉《打虎上山》?为什么不拉《痛说革命家史》《江河水》?闲了学学二胡,那玩艺离人民近。”⑧他提到了二胡和人民,那样正义。我无话。收起琴时,我看着那琴僵直地躺下,像被收殓的尸体。⑨从那一天起,我开始记日记了,每天在上铺的角落,将存积在心里的东西写出来,不管多晚,哪怕只有一行,我要写。我开始迷恋那张可以安放心情的白纸,那些文字甚至比音符更能安慰我,它们无声,只有我一个人能听到。在快写完一本时,日记被一个上海知青偷看了,他在日记本中夹了一张字条:“看完你的日记非常感动,你说了好多我想说的话,希望你把日记坚持写下去,只是不要写得太露。此致,革命的敬礼!知名不具。”⑩想起来他该是读我文字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个鼓励我的人。我知道他说的太露是什么意思。这之后我有时用诗的形式来记日记,我只记一种心情,那时我曾写出过“风,凛冽的白发”这种现在看来极为做作的句子。?我以一种完全的自觉开始了写作。这不同于拉小提琴,写作没有乐谱可以参照,我也从来没有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把写作和生活连在一起。更多的是交谈,与一张白纸对话,每次把一些文字从心里交出来时,那种自话自说的语流很能打动一个想说什么而又无法说出的人。就这样一直写到离开了北大荒。?现在看那只是一个开始。这一开始确实与放弃小提琴有关,但我至今也不能承认就是那个事件决定了我现在的道路。?1977年我回到了北京,25岁。有各种各样的可能在等着我。实际上我也做了很多的尝试,我3年的时间我一直为过那种安稳平常的生活而努力着。3年过去后,我回到了写作,全身心地进入,那种迷恋的程度使熟悉我的人都疑惑。我曾在一篇谈创作的文章中说到:一个30岁还要来写诗的人,必定有其迫不得已的原因。这原因一直到现在我还不很清楚,但我知道与生活有关系,与生命有关系。我愿意接受一种说法:写作的人命定了要去写作,不论经历什么样的生活他都会这样。?十几年过去了,诗歌进入了生命,选择了她,我至今唯有感恩。?在走出地铁的时候,门德尔松消失了。想到艺术,突然觉出她从来就没有停顿过,也不会被什么事件所中断,就像此时,左手的指尖没有了茧子,右手握笔的地方却长出了肉垫。【注】:①门德尔松(1809年-1847年),德国犹太裔作曲家,是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17岁时完成了为人所熟知的《〈仲夏夜之梦〉序曲》。1847年11月在莱比锡去世。

②样板戏,指建国以后主要反映中国共产党政治立场的戏剧和作品,其政治意义远远超过文艺价值,在文化大革命达到顶峰,是当时整个国家唯一允许出现的文艺作品。《智取威虎山》即是代表作之一。20.如何理解第⑦段中“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门德尔松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2分)21.作者的艺术人生“因为门德尔松”而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请根据文章概括。(4分)22.从全文看,本文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4分)2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及其作用。(6分)24.请根据文章,分析作者对艺术形式与时代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并谈谈对“想到艺术,突然觉出她从来就没有停顿过,也不会被什么事件所中断”这句话的理解。(7分)参考答案:20.在文革那样特殊的历史时期,像门德尔松这样的浪漫主义的音乐是不被接受、不被允许的。

解析:把握重点词语“门德尔松”的内涵,根据上下文语境,这里不是指门德尔松这个人,而是指门德尔松的音乐;“不是什么时候”又特指文革那样特殊的历史时期;整个句意:说的是文革时,诸如门德尔松的浪漫主义的音乐不被人接受的情况。21.①早年为了音乐家的梦想而刻苦练琴;②到北大荒参加劳动停止了对音乐的练习;③参演样板戏,最后放弃了音乐梦;④选择诗歌作为生活、生命的归宿。

解析:“因为门德尔松”即因为热爱音乐的艺术梦想以及自己的追逐过程。②段,描写自己早年为了音乐家的梦想而刻苦练琴的经历;③④段,写自己到北大荒参加劳动停止了对音乐的练习,因为,“我不能对贫下中农说关于手和帕格尼尼的话题”;⑤-⑧段,写自己参演样板戏,最后放弃了音乐梦;⑨-?写自己选择诗歌作为生活、生命的归宿。每点1分。22.①以在地铁站听门德尔松E小调的感受为线索,引出对过去的回忆,现实与过去相互交织;②首尾呼应;③对比。

解析:作品结构的特征一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即以在地铁站听门德尔松E小调的感受为线索,引出对过去的回忆,现实与过去相互交织;二是从行文安排看,有首尾呼应;三是从内容上看,有前后的对比。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全分。23.语言特点:①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练琴的艰辛、枯燥;②长短句结合,多用短句,节奏急促,表现了内容的繁多、过程的漫长。

解析:从修辞看,“那琴像只永远杀不死的鸡”“门德尔松还在响”等运用了拟人、比喻;从句式上看,长短句结合,多用短句,结合学音乐的枯燥。每点3分。24.作者的认识:①每个时代都应有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形式;②艺术家在选择艺术形式时应从时代出发,应有对现实的观照。(4分)理解:艺术与生活、生命紧密相连,生命存在,艺术就存在,因此艺术不会停止,(2分)外部的因素只能改变艺术家对艺术形式的选择。(1分)解析:第一问,由“没有停顿过”可以看出,每个时代都应有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形式;由“不会被什么事件所中断”可以看出,艺术家在选择艺术形式时应从时代出发。第二问,理解要结合文本和时代去阐述,表述清楚时代与艺术、个人命运的关系,作者由喜爱音乐到写作诗歌,是时代改变艺术家对艺术形式的选择,艺术不会离开追求的人们。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乡土情结

灵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飘洋过海,谋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其实易解的矛盾现象:鸦片战争期间被清王朝割弃的香港,经过一百五十年的沧桑世变,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是何等的盛事!而一些生于斯、食于斯、惨淡经营于斯的香港人,却宁愿抛弃家业,纷纷作移民计。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倒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输将,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消失。13.从文中看,身上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6分)

14.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4分)

15.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4分)

16.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

)A.本文以不会褪色的乡土情结开篇,开门见山;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照应。B.第二段写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音容笑貌……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C.“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的孤苦无助的境遇。D.“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E.最后一段,写乡土之恋不会因科学的进步、东西文化的交融、地球的变小而消失,笔法生动具体、细致入微,读来发人深思,回味悠长。参考答案:13.①父母亲族的爱②家乡的山水草木③悲欢离合的家史④邻里乡情14.①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创世界。②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的生活被打发出家门。15.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升华了乡土情结的内涵。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16.AC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①。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②乃知音,窃言是非。”家大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③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注:①宋子,县名。②庸:做工的人。③矐:熏瞎。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

益:增加B.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

亡:逃跑C.使击筑而歌

歌:歌曲D.闻于秦始皇

闻:报告1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B.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C.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D.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克蓟城,燕王喜和太子丹等率领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B.燕王喜认为,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也得以祭祀。C.高渐离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作工,听到主人家有客人击筑,能听出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D.高渐离取出自己的筑和衣裳,穿戴整齐来到堂前,满座宾客都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把他尊为上宾。15.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2)家大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参考答案:12.C

13.A

14.B

15.(1)代王嘉就写信给燕王喜说:“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乃,遗,所以,以)(2)家主人召唤高渐离,让他上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家大人,使,前,一坐)(3)樊将军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前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事,而伤害德高望重之人的心意。(以、穷困、来归丹、长者)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要将文言实词带入原句甚至是原文的具体语境中进行推断,C项“使击筑而歌”一句在原文中的意思是“请他击筑唱歌”,所以“歌”,名词活用为动词,唱歌。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本句中注意根据一些名词,如“太子丹”“秦”“燕王”“五年”等即可作出判断。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燕王喜认为”错,“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也得以祭祀”,是代王嘉写信给燕王喜,劝说燕王喜得内容。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然后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翻译出句子的关键词,即得分点。每句的得分点为(1)乃:于是,就;遗:送给;所以:表……的原因;以:因为。(2)家大人:家主人;使:让;前:走上前;一坐:满座(宾客)。(3)以:在……时候;穷困:走投无路、处境困窘;来归丹:来投奔我;长者:德高望重之人。参考译文:于是秦王大发雷霆,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克了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领着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秦将李信紧紧地追击燕王,代王嘉就写信给燕王喜说:“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现在您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也侥幸得到祭祀。”此后李信率军追赶太子丹,太子丹隐藏在衍水河中,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此后五年,秦国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第二年,秦王吞并了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通辑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酒保,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作工。时间长了,觉得很劳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常常张口就说:“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伺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庸工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家主人召唤高渐离,让他上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高渐离考虑到长久他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令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秦始皇怜惜他擅长击筑,对完全赦免他感到为难。于是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没有一次不说好。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击筑靠近时,举筑撞击秦始皇,没有击中。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终身不敢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人也。早丧母,事继母甚谨。弱冠好学,负书从师于三河,讲习《五经》,昼夜不倦。魏永安中,随军征讨,以功除荡寇将军,累迁伏波、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尝读书见吾丘子①,遂归侍养。魏孝武西迁,樊、王二姓举义,为东魏所诛。深父保周、叔父欢周并被害。深因避难,坠崖伤足,绝食再宿。于后遇得一箪饼,欲食之;然念继母年老患痹,或免虏掠,乃弗食。夜中匍匐寻母,偶得相见,因以馈母。还复遁去,改易姓名,游学于汾、晋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后为人所告,囚送河东。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太祖平河东,赠保周南郢州刺史,欢周仪同三司。深归葬其父,负土成坟。大统十五年,行下部县事。太祖置学东馆,教诸将子弟,以深为博士。深经学通赡,每解书,尝多引汉、魏以来诸家义而说之。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皆背而讥之曰:“樊生讲书多门户,不可解。”然儒者推其博物。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六官建,拜大学助教。建德元年,表乞骸骨,诏许之。朝廷有疑义,常召问焉。后以疾卒。深既专经,又读诸史及《苍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撰《孝经(问疑)》、《丧服问疑》各一卷,撰《七经异同说》三卷、《义纲略论》并《目录》三十一卷,并行于世。

(节选自《周书·樊深传》)【注】①即丘吾子。春秋时孝子。②长史:古代职官名,将军的属官。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B.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C.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D.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弱冠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龄。古代男子20岁举行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B.经学是训解或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它形成于汉代,汉武帝后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C.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六卿。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有时也指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樊深经历坎坷,侍亲至孝。他在避难时,宁愿自己挨饿,也要送食物给继母;平乱后,他归乡负土筑坟葬父。B.樊深一生好学,至老不渝。年轻时,他负书出门拜师,孜孜不倦讲习《五经》;年老时,仍书不离身,分秒必争,不懈学习。C.樊深学识渊博,但不被认可。他解说经书,常常广征旁引汉、魏以来诸家学说,学生不能领悟,人们都在背后讥讽他。D.樊深精通经学,涉猎广泛。他撰写了诸多解经著作,流行于世,也在史学、文字学、阴阳学等领域有所了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2)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参考答案:10.B

11.D

12.C

13.①恰逢魏将韩轨的长史张曜器重他(樊深)的儒学,邀请樊深到他的家,(樊深)因此再次得以逃脱隐藏起来。②(樊深)学识虽然广博丰富,却不善于言辞辩说,因此不被当时人们所称道。【10题详解】试题分析:“故后生听其言者”定语后置句,不要断开,“晓悟”“皆背而讥之”并列中间断开,“多门户”是“讲书”的特征,不要断开。【11题详解】试题分析:乞骸骨也称赐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没有指游子企盼返故乡度晚年。【12题详解】试题分析:原文“然儒者推其博物”,选项“但不被认可”错误。【13题详解】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坠”“再”“属”“重”“延”“因是”的翻译。参考译文:樊深字文深,是河东猗氏人。早年丧母,侍候继母十分孝顺谨慎。弱冠之年喜好学习,背负书籍从师于三河,讲议研习《五经》,日日夜夜不知疲倦。魏永安年间,随军征讨,以功劳任荡寇将军,数次升迁为伏波、征虏将军,中散大夫。曾经在读书时读吾丘子,因而归家侍候奉养父母。魏孝武帝西迁,樊、王二姓起义,被东魏诛杀。樊深父保周、叔父欢周都被杀害。樊深因为避难,坠落山崖跌伤脚,两天没吃饭。之后得到一箪饼,本想食之;但想到继母年老身患痹症,可能没有遇难,因而不吃。夜晚匍匐寻找继母,恰巧得以相见,有机会把食物给继母。回家后又悄悄离开家乡,改易姓名,在汾、晋地区游学,学习天文及数学历法之术。后来被人所告,囚送至河东。恰逢魏将韩轨的长史张曜器重他(樊深)的儒学,邀请樊深到他的家,(樊深)因此再次得以逃脱隐藏起来。太祖平定河东,追赠其父保周为南郢州刺史(谥号),叔父欢周为仪同三司(谥号)。樊深归家安葬其父,亲身背着泥土建成坟墓。大统十五年,代理下邽县事。太祖在东馆设学校讲学,教授诸将子弟,任樊深为博士。樊深精通经学,讲解经书时,经常引用汉、魏以来各家学说来解释。所以听讲的学生,不能理解。背后都讥讽他:“樊生讲书所引门户太多,不可理解。”但是儒生都推崇他学识渊博。其性情喜好学习,到老也不懈怠。早晚来往,骑在马上也读书不停,以至于马惊而坠地,手脚都摔折了,但最终还是没有改变这种习性。后来授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建立六官,拜任太学助教。建德元年,上表请求退休,诏书允许。朝廷有疑问,经常召他来询问。后来因病去世。樊深既专于经书,又熟悉诸史及《苍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樊深)学识虽然广博,却不善于言辞辩说,因此不被当时人们所称道。撰写有《孝经(问疑)》、《丧服问疑》各一卷。另撰写《七经异同说》三卷、《义纲略论》并《目录》三十一卷,都流行于世。6.(四)8分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与弟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遣长安尉杨宁赍束帛诣其家。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兴草茅,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方与二弟延宾客,日夜剧饮。客欲谏止者,城揣知其情,强饮客,客辞,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或醉仆席上,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每约二弟:“吾所俸入,而可度月食米几何,薪菜盐几钱,先具之,余送酒家,无留也。”服用无赢副,客或称其佳可爱,辄喜,举授之。有陈苌者,侯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及裴延龄诬逐陆赞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约拾遗王仲舒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谊,申直赞等,累日不止。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顺宗方为皇太子,为开救,得免。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龄,城力也。城出为道州刺史,州产侏儒,岁贡诸朝,城哀其生离,无所进。帝使求之,城奏曰:“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自是罢。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观察府遣判官督赋,至州,怪城不迎,以问吏,吏曰:“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判官惊,驰入,谒城曰:“使君何罪?我奉命来候安否耳。”留数日,城不敢归,寝馆外以待命。判官遽辞去。顺宗立,召还城,而城已卒,年七十。

(节选自《新唐书·阳城传》)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及觉,痛咎谢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B.①强饮客,客辞②王子皇孙,辞楼下殿C.①即自引满,②引壶觞以自酌D.①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②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2文中“为开救”的“为”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B.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C.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智谋的一组是

)①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②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③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④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⑤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⑥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A.②③⑤B.①②④C.①④⑥D.③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城宽厚待人。他看到有人偷他家的树,为了不使那人难堪,自己躲开了;派去求米的家奴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半路上,阳城一点也没有责备他。B.德宗皇帝召阳城任右谏议大夫,人们认为他一定能拼死力谏,但阳城看到朝廷腐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于是和两个弟弟请来宾客日夜酗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C.裴延龄捏造罪名陷害陆贽等人,皇帝信以为真,极为震怒,无人敢出来讲话。阳城挺身而出,约王仲舒一起上疏,极力揭发裴延龄的罪过,接连几天为陆贽等人申辩。D.观察府派判官来催办税赋,阳城就投狱自罚。判官拜见阳城说,我不过是奉命来给您请安的。判官待了几天,见阳城仍然不敢回去,只好匆忙辞别。参考答案:10.B11.A12.D13.B10.B(A谢罪B拒绝;辞别C举起D多次)11.A(例句:为,介词,替。A替B成为C因为D被)12.D(①②④明显与智谋无关)13.B(“看到朝廷腐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不是阳城酗酒的原因,文中无此表述。)参考译文: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无论老幼,都一样对待。

远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前来求学的人接连不断。当地的人有了争执,不去官府而是到阳城处裁决。有一个偷盗阳城的树的人,阳城遇见了他,担心他会羞愧,就退步躲藏起来。阳城家中曾经断了粮,派仆人去借米,仆人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路上。阳城为仆人迟迟未归而感到奇怪,就去与弟弟一起迎接他,仆人睡在路上还未醒,阳城就把他背了回来。等到仆人醒了,深深自责谢罪,阳城说:“天冷喝酒,有什么值得责备的呢?”山东节度府听说阳城是有德义的人,派使者送给阳城五百匹细绢,告诫使者不允许再拿回来。阳城坚决推辞,使者把绢丢下就回去了,阳城就把绢放在一边从未开封。正逢同乡郑俶要给亲人下葬,向别人借钱没借到,阳城知道了这个情况,把绢送给了他。德宗征召他来朝,任命他做右谏议大夫,特地派长安尉杨宁到他家送给他成捆的丝织品。当初,阳城未出任官职时,士大夫们都思慕他的刚正的风格。等到他出任官职,担任谏官之后,士大夫们都认为他定会为忠于职守而不惜死,天下的官员们就更加畏惧他。就职之后,其他的谏官们都就繁杂锁屑的政事频频进谏,使得皇帝很厌烦,而阳城却与他的两个弟弟延请宾客,日夜畅饮。有朋友想劝他不要整天宴饮,阳城揣出了他的心理,竭力让这个朋友喝酒,朋友拒绝,阳城就先举起满满一杯酒敬他,朋友不得已,只好回敬他,与他推杯换盏,有时喝醉了仆倒在酒桌上,阳城有时先喝醉躺在朋友的怀中,朋友们说什么他全没听见。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典押换钱,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阳城常对他的两个弟弟说:“我俸禄的收入,可以先估计一个月吃米及薪菜盐的花费,先准备好,剩余的都拿去喝酒,不要有积余。”衣服没有多余的,有朋友称赞他衣服漂亮,他就高兴,把衣服送给人家。有个叫陈苌的人,探知阳城领到了俸禄,常常前去称赞金钱美好,每月总有所得。等到裴延龄诬陷、放逐陆贽等官员时,因为皇帝对陆贽等非常愤怒,官员们都无人敢向皇帝进言。阳城听说了,就说:“我担任谏官,不能够让皇上冤杀无罪的大臣。”于是约拾遗王仲舒一起上奏章激烈地指斥裴延龄的罪状,依据大义意气激昂地为陆贽等人申辩是非,多日不止。皇帝大怒,召宰相来治阳城的罪。顺宗当时是皇太子,为阳城展开营救,结果阳城得以免罪。可是皇帝的怒气还没消,要让裴延龄做宰相。阳城扬言:“如果让裴延龄做宰相,我一定身着白麻在朝廷上哭来破坏这件事。皇帝最终没有任用裴延龄为相,正是阳城的功劳。阳城出京做道州刺史。道州出产侏儒,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侏儒。阳城同情他们生离死别,不进贡。皇帝派人去要,阳城呈上奏章,写道:“道州这地方的百姓个头都矮小,如果要进贡,不知道哪些可以进贡。”从此就不再进贡了。州里赋税没有按时缴纳,观察使多次指责。观察府派判官来催办赋税,到了道州,对阳城没有出来迎接感到奇怪,拿这事问当地官吏,官吏说:“阳城认为自己有罪,把自己囚禁在牢狱里了。”判官非常震惊,奔入牢狱,拜见阳城说:“您有什么罪啊?我只是奉命前来给你请安罢了。”判官在道州停留了几天,阳城不敢回去,住在馆外待命。判官见状勿忙告辞离去。顺宗即位,想召回阳城,可是阳城已死了,死时七十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作为一名高中生,要想取得可喜的高考成绩,靠的是高中三年夜以继日地勤奋地学习取得的。B.铜仁市市委、市政府要求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教育中也要发挥“精准扶贫”的作用,使农村学生享受到与城市学生一样优质的教育质量和后勤服务,让这些孩子在教育中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C.袁隆平实现了水稻去镉技术,让水稻可以种在海里,不仅是造福全人类的大事,更是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可以实现大规模种“海水稻”的国家。D.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的经验,加速发展养猪事业,铜仁市农业局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参考答案: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靠的是……取得的”,改成“靠的是……”或“是靠……取得的”。B项,搭配不当,“享受……教育质量”不搭配,“教育质量”可改为“教育资源”。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可以实现大规模种‘海水稻’的国家,更成为是造福全人类的大事”。故选D。【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支教老师梁俊和大山里的孩子们一起演唱的《苔》,质朴而诚挚,令现场许多观众落泪。B.自丝绸之路开通以来,由于地接西域,位置特殊,敦煌的交通极为便利,也就较早地接受了发源于印度的佛教文化。C.“好作业网”是一个在互联网上布置各类暑假作业的公益活动,大学校长、知名作家都在这里给广大学生布置作业,让大家过一个别样的假期。D.假期第二天,温泉度假村、大型综合商圈等旅游休闲场所火热,公路、铁路、民航、高铁也迎来出行高峰。参考答案:A【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B项,成分残缺,在“也就较早地接受了”前加“敦煌”。C项,主宾搭配不当,“好作业网”与“公益活动”不搭配,“活动”改为“网站”。D项,不合逻辑。“铁路”包含“高铁”,并列不当。故本题选A项。【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9.北京陶然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4分)上联:烟笼古寺无人到,长戈满地,一亭独幽,客子河梁携手去下联:陶然共醉

把酒问天

树倚深堂有月来

西山秋色上衣来调整后:

参考答案:1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这本《求医不如求自己》是您家母托我在北京买的,请您交给她老人家好吗?B.兹介绍我校甄鸿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C.贵书店即将开张大吉,无论多忙,到时我都一定会拨冗出席!D.你还记得咱们分别时的情景吗?你送给我一本励志书,这本书我一直惠存着呢。参考答案:B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拉伯雷说:“人生在世,各自的脖上扛着一个褡子:前面装的是别人的过错和丑事,因为经常摆在自己眼前,所以看得清清楚楚;背后装的是自己的过错和丑事,所以自己从来看不见,也不理会。”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何联想和思考呢?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例文】反省——成功基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那些足迹印证着我们的成长。然而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犯错误,如果做不到反省,只会让自己错上加错,愈陷愈深。因此,反省是成功的基石。

反省,使自己的品德更加高尚。古代的廉颇处处与自己的同事蔺相如为难,但蔺相如有不与计较的宽大胸怀。当廉颇听到蔺相如对敌狠对友宽的肺腑之言后,反省自己,最终悔悟,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二人终成好友,这一文一武成为赵国的中流砥柱。“将相和”的故事一直传诵至今。因为廉颇的反省,让他的品性得到了升华,让他在自我的大海里找到了正确的航向。这种反省使人自然轻松,放弃错误的锁链,从而走向成功。

反省让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高尔基说:“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承认错误,将会成为你与他人关系的调和剂。”有些人害怕承认错误,于是自欺欺人,从不反省自己,坚持自己才是对的,因为他害怕丢面子,使人际关系僵化,甚至到你至亲的朋友也会弃你而去。韩愈年轻时曾到朋友家作诗会友,在创作时因情绪激动打翻了朋友的一只碗,回到家后反省自己:虽然打破了一个碗事小,但如果办公也意气用事,岂不会坏了大事?于是他登门谢罪,削掉了一束头发以作誓证。朋友被他这种精神感动,更加信任韩愈,成为至亲至信之人。

由此看来,反省能让你在他人眼中成为至诚之人,若人人如此,我们的世界岂不美好?反省,让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作为中国人,谁都不忘近代屈辱的历史。由于落后,中国贫穷积弱,犹如案板上的鱼肉,任外国列强宰割。今天,我们反省自己的过错,不再闭关锁国,于是我们打开国门,实行改革开放。如今,我们的国家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如果日本也能深刻反省当年侵华战争中的滔天罪行,那一衣带谁的中日邻邦,关系就会更加融洽.反省可以让一个民族复兴,让世界和平永驻。

反省,化干戈为玉帛,化荆棘为坦途,化山重水复为柳暗花明。反省既有如此至魅力,经常反省,不亦乐乎?【详解】此题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表达能力。这是一道富有思辩色彩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审题】材料通过拉伯雷和曾子的名言告诉我们反思的作用,写作时要注意把握其话语的精髓内涵。第一则材料,拉伯雷的名言强调的是我们既要能看到别人的过错和不足,也要看到自己的过错和不足,后者对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