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形成2、苏联对斯大林体制的改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列宁赫、勃、戈三者的改革综合角度:将苏联的经济建设与美苏争霸、苏联的解体相联系,要求考生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美苏争霸状态形成的原因和苏联解体的根源,将政治史和经济史结合起来。热点角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相联系,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点,要求考生明确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适合本国国情,艻联模式不等于社会主义模式。另与“三农”问题相联系,考查农业政策,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命题角度目标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1918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思考: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最初目的是什么?外患: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内忧:国内反动势力的反扑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进攻苏维埃政权1、背景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
A项目主要内容农业工业贸易分配劳动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P131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2、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到粮店中购买了一百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真的。余粮收集制实行后国家把中粮也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贸易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C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①这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实质)②为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军事上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③为布尔什维克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一种尝试。④这一政策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损害了农民和工人的利益,使工农联盟也濒于瓦解。因此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积极性局限性材料一: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材料二:在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中,参加者占领要塞,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等口号。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苏俄当时的国内形势?严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经济危机:战争破坏,自然灾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濒临崩溃。(2)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日益严重,使得人民生活极端困难,引发了人们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极度不满,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目的有哪些?开始实施的标志是什么?①直接目的:恢复经济,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②巩固苏维埃政权;③根本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④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标志:p1321921年……2、目的:3、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B3、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作用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作用农业政策工业政策贸易政策分配制度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实行按劳分配的工资制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4、(2015天津文综)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A5、历史的经验表明,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作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得到“历史的青睐”,是因为①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②允许农民有条件地出租土地③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④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实行新经济政策B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实质:国家掌握主要的经济命脉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4、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何处?“新”: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6、(2014课标I,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D①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②巩固了工农联盟,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③使苏俄找到了一条比较合适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5、新经济政策影响从背景、内容和作用等方面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课堂小结:7、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A8、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曾说:“我们过去以为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却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联)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体现了布哈林的这一思想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经济体制 D、赫鲁晓夫改革B9、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学习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D《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结合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不同时期俄、美、中的“改革调整”各指什么?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三国的“改革调整”的实质各是什么?苏俄: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美国: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苏俄来说,不是一条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它违背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请问,在我们所学的中国史中,有哪些典型的事例也违背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呢?(列举两例)如:太平天国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2.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艰难和曲折的;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途径。1.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3.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4.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苏俄两种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有什么启示?知识拓展:5.要看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言之有理即可)
列宁逝世后,代之而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目标二“斯大林”模式(一)斯大林模式之经济1、国家工业化:(2)过程:1925年联共十四大提出1928年起两个五年计划名称时间主要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1928年-1932年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1933年-1937年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1)背景:P1351、(2016全国卷II,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B2、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趋于崩溃,而苏联经济发展迅速,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A、农业集体化道路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社会主义制度D、利用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做法D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请说明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工业发展有何特点?特点:优先高速发展重工业探究:优先发展重工业有什么必要性?斯大林:现在不发展重工业,就等于慢性自杀。
苏联成立后,国内外环境严峻,外有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内部则经济依旧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有助于苏联迅速建立强大的国防,巩固政权。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3)苏联工业化成就:①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②为二战中击败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4)苏联工业化问题:①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②排斥市场调节,经济效益低下;③阻碍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P136P1363、(2015山东文综)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A《片面发展的经济》2、农业集体化:(2)过程:
1927年联共十五大提出
1929年开始、1937年完成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1)背景:P137笑容的背后会是什么呢?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2)农业集体化问题:材料1:”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1929年11月)材料3: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材料2: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教科书1、强制性加入,违背自愿原则2、牺牲农业发展工业3、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最终影响农业长久发展4、(2014大纲全国卷)1928年,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体系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C5、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没有油啊。”“那就煮!”“没锅。”“烤鱼!”“没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C、农业集体化运动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C①苏联农村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现象;②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资金;③促进了工业化的顺利进行。(3)农业集体化成就:6、(2015课标II,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A(二)斯大林模式之政治:基洛夫被暗杀—苏联“大清洗”的导火索
1936—1939年,苏联约有400多万人遭逮捕和判刑。1934年1月联共(布)“十七大”选出1966名代表中的1108名被逮捕或镇压。当时,列宁格勒省的154名代表中,只有2名继续当选为“十八大”的代表。在军队中,大约有2万名军官遭到清洗,全军5名元帅中有3名被杀害,10多位副国防人民委员中,无一人得以幸免,15名集团军司令中有13名被洗。
…………
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进行。1939年,大清洗运动才逐渐平息。①高度集权,个人专断,缺乏民主;②党政不分,干部终身制、任命制。(二)斯大林模式之政治: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与斯大林个人因素有关系吗?中国有无类似的现象?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
——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P139)(三)斯大林模式之思想:概念:斯大林模式1、定义:P1352、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3、表现:经济方面:b.政治方面:
C.思想文化方面:指令性的计划、排斥市场调节高度集权制、干部任命制和终身制思想文化单一、个人崇拜4、特点: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高度集权、文化上高度划一(四)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1、功绩:①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②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③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2、弊端:①政治上,高度集权、专权,缺少监督,干部职务终身制,②经济上,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牺牲农民利益,造成农业生产长期停止不前,挫伤劳动积极性。③思想文化上,理论单调划一,个人崇拜盛行。3、结论: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7、对苏联20世纪三十年代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C、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D、苏联进行的大清洗运动破坏和践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B8、以下对“斯大林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成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创建B、二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C、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C9、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C问题探究:在当时经济建设中,是否一定要牺牲农业的利益来实现工业化?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工业化道路农业制度经济体制政治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全盘集体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享年74岁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目标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1964年)1、背景:P141
(1)必要性: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农业相对落后;工业领域问题越来越多;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2)可能性:
斯大林的逝世。(1953年)2、内容:P142(1)经济:农业:①扩大自主权②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③垦荒和种植玉米内容结果①改革之初,连续四年大丰收赫鲁晓夫在农场视察
玉米是一种最好的饲料,它是自然界用来喂牛的第一等饲料。1、(2014年福建文综卷)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D
材料一: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找准了突破口,但因未结合国情,并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未改变农业落后的状态2、内容:(1)经济:农业:①扩大自主权②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③垦荒和种植玉米内容结果①改革之初,连续四年大丰收②农业在1963年再度出现危机2、内容:(1)经济:农业: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内容
1961年10月,在苏共召开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新的《苏共纲领》……《纲领》强调指出:“为了动员内部潜力,更有效地利用基本建设投资、生产基金和财政资金,必须在国家计划任务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业务独立性和主动性。”[工业改革的评价]管理制度没有走出斯大林模式,没有突破计划经济2、内容:(1)经济:农业: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内容结果并没有使企业在经济上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2、内容:(1)经济:(2)政治:农业:工业:①1956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②平反冤假错案3、评价:积极:莫斯科红场斯大林的巨幅雕像被推倒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3、赫鲁晓夫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课本P142)进步: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局限:未能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失败的根本原因)(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他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他在1977年,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他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06-1982)1、经济改革重点:军事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成为超级大国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对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冲击作用,使国民经济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材料一:(
勃列日涅夫时期)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军备负担过于沉重,这是造成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比例失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苏联实际军费已占财政支出的1/3。
材料二: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的党风问题更加严重,因循守旧和保守主义成为苏共的主流思想体系。那时,苏共相当大的一批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是:安于现状、不愿改革、不思进取。
材料三: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在军事力量上达到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勃列日涅夫据此在对外政策上提出了“勃列日涅夫主义”。尽管这一主义其中也有抵御美国争霸世界的因素,但其中所包含更多的是要与美国争霸……
①仍然优先发展重工业,说明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只是修补性的改革;②执政后期趋于保守;③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影响经济发展根据材料总结他改革失败的原因。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1、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上台之初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上,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失败经济政治开始结束——戈尔巴乔夫背向列宁2.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内容:(1).思想上:①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②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2).政党制度上: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政治改革的实质从根本上否定科学社会主义影响:P1443.“八一九”事件(1991)为了防止联盟的解体,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联盟变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党内一些高级干部对此强烈不满,发动八一九事件。1).原因:2).结果:失败,大权落入了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民主派”手中,苏共产党彻底瓦解,国家政权发生质变。
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人软禁了戈尔巴乔夫,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这就是“八一九事件”。
8月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终止苏共在全国范围内的活动。苏共领导人有的被逮捕,有的自杀,大批苏共党员干部加入失业大军。短短几天,具有93年历史、执政70多年、尚有1500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就被摧残。标志: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发表1.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2.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3.“八一九”事件4.苏联解体(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苏联时代的结束。苏联国旗
俄罗斯国旗
简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从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
探究★苏联解体的原因: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③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河南平顶山舞钢一高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高三上物理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天津市河东区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兖州一中2025届物理高二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上海市张堰中学2025届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三上物理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日照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小升初模拟(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黑龙江佳木斯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期中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姜书艳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课件
- 实验五鱼体测量及描述
- 市值管理十大经典案例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
- Thebestjobintheworld
- 最终版加气机使用说明书
-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
- 水库移民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水库建设移民问题
-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doc
- 有色金属选矿厂工艺设计规范
-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设计[实验报告]
- 锅炉英语对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