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亳州市第五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安徽省亳州市第五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安徽省亳州市第五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安徽省亳州市第五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安徽省亳州市第五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安徽省亳州市第五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西方共和观念传入中国后,当时的人们认为“共和”必须包括对政府权力的宪政约束。据《新青年》中“共和”、“民主”两词的使用频率统计,“民主”一词的使用次数在1918年时还远远少于“共和”一词,而从1919年1月开始反超“共和”。上述变化反映A.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D.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望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脱离人民群众,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信息,排除B;当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D;由时间“1919年”,可知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提倡“民主”渐多,说明对北洋军阀的独裁专制不满。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的潮流·新文化运动2.某论文把宋明理学的产生、西方启蒙思想家推崇儒学、三民主义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等内容作为重要依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思想文化变革促进经济繁荣

B.社会转型时期的民主思想C.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

D.不同特色文化的交融发展参考答案:D3.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参考答案:C4.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局限性体现在A.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

B.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C.加强了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

D.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参考答案:C5.下列属于荀子主张的是A.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参考答案:B6.《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参考答案:A从材料中的“庚子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可知这指的是庚子年过了,还没有改变旧习俗,而这个旧习俗就应该是与女士的缠足有关,这从“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可看出来,故选A而排除C;题干没有提到社会启蒙,而是在说一种习俗改变的过程艰难,故排除B;D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7.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参考答案:A8.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出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C、国共两党均开展敌后抗战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参考答案:C9.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同历史阶段的改革虽然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也呈现出相同之处,能够体现商鞅变法与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有①改革地方行政制度

②打破原有的等级制

③重视发展教育

④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D10.右图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名“瓦胡岛”。二战期间发生在该岛上的事件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改变了大战发生后美国的“中立”政策B.标志着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C.日本海军彻底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D.导致了反法西斯力量实现更大规模联合参考答案:D11.我国古代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始于A.北宋中叶B.元朝中叶C.明朝中叶D.清朝中叶参考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叶后,民营手工业开始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2.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史》中认为“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以下没有体现“明显超越”的是A、以理性主义为核心

B、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C、揭露批判天主教会

D、提出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的主张参考答案:C13.有人说:“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这里主要强调的是A.宗教改革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B.宗教改革实现了宗教信仰自由C.宗教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宗教改革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从“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到“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的变化说明宗教改革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故选A。B项错误,宗教改革最终大都确立了宗教宽容的政策,但是并不是信仰自由;CD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材料并未体现。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宗教改革的影响14.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是A.梭伦改革时期

B.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C.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D.宗教改革时期参考答案:C15.“不朽的科学巨人──纪念牛顿诞辰360周年”展览2003年1月30日在中国科技馆举行。有人说“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段话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D.使人类开始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参考答案:C16.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参考答案:B17.卢梭认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在他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看来,当时法国人最需要打破的“枷锁”是A.神灵和自然的控制

B.基督教的神学束缚C.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藩篱

D.理性和知识的权威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结合法国当时的背景,当时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统治之下,所以C正确。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18.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A.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

D.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参考答案:A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董仲舒是西汉著名儒学家,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本题要求回答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共性。B项说法错误,只能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项说法错误,董仲舒"大一统""天人感应"等儒学思想受到汉武帝推崇,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其他两位思想家在当时不受重视;D项孟子时奴隶制度衰弱,封建制度建立起来,黄宗羲生活的明末清初,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而封建专制制度不断衰落,董仲舒时的西汉不属于转型期。本题选A项,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19.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统治阶层度过公社生活国王应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做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这一主张A.否定了民主政体B.规划了近代民主政治蓝图C.体现了理性精神D.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鼎盛参考答案:C柏拉图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答案为C项。根据材料中的“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说明柏拉图没有否定民主政体,排除A项;近代民主属于代议制,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柏拉图的主张与雅典直接民主无关,排除D项。20.西欧在16世纪出现宗教改革,能够说明①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②天主教会已成众矢之的③人文主义的传播④德国的政治分裂状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A21.《中华文化史》指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其表述的观点是A.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否定董仲舒的“君权神授”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中提到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等信息和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可以判断材料表述的观点是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A一定程度上有约束君权的意义;B也与民族性格无直接关系;C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故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22.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这表明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参考答案:C【详解】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不符合时间限制,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意大利一些人物传记的流传,没有体现出冲破教会的精神独裁,与宗教改革无关,B项错误;据材料“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可得出欧洲北部城市的民众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C项正确;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23.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法令,宣布所有罗马帝国出身自由的男人将被给予完整的罗马公民权,同样地,所有帝国自由出身的女人拥有与罗马女人相同的权利。该法令A.确立了男女平等的法律原则B.表明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C.有利于缓解罗马帝国的社会矛盾D.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参考答案:C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男女平等的原则是指男女在社会地位、政治权利等方面的平等,材料并未涉及,故A选项错误;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是指《民法大全》,与材料无关,故B选项错误;罗马帝国出身自由的男人和女人分别给予权利,这有利于缓解罗马帝国的社会矛盾,故C选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男性公民及女性的权利之间也没有直接联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C。24.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B.强化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C.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的迷信思想和法家思想D.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的迷信思想和“德治”思想参考答案:B【详解】“道之大原出于天”体现出君权神授思想,“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体现了董仲舒以“天”制约天子,以使天子必须“行仁政”的思想,说明在强调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故B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正是思想的统一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局董仲舒思想的来源和特点,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论述限制君权的思想,主旨不是论述“德治”思想,故D项错误。【点睛】汉武帝时代,董仲舒吸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改造儒学,儒家思想适应了政治统一和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5.明代初期,田赋实行实物征调,官员的官俸禄米也必须到南京支取,路远费多,官员也得不到实惠。后来决定在南方实行“金花银”新制,所得田赋银两悉数解入国库,再以白银支付俸禄,后来又将此项改革推行到北方。这项措施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财政制度变革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杜绝了官员贪污腐败现象 D.缩小了南北的经济差距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推动了国家财政制度变革是主观上,不是客观上,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田赋实行实物征调”“以白银支付俸禄”可知,白银的普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支付方式的改变,与官员贪污腐败无关,同时也无法杜绝贪污腐败现象,故C项错误;赋税征收方式的变化与缩小了南北的经济差距无关,故D项错误。

26.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A.《大卫·科波菲尔》B.《老人与海》C.《巴黎圣母院》D.《等待戈多》参考答案:A【详解】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现实主义文学特征。19世纪30年代以后兴起的是现实主义文学,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即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故A正确。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于20世纪早期,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荒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故B错误。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而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故C错误。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代表,故D项错误。27.19世纪初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思潮

A.冲击封建主义,歌颂民主自由

B.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鸠、卢梭、舒伯特C.文学成就最高是法国、德国

D.浪漫主义音乐的摇篮在英国、奥地利参考答案:A28.20世纪初,日本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主要是因为A.国内运动呼声高涨

B.日本综合国力的提高C.大力倡导“文明开化”

D.日本政府外交的努力参考答案:B29.有学者说:“满族自己内部,原本实行的是八旗旗主共议的氏族民主,而不是汉文化的绝对君主制,后来才废除了这种氏族民主形式,实现了君主的专制体制。”这种变化达到顶峰的标志是A.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置 B.军机处的设置C.南书房的设置 D.理藩院的设置参考答案: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清朝入关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仍保留很大权力,为加强皇权,康熙帝曾于康熙十六年设立南书房,雍正帝更于雍正七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当时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且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因而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B项正确,A、C两项错误,排除;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当时也负责处理对俄罗斯的外交事务,D项错误。30.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对1950~2005年中美两国双边关系进行了定量测量,测量结果如下图.中美良性关系波动最小时期的出现主要缘于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C.美国放弃了称霸全球战略D.中美建交,中国对外开放参考答案:D【详解】据表中信息可知,中美关系良性发展波动最小时期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对外开放和1979年中美建交是其主要原因,D正确;中美良性关系波动应从中美双方各自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世界、时代的角度,A错误;B、C均是站在美国角度,中美良性关系波动应从中美双方各自利益出发,B、C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模表彰制度彰显的是对英雄奉献精神和劳动者“劳动价值”的肯定。中国英模现象早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艰巨任务,党和政府逐步把英模评选工作制度化和常规化。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评选产生了464名劳动模范和350名战斗英雄。1956年又召开了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各地区、各行业都积极进行劳模评选表彰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4703人。重工业、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煤矿等行业劳模所占比例较高,女性劳模数量约占总数的10%。东北林区伐木工人马永顺、全国最先完成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鞍钢工人王崇伦、西北国棉一厂细纱挡车女工赵梦桃都是那个时代劳模群体的杰出代表。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钻研创新的劳模精神激励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摘编自张明师《1949-1978:共和国英模人物群体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英模表彰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英模表彰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1)特点:以表彰先进劳动模范为主;行业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肯定女性劳模的价值;英模表彰制度化和常规化。(2)意义: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有利于构建崇尚劳动与技术创新的社会氛围;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新政权的认同。【详解】(1)材料“各地区、各行业都积极进行劳模评选表彰活动”反映出:以表彰先进劳动模范为主;材料“重工业、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煤矿等行业劳模所占比例较高”体现出;行业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材料“女性劳模数量约占总数的10%”反映出肯定女性劳模的价值;材料“逐步把英模评选工作制度化和常规化”反映出英模表彰制度化和常规化。(2)根据材料“面临着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艰巨任务”“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钻研创新的劳模精神激励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激发人民的热情、工业化的需要、对新政权的认同感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春秋战国时期,领主的封邑大都被国君收去,封邑中的农奴,有的转化为地主的佃农,其余的则成为国君的佃农,这类农民在当时数量是较多的。《孟子》中载,小农一般都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养八口之家”。地主经济在战国时已有了很大发展,但领主经济仍未绝迹,《吕氏春秋》说:“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公作”是指农奴共耕公田。由于领主经济已成为一种落后的生产关系,领主也感到农奴“公作”不如把田地分散给农民去耕作有利。——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五年(即1789—1794年)。……这次革命如暴风,如骤雨,迅猛异常,摧枯拉朽。革命开始以后,经过了深入和高潮阶段,到雅各宾派专政时期,完成了摧毁和根除封建制度、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羁绊的任务,使这次革命成为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的三个阶段里,人民群众都积极参与,而且一再从危急中把革命挽救过来,进一步推动它向前发展……从大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经吉伦特派当政,到雅各宾派专政,革命沿着上升路线,发展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顶点,达到了历史目的。——摘自李纯武主编《简明世界通史》材料四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从反对宫廷政变和阶级特权来说,法国革命是政治革命;但这场革命又是军事性的,因为欧洲对它进行了军事干涉。对革命的反动是推翻帝制;它导致了欧洲反法同盟,又给法国引来了代议制度;这是反动的第一阶段。后来,这种反动产生了反对各国人民的神圣同盟和违反宪章的一党政府。这种倒退运动也必定有它的发展和结束。……旧制度有大量法律和政治习惯在1789年突然消失,在几年后重又出现,恰如某些河流沉没地下,又在不太远的地方重新冒头,使人们在新的河岸看到同一水流。——摘编自(法)米涅著《法国革命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其影响。结合材料二,郑和航海后至鸦片战争前,世界潮流在政治、经济方面呈现怎样的大势?中西方“保守的对策”和“进取的政策”分别指什么?(2)材料三和材料四对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时间界定为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1)变化:新兴地主正在形成和发展,贫富分化加速;传统的分封制和井田制崩溃,农奴成为佃农;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影响:新兴地主阶级掌握了统治权,加速了封建国家的形成;土地兼并之风出现;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地主经济的发展。大势: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或答民主化);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或答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工业化)保守对策:闭关锁国(海禁政策)进取政策:殖民扩张(或答拓展世界市场)(2)原因:材料五从革命史观的角度(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对封建制度的破坏程度)把法国革命分为三个时期,雅各宾派专政是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故将法国大革命的下限定在1794年热月政变发生、雅各宾派专政终止的节点上;材料六从法国近代化的角度,以建立资产阶级正常统治秩序为考量,故将法国大革命的下限定在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统治结束的节点上。

【详解】第(1)小问的第一问,根据材料“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可知新兴地主正在形成和发展,贫富分化加速;“春秋战国时期,领主的封邑大都被国君收去,封邑中的农奴,有的转化为地主的佃农,其余的则成为国君的佃农”可知,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分封制和井田制崩溃,农奴成为佃农,“领主也感到农奴‘公作’不如把田地分散给农民去耕作有利”可知,这时期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第二问,根据材料“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可知新兴地主阶级掌握了统治权,加速了封建国家的形成;“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可知,土地兼并之风出现,同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地主经济的发展等角度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回答。第三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航海后至鸦片战争前西欧等政治方面纷纷出现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本国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方面发展资本主义,英国在鸦片战争前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四问,根据材料“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可知,这里“保守的对策”指的是中国明清时期实行的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为维护封建统治而推行的限制中外贸易的政策;“进取的政策”指的是外国对外扩张的政策,西方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市场,对外进行殖民扩张的政策。第(2)小问,根据材料“在革命的三个阶段里,人民群众都积极参与……发展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顶点,达到了历史目的”可知材料三从革命史观的角度,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对封建制度的破坏程度的角度把法国革命分为三个时期,“从大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经吉伦特派当政,到雅各宾派专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各宾派专政是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故将法国大革命的下限定在1794年热月政变发生、雅各宾派专政终止的节点上;“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对革命的反动是推翻帝制”可知材料四从法国近代化的角度,以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为考虑,故将法国大革命的下限定在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统治结束的节点上等结合材料分析回答。33.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

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材料二、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程朱和陆九渊对“理”的认识有何不同?两者穷“理”的途径有何差别?(8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10分)(3)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与宋明理学的关系。(2分)参考答案:(1)不同点: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陆九渊认为心是万物本原。(4分)差别:程朱主张探究外物(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4分)(2)时代信息: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6分)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腐败(4分)(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