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黎明初级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黎明初级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黎明初级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黎明初级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黎明初级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黎明初级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确保了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尚中贵和,以人为本,注重教化,不断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因为只有“异”,才有“和”;只有多“异”共处,才能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合成一个丰富多彩而不失自我的整体。只有不断创造“和”,凝聚共识,才是思想文化健康发展之路;也只有高举“和”的大旗,才能赢得更多的文化认同,才能获得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和”所追求的是“普遍和谐”。身与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地域与地域、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文明与文明等之间的不适与冲突需要调和,使之达到和谐的状态。只有修心养性,养成健康的心理,克制欲望,诚实笃厚,才能达到从个人和谐到家庭和谐,从社区和谐到区域和谐,从国家和谐到世界和谐。在当今各类冲突不断的形势下,要构建和谐世界,实现真正的全人类的福祉,中华文化中“和”的思想无疑是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中华文化向来注重协和万邦,讲信修睦,主张以博大胸怀与邻为善,反对妄自尊大,反对恃强凌弱。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各国在互利共赢、相互理解、真诚合作、和平安宁的前提下保持着友好往来和密切联系。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而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也是建立和平稳定与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中国以充分的文化自信在坚持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走相互尊重、忍让宽容、和睦相处、携手共进、互利共赢的和平发展之路,竭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一带一路”的提出,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顺应国际潮流而对世界展示“和”理念的集中表达,也是21世纪的中国在继承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前提下所履行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和支持。以“和”为中心的中华文化以旺盛的生命力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当今世界各地出现的中国文化热,表明中华文化在新时期的空前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文化对世界和平的贡献将愈来愈大。(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2月)31.根据前两段,简要分析“和”的作用。32.结合全文,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33.根据材料简要谈谈如何构建“和”。参考答案:31.①保证思想文化的健康发展;②赢得更多的文化认同,获得更为强大的生命力;③可以调和各种不适与冲突,使之达到和谐的状态,构建和谐世界。

32.以“和”为中心、具有包容性、生命力强、讲信修睦、胸怀博大、自信。

33.①不断提高人的道德修养:以人为本,注重教化,②养成健康的心理:克制欲望,诚实笃厚;③和睦相处:尊重宽容、互利共赢。3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简要分析“和”的作用,立足文本前两节内容分析。“凝聚共识,才是思想文化健康发展之路”,保证思想文化的健康发展;“也只有高举‘和’的大旗,才能赢得更多的文化认同,才能获得更为强大的生命力”,赢得更多的文化认同;“身与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地域与地域、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文明与文明等之间的不适与冲突需要调和,使之达到和谐的状态”“才能达到从个人和谐到家庭和谐,从社区和谐到区域和谐,从国家和谐到世界和谐”,可以调和各种不适与冲突,使之达到和谐的状态,构建和谐世界。3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筛选、概括。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结合文本内容“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确保了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尚中贵和”“讲信修睦,主张以博大胸怀与邻为善”“中国以充分的文化自信在坚持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走相互尊重、忍让宽容、和睦相处、携手共进、互利共赢的和平发展之路”分析概括即可。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33.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题。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如何构建“和”,“尚中贵和,以人为本,注重教化,不断提高人的道德修养”,不断提高人的道德修养:以人为本,注重教化;“只有修心养性,养成健康的心理,克制欲望,诚实笃厚,才能达到从个人和谐到家庭和谐”,养成健康的心理:克制欲望,诚实笃厚;“相互尊重、忍让宽容、和睦相处、携手共进、互利共赢的和平发展之路,竭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睦相处:尊重宽容、互利共赢。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狗眼聂鑫森季兴决定今晚去叩访曹真。临出门时,老婆对他说:“你提点什么东西去吧,几年没上曹真家了。”季兴说:“俗!我们是大学的同学,而且玩得挺铁,提着东西去像什么?”老婆讥讽地说:“我听说他家那条哈巴狗,见了送东西的人就格外亲热。”“胡扯!”季兴就这样潇潇洒洒地出了门,然后走在社区铺满灯影和树影的大道上。十年前,在大学念中文系时,他们住在同一间宿舍,可以说是无话不谈。毕业后,一起分到市里惟一的一家党报工作。干到第五个年头,跑党政报道的曹真,突然调到市税务局去任办公室主任,很快就当上了副局长,副处级待遇。而季兴呢,还只是报社新闻部的主任,但他不后悔,他喜欢新闻这个行当。季兴和曹真几年前都先后搬到了这个社区,偶尔在路上碰到了,寒暄几句,就匆匆而别。曹真永远是一副忙忙碌碌不容人打扰的模样,而季兴则全身透出一股清高自居的劲儿。当然彼此都知道对方家里的电话和手机的号码,彼此也会轻描淡写地说“什么时候闲了,我来拜访你”之类的客套话。今晚季兴要去曹真家,目的不是要去叙旧,而是有一件事要当面通报一声,要不老同学的面上说不过去。季兴所主持的新闻部,底下有一个“内参”小组,早几天写了一篇《长兴街税务所白吃白要成何体统》的批评性稿件,作为不公开发表的“内参”已分送给市委各个常委。季兴今晚揣着这个用信封装好的影印件,就是想拿给曹真看一看,也让他知道某些部下的劣迹,赶快进行严肃的治理。季兴在二十分钟后,按响了住在八栋中门二楼曹真家的门铃。门徐徐打开,胖胖的曹真大声说:“快进来,快进来。”紧接着一只浑身洁白的哈巴狗蹿了过来,并张着嘴亲热地叫了两声,然后立了起来,两只前脚在空中摆动了几下,分明是表示欢迎的意思。季兴暗笑老婆的无稽之谈:我手上什么东西也没带,这狗照样对人亲热!曹真让季兴在大客厅正中的真皮沙发上坐下,沏上一杯“特级龙井”茶,递过一枝“大中华”香烟。季兴问:“嫂夫人和孩子呢?”“她爸住院了。她领着孩子去看看。”那只狗此刻安静地伏在季兴的脚边,狗的身上分明飘逸出香水的味儿,季兴忍不住用手去抚抚它柔细的毛。季兴说:“这是一条挺可爱的狗。”曹真笑了,然后问道:“怎么今儿来看我了?”“想念老同学呗。”“假话,假话。这么多日子不想,今晚想了?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只管说。”“没有事找你帮忙就不能来看看你?当官的思维就和我们不一样。”曹真似乎有些遗憾,嘴角扯了扯,又扯出一脸的笑,说:“季兴,你来了,我倒有事要找你帮忙哩。”“行,你说。”“长兴街税务所是我‘蹲’的一个‘点’,税收任务完成得好,作风也正派,你能不能派几个记者,搞出一个典型报道,当然,你大驾光临更好,我来亲自接待怎么样?”季兴说:“我回去向总编汇报一下,好不好?”“行。”季兴本想立即把那个“内参”影印件拿出来,但又忍住了。他心里想,是曹真高高在上,根本就没下到长兴街税务所去呢,还是下去了,却对那些歪风邪气姑息纵容?要么就是自个儿有所染了。季兴真的没有想到长兴街税务所是曹真的“点”,原以为他不过是个副手,这事与他没有直接的联系,现在看起来,他真是个当事人了。如果猛地一下把影印件抛出来,会大扫曹真的面子,弄得双方都很尴尬。季兴此刻极想换一个轻松的话题,比如谈一谈大学的生活,谈一谈孩子什么,曹真的手机却响了。“我是曹真。啊,半个小时后来我家,谈点工作上的事?好吧,我等着。”季兴松了一口气,他可以大大方方地告辞了。于是他站起来,说:“曹真,以后我再登门拜访,好吗?”“好。真是对不起。这些人也是,非得上家里来谈工作。”季兴走向门边。那只狗突然蹿过来,一口咬住了季兴的裤管,咬得紧紧的。季兴一下子愣住了。曹真的脸变得通红,说:“宝宝,让客人走,听话。”狗就是咬住不松。季兴立刻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他从口袋里掏出那个装着影印件的信封,说:“曹真,忘记把这个东西给你了。”“这是什么?”“看了你就知道了。”“哎,老同学,还这么客气。”狗松开了咬住的裤管。这狗眼倒是挺亮,这样的场景它定是见得多了,可它不知道那信封里装的只是一份稿件!季兴逃也似的离开了曹真的家。(《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第3期)⑴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这是一篇颇具讽刺意味的微型小说,虽然故事内容简单平凡,情节也没有什么大起大落,但读来却给人以某种心灵上的震撼。B.小说通过狗的行为和心态的真实描写,发出了对俗话“狗眼看人低”的尖锐质疑,完美揭示了当今社会上拉关系、走后门的腐败现象,发人深省。C.正当读者沉浸在小说的高潮之中时,小说却戛然而止,留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结局到底如何呢?而这也正是小说艺术的高明之处。D.狗如其人,狗仗人势,曹真对狗的管教不严,使得他与季兴旧日的室友情将从此烟消云散,“季兴逃也似的离开了曹真的家”就是明证。E.“这狗眼倒是挺亮”一语双关,既表明季兴对同学曹真的失望、惋惜和嘲讽,也流露作者对不良世风的针砭和批判,是小说的点睛之笔。⑵开头写季兴与老婆的对话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⑶小说是怎样塑造曹真这个人物形象的?请举例分析。⑷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曹真还是他家的狗?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参考答案:⑴选BE⑵这番对话看似不经意,其实是匠心所在。它为下文故事的发展设下了悬念,有利于激发读者的关切之情、好奇之心;也与后文两处相照应,一是季兴刚进曹真家时小狗亲热地迎了上来,“季兴暗笑老婆的无稽之谈:我手上什么东西也没带,这狗照样对人亲热”一是故事结尾处小狗突然咬住季兴的裤管不让他走,直到他留下一个信封才松口。前后对比鲜明,狗性更为突显,使得故事更具张力。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塑造曹真这个人物形象,但主要还是侧面描写。例如:①小说开头,季兴老婆说“你提点什么东西去吧”“我听说他家那条哈巴狗,见了送东西的人就格外亲热”,就从侧面暗示了曹真在官场上混了几年后已经同流合污了。②“曹真永远是一副忙忙碌碌不容人打扰的模样”,这是通过季兴的印象来刻画曹真的形象,给读者一个忙碌的干部形象,但他到底忙些什么呢?这就留给读者一个悬念了。或许真的是兢兢业业地工作,或者在经营关系、索拿卡要?③“内参”影印件所反映的长兴街税务所的事情与曹真有着不可推卸的干系,侧面表现了曹真可能真的陷入“白吃白要门”。④曹真家的狗在客人进门时的热情与出门时的纠缠,更是从侧面突出曹真对行贿受贿之事的习以为常了。综上所述,小说主要从侧面描写的角度来塑造曹真形象,更具艺术张力,更能发人深省。⑷示例㈠: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曹真。理由如下:①从小说传统而言,作为“三要素”之一的人物应该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小说中对曹真其人也进行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综合刻画,使得这个人物具体可感,生动形象。②从小说的主旨来讲,能直接指向小说主题的人物形象就是主人公,这个小说讽刺的不就是官员贪污腐化行为吗?曹真正是这样在错误道路上渐行渐远的官员。③从小说的表现手法来看,写曹真家的狗还是为了对比和烘托曹真其人,所谓“狗如其人,狗仗人势”,狗的虚伪和贪鄙正是主人的虚伪和贪鄙的写照。示例㈡: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曹真家的狗。理由如下:①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本篇小说的标题就叫“狗眼”,顾名思义,主人公应该是狗。②从小说的构思来看,以狗为主人公,用狗来映衬曹真,使故事更具魅力,其切入的角度与众不同,这也正是本篇小说的高明与巧妙之处。③从主要故事情节来看,小说对狗的描写笔墨并不少,而且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前后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很是精彩,那种助纣为虐、贪婪虚伪的形象留给读者的印象尤为深刻。(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故事内容简单平凡,情节也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理解不当,这篇小说选材很典型,能够反映当时社会上一部分贪官的形象,内容引人深思,情节的设计上层层铺垫,也是有起伏的。C项,“留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空间——结局到底如何呢”表述不对,其实结局如何读者早已心知肚明。D项,“对狗的管教不严,使得……”理解不当,应该是“曹真的腐化堕落使得……”(2)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季兴与老婆对话的内容主要是围绕老同学曹真家的狗展开的,季兴老婆指出要提点东西去,因为他听说曹真家的狗见了送东西的人格外亲热,而季兴却对老同学深信不疑。这样写照应了题目,为下文季兴了解老同学的真面目埋下了伏笔,同时也照应了下文季兴到访后狗的亲热和离开时狗的纠缠。(3)本题考查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小说在肖像、行为、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从正面来刻画人物形象,也可以通过他人的言行从侧面来表现人物形象。在这篇小说中,“曹真永远是一副忙忙碌碌不容人打扰的模样”和一些语言描写从正面来刻画出曹真的形象,给人一副琢磨不透的样子。大部分篇幅都是通过侧面描写来体现的,如文中开头季兴和老婆的对话,季兴想要给曹真的内参影印件,曹真家狗对待人的态度,这些都从侧面反映了曹真的形象。(4)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曹真和曹真家的狗哪个是主人公,可以从小说的要素入手,从人物关系、形象塑造、情节和主题考虑。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展开论述。如认为主人公是曹真,可以指出小说的事件都是围绕曹真展开的,多角度刻画了曹真这一形象。小说的主旨是通过曹真来揭示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如认为主人公是曹真家的狗,可以从小说的题目,行文大量笔墨都是围绕狗来展开的进行说理,文中通过狗的行为来揭示人物形象,突出小说主旨。3.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文学批评的生命维度王迅

文学批评的首要议题是立场问题。我以为,最本色的文学批评应该站在审美的立场,在此前提下投入丰盈的生命体验。基于美学分析的文学评论,才可能产生颠扑不破的说服力,而这种美学分析在本质上仍是从人性、从生命出发的文本解读。

批评写作是很纯粹的写作。它排除任何世俗功利,只听从于批评家自己内心的声音。批评家应该是真诚的审美感受者,他的文字直指内心,是其审美阅读中生命体验的结晶。因此,文学评论容不得半点虚伪和矫情,更不能屈服于来自批评主体之外的任何压迫。哈罗德·布鲁姆告戒我们:“清除你头脑里学院的虚伪套话。”他看到当代批评的迂腐虚伪和卑躬屈膝的作风,而这种批评之风正是当前批评界的主流。尽管我反对布鲁姆“为任何意识形态而读等于根本不读”的极端观点,但他对文学阅读的生命投入和专业眼光令我感佩。正是像布鲁姆这样的“边缘”批评家,为文学批评生态注入更多的活力。文学批评不是学术语汇的罗列与组合,而是从生命出发的诗性言说。伟大的文学往往从生命出发,铸就深刻的灵魂。而卓绝的文学批评同样也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具有灵魂的刻度。那些字字含情、句句生痛的真批评,只能来自灵魂深处的潜对话。这种对话主要在批评家、文本、作家三者之间展开。批评家应该是尖锐的人,他既能窥见文本的细微层次,又能探入作家灵魂的最深处。只有洞悉作家创作中灵魂的裂变历程,批评家才深刻理解了作家,真正把握了文本的核心。所以,只有当我亲临林白曾生活的那个公园,去感受满地落叶的体温,去聆听那清脆的跑步声,去凝视那天鹅湖面的死水微澜,《亚细亚公园》中老头的死才更加强烈地震撼了我,那种精神毁灭的悲剧才显得那么洞穿心肺。

布鲁姆还奉劝我们,搞文学批评,离学院环境越远越好。我想,远离学院并不等于拒绝科学尺度,尽管文学批评不是学术研究,却也少不了学术研究的头脑。强调生命刻度也并不意味着放弃理性眼光,而是把高贵的理性投注到一种审美体验的张力之中。伟大的艺术作品总是内蕴着精神的撕裂感,而深刻的文学批评常常都建立在对这撕裂感的审美感受之上。这个过程中,作为读者的批评家把全部身心投入戏中充当角色,与作家一同遭遇灵魂挣扎和内心煎熬。通过紧张的阅读,只要你对自身存在感到焦虑,就意味着你走进了文本的深层世界。这种层层旋入的阅读,不仅是对作家创作心路的还原,更重要的,文本中那些被遮蔽的部分在隐约中探出头来。

阅读中的审美发现通常根植于批评家对文本本身的细读,同时伴随着对作家艺术灵魂的跟踪。而作家内心的裂痕与痛点,往往就在这种双向交流中被窥破。

(节选自2013年1月11日《中国艺术报》,有删改)15.简要概括文章的论述思路。

(6分)16.根据文意回答,批评写作如何才能做到纯粹?(6分)17.如何理解“伟大的艺术作品总是内蕴着精神的撕裂感,而深刻的文学批评常常都建立在对这撕裂感的审美感受之上”这句话的含义?(6分)参考答案: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资酒具,于半道栗里①之间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迁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选自《宋书·陶潜传》,有删改)注:①栗里,地方名。10.对下列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善属文。

属:写作B.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

要:通“邀”C.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

征:征召D.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致:到达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1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归去来兮辞》是篇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一般都比较讲求文采,内容上以抒情为主;常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加添语气助词“兮”以调节音律。B.《滕王阁序》属于诗文之序。古人宴集时,常一同饮酒赋诗,诗篇多了,就由在场的人作序,叙其缘起。就这个特点来说,《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是相同的。C.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庄子的写作风格对后代有巨大的影响,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可以说是直承《庄子》。D.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汉魏晋时臣下以“表”上奏,是陈述衷情的。历来论“表”之所以推《出师表》、《陈情表》正是因为它们最能体现“表”的文体色彩。13.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参考答案:10.D

11.B

12.A

13.①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黑暗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呢?”②陶潜的妻子是翟氏,也能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样。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感到可耻。10.试题分析:D项“致”指让……到达。11.试题分析:B错在“亲人去世”,应是“亲人年迈”。12.试题分析:A应该是“四言六言”。13.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至”指入世为官,“奈何”为什么,“自苦如此”使自己受苦。(2)这个句子中“以”认为,“同志”志向一样,“耻”意动用法。点睛: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参考译文:陶潜字渊明,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是浔阳柴桑人,曾祖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的情趣,知识渊博,善于写作文章,聪颖洒脱不合群,自得于真性情。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世人说是真实的记录。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没几天就辞职回家了。州里征召他为主簿,不去就职,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往问候他,瘦弱饥饿地躺在床上有一段时间了。道济对他说:“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天下政治黑暗那么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了?”陶潜回答说:“我怎么敢奢望贤明的君王呢?志向不达到。”济把粱肉赠送给他,陶潜挥手让他拿走。他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戚朋友说:“姑且想做个文官,把这作为补贴家用的资本,可以吗?”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可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于是命令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米。年末,恰逢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过了几天将印绶交还辞职,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义熙末年,征召为著作郎,不去就职。江州刺史王弘想要认识他,但是却不能叫他来(指叫陶潜来他府上)。陶潜曾经去庐山,王弘命令陶潜的老熟人庞通之携带着酒肉,在他前往庐山的道路栗里那里邀请他。陶潜的脚有疾病,他让一个门生的两个儿子用篮舆抬他,已经到达栗里这个地方,庞通之邀请他一起喝酒,陶潜欣然同意。不久王弘就到了,看到陶潜坐在篮舆上,也不生气。以前,颜延之在担任刘柳后军功曹这个官职时,在寻阳,和陶潜交情很好。后来颜延之担任始安郡,经过浔阳,便天天去陶潜家。每次前往,一定痛快地喝酒直到喝醉。王弘想要邀请延之坐下喝酒,停留一天都不能。延之要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潜,陶潜全部把钱送到酒家,就能方便地喝酒,曾经九月九日没有酒,走出宅边菊丛中坐着,很久,满手拿着菊花。忽碰上王弘送酒来,马上就喝,喝醉酒就回去。潜不通晓音律,但是收藏了一张质朴的琴,没有琴弦,每喝酒恰到好处时,就抚弄它以便寄托自己的情感。无论尊贵和卑微的人来拜访他,有酒就设宴。陶潜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说:“我喝醉了,想去睡觉啦,你可以回去了。”他的真率性情就是这样。陶潜就取下(郡将)头上的葛巾滤酒,滤完后,又把葛巾让他戴!陶潜的妻子是翟氏,也能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样。陶潜自己认为他的曾祖一辈是晋朝的宰辅等级的大官,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感到可耻。自从宋高祖(南北朝时期的宋,宋高祖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不愿意做官。元嘉四年,朝廷将要征召他去当官时,恰逢他死了。死时六十三岁了。世人都称他为靖节先生。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朝菌不知晦朔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发:毛,文中指草木。C.绝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D.彼且恶乎待哉

恶:何。20.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①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②访风景于崇阿B.①此亦飞之至也②此小大之辩也C.①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②泉涓涓而始流D.①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21.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朝菌,朝生暮死之菌;蟪蛄,即寒蝉。冥灵、大椿,都是长寿之木。B.生命极短促的朝菌、蟪蛄,它们一个活不到一天,一个活不到一年,与冥灵、大椿相比,何足道哉。C.彭祖不过活了八百岁,他与冥灵、大椿比起来,不就如朝菌、蟪蛄同冥灵、大椿相比吗?他的寿命是很短的,而世间众人每每与他相比,不也太可悲了吗?D.这两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一种既夸张又鲜明的印象,目的是论证“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一论点。22.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②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参考答案:19.C20.D21.D22.(1)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2)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19.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绝:穿过。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B。20.试题分析:D项两个“以”分别是介词,因和介词,凭借的意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21.试题分析:D目的是论证“小大之辩”。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2.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郭原平,字长恭,幼禀至行,养亲必以己力,佣赁以给供养。性甚巧,每为人作,止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飧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籴买,然后举爨。父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又未尝睡卧。父亡,哭踊恸绝,数日方苏。以为奉终之义,情礼自毕,茔圹①凶功,不欲假人。本虽巧而不解作墓,乃访邑中有营墓者,助人运力,经时展勤,久乃闲练。及父丧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常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肉。高阳许瑶之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之,不受。瑶之乃自往,曰:“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平乃拜而受之。墓前有数十亩田,不属原平,每至农月,耕者恒裸袒。原平不欲使人慢其坟墓,乃贸家资,贵买此田,三农之月,辄束带垂泣,躬自耕垦。宅上种竹,夜有盗其笋者,原平遇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通,又采笋置篱外,邻里惭愧,无复取者。宋文帝崩,原平号恸,如此五日。人曰:“非王臣,何独如此?”平泣而答曰:“家见异先朝,蒙褒赞之赏,不能报恩,私心感动耳。”以种瓜为业,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令刘僧秀悯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每行来见人牵埭②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人。若自船已度,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尝于县南郭凤埭助人引船,遇有斗者为吏所录,斗者逃散,唯原平独住,吏执以送县。县令新到,未相谙悉,将加严罚,原平解衣就罪,义无一言。左右大小咸稽颡请救,然后得免。由来不谒官长,自此乃始修敬。(节选自《南史·孝义传》)注:①茔圹(yíngkuàng):坟墓。②埭(dài):堵水的土坝。古时于水浅不利行船处,筑土遏水,两岸树立转轴,遇有船过,以缆系船,用人或畜力挽之而渡。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须日暮作毕

须:等待B.父笃疾弥年

笃:重C.己自引船,不假旁人

假:给予D.吏执以送县

执:捉拿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绵一斤遗之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B.①原平乃于所植竹处②使人言于项羽曰C.①平乃拜而受之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

①平泣而答曰②扣舷而歌之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原平不欲使人慢其坟墓,乃贸家资,贵买此田。(5分)译文:

(2)县令新到,未相谙悉,将加严罚,原平解衣就罪,义无一言。(5分)译文:

10.请简要概括传主郭原平的形象特点。(5分)

参考答案:7.C(“假”是“借助”的意思)8.D(“而“均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A项”以“分别为:介词,把/连词,表修饰;B项“于”分别为:介词,在/介词,对,向;C项“乃”分别为:副词,才/副词,竟然)9.(1)原平不想让别人侮慢母亲的坟墓,于是卖掉自己的家产,以高价买下这块田。(慢:侮慢;乃:于是;贸:卖掉;贵买:高价买;大意1分)

(2)县令刚刚到任,不熟悉他,将要严厉惩罚他,原平就脱下衣服接受惩处,他信守道义不说一句话为自己辩护。(相:偏指一方;谙悉:熟悉;就:接受;义:信守道义;大意1分。)10.①生性灵巧,德行敦厚②孝顺,始终与父母同甘共苦

③为人至善,宽厚仁慈④仗义助人,常常顾及他人感受⑤尊奉长官,信守道义(每点1分)文言文翻译:郭原平,字长恭,年幼时就具有最淳厚的德行,侍养父母必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常常靠给人做工来供养双亲。他生性灵巧,但每次给人做工,都只取一般工匠的工钱。雇主招待他吃饭,原平因为自己家里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如果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天饿着肚子干活,信守道义不一个人吃饱。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了米,然后烧火做饭。父亲得了重病整整一年,原平昼夜服侍,衣带不曾解开,连盐菜也不尝一口,从寒冬到酷暑,不曾睡过觉。父亲去世时,他号啕大哭,悲痛得晕了过去,好几天才苏醒过来。他认为按照养老送终的道义,无论情感上还是礼法上都应该由自己完成父亲的丧事。因此,营建父亲的坟墓,不想借助别人的力量。他本性虽然聪明灵巧,却不会造墓,于是访求地方上以造墓为业的人,帮助人家干活,通过一段时间的劳动,对于修墓的活也就熟练了。等到父亲的丧事办完后,他自己造了两间小屋作为祠堂。每到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时候,常常在这屋子里哀思好几天,不吃不喝。父丧期满去除丧服后,不再吃肉。高阳的许瑶之被罢免建安郡丞后回家,把一斤丝绵送给原平,原平不肯接受,许瑶之于是亲自送到他家,对他说:“今年特别寒冷,建安出产的丝绵很好,我只是将它送给您的母亲罢了。”于是原平才拜谢他收了下来。他母亲墓前有数十亩农田,不属原平所有,每到农忙月份,耕种的人常常赤膊干活,原平不想让别人侮慢母亲的坟墓,于是卖掉自己的家产,以高价买下这块田,农忙的月份,他便衣着齐整,流着眼泪,亲自去耕种。他的屋子旁边种了一些竹子,夜里有人偷竹笋,被原平遇见,偷笋的人奔逃时掉进了水沟。原平于是在种竹地方的水沟上搭一座小桥,使偷竹笋的人来往方便,又采了竹笋放在篱笆外面。邻居感到惭愧,再也没有人去他家偷笋了。宋太祖驾崩,原平号哭悲恸,接连五天如此。有人问他:“谁不是皇上的臣民呢?你何苦独自这样与众不同?”原平流泪答道:“我家在先皇的时代受到过特别的恩遇,蒙受过褒奖赞扬的赏赐,不能报答先皇的恩情,自己心里感到难过罢了。”他又以种瓜为业。宋孝武帝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原平说:“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难,怎么能减少灌溉稻田的水,用来通行运瓜的船呢?”于是他就步行,改走别的路去钱塘卖瓜。每次行船来钱塘,看见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还没有牵过去,就迅速操桨过去帮助,自己的船自己拉,不愿借助别人的帮助。若是自己的船已经通过了水坝,后面的人还没赶上来,常常停船等待,就这样已成了习惯。他曾经在县城南面的郭凤埭帮助别人拉船,遇到打架的人被县吏缉捕,打架的人纷纷逃散,只有原平独自留在那里。县吏把他抓起来送到县里,县令刚刚到任,不熟悉他,将要严厉惩罚他,原平就脱下衣服接受惩处,他信守道义不说一句话为自己辩护。县令左右大小官吏都跪下叩头为他求情,这以后才得到免罪释放。过去他从来不拜谒官长,经历这件事后,开始学着敬重官府。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得超出15字。(6分)

诗歌与绘画是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的两岸。人们常说:“诗画同源”“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可见,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从最古老的《诗经》,到两晋的山水田园诗,再至唐诗宋词元曲,数不胜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既可以为诗,又可以为画。既可以为山水、为人物,亦可以为花鸟,是诗中有画的最早实据。但从接受的艺术感官和心理功能来说,绘画是视觉的艺术,通过眼睛就可以直接掌握,给予想象的空间较少;

,不是仅凭感官就能一下子掌握的,它需要由记忆和想象来共同完成。答:参考答案:①诗歌与绘画的亲密关系

②诗歌历史源远流长或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美的诗篇

③诗歌是听觉的艺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本段文字介绍的是诗歌和绘画的异同。第一空,前文介绍了“诗画同源”“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等内容,自然得出诗画关系密切的结论。第二空,由后文列举的数不胜数的诗歌可知要补写的内容是先人为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诗歌财富。第三空,由前文“绘画是视觉的艺术”可知诗歌和绘画是不同的,诗歌是“听觉的艺术”。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②_______________。如果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那么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③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

②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

③可以转变风气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本段文字主要是谈今天还要读中国古代经典的原因,第一处,前面说“如果……那么……”,“那么”后面的意思不完整,还没有表达清楚,从前面来看,之所以要读中国古代经典,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而前面假设“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可见此处应是说“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第二处,前面说“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资源熏陶得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可见此处应是说这些人的气质是不同的。第三处,前面说“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而此处是对“社会而言”,应是改变社会的风气。9.填人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最受人诟病之处

演员的重“颜值”而轻表演。有的演员将对戏工作交给助理,连记台词的时间

无法保证;有的主要演员开机后

不进组,现场表演由替身完成,进组后补拍镜头;有的因为有后期配音,表演时就随意搭词。这样“不走心”的表演能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可想而知。演员的外在条件固然重要,

演员毕竟不是模特,要靠所塑造的形象说话,

不能抛下“偶像包袱”,踏实提升自身表演水平,拿出让人信服的“干货”,

凭什么获得观众发自内心的喜爱呢?

①②③④⑤⑥A是也始终可假设还B/都一直然而只要那么C在也先是但一旦就D在于都迟迟但如果/

A.A

B.B

C.C

D.D参考答案:D【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重点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再根据上下文和语句内容的关系、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判断。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①处如果不填写任何词语,那前后语脉上是不通顺的,首先排除B项。③处如填“始终”或“一直”,那与后文的“进组后”相矛盾,所以A项也应该排除。⑤处,“一旦”是不确定的时间词,表示将来有一天,含有“万一”“突然”等预设意味。“如果”表假设,文段中“不能抛下‘偶像包袱’”是假设的情况,填“如果”更恰当;⑥处上下文衔接紧密,不应再填关联词语,所以再排除C项。答案为D项。1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24日凌晨意大利中部发生6级以上地震,地震给意大利三个大区造成严重损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