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西方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自由派文化主流,在过去一些年对维护西方文化优势发挥了极大作用。比如,过去西方的资本家贪婪吃相难看,巨贾富翁大腹便便,但现在财富浪漫化,新大亨如盖茨、扎克伯格都是关爱慈善的典范,谁想骂都难找着力点。比如资本主义过去只赚钱不环保,但现在西方却以“最环保,最关心人类”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再比如原来同性恋等边缘群体都受轻视,但现在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成为精英,这促进了劳动力多样化,精英多样化,对非西方反西方的文化冲击很大。可以说,自由派文化是主导这一波全球化的文化力量。中国许多“文艺青年”深受这些观念影响。随着中国中产化的大进程,文艺青年越来越普泛化,物质生活的细腻精致和精神生活的超越性一起被想象。而文艺青年在中国语境中的话语权和自信都很强,他们否定中产普通生活,追求诗意浪漫,于是新话语几乎无往而不利。最近的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特朗普当选,都与西方60年代的这股潮流有关,前者是它已经完全主流化,被社会充分承认,后者却是它受到冲击的标志。特朗普胜选或英国脱欧的震撼就在于这是西方内部传统中产掀起的“颜色革命”。在这套话语中,这些西方传统中产没得到好处,反而经济地位下降,生活受到冲击。而西方在中东等地做大事,反而遭遇大的难民潮,这就是“反噬”。西方那一套文化优势变成经济社会的拖累,内部的社会基础不答应了,就用选票说话。这和全球化这些年的变化有关,也和西方国家内部人口和社会状况的变化有关。这让自信满满,觉得自己非常正确的那些“文艺青年”也感到震撼。这个“逆全球化”的后果和发展很值得深思和观察。原来视为西方“软实力”最强大的多种族、少数话语、高调环保、流动自由、财富的浪漫化等苏联东欧瓦解后被奉为圭臬的、60年代以来自由派的所谓“白左”“圣母”观念被逆转,全球化天然是对西方有利的观念受了冲击。老派的勤奋工作、注重实利的中产话语回归。西方内部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很大:一是回归国家利益和认同传统现实主义观念,二是西方追逐实在经济利益和“再工业化”的期望上升。同时,西方内部利益调整,工业化时代崛起的传统中产要求重回主流。这样西方内部的国内矛盾和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都会上升,对新兴国家的影响有利有弊。利是西方的文化优势被冲击,原来靠所谓“价值观”对话语权形成的挑战减弱;弊是经济利益的直接争夺会加剧,世界将回到一种以现实利益为中心的竞合关系。未来在不确定中展开,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90年代以来的思潮和方向面临着巨大变化,这些变化的结果尚不清晰,但肯定和过去不同。(摘编自《环球时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自由派文化主流,对维护西方文化的优势发挥了极大作用,主导了这一波全球化进程。B.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与西方60年代的这股潮流有关,是自由派文化完全主流化、被社会充分承认的结果。C.西方话语让西方传统中产没得到好处,又使社会遭遇“难民潮”等“反噬”,西文那一套文化优势已变成经济社会的拖累。D.全球化这些年的变化、西方国家内部人口和社会状况的变化让西文文化优势变成社会拖累,这让那些“文艺青年”感到震撼。2.根据原文内容,以下不是“西方文化优势已成社会拖累”原因的一项是A.特朗普“意外胜选”、英国“公投脱欧”等事件的出现给人的震撼就在于这是西方内部传统中产掀起的“颜色革命”。B.西方内部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很大,在回归国家利益、追逐实在经济利益和西方内部利益调整等方面的冲击下,传统中产寻求回归。C.西方内部及国家间矛盾的上升,带来西方世界对新兴国家文化优势与“价值观”话语权挑战的减弱,同时经济利益的直接争夺会加剧。D.全球化的变化、西方国家内部人口和社会状况的变化下,“文艺青年”受到震憾,老派的勤奋工作、注重实利的中产话语回归。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原来许多边缘群体都受轻视,但现在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成为精英,这促进了劳动力多样化,精英多样化。B.中国许多“文艺青年”深受这些观念影响,他们追求物质生活的细腻精致和精神生活的超越性,他们拥有新话语无往而不利。C.“逆全球化”背景下,原来视为西方“软实力”最强大的多种族、少数话语、高调环保、流动自由、财富的浪漫化等观念被逆转。D.“逆全球化”的后果和发展值得深思,全球化天然对西方有利的观念受了冲击,老派的勤奋工作、注重实利的中产话语回归。参考答案:1.A
2.A
3.B1.试题分析:A应该是主导这波全球化的“文化力量”。2.试题分析:A项内容是表现,而不是原因。3.试题分析:B绝对化,原文是说“几乎无往而不利”。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①从《中国诗词大会》到《中国成语大会》,从《唐诗风云会》到《最爱是中华》,近来,多档主打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热播,引发社会关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中国诗词大会》,点燃了人们心中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之情,更让舆论惊呼传统文化正在勃兴。②为什么似乎在一夜之间,传统文化节目就火起来了?其实,这些节目并不是最近开播的,不少都播出一些年头了。传统文化节目的产品供给,可以说一直都在持续。这些年,播放平台的一些文化内容输出,极大地拉低了社会需求的下限。电视剧里,抗战雷剧、谈情说爱的戏码、婆媳育儿剧、古装玄幻剧,已经开始让大家厌倦了,大家希望看到有文化积累和沉淀的精品剧目。综艺节目要么音乐选秀扎堆,要么明星真人秀扎堆,真正有文化内涵的节目也是少之又少。③被乌七八糟的事物包围太久,观众势必会自发地生出一种反动。套用文青的话就是,谁的内心没有诗和远方?这种需求没有被满足,成为一种强制储蓄,一直在寻找突破口。④另外,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来,我国重视并大力推广传统文化的复兴工作,宣布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幼课堂和教材更是其中重点。⑤在看惯了网红脸、听多了鸡汤话的当下,与其让播放平台被烂节目占据,不如用充满诗香的节目占据。这些传统文化节目的坚持,终于等来了社会需求的转向,终于等来了更多人的关注。⑥需要指出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有传播基础的部分,也就是说有可能广为传播的部分,莫过于古诗词。其实,传统文化的重镇在子学,在经学,在小学,但是门槛太高。而唐诗宋词,我们从小就背,接受面广。所以,传统文化节目的落脚点几乎无一不是如此,这也是从传播规律出发考虑的。学数学要从一加一开始学起,学英语要从ABC开始。古诗词的鉴赏,有助于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在此基础上,才有向深处探寻传统文化的动力。⑦不过,我们不会忘记,几年前,《百家讲坛》让传统文化红火了一阵子,但接下来就恢复平寂了。实实在在的传统文化知识,还是没人看。这次古诗词节目带火的传统文化热潮,能否持续?能否带动更多人去翻阅我们的文化经典?还是会成为新闻热点事件一样,没两天就被人们抛诸脑后?这是需要继续观察和讨论的。(摘编自慕松《传统文化为何成当代热需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词大会》等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热播,点燃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之情,更说明传统文化正全面复兴。B.一夜之间突然就火起来的传统文化节目,并不是最近才开播的,传统文化类节目的产品供给其实一直都在持续。C.近年,播放平台的一些文化内容输出,例如充斥荧屏的一些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极大地拉低了社会需求的下限。D.我国一直重视并大力推广传统文化的复兴工作,使传统文化节目和传统文化知识、文化经典得到了持续地发展。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中国诗词大会》等多档主打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的热播,引起“传统文化为何成当代热需品”这一论题。B.文中以人们厌倦的一些电视剧和缺少文化内涵的综艺节目为论据,说明当前缺少传统文化节目,人们文化需求被压制。C.文中从国家重视、人们需求的转向、传统文化节目的坚持、古诗词的带动等方面论述了传统文化节目成热需品的原因。D.文章最后通过连续的设问,对当下火起来的传统文化热潮能否具有持续性、带动性、持久性,认为还有待于继续观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大家对有文化积累和沉淀的精品剧目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中国诗词大会》就成了被压制的文化需求的突破口。B.唐诗宋词接受面广,很多人从小就背,可见,中国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有传播基础的部分。C.传播要从基础开始,建立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古诗词鉴赏是基础,有了它,就有向深处探寻传统文化的动力。D.《百家讲坛》曾让传统文化火了一阵,但之后恢复平寂,是因为实实在在的传统文化知识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兴趣。参考答案:1.C
2.B
3.C【1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传统文化正全面复兴”错,原文说的是“更让舆论惊呼传统文化正在勃兴”。B项,“一夜之间突然就火起来的传统文化节目”错,原文“似乎在一夜之间,传统文化节目就火起来了”。D项,“我国一直重视”和“得到了持续地发展”错,原文有“这些年来”,文章结尾强调能否持续要继续观察讨论。故选C。【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B项,“说明当前缺少传统文化节目”错。原文说“传统文化节目的产品供给,可以说一直都在持续”。故选B。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曲解原文,指代内容和逻辑关系都错,原文说的是“古诗词的鉴赏,有助于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在此基础上,才有向深处探寻传统文化的动力”。故选C。【点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走正门王春迪①老街有句俗语: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贺家发迹早,起初,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了。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一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骨瘦如柴的看门狗,海爷不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碧瓦做的空壳了。②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因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了油行的门面。贺府后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傲然挺拔。如此花园,中间竟然立着贺家的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让人堵得慌。③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常有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那个祠堂拆了吧。海爷却说:“不可。”④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的牌位。⑤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百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海爷隐约看到,一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鸣锣十一响!这排场,唯京官才有!海爷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子挺直地跪在地上。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⑥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时,像经过一个脚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身后,知府、知县以及各级官员都低着头鱼贯而入。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人了。⑦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海爷静静地回过头,眼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⑧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扶了起来。海爷觉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髯须飘逸,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雀,顶戴蓝宝石花翎。未等海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后人,一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难辨,唯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本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颇有得罪。说着,官人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道,举手之劳,荣幸之至。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⑨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亏海爷当初的仁义。倘若当初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么事情。⑩一日,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茶,海爷若无其事地问他们,知道当初为啥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情景。海爷说,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时候,都跟老鼠似的钻进钻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进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娘儿俩大大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阔步地走出去。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地方还带着点补丁,却十分干净。这样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难免会被众人指点议论,但那娘儿俩,始终抬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海爷说,贺家有这样的娘儿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那天那个官人,是不是当年那个孩子??小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这有啥啊??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
(原文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开篇,为下文写贺、海两府的遭际埋下伏笔。B.起初,每至清明,贺家的子孙三三两两前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这说明贺家人的祭祖观念随着家境的变化而变淡。C.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返乡时,海爷的家人“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D.海爷的小儿媳是个鬼精且有城府的人,她先是抢先回答海爷的话,称赞海爷,后来又嘀咕,都是为了讨好海爷。5.小说第②段写贺府后院的环境有何作用?6.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参考答案:4.B
5.(1)照应小说第①段中对贺家“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的概括描写;(2)为下文写贺家后人衣锦还乡做铺垫;(3)在整个故事的展开中起到线索的作用。
6.(1)有经济头脑,善于经营。海爷最初只是一个小油贩子,最后拥有“银子用斗量”的家产,并买下贺府的豪宅。(2)有长远打算,居安思危。看到贺家不肖子不禁发出“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的感叹;听到小儿媳的嘀咕,长叹一声回到屋里。(3)富有心计,遇事冷静。察觉母子不同于贺家寻常子孙,于是没有听从别人的建议拆除贺家祠堂,还吩咐下人时常打扫贺家祠堂,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鉴赏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A项,小说开头写老街上的俗语主要是为了引出之后对贺家、海家的介绍。B项,“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无中生有,主要反映海爷的家人见识少,怕见京官。D项,海爷小儿媳的“嘀咕”说明她没见过世面,不懂得人情世故,并不是为了“讨好海爷”。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第一步:本文可以从作者叙述、有关海爷的故事情节、动作细节描写等方面去鉴赏海爷的形象,根据相关内容概括人物特点:①有经济头脑,善于经营。②有长远打算,居安思危。③精明通透,遇事冷静。第二步:结合文本分析这几点。
点睛:分析形象方法归纳:①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②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正面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次要人物和物象衬托)③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④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所选小说《侯银匠》,虽然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可是小说的主要文字却是写侯菊。如果考生不能准确地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很难全面总结出侯菊的形象特点。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小说标题的好处,鉴赏与理解小说的标题,一般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结合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小说的情节;小说的人物;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环境、小说的结构、标题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本题按照这种思维方法回到原文整合,可以找到三个答题角度:①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②便于突出小说主题。③前后照应,情节更严谨合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小题①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②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24.根据上文内容,你认为孔子所言“礼”的本质内容是什么?25.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孔子所言“礼”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及理由。参考答案:24.等级制度(或尊卑秩序)
25.正面观点:我认为“礼”在现代社会中拥有无可质疑的巨大价值。因为“礼”是社会道德的外在表现,是社会普遍遵从的社会规范。有了“礼”大家才能各安其职,各乐其业,才能使种种竞争处于有序状态。(正面论证1分)假如社会无“礼”,人人各行其是,生活秩序就无从保障,社会的稳定基础将被动摇。由此可见,“礼”在现代社会中起着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重要作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传统文化。反面观点:我认为“礼”在现代社会已丧失其基本价值。因为“礼”的核心观念是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尊卑秩序和等级制度。这一观念完全违背了现代社会的民主、法制思想。假如我们还处处以“礼”来制约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实践,那势必会限制自己的个性发展,僵化自己的思想。由此可见,“礼”应该是现代社会扬弃的对象。(评分标准同正面观点)中性观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2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类试题,考生首先要注意结合所给的文段进行翻译和理解,然后抓住文段的中心加以概括。本文段的中心句子是“上好礼,则民易使也”。根据理解文段的中心说的是“礼制”,“上和民”说的是等级制度。2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意思的高度评价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评价的时候要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现实的思考作答本题。例如同意现代社会需要礼制,可以作答为:我认为“礼”在现代社会中拥有无可质疑的巨大价值。因为“礼”是社会道德的外在表现,是社会普遍遵从的社会规范。有了“礼”大家才能各安其职,各乐其业,才能使种种竞争处于有序状态。点睛:对文本内容的中心思想评价类试题,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理解文本的中心,然后结合自身的理解明确答题观点,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结合现实社会论证自己的观点。参考译文:孔子说:“世道清明,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天子。世道混乱,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出自诸侯,大约传至十代很少有不失去的;出自大夫,传至五代很少有不失去的;大夫的家臣操纵了国家的政令。传至三代很少有不失去的。世道清明,那么政令就不会出自大夫。世道清明,那么老百姓就不会议论政治。”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5.走近古典文学,完成10—13题。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易王,帝兄,素骄,好勇。仲舒以礼谊匡正,王敬重焉。久之,王问仲舒曰:“越王勾践与大夫泄庸、种、蠡①谋伐吴,遂灭之。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越有三仁。桓公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仲舒对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对。闻昔者鲁君问柳下惠:‘吾欲伐齐,何如?’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越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②,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苟为诈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五伯比于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③,犹武夫④之与美玉也。”王曰:“善。”仲舒治国,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先是,辽东高庙、长陵高园殿灾,仲舒居家推说其意,草稿未上,主父偃候仲舒,私见,嫉之,窃其书而奏焉。上召视诸儒,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大愚。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仲舒遂不敢复言灾异。仲舒为人廉直。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⑤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选自《汉书?董仲舒传》,有删改)【注释】①泄庸、种、蠡:均是勾践的臣子。
②五伯:指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
③三王:指古代的贤王。
④武夫:即“珷玞”,似玉的石头。
⑤希:观望,看。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
治:研究B.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
事:事奉C.于是下仲舒吏,当死
当:应当D.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
隆:尊崇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归而有忧色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B.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仲舒以礼谊匡正
丹不忍以己之私伤长者之意D.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
使得毕使于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王向董仲舒求教,董仲舒在回答时提到了柳下惠、五伯等人,目的是告诫易王,遵循仁义,不可施行诡诈之术。B.主父偃嫉妒董仲舒,偷出了他的草稿交给皇帝,又因为董仲舒学生的失误,结果导致了董仲舒险些丢掉性命。C.公孙弘为了打击报复董仲舒,故意向皇帝推荐董仲舒去相胶西王。董仲舒害怕惹祸上身,就借生病没有接受朝廷的任命。D.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朝廷也非常重视董仲舒,经常派人请教于他。董仲舒死后,他的子孙都做了大官。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3分)(2)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3分)(3)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3分)参考答案:10.C(应为“判罪”)11.D(D项均为“介词,在”。A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接关系;第二个连词,表修饰关系。B项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是介词,因为。)12.C(董仲舒是接受了任命,因为惧祸,不久就辞职了。从下文“凡相两国”也可看出他是做了胶西王的相。)13.(1)柳下惠只不过被询问罢了,尚且还对此感到羞愧,更何况是设诡诈计策去攻打吴国呢?(主语补充1分,“见”“羞”“设诈”各1分)(2)董仲舒认为公孙弘顺从谄媚,公孙弘就嫉恨他。(“以…为”“从谀”“嫉”各1分)(3)我写了这篇序言,既是痛悼逝去的人,也将这篇序言作为对读这部书的国民的勉励。(第一个“为”、“勖”、定语后置各1分。)董仲舒,是广川郡人。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时曾拜为博士。他居家教书,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董仲舒足不出户,三年间不曾到屋旁的园圃观赏,他治学心志专一到了如此程度。他出入时的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的矩度,学生们都师法、敬重他。当今皇上即位后,他出任江都国相。他依据《春秋》记载的自然灾害和特异现象的变化来推求阴阳之道交替运行的原因,因而求雨时关闭种种阳气,放出种种阴气,止雨时则方法与之相反。这种做法在江都国实行,无不实现了预期的效果。后来他被贬为中大夫,居家写作了《灾异之记》。这时辽东高帝庙发生火灾,主父偃嫉妒他,就窃取了他的书上奏天子。天子召集众儒生把书拿给他们看,儒生们认为其中含有指责讥讽朝政之意。董仲舒的学生吕步舒不知道这是自己老师的著作,认为它愚蠢至极,于是把董仲舒交法官论罪,判处死刑,但是皇上降诏赦免了他。于是董仲舒始终不敢再讲论灾异之说。
董仲舒为人廉洁正直。这一时期朝廷正用兵向外排除四方边境内外少数民族的侵扰,公孙弘研究《春秋》成就不及董仲舒,但是他行事善于迎合世俗,因此能身居高位做了公卿大臣。董仲舒认为公孙弘为人阿谀逢迎。公孙弘憎恨他,就对皇上说:“只有董仲舒可以担当胶西王的国相。”胶西王为人狠毒暴戾,但是一向听说董仲舒有美德,也很好地礼遇他。董仲舒害怕居官日久会惹祸上身,就称病辞官回家。直至逝世,他始终不曾营治私产,而一心以研究学问写作论著为本职。所以自汉朝开国以来历经五朝,期间只有董仲舒对《春秋》最为精通,名望甚高,他师承传授的是《春秋》公羊学。
瑕丘人江生研究《春秋》谷粱学。自从公孙弘受到重用,他曾收集比较了谷粱学和公羊学的经义,最后采用了董仲舒所传授的公羊氏的学说。
董仲舒的弟子中有成就的人是:兰陵人褚大,广川人殷忠,温人吕步舒。褚大官至粱王国相。吕步舒官至长史,手持符节出使去决断淮南王刘安谋反的罪案,对诸侯王敢于自行裁决,而不加请示。他根据《春秋》经义公正断案,天子都认为很对。弟子中官运通达的,做到了大夫之职;谒者、掌故的则有百余人。而董仲舒的儿子和孙子也都因精通儒学做了高官。6.文言文阅读滕中正,字普光,青州北海人。曾祖瑶,高邮令。祖煦,即墨令。父保裔,兴平令。中正弱冠,举进士不第。周显德中,滑帅向拱奏辟为掌书记。拱移镇彭门,会中正丁外艰,复表夺情,仍署旧职,加朝散大夫。拱镇襄阳,以中正为襄、均、房、复观察判官。及留守西洛,又奏署河南府判官、检校户部员外郎。乾德五年,度支员外郎侯陟表中正有材干,入为殿中侍御史。两川平,选知兴元府,判西京留台,俄通判河南府留守司事。太祖雩祀西洛,以祗事之勤,转仓部员外郎。太宗即位,迁考功员外郎,授四川东路转运使。太平兴国五年,召为膳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六年,命与中书舍人郭贽、户部郎中雷德骧同知京朝官考课。中正尝荐举监察御史张白知蔡州,假贷官钱二百贯籴粟麦以射利,坐弃市。中正降为本曹员外郎,依旧知杂。未几,又擢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雍熙元年春,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上顾谓中正曰:“今君臣相遇,有失者勿弹劾也。”因是伶官盛言宴会之乐。上曰:“朕乐在时平民安。”是冬乾明节,群臣上寿酒,既三行,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中正曰:“陛下圣恩甚厚,臣敢不奉诏。”殿上皆称万岁。二年,以年老辞,出知河南府。未几,被病罢,分司西京。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二子并举进士,元锡至刑部郎中,元晏后名世宁,至工部郎中。(选自《宋史·滕中正传),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B.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C.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D.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外艰:凡子遭遇母丧或承重孙遭遇祖母丧。丁内艰:凡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B.夺情: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C.考课:文中指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D.伶官:古时称演戏的人为伶人,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滕中正出身官家,受到重用。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做过县令,而滕中正得到滑帅向拱的举荐,受到重用,官职不断变迁。B.滕中正受到称赞,长期为官。度支员外郎侯陟上表,称赞滕中正有才干;滕中正曾经官至右谏议大夫,代理御史中丞、刑部郎中。C.滕中正错荐人才,受到牵连。滕中正曾向朝廷荐举监察御史张白任蔡州知州,但张白借官钱谋求私利,因此滕中正也受到牵连。D.滕中正侍奉尽力,备受恩宠。太祖在西洛雩祀时,滕中正侍奉尽力,得到太祖赏识,改任他为仓部员外郎;太宗即位后又多次升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中正尝荐举监察御史张白知蔡州,假贷官钱二百贯籴粟麦以射利,坐弃市。(2)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3)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也。参考答案:10.C
11.A
12.B
13.(1)滕中正曾经向朝廷举荐监察御史张白任蔡州知州,张白借官钱二百贯买入粟麦来谋取私利,获罪被杀。(2)皇上看着滕中正说:“饮酒三爵,实在是常礼,我想与群臣再饮一杯,可以吗?”(3)然而今天我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让我灭亡,不是我的作战能力有过错。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6分)A.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B.今天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本着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为原则的,而不是要延续仇恨。C.在赣南客家大桥开工奠基仪式上,李书记一再强调,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大家要深思而慎为。D.电影《湄公河行动》上映后,大家看了不仅觉得真实,而且票房一路走高,上映12天已突破7亿元,受到了观众的热捧。参考答案:C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市场监督管理专项检查组将奔赴全国重点省区,对那些故意囤积猪肉待价而沽者最高罚款百万元。B.上海书展没有繁文缛节,只在书展闭幕时,出版人、志愿者、活动负责人站在会场门口欢送读者。C.在学校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辩论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D.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焚琴煮鹤,暴殄天物。参考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①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词语用法;②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③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④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A项,“待价而沽”: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等待有好的待遇,条件才肯答应任职或做事。语境是对那些故意囤积猪肉准备卖好价钱的肉要予以处罚,使用正确。B项,“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语境是指上海书展活动流程很简洁,没有过多的其他环节和形式,使用正确。C项,“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像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含贬义。语境用来形容辩论选手的口才,褒贬色彩不当。D项,“焚琴煮鹤”: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语境是说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糟蹋艺术之美,使用正确。故选C。【点睛】近义词辨析的重点在于区别不同语素,大体有以下八种方法:(1)从字形上去区分,(2)从词性上去区分,(3)从词语涉及的对象上去区分,(4)从词语适用的对象上去区分,(5)从词语的侧重点上去分析,(6)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上去区分,(7)从词语的轻重色彩上去区分,(8)从词语的特指和泛指上去区分。9.下面的文字说明了“草根版世博宣传片点击逾百万”的原因,请概括作者的三个核心造势元素。(不超过24字,3分)“宣传片”作者剪辑2008年上映热门影片画面,以及多部周星驰电影的经典桥段,自编台词串起一个世博会的故事。故事叙述充满来自网络的诙谐语言,还加进了“打酱油”、“金融危机”等当下热门词汇,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对上海世博会留下深刻印象。考虑到部分视频不但风趣幽默,而且寓教于乐,世博局方面也考虑将在世博宣传平台上引入相关视频,并将邀请相关作者共同参与世博宣传品的制作。(1)第一个核心造势元素
(不超过8个字)(2)第二个核心造势元素
(不超过8个字)(3)第三个核心造势元素
(不超过8个字)参考答案: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随着网红经济的出现,短视频成为网红经济中重要的传播媒介。在中国的短视频市场上,快手、抖音、秒拍、火山、小咖秀
。这些新业态的涌现,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还“调剂”着大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新业态
,恰可说明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充满无限生机,孕育无限可能。但由于绝大多数用户并非专业人士,所以,制作的短视频趋于平庸化,这也
。但只要走向粗俗、甘于庸俗、沦为恶俗,就会挑战法律底线,违背公序良俗,所以值得警惕。众所周知,目前有大量年轻人活跃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如果对“三俗”内容听之任之,对错误的价值观放任自流,那么,(
)。因此,治理短视频乱象,监管部门重任在肩、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纷至沓来
风生水起
无可厚非
责无旁贷B.络绎不绝
声名鹊起
无可非议
义不容辞C.纷至沓来
声名鹊起
无可厚非
义不容辞D.络绎不绝
风生水起
无可非议
责无旁贷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只要走向粗俗、甘于庸俗、沦为恶俗,就会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所以值得警惕。B.但只要甘于庸俗、走向粗俗、沦恶俗,就会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所以值得警惕。C.但如果走向粗俗、甘于庸俗、沦为恶俗,就会挑战法律底线,违背公序良俗,就值得警惕了。D.但如果甘于庸俗、走向粗俗、沦为恶俗,乃至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就值得警惕了。2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三俗”内容泛滥,青少年的身心大受其害。B.就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短视频行业的发展。C.不仅不利于短视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更不利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D.不仅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不利于短视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参考答案:21.A
22.D
23.C【21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可用于人和事物,使用正确。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之间借款协议范本
- 三人合伙协议书2篇
- 2024年度居间服务协议:工程设计合同3篇
- 水车租赁合同电子版
- 汤姆索亚历险记课件教学
- 自动贩卖机场地协议书
- 数据保密合同
- 2024年度工程市场营销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工程设备采购合同标的详细描述及其服务内容扩展协议3篇
- 墙布销售的合同范本
- 雨雪冰冻天气应急预案(30篇)
- 校园周边接送交通管理制度
- 青岛大学《民法总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专题05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选择填空题)(原卷版)
- 外研版三起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教案全册表格式
- 城市印象-德阳
- 2024年消防月全员消防安全知识专题培训-附20起典型火灾案例
- 公务员2023年国考《申论》(副省卷)题和参考答案
- 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三中全会专题研讨交流发言
- 南方少数民族传统合唱精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四川音乐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