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交口职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物理学定律“错”了吗?20世纪20年代发现了宇称守恒定律,人们运用这个定律解决了不少难题,科学家们为之欢欣鼓舞。1947年,有人在宇宙射线的云雾照片留下的径迹中看到一个新的奇异粒子,该粒子发生衰变时宇称不同;1953年美国物理学家通过实验观察也证实了这一点。这种和宇称守恒定律不符的奇怪现象,让科学家们伤透了脑筋。起初,李政道、杨振宁也都力图在不改变守恒定律前提下,从理论上解释这一现象,并先后提出不少假说,从实验上加以检验,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也许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本来就是不守恒的”这个念头在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头脑中萦绕,这意味着拒绝承认物理学最基本的定律,这是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
一天深夜,李政道家的电话又响了,是杨振宁的声音:“我借来了西格本所编的有关核谱学的书,厚厚的一大本,明天你到我这来,咱们逐个推算,我感觉到原来的宇称守恒实验好像没有一个是属于弱相互作用的。”
“行!我明天一早就过去。”李政道兴奋地回答。第二天,李政道一跨进杨振宁的办公室,就看到杨振宁桌上的一大堆书和一大摞稿
纸,再看看杨振宁那熬红的双眼,笑着说:“杨兄,要注意身体啊。”
“彼此!彼此!来,坐下来!”杨振宁捧出一大堆书,“我已经算了几个,确实都以极大的精确度证实了宇称守恒定律,可是这些实验没有一个是属于弱相互作用的。虽然在以往分析实验数据时都假定了宇称守恒,但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必要的。”李政道颇有同感地说:“对,因为不管我们假定宇称是否守恒,都同样说明以往的实验事实。”整整一个夏天,两人都在一遍又一遍地检查所有的实验结果,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1956年10月,李政道和杨振宁发表了一篇题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问题》的论
文。这篇后来被誉为“战后最激动人心的发现”的论文指出:虽然在所有强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证据是强有力的;但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的证据一个也找不到。因此,可以认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定律也许根本就不成立。不过,他们又谨慎地补充:因为目前我们关于奇异粒子的知识仍很缺乏,所以上述论证是不能认真对待的,倒不如把它看做是考查宇称守恒问题的一个推动力。论文发表后,几乎没人相信他们不同寻常的大胆声明。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泡利在给一位朋友写信时说:“我已准备好了一大笔赌注,我敢打赌实验将获得对称的结果。”实验学家诺尔曼·拉姆齐对费曼教授说:“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看宇称在衰变中是否不同。你是否愿意以一百元和一元跟我打赌?”费曼教授说:“不,但打五十元的赌我倒是情愿。”仅靠一篇论文不具有说服力,重要的是要有令人信服的实验。他们不约而同想起美籍华人、著名的女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素以严谨著称的吴健雄教授,对实验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亲自把关,李政道和杨振宁也常常泡在那里,一起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解决的方案。在100天的实验日子里,吴健雄一步也没有离开实验室。1956年12月,吴健雄走到每个人身旁,叮嘱大家检查好各种仪器,她自己紧张地注视着计数器。计数器快速显示,与原来的设想吻合,她沉着地下令:改变磁场方向。计数器的荧光液晶数字显示着,在跳跃着,全组人员的心紧张得不可名状……
显示器上的数字准确无误地告诉人们:实验成功了!吴健雄两眼盯着显示屏,咬咬牙,向大家说了句:“再来一次!”重复实验的结果,准确无误。紧随吴健雄实验之后,全世界有近百个不同实验得到同一结论。至此,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已成定论。李、杨的理论告诉人们:科学总是要前进的,每一次的革命都迫使科学界推翻一种盛极一时的理论,以支持一种与之不相容,然而却是更有生命力的理论。1957年,李政道、杨振宁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应该提到的是:1928年,美国物理学家考克斯曾在衰变中观察到了宇称不守恒现象,因对宇称守恒定律深信不疑,以为实验出现误差而与重大发现失之交臂;大物理学家朗道的研究生曾写了一篇关于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文章,被朗道斥为“开玩笑”,这位研究生出于对朗道的崇拜而放弃了这一想法。
(摘编自蒋东明《李政道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宇称守恒定律自发现以来。解决了不少科学难题,成为物理学最基本的定律,一直被物理学界奉为不可逾越的信条。
B.李政道、杨振宁一开始就怀疑宇称守恒定律,经过大量推算和深入研究,发现宇称守恒定律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
C.因为一次实验的成功具有偶然性,人们难以信服,所以吴健雄教授在第一次实验成功后,宣布“再来一次”。
D.距李政道、杨振宁的理论提出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两人就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足以说明这一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E.美国物理学家考克斯曾观察到宇称不守恒这一现象,但因为实验误差错失机会,致使这一重大发现推迟了近30年。(2)尽管李政道、杨振宁“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但在发表的论文中却“又谨慎地补
充”,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3)文中写李政道、杨振宁论文发表后,几位著名物理学家打赌,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
分析。(6分)(4)李政道、杨振宁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理论,被誉为“战后最激动人心的发现”,请从“勇气”“发现”“执着”三个方面,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11.(25分)(1)(5分)答1)‘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E不给分。
(2)(每。分)①当时物理学界关予奇异粒子的知识还很缺乏;②这种理论还有待更多的实验验证;③虽然李、杨二人经过大量的推算和深入的研究,但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应该更严谨细致(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说明宇称守恒定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至高无上;②表明当时著名的物理学家对李、杨二人的理论不以为然;③村托在巨大压力面前,李杨二人超乎寻常的勇气。
(4)(8分)观点一:有勇气才敢于创新。①打破思想上的禁锢,尊重事实,不盲从权威;③敢于突破已有经验和理论的束缚;③敢于建主新的理论。观点二:发现是科学进步的基础。①认真研究反常现象,及时捕捉到新鲜的信息;②善于发现权威理论不周严的地方;③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观点三:执着是取得成就的关键。①从失败中寻找新的突破口,确定研究方向②坚持正确的观点,进行深入研究;③坚持用事实说话,用实验证实自己的设想。(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者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正确给3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5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从历史深处递过来的灯——史学家郑樵伟大的一生杨雪帆在莆田文化史上,郑樵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通志》,使他毫无争议地跻身于中国文化的杰出创造者中间。他著述《通志》时居住的三间草堂,数百年来虽然隐没在广业里的茫茫群山中,然而今天,它却是莆田文化地图上一条不可不提及的记忆之路。郑樵的父亲是个太学生,家世并不显赫。郑樵自幼在家读书,日诵万言,常攀藤到霞溪对岸的溪东书堂与从兄郑厚切磋学问,纵论天下大事。十四岁时,郑樵立志读遍古今书,他和郑厚一起裹被负粮,到处借书求读。他走的是一条千百年来被车轮轧出来的坎坷土路。一阵雨过后,路就烂了--南北宋时一个读书人的生活就是这么一片泥泞。1119年父亲去世!1127年北宋沦亡!1128年,南宋朝廷恢复以诗赋经义取士。这一年郑樵25岁,深感入仕如海市蜃楼。他不愿再下山应试。他从普天下排队求仕者的行列中走了出来,回到借书求读的游历路上。对郑樵来说,这是一种生存态度。当时,莆田是全国藏书最盛之地。十年间,郑樵读遍了十几处藏书,进而搜尽图书。他的全部生活就是阅读。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到路上。他以罕见的热情和高度的献身精神对待自己的信仰。他为书而活,这样的人并不是每个时代都有。1132年,郑樵在芗林寺旁筑修史堂,开始漫长的修史着书生涯。他写出《诗辩妄》等一系列着作,批判当时的儒学、经学,言词尖锐,给沉闷的中世纪学术界带来一股清新空气。他的影响渐渐超出兴化郡和东南一带。显然他的世界在夹漈山之外。在修史上,郑樵极力反对空言着书,主张从事实出发,让历史事实说话,因为历史是生动的实例和经验。1138年,他请求朝廷支持他撰写一部上自羲皇、下逮五代、集天下之书为一书的《通史》未准,就以布衣之身在夹漈山中尴尬地活着,“困穷之极,而寸阴未尝虚度。风晨雪夜,执笔不休;厨无烟火,而诵记不绝。”1143年至1147年间,四十岁的郑樵经历了弟亡妻丧幼子夭的惨痛的人生,仍不辍于著述。1148年,郑樵四十五岁,他又一次出现在行旅上。这回他徒步一千里,打算将140卷自著新书献给宋高宗。他在商贾云集、青楼林立的杭州等了近一年时间,最终希望落空。1150年,修史堂被官方查封。郑樵只好在夹漈山主峰侧一个必须穿过大片荒野林莽才能到达的虚谷中另筑三间茅屋隐居,这就是着名的夹漈草堂。在草堂的纸灯笼下,他对史学架构和纂述体例思忖于心,从漫漫无涯的史料中爬梳剔抉,从林林总总的文本建构中寻找话语的行踪。一切始于寂寞中的思索。山中的生活极其粗糙,装束和饮食简单得不能再简单。1151年,郑樵续娶游氏为妻。次年,新任同安主簿朱熹上山拜见郑樵。1157年,《通志》初稿完成,一个山林穷儒凭一己之力构筑了中国史学上的一个神话。1161年,郑樵五十八岁,二百卷《通志》终于抄写成书。前后历时三十年。十年为经旨之学,三年为礼乐之学,三年为文字之学,五六年为天文地理之学、草木虫鱼之学,八九年为讨论之学、图谱之学。《通志》全书六百多万字,是中国历史上继《史记》之后又一部规模宏伟的纪传体史书。九月,郑樵最后一次离开夹漈草堂,进京献书。他没有再回来。1162年3月,郑樵一病不起,于当月初七宋高宗命进《通志》上殿之日,郁郁病逝于临安馆舍,政治乌托邦破灭了,郑樵归入真理,留下一部巨著和那个时代的一种心碎表情。“破碎”是郑樵所处时代的特征。但在人生的碎裂声中,郑樵却奉献了一部完整的着作,并将它置于中华文化的价值中间。郑樵在每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内,在史学、文字学、音韵学、目录学、校雠学、文献学以及自然科学方面,都有开拓性的贡献;另外,在氏族学,谥法知识乃至音乐领域,也有不可忽视的成就。郑樵死后,《通志》书稿被朝廷秘阁搁置,直到一百三十年后才得以刊印流传。为什么郑樵会成为郑樵?在见证了数百年沧桑的夹漈草堂上,对他的研究刚刚开始。今天,当我们重新翻阅《通志》这部伟大的作品,我们发现,这部书籍已被赋予了令人惊诧的长久性,它是不朽的,它和作者将永远活在伟大的历史中。(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14岁立志读遍古今书,十年间他不停地阅读,这些阅读为他以后写《通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B.郑樵是从1132年开始修史的,并且筑了修史堂,由于他志不在求官,所以他有向朝廷请求经济上的支持。C.郑樵曾经两次进京献书,第一次献书失败后,郑樵气愤难抑,自己封闭了修史堂;第二次献书,终于获得高宗接见,命进《通志》上殿,但他病逝于临安馆舍。D.郑樵读书,不是读死书,能给学术界带来一股清新空气;郑樵著书,同样重在创新,立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E.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记述郑樵伟大的一生,通过时间的跨度,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为写《通志》的长久而艰难过程。(2)郑樵“立志读尽古书”,文章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这一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破碎’是郑樵所处时代的特征”,其中“破碎”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简要冋答。(6分)
(4)美国的比尔?盖茨在谈到他的成功经验时说:我不比别人聪明多少,我之所以走到了其他人的前面,不过是我认准了一生只做一件事,并且把这件事做得更完美而已。你觉得对吗?请结合材料中郑樵的事迹说说你的道理。(8分)
参考答案:(1)AE(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2)①从时间的跨度来表现,14岁立志,一直到25岁仍没有中断;②从读书的数量来表现,读遍十几处读书楼,还不断扩大读书的内容,这才做到了在众多领域有开拓性的贡献,甚至在音乐领域也有不可忽视的成就;③求仕与读书有矛盾时,退出求仕者的行列,走回读书路,可见其对读书的热爱。(每点2分)(3)①国家的“破碎”,他经历国家沦亡之痛,但没有中断他读书与修史之路;(3分)②家庭“破碎”,他经历了父逝妻丧幼子夭的惨痛人生。③亲自向朝廷进献《通志》之梦破碎,政治乌托邦破灭。(3分)(4)我赞成比尔·盖茨的说法。一.一生一事:①郑樵一生完成了《通志》一书,从14岁到到25岁,花了十年时间读书,为以后写《通志》打下坚实的基础:②从1128年到1162年,他一直在为《通志》奋斗着,终于完成巨著。二.完美做好:①他对史学架构和纂述体例思忖于心,从漫漫无涯的史料中爬梳剔抉,从林林总总的文本建构中寻找话语的行踪。②郑樵在每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内,在史学、文字学、音韵学、目录学、校雠学、文献学以及自然科学方面,都有开拓性的贡献;另外,在氏族学,谥法知识乃至音乐领域,也有不可忽视的成就。(1)B项,他向朝廷请求了支持,但这种支持没有明说是“经济”上的,而且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朝廷是不准个人修史的,所以才会有查封“修史堂”的行为,那么这种支持就包括开放个人修史的政策许可;C项,不是自己封闭的修史堂,1150年,修史堂被官方查封;D项,“究天人之际”这句是司马迁说的,不是郑樵的志向。(2)题目问的是“立志读尽古书”,就要把他如何读“尽”古书的内容筛选出来进行概括,选文中不断地标出年份,自然是强调“时间”;文章中强调去了多少个藏书楼,又是在强调另一个方面--游历广,知识面宽,涉及领域多;他中途不做官重回读书路,则表明其对读书的热爱,也是“立志读尽古书”的具体实践。(3)回答本题的关键点在于“破碎”是筛选信息的标准。围绕这个点,找到“破碎”的原文语句即可。如“1127年北宋沦亡”,国家破碎;“1143年至1147年间,四十岁的郑樵经历了弟亡妻丧幼子夭的惨痛的人生”,家庭破碎;“1162年3月,郑樵一病不起,于当月初七宋高宗命进《通志》上殿之日,郁郁病逝于临安馆舍,政治乌托邦破灭了”,政治理想破碎。(4)解答此题先要把比尔·盖茨的话理解透,这句话包括两个要点:一是一生一事,一是完美做好。确定好了这两个意思,就有了筛选信息的标准,然后在文中筛选出表现郑樵在这两方面的信息,分点概括即可。所以做这个题目上的难点,就在于标准的选择!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永远的灯光一晃从东京回来几年了。无论上野公园云蒸霞蔚的樱花,还是银座女孩五彩缤纷的秀发,抑或东大校园浓荫蔽日的银杏树,都已渐渐淡出记忆的围墙,唯有那一窗灯光留了下来。那时我住在东京郊外一个叫川越的地方。住所附近有一条河,河边有一道堤,堤上有一条路。晚饭后我常沿这条荒草路散步。那灯光就是从路旁不远处一户人家的窗口透出来的。它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它周围稀疏的灯光都是清白色的,只有它呈橘黄色。那是一座独门独院的木结构普通日式民居,同其他民居之间有些间隔。木格窗约略凸出,拉着米色窗帘。窗帘大概较厚,使橘黄色灯光显得格外沉稳、静谧和温馨。早春,灯光柔柔地吻着堤坡一片鼓眉弄眼的蒲公英;盛夏,灯光轻轻地抚摸小院里几架绿叶婆娑的黄瓜;仲秋,灯光幽幽地照在门前矮柿树那金灿灿的果实上,相映生辉;冷冬时节则给晶莹莹的白雪镀上一层淡黄色的光晕,平添一丝热意。漫步河堤,或四野烟笼,或日落乌啼,夕晖敛去,或晚风送爽,皓月当空。而我的目光往往从很远的地方就擒住了那一点并不显眼的橘黄,临近了更是久久注视不放。其实我根本不认识房子和灯光的主人,更谈不上登门造访。可是那一窗橘黄色的灯光就是那么奇异地令我神往,撩拨我的遐思、幽情和怀想。我猜想在那橘黄色的灯光下,早已陈旧了的榻榻米上一定盘腿坐着一位慈祥的老奶奶,正笑眯眯地看着小孙儿在她膝头爬来爬去,手里拿着针线,慢慢晃着身子哼唱童谣。于是我又联想到一位四处游历寻找幸福的西方人笔下的一段叙说:一日黄昏时分,他走进一个村庄,看见一位老人正戴着花镜坐在葡萄架下的藤椅上借着夕晖看报,任凭一个小男孩趴在他背上淘气。看着看着,他忽然明白了什么是幸福——爷孙俩多么幸福啊!多么幸福的一幕啊!也有时那橘黄色的灯光让我记起外祖母家那盏油灯。外祖母住在乡下,那里不通汽车,小时候我和弟弟从县城步行三四十里,替母亲看望她。住了几天要走的时候,外祖母便让我们搭坐生产队进城的马车回去。动身的时候天还没亮,整个村子只外祖母家亮着灯。我和弟弟坐在马车上脸朝后看着,看着那亮灯的窗口,看着窗前外祖母矮小的身影。直到车出村爬上南岭坡路的时候,外祖母仍没回屋,就那样立在窗口灯光下一动不动朝马车这边望着。灯光越来越暗,外祖母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身影模糊了,只剩下豆粒大的灯光固执地守在迷蒙的远处……几十年过去了,外祖母早已往世。我远在外地读书,不知道她哪一天去世的,不知道她的坟在哪一块地,甚至她慈祥的面容都已记不清了,唯独曾照过她矮小身影的昏黄的灯光永远凝在了我心房深处的影壁。后来我明白了,那橘黄色的灯光所引起的关于老奶奶的猜想,关于看报老人的联想,以及对于外祖母的回想,其实是同一回事。它可以是对往日亲情的怀念,可以是对真正幸福的向往,也可以是对当下生活的质疑。我也明白了那橘黄色的灯光未必要在日本,也可以在美国、在希腊,还可以在青岛、在香港……可以在任何地方。14.文章开头第一段中,作者说从东京回来很多东西都已经淡出记忆,唯有那一窗灯光留了下来。请简要概括原因。15.根据文章的构思,简要分析“可是那一窗橘黄色的灯光就是那么奇异地令我神往,撩拨我的遐思、幽情和怀想”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16.赏析文中第二段画线的句子。17.文章题为“永远的灯光”,请分析这个标题的妙处。参考答案:14.①因为它与众不同,它四周稀疏的灯光都是清白色的,只有它呈橘黄色,显得格外沉稳、静谧和温馨。②因为它可以指引方向,提供温馨,凝视深情,让人可以在寒冷中重温往昔的记忆,寄托对往日亲情的怀念。15.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橘黄色的灯光引起对后文西方人笔下以及我记忆中的灯光的遐想和怀念。16.①用排比、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四季灯光的沉稳、静谧和温馨,进一步强调了记忆的深刻。②为下文作铺垫,为下文写对灯光的怀想张本。17.①指的是几年前我在东京时,那象征着温馨、静谧、沉稳的橘黄色灯光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②表明文章的主题是无论何时何地,那代表着亲情温暖和幸福的灯光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令我们神往,更激励着我们一路前行;③灯光是全文的线索,文章前半部分实写灯光,后半部分点出灯光的象征意义,即人们对往日亲情的怀念,对幸福的向往,对当下生活的质疑。1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整体阅读文章,找到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抓住关键句子整理归纳。“它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它周围稀疏的灯光都是清白色的,只有它呈橘黄色……使橘黄色灯光显得格外沉稳、静谧和温馨”。“也有时那橘黄色的灯光让我记起外祖母家那盏油灯”。“它可以是对往日亲情的怀念,可以是对真正幸福的向往”。第一点可以用原文语言直接摘录。第二条需要整合,“可以指引方向,提供温馨,凝视深情,让人可以在寒冷中重温往昔的记忆,寄托对往日亲情的怀念”15.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及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的作用考虑。结构上的作用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本句话在文章的中间一段的结尾处,是对前面内容的承接,对下文的启示。然后结合内容方面回答,分析橘黄色的灯光为什么令作者神往,撩拨他的遐思、幽情和怀想。16.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要从句子本身的特点结构和手法考虑,结合语境理解其内涵。本句写灯光带来的感受,“早春、盛夏、仲秋、冷冬”,句式呈排比陈列。“灯光柔柔地吻着……轻轻地抚着”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灯光的特点。再考虑其结构上与下文的关系,下文写了作者对灯光的一些怀想。所以这段描写是通过对灯光的美好铺垫,为下文怀想灯光而张本。17.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标题”的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作为文章的线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主题,吸引读者注意,语义双关等。结合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主要写灯光,灯光给人的感受,灯光带来的怀想。所以灯光是全文的线索。再从标题的内涵分析,抓住“永远”的含义,在文中指的是几年前“我”在东京时,那象征着温馨、静谧、沉稳的橘黄色灯光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8分)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①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②:‘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③,庶民子来④。王在灵囿,麀鹿攸伏⑤,麀鹿濯濯⑥,白鸟鹤鹤⑦。王在灵沼、于牣⑧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⑨:‘时日害丧⑩,予及女(同“汝”)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注释]
①沼(zhǎo):水池。
②《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故称《诗经》,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期的作品,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小雅、大雅、颂四类。此章所引为《大雅?灵台》。
③勿亟:是说文王不加督促。④子来:是说百姓就如同子女来为父母出力一样。⑤麀(yōu):雌鹿。攸伏:是说母鹿安于它原来所在的地方,没有被惊动。⑥濯濯:肥大而毛有光泽的样子。⑦鹤鹤:形容洁白的样子。
⑧牣:充满。⑨《汤誓》:《尚书》中的一篇。《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上古事迹著作的汇编,是儒家经典之一。《汤誓》这一篇,记载商汤讨伐暴君夏王桀的誓词。传说,夏桀曾自比太阳,说太阳灭亡他才灭亡。此章所引是百姓诅咒夏桀的话。
⑩时:这。害:同“曷”,何时的意思。⑤女:同“汝”,你。8、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顾盼着鸿雁麋鹿等飞禽走兽,一面问孟子,贤人是不是也以拥有珍禽异兽为乐。
B.孟子回答梁惠王说,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拥有珍禽异兽为乐,不贤的人就拥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C、周文王虽然用了老百姓的劳力来修建高台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兴,因为周文王能与民同乐,所以能真正快乐。D.如果国君不能与民同乐,老百姓恨不得与你同归于尽,但如果拥有高台深池、珍禽异兽,也是一辈子能享受到快乐。9、上面选文中,梁惠王和孟子的话题是什么?孟子从中得出什么主张结论?你从现代的视角会得出什么新结论?(5分)
10、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
)A.孙坚从皇宫废墟的井中捞出一枚玉玺。他相信这是自己将要当皇帝的预兆,便托病辞归江东,别图大事。不想事情泄密,袁绍向他讨取。他离开洛阳,袁绍还写信给荆州刘备,教他拦截孙坚讨玉玺。孙坚对他们均发誓说,如果拿了玉玺,“死于刀箭之下”。B.公孙瓒战败,吕布举画戟要刺。张飞挺丈八蛇矛上阵来战吕布,接着关羽也舞着青龙偃月刀来夹攻。两人仍战不倒吕布。这时刘备掣双股剑来助战。三人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吕布力穷而退,刘、关、张紧追至虎牢关下。C.刘备尽迁新野百姓入樊城后,曹操欲攻樊城。刘备便带着相随的新野、樊城百姓,滚滚渡河。及至襄阳蔡瑁、张允不开城门。刘备又担心因夺城而伤害百姓,转而望江陵而走,襄阳百姓多有相随。刘备带领百姓,扶老携幼,行进缓慢,很快被曹操赶上。D.赤壁之战后,周瑜为夺得刘备占领的荆州,假意要求借道去攻打西川,以便乘机夺取荆州,不料被孔明识破,兵败而归。后周瑜又向孙权献计,假意要将孙权之妹嫁与刘备,待刘备来东吴后逼其归还荆州。但在孔明安排下,东吴弄假成真,“赔了夫人”;在刘备回国途中,周瑜又阻拦失败,因而“折兵”。周瑜因此被气死。E.“跃马过檀溪”的是刘备,“威震逍遥津”的是张辽,“百骑劫魏营”的是甘宁,“抬榇决死战”的是庞德,“拔矢啖睛”的是夏侯惇。
参考答案:8、(3分)D(如果国群不能与民同乐,老百姓恨不得与你同归于尽,即使有高台深池、珍禽异兽,也不能独自享受快乐。)9、(5分)⑴梁惠王和孟子的话题是“贤人也以此(鸿雁麋鹿等飞禽走兽)为乐吗?(1分)”⑵孟子从中得出了当政者应“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主张。(2分)⑶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同乐才是人类的未来与快乐。(2分)10、(5分)AD(答对一项得3分,全对得5分)(A、袁绍写信给荆州刘表,而不是刘备。D、周瑜假意借道攻打西川以便乘机夺取荆州,是在“赔了夫人又折兵”之后。)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诲侄等书元稹告仑等: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能不自惧?吾不能远谕他人,汝独不见吾兄之奉家法乎?吾家世俭贫,先人遗训,常恐置产怠子孙,故家无樵苏之地①,尔所详也。吾窃见吾兄,自二十年来,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其间半是乞丐羁游,以相给足。然而吾生三十二年矣,知衣食之所自,始东都为御史时。吾常自思,尚不省受吾兄正色之训,而况于鞭笞诘责乎?吾尚有血诚,将告于汝:吾幼乏岐嶷②,十岁知方,严毅之训不闻,师友之资尽废。忆得初读书时,感慈旨一言之叹,遂志于学。是时尚在凤翔,每借书于齐仓曹家,徒步执卷,就陆姊夫师授,栖栖勤勤其始也。若此至年十五,得明经及第,因捧先人旧书,于西窗下钻仰沉吟,仅于不窥园井矣。如是者十年,然后粗沾一命,粗成一名。及今思之,上不能及乌鸟之报复,下未能减亲戚之饥寒,抱衅终身,偷活今日。故李密云:“生愿为人兄,得奉养之日长。”吾每念此言,无不雨涕。汝等又见吾自为御史来,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吾此意虽吾兄弟未忍及此,盖以往岁忝职谏官,不忍小见,妄干朝听,谪弃河南,泣血西归,生死无告。不幸余命不殒,重戴冠缨,常誓效死君前,扬名后代,殁有以谢先人于地下耳。呜呼!及其时而不思,既思之而不及,尚何言哉?今汝等父母天地,兄弟成行,不于此时佩服《诗》《书》,以求荣达,其为人耶?其曰人耶?汝等出入游从,亦宜切慎。吾生长京城,朋从不少,然而未尝识倡优之门,不曾于喧哗纵观,汝信之乎?吾终鲜姊妹,陆氏诸生,念之倍汝。汝因便录此书寄之,庶其自发。千万努力,无弃斯须。稹付仑、郑等。(选自《元稹集》,有删节)【注】①樵苏之地:指薄田。②岐嶷:形容幼年聪慧。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
登:达到B.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
窘:穷困C.吾幼乏岐嶷,十岁知方
方:正直D.吾终鲜姊妹
鲜:缺少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稹感激兄长对家庭的贡献和对自己的爱护,为自己年轻时不谙世事、不理解兄长的教诲而感到愧疚。B.母亲教诲元稹,要他借书而读,不窥园井,使得他能立志于学业,研读深思,终于获得了官职与名望。C.元稹任谏官,虽因敢于进谏而遭贬谪,但他仍誓言要效力献身于君主,播扬名声于后代,以告慰祖先。D.元稹读书得陆姓姐夫传授,对诸外甥情感颇深,他叮嘱侄子将此信抄寄陆氏诸生,亦有“诲甥”之意。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2)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3)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10.元稹对侄辈主要有哪些教诲?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7.C
8.B
9.(1)我被贬官外放刚刚开始,再见到你们的时间难以预期,我简略地把所想的心思,留给你们作为教诲。(2)效命职守从无躲避灾祸的念头,遇到情况就有舍弃生命的心志,你们还知道吗?(3)希望陛下您怜悯我愚拙的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或许刘氏能侥幸地安度残年。
10.爱惜光阴,遵守家训,读书进取,谨慎交际。【7题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词类活用现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项,“吾幼乏岐嶷,十岁知方”中的“方”是道理的意思,语出《论语?先进》:“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母亲教诲元稹,要他借书而读,不窥园井”无中生有,原文仅仅说“忆得初读书时,感慈旨一言之叹,遂志于学”,而没有涉及教诲他借书而读,不窥园井。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谪窜”名词,贬官外放;“方”时间副词,刚、正;“期”动词,约定时间;“贻”动词,留。(2)中的“效”动词,效命;“临”动词,面对;“尚”副词,还、尚且;(3)中“矜”动词,怜悯;“听”动词,听任;“庶”副词,或许。【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以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要求简要概括元稹对侄辈主要有哪些教诲。从原文中筛选体现对侄辈教诲的内容概括成现代文即可,关键是要找全面,概括时翻译正确。“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能不自惧”,是告诉侄辈爱惜光阴;“先人遗训,┄尔所详也”,是告诉侄辈遵守家训;“汝等父母天地,兄弟成行,不于此时佩服《诗》《书》,以求荣达”,是告诉侄辈读书进取;“汝等出入游从,亦宜切慎”,告诉侄辈交友要谨慎。【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译文:告仑侄等:我被贬官外放刚刚开始,再见到你们的时间难以预期,我简略地把所想到的心思,留给你们作为教诲。你们的志向还没有确立,却将要满二十岁而成年了,你们能不自己警惧吗?我不能远以其他人作比,你们难道没见我兄长是如何奉行家法的吗?我们家世代贫困节俭,先辈传下遗训,常怕广置家产会使子孙懒惰,所以家里没有薄田可种,这是你们清楚地知道的。我私下看到我的兄长,二十年以来,以最低的俸禄来维持穷困至极的家庭生活,其中一半要靠奔波在外,向人乞求,来供给家用的不足。然而我生来已经三十二岁了,懂得衣食的来源,是开始于我在东都洛阳任东台监察御史时。我常常自思,我还不能懂得接受兄长严肃地教训,更何况是用鞭笞惩罚,用恶语责问呢?我还有肺腑之言,将告诉你们:我自幼缺乏聪慧的见识,十岁时才懂得道理,父亲严厉刚毅的训导无由听闻,师友的帮助一概没有。记得刚开始读书时,母亲的一句教诲令我感叹,从此就立志于学业。那时还在凤翔,常常向齐仓曹家去借书,徒步拿着书卷,到姐夫陆翰那里拜师求教,那是我辛勤忙碌读书的开始。像这样到了十五岁时,我考中了明经科举,于是就捧着先人的旧书,在西窗下研读深思,几乎足不出户,专心苦学。像这样十年,之后才勉强做了一介小官,略有了一点名气,到现在想起这些,上不能像乌鸦反哺一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下不能减少亲戚的饥寒之苦,抱憾终身,苟且偷生到了今日。所以李密说:“生来希望做人的兄长,得以长期奉养长辈。”我每想到这句话,莫不泪如雨下。你们又看到我自从做了御史以来,效命职守从无全身避祸的念头,遇到情况就有舍弃生命的心志,你们还知道吗?我的这些想法,即使我们兄弟之间也不忍心谈及,因为往年我愧任谏官之职时,忍不住个人的小小意见,胡乱干涉朝廷的听闻,在河南洛阳遭到贬谪,我泣血洒泪西归,生与死无法向人诉说。不幸的是我残余的性命尚能保全,重新又担任了官职,常常誓言要效力献身于君前,播扬名声于后代,待死后就可以在地下告慰祖先了。唉!到那时而想不到这一切,已经想到而又来不及了,还有什么话可说呢?现在你们父母健在,兄弟成行,不在这时候刻苦钻研诗书,以求得荣宗显达,那还算人吗?那还可以叫人吗?你们与人交往,也应该非常谨慎。我生长在京城,交往的朋友不少,可是我不曾知道歌楼伎馆的所在,不曾在喧哗的闹市里放纵观览,你们相信这些吗?我少有姐妹,姐夫陆家的各位外甥,我牵挂他们要超过你们。你们趁便抄录这封信寄给他们,希望他们自强奋发。你们千万努力,不要抛弃片刻时间。元稹写付于仑、郑等。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殷仲文,南蛮校尉觊之弟也。少有才藻,美容貌。从兄仲堪荐之于会稽王道子,即引为骠骑参军,甚相赏待。俄转谘议参军,后为元显征虏长史。会桓玄与朝廷有隙,玄之姊,仲文之妻,疑而间之,左迁新安太守。仲文于玄虽为姻亲,而素不交密,及闻玄平京师,便弃郡投焉。玄甚悦之,以为谘议参军。玄将为乱,使总领诏命,以为侍中,领左卫将军。玄九锡,仲文之辞也。玄篡位入宫,其床忽陷,群下失色,仲文曰:“将由圣德深厚,地不能载。”玄大悦。以佐命亲贵,厚自封崇,舆马器服,穷极绮丽。性贪吝,多纳货贿,家累千金,常若不足。玄为刘裕所败,随玄西走,其珍宝玩好悉藏地中,皆变为土。帝初反正,抗表自解,诏不许。仲文因月朔与众至大司马府,府中有老槐树,顾之良久而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仲文素有名望,自谓必当朝政。谢混之徒畴昔所轻者,并皆比肩,常怏怏不得志。忽迁为东阳太守,意弥不平。刘毅爱才好士,深相礼接,临当之郡,游宴弥日。何无忌甚慕之。东阳,无忌所统,仲文许当便道修谒,无忌故益钦迟之,令府中命文人殷阐、孔宁子之徒撰义构文,以俟其至。仲文失志恍惚,遂不过府。无忌疑其薄己,大怒,思中伤之。时属慕容超南侵,无忌言于刘裕曰:“桓胤、殷仲文并乃腹心之疾,北虏不足为忧。”义熙三年,又以仲文与骆球等谋反,及其弟南蛮校尉叔文伏诛,仲文时照镜不见其面,数日而遇祸。仲文善属文,为世所重,谢灵运尝云:“若殷仲文读书半袁豹,则文才不减班固。”言其文多而见书少也。(《晋书·殷仲文传》)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桓玄与朝廷有隙
会:适逢B.仲文素有名望
素:一向C.以俟其至
俟:等待D.无忌疑其薄己
薄:迫近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兄:同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即堂兄。B.左迁:降低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C.九锡:诸侯、大臣给自己加封的最高官职。D.月朔:每月的朔日。指旧历初一。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谢混之徒畴昔所轻者,并皆比肩,常怏怏不得志。⑵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9.根据第三段,概括殷仲文遇祸的原因。参考答案:6.D
7.C
8.⑴过去所轻视的谢混之流,都与自己(地位)一样了,常表现出不愉快不得志的样子。⑵高祖担任亭长时,一向瞧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欺骗说:“贺钱一万”,实际上没带一文钱。
9.失忠于帝;恃才傲物;无忌中伤(失信于无忌);图谋反叛。6.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D项,薄:轻视。7.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是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锡,通“赐”。8.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畴昔:过去;比肩:与自己(地位)一样;怏怏:不愉快;谢混之徒畴昔所轻者:定语后置;为:担任;易:瞧不起;绐:欺骗。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9.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要求概括殷仲文遇祸的原因,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帝初反正,抗表自解”“文素有名望,自谓必当朝政”“无忌疑其薄己,大怒,思中伤之”“又以仲文与骆球等谋反”概括。参考译文:殷仲文,是南蛮校尉殷觊的弟弟。年轻时就很有才华,容貌俊秀。堂兄殷仲堪将他推荐给会稽王道子,仲文一去就被任用为骠骑参军,赏赐优待有加。不久改任咨议参军,后任元显的征虏长史。适逢桓玄与朝廷有矛盾,桓玄的姐姐,是仲文的妻子,仲文因此受到怀疑被人离间,降为新安太守。仲文与桓玄虽是亲戚,但平素交往不密切,听说桓玄占据京师,便弃郡投靠桓玄。桓玄非常喜欢仲文,任他作谘议参军。桓玄将作乱,命令仲文总领诏命,任他为侍中,兼任左卫将军。桓玄受九锡之赐,是仲文写的诏令。
当初,桓玄篡位入宫,卧床突然下陷,群臣大惊失色,仲文说:“这是由于陛下的圣德太过深厚,大地都承载不住。”桓玄非常高兴。以仲文为辅佐自己的亲近显贵之人,厚加封赏,车马器用服装,极尽华丽。仲文生性贪吝,收受了许多贿赂,家中积累了千金财产,还常嫌不足。桓玄被刘裕打败,仲文随同桓玄西逃,他的珍宝玩物全埋藏在地下,都变为土。皇帝刚复位,仲文便上表为自己辩解。皇帝下诏不允许。仲文在初一这一天与众人一起来到大司马府,府中有棵老槐树,仲文望树很久而叹息道:“这棵树虽然枝叶繁茂,却已无生机!”仲文平素就有名望,自称必当主持朝政,再加上过去所轻视的谢混之流,都与自己并肩而立,常表现出不愉快不得志的样子。忽然被任命为东阳太守,心中更觉不平。刘毅爱才好士,对待仲文十分有礼,当他去郡途中,刘毅与仲文整天游乐宴饮。何无忌很敬慕仲文。东阳,由无忌统管,仲文答应在顺路时去拜见无忌,所以无忌更加敬仰他,命令府中的文人殷阐、孔宁子等撰写文章,以等待仲文的到来。仲文因不得志而神思恍惚,便没去无忌府上拜谒。无忌怀疑是仲文轻视自己,大怒,想要中伤仲文。当时慕容超南侵,无忌对刘裕说:“桓胤、殷仲文才是心腹之患,北虏不足为忧。”义熙三年,又因仲文与骆球等人谋反,等到他的弟弟南蛮校尉叔文被处死,仲文当时照镜子看不见自己的面目,几天后就遇祸。仲文善于作文章,被世人看重,谢灵运曾说:“如果殷仲文读的书有袁豹一半多,那么他的文才不比班固差。”说的是仲文写的文章多而读的书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简答题。(10分)(1)《红楼梦》中有“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之曲,系谁的判词?又有“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狼舅奸兄”之语,所指何事?请简述相关情节。(5分)
(2)贾宝玉见甄宝玉前后心情有什么变化?宝钗得知后有何反应?结果怎样?(5分)
参考答案:(1)巧姐。(1分)贾府落败,王熙凤病逝。(1分)贾环忌恨凤姐生前刻薄,勾结巧姐的舅舅王仁和贾芸乘贾琏不在家,要将巧姐卖与一外藩王爷做婢。(2分)幸得刘姥姥感念凤姐早年接济以及托孤之事,将巧姐带到乡下自己家里,躲过此劫。(1分)(2)见甄宝玉之前,贾宝玉对他一直是心生向往的;(1分)见面后,因不投机于甄宝玉所谈的仕途经济、显身扬名之言,觉得烦闷之极(1分)。宝钗得知后,也用“做一个男人原该要立身扬名的”等话劝他(1分)。贾宝玉听后,更为不悦,旧病又被勾起(1分),几天后,饭食不进、人事不省。(1分)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你们对此人不了解,但我们对他的底细一目了然。B.下乡前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滨州职业学院《影视剪辑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滨州科技职业学院《数字逻辑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企业间借款合同范本
- 套房出租房合同范本
- 宁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合同
- 为房东规避风险的房屋租赁合同
- 海底两万里看书心得体会
- 续订劳动合同协议书范本
- 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重点
- 家具厂承包合同书
- 企业反恐专项经费保障制度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全套教学课件
- 肥猪销售合同模板
- 中国移动《下一代全光骨干传送网白皮书》
- 消费者行为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计划
- 2022年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 HSE岗位操作规程
- 汽车坡道玻璃雨棚施工方案
- 中国乙酸钠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
- 管材管件采购及安装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