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城郊乡联合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城郊乡联合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城郊乡联合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城郊乡联合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城郊乡联合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城郊乡联合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哪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间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总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了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哭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儿;如今来了这么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13、宝玉给黛玉取字“颦颦”,说“岂不两妙”,这“两妙”指什么?(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宝玉骂“通灵宝玉”:“连人之高低不择……”这句话和文中哪句话相呼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摔玉”这一举动有什么思想意义?(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从下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黛玉关于自己读书的事前后说法矛盾。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②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A.听了贾母话后,黛玉自觉失言,因而小心更正。B.反映了黛玉的机警、聪明和细心。

C.对贾母之言出自亲情,对宝玉之言出自谦虚。D.反映了黛玉“步步小心,时时在意”的心理状态。参考答案:13、(1)和黛玉的名有联系(2)和黛玉的神态(眉间若蹙)有联系。14、“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不是个好东西。)15、体现了宝玉的叛逆精神,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鄙弃和渴求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的思想性格。(1)在他看来众姐妹没有这样的玉,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唯他有是不公平的,体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想;(2)这块玉是他的护身符,家人一定要他时刻戴着,在他看来这是一种束缚,“摔玉”体现了他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鄙弃,要求拜托束缚,争取个性的解放。16、答案:C

解析:该项分析没有说出“矛盾”。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预

演(前苏联)杜姆巴泽我们是老同学,当时我们俩并排坐在最后一排课桌。当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我们常一起冲着老师的后背做鬼脸儿。我们还一起参加期末补考。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十五年来我们一直没有见过面。今天,我终于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四层楼……不知道他是否还能认出我来?我毅然按了一下电铃。“不怕烂掉你的臭爪子,可恶的东西!震得整个房子嗡嗡响。什么时候你才能改掉这个坏习惯?”里面传出一阵叫骂。我羞得满面通红,连忙把手塞进口袋。前来开门的是一个淡黄头发的女孩,看上去约摸有八九岁。“努格扎尔·阿马纳季泽在这儿住吗?”“他是我爸爸。”“你好,小姑娘,我是绍塔叔叔,是你爸爸的老同学。”“噢,您请进来吧!……玛穆卡!爸爸的同学绍塔叔叔来了。”女孩朝里边喊了一声,领着我向屋子里走去。迎面冲出一个六岁左右的小男孩,浑身是墨水污迹。“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吗?”“不在。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你俩在做什么呢?”我问。“我们在玩‘爸爸和妈妈游戏’。我当爸爸,姆济娅当妈妈。”玛穆卡对我说。“你们玩吧,我不妨碍你们。”我一面点着烟,坐在沙发上。“不知道努格扎尔过得怎么样,”我寻思着,“生活安排得好不好,是不是幸福?”孩子们尖利的喊叫声把我从遐想中唤醒过来。“喂,孩子他妈!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玛穆卡问道,显然是模仿某个人的。“吃个屁!我倒要问问你,我拿什么来做饭?家里啥也没有!”“你的嘴可真厉害!”“昨天夜里你跑哪儿逛去了?说!”姆济娅握着两个小拳头,叉腰站着。“你管不着!”“什么,我管不着?好吧,我叫你出去鬼混!”“你疯啦?”“我受够了!够了!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孩子统统带走!”“不准动孩子,你自己爱上哪儿就上哪儿!”“没那么简单!”“把儿子给我留下!”“不行,我已经说了!”姆济娅高声叫道。“你听着:把儿子留下!要不然……”玛穆卡抱起枕头,一下子砸在姆济娅身上。“好哇,你敢打人?畜生!”姆济娅抡起洋娃娃,狠狠地打在弟弟头上。她打得那样厉害,玛穆卡的两眼当即闪出了泪花。我跳起来把他们拉开。“孩子,真不知道害臊。这是什么游戏哟!”“放开我,尼娜!”姆济娅突然朝我喊道。“你们这些邻居不知道他是什么玩意儿!我整天受他的气,没法跟他过下去了,我的血全被他吸干了,可恶的东西!你们瞧,我瘦成了什么样子!”姆济娅用纤细的指头戳了戳她那玫瑰色的脸蛋儿。“别信这个妖婆的鬼话!”玛穆卡冲我说。“不要吵了!”我实在控制不住,向他们大吼了一声。孩子们恐惧地盯着我。我喘过一口气,勒令两个孩子向我发誓,保证往后不再扮演他们的爸爸妈妈,然后便步履蹒跚地离开了这个家。“看来,我的朋友生活得蛮‘快活’的!”我一路上想着姆济娅和玛穆卡,他们表演了一幕未来家庭生活的丑剧。(有删改)12.小说开篇写“十五年前的事”,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4分)13.请结合小说中“我”拜访“老同学”的这段经历,简要分析“我”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14.试分析小说结尾画线句的含意和作用。(6分)15.小说中“老同学”并未出场,而是重点描写了两个孩子的游戏,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6分)参考答案:12.①通过追述“十五年前的事”,突出了“老同学”学生时代的调皮,表明了同学友情的深厚。(2分)②交代了“我”登门拜访老同学的原因,也为下文写老同学如今的生活做了铺垫。(2分)13.即将见到久别的老同学时内心激动;担心老同学会不认得自己的不安;按门铃时听到屋子里有斥责声时的羞怯;进屋后坐在沙发上等待“老同学”寻思“老同学”境遇时的关切期待;了解到老同学家庭现状后的愤怒失望。(一点1分,答到四点即可)14.这段文字表明老同学的生活现状很糟糕,孩子也很可能成为他们的翻版(2分);点题(点出了“预演”的内涵)(2分);点明了文章主旨,警示人们重视言传身教(家庭教育)的影响。(2分)15.通过一对儿女的游戏巧妙展开情节,生动曲折,侧面表现了老同学的生活境况;使“老同学”的形象更生动丰满:不注重个人修养、生活散漫没有责任心;使小说的主旨更鲜明突出,警示人们注重自身言行;更吸引读者,留下想象与思考的空间(一点2分,答到三点即可)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野草的呼吸迟子建①去年三月,雪花还未从北方收脚,寒流仍环绕冰城、不识相地穿街走巷时,盼春心切的我,一头扎进哈尔滨城郊的室内花卉市场,在姹紫嫣红的花中,选购了几盆色彩艳丽的四季海棠,抱回家中。②这一簇簇的海棠花儿,在窗前,在桌畔,就像迎春的爆竹,等待点燃。而悄无声息燃响它们的,就是阳光了。③在最初的一周,它们在日光中心思透明地大炫姿容,开得火爆。粉色的比朝霞还要明媚,鹅黄的娇嫩得赛过柳芽,橘色的仿佛通身流着蜜,火红的透着葡萄酒般的醇香,让人有啜饮的欲望。④居室春意盈盈,叫人愉悦。每日晨起,我都做早课似的,先赏花儿。我喝一杯凉白开,也给它们灌上一点生水。也许是浇水频繁的缘故吧,十多天后,我发现粉色的四季海棠首先烂了根,花儿做了噩梦似的,花瓣边缘浮现出黑边,像是生了黑眼圈。鹅黄的四季海棠叶片萎靡,花朵也蔫了。我以为它们缺乏营养,于是又浇花卉营养液。⑤可不管我怎样挽留,四季海棠去意已定,没有一盆不烂根的了,花茎接二连三倒伏,那一团团花朵,自绝于青春似的,香销玉殒。⑥我只得清理了残花败叶,沮丧地将花盆摞起,扔在阳台一角。⑦哈尔滨的春花,终于在四月中旬,次第开放。先是迎春,接着是桃花、榆叶梅和樱花。李子树杏树和梨树,紧随其后绽放,它们承担着坐果的使命,耽搁不得。再之后开花的,就是蔷薇和满城的丁香了。当丁香花释放着浓郁的香气,把哈尔滨变成一座大大的香坊时,爱音乐的人就聚集在松花江畔的斯大林公园了。拉手风琴和大提琴的,吹萨克斯和笛子的,莫不神采飞扬,激情荡漾。此时的松花江漂荡着谢落的榆树钱,它们挤挤挨挨在一起,涌动着向前,好像在为这春天的旋律鼓掌。⑧到了六七月,哈尔滨树上的花儿大都闭嘴了。不过不要紧,树下的草本花卉依附着大地,七嘴八舌地开了。园丁们栽培的郁金香、芍药、牡丹、鸢尾、玫瑰、石竹、瓜叶菊、孔雀草、凤仙花等等,一样千娇百媚,争奇斗丽。只是赏这样的花儿,人得一副奴隶的姿态,蹲伏着与其相视,不似与木本花卉比肩对望,来得惬意。⑨但无论是树上还是树下的花朵,在去年都不如一盆野草带给我惊艳之感。⑩我不是把曾记录了四季海棠花事的花盆,弃在阳台角落了吗?虽说花叶无踪影了,可盆中残土犹存。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筷子长了。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⑾时隔多日,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筷子长了。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⑿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所以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它,由它去了。⒀那期间我忙于装修新居,忙于外出开会,在家时虽也去阳台舀米取面,晾衣晒被,但哪会顾及一棵草的命运呢。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扎着活。直到七月下旬我参加香港书展归来,打扫阳台时,才发现它已成了气候。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这盆不屈不挠成长的野草,终于打动了我,我把它搬到卧室的南窗前,当花儿养起来。⒁有了阳光的照拂,有了水的滋养,野草出落得比春花还要漂亮。它们像一把插在笔筒的鹅毛笔,期待我书写着什么。有时我会朝它吹上一口气,看野草风情万种地起舞,将穿窗而入的阳光,也搅得乱了阵脚,窗前光影缭乱。还有时我会含上一口清水,“噗——”的一声,将清水喷射到野草上,看它仿佛沐浴着朝露的模样。我就这样与野草共呼吸,直到哈尔滨的菊花,在浓霜中耷拉下脑袋,所有户外的花儿,在冷风中折翼,我居室的野草,依然自由舒展着婀娜的腰肢。它仿佛知道我嫌它不能开花似的,居然长出花茎,开出几株穗状的米粒似的花儿,如一面面耀眼的小旗子,宣示着它的春天。⒂这盆欣欣向荣的野草,直到年底,才呈颓势。先是开花的草茎,变得干瘪,落下草籽。跟着是花盆外缘的野草,朝圣般地匍匐下身子。到了春节,野草大都枯黄,只有中央新生的草,仍是绿的。它就这样一边枯萎一边生新芽,所以直到如今,这盆野草,依然活着。⒃我从事文学写作三十余年了,小说应该是我创作的主业,因为在虚构的世界中,更容易实践我的文学理想。但我也热爱散文,常常会在情不自禁时,投入它的怀抱。它就像一池碧水,洗濯着尘世的我。这些不经意间写就的散文,就像我居室的那盆野草,在小天地中,率性地生长,不拘时令,生机缭绕,带给我无限的感动和遐想。⒄当一个人的呼吸,与野草的呼吸融合在一起时,在风刀霜剑的背后,在凉薄而喧嚣的世间,宁静与超然,安详与平和,善与慈,爱与美,就会在不老的四季中,缠绕在你的枝头,与你同在。⒅我愿将这样的野草,捧给亲爱的读者。(选自2016年7月17日《文汇报·笔会》有删改)9.第①段“不识相”,用词精妙,请加以赏析。10.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用对比手法描写海棠花,表达了惋惜和沮丧的情感。B.作者从视觉、嗅觉和听觉多个角度,描写哈尔滨的春花。C.观赏树下的花会让人屈尊,不如观赏树上的花来得惬意。D.野草不屈不挠地生长,宣示着它的春天,给写作以灵感。11.分析第⑩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12.分析标题“野草的呼吸”的好处。参考答案:9.不识相,就是不识趣、不知好歹的意思。运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春天已来,而寒冷迟迟不去的天气情况。表达了作者的盼春心切。

10.D

11.将一棵草比喻成游丝,显其柔弱,又用“飞”化静态为动态,表现野草轻盈顽强的活力。抒发作者的赞叹与惊喜之意。

12.“呼吸”在文中是:生命的节律的意思,体现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作者赋予野草人格化,通过野草的生长过程,将其在不同境遇下的生活态度一一展现出来,点明了本文写作的中心内容,暗示作者对传递超然平和真善美的美好愿望。【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分析。“不识相”基本的含义就是“不知趣,不知好歹”,文中作者说“寒流仍环绕冰城、不识相地穿街走巷”,这就把寒流当做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穿街走巷”,说明天气依然寒冷,而“不识相”则反映出作者对寒流的态度是厌恶的,从而也就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盼望之情。【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表达技巧的分析;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D项,“给写作以灵感”分析不正确。从原文来看,作者是把散文比作野草,认为散文和野草一样不拘时令,充满生机,宁静而超然,并不是说要从野草中获得创作的灵感。故答案为D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内容、手法、语言特点等角度来分析。从内容上来看,画线句子写的是一棵小草从地下生长出来的样子;从手法来看,“细若游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草,喻体是“游丝”,二者的相似性是“细”,这就写出了草的柔弱;从语言的角度来看,“飞”是一个动词,作者不说草从地下长出来了,而说“飞”出来了,起到了化静为动的艺术效果,写出了小草顽强和充满活力。作者这样写是也就表达出对小草的赞叹和惊喜之情。【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标题的含义、标题与文章主要内容的关系、标题与主题的关系等角度分析。从含义来看,“呼吸”本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标题中说“野草的呼吸”,使野草具有了人的特点,再结合全文来看,作者写了野草顽强生长的过程,赞美了野草的顽强生命力,可见,标题里的“呼吸”指的是生命的节律,“野草的呼吸”意思就是野草的生命节律,这与文章内容所写的野草的生长过程是一致的,所以标题点明了文章内容,暗示了作者要表达的美好愿望。【点睛】第1小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解答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语言表达上,是否运用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有无特殊语言特点(叠词、口语)等;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形象或情感;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例如,总领下文、承上启下、为后文作铺垫、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升华中心等。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12-14各3分,共14分)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收成不好

B.数罟不入洿池

数:细密C.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过错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B.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以五十步笑百步C.谷不可胜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一曲红绡不知数8.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梁惠王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在实质上没有区别,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关系。B.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的问题。C.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涂有饿莩”的现状归罪于荒年,如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D.《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如在论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时,通过排比的运用,使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9.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5分)

(1)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2分)译文: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译文:

参考答案:6.C

(怪罪)7.B(A、比、对于;C、吃、粮食;D、几;数目)8.B(王道不仅仅有养民,还有精神层面的教民)9.不行。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头发斑白的老人就不会在道路上背着或头顶着东西奔走了。5.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床施蘧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节选自《梁书·孙谦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

干:才能B.躬耕以养弟妹

躬:亲自C.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

宾:归顺D.至郡,布恩惠之化

布:宣告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2分)①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②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③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④每去官,辄无私宅⑤已衰老,犹强力为政

⑥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A.①②④

B.①④⑤C.②③⑥

D.③⑤⑥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A.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友爱。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B.孙谦任钱唐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由于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能借住在官府空车库里。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每次朝见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4分)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分)

(3)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4分)

(4)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3分)

参考答案:4D5A

6B7(1)到任以后,高帝赞赏他清廉,厚礼对待他,认为他很奇特。

略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于谨字思敬,沈深有识量,略窥经史,尤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见之,叹曰:“王佐材也。”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北伐,引谨为长流参军,特相礼接。时魏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于是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广阳与谨至折敷岭迎接之。谨曰:“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要击。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指掌破之。”广阳从其计。拔陵果要击,谨伏兵发,贼大败。孝昌元年,又随广阳王征鲜于修礼。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军中山。侍中元晏宣言于灵太后曰:“广阳盘桓不进,坐图非望。又有于谨者,智略过人,为其谋主。风尘之隙,恐非陛下纯臣。”灵太后诏于尚书省门外立榜,募获谨者,许以重赏。谨闻之,请诣阙披露腹心,广阳许之。谨遂到榜下,曰:“吾知此人。”众共诘之,谨曰:“我即是也。”有司以闻。灵后见之,大怒。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灵后意稍解,遂舍之。谨后自以久当权势,功名既立,愿保优闲,乃上先所乘骏马及所著铠甲等。太祖识其意,曰:“今巨猾未平,公岂得便尔独善耶?”遂不受。及太祖崩,孝闵帝尚幼,中山公护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护深忧之,密访于谨。谨曰:“夙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明日,群公会议。谨曰:“中山公受顾托,军国大事,理须归之。”辞色抗厉,众皆悚动。谨言于护曰:“公若统理军国,谨等便有所依。”遂再拜。群公迫于谨,亦拜。众议始定。保定二年,谨以年老,乞骸骨,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年七十六。武帝亲临,加太师、雍州刺史,谥曰文。谨为人智谋勇毅,善于事上。名位虽重,愈存谦挹。朝廷凡有军国之务,多与谨决。谨亦竭其智能,故功臣中特见委信。

选自《周书·于谨列传》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谨为长流参军

引:举荐B.请诣阙披露腹心

诣:到……去C.密访于谨

访咨询D.夙蒙丞相殊眷

夙:早上7.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于谨“勇毅”的一组是(3分)

①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

②谨闻之,请诣阙披露腹心③乃上先所乘骏马及所著铠甲等

④夙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⑤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

⑥朝廷凡有军国之务,多与谨决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谨性情深沉,有见识、有度量,读过一些经典史籍,尤其好读《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赞叹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B.乜列河率众归附之际,于谨预见到拔陵会依仗兵多将广前袭击,于是他与广阳王共同制定了伏击的计策。C.于谨闻知灵太后张榜悬赏捉拿他后,主动投案,并为广阳王倾吐苦衷,平息了灵太后的怒气,自己也免于处罚。D.中山公宇文护虽受顾命,但起初并没有建立威信。于谨为报恩德,在群臣集会之时为宇文护争得了统理军国的大权。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军中山。(3分)

(2)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4分)

(3)今巨猾未平,公岂得便尔独善耶?(3分)

参考答案:【参考译文】于谨字思敬,性情深沉,有见识度量,读过一点经史书籍,尤其爱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看到他,赞叹说:“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出兵北伐,推荐王谨担任长流参军,对他特别礼遇。当时魏末动乱,群盗蜂拥而起,于谨想要不动用武力,就达到平定他们的目的。于谨就单骑进入贼兵当中,向他们宣示恩信。于是西部铁勒的酋长乜列河等人,率领三万多户人家都服罪归附,相随着往南迁徙。广阳王和于谨去折敷岭迎接他们。于谨说:“拔陵的兵众不少,他得知乜列河等人前归附,一定会拦击。他如果先占据了险要,就难和他争胜。如果用乜列河等人引诱他,然后我们埋下伏兵等待着,一定很容易打败他。”广阳王听从了这个计策。拔陵果然前拦击,于谨的伏兵冲出,贼兵就此大败。孝昌元年,于谨又随广阳王征讨鲜于修礼。适逢章武王元融被鲜于修礼杀害,于是广阳王在中山驻军。侍中元晏告诉灵太后说:

“广阳王徘徊不前,坐观待变图谋不轨。又有个叫于谨的,智略超人,是他的主要谋划者。在战乱之际,他恐怕不是陛下的忠臣。”灵太后下诏命在尚书省张贴告示,招募能抓获于谨的人,答应予以重赏。于谨听说后,请求亲自到朝廷投案,表白真心。广阳王答应了他。于谨就到布告下说:“我知道这个人。”众人都问他。于谨说:“我就是。”有关官吏得知后上报。灵太后引见于谨,十分恼怒。于谨详细地诉说了广阳王的忠诚,并陈述了停驻军队的情况。灵太后灵太后的怒意逐渐缓解,于是放了他。于谨自认为长期掌握权势,地位声望隆重,功名既已建立,情愿保住悠闲的生活,就把他所乘的骏马和所穿的铠甲等献上。太祖明白他的意思就说:“如今大奸之人还没有平定,您怎么能就这样独善其身呢?”就没有接受。到太祖去世时,孝闵帝还幼小,中山公宇文护虽然接受了太祖的临终遗托,但名望地位向低下,各位王公大臣们都图谋执掌朝政。宇文护很是担忧,私下咨询于谨。于谨说:“我向蒙受丞相的特别关怀,今天的事情,我一定会以死相争。第二天,各位王公聚集在一起商议。于谨说:“中山公受到太祖临终的委托,军国大事,理所当然应该归他掌理。”说的时候言语神色严厉,众人都被震惊了。于谨对宇文护说:“您如果统理军国大事,那我们这些人就有依靠了。”于是向宇文护跪拜了两次。王公大臣们受到于谨的逼迫,也跟着跪拜了两次,因此大家的意见才确定下。保定二年,于谨因年老,上表请求辞去官职,朝廷没有允许。到晋公宇文护出兵东进讨伐,仍请求他一同前往,在军事战略上请教他。天和三年,于谨死在任上,终年七十六岁。武帝亲自前往吊唁,加授太师、雍州刺史,谥号为文。于谨为人有智谋、勇敢坚毅,善于为主上效力。他的名望地位虽然很高,但他更加谦让。朝廷凡是有军国大事,大多由于谨决断。于谨也竭尽自己的才智能力,所以在功臣当中,特别受到委用信任。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从高中已学课文中选择一位你喜欢的作家,谈谈你喜欢他的最主要的原因,并为大家推荐这位作家的一部书或一篇文章,说说推荐的理由。(4分)参考答案:[评分标准]作家及原因2分,作品及推荐理由2分。[例]我喜欢徐志摩,因为他有着一种单纯的信仰,他用自己的写作展现着爱、自由和美。推荐他的《再别康桥》,因为诗中蕴涵的淡淡离愁特别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其优美的意境,形式上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都更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①1954年出生的清河镇木版年画第21代传人王圣亮,脸庞瘦削,头发稀疏,与当地农民别无二致,但每当和记者谈到木版年画时,他就显得很健谈。②出游之前,看看百度热力图便能知道哪里人满为患、哪里万人空巷,避免仅在看过旅行攻略后就出发、却发现看海变成看人海的尴尬。③他多次跑省、县有关部门,上下其手,发动单位力量,筹措项目资金,在他的带领下,全村立即启动了16公里村道延伸建设工程。④我们对文化的传承态度不应是胶柱鼓瑟,而应是尊重文化传统,注重社会实际,注重变通、创新、开放、多元,注重在基础上的传承。⑤鲁迅先生对于友人尤其是青年的爱护可以说是无所不为,这一点在后来的很多回忆文章中都谈到了,这也是先生身上最为可贵的品质之一。⑥于是,以培养孩子某些特殊能力为目的的各种特长教育应运而生,如书法班、美术班、舞蹈班、音乐班等等,应有尽有,不一而足。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①别无二致:指区分不出两者酌差别,指两者完全一致。正确。②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卅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错用。③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错用。④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正确。⑤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或干尽了坏事。错用。⑥不一而是:指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不止一件或是不止出现一次。正确。9.把下面关于“科学发展观”概述的长句改为三个短句。(6分)科学发展观是在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前提下,按照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参考答案:(6分)①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论。(2分)②它的总体要求是实行统筹兼顾(2分)。③它的前提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2分)10.微写作:请以“读小说就像拥有了一面镜子”或“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过冬”为开头,从《杜甫传》《活着》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内容,写一段抒情性文字(可写诗歌),表达你在名著阅读方面的感悟。参考答案:例文1:读小说就像找到了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我们可以看见杜甫,也能看到我们自己。当苦难的笙歌奏响在大唐破碎的山河大地上,杜甫那执着的爱国之情摇曳着、燃烧起来,一直燃烧进骨子里。纵使朝廷一次次地抛弃了他,悲苦了他,纵使岁月无多,他仍发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的悲叹。这声声悲叹,也是声声激问,它让我们透过这面镜子去反思: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的祖国,我能为我的祖国和人民做些什么呢?例文2:“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地过冬”有种绝望就是你以为离寒冷的尽头只有咫尺之遥时,却不知那只是另一个冬天的开始。荒诞的命运让福贵失去众亲,他却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直面生死,以一种非凡的力量承受着苦难,忍着,活着。尽管生命里难得的温情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乂消磨殆尽,但年老的福贵还是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反刍从前的美好回忆。《活着》告诉我们:要在各自遭逢的人生冬天里,用微笑去浇灌苦难的花朵,这些花朵就是我们生活着的意义。【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①需要明确选择的作品,结合作品内容分析理由。如结合作品的思想感情、情节塑造、作品的影响等方面阐述理由。②需要注意题干要求“以‘读小说就像拥有了一面镜子’或‘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地过冬’为开头,从《杜甫传》《活着》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内容,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表达你在名著阅读方面的感悟”,要求以此为开头,即可以将其作为中心句,行文围绕它展开。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作品,抒发感悟。如选择“镜子”,镜子能“照见”,反映真实的自己,是借鉴,是返照,是反思,反映个人、社会。再如“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地过冬”是对名著《活着》中主要人物命运的思考,也是考生在行文中对自我生命的思考。结合作品内容,表达你在名著阅读方面的感悟;从阅读小说中获得的感受、感想、启发等通过抒情方式表达出来,可以适当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呼告等。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钱理群教授曾说:“真正的精英应该有独立自由的创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材料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敢于担当诚如孙中山先生所言:惟以担当中国改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