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一、DefinitionofTranslation二、中国翻译简史三、中国翻译理论四、翻译的基本原则五、翻译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一、DefinitionofTranslationDefinitionsgivenbyChinesescholars: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现代汉语词典)●翻译是将一种文字之真义全部移至另一种文字而绝不失其风格和神韵。(吴献书,1949)●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张培基,1980)●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刘宓庆,1990)●翻译的定义应该是:“将一种语言传达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蔡毅,1995)●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王克非,1997)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沈苏儒,1998)●翻译应当把原文的本意,完全正确地介绍给中国读者,使中国读者所得到的概念等于英俄日德法┅┅读者从原文得来的概念。(瞿秋白)DefinitionsgivenbyWesternscholars:●翻译是翻成本族语言或另一种语言(toturnintoone’sownlanguageoranotherlanguage)(美国韦氏新大学词典)●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遗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一样。(泰特勒,1790)●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费道罗夫,1953)●AccordingtoCatford,translationis“thereplacementoftextualmaterialinonelanguage(SL)byequivalenttextualmaterialinanotherlanguage(TL)”.(翻译的定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把一种语言(SL)中的篇章材料用另一种语言(TL)中的篇章材料来加以代替。)(卡特福德,1965)●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巴尔胡达罗夫,1985中文版)●AccordingtoNewmark,translationis“acraftconsistingintheattempttoreplaceawrittenmessageand/orstatementinonelanguagebythesamemessageand/orstatementinanotherlanguage”(2001a:7).美国现代翻译家、语言学会主席尤金·奈达(EugeneA·Nida)1969年所下的定义:Nidainsists,“…translatingconsistsinreproducinginthereceptorlanguage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message,firstintermsofmeaningandsecondlyintermsofstyle”(Nida,1969:53)。(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的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文体而言)TranslationTranslation,infact,hasthreedistinguishablemeaningsforthisword.Itcanreferto:(1)translating:theprocess(totranslate;theactivityratherthanthetangibleobject);(2)atranslation:theproductoftranslating(i.e.thetranslatedtext);(3)translation:theabstractconceptwhichencompassesboththeprocessoftranslatingandtheproductofthatprocess.二、中国翻译简史
自汉末以来迄宋初并在隋唐达到鼎盛时期的佛经翻译(公元5-10世纪)。明末清初(17世纪末18世纪初)对西学的译界。自清末民初而至本世纪30年代达到高潮的对西学的大规模译介。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至今及今后一段时间,对外国文化的又一轮大规模译介活动。第一次翻译高潮:佛经翻译据胡适《白话文学史》统计,佛经翻译达15000卷以上。但相比之下,佛经理论的数量和份量都显轻。现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大量翻译佛经的人是安世高。我国现存佛经中最早的译本是天竺人摄摩藤,竺法护翻译的《四十二章经》。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可分为三个阶段:草创早期(东汉末年到西晋):标志为外籍僧人主译,共译经书570部,主要翻译家:安世高、支谦、竺法护等;发展时期(东晋至隋朝):翻译力量主要是外籍僧人和华籍僧人共译;翻译经书3155卷;翻译由私译转为官译,隋朝还设置了翻经馆。主要翻译家和评论家:道安(314—385),鸠摩罗什(344—413),惠远(334—416),彦琮(557—610)。全盛时期(唐初至唐中叶):主要译者为本国人,他们除了精通佛理外,还精通梵汉两种语言,其译作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前两个阶段加上唐朝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这一阶段的译经活动达到顶峰,出现了玄奘、不空、义净等著名僧人译经家。其中玄奘提出了佛经翻译中著名的“五不翻”的原则。佛经翻译经过晋朝逐渐发展,到了隋唐达到鼎盛时期。衰落时期:唐代以后,佛经翻译从鼎盛逐渐走向衰落,到北宋仁宗景优年间完全沉寂下来佛经翻译的主要贡献:1、奠定了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初步基础。2、对中国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第二次翻译高潮: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明末清初,即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的万历到乾隆时,大量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宣扬基督教,同时耶传播科学。杰出的代表人物为著名科技翻译家、中国“科学译祖”徐光启和著名科技翻译家“中华才士”李之藻。然而,这次高峰仅仅是昙花一现,满清政府因害怕外国列强,实施“闭关锁国”政策,禁止一切对外交往活动。因此,这次翻译高潮无论从延续时间、译者队伍与译著数量来说,都远不能与前一次佛经翻译相比;与此相应,在翻译理论上也没有重大成果。明末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揭开了中国第一次科技翻译高潮的序幕,同时也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第二个翻译高潮。李之藻与FrancoisFurtado合译《名理探(原书名《亚里士多德辩证法概论》)等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医学等十几个自然科学学科领域。清初,康熙笃信西学,倡导西译,编撰西籍,翻译和出版了大量西欧科学书籍》著名翻译家为外国传教士,如德国人汤若望和比利时人南怀仁。德国传教士:德国传教士。数学家、天文学家。字道末。生于德国科隆,卒于中国北京。1616年申请到中国传教,1618年成行,次年7月抵达澳门。1623年1月到北京,因成功地预测三次月食而名声大振。1630年供事历局。1644年清朝后仍留钦天监工作,奉摄政王命修正历法,成《时宪历》。1651年顺治亲政后更受重视,官至一品,被授光禄大夫封号。1664年受杨光先诬陷被罢黝,后幽居而逝。1669年冤案平反。汤若望对中国科学有很大贡献。他制造了浑仪、天球仪、日暑、罗盘、望远镜等许多天文观测仪器,译述撰订了大量天算历法方面的著作。他还在《崇祯历书》的编纂工作中做出很大贡献,他的一些著述被收入该书中,例如“法算”专论天文计算中必需的数学知识,“会通”是中西度量单位换算表等。书中采用第谷体系和几何计算方法,亦有伽利略的新发现,使欧洲天文知识得以在中国传播。他将137卷的《崇祯历书》改编为103卷《西洋新法历书》,并据此制定了《时宪历》,行用20余年。他以学识、勤勉和无私受到人们的钦佩与尊敬,为中西科学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汤若望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南怀仁(1623~1688)耶稣会传教士。比利时人。1641年入耶稣会。中国清代顺治十五年(1658)抵澳门。次年,被派往陕西传教。十七年,奉诏进京协助汤若望纂修历法。康熙八年(1669),为钦天监监副,主持编制《时宪书》。奏请制造六件大型观象台天文仪器,即第谷式古典仪器——黄道经纬仪、天体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地平纬仪)、纪限仪(距度仪),至十三年完成(现存观象台)。十五年,任耶稣会中国省区会长。十七年撰《康熙永年历法》32卷,可预推数千年后年历,奉旨加通政使司通政使衔。十九年,奉旨铸造火炮320门,次年完成。康熙帝临卢沟桥观看试放。又作《神威图说》70卷,于二十一年进呈。是年,以制炮成功,特旨加工部右侍郎衔。二十二年,从康熙帝往盛京。二十六年坠马受伤,次年卒于北京,赐谥勤敏。南怀仁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立的怀仁厅南怀仁为清朝廷制造的6件天文仪器,至今还保存在北京古观象台上。在南怀仁逝世300周年的时候,中国政府向比利时鲁汶大学南怀仁基金会赠送了“天球仪”(即南怀仁设计制造的大型天文仪器之一)的模型,至今保存在南怀仁厅前。第三次翻译高潮: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高潮清末民初,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大批忧国忧民的先进人物面对民族危机,图自强,谋复兴,共赴救亡图存大业,积极推动翻译和传播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培养早期科学人才,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又一次开创了西学翻译的高潮。
此次翻译高潮又可分为三个阶段:洋务时期的翻译、维新时期的翻译20世纪初五四运动之前的民国时期。洋务时期的翻译洋务时期的翻译活动创设了外语与科学技术兼学的近代学堂和翻译机构,翻译了大批科学技术书籍,培养了一批杰出的科技翻译家,对清末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设立书局,翻译西籍,传播西方科学,沟通中西文化。清朝最高创建的翻译馆是为外交服务的俄罗斯文馆,为清政府培养俄文译员。后相继设立英文馆、德文馆、法文馆等,主要翻译反映西方国家社会、经济、法律、外交和政治制度的社会著作,兼顾数理化天文地理等方面的自然科学著作。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近60年中,翻译西方科学著作达468中,其中,总论及杂著类44种,数学类164种,理化类98种,博物类92种,地理类58种,达到了西方科学翻译的高峰。3、中外合作译书,发挥各自优势,造就一流科技翻译家。晚清,中国各书局聘请一批外国来华教会人士和汉学家担任教习、或主持馆务,并与中国教习合作,从事西学翻译,对清末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造就了一批中国一流科技翻译家,如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1、兴办新式学堂,官派留学生,培养大批学者型的翻译家。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兴办讲习外语、军事、工艺的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江南制造局机械学堂、福建传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湖北自强学堂等,同时派遣大量留学生到英、法、美、德等国学习军事、技术、自然科学等。李善兰,中国杰出的数学家和著名的科技翻译家,与外国人合作,将西方近代符号代数学、解析几何学、微积分学、哥白尼日心说、牛顿的三大定律介绍到中国来。华蘅芳,中国杰出的数学家和著名的科技翻译家,将包括概率论在内的许多新的数学分支理论介绍到中国来,他的译著至今仍被视为我国数学科学的宝贵遗产。徐寿,中国著名化学家和科技翻译家,系统译介了19世纪70、80年代西方化学科学成就,首创了一套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维新时期翻译维新时期广设译学馆,广译西学,造就翻译人才等方面,其规模之大,其学科之广,其数量之多,其质量之精,是洋务时期的翻译无可比拟的。产生了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评论家,如马建忠、梁启超,严复等。马建忠(1844-1900),是一位精通西汉多种语言的语法学、语音学、修辞学、文体学、词源学的比较语言学家,主要著作有《适可斋记言记行》、有《文通》(通称《马氏文通》)十卷,以拉丁文法研究汉文经籍的语言结构规律,为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语法著作。翻译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向光绪皇帝呈上的一道奏折《拟设翻译书院议》,这是当时最具影响、最有说服力、最全面的上疏,成为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马氏就设翻译书院的规模、生源、学制、师资、课程的设置、培养目标、教学管理、应译之书、图书设备、印刷出版、建院地点、经费来源等一一详细阐述,构成了翻译书院建设的整个科学体系中国近代翻译家之一:严复严复天津故居严复天津铜雕严复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他的著名译著还有亚当·斯密的《原富》
、斯宾塞的《群学肄言》
、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乳名体干,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号野老人,福建侯官(后并入闽县,称为闽侯,今福州市)人。他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20世纪初五四运动之前的民国时期以章士钊、胡以鲁、容挺公、朱自清等人为代表,掀起了一场“译名大讨论”。这是翻译史上一场著名的大辩论,其影响甚为深远。五四以来的著名翻译家著名的文学翻译家:鲁迅、瞿秋白、郭沫若、茅盾,沈雁冰、郑振铎、郁达夫、叶圣陶、巴金、林语堂,朱光潜、朱生毫、傅雷。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如陈独秀、李大钊、张闻天、成仿吾等。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是“五四”后我国翻译事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家主要有李大钊、李汉俊、李达、李立三、王一飞、艾思奇等,其中最有影响的译作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它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就是郭大力译介的《资本论》。著名文学翻译家鲁迅著名翻译家,共翻译介绍14个国家近百位作家的200多种作品,印成33个单行本,总字数超过250万)鲁迅翻译贡献:主张直译,三美观点用“信顺”二字修正了过时的“雅”字,主张宁信而不顺,保存原作的风姿,提出了中国文字“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著名莎剧翻译家朱生豪朱生豪(1912.2.12—1944.12.26)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诗人,浙江嘉兴人。曾就读于杭州之江大学。1933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世界书局任英文编辑,并创作诗歌。写有诗集多种,均毁于战火。此时还在报刊上发表散文、小品文。1936年春着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进行校、研究。为便于中国读者阅读,打破了英国牛津版按写作年代编排的次序,而分为喜剧、悲剧、史剧、杂剧4类编排,自成体系。1941年日军进攻上海,辗转流徒,贫病交加,但仍坚持翻译,先后译有沙剧31种,部分散失,后终因劳累过度患肺病早逝。朱生豪与妻子宋清如主要翻译书目: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共3辑)1947,世界莎士比亚戏剧集(1—12卷)1954,作家;1958,人文奥瑟罗1959,人文威尼斯商人1977,人文哈姆莱特1977,人文雅典的泰门1977,人文莎士比亚全集(1—11卷)1978,人文亨利四世1978,人文温沙的风流娘儿们1978,人文李尔王1978,人文新中国翻译时期可分为文化大革命前后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迎来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潮。我国的翻译事业同样也获得了蓊郁蓬勃的发展。这一时期,人们不仅重视翻译实践本身、翻译作品的质量,同时也注重对翻译理论、翻译原则的研究。在翻译理论建设和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如对翻译标准的再论争,创立了“四论”(茅盾的“意境论”、傅雷的“神似论”、钱钟书的“化境论”和焦菊隐的“整体论”)等,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同时在这一时期也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学者型翻译家如茅盾、傅雷、钱钟书、曹靖华、焦菊隐、懂秋斯、戈宝权、叶水夫等。因此,翻译作品的质量得到了大大提高,对翻译标准的认识也日趋统一。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四人帮”否定一切文化事业,我国的翻译事业几乎处于停滞时期。直到粉碎“四人帮”后,我国的翻译事业才又开始重新得到重视。傅雷(1908-1966),一代法语翻译巨匠。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以“稿费”谋生计,未取国家一分俸禄,可见其一生事业重心之所在。傅雷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傅雷主要译作: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有《约翰·克利斯朵夫》
、传记《贝多芬传》
、《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巴尔扎克名著《高老头》
、《欧也妮·葛朗台》
、《贝姨》
、《邦斯舅舅》
、《夏倍上校》
、《幻灭》
;伏尔泰的《老实人》
、《天真汉》
;梅里美的《嘉尔曼》
、《高龙巴》等等共三十余部作品。著名翻译家傅雷80年代以来的翻译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日益频繁的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促进了翻译事业的新繁荣,开始了对外国文化的又一轮全方位的、大规模译介活动,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翻译高潮。信息时代和市场经济决定了这次翻译高潮最突出的特点。较以前的翻译高潮,这次翻译高潮信息量更庞大,涵盖面更广泛,题材体裁更丰富多样,操作方式更灵活更便捷,技术装备更先进,从业人员更众多,受益者更普遍,理论研究更活跃,人才培训更具规模。在这次翻译高潮中,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著名的翻译家有杨宪益、季羡林、王佐良、许渊冲、叶君健等。三、中国的翻译理论简介
翻译标准是翻译实践所必须遵循的准绳,是衡量译文的尺度,是翻译工作者不断努力以求达到的目标。翻译的标准是翻译理论研究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它关系到翻译理论研究、翻译实践和翻译事业的进步发展和兴旺繁荣。中国传统译论的研究成果主要是“案本——求信——神似——化境”这一翻译标准体系。(罗新璋,1984)和各类翻译技巧。中国著名的翻译理论1、东晋道安的“五不失,三不易”2、鸠摩罗什(Kumarajiva)的“天然语趣”3、玄奘的“既须求真,又须喻俗”和“五不翻”4、马建忠的“善译”5、严复的““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andelegance)三原则6、鲁迅的“一当然力求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7、瞿秋白的“对等概念”8、陈西滢的“形似”,“意似”与“神似”9、矛盾的“再现意境”10、林语堂的“翻译美学”11、朱光潜的“翻译艺术论”12、傅雷的“重神似而不重形似”,即“神似”说(spiritualconformity,focusingonthereproductionofthespiritortheflavoroftheoriginal)13、钱钟书的“化境”说(sublimedadaptation,focusingonthetranslator’ssmoothandidiomaticChineseversionforthesakeoftheChinesereader)14、许渊冲的“译经”15、刘重德的“信、达、切”(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andcloseness)16.张今的“真、善、美”二十世纪中国学派的六大翻译理论第一个翻译理论家是严复,他在《天演论》(EvolutionandEthicsandotherEssays)中提出了“译事有三难: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elegance),即“信、达、雅”三原则。这三个字的影响之大,可以说是“世界之罪”。因为二十世纪的中国译者几乎没有不受这三个字影响的(已衍生出“信达切”(刘重德)、“信达贴”(蔡思果)、“信达优”(许渊冲)、“信达似”(裘克安)、信达+X等)。“信”是强调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达”是强调译文应该通顺易懂,“雅”在严复时代指的是桐城派风格,现在一般赋予“雅”新的涵义,即要求译文有文才。第二个是鲁迅,他用“信顺”二字修正了过时的“雅”字,并且提出了中国文字“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主张“一当然力求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第三个是郭沫若,他提出了“创作论”观点,他认为文学翻译等于创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并且说文学翻译“越雅越好”。第四个是朱光潜,他用孔子的话“从心所欲,不逾矩”作为艺术成熟的标志。第五个是傅雷,他提出了“重神似不重形似”的翻译理论,即“神似”说(spiritualconformity,focusingonthereproductionofthespiritortheflavoroftheoriginal)。他认为翻译“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望其外”))第六个似钱钟书,他认为“化境”似翻译的理想,即“化境”说(sublimedadaptation,focusingonthetranslator’ssmoothandidiomaticChineseversionforthesakeoftheChinesereader)。他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中国的翻译名家张经浩书中的“翻译群英谱”安世高(第一个大量翻译佛经的人,最早翻译医学)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中国古代三大佛经翻译家)、林纾(译书最多,介绍外国小说183种,字数达1200万)徐光启(科技翻译家,与利马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严复(翻译西方八大名著,《原富》、《名学》等)陈望道(毛泽东曾说“第一个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人应该一辈子有饭吃”)鲁迅(著名翻译家,共翻译介绍14个国家近百位作家的200多种作品,印成33个单行本,总字数超过250万)朱生豪(前后历经战乱,贫病交加,译出莎剧31个半,近200万字)傅雷(最广为人知)杨宪益(汉译外最有影响的翻译家,与夫人戴乃迭合作,先后翻译了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诗经选》、《楚辞》、《关汉卿杂剧》、《长生殿》、《老残游记》等,字数上千万,速度极快,能左手指着中文原著阅读,右手用打字机打出初稿)王贤才(科技翻译家中的佼佼者,曾于狱中译完470多万字的《希氏内科学》)郭著章先生笔下的“翻译名家”:鲁迅、周作人、胡适、郭沫若、林语堂、徐志摩、茅盾、梁实秋、钱歌川、张谷若、巴金、傅雷、肖乾、戈宝权、王佐良、许渊冲四、国外主要翻译理论英国著名学者亚力山大•弗雷赛•泰特勒(AlexanderFraserTytler)的翻译三原则,即:“⑴译事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相当于“信”);⑵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作的性质相同(相当于“雅”);⑶译文应和原文同样流畅自然(相当于“达”)”。他认为好的翻译应该“能够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使译入语国家的人能够清楚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一样。前苏联的费道罗夫的“等值论”费道罗夫认为有两项原则,对于一切翻译工作者来说都是共同的:⑴翻译的目的是尽量确切地使不懂原文的读者(或听者)了解原作或讲话的内容;⑵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EugeneNida六七十年代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即“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与原文在内容上的一致和形式上的一致必须同时兼顾。后来修正后提出了“最自然的对应”(Atranslatormustalsonegotiatewiththelanguageofthetargetaudienceinordertoarriveat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Nida,1997:166)
奈达对翻译理论的三大贡献是:首先,他把信息论引进了翻译理论,认为“信息”概念的外延远远大于“语义”概念的外延;其次,他把乔姆斯基的第一期转换语法和现代语义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翻译理论中来;第三,他非常重视读者的反应,在翻译思想史上第一个把社会效益原则纳入到翻译标准中来。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皮特•纽马克(PeterNewmark)
★Newm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品生命周期管理-洞察分析
- 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洞察分析
- 休闲教育政策研究-洞察分析
- 团体辅导效果评估-洞察分析
- 虚拟健康咨询与交互研究-洞察分析
- 写给女朋友的道歉信范文(5篇)
- 关于不放烟花爆竹的倡议书(9篇)
- 《休克治疗原则》课件
- 创新科技产品营销的提问引导法
- 儿童音乐治疗艺术与医疗的完美结合
- GB/T 4450-1995船用盲板钢法兰
- GB/T 24802-2009橡胶增塑剂A
- GB/T 12706.1-2020额定电压1 kV(Um=1.2 kV)到35 kV(Um=40.5 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1部分:额定电压1 kV(Um=1.2 kV)和3 kV(Um=3.6 kV)电缆
- 企业标准编写模板
- 压力管道水压试验记录范文
- 山东电力积分商城系统建设方案v1.1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题卡
- 内陆渔政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环境材料学教学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全书整套课件幻灯片(最新)
-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表格
- 业务员手册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