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_第1页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_第2页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_第3页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_第4页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的根本意义就是,根据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不同,分别不同情况,实行区别对待,在认定处理上宽严结合,有宽有严,惩办少数,改造多数。

第一节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是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

一、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治斗争策略(一)镇压与宽大政策的萌芽时期1、毛泽东提出对土豪劣绅实行区别对待政策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已经具有了镇压与宽大政策的内容(二)镇压与宽大政策形成时期:明确提出镇压与宽大政策1940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其为中共中央写的对党内的指示《论政策》一文中,鲜明地提出反对“右倾”和“左倾”错误,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既不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又不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而是综合联合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1942年11月6日,中共中央根据各抗日根据地执行宽大政策中出现的某些偏差,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宽大政策的解释》,明确提出镇压与宽大政策,同时提出了镇压与宽大政策的界限。(三)镇压与宽大政策的发展时期1、提出镇压与宽大政策的具体内容2、明确提出镇压与宽大相结合政策概念以及具体内容1949年9月我国的临时宪法《共同纲领》第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严厉惩罚一切勾结帝国主义、背叛祖国、反对人民民主事业的国民党反革命战争罪犯和其他怙恶不悛的反革命首要分子。对于一般的反动分子、封建地主、官僚资本家,在解除其武器,消灭其特殊势力后,仍需依法在必要时期内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但同时给以生活出路,并强迫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成为新人。假如他们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必须予以严厉的制裁。”这一具有宪法性质的规范表明了对反革命进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人民日报》1950年7月24日发表短评《严惩反革命分子》指出:镇压反革命分子的正确政策是“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在“五反”运动中规定了具体的宽严界限,对工商户处理的基本原则是:过去从宽,今后从严;多数从宽,少数从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工业从宽,商业从严;普通商业从宽,投机商业从严。1956年4月,毛泽东又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指出:“对待反革命分子的办法是:杀、关、管、放。杀,大家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关,就是关起来劳动改造。管,就是放在社会上由群众监督改造。放,就是可捉可不捉的一般不捉,或者捉起来以后表现好的,把他放掉。按照不同情况,给反革命分子不同的处理,是必要的。”《最高人民法院1955年肃清反革命分子斗争审判工作经验初步总结(节录)》(1956.06.01)指出,对反革命分子必须全面地贯彻执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立功折罪,立大功受奖”的政策。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年)镇反运动中,湖北武汉市人民召开公审反革命分子大会从1950年冬开始,在全国范围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运动打击的重点是敌对分子,如土匪、特务、恶霸、反动会道头子和反动党团骨干分子。1952年底镇反运动基本结束。主要对象是党内部以及党政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各级工作人员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三反(1951年底)三反运动中,1952.2.10河北省人民法院遵照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命令,组织了临时法庭进行公审,公审结果,依法判处前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前天津专员公署专员张子善死刑,立即执行,并没收其本人全部财产。主要对象是违法乱纪的资本家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五反(1952年初)上海黄浦区国际贸易业的资本家排队向“五反”委员会递交坦白书建国初期的镇反运动镇压反革命保卫新生人民旧上海黑社会老大黄金荣解放后扫大街进行“改造”1952年刘青山、张子善案“拿我做个典型吧,处理算了,在历史上说也有用。”这是刘青山的遗言。“伤痛!万分伤痛!现在已经来不及说别的了,只有接受这血的教训!”这是张子善的遗言。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一)政策名称改为“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内容更加全面1、刘少奇首次提出惩办和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名称2、罗瑞卿首次完整归纳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六大内容1956年9月19日,罗瑞卿同志在中共八大第一次会议上作了《我国肃反斗争的主要情况和若干经验》的报告,指出:“党在肃反斗争中的严肃与谨慎相结合的方针,体现在对待反革命分子的政策上,就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它的具体内容就是: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立功折罪,立大功受奖。惩办与宽大,两者是密切结合不可偏废的。”(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法律化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其中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依照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制定。”(三)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内容演变1、传统内容2、现代含义一般认为,区别对待,宽严相济,分化瓦解,打击少数,教育改造多数是这一刑事政策的主要精神实质。第二节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思想基础、

内容和基本精神

一、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思想基础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内容(一)首恶必办,协从不问(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三)立功折罪,立大功受奖三、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基本精神(一)区别对待(二)宽严相济(三)分化瓦解(四)打击少数,改造多数第三节惩办与宽大的基本刑事政策在刑法中的体现及对刑事司法实践的指导作用1979年的我国刑法典,在总则中明确规定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准则,包含了“坦白从宽”政策的内容,加上相关司法解释的确认,例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1984年4月16日《关于当前处理自首有关问题具体运用法律的解答》中指出:“对于罪犯确能坦白其罪行的,依照刑法第57条的规定,视坦白程度,可以酌情从宽处理”。“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的司法悖论。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当前处理自首和有关问题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答》将坦白定义为:“犯罪行为已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发觉、怀疑,而对犯罪分子进行询问、传讯,或者采取强制措施后,犯罪分子如实供述这些犯罪的行为”。进一步落实坦白从宽的刑事政策第六十七条【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评价正面:一、提高诉讼效率二、完善量刑情节、实现刑法公正三、实现刑罚目的负面:侵犯沉默权?助长刑讯?第四节惩办与宽大的基本刑事政策和具体刑事政策从1982年开始,中国基本上进入了“严打”时期,“严打”刑事政策基本上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