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之血液_第1页
生理学之血液_第2页
生理学之血液_第3页
生理学之血液_第4页
生理学之血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

血液的主要功能物质运输功能防御和保护功能维持内环境稳态参与生理性止血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1、血液的组成2、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生理血液生理血液血浆水(91%-92%)溶质(8%-9%)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血细胞(40%-50%)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电解质:Na+、K+、Cl-等其他:激素、代谢物、营养物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运输功能形成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参与凝血、抗凝和纤溶等生理过程免疫功能营养功能缓冲功能血液生理血(红)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思考:1、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饮水、输液、大量出汗时红细胞比容的变化?男性:40%-50%;女性:37%-48%

新生儿:55%

2、大失血、输全血时红细胞比容的变化?

3、贫血时红细胞比容的变化?血清血液凝固后,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液体思考: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血液生理贮备血量循环血量指人体内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7%-8%。并且存在种间、年龄、所处生态环境等的不同的差异。—参与机体血液循环的血量—贮存于肝、脾、肺、静脉等处的血液血量血量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正常机体活动的必要条件1、机体一次失血量小于10%

反射性引起心脏活动加强、血管收缩;储血库的血管收缩,释放一部分储存血液2、机体一次失血量大于20%

血压显著降低、脉搏加快、四肢冰冷、眩晕、口渴、恶心、乏力、甚至昏倒3、机体一次失血量大于30%

危及生命血液的理化特性1、颜色

颜色取决于红细胞及其所携带氧气的多少

动脉血鲜红色,静脉血暗红色

血浆:饭前清澈,饭后浑浊2、比重全血比重:1.050~1.060,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血浆比重:1.025~1.030,与血浆蛋白的含量有关红细胞比重:1.090~1.092,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有关3、粘滞性(黏度)

血液流动时,由于内部分子或颗粒之间的相互磨擦而产生的阻力。(是水的4~5倍)全血的粘度主要取决于血细胞比容血浆的粘度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血流速度减慢到一定程度时,血液的粘度增大思考: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血液的粘度?红细胞发生叠连时,血液的粘度?大面积烧伤时,血液的粘度?4、血浆渗透压GS(1mol/L)蒸馏水H2O半透膜渗透压渗透现象被半透膜隔开的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水分子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中扩散的现象渗透压: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所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的能力其大小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颗粒数目成正比,而与其种类和大小无关。血浆渗透压的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由NaCl形成,约占血浆总渗透压的99.6%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白蛋白形成

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0.85%的NaCl、5%的葡萄糖溶液、1.9%尿素溶液

高渗溶液:比血浆渗透压高的溶液

低渗溶液:比血浆渗透压低的溶液等张溶液临床上把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溶液,称为等张溶液。张力:溶液中不能通过红细胞膜的溶质颗粒所产生的渗透压例:0.85%NaCl既是等渗溶液,又是等张溶液而1.9%的尿素是等渗溶液而不是等张溶液血浆渗透压的作用晶体渗透压:主要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及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胶体渗透压:主要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5、酸碱度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35~7.45血浆中的缓冲对:

NaHCO3/H2CO3,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2HPO4/NaH2PO4红细胞内的缓冲对:

Hb钾盐/Hb,HbO2钾盐/HbO2,K2HPO4/KH2PO4,KHCO3/H2CO31.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是A.调节血管内外水的交换B.调节细胞内外水的交换C.维持细胞正常体积D.维持细胞正常形态E.决定血浆总渗透压2.全血的比重主要决定于A.血浆蛋白含量B.渗透压的高低C.红细胞数量D.白细胞数量E.NaCl的浓度3.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A.血浆蛋白含量B.红细胞数量C.白细胞数量D.血小板的数量E.NaCl的浓度√√√4.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A.体积B.表面积C.数量D.比重E.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5.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下降可引起红细胞A.变形性减弱B.渗透脆性减小C.悬浮稳定性增大D.血沉降低E.血红蛋白含量增大6.引起血沉加快的因素有:A.白细胞增多B.血浆球蛋白增多C.血浆白蛋白减少D.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E.血浆磷脂增多√√√√√第二节血细胞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血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造血中心的变迁:卵黄囊→肝、脾→骨髓红细胞生理

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形态:成熟红细胞无核,双凹碟形

贫血末梢血液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或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成年人红细胞数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成年人血红蛋白(Hb)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红细胞的功能运输O2和CO2缓冲PH值参与免疫反应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可塑变形性

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影响因素:

a.红细胞的几何形状:表面积与体积比值,越大,变形能力越强;

b.

粘度越大,变形能力越小;

c.

细胞膜弹性降低,变形能力减小。意义:使红细胞能够通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悬浮稳定性

在循环血液中,红细胞能够较稳定地分散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原因:双凹碟形的红细胞在下降时与血浆的接触面积大,摩擦阻力大;红细胞表面带负电的蛋白同性相斥力在单位时间内(1小时)红细胞下沉的距离,称为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血沉愈快则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红细胞叠连→与血浆接触面积↓→摩擦力↓→血沉加快血沉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生理性血沉加快:妇女月经期、妊娠期、老年人病理性血沉加快:急、慢性炎症,如结核、风湿热在某些疾病时(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红细胞彼此能较快地以凹面相贴,称为红细胞叠连,使之下沉加快。决定红细胞叠连快慢的因素不在红细胞本身,而在于血浆成分的变化影响因素:血浆成分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胆固醇白蛋白卵磷脂ESR增快ESR减慢0.85%NaCl

红细胞保持正常大小和形态0.6%~0.8%NaCl

红细胞一定程度膨胀0.40%~0.45%NaCl

部分红细胞由于过度膨胀而开始破裂0.30%~0.35%NaCl

红细胞完全溶血红细胞对低渗溶液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这种抵抗力的大小用渗透脆性来表示

渗透脆性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在红骨髓在循环血液干细胞髓系干细胞红系定向祖细胞原红细胞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红细胞的生成1.场所:红骨髓

放射性某些药物抑制骨髓造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2.原料:铁和蛋白质红细胞能优先利用氨基酸合成血红蛋白铁:内源性、外源性铁供应不足或流失过多时:→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3.成熟因子:叶酸和维生素B12叶酸在VB12的参与下,转化为四氢叶酸,参与DNA的合成VB12的吸收需要内因子(胃黏膜壁细胞合成)参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食物中缺乏叶酸或VB12胃病或胃部分切除导致内因子缺乏回肠切除导致VB12吸收障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因素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并向原红细胞分化,是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最主要的因素。雄激素雄激素血液生理红细胞的破坏:平均寿命120天。主要由于衰老而遭破坏在肝、脾中被巨噬细胞吞噬铁可被再利用,胆红素随粪尿排出体外血管内破坏的RBC释放Hb,与触珠蛋白结合被肝摄取临床应用:严重溶血时,血浆中血红蛋白浓度过高超过了触珠蛋白结合能力,未能与触珠蛋白结合的血红蛋白将直接由肾排出,形成血红蛋白尿血液生理

白细胞比红细胞体积大、数目少、比重小,有核白细胞有颗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无颗粒细胞单核细胞白细胞生理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4.0~10.0)×109/L

昼夜波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疼痛、进食、妊娠、分娩时升高

生理特性

变形、游走、趋化、吞噬、分泌白细胞的功能中性粒细胞

变形、游走、吞噬能力强。进入组织发挥作用,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处于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

嗜酸性粒细胞

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嗜碱性颗粒细胞

颗粒内含有组胺、肝素、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舒张血管、抗凝血、参与过敏反应、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单核细胞

转变成巨噬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功能。

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

B淋巴细胞—体液免疫血液生理

白细胞的生成和增殖受一组造血生长因子的调节(或称集落刺激因子)。与被破坏的组织残片和细菌一起形成脓液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通过消化、呼吸、泌尿道排出体外破坏白细胞的生成与破坏血小板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物质。

体积小,无核,双面微凸的梭形或椭圆形,正常成人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为(100~300)×109/L。<50×109/L时有出血倾向,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00×109/L时称为血小板过多,易形成血栓血小板的生理特性黏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血小板黏附需要GP(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内皮下成分,vWF参与释放:血小板受刺激后将其颗粒中储存的生物活性物质向外排出的现象。

ADP、ATP、5-HT、Ca2+、儿茶酚胺、TXA2、纤维蛋白原等。其中有使小血管收缩的,如5-HT和儿茶酚胺等;有使血小板发生聚集的,如Ca2+和纤维蛋白原等,称为致聚剂。聚集: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粘着。需要参与的物质:纤维蛋白原、Ca2+、GPIIb/IIIa生理性致聚剂:ADP、肾上腺素、5-HT、组胺、TXA2等病理性致聚剂:细菌、病毒、免疫复合物、药物等血小板聚集分为两个时相第一时相:迅速、可逆第二时相:缓慢、不可逆收缩:与血小板的收缩蛋白有关。吸附:血小板能将许多凝血因子吸附到它的表面,以加速凝血。血小板的功能参与生理性止血血管、血小板和血浆中凝血因子的协同作用促进血液凝固血小板可释放血小板因子,加速凝血;吸附多种凝血因子,促进凝血过程的发生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血小板的修复功能血液生理生理性止血1、生理性止血:小血管损伤后血液从血管内流出,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2、出血时间:用小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自然流出,测定出血延续的时间,称为出血时间。一般1-3分钟。出血时间的长短可反映生理性止血功能的状态血液生理思考

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所起的作用?血液凝固: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简称凝血。第三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凝血时间4~12min血液生理凝血因子(bloodclottingfactors)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根据发现的先后顺序,以罗马数字编号的凝血因子有12种。甲型血友病乙型血友病丙型血友病注意

需要维生素K参与合成的凝血因子:FⅡ、FⅦ、FⅨ、FⅩ,在肝脏合成,缺乏维生素K或肝功能下降时,将出现出血倾向。凝血因子的激活:FⅡ→FⅡa凝血的过程: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X→Xa)凝血酶的形成(II→IIa)纤维蛋白的形成(I→Ia)

凝血过程的分类内源性凝血:参与凝血过程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存在于血液中。

始动因子──因子XII

外源性凝血:始动凝血的组织因子来自组织

始动因子──因子III凝血酶原酶复合物血清和血浆的区别: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增加了凝血过程中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和激活了的凝血因子血液凝固后1-2个小时,血凝块回缩析出淡黄色的液体为血清血液生理注意两条途径三个阶段始动因子正反馈酶促反应

Ca2+思考正常情况下循环血液为什么不凝固?血液生理生理性抗凝物质抗凝血酶Ⅲ由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一般与肝素联合作用效果强蛋白C系统灭活凝血因子Ⅴa、Ⅷa,消弱因子Xa,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直接抑制因子Xa的活性,在Ca2+存在下抑制外源性凝血途径肝素与抗凝血酶Ⅲ结合,是一种很强的抗凝物质血液生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加速或延缓血液凝固。根据对血液凝固机理的认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以延缓或加速血液凝固。促进和延缓血液凝固延缓血液与光滑面相接触减低创面温度除去Ca2+和纤维蛋白加入抗凝剂加速血液与粗糙面相接触提高创面温度添加Ca2+添加维生素K血液生理

纤维蛋白的溶解

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二个阶段纤溶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的降解纤溶系统的组成: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抑制物血液生理纤维蛋白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降解纤维蛋白溶解过程:(产物为可溶性小肽—抗凝)

血管激活物组织激活物依赖因子Ⅻ激活物血液生理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抗纤溶酶的浓度很高,为纤溶酶的20—30倍,因此,纤溶酶在正常情况下不起作用。

凝血、纤溶和抗纤溶三方面活动的相互制约,对于凝血和纤溶局限于创伤局部有重要意义,确保机体血液循环的通畅。凝血过程纤溶过程纤溶抑制第四节血型与输血血型

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红细胞表面上含有的抗原物质,称为凝集原

血清中含有的能与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体,称为凝集素

凝集反应:某一血型的红细胞和其对应的凝集素相遇,红细胞彼此聚集在一起,成为一簇不规则的细胞团的现象。其本质是抗原-抗体反应。一旦发生凝集反应,在补体的作用下,红细胞破裂溶血。红细胞血型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红细胞膜上的抗原

A抗原、B抗原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血清中抗体

抗A抗体、抗B抗体属于天然抗体,IgM,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胎盘,出生后2-3个月开始产生,8-10岁达高峰抗A和抗B无O无A和BAB抗ABB抗BAA血清中抗体(凝集素)红细胞上抗原(凝集原)血型分型原则:以红细胞为主,以凝集原定型

血型鉴定制备标准的A型血清(含抗A凝集素)和B型血清(含抗B凝集素)。用标准血清分别与被鉴定人的红细胞悬液相混合。抗A血清抗B血清抗A血清抗B血清抗A血清抗B血清抗A血清抗B血清ABOAB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请判断此人的血型?某男,其红细胞与抗B血清发生凝集,其血清与A型红细胞发生凝集,他的ABO血型是:

AB型B型Rh血型系统人类红细胞含有一种与恒河猴RhesusMonkey的红细胞相同的凝集原,Rh凝集原,根据此种凝集原将此种血型命名为Rh血型

分布汉族及大部分民族阳性较多有些少数民族阴性者较多红细胞表面抗原:D、E、C、c、e,D抗原性最强,含有D凝集原的称为Rh阳性,不含的为Rh阴性Rh血型抗体:IgG,属免疫抗体,分子量小,可通过胎盘。特点:血清中不存在“天然”抗体。当Rh阳性RBC进入体内而产生。Rh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输血第一次输血不必考虑Rh血型第二次输血需考虑Rh血型是否相同妊娠

Rh阴性的母亲Rh(-)第一次输Rh(+)人的血血清中产生Rh抗体产生输血反应第二次输Rh(+)人的血若第二次怀孕还是Rh(+)胎儿胎儿血进入母体Rh(-)的母亲第一次怀孕生了一Rh(+)的胎儿母亲血液中产生Rh抗体胎儿溶血死亡Rh(+)胎儿Rh(-)的母亲接受过Rh(+)输血母亲血液中产生Rh抗体胎儿溶血死亡血液生理输血(过去)血液生理输血的基本原则保证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中的凝集素所凝集。血液生理ABO血型的输受关系

同型血相输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血型的人(一少二慢三勤看)AB型的人可以接受少量其他血型的血液(一少二慢三勤看)O型AO抗BAA抗B、抗B案例1、某患者为A型血,因车祸大出血入院,需紧急输血抢救,但医院暂时没有A型血库存,现有一A型血的人愿意无偿献血。请问:是否需要做交叉配血试验,为什么?2、某患者因大出血接受过亲人输血,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请问,此患者如再次接受该亲人的输血,有必要做交叉配血试验吗?为什么?输血方式①输全血②成分输血(浓缩红细胞悬液、白细胞浓缩液、血小板浓缩液、血浆等)③自体输血(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回收自身失血的血液)1.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是A.调节血管内外水的交换B.调节细胞内外水的交换C.维持细胞正常体积D.维持细胞正常形态E.决定血浆总渗透压2.全血的比重主要决定于A.血浆蛋白含量B.渗透压的高低C.红细胞数量D.白细胞数量E.NaCl的浓度3.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A.血浆蛋白含量B.红细胞数量C.白细胞数量D.血小板的数量E.NaCl的浓度√√√4.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A.体积B.表面积C.数量D.比重E.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5.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下降可引起红细胞A.变形性减弱B.渗透脆性减小C.悬浮稳定性增大D.血沉降低E.血红蛋白含量增大6.引起血沉加快的因素有:A.白细胞增多B.血浆球蛋白增多C.血浆白蛋白减少D.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E.血浆磷脂增多√√√√√1.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A.雄激素B.雌激素C.甲状腺激素D.促红细胞生成素E.生长激素2.血液凝固的最后一个步骤是A.纤维蛋白溶解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