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
液第三章血液一、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三、白细胞和血小板生理四、血液凝固
五、纤维蛋白的溶解六、血型与输血二、红细胞生理培养目标目的与要求掌握: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ESR)、的概念;2、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功能和意义;培养目标目的与要求熟悉:1、血液的主要理化特性:血液的颜色、比重、粘度、PH值;培养目标本章教学大纲了解:1、血液的组成;2、血浆的化学成分;培养目标第一节概述1.概念:血液是一种由血浆(plasma)和血细胞(bloodcells)组成的流体组织,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起着运输物质的作用。2.组成: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3.含量:占人体体重的7%-8%。4.功能:运输、营养、防御、参与生理止血、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等。培养目标一、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二节血液血浆(水溶液)
血细胞水(91%-92%)溶质电解质(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胶体渗透压)其他成分培养目标血细胞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2.含量:离心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占血液的容量百分比⑴正常值: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
新生儿:55%
⑵意义:反映血液中血细胞和血浆的关系
严重腹泻或大面积烧伤时→血浆量↓→红细胞比容↑。贫血→红细胞↓→红细胞比容↓。培养目标胶体(血浆蛋白)含量:65-85g/L(Totalprotein,TP)2.分类:
(1)按分离方法
A.盐析法白蛋白(albumin)
球蛋白(globulin)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培养目标血浆蛋白B.
电泳法
白蛋白、α1、α2、β、γ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正常人血浆中清蛋白的浓度:40-48g/L
正常人血浆中球蛋白的浓度:15-30g/L
A/G比1.5-2.5/1
α1β—+α2γAlb
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
1.运输功能
2.形成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3.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4.免疫功能
5.营养、缓冲功能
6.与某些激素结合,维持其在血浆中相对较长的半衰期血细胞血浆血液红血球(RBC)白血球(WBC)血小板(Platelet)——运输O2、CO2、——免疫防御——止血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血浆蛋白水低分子物质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O2、CO2营养运输缓冲胶体渗透压——运输、免疫——止血激素代谢产物(91%-92%)(40%-50%)(50%-60%)血液的组成65-85g/L40-48g/L15-30g/L二、血量指人体内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7%-8%。
1.组成:
血量=循环血量+储备血量
①循环血量:在心血管中流动的血液量;
②储存血量:滞留在肝、肺、静脉等储血库中的血量。二、血量2.功能:维持血压的稳定并向各器官组织供血。3.正常血量的维持:神经体液调节4.失血失血量小于全血量的10%:无明显临床表现;失血量达全血量的20%:出现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等现象;失血量达全血量的30%:可危及生命培养目标三、血液的理化特性1.颜色:
⑴全血:动脉血鲜红色,静脉血暗红色
⑵血浆:饭前:清澈饭后:浑浊2.比重:一物质的密度与作为标准的某一物质(例如温度4℃时的纯水)密度之比。
①全血比重:1.050~1.060,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
②血浆比重:1.025~1.030,与血浆蛋白的含量有关
③红细胞比重:1.090~1.092,与血红蛋白含量有关血液流动时,由于内部分子或颗粒之间的相互磨擦而产生的阻力。(是水的4-5倍)
全血的粘度主要取决于血细胞比容
血浆的粘度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血流速度减慢到一定程度时,血液的粘度增大3.粘度①渗透现象:被半透膜隔开的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水分子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中扩散的现象②渗透压: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所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的能力其大小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颗粒数目成正比,而与其种类和大小无关。4.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GS(1mol/L)蒸馏水H2O半透膜渗透压培养目标4.血浆渗透压1.正常值:
300±20mOsm/(kg·H2O)2.
组成及功能:
①晶体渗透压(crystalosmoticpressure):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80%来自Na+和Cl-。(细胞内外水平衡)
②胶体渗透压(colloidosmoticpressure):由血浆中的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白蛋白分子量小、多,是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来源。
(血管内外水平衡)
离子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Na+14214512K+4.34.4139Ca2+2.52.4<0.001(游离)a
Mg2+1.11.11.6(游离)a
总计149.9152.9152.6HCO3-242712Cl-1041174HPO42-/H2PO4-2.02.329蛋白质b140.454其它5.96.253.6总计149.9152.9152.6血浆渗透压的作用★分类:
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形成
血浆中的晶体物质血浆蛋白(白蛋白)数值
(300mOsm/L)小(1.3mOsm/L)占99.6%
占0.4%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分平衡维持血管内外水分平衡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保持正常循环血量和功能防止水肿①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胶渗压↓→水向组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②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
★临床应用或生理实验等张溶液:
由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溶质形成的等渗溶液
例如:
0.85%NaCl等渗溶液:
渗透压与血浆相等的溶液
例如:0.85%NaCl
1.9%尿素培养目标5.血浆pH值1.正常值:
7.4±
0.5低于7.35为酸中毒;高于7.45为碱中毒;低于6.9或高于7.8将危及生命。2.维持:血浆内的酸碱缓冲对肺和肾的作用(NaHCO3/H2CO3,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
红细胞内的酸碱缓冲对(Hb钾盐/Hb,HbO2钾盐/HbO2,)
1.维持血浆平衡最主要的缓冲对是A.Na2HPO4/NaH2PO4B.NaHCO3/H2CO3C.K2HPO4/K2PO4D.KHCO3/H2CO3练习2.血浆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决定于A.血浆蛋白总量B.白蛋白含量C.氯化钠浓度D.氯化钾浓度练习3.关于血浆蛋白生理功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运输物质B.缓冲pHC.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D.参与生理止血过程E.形成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练习4.下列属于等张溶液的是A.0.85%NaClB.0.85%葡萄糖C.1.9%尿素D.5%NaClE.10%葡萄糖练习培养目标㈠血细胞的生成部位1.胚胎发育早期:卵黄囊2.胚胎第二个月:肝、脾3.胚胎第四个月—四岁
:骨髓4.四岁以后:红骨髓血细胞生理第三节培养目标㈡血细胞的生成过程造血是各类血细胞发育和成熟的过程。1.起源:造血干细胞2.造血的三个阶段: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培养目标目的与要求掌握:1、血液凝固的概念;2、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生成原料及成熟因子;3、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与功能;4、生理性止血的概念及其过程;培养目标本章教学大纲熟悉:红细胞生成的调节;培养目标本章教学大纲了解:1、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正常值。二、红细胞生理㈠
红细胞的形态、数量1.数量、形态(双凹碟形)RBC:
男:(4.0-5.5)×1012/L,女:(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
Hb:
男:120-160g/L;女:110-150g/L;新生儿:200g/L(5d);7~8m培养目标2.红细胞的功能⑴运输O2(98.5%)和CO2(95%)
1gHb能与1.34ml氧结合,
100ml血液约携带20ml氧。⑵缓冲血液中的酸碱物质⑶参与免疫反应2.生理特性①可塑变形性: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plasticdeformation)。
a
表面积与体积比值越小,变形能力越小;
b粘度越大,变形能力越小;
c细胞膜弹性降低,变形能力减小。影响因素:②悬浮稳定性正常时红细胞能相当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这一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大小的表示:血沉(ESR)(魏氏法):男性为0~15mm/h女性为0~20mm/h。临床意义:
血沉愈快则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RBC叠连→表面积与容积比值↓→与血浆摩擦力↓→血沉加快)d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stability
d培养目标血沉血沉愈快则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血沉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生理性血沉加快:妇女月经期、妊娠期、老年人病理性血沉加快:炎症,免疫系统疾病等影响因素:血浆成分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胆固醇白蛋白卵磷脂ESR增快ESR减慢③渗透脆性
概念: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的特性。
意义:可表示RBC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能力。渗透脆性大,表示RBC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小。
RBC膜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的半透膜O2和CO2可自由通过
尿素也可以自由通过H2O可以自由通过培养目标渗透脆性0.85%NaCl红细胞保持正常大小和形态0.6%-0.8%NaCl红细胞一定程度膨胀0.40%-0.45%NaCl部分红细胞由于过度膨胀而开始破裂0.30%-0.35%NaCl红细胞完全溶血红细胞对低渗溶液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这种抵抗力的大小用渗透脆性来表示在红骨髓在循环血液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4.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⑴红细胞的生成部位、过程与时间①
生成部位: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出生后主要在骨髓。
②生成过程:③生成时间:6—7天
④生成数量:8--32个
⑵红细胞生成所需要的物质需要的原料:蛋白质、铁①铁:Hb合成必须原料。
体内铁总量:成人体内共有3~4g铁。
其中约67%存在于Hb中
所需铁量:成人:20~30mg/d
5%由食物补充,在十二指肠吸收,由转铁蛋白运输到幼红细胞参与Hb的合成。95%由体内铁(来自RBC破坏)的再利用。Fe3+需还原成Fe2+才能被利用。
②叶酸和vitB12:成熟因子叶酸:参与DNA合成体内储量约为5~20mg,每天需约200ug。
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常在3~4个月内导致贫血)vitB12:使叶酸转化成四氢叶酸
与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结合成复合物,在回肠吸收体内贮存量1000ug,每天生成RBC所需量1~3ug(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常在3~4年后才引起贫血)。培养目标红细胞生成调节促进红细胞生成的因素爆式促进活性(BPA):刺激早期红系祖细胞增殖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并向原红细胞分化,是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最主要的因素。雄激素培养目标红细胞生成调节(2)促红细胞生成素①生成部位:肾脏(主),肝等②刺激条件:缺氧(低氧诱导因子)③功能:促进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促进骨髓释放网织红细胞(3)雄激素:促进肾脏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直接刺激骨髓造血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雄激素PO2↓RBC↓Hb↓管周细胞(主)肝细胞(次)雄激素
T3生长素4.RBC的破坏平均寿命120天(一亿六千万个/min)衰老破裂(90%管外骨髓、脾)变形能力降低被吞噬(10%管内)铁可被再利用,脱铁血红素转为胆红素随粪尿排出血管内破坏的RBC释放Hb,与触珠蛋白结合被肝摄取二、白细胞(leukocyte/whitebloodcell,WBC)
白细胞类型
细胞数/mm3%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3000-700050-70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100-4000.5-5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20-500-1单核细胞(monocyte)100-7003-8淋巴细胞(lymphocyte)1500-300020-40
TOTAL4000-110001001.白细胞的分类数量培养目标白细胞1.白细胞结构、数量:白细胞比红细胞体积大、数目少、比重小,有核2.白细胞的数量正常成年人:(4.0-10.0)×109/L3.白细胞数目的正常波动:昼夜、年龄、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疼痛、进食、妊娠、分娩时升高4.生理特性
变形、游走、趋化、吞噬和分泌等1.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
占60%,一半在血流,一半在血管壁。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是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当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一线战士。(2)嗜酸粒细胞(较弱的吞噬能力、无杀菌作用)
☆限制嗜碱粒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所以,患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嗜碱粒细胞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而引起荨麻疹、哮喘等过敏反应。
●趋化因子A:吸引并聚集嗜酸粒细胞,减轻过敏反应。
2.单核细胞
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溶酶体内颗粒增加,其吞噬力大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
巨噬细胞主要功能是:●吞噬消灭病毒、疟原虫、真菌和结核分支杆菌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清除变性的蛋白质、衰老受损的细胞及其碎片。●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能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
4.淋巴细胞
特异性免疫可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类性。T淋巴细胞(血液中80%-90%)主要在胸腺的作用下发育成熟,
●执行细胞免疫功能
B淋巴细胞(淋巴组织中)主要在骨髓或肠道淋巴组织中发育成熟的,
●执行体液免疫功能培养目标(一)形态、数量1.形态:双面微凸的圆盘状,直径为2-4m,厚0.5-0.75m
2.数量:正常成年人:(100~300)×109/L<5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有出血倾向
>1000×109/L称为血小板增多,易形成血栓血小板生理四(二)生理特性1黏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黏着。2释放:血小板受到刺激后,将储存在致密体、-颗粒或溶酶体内的许多物质排出的现象。3聚集:血小板彼此黏着的现象。4收缩5吸附血小板生理特性
1.黏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称为血小板黏附(plateletadhesion)。2.释放:血小板受刺激后将贮存在致密体、α-颗粒或溶酶体内的物质排出的现象,称为血小板释放。释放的物质主要是:ADP、ATP、5-HT、Ca2+;血小板生理特性3.聚集:血小板彼此粘着的现象称为血小板聚(aggregation)。⑴致聚剂:生理性致聚剂:ADP,TXA2,胶原,凝血酶病理性致聚剂:细菌,病毒,药物
3.聚集(2)致聚剂:
生理性致聚剂:ADP,TXA2,胶原,凝血酶
病理性致聚剂:细菌,病毒,药物3.聚集(2)聚集分为两个时相:第一时相为可逆聚集,由受损伤内皮细胞释放的的低浓度的ADP引起,血小板迅速聚集,也能迅速解聚。第二时相发生较缓慢,但为不可逆聚集,由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ADP引起,聚集的血小板不能解聚。
血小板生理特性4.收缩:血小板的收缩是通过收缩蛋白完成的,在Ca2+的参与下形成坚实的血栓。5.吸附:可吸附血浆中多种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Ⅴ、Ⅺ、ⅩⅢ等),有利于血液凝固和生理止血。(三)血小板功能1.参与生理性止血2.促进凝血3.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血液凝固
第四节
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1.概念: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2.止血时间:一般情况下:1-3钟,不超过9分钟3.意义:出血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生理性止血功能的状态。4.生理性止血过程血管损伤血管内皮下组织血管收缩血小板激活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止血栓(初步止血)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形成(有效止血)止血过程:1.血管收缩 ●血管变窄 ●目的是减少血液流向受损区域2.血小板止血栓 ●血小板快速流向创伤处●粘附在血管壁上●凝血因子促进血小板堆积3.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在血小板堆上形成紧密的纤维蛋白网●通过凝血因子的交互作用形成纤维蛋白二、血液凝固1.概念:血液由流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2.凝血实质: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3.参与物:凝血因子(一)凝血因子1.概念: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物质。2.种类:14种(罗马数字编号的12种)3.成份:蛋白质和无机物(Ca2+)4.来源:肝脏、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等编号同义名因子I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因子Ⅱ 凝血酶原(prothrombin)因子Ⅲ 组织凝血激酶(tissuethromboplastin)因子Ⅳ Ca2+因子Ⅴ 前加速素(proaccelerin)因子Ⅶ 前转变素(proconvertin)因子Ⅷ 抗血友病因子(antihemophilicfactor)因子Ⅸ 血浆凝血激酶(plasmathromboplastincomponent)因子Ⅹ Stuart-Prower因子(斯图亚特因子)因子Ⅺ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plasmathromboplastinantecedent)因子Ⅻ 接触因子(contactfactor)因子XⅢ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fibrin-stabilizingfactor)凝血因子特点1.除因子Ⅲ外,都是血浆中的正常成分;2.除因子Ⅳ外,正常情况下都不具有活性;
3.凝血因子一旦被某些物质激活,将引起一系列连锁酶促反应,按一定顺序使所有凝血因子先后被激活,而发生瀑布式的凝血反应;凝血因子特点4.在维生素K参与下,由肝脏合成因子Ⅱ、Ⅶ、Ⅸ、Ⅹ,缺乏维生素K或肝功能下降时,将出现出血倾向;5.因子Ⅷ是重要的辅助因子,缺乏时将发生微小创伤也会出血不止的血友病6.激活的凝血因子在右下角加:“a”㈡
血液凝固过程过程:
①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
②凝血酶的激活
③纤维蛋白的形成血液凝固过程①凝血酶原酶复合物(Xa,Ca2+,Ⅴa,PF3)形成↓
②凝血酶原(Ⅱ)
凝血酶(Ⅱa)
↓
③纤维蛋白原(Ⅰ)
纤维蛋白(Ⅰa)(溶胶状态)(聚合而成凝胶状态)二、血液凝固途径:内源性凝血:以因子Ⅻ启动外源性凝血:以因子Ⅲ启动两条途径汇合点:因子Ⅹ因子Ⅹa接触异物(内源性)XIIXIIaXIXIaVIIIPF3Ca2+IXIXaCa2+VPF3Ca2+XXa组织损伤释放ⅢVIICa2+IIIVIICa2+X凝血酶原II凝血酶IIaXIIIXIIIa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单体稳定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外源性)KPK血清和血浆的区别:
①缺少了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Ⅱ,Ⅴ,Ⅷ,ⅩⅢ;②增添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
血凝块回缩析出淡黄色的液体为血清,凝血时间4~12min血液凝固特点1.凝血过程是一个正反馈过程。2.Ca2+在多个环节上起促凝作用。3.凝血过程本质上是一种酶促连锁反应。4.内源性凝血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过程涉及的因子多,因而耗时长,比外源凝血慢。
5.外源性凝血在血液凝固的启动中起关键作用,内源性凝血在放大阶段对凝血的维持和巩固起重要作用。(三)血液凝固调控1.抗凝物质
⑴:抗凝血酶Ⅲ来源: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作用:与凝血酶结合使其失活,封闭Ⅶ、Ⅸ、Ⅹ、Ⅺ、Ⅻ的活性中心,使其失活(三)血液凝固的调控⑵蛋白质C系统:
包括蛋白质C、凝血酶调节蛋白、蛋白质S和蛋白质C的抑制物。可灭活Va、Ⅷa,抑制Ⅹ和凝血酶的激活,增强纤溶酶活性(三)血液凝固的调控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由小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是体内主要生理性抗凝物质。
作用:抑制凝血因子Ⅹ和Ⅶa-TF复合物的催化活性(三)血液凝固的调控
⑷肝素:主要由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肝、肺最多。作用机制:
1)增强抗凝血酶和肝素辅助因子II的抗凝作用
2)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凝血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
3)抑制血小板发生粘着、聚集和释放反应
4)抑制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四)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1.加速凝血
(1)加钙:(2)增加血液接触粗糙面:
(3)应用促凝剂:维生素K、止血芳酸等。
(4)局部适宜加温:加速凝血酶促反应,加速凝血。(五)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2.延缓凝血(1)除钙剂:①枸橼酸钠→与Ca2+形成不易电离的可溶性络合物→血Ca2+
↓;②草酸铵或草酸钾→与Ca2+结合成不易溶解的草酸钙→血Ca2+
↓。(2)降低血液温度。(3)应用抗凝剂:如肝素,抗凝血酶等。(4)保证血液接触面光滑。四、止血栓的溶解1.概念: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纤溶。2.参与物: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与抑制物。3.过程:
纤溶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的降解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激活物激肽释放酶纤溶酶原(+)纤溶酶(—)抑制物抗纤溶酶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溶过程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抗纤溶酶的浓度很高,为纤溶酶的20—30倍,因此,纤溶酶在正常情况下不起作用。
凝血、纤溶和抗纤溶三方面活动的相互制约,对于凝血和纤溶局限于创伤局部有重要意义,确保机体血液循环的通畅。凝血过程纤溶过程纤溶抑制第五节血型和输血原则
★凝集原(agglutinogen)
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些糖蛋白,起抗原作用。
★凝集素(agglutinin)
能与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体。1.血型(bloodgroup):是指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血细胞血型1.红细胞血型:目前已发现29个血型系统,重要的为ABO血型和Rh血型系统。2.白细胞血型:人类白细胞抗原,与器官移植免疫排斥有关。
3.血小板血型:
如PI,Zw,Ko等。血小板的抗原与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有关。
二、红细胞凝集1.凝集原:指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物质(糖蛋白或糖脂上的寡糖链)。2.凝集素:指能与凝集原结合的特异抗体(由γ-球蛋白构成——IgM)。3.凝集反应:若凝集原与凝集素相遇,则红细胞会凝集成簇,称为红细胞凝集。
①A1型RBC可与A2型血中的抗A1发生凝集反应。②A2型和A2B型的抗原性比A1型和AB型的弱,血型鉴定时容易误判:
A2型→O型;A2B型→B型血型判断(1)制备标准的A型血清(含抗A凝集素)和B型血清(含抗B凝集素)。(2)用标准血清分别与被鉴定人的红细胞悬液相混合。抗A血清抗B血清抗A血清抗B血清抗A血清抗B血清抗A血清抗B血清ABOAB②Rh血型系统1.Rh血型抗原
有C、c、D、E、e五种抗原,以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
Rh+:有D抗原为Rh阳性(汉族99%)
Rh-:无D抗原为Rh阴性
(苗族12%,塔塔尔族16%)2.Rh血型抗体主要是IgG,属免疫性抗体,
故可通过胎盘。
3、临床意义(1)输血
第一次输血不必考虑Rh血型第二次输血需考虑Rh血型是否相同(2)妊娠
Rh-的母亲
①若输过血,怀孕后其孕儿为Rh+者,孕妇的抗Rh+的抗体,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
②第一次孕儿为Rh+,胎儿的RBC因某种原因(如胎盘绒毛脱落)进入母体,或分娩时进行胎盘剥离过程中血液挤入母体,孕妇体内产生抗Rh+的抗体。第二次妊娠时,孕妇体内的抗Rh+的抗体,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Rh阴性Rh抗原Rh抗体Rh抗原抗原抗体反应凝血(母亲)(头胎)IgG小分子(二胎)(新生儿溶血)
Rh血型抗体:IgG,属免疫抗体,分子量小,可通过胎盘。
ABO血型抗体:IgM,属天然抗体,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胎盘。出生后2-3个月开始产生,8-10岁达高峰。二、输血指征参考标准
一、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内科:
◆Hb<60g/L或Hct<0.20,慢性贫血患者◆Hb<70g/L或Hct<0.22,急性贫血患者◆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70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二、输血指征参考标准
一、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外科:◆Hb<70g/L扩容后病情稳定◆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65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
四、输血原则1.鉴定血型—血型相合2.交叉配血试验3.成分输血。一少、二慢、三勤看输血原则:供血者RBC不被受血者血浆中的凝集素所凝集为原则供血者受血者
交叉配血(主侧)RBC+
血清→交叉配血(次侧)血清+RBC→主侧凝集:不能输血主侧不凝次侧凝:少量输血主侧不凝次侧不凝:放心输血输血原则输血方式①输全血②成分输血(浓缩红细胞悬液、白细胞浓缩液、血小板浓缩液、血浆等)③自体输血(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回收自身失血的血液)因白细胞和血小板抗原(HLA,又称移植抗原)不合而发生的发热或过敏反应;血型不合的溶血反应;输血量太大或过速以致心脏负荷过重而发生的急性心力衰竭;输血副作用④大量输血引起的枸橼酸盐中毒、出血倾向及高血钾症;
⑤传染性疾病⑥长期输血后发生的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和继发性血色病等;输血副作用案例分析1、某患者为A型血,因车祸大出血入院,需紧急输血抢救,但医院暂时没有A型血库存,现有一A型血的人愿意无偿献血。请问:是否需要做交叉配血试验,为什么?案例分析2、某患者因大出血接受过亲人输血,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请问,此患者如再次接受该亲人的输血,有必要做交叉配血试验吗?为什么?练习题3.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素的类型B.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C.红细胞膜上特异受体的类型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练习题3.一位A型血的男子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其中女孩的血清与其父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而男孩的血清与其父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男孩的血型可能是A.A型或B型
B.A型或AB型C.A型或O型
D.B型或O型E.B型或AB型练习题4.AB血型人的红细胞膜上和血清中分别含A.A凝集原和抗A、抗B凝集素B.B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C.A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D.B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E.A、B凝集原,不含抗A抗B凝集素练习题5.献血者为A型血,经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受血者的血型应为A.B型
B.AB型C.A型
D.O型E.A型或B型考研链接(07年A型)4.血凝块回缩的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发生叠连而压缩B.白细胞发生变形运动
C.血小板发生收缩D.纤维蛋白发生收缩(07年基础部分)152肝素的抗凝机制是A增强抗凝血酶III的活性B增强纤溶酶的活性C抑制血小板聚集D抑制凝血酶原激酶(08年A型)4.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特异性体液因子是
A.CSFB.GHC.IGFD.EPODAC5.实验中常用枸橼酸钠抗凝血,其机制是
A.抑制凝血酶的活性B.加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C.防止血小板激活D.螯合血浆中的Ca2+(08年X型)152.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有
A.黏附于内皮下成分B.释放ADP和TXA2,引起血小板聚集
C.释放TXA2促进血管收缩D.释放PF3,促进凝血(09年A型)4.维持血浆平衡最主要的缓冲对是
A.Na2HPO4/NaH2PO4B.NaHCO3/H2CO3
C.K2HPO4/K2PO4D.KHCO3/H2CO3
DABCDB5.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肝脏合成依赖依赖于
A.维生素AB.维生素CC.维生素DD.维生素K24.血浆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决定于
A.血浆蛋白总量B.白蛋白含量C.氯化钠浓度D.氯化钾浓度(10年A型)4.发生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原因是A.缺铁B.蛋白质摄入不足C.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D.EPO生成不足DCC5.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凝血障碍和出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A.凝血因子合成减少B.血小板生成减少
C.维生素K缺乏D.抗凝血酶灭活延缓(10年X型题)152.父母中一方的血型为A型,另一方为B型,其子女的血型可为A.A型B.B型C.AB型D.O型(11年A型)4.可导致红细胞沉降速率增快的影响因素是:A.血细胞比容增大B.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C.红细胞脆性增大D.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AABCDB5.Rh阴性的母亲生下Rh阳性子女,有可能: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B.血友病C.新生儿溶血性贫血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字信号处理-基于数值计算》课件-第2章
- 《氧化还原反应预习》课件
- 合同备注无效最简单三个步骤
- 投资花卉种植项目合同模板
- 工程施工合同实例
- 2025年凉山州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卷
- 2025年宁夏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
- 2025年福建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答案大全
- 《氧化还原用》课件
- 《城市交通特性》课件
- 国企纪检监察培训课件
- 宫腔镜可行性报告
- 预付式消费监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 2024年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招考聘用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题后附答案带解析
- 《疯狂动物城》全本台词中英文对照
- 第三小学花样跳绳校本教材(一至六年级通用)
- 手持电动工具操作规程
- 《美容皮肤学》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七年级数学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 岗位调动确认书
- 学习活动二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导学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