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回溯中世纪目录导语:世界近代史为何从中世纪讲起?一、欧洲的界定二、十八世纪前欧洲简史三、中世纪初期欧洲的形成四、中世纪盛期欧洲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一、欧洲的界定(一)希腊神话的说法:欧罗巴是腓尼基王阿革诺耳的女儿,宙斯为她的美丽所迷,就在某一天趁她在海边草地上玩耍时,变做一头金色的公牛,诱她骑到自己的背上,然后把她拐到了大海另一边的一块大陆上去了。后来她就住在了那里,那块大陆就按她的名字被称做欧罗巴。(二)地理学的说法欧罗巴(Ereb→Europe)和亚细亚(Asu→Asia)最初分别指的是爱琴海海岸的日落方向和日出方向。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文献中就有了以达达尼尔海峡、黑海、高加索山脉和里海一线划分欧亚大陆的记载。黑海以北,17世纪以前欧洲人一直以顿河为欧亚分界线,而把东斯拉夫人的“罗斯”国家排除在欧洲之外,认为它和东方的鞑靼人一样都属于亚洲。1815年后,俄罗斯“成为欧洲政治体系强有力的参与者”,欧洲的边界才逐渐东移,到19世纪中叶就落到了今日的乌拉尔山乌拉尔河一线。二、18世纪前欧洲简史欧洲文明起步相对来说是比较晚的,第一个欧洲文明——爱琴文明,即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发生于公元前2000—1100年,而西亚、埃及早在公元前3500—3100年就有了文明,印度文明约初兴于前2400年(印度河文明,又叫哈拉帕文化或摩亨约·达罗文化),中华文明前2100年(如算上五帝时代,则可前推至前2600年)。希腊文明十分辉煌,有两个突出的亮点:(一)奴隶制民主政治;(二)人文与科学文化;(三)核心特征:就是具有“此世”取向。对死后的世界不关心,世俗理性精神很强。两亮点与此密切相关。(四)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个人自由意识成长不起来。人人都必须为城邦的安全和福利献身,以此为生活的唯一目标。到罗马时代,情况发生了变化,基督教兴起了。它来自西亚的巴勒斯坦,是从犹太教的一个分支发展起来的,而犹太教属于另一种文明——希伯来文明。此文明的核心特征是具有“他世”取向,信奉唯一真神耶和华,以死后灵魂上天堂(这样就得救了,也就是获得了永生)为终极关怀。但基督教在成长过程中受希腊文化影响很大,接受了很多希腊文明的东西,主要是它的世俗理性精神。这样就发生了“两希”文明的融合,基督教就是这种融合的产物。由于这种融合,基督教就成了一种很特别的宗教:它既关心灵魂获救,又富有理性精神——表现在相信人的理性作为上帝理性的一部分,可以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基督教教义的正确。
基督教:十分重视“理性”的作用,即使在中世纪最黑暗的年代基督教的理性精神也不曾完全泯灭
右图:圣奥古斯丁(SaintAugustine,354-430)《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论自由意志》、《论美与适合》除了基督教,罗马文明还创造了罗马法,也正是这个东西,为我们解释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这两种一神教文明之间的本质差异,提供了一个关键性的依据。罗马法的最大特出之处,就是从法律上确立了私有制的概念(私有权就是排他的个人占有权),解决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一直存在的“产权不清”的问题(这个问题西方后来在罗马法影响下比较好的解决了,但在东方世界仍长期存在着,直到今天也没有解决)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在欧洲的疆域一直到英伦三岛,到来因河多瑙河。基督教、罗马法随之扩散。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后日耳曼人入侵,摧毁了西罗马和古典文明,但基督教和罗马法的部分内容还是保存下来了,它们同日耳曼文化的一些要素(如亲兵制、撒立克法、马克公社等等)一起相融合,共同开创了欧洲的封建时代。在中世纪初期,基督教会也发展出了两个中心:一个是罗马天主教教会,首领为教皇;一个是拜占廷东正教教会,首领为牧首。后来的东西欧分化也由此开始了。东西欧历史发展的差异主要在于,东欧较接近于亚洲模式,社会权威单一,行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教会缺乏独立性,在中央集权的国家政府统属之下行使宗教裁判权。西欧则不同,社会权威呈多元化状态,即存在多个权力中心。首先世俗权威和宗教权威是分离的,有罗马教廷(教皇在精神上领导着整个西欧居民),也有各国宫廷,还有许多贵族的封建领地,自治城市等等,互相制约。在社会权威高度分裂的同时,西欧又具有精神文化上的高度统一性,即统一于基督教。正是这种权威多元和有统一的基督教文化这两个特点,使西欧社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具体说来,基督教文化使西欧人有极大的侵略性或进取性,而权威的多元性为这种进取性的充分发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信奉“普济主义”——即以救赎全人类为己任,充斥着改变异端信仰的狂热左图:十字军东征示意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必须重视,就是在经济形态上,中世纪西欧尽管属于广义上的农业社会,但并非像中国那样特别依赖农业,不是以农为本,而是农牧并重。这不仅使那里的人营养更好一些,而且生态、动力资源也有较大的优势,社会更富有活力(虽然这在很长时期里隐而不现)。肉食多对香料需求也多,故商业动力也足一些。基督教文明非典型的农业文明:畜牧业在经济中占很大的比重比较重视工商业,商人在社会生活中有较高的地位左图:卖酒商尽管西欧在中世纪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相对于东方而言),但终于能够后来居上,率先从农业社会走出来进入工业社会。三、中世纪初期:欧洲的形成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后,在蛮族入侵的强大冲击下,希腊罗马世界,亦即地中海世界被击溃,环形地分裂为三部分。三种类型的文化——拜占庭世界、阿拉伯世界和基督教拉丁世界互相对峙,三足鼎立,欧洲的基督教拉丁世界还没有自己的优势约公元400年800年1250年的地中海世界400年800年1250年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希腊帝国或拜占庭帝国,当时仅包括小亚细亚半岛、巴尔干半岛以及意大利的一部分,东罗马帝国直接继承了中东的古老文化,其宗教是基督教,文化和语言则是希腊的。他的人民自认为是早期基督教与早期希腊文化的真正继承者。在东罗马帝国,艺术和建筑、贸易和工艺,商业和航海、思想和写作、政府和法律,均不如古典时代那样富有创造性和灵活性,但仍然很很活跃,与古代行将结束使得那几百年的水平大抵相同。对欧洲所有的基督教徒和异教野蛮人来说,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是世界的最高统治者,君士坦丁堡是世界上最卓越的、近乎传奇式的城市。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世界地中海世界的第二部分,是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世界,它具有前罗马帝国土地上最有活力的文化。这部分始自比利牛斯山脉附近,穿过西班牙和整个北非,进入阿拉伯半岛,叙利亚和东部地区。其语言为阿拉伯语,这种阿拉伯语成为并且至今仍是自摩洛哥至波斯湾的共同语言,宗教为伊斯兰教,他们信仰先知穆罕默德,并将《古兰经》视为宗教真理。阿拉伯世界与拜占庭一样,是直接建筑在希腊——罗马遗产上的,在宗教上,早期的穆斯林把自己看做犹太传统和基督教传统的继承人,认为一系列从亚伯拉罕开始的犹太先知是真正的上帝的代言人,并且把耶稣列入其中。然而,他们补充说,穆罕默德是最后也是最伟大的先知;《古兰经》提出一个启示录,取代了犹太人圣经的启示录。由于耶稣不是神,基督教的《新约》是被误解的;基督教的三位一体信仰是错误的,因为从最严格、最精确的意义上说,只存在一个上帝。所以,对穆斯林阿拉伯人来说,全体基督教徒都是危险和误入歧途的异教徒。阿拉伯帝国:它将阿拉伯世界由阿拉伯半岛扩展到整个西亚北非,并奠立了一个以中东地区为核心的广阔的区域文明--伊斯兰文明全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文明三个重要的社会特征:迎合的主要是当时半开化的沙漠游牧民贝杜因人的精神需要具有一定的原始平等的色彩相当重视商业左图:麦地那印经局刊本《古兰经》扉页在世俗生活方面,阿拉伯人很快就把他们所征服之地的文化接受下来。在哈里发国家,犹如在拜占庭帝国,古代世界文化不仅未曾严重中断,而且还有了发展。宏伟的建筑物和壮丽的宫殿建造起来,船只往来于地中海,商人冒险越过沙漠和横渡印度洋,宗教人士和学者远隔数千里互通书信,开征租税,实施法律,维护各省秩序。科学方面,阿拉伯人不仅向希腊学习,而且青出于蓝胜于蓝。他们翻译了希腊的科学文献,其中有些正是由于借助这些中世纪阿拉伯人的文本才流传至今。阿拉伯数学家发展了代数,远远超过希腊人。几乎可以说他们是代数的创建者(代数这一词,就源出阿拉伯文),他们引进“阿拉伯”数字,从而使算术这个在使用罗马数字时曾是极其困难的科学,成为可以传授给每个学童的知识。阿拉伯数字(1082年)阿拉伯世界的特点:1,特别注重对知识的追求,为保存古希腊罗马濒于灭绝的科学文化作出过重要贡献2,但伊斯兰科学成就限于一种“量的积累”,对科学的探索不成系统3,扩张性极强拉丁基督教世界第三部分的拉丁基督教世界:它在公元700年左右的时候看起来尚前途黯淡。它仅包括意大利、法兰西、比利时、莱茵兰和不列颠。蛮族诸王尽力去统治小王国,但事实上出于无政府状态,混乱不堪。闯入罗马帝国时的日耳曼人大部分仍是异教徒。他们的语言文字未经记录。有着自己的习惯法和神裁法,没有罗马时期的成文法。也没有高于地方一级的任何政治组织。治安和民间秩序荡然无存。农民为了获得武士的保护,才形成了领主和仆人,贵人和平民,军人和仆从的新的阶级区别。于是从进化论的角度进入了所谓的“黑暗时代”。基督教:精神的缝合剂在当时只剩下一种有组织的机构仍与文明的过去保持着联系,只有一种机构遍布整个西方,能从西方各地接到讯息,并把自己的代理人派遣到西方各地。这个机构就是基督教会。教会机构屹立不动,它在罗马后期所建立的主教辖区系统,除了野蛮人完全征服的英格兰之外,依然完整无缺。此外,随着修道院的发展,一种新型宗教机构在各地迅速建立起来。严肃而敏感的男女,拒绝他们周围的野蛮行为,隐居与自己的团体内。修道院一般采用圣本笃(修道院制度的创立者)制定的教规,并由一名院长进行管理,献身于同一理想的各修道院,在混乱的拉丁西方各地形成促进统一的条条细线——精神的缝合剂。中世纪西班牙手抄本上的修道院图,展示了早期修道士门也已学识闻名,就像他们以宗教默祷和严格劳作著名一样(PierontMorganLibrary/AtrResource)主教、修道院长和僧侣们怀着崇敬之心动情地注视着罗马,因为第一个使徒圣彼得在那里殉教。罗马主教与其他主教通信,派出传教士,一有可能就对教义提出建议,并从总体上关注整个拉丁世界的局势。罗马城已经没有皇帝,罗马主教就接管了该城的政府,管理公共事务。因此,声称对于一切基督教徒有最高权力的罗马主教,自己并不受任何世俗权力的管辖。至于东方,重要的教会官员,即最高级主教,则受到继续统治君士坦丁堡的皇帝的影响,所以,东方就逐渐形成了一种绝对专制统治的传统。在西方不然,当时罗马主教的独立性已经在实践中确立了为西方那些重要的教士所一贯维护的原则,即精神权力不受政治权力或世俗权力的支配。精神和世俗权力的博弈,政权或教权的博弈,是西方民族国家和主权发展的重要特点。是教会把野蛮人吸收近较高的生活方式,而且,某一野蛮人一经接受较高文明的生活方式,他也就进入教会。从340年到700左右,许多蛮族都皈依了基督教。到700年左右,经过三个世纪的动乱,经过三个世纪的动乱,基督教在西方的疆域又与罗马式到后期的情况约略相同了。封建制的建立:在宗教因素之外,世俗政治的力量(法兰克王国)对欧洲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法兰克封建王国的建立和发展。法兰克王国:5世纪末~10世纪末由日耳曼法兰克人在西欧建立的封建王国。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强大的一支部落,3世纪南迁进入高卢(今法国南部)东北,定居于莱茵河下游地区,处于原始氏族部落社会阶段。481年,克洛维继部落酋长后,开始全力扩张,消灭了法兰克其他势力。486年击溃西罗马在高卢的残余势力,占领高卢地区,建立了墨洛温王朝,以巴黎为都。751年,宫相丕平篡夺王位,开始加洛林王朝的统治。丕平之子查理在位时大规模向外扩张,公元800年查理加冕称帝,成为查理曼帝国。843年内部分裂为三部分,即后来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雏形。日耳曼人对欧洲形成的重大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兰克王国的统治确定的。居住在相当于今日法国北部和德国莱茵兰的法兰克人中,出现了许多有才干的统治者,以查理曼最为伟大。法兰克诸王采取与教皇合作的政策,教皇需要保护者,以对付近邻野蛮人的劫掠,并对抗拜占庭帝国对罗马城的政治要求。法兰克诸王因为提供这种保护而赢得了教皇的支持。这使他们比较容易控制自己领土上的主教们,同时在平定自己的领土上以及从事征服异教徒的战争中,也都是很有利的。公元800年,在罗马,教皇加冕查理曼为西方的皇帝,法兰克和罗马教皇双方确信,只要罗马帝国得以恢复,和平与秩序必将重新降临。教会和帝国、精神与国家,将在同一神圣事业中作为两把有力的宝剑来使用。这样西欧人民在以为皇帝统治下再次在某种程度上统一了起来,查理曼鼓励商业发展,用白银铸成新钱币。发展教育事业和科学知识。正是在查理曼帝国,我们第一次看到欧洲的形态,它是与古代地中海世界不同的一个社会和文化单元。查理曼帝国存在不久,843年凡尔登条约后分裂为三部分,奠定了欧洲近代政治的地理格局,即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在这些国家的周围,在蛮族入侵的影响下,新的日耳曼部落倾巢而出,从人种的角度看,他们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叫做挪威人、维京人或丹麦人。东边的马扎尔人在多瑙河定居。在蛮族入侵和欧洲版图成形的过程中,文化纽带和文化认同继续靠基督教维持,蛮族人逐渐改信和皈依基督教。西欧各个民族在在拉丁教会的不断扩展中汇合在一起了。文化心理认同方面,西方和东方继续分道扬镳。君士坦丁堡的希腊最高级主教,拒不承认罗马主教拥有最高权力,他们认为罗马主教不过是西方野蛮人之辈。而罗马教皇则否定拜占庭帝国的政治要求,这导致了东西教会的大分裂。这一分裂经过三百年的发展,于1054年固定下来,教会大分裂把基督教世界分为拉丁天主教会,即罗马天主教会和希腊正教会。袭来正交会更多影响巴尔干和俄罗斯,罗马天主教在欧洲确立了自己文化中心的地位。从政治、地理、经济和文化的维度看,到公元1000年时候,我们称之为欧洲的那个统一体建立起来了,现代欧洲的民族和国家,从希腊——罗马文化崩溃后的动乱中产生了。出现一个法兰西王国,东面,连接边界很不明确的德意志的大块地区,。西班牙北部,有几个基督教小王国,意大利半岛则有不少城邦。在北方,当时存在着英格兰和苏格兰,丹麦、挪威和瑞典也已经形成。在东方,兴起波兰,波西米亚和匈牙利三大王国。都倾向于西方。斯拉夫人和俄罗斯人信奉正教,倾向君士坦丁堡。四、中世纪盛期(1000-1300):“欧洲的兴起”中世纪盛期,即公元1000-1300年,欧洲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的发展,使得“欧洲的兴起”已成为既定事实。这个时候,农业发展,商业兴盛,人口增加,城市和市镇成长,封建主义发展,君主国和政府行政开始强化,经院哲学,大学和教会的强大为提供了精神支撑。(一)公元1000年后的经济(农业、商业、贸易)1,农业:第二次蛮族入侵的浪潮停息后,欧洲的大陆的秩序有了保证,农民可以安心从事农业生产,定居生活日益稳定,房屋和建筑物越来越多。农业技术日益提高,当时发明了一种重犁,能犁出较深的梨沟,运用动力方面,开始把轭套在马肩上,拉更多的货物。技术的增长使得生产力提高,人口增加。人们的联系加强,为集中的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这集中体现在三圃制的运用上。三圃制个典型的西方农庄的耕地,大致分为春耕、秋耕、休闲三部分,轮流用于春播、秋播、休闲。这样,每一块土地在连续耕种两年之后,可以休闲一年,这被称为“三圃制”。“三圃制”使得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中世纪手工业、商业、贸易、城市和市镇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贸易的发展促成了城市的兴起,这对现代欧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长途贸易首先得到发展,约在公元570左右,逃避入侵者的难民在威尼斯各岛定居时,威尼斯就形成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威尼斯人把东方的奢侈品(胡椒、香料、丝绸、瓷器和宝石)销售给欧洲的富人。在北欧的佛兰德,即今天的比利时,呢绒制造业得到发展,举世无双,远销各地。货币重新出现,流通领域日益广阔。更为重要的是贸易的发展,使得在大主教、大伯爵或封建领主的庄园周围,商人开始建造永久性的商业据点和集市。选自罗伯特·福西耶:《剑桥插图中世纪史(950~1250年)》。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中世纪盛期欧洲贸易路线
解决了贸易商品、运输与贸易组织问题之后,如何把商品卖出去就成了最大的问题。集市这一古老的市场形式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集市作为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的地方性交换场所,在任何农业文明中都曾存在。在地方性的集市上并无严格意义上的陌生人。而哥德里基们改变了这一状况,他们“闯入”了一个个地方性集市,直接向粗俗的领主和富农们兜售香料和珠宝等奢侈品,他们的兴趣集中在零售方面。显然,在传统的地方性集市上,他们的主顾不多,不足以支撑经济学上所说的规模效益。但他们的入侵全面改造了传统的地方性集市。一方面,有着古老传统的乡村地方零售商们依托新兴城市逐渐演化成为坐商,垄断了地方市场的日用品零售业务,从定期集市中全面退出;同时,远程贸易商的兴趣逐渐转移到了批发业务上,地方性集市成为富商巨贾定期聚会的场所。从而,地方性集市成为远程贸易的中转站,
往来集市的不再只是本地人,外来的陌生人们充斥着从地中海到北海的各个地方性集市,地方性集市也一跃成为国际性的集市;集市中的贸易成了商人与商人之间的贸易。中世纪后期典型的集市可以香槟集市为例。经济史上享有盛誉的香槟集市,实际上是一系列集市,其中有六个集市特别出名而以“香槟集市”著称。在香槟集市上往来的商人们既有来自诺曼底、法兰德斯等法国各地的商人,也有来自意大利、德意志、低地国家、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甚至波兰的商人。集市上的商品,既有东方的丝绸和香料、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的毛皮、南法和西班牙的葡萄酒、法兰德斯和多斯加纳的呢绒、德意志的皮革等奢侈品,也有牲口、农产品、麻布、部分铁器等日用品。香槟集市轮流开市,几乎全年中一直有市。集市的营业程序,大致如下:在开市前,商人被给予八天的准备时间,使之租定货摊,打开箱笼,并陈列他们的商品;之后的正式集市大约持续28天,按商品种类分别开市;随着钱币兑换所的关闭,集市也就完了;在集市结束后,还有五天的宽放期,办理未了事务,如编造货物清单、同集市官吏结清帐目,领取“汇划票”,并在所有的重要契约上加盖集市印章等。在集市开市期间,每天早上用摇铃来通知店铺开门,在晚上摇铃后所有的店铺须一律关门,非在规定时间之内,任何东西不得出售。在上文简略的引述中,我们可以发现,香槟集市的贸易被按日、按周、按月精密地排定。这些安排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进行监督以维持秩序,另一目的则是要使所有应归伯爵的东西,都逃不出他的官吏的控制。
伯爵们之所以能够控制集市,乃是因为建立集市是一项封建权利,集市是采邑的一部分。而伯爵们之所以建立集市,目的即是为了收取市场税,增加收入。
由于商人们和伯爵们共同利益的驱动,集市贸易于12、13世纪达到顶峰,它的繁盛也成为中世纪后期商业复兴的标志。住在市镇的商人和工匠绝不希望像村民那样依旧从属于邻近的封建领主。拥有较大的人身自由。在最坏的情况下,就是封建领主把商人视为拥有现款的方便财源,有可能早路上拦阻商人,抢劫他们的骡队,征收过河税,或借口提供保护而勒索现金。在最好的情况下,本意良好的封建领主也不会管理商人的事务。这样商人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出了“商业习惯法”,以处理货币交换、债务与破产、契约、发票和提货的事宜。他们希望拥有自己的手段去追捕盗贼或奸商。因而力求是自己的法律、法庭、法官和地方行政官能够得到承认。他们希望自己管理城镇,免于向附近的贵族缴纳税金。在这一趋势下,1100年,拉丁基督教师节各地的新市镇都在为包托封建主义的包围和将本身建成小自治共和国而斗争。威尼斯、热那亚、比萨、佛罗伦萨和米兰实际上都已经成为独立的城邦。在多瑙河上游,莱茵河、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许多市镇成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自由城市。每座城市除了效忠不起作用的皇帝外,不再效忠于任何人,享有很大的独立性。纽伦堡、法兰克福、奥格斯堡、斯特拉斯堡、汉堡和吕贝克就是这种类型的自由城市。代表当时商业和市镇发展到较高水平的是各市镇组成的联盟或城市同盟,联合各种力量镇压土匪和海盗,对付野心勃勃的君主和掠夺成性的贵族。这些联盟中最负盛名的是汉萨同盟。汉萨同盟时代的欧洲经济世界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汉萨(Hanse)一词,德文意为“公所”或者“会馆”。13世纪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兴盛,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个。1367年成立以吕贝克城为首的领导机构,有汉堡、科隆、不莱梅等大城市的富商、贵族参加。拥有武装和金库。1368~1370年,汉萨同盟的联合舰队战败丹麦,迫使丹麦签订《斯特拉尔松条约》,和约规定丹麦将厄勒海峡东岸的渔业基地租给汉萨同盟,租期15年,同时汉萨同盟有权干预丹麦国王的选举,由此可见,汉萨同盟势力已非同小可。该和约的签订致使汉萨同盟拥有北欧政治同盟的性质,扩大了汉萨同盟对波罗的海、北海的贸易以及对斯堪的纳维亚政治的控制。中、西欧的差异在中世纪,意大利、德意志和尼德兰在商业上比大西洋更为发达,市镇生活也更为集中,这种情况可能是妨碍在现代早期政治统一的诸多因素中的一个。在1860年或1870年以前,这个地区没有建立民族范畴的国家。在西部,虽然城镇也建立起来,成城乡关系较为平稳,市镇被并入国王领导的新型的民族范围的君主国中。中欧与西欧的这种区别决定了现代史的全部进程。如在英国和法国,市镇从国王那里接受自由特许状,市镇通过特许状饱有自己的市镇机构和官员,自己的法院和法律,并可用向国王交纳税金的办法来代替通常的封建义务。(二)公元1000后的政治(封建主义)1,封建主义(feudalism)的定义:“(西欧的)‘封建主义’只是作为军事组织的普遍原则体现在采邑中的诸法律或习惯原则的一个名称。这样叙述出来的封建主义的历史,主要地就是男爵和骑士的役务契约史。”(M.M.波斯坦:“《封建社会》英译本1961年版前言”)封建主义:欧洲从9世纪到大约15世纪建立在以封地采邑的形式占有全部土地,及由此而建立的领主与封臣的关系基础上的政治经济体系,以佃农的效忠、服兵役以及没收财产为特征。(摘自美国传统词典)“依附农民;附有役务的佃领地(即采邑)而不是薪俸的广泛使用……;专职武士等级的优越地位;将人与人联系起来的服从-保护关系(这种关系在武士等级内部采用被称作附庸关系的特定形式);必然导致混乱状态的权力分割;在所有这些关系中其他的组织形式即家族和政府的存留……这些似乎就是欧洲封建主义的基本特征。”(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孟德斯鸠:“封建法律”的确立是一种独特现象,是“世界上曾经发生过一次,大概永远不会再发生的事件”。伏尔泰在精确表述法律定义方面经验较少,但他有着更宽广的视野,他心存疑虑地表示了异议。他写道:“封建主义不是一个事件;它是一种有着不同运动形式的古老的社会形态,存在于我们所在半球的四分之三的地区。”现代学术界总体上接受伏尔泰的观点。埃及封建主义、希腊封建主义、中国封建主义、日本封建主义——所有这些形态和更多的形态如今已是人们熟知的概念。……很显然,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所有这些被赋予“封建”之名的社会,仅仅因为它们与西欧封建主义具有真正的或假设的——相似性,这个基本社会类型所具有的特点,是所有其他社会必须加以参照的,因此,明确这些特点具有头等重要性。封君封臣制:欧洲大陆:我的封臣(附庸)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英国:我的封臣的封臣,仍是我的封臣讨论:英国的封建制、贵族与欧洲大陆的差别?欧洲的封建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的异同?在封建社会,独特的人际关系纽带是从属者与附近首领的联系。这样形成的关系纽带从一个阶层到另一个阶层,像许多无限扩展开来的链条,将势力最小者与势力最大者联系起来。……在以体面风光的武装职业而与众不同的最高等级中,依附关系最初表现为一种契约形式,这种契约是两个面对面的活生生的人之间自由签订的。……附庸的臣服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契约,而且是双向契约。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他便丧失其享有的权利。……西欧封建主义的独创性在于,它强调一种可以约束统治者的契约观念,因此,欧洲封建主义虽然压迫穷人,但它确实给我们的西欧文明留下了我们现在依然渴望的某种东西。西方贵族对国王的契约式忠诚阿拉贡贵族对国王的“誓忠”誓词“与你一样优秀的我们向你宣誓,没有人比我们更能接受你作为我们的国王、我们的君主,你也要保证尊重我们的自由和法律;但是,如果你违约,我们也违约。”封臣对封君的义务:消极义务:就是不必做什么便可以保证的义务。主要有:无害,即不能加害封君的身体;安全,保证封君安全,不能疏忽于防卫,不能背弃责任;尊敬、正直,不能在司法审判上做有害封君名誉的事情;有用,不应该在财产关系上伤害封君;轻松,不能设置障碍,要让封君能轻松完成任务;可行,让封君完成能够完成的任务。积极义务:服军役,身为封臣应该随时应召军事任务,其核心任务主要是防卫性的工作,一直应该维持到敌人退却;而进攻性侵略,一次只能服役40天左右。所有的军役装备均由封臣自备。金钱上的资助,这一内容广泛,比如封君情况紧急时给予金钱支持(也就是赎金),封君儿女授骑士礼、出嫁的排场费用,以及封君出行时的费用。劝告,提出种种意见,使封君作出最合理的判断,而且事无巨细得一一过问。封君对封臣的义务一、保护:即封臣如果处于危险中,封君必须出面相救;或者封臣陷入官司纠葛中,封君应该为封臣在法庭上讨回公道。二、维持:就是维持封臣的生计,所以封土成为这一义务的主流。这一制度的不平等性是十分明显的。但当时,从下至上,这一不平等是共通的:因为出于个人的生存和安全的需要,而且当时法律系统的缺乏,都使得中世纪注定只能以此种方式来维持社会的安定性。而且,中世纪的经济关系,也注定只有进行依附才能得到土地,所以人们都愿意加入这一制度,成为社会"链条"中的一环。形成这种观念的不平等、不自由与命运无关,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无关,因为大多数人都认同这种关系;相反的,自由、平等反而使人们在中世纪无法生存。仪式:封君封臣之间要结成这种关系,还要通过种种仪式,其中有三个最为常用和明显:一、合掌礼,就是将手放入封君的手中,代表愿意依附封君,成为其封臣。二、亲吻礼。三、臣服礼。愿意效忠的人要脱帽、下跪、解下武器,双手合掌放在封君的手掌之中,并说:主人,我是您的人了。“然后,封臣把受放在《圣经》上起誓,表示效忠与他的主人。这种宣誓模仿教会的仪式,表示结成关系的神圣性。欧洲的封建制奉行“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权力结构相对松散。而且封建义务具有相互性。在这方面,她不同与罗马帝国的原则和中国秦以后的制度,那时皇帝依靠这些原则成为一个至高无上、为所欲为的统治者。在封建主义制度下,没有一个人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国王和百姓,领主和封臣都供守一种契约,每个人对他人都负有义务。如一人违约、义务也就终止,如果一个封臣拒绝履行他应尽的义务,国王有权强制执行。如果一个国王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们也可以联合起来反对他。国王应按封臣们的劝告行事,后者组成国王的议事会或法庭。如果封臣们认为国王滥用权力,可以对它加以限制,封建主义虽然是一种领主和封臣的世袭制,但这种相互或契约的性质,有助于后来欧洲立宪政府思想的形成。2,封建庄园、采邑和农奴:严格来说,封建主义仅适用与军队或贵族。封建社会的下层是众多的农民群众。在村庄里,高等贵族的最低级封臣又是他们各自臣民的领主。村庄连同居民和周围的土地,构成领主的庄园,即采邑。在11世纪初,采邑的多数居民是农奴(serf由servus演化而来),他们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不得随意离开。农奴交纳劳役地租。采邑制是供养统治阶级的农业基础。后来由于商品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农业生产率提高,领主甚至少数农民都能生产出剩余产品,只要发现有市场,他们就能会拿去出售。农民已能生产满足够的食物满足当地城市人口生活的需要。由于人口增加,出现了新的劳动力和过剩人口。许多人开始离开采邑,去往新兴的城市。货币地租对劳役地租的取代,超经济强制的放松,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3,君主国和政府:在政治方面,各国国王都在忙忙碌碌,试图把自己的王国建成为一个能百世不衰的组织良好的君主国。君主制变成世袭制,国王与其他封建领主和庄园主一样,他的职位是继承的。国王作为最大的领主,需要金钱来支付政府机构人员的薪金,需要金钱赖于别的国王进行战争。在封君封臣的义务关系中,领主和教士可以抵制国王的权力滥用。1215年的英国大宪章(MagnaCarta,GreatCharter)就是体现。国王与家臣、领主、教士和市民举行大谈判或会谈时,议会就形成了。议会(Parliament)来自拉丁文(Parliamentum),简明含义就是“晤谈”。在这个意义上说,议会在13世纪是就已经如雨后春笋般的布满了整个欧洲。在拉丁基督教世界,唯有议会能最好地说明各国制度的类似性。这种新颖的大会议在西班牙被称为“议会”(cortes),在德意志为“国会”(diets),在法国为三级会议或省三级会议(EstateGeneral或ProvincialEstates),在不列颠为议会。国王希望靠议会征税,为此经常听取议会的申诉。国王对议会施加影响就是议会立法的开始。议会与三个等级
中世纪欧洲社会普遍存在着三个等级的划分。这种划分来自天主教神学理论。由于人生终极目标是灵魂获救,即死后能上天堂,故僧侣是最重要的人,是给人们开具上天堂的通行证的,属于第一等级。武士也很重要,是用剑来为上帝服务的,属于第二等级。其他的人都是为这两群人提供生活资料的,是他们的仆人,用他们的劳动来维持整个社会运转,属于第三等级。第一第二等级是特权等级,常常统称贵族等级。第三等级是没有特权的,属于平民等级。所以三个等级实际上也可以看作两个阶层——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在18世纪的时候,直到法国大革命以前,整个欧洲都是由贵族掌管着的,欧洲社会因此被称“贵族社会”,也有人称之为“法兰西式的贵族社会”——为什么?因为法国的贵族势力最大、最有典型性。教士、贵族和市民的三级会议,标志着欧洲等级君主制的形成。国王和领主的封君封臣关系发展到了新阶段,同时固定了双方的博弈关系与讨价还价机制。双方的权利与自由必须在一定的限度内,通过一定的机制表达,逾越这个机制,就有可能发生革命和改革,欧洲后来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中世纪盛期的三个世纪为秩序和自由奠定了基础。奴隶已不复存在,农奴也正在消失。政治上,大批拥有自由特许状的城市的涌现,某些地方陪审团的成长和议会在各地的兴起,都为人民提供了手段,使他们可以部分参与政府的工作。这些观念和代议制政府的原始因子,出现于西方中世纪的君主国中,成为现代世界多数地区政治体制的基本原则。(三)中世纪盛期的宗教与文化1,宗教在中世纪盛期,教会是无所不在的,宗教渗入政治与社会生活。在封建主义制度下,领主和封臣的相互义务是由宗教誓约确认的,主教和修道院院长作为土地所有者,自己也成为封建显贵。这种状况的出现与教会的改革密切相关。这涉及了教会与神圣罗马帝国的斗争。罗马教皇打算既要摆脱罗马暴民和贵族的影响,又不致欲成为罗马帝国皇帝的附庸。1059年,教皇尼古拉二世颁布敕令,规定以后的教皇必须由红衣主教选举产生。事实上是想排除来自教会以外的人的干涉,因为当时红衣主教就是罗马城个教堂的教士和邻近主教管区的主教。格列高利七世(格里哥利·GregoryⅦ)《教皇敕令》(二十七条):具体地阐述了教皇的地位及其权力,宣称:“唯有教皇一人具有任免主教的权力”;“唯有教皇一人有权制订新法律”;“一切君主应亲吻教皇的脚”,“教皇有权废黜皇帝”;“教皇有权解除人民对邪恶统治者效忠的誓约”,甚至宣布:“罗马教会从未犯过错误,也永远不会犯错误”;“凡不与罗马教会和谐的不得视为基督徒”;“教皇可以命令臣民控告他们的统治者”;“教皇永不受审判”等等。它是教皇建立世界统治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敕令》发表的第二年,格利哥里七世就狂妄地声称:上帝赐给圣彼得以天上人间的生杀予夺的权柄。英诺森三世InnocentⅢ1160-1216,罗马教皇(1198-1216在位)。在巴黎大学攻读神学,并曾闭门研修神学理论,1198年当选教皇。在位期间教廷权势达到历史上的顶峰,积极参与欧洲各国的政治斗争,曾迫使英国、丹麦、葡萄牙、瑞士等国王称臣。由曾发动过第四次十字军东征,镇压异端阿尔比派,批准天主教多明我会与方济各会成立。英诺森三世对基督教最大的贡献在于1215年的“第四次拉特兰宗教会议”。这是继君士坦丁时代尼西亚会议以来最重要的宗教会议之一,对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所应遵守的规范作了许多解释,其中最重要的是规定了七项基督教圣礼,包括洗礼、成年坚信礼、婚礼、弥撒、忏悔、神职叙任礼和临终涂圣油礼。每个教徒每年至少应向神父忏悔一次,做弥撒一次。颁布了圣餐变体说教义,即在弥散仪式中,神父把圣餐面包和酒变成了耶稣的肉和血。认为教皇是上帝在世上的代表,皇帝和国王应臣属于教皇,并由教皇授予世俗权力。他致力于建立欧洲基督教封建神权的大一统帝国。经过一系列改革,整个拉丁欧洲都怀着满意的心情接受了英诺森会议的改革和教义。欧洲有了统一的精神认同。但二者的斗争并没有结束,教权与皇权的斗争成了欧洲民族国家和世俗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2,中世纪盛期的大学和经院哲学指11~17世纪欧洲各国兴起的高等学府,为近代高等教育之滥觞。大学(University)一词源于拉丁文Universitas,意为“总和”、“联合”,即学生组织之间或学生组织与教师组织之间的联合团体。中世纪初期,欧洲教育为教会所垄断。从11世纪起,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打破教会几百年来对教育的垄断,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学校根据城市生产、交换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开设文法和计算方面的课程,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中世纪,在西欧某些城市学校和主教学校的基础上开始出现大学。最早的大学产生于意大利。具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的是萨莱诺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和巴黎大学。在西方文明的早期,基督教会是西方世界的文化中心,是文化体系和文化机构的垄断者:修道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河南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4年货物买卖担保合同
- 2025年上教版五年级英语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河北省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二零二五年度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建设合同集2篇
- 研究生培养导师制度与团队合作的深化策略
- 2024年沪科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华师大版高三数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物联网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 二零二五年度养老服务业合同变更合同汇编3篇
- 数学-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八省联考)
- 市场营销试题(含参考答案)
- 2024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课件
- 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五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渗透点教案呈现
- 贝雷片-潮白新河钢栈桥及钢平台计算说明书
- VF程序设计知识要点
- 凯普21种基因型HPV分型与其它比较
- 小学数学小专题讲座《数学教学生活化 》(课堂PPT)
- 鸡场养殖情况记录登记表
- 高压配电柜系列产品出厂检验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