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_第1页
第13课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_第2页
第13课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_第3页
第13课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_第4页
第13课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1.掌握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2.了解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3.读懂文本,了解《荀子》语言缜密严谨、譬巧喻博、温润醇厚、参差齐整的基本特点,掌握排比句的作用。4.学习作者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对当时流行的迷信天命、治乱在天等唯心看法进行批判的精神。 《荀子》由荀况及其门徒所作,今存32篇。该书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主张、治学方法、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荀况反对天命迷信,强调天人相分和“制天命而用之”。反对性善说,提倡性恶说,由此特别强调后天教育、环境影响及个人努力。他弟子中著名的有韩非、李斯。

荀文的艺术特色: (1)立意统一,严谨周详。荀子的文章作为早期的专题论文,已具备了论点明确,分析透辟,论断精确,层次清楚的优点。《荀子》之文多属专题学术论文,结构严整,体式宏伟。标志着我国议论散文的成熟和完善,为后世论说文体的典范。 (2)理正辞雅,老练淳厚。荀文虽有辩论,却非《孟子》似的高谈阔论,滔滔雄辩;亦非《战国策》似的纵横捭阖,辩丽夸饰。而确乎不失长者风度。例如著名的《劝学》,紧扣“劝学”的中心论题,反复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理正辞雅。 (3)多用比喻而少用寓言故事。《劝学》一篇最为突出,其用喻之多,令人目不暇接,而看似五光十色,用意却十分明确,都为说明“劝学”的主旨。

荀子(约前313—前230),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赵国人。早年曾游学于齐国,广泛接触各派学说。因为德高望重,曾三次被推为祭酒。晚年到楚国,春申君黄歇任他为兰陵(今山东苍山)令。失官后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其思想非常丰富,主要表现为:

其一,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天道观。表现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其二,提出了著名的“性恶论”。强调后天的学习,并重视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其三,主张“法后王”的政治观。

其四,重视“人治”的思想。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荀子主张为政兼讲“礼”与“法”。还强调“人治”,明确提出“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君道》)。

宇宙间有些东西是由天决定的,比如日月、星辰、瑞历、春夏秋冬四时及天地等,可是人类在天地自然面前又不是无所作为的:我们可以把天当成物来畜养和控制,可以掌握天的规律而运用它,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领使万物向符合需要的方向变化,可以管理好万物而不失去它们。荀子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不能为所欲为,在那些付出努力也无益的地方,不要浪费自己的精力;另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可以大有作为,在那些应当付出努力的地方,不要轻易放弃。本文主要阐述了“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充分体现他的人定胜天的思想。1.阅读选文填空。(1)荀子认为“天”“地”的特点是“

”,所以“

”,“

”,“

”,治乱由人。(2)君子和小人差别很大的原因是“

”。(3)对“天地之变”,“

”,真正可怕的是“

”。所以,重在人事,要“

”,而不能“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治乱非天也治乱非时也治乱非地也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人祅日切瑳而不舍也错人而思天2.荀子认为人应当在哪些主要的方面发挥自己的努力?[自我核对]慎重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不放弃自己的努力;对于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要日日切磋讲究而不舍弃;在天面前不“错人而思天”。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治乱天邪?(2)彼作矣,文王康之。(3)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

(4)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社会安定和混乱是由天决定的吗?百姓在这里建新房,文王使他们得安乐。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差很大的原因,就在这里。所以君子认为是一种文饰,而一般百姓则认为有一种灵验。4.按提示默写下列名句。(1)天有常道矣,

,

。(2)君子敬其在己者,

,是以日进也;

,而慕其在天者,

,

!从天而颂之,

!(4)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在物者莫明于珠玉,

。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小人错其在己者是以日退也而不慕其在天者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人者莫明于礼义孰与制天命而用之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qiān

fán

chuòchuòshū

shì

huì

kǔ(1)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2)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3)小人错其在己者 (4)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匈匈”通“”,形容喧扰。“知”通“智”,聪明。“错”通“措”,废弃。“县”通“悬”,指有较大差距或悬殊。(5)怪星之党见 (6)夫星之队、木之鸣 (7)是无世而不常有之(8)人祅则可畏也“党”通“傥”,偶然地。“见”同“现”,出现。“对”通“坠”,坠落。“常”通“尝”,曾经。“祅”通“妖”,怪异的人、事。(9)其说甚尔 (10)则日切瑳而不舍也(11)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12)田稼恶“尔”通“迩”,浅近,浅显。“瑳”通“磋”,“切瑳”即“切磋”。“晖”通“辉”,“光晖”即“光辉”。“”通“秽”,荒芜。古义:经久不变的规律。今义:表示常量的数。古义:不按照时节。今义:时时,经常不断地。古义:具有根本意义的农业生产。今义:本领。古义:力役,百姓所服劳役。今义:努力,尽力。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规律方法道理风尚生建筑房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安乐。名词用作动词,遵循。名词用作状语,每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5.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名词用作动词,称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大。名词用作动词,下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加。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化。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自己的物。(1)治乱非天也 (2)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3)禹以治,桀以乱 (4)可畏也,而不可怪也 (5)此之谓也判断句,……也,表判断。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判断句,“以”后省略宾语“之”。省略句,……也,表判断。宾语前置句,“此之谓”宾语前置,应为“谓此”。6.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6)礼义之不愆(7)繁启、蕃长于春夏 (8)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9)物之已至者 (10)夫是之谓人祅“之”提示宾语前置,应为“不愆礼义”。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春夏繁启、蕃长”。状语后置句,“明于日月”状语后置,应为“于日月明”。定语后置句,“已至者”应在“物”前。宾语前置句。1.荀子所说的“天”是什么?【与你交流】荀子所说的“天”是自然之天,为自然的运行。在荀子那里,“天”不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而是无预于人事的自然。“天”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人也不能依赖或抱怨“天”。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去顺应和利用“天”的规律而生存发展。在荀子看来,我们应该慎重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不放弃自己的努力。而对于君臣之间的道义,父子间的亲情,夫妻间的区别,那么就要天天切磋讲究而不能舍弃了。在“天”面前应不“错人而思天”。2.本文的中心是人定胜天,作者是如何论证的?【与你交流】①第1段,用三个设问提出问题,并一一予以回答,证明社会治乱与天无关;第2段进一步指出“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②第3段用正反对比的方法指出“君子”“小人”的差别:君子“敬其在己者”“不慕其在天者”,小人正好相反。证明了要发挥人的作用,不要指望天。③第4~6段,用对比的方法指出,对自然的变化“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而“人祅”则“可畏也,而不可怪也”。进一步强调重视人事的重要性。④最后得出“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号召人们“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3.谈一谈荀子大量运用排比的好处,并举例。【与你交流】荀子运用的排比数不胜数。从结构上看,短语排比、句子排比、段落排比都有;从修辞效果看,整齐匀称的句式美、抑扬顿挫的节奏美、磅礴壮阔的气势美,美不胜收。荀子在排比的运用方面,有着非同寻常的奇巧之处: (1)直线式运用排比,使文章具有流畅美。例如,“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作者在这段评论人定胜天的精彩文字里,连续用了六个选择复句构成排比,把人定胜天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文气畅达,如大江奔腾,一泻千里,这足见作者的辩才无碍,非寻常人可与伦比。 (2)连叠式运用排比,使文章具有层次美。所谓“连叠式”是指一种句式的排比与另一种句式的排比相连叠,形成一个排比句群,使文章条理井然,层次分明。例如,“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这段话先用三个“……不为人……也辍……”长句排比,再用三个“……有……矣”的较短句式排比。长句排比和短句排比形成一个句群,节奏上缓急相生,内容上长句和短句之间自然形成了两个层次,读起来奔放有逸气,视觉上又不失建筑构图的层次美。 (3)断续式运用排比,使文章具有变化美。所谓“断续式”是指排比句与散句交错使用的方式。例如,“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毫厘,无它道焉,已乎行之矣。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这三个动宾短语构成的排比短促有力,节奏明快,强调圣人的圣明之处就在于他们推原仁义、辩证是非、齐一言行,语势上在这里形成一个波峰。波峰之后以散句阐明圣人不犯丝毫错误,关键在于他们能将仁义之理落实在行动上面,从容道来,节奏变慢,语势上趋于平缓。接下来又用了三个复句构成排比,指出闻、见、知、行的关系,又掀起一个波浪,形成后浪推前浪,一浪高一浪之势。

总之,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