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唐2023/2/3张若虚其人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即《春江花月夜》与《代答闺梦还》)。《代答闺梦还》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2023/2/3张若虚画像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诗二首。”——《全唐诗》卷117“若虚,兖州兵曹。”——《旧唐书·艺文志·贺知章传》关于《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为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叔宝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目前具体的创作背景已不可考《春江花月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其诗既富于南方民歌的色彩与风调,又较成功地运用了经过齐梁到唐初百年酝酿接近完成的新诗格律,还首次探索了七言诗中以小组转韵结合长篇的技巧,三者的糅合是那样完美,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这理所当然是个顶峰。2023/2/3课文讲解
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发了对于人生的思索及男女相思离别之苦。
以春、江、花、月、夜为中心,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讲解。第一部分从“春江潮水连海平”至“但见长江送流水”,重在写景及由此引起的思索。第二部分从“白云一片去悠悠”至结尾,描写男女的月下相思,以抒情为主。
2023/2/3诗歌赏析2023/2/3第一部分:写景推出春江与明月,境界扩大。与张九龄《望月怀远》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写江与月的关系:月逐江流,江因月明。为后面“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做铺垫。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注: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
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引入“花",并写出江、月与花的关系。境界朦胧,幽静神秘。重在描写月光的流动与月色的洁白。动静结合。哲思:宇宙意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注: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突出“月轮”。空旷,澄明,孤独。面对“孤月”而生出的哲理性思索。宇宙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对比。暗含欣慰与悲观。一“待”,一“送”,逝者自逝,来者自来,江月有情,江水也有情。自然过渡到下段对男女离别之思的描写。扩展读物其一: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对比2023/2/3第一部分小结兼写春、江、花、月、夜及相关的各种景色,而以月光统众景,以众景含哲理,寓深情,构成朦胧、深邃、奇妙的艺术境界。第三部分:离愁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注:捣衣砧: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多于秋夜进行。在古典诗词中,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以“白云”比游子,写出分离。写月夜两地相思。互文见义。依旧以“月”相统摄。借月光的多情写人的多情。月色恼人,衬出思妇无法排遣的愁绪。补充注解:关于捣衣的诗词櫩(
yán古同“檐”,屋檐。
)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额头)。纨素既已成,君子行未归。裁用笥(
sì)中刀,缝为万里衣。——南朝宋谢惠连《捣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虔,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其三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贺铸《捣练子·砧面莹》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香杵纹砧知近远,传声递响何凄凉。七夕长河烂,中秋明月光。蠮螉塞(
yēwēng居庸关的别名。)边绝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温子升《捣衣诗》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离愁注: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洛阳方言是当时得标准国语,斜在洛阳方言中就读作xiá)。思妇心愿:借月传情。以传书的鱼雁不得达情,写出两人分离之远、之久。花落,江流,月斜——年华易逝,时不我待。书写对生命的留恋,对青春的珍惜,衬出现实的无情。极写两人相距之远。夜终将而情未了。暗含希望。2023/2/3第二部分小结下段写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而以春、江、花、月、夜点染,烘托,想象中有现实,实境中含梦境,心物交感,情景相生,时空垫合,虚实互补,从而获得了低佪婉转,缠绵悱恻,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王闿运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王志》卷二闻一多曰:“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李泽厚曰:“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永恒的江山,无限的风月给这些诗人们的,是一种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夹着悲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闻一多形容为‘神秘’、‘迷惘’、‘宇宙意识’等等,其实就是这种审美心理和意识意境。”——《美的历程》第七章2023/2/3杨广《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对比杜甫《月夜》今夜鄜(
fū)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指透光的窗帘或帷幔。),双照泪痕干。对比课后问题:1.本诗所传达的哲理思考是什么?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2023/2/32.试分析本诗在写景方面的特色。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1)空间角度(2)色彩角度(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后者如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三、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起承转合,词一般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或一句一景,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照应好,结构严谨四、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五、从修辞手角度赏析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