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 马工程课件 11.第十一章 人口与人力资源_第1页
发展经济学 马工程课件 11.第十一章 人口与人力资源_第2页
发展经济学 马工程课件 11.第十一章 人口与人力资源_第3页
发展经济学 马工程课件 11.第十一章 人口与人力资源_第4页
发展经济学 马工程课件 11.第十一章 人口与人力资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篇发展要素第四篇发展要素第十一章人口与人力资源第十二章资本形成与金融发展第十三章技术进步与创新第十四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人口与人力资源第一节人口与发展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与失业第三节人力资本形成第十一章人口与人力资源第一节人口与发展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与失业第三节人力资本形成第十一章人口与人力资源第一节人口与发展一、发展阶段与人口转型“人口转型”(demographictransition)是指从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的稳定人口转向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稳定人口的过程。由于人口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所以当出生率与死亡率不同步时,就会出现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图11-1人口转型阶段人口学家把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型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如图所示。第一节人口与发展(一)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型第一阶段(19世纪以前)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因而人口增长率非常缓慢。这个阶段基本上反映了19世纪以前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变动情况。第二阶段(19世纪至20世纪初)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出生率仍然保持在高水平上,因而人口增长迅速。这个阶段发生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第三阶段(20世纪初到50年代)死亡率继续下降但出生率下降得更快,使得人口增长率开始下降。这个阶段大致上反映了20世纪初到中叶这一时期。第四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生率下降步伐明显趋缓,死亡率这时因趋于极限下降很少。这一阶段人口增长率趋于零,有的国家甚至变为负数。这个阶段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到现在。当今发达国家已完成了人口转型的整个过程,即进入了人口转型的最后阶段第一节人口与发展(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过去半个世纪中人口转型从第二个阶段进入第三个阶段。出生率比死亡率下降得更快是人口转型中第三个阶段的特征。低收入国家仍然处在人口转型第二个阶段,而中等收入国家则过渡到第三个阶段。第一节人口与发展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从表11-1中发现,在2015年,低收入国家与高收入国家的死亡率都为9‰,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只有7‰,甚至比发达国家还低。这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严重,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还很年轻,因此发达国家死亡率不低于甚至高于发展中国家。第一节人口与发展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下降是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结果。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医学的巨大进步和粮食生产技术和分配系统的改善。这些改善主要是先进医疗医药技术和粮食生产技术从发达国家扩散到发展中国家的结果,而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显著的必然联系。(三)中国的人口转型中国在1949—2014年间,撇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特殊时期,基本上经历了人口转型的后三个阶段图11-21949—2014年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增长率(‰)资料来源:2009年数据来自《1991年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以后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统计数据库。第一节人口与发展第一阶段(1950-1960年代)经历了人口出生率很高和死亡率不断下降,因此人口增长率较高,平均保持在2%以上,即处于人口转型的第二个阶段第二阶段(1970—1990年代)经历人口死亡率继续下降但人口出生率下降得更快,带来人口增长率显著下降,呈现出人口转变中的第三个阶段的特征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保持在低水平上,已经进入了人口转变的第四个阶段第一节人口与发展中国人口转型的突出特征:“未富先老”按照人均GDP,中国目前处在中高收入阶段,如上所述,人口转型应该处在第三个阶段。但是中国人口转型已经进入第四个阶段。与我们处于同组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口还在快速增长,我们把它们称为“未富未老”。而发达国家目前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但已经达到高收入阶段,我们称之为“先富后老”。而我们国家是经济还未进入高收入阶段,但人口老龄化已经很严重了。把这种特征称为“未富先老”。第一节人口与发展二、人口增长的经济学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假定:对于一个根据个人偏好程度而构成的商品系列,每个合乎理性的人都试图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和商品的相关价格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当把这一理论应用于人口生育率的分析时,孩子被视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品,从而使消费者(家庭)对于孩子的需求,就像对其他消费品的需求一样,成为一种经济的、理性的选择。经济学家们从家庭人口出生率的微观决策角度来说明人口转型第三阶段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所在。他们将传统的新古典主义消费者行为理论作为模型分析的基础,并以经济学原理和最优化原则来解释家庭规模的选择。第一节人口与发展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如果其他因素不变,所期望得到的孩子数目与家庭收入成正比,与对其他商品的需求成反比,与孩子的价格成反比。在此可以用数学式来表达这些关系:Cd=f(Y,Pc,Px,tx)(x=1,…,n)其中,Cd是对存活孩子的需求(在低收入社会,应考虑到婴儿死亡率很高)。Y是既定的家庭收入水平;Pc是孩子的净价格(等于抚养孩子的预期成本减去孩子的预期收益);Px是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tx是相对于孩子来讲,对其他商品的偏好程度。培养孩子的成本包括:(1)母亲时间的“机会成本”(2)孩子的教育费用和抚养成本孩子的预期收益包括:(1)孩子将来可获得的收入(2)孩子将来对老人的赡养第一节人口与发展在正常(新古典)条件下,可以预期:>0,即家庭收入越高,对孩子的需求就越大。<0,即孩子的净价格越高,对孩子的需求就越小。>0,即相对于孩子,其他的商品价格越高,对孩子的需求就越大。<0,即相对于孩子,对其他商品的偏好越大,对孩子的需求就越小。通过上述的微观理论模型,我们就可以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人口出生率上存在差异的原因了第一节人口与发展第一节人口与发展在发展中国家,首先,孩子从小就参加劳动,给家庭带来收入,而且父母年老时还依赖子女抚养,因此养育子女的预期收益较高。其次,抚养孩子的成本却非常低。因为在发展中国家,妇女受教育的机会少,就业机会很少或根本没有,这样母亲时间的机会成本很低。此外,在经济发展水平很低时,孩子的抚养费用和教育费用均很低,甚至低收入家庭根本不打算或没有能力送自己的孩子上学读书。这种高收益、低成本导致了孩子的净价格很低,甚至是负数。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就造成了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居高不下。在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养育孩子的收益低;妇女教育水平的提高、就业机会的增多,使生育、抚养孩子的机会成本不断提高;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孩子本身的扶养费和教育费都大幅度提高。在收益低而成本高的情况下,对孩子的需求就比较少,因此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较低。三、马尔萨斯人口理论马尔萨斯认为人口的增殖力比土地的生产力要大无数倍。人口在食物供给充足的条件下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受土地收益递减律的制约只能按算术级数增长,因而生活资料的增长远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除非采取某种强有力的措施抑制人口增长,否则就难以维持人类和自然界的平衡。历史上,最早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做出分析的当属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尔萨斯。第一节人口与发展后来的经济学家把马尔萨斯这种悲观的人口论称为“低水平均衡人口陷阱”,或者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其意指:当人均收入提高时,人口增长速度也必然随之提高,结果人均收入又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上,除非投资规模迅猛提高到超过人口增长的水平。由于人口增长有自然的极限,人均收入才有可能超过人口增长率。因此,在最低人均收入增长到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的人均收入水平时,存在着一个“人口陷阱”。在这个陷阱中,任何超过最低水平的人均收入的增长,都将被人口增长所抵消。第一节人口与发展马尔萨斯人口论假定不符合事实,主要批判有两点:首先,马尔萨斯人口陷阱模型忽视了技术进步的作用,这种作用足以抵消人口迅速增长所造成的阻力。其次,马尔萨斯人口陷阱模型假定人均收入和人口增长率有正向的联系,认为收入的增加必然会导致人口的增加。但是在实际中的情形则完全不同。尽管人口陷阱模型存在缺陷与不足,但它所揭示的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却是对许多发展中国家实际状况的理论概括,从根本上纠正了不顾经济发展条件,放任人口增长的做法。而制定有效的控制人口政策则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选择。评价第一节人口与发展四、转型中的人口红利人口转型过程中有一个阶段的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布鲁姆和威廉姆森将这种作用称为“人口红利”(demographicdividend)。在人口转型过程中,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在时间上的非同步性,不同时期会形成不同的年龄结构。布鲁姆和威廉姆森将年龄结构划分为三个阶段:高少年儿童抚养比时期、高劳动年龄人口比时期和高老年抚养比时期。在高劳动年龄人口比时期,社会负担率相对较轻,生产性较强,社会储蓄率较高,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这一阶段具有的人口生产性就如同经济增长的一个额外源泉,即人口红利。人口红利在两个方面促进经济增长:一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廉;二是消费率低而储蓄率高,为高投资提供了基础。第一节人口与发展第一节人口与发展如果某个国家和地区,在人口增长的进程中恰好处在这样一个最富有生产性的人口年龄结构时期,人口红利的窗口就会打开东亚经济奇迹之所以能够出现,在非常显著的程度上是因为人口红利在发挥作用。据估算,在1970—1995年间,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人口红利贡献的经济增长约在1.5%—2.0%,占其稳态经济增长的1/3—1/2。“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发展同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施了严格的“一胎化”人口政策,致使我国人口增长率迅速下降,从而经济活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迅速上升,劳动力资源丰富,致使劳动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上;同时我国储蓄率和投资率保持30%以上的高水平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近20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红利因素对中国GDP的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GDP中有超过1/10是由于“人口红利”因素所创造的。但是,由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推行时间过长,我国的人口迅速老龄化,目前老年人口占比迅速上升,劳动人口占比下降,“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五、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根据联合国的界定,60岁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到7%,就标志着一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了。进入21世纪以后,人口的“老龄化”的浪潮不仅席卷所有发达国家,也成为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其中,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按照联合国标准,中国在新千年伊始就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是6.96%,2001年为7.1%)。如前所述,中国经济目前还处于中高收入阶段,但人口转型已经进入到第四个阶段,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个阶段。这表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第一节人口与发展图11-3近十年中国65周岁以上人口数量与占比第一节人口与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以及卫生保健条件的持续改善,使得人均寿命显著增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9年世界卫生统计,中国人口预期寿命已提高到76.1岁,其中男性74.6岁,女性77.6岁。其次是政策所致。中国在1980年开始实施一胎化政策,到2016年放开到二胎,这意味着一胎化政策实施了35年之久,导致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过快。中国超前老龄化的原因第一节人口与发展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和劳动生产率造成不利影响:(1)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的下降;(2)劳动力短缺导致工资上涨,削弱企业竞争力;(3)人口老龄化降低了劳动生产率;(4)劳动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也不利于科技创新。人口老龄化对投资、储蓄和消费都带来不利影响:(1)老年人口是净消费者,其储蓄率下降;(2)老年人口对房地产、信息化产业等主导产业的需求下降。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也会给我国养老金和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巨大的负担:在社会资源一定的条件下,更多的资源用于养老和医疗福利,就只有更少的资源用于生产性活动。第一节人口与发展第一节人口与发展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与失业第三节人力资本形成第十一章人口与人力资源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与失业一、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一)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发展中国家城市劳动力市场存在显著的二元性特征,是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在城市部门的延伸。城市正规部门包括组织化的现代企业和政府部门。该部门的特点是,工资水平较高,就业比较稳定,福利待遇较好。城市非正规部门是由一些传统的、无组织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业者以及进入城市的打零者组成。该部门特点是就业不稳定,工资水平较低,且没有福利。(二)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施计划经济,不存在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之分,进入劳动年龄的年轻人都由国家安排就业,或者在国有企业就业,或者在集体企业就业1978年以后,伴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劳动力市场也开始形成,原计划性的、刚性的、单一的就业模式开始向分散的、灵活的、多元的就业模式转变,非正规部门开始发育壮大1978—1990年间,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在乡镇企业就地转移,城市非正规部门劳动力主要以个体、私营从业人员为主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快速向城镇转移,出现了一波又一波民工潮。但他们大多数在非国有部门就业,即使有些在国有企业就业,因为没有五险一金,可以看做是正规部门中的非正规就业人口。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受国企改革的加速和经济周期的影响,中国的正规部门经历了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和职工下岗。这些下岗职工大多数进入了非正规部门就业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与失业改革开放以来,非正规就业人员占城镇就业比重持续增加,从1978年的0.17%提高到1990年的17.5%、1995年的19.69%,而后大幅提高到2004年的58.69%。农业转移人口基本上都在非正规部门就业。如果加上城镇居民很多人在非正规部门就业,在非正规部门就业的比重有可能超过60%。图1农民工总量及增速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与失业二、发展中国家失业的多样性(一)劳动力的闲置劳动力的自愿闲置提前退休沮丧的劳动者隐蔽性失业劳动力的非自愿闲置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与失业(二)劳动力利用不充分打零工季节性工人显性就业不足隐形就业不足全日工作,工作时间长多余劳动力学非所用(三)劳动力的低效利用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与失业三、发展中国家城市失业及其原因从供给方面看发展中国家城市劳动力的增长来自两方面,一是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一是乡村流入城市的人口的增长,而后者为主要来源从需求方面看城市工业部门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较低,从而导致了发展中国家严重的失业。对需求不足的理论观点分为两派:要素比例固定说和要素价格扭曲说发达国家的高失业率是周期性的,经济衰退时期,失业率很高;经济繁荣时期,失业率就降到较低。发展中国家的高失业率是持续性的,即使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失业率也很高。因此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远比发达国家困难得多。劳动供给>劳动需求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与失业四、发展中国家全面城乡就业战略第一抑制人口增长是突破马尔萨斯人口陷阱,解决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第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步伐,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从根本上降低人口出生率,从而解决失业问题第三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改变发展中国家不合理的教育结构第四加快消除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与失业第一节人口与发展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与失业第三节人力资本形成第十一章人口与人力资源第三节人力资本形成人力资源分为数量和质量两部分人力资源从数量上说是指未被开发的、先天存在于人体里的一种劳动能力,可称为是简单劳动。人力资源质量是指通过后天的人的投资而形成的某种生产技能,可称为复杂劳动。人力资源质量也可以称为是人力资本。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特征是:人力资源数量较为丰富,但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人力资本概念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它主要探讨人口素质或质量的提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问题,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舒尔茨在农业经济问题的长期研究中发现,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促使美国农业生产率迅速提高和农业产量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已经不再是土地、人口数量或资本投入的增加,而是人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第三节人力资本形成舒尔茨认为,完整的资本概念应该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方面,前者体现在物质产品上,后者则附于劳动者身上,体现为凝聚在其身上的知识、技能等。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所谓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人身上的、后天通过投资而获得的劳动能力。舒尔茨同时还强调,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在投资收益率上是有差别的,人力资本的收益率高于物质资本的收益率,而教育则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这样,他的理论将经济学家的视线由“物”引向了“人”,并使人们认识到,“人”是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因素,提高“人”的质量,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鉴于他的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称“舒尔茨是研究人力资本理论的先驱”。第三节人力资本形成最终完成人力资本从具体到抽象的理论发展过程的,应当归功于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贝克尔分别于1962年和1964年出版了《人力资本投资:一种理论分析》和《人力资本:特别关于教育的理论与经验分析》,标志着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对人力资本的微观分析上。他从家庭生产和个人资源(特别是时间)分配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问题。他提出孩子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家庭时间价值、时间配置、家庭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等概念,为人力资本的性质、人力资本投资行为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理论解释。因此,贝克尔和舒尔茨一起被公认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第三节人力资本形成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1988年发表了题为“论经济发展机制”的文章,把人力资本纳入长期经济增长模型中,得出人力资本是导致各国经济增长差异和国家穷富的关键要素,从此,在增长和发展理论文献中,人力资本理论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第三节人力资本形成(二)人力资本投资用于教育方面的投资用于保健方面的投资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的费用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人力资本投资的三个特征人力资本投资的连续性、动态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者与投资者的不完全一致性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多面性所谓人力资本投资,就是通过对人力资源一定的投入,使人力资源质量得到改善,并且这种改善最终反映在劳动产出增加上的一种投资行为。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第三节人力资本形成二、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战略(一)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共教育费用增长迅速,但人均占有水平仍然很低教育结构不合理,基础教育被忽视教育内容不合理,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教育体制扩大了不平等教育的“过度”发展和知识失业第三节人力资本形成(二)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第一,调整教育投资方向。应该把大多数投资用在初等和初中教育上。第二,改变教育体制以外的刺激和增加教育投资的个人支出。高等教育应该更多地由受教育者个人负担费用。第三,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重视正规教育,而应当以同等的甚至更大的注意力去发展非正规教育第四,实施适当的教育机会限额分配制度。招生名额应该适当向低收入家庭倾斜。第三节人力资本形成三、中国教育的发展与人力资本积累(一)中国教育的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受教育人口。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以后,中国变成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从一个文盲占2/3的国家发展为中学入学率高达90%以上的教育大国。2017年,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8%,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3.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8.3%。2017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07万所,在校学生人数1592万人,毕业生496万人,职业院校共开设近千个专业和近10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第三节人力资本形成

1975年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中学入学率中国46.2451.8332.8236.0245.0457.7460.5279.3892.89日本88.1892.4593.4594.5198.1099.4198.9899.21101.44韩国46.1666.1684.8193.0194.7797.8996.4295.6399.13美国84.9385.3392.8893.6995.3995.4794.2693.9695.13英国78.9581.6982.5883.6897.02100.70103.3199.43112.65印度24.8027.0032.9037.2345.6544.9749.6559.2570.56大学入学率中国0.350.812.073.043.386.1014.7621.5334.28日本20.5328.7829.4728.6134.0246.4051.7357.0861.96韩国7.179.7723.2535.0142.5167.7285.07101.9895.63美国48.8553.4257.2864.8677.5075.12

英国16.2819.1220.1823.6338.2655.4860.4558.3558.29印度4.994.985.515.935.807.4710.4714.7724.71受教育年限中国

4.805.346.166.707.027.48日本

9.609.9610.5011.0011.3612.20韩国

8.909.6010.3611.0411.4612.06美国

12.3012.5812.7012.7612.8813.14英国

7.9010.0011.5412.0012.7413.20印度

3.003.304.044.665.165.82表11-2入学率及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第三节人力资本形成(二)中国的人力资本积累与改善由于卫生保健条件的改善,劳动者的体力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