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行星地球_第1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_第2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_第3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_第4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二讲地球的运动——自转第三讲地球的运动——公转章末回味一刻钟行星地球第一讲

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考纲要点考纲解读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识记:太阳系的组成、太阳活动的标志、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点。2.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应用: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地外文明存在的条件和原因;结合图表资料,分析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一、宇宙的两大特征1.物质性(天体)(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2)主要类型:

、星云、

、流星、彗星等。恒星行星2.运动性(天体系统)(1)形成:天体间

、相互绕转而成。相互吸引(2)层次:[温馨提示]总星系只是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的一小部分。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

反应。核聚变地表温度太阳能2.太阳活动(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

层,B

层,C

层。(2)主要类型:A层的

,B层的

,其周期约为

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光球色球日冕黑子耀斑11(3)主要电离层磁暴极光[温馨提示]

(1)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和地球磁场的影响白天较强。(2)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地区的夜晚明显可见。三、地球——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地球的普通性水星地球木星天王星海王星(3)结构特征:与其他

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自西向东近圆共面类地四、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

的变化。

传播速度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A表示

波较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B表示

波较固体、液体和气体横快固体纵慢(2)不连续面:名称波速变化①表示

界面此面以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②表示

界面此面以下横波

,纵波波速突然莫霍增加古登堡完全消失降低(3)划分:①三个圈层:图中C为

,D为

,E为

(由外核和内核组成)。②软流层:位于

的上部,由

组成,是

的主要发源地。

(4)岩石圈:由

组成,包括C层和

以上的地幔部分。地壳地幔地核地幔塑性物质岩浆岩石软流层2.地球的外部圈层(1)A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

(2)B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但不规则的圈层。

(3)C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

的底部、

的全部和

的上部。氮和氧连续水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两方面综合分析

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1)“安全”——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稳定”——稳定的太阳光照: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2.自身条件——3个适中2.生命存在问题的分析思路在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从“四看三分析”入手分析:一看:该行星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否安全稳定。二看: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从距恒星的距离远近、自转和公转周期长短、大气层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三看:该行星周围有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从该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大气演化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具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四看:该行星是否有液态的水。从温度高低和水体运动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有液态的水。[例1]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获取和解读信息](1)从题干中可知:地球、①、②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

(2)从图中公转轨道的弯曲和“地球公转轨道”可知:①为

,②为

。———————————————————————————————————————————————火星金星[解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主要有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答案]

A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表现为: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例2]

(2012·广东高考)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A.人口迁移加快 B.风力电厂增产

C.生活耗能降低

D.卫星导航失效—————————[获取和解读信息]———————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太阳风吹袭地球”这一关键词,太阳风是高能带电粒子流,其到达地球附近时会影响无线电通信。———————————————————————————————[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难度较小。剧烈的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受到影响,从而使得卫星导航失效,对地球上的人口迁移、风力、生活耗能没有影响。

[答案]

D1.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因素

(1)纬度因素: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可以加大发射的推动力。

(2)地势因素: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越大。

(3)天气因素:尽量选择多晴朗天气、大气污染轻、透明度高的地区。

(4)交通因素:交通条件要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

(5)地形因素:要选择在地形平坦开阔地区。

(6)人口因素:要选择在人口稀少地区。航天基地选择

2.航天返回基地的区位因素(1)平坦开阔,地质稳定。(2)人烟稀少,城市稀少,利于安全。(3)无大河湖泊,少森林地区。(4)气象条件要降水较少,空气能见度高;云层较少,航天器着陆安全且便于援救。

[例3]

(2010·浙江高考)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思维流程]——————————————————————————————————————————————————[解析]分析该题有利条件主要从①地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人口分布等角度分析。①地为热带雨林气候,阴雨天气较多,对航天发射不利。

[答案]有利条件: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不利因素:天气多变。读图析图能力——多增分(一)太阳辐射等值线图的判读[图表特征概览]太阳辐射等值线图是用来表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状况的等值线图,常用的是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除此之外,还有能够体现太阳辐射分布的其他相关要素分布图,如云量分布图、日照时数图、光合有效辐射图等。这些类型的地图遵循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同时在分析影响要素时,一般从纬度、地势、天气等角度进行分析回答。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图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图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图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图

[应用“五步法”读图][典例]

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比Ⅳ区高,主要因为Ⅰ区(

)A.夏季大气逆辐射强B.年平均气温比较高

C.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D.天气晴朗且海拔高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表示太阳辐射分布的等值线图较多,区别出等值线的性质是关键的一步。如云量等值线图表示的现象与太阳辐射正好呈负相关。例题中的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

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在等值线图中,要看等值线的数值大小与排列、等值线的疏密程度、等值线的弯曲与延伸等状况。例题图示区域要进行区域定位,根据经纬网和明显的黄河轮廓,可以判断Ⅰ位于内蒙古高原,Ⅳ位于四川盆地,总体上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第三步:联题目,抓关键考查的题目答案要到图中寻找信息,根据题目设问,再回头重点研读图示内容,寻找关键信息和线索。题目图示为我们提供了两个方面的信息:两地点位置、两地点数值,从数值上已经体现出题干的设问结论,但是原因要从两地点的位置以及位置决定的气候特点入手分析。第四步:析原理,找方法等值线图往往只是提供一个背景材料,问题的答案要从已有知识中寻求。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如下表所示:纬度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地势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天气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本题中的Ⅰ是内蒙古高原,这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且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Ⅳ为四川盆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又是盆地地形,云雾较多,日照时数少,太阳辐射少。第五步:组答案,防失误太阳年辐射量等值线及其变式图,都是以一定区域为背景的。这一类问题要在三个方面注意:定位要准确,把图示区域范围和位置确定准确;等值线的含义要把握准确;原理和理由表述要准确。本题中一般原因剖析着眼于纬度、地势、天气等要点,但是内蒙古高原和四川盆地相比,纬度位置不占优势,而且天气和地势的影响力远大于纬度,因此解题理由从地势、天气两个方面分析。答案:D下图为“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单位:h/a)”。读图完成1~2题。1.图中显示的年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大致为

(

)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由东北向西南递减C.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D.由西北向东南递减2.图中有一等值线闭合中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人类活动C.沙尘暴频发

D.植被解析:该题为等值线分布图类题目,要抓住等值线的特征去分析。根据国界线轮廓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信息,可以确定该地区属于我国西北地区,从图中等值线数值和分布变化可以看出分布特征大致是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图中有一闭合等值线,影响年日照时数的因素有纬度、海拔、天气等,塔里木盆地内部沙尘暴频发,大气能见度较低。答案:1.B

2.C

一、选择题

(2014·深圳一模)下图表示不同地点6月22日的日落时刻与日照时数(阳光实际照射地面时数)之间的关系,回答1~2题。1.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 B.乙C.丙

D.丁2.甲地日照时数少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因素

B.昼夜长短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解析:第1题,由材料知时间为6月22日,图示是各个地方的日落时间和日照时数,南半球特征是昼短夜长,即日落时间应该早于18:00,丁地日落时间为16:30,故D正确。第2题,由图知,甲地日落时间比乙地晚,表明甲地昼长长于乙地,所以B错误;日照时数是阳光实际照射地面时数,可以知道阳光是否照射地面除和白昼时间长短相关外,还和天气状况相关,故D正确。答案:1.D

2.D3.据新华网华盛顿2012年2月2日报道,一个国际研究人员团队2日说,他们在太阳系外发现一颗“超级地球”,可能适宜生命生存。如果某颗星球上存在生命,那么这颗星球必须具有(

)

①足够大的体积和质量②与所绕转的恒星之间有适宜的距离③与地球完全相同的各种化学元素④大致与地球相似的地质历史过程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足够大的体积和质量可以吸引住大气,在其表面有一大气层;与所绕转的恒星之间有适宜的距离,会使星球有适宜的温度;大致与地球相似的地质历史过程,保证该星球有液态水和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答案:B4.(2014·佛山模拟)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C.E、F合为岩石圈D.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自然环境解析:圈层C为水圈;地球内部圈层由D、E、F、G四部分组成,其中E、F合为地幔;图中的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自然环境。答案:D二、综合题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2012年1月23日,正值我国欢度农历大年初一时,新一轮强太阳活动袭击全球,耀斑释放了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大气层,对地球产生了很大影响。(1)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层,它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耀斑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3)除材料1中提到的以外,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材料2中等值线a为________,b为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1)题,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它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第(2)题,耀斑往往与太阳黑子同步发生,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第(3)题,太阳活动除能引起地球上通信系统中断外,还能够形成“磁暴”现象、“极光”现象,引起水旱灾害等。第(4)题,b地位于四川盆地,多阴天,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小;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可判断a、b具体数值。答案:(1)色球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2)黑子黑子的多少和大小(3)形成“磁暴”现象、“极光”现象,引起水旱灾害等。(4)50

40课下作业见课时跟踪检测(一)第二讲

地球的运动——自转考纲要点考纲解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识记: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2.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晨昏线的特点。3.应用: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日期的变更和晨昏线图的判读。

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如图A)(1)北极上空俯视:呈

方向旋转(如图B)。(2)南极上空俯视:呈

方向旋转(如图C)。逆时针顺时针2.周期类型时间旋转角度意义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360°59′

周期昼夜更替3.速度读图,思考下列问题。(1)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有何规律?提示: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两极为零。(2)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分布有何规律?提示:除两极为零外,其余各地均为每小时15度。(3)影响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因素有哪些?提示:①纬度因素: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反之越大。②海拔高低: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反之越小。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1)图中甲为

半球,乙为

半球,线为

。夜昼晨线(2)甲、乙现象的成因: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3)周期:

。不透明、不发光24小时[温馨提示]昼夜的形成是因为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也有昼夜更替现象,只不过周期为一年。2.产生时差(1)地方时:①定义:因

而出现不同的时刻,东早西晚。②特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

小时。(2)时区和区时:①时区:分为东、西各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②区时:每个时区

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经度相同11215°中央经线24180°3.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

。(2)偏转规律:北半球

,南半球

,赤道上不偏转。地转偏向力右偏左偏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1.地方时的计算

(1)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

(2)计算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①一定时: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光照图中,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的确定,以下图为例:a.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b.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零时,如NB。c.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d.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②二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③三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度相差45°,时差为3小时。2.区时的计算计算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①定时区,②定区时,③定向,④定差,⑤定值。①定时区:若题中只有经度,可根据经度确定出所在的时区,方法为:该地的经度数÷15°,所得商“四舍五入”保留的整数位即为该地所在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东西经确定。②定区时、③定向、④定差、⑤定值的方法同地方时的计算。3.图示法求时间即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及其地方时,再标出所求经线,计算出两地经度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如下图所示:4.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

(1)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

(2)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例1]

(2012·广东高考)2012年春分日,我国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20、6:20、7:20、8:20。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E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获取和解读信息]————————(1)从“春分日”可知“各地日出时间为6时”。(2)由四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计算四地所在经度。———————————————————————[解析]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标准的6时(地方时)日出。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206:207:208:20,也就是这四个地方是地方时6时的时候,对应的北京时间,(120°E)。那么,此题分别计算就可以了(知三求一)。甲地的经度为130°E,乙地为115°E,丙地为100°E,丁地为85°E。所以选丙地。[答案]

C地球上日期的变更由于地球自转,一般情况下,地球上都有两个日期,我们在进行时间的换算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日期的变更,因此我们应明确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明确两条日期分界线的区别与联系两条日期分界线两侧日期差异特性日界线(大致沿180°经线)东侧(西十二区)晚一天西侧(东十二区)早一天人为规定的日期变更线两条日期分界线两侧日期差异特性零时所在的经线东侧早一天,西侧晚一天随时变化的自然日期界线联系①全球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零时所在的经线向东到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②全球同一天的条件是两条日期分界线重合,即180°经线与零时经线重合2.明确日期的变更特点(1)经线展开图: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零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一天。(2)极地投影图:

[例2]

(2013·广东高考)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此刻,日期为2012年12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

读图析图能力——多增分(二)晨昏线图的判读[图表特征概览]晨昏线是太阳照射地球表面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故又称为晨昏线(圈)。晨昏线是太阳光照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隐含的诸多地理信息是我们判读太阳光照图的重要突破口。1.晨昏线的特点

(1)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α)变化范围为0°~23°26′,且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相同。

(5)晨昏线只有在二至日才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的移动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方向相反。2.主要类型(1)极点俯视图:(2)侧视图:全图1/2图1/4图局部图全图1/2图1/4图局部图3.晨昏线的应用

(1)判定季节(节气):先确定南、北极,再找与特殊纬线的关系。

(2)判定地方时: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分别是6时和18时;与极昼圈的切点地方时为0时或24时,与极夜圈的切点地方时为12时。

(3)判定日出日落时刻与昼夜长短:同纬线上两点,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昼夜长短也相同。[应用“五步法”读图][典例]

(2012·福建高考)下图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千米。读图完成(1)~(2)题。(1)若AM为昏线,则此时节 (

)A.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B.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D.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2)若观测到M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北京时间12时40分,则M地大致位于 (

)A.66°N,110°E

B.67°N,110°EC.66°N,130°E D.67°N,130°E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

根据题干表述,可以知道这是一幅变式的晨昏线图,分析透彻昏线AM的特点和隐含的信息价值是解题的关键。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要充分利用昏线AM这一条件,可根据题干的叙述,进行图图转换,将原图转换为: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千米,说明M点位于67°N附近,说明67°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此时北半球为冬季。

第三步:联题目,抓关键第(1)题,一要弄明白选择项列举的哪一种现象出现在什么时节。二要判断出图示的时节。第(2)题,M地日影最短应为当地正午,即当地地方时为12时;北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第四步:析原理,找方法在晨昏线图中,判断节气(或日期)有几种方法,应根据不同图示灵活选择应用。

(1)根据极圈发生极昼极夜情况: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为夏至日,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为冬至日,北极圈以北昼夜平分为春、秋分日。(2)根据地轴与晨昏线的夹角:地轴与晨昏线夹角最大时(23°26′)为夏至日或冬至日,夹角最小时(0°)为春、秋分日。

(3)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向北回归线再移向赤道为北半球夏季;由赤道移向南回归线再移向赤道为北半球冬季。纬度的计算需借助球面距离的计算方法: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每相差1°,相差111km;经度的计算可根据时间的差异,每相差4分钟,相差1°。第五步:组答案,防失误第(1)题,根据上述分析过程,已经判定该时节为北半球的冬季。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应在秋季;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应在春季;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应在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在北半球的冬季。第(2)题,当M地为12时,120°E的时间为12时40分,两地相差40分钟,经度相差10°,可求M地经度为110°E。该题组综合性较强如不能进行图图转换,或对季节判断、距离和时间计算方法掌握不熟,则很难作出正确判断。

答案:(1)D

(2)B下图中虚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①点以西是东半球,以东是西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间的时差为2小时。读图回答1~3题。1.此时北京时间为 (

)A.15:20

B.2:40C.14:20

D.3:202.图中⑤点的昼长约为 (

)A.8小时

B.16小时C.12小时

D.6小时3.若此刻图中②点的时间为23日8时整,则④的时间为 (

)A.23日4:00

B.23日12:00C.24日4:00

D.24日12:00解析:第1题,①点以西是东半球,以东是西半球,据此可判定①点经度为160°E;虚线为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交赤道于①点,判断此时北半球为冬季,昼短夜长,虚线为晨线,160°E上的地方时为6:00,故北京时间为3:20。第2题,①点与②③两点间的时差分别为2小时,故①点与③点间的经度差为30°,⑤点的昼长约为8小时。第3题,②点的时间为23日8:00,①点与②③两点间的时差为2小时,且②向西要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故④的时间为24日4:00。答案:1.D

2.A

3.C

一、选择题

(2014·潮州质检)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结合下图完成1~2题。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的更替C.运动物体偏向

D.地方时差异2.图中P地 (

)A.位于晨线上

B.位于昏线上C.当地时间6:00日出

D.当地时间8:00日出解析:第1题,从“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可知为地球自转,结合实验它只能演示地方时差异问题。第2题,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可知P点位于晨线上。答案:1.D

2.A

3.(2011·山东基本能力)当北京时间为9:00时,金砖国家之一南非的比勒陀利亚所在时区(中央经线经度为30°E)的区时是 (

)A.3:00 B.4:00C.6:00 D.15:00解析: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30°E为东二区中央经线,比勒陀利亚区时比北京晚6个小时。答案:A4.下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下面4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 (

)解析:由题干可知,b点线速度最大应是位于赤道上。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将会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答案:C二、综合题(1)此图以________为中心,日期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3)图中晨线是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4)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G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G所在经线的________(东或西)侧。(5)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G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日落时间是________时。(6)A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G点的夜长为________小时。5.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7)从F点到G点最短距离的行进方向是 (

)A.自东向西

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C.自西向东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8)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

)A.等于1/2 B.等于1/3C.小于1/2 D.大于1/2课下作业见课时跟踪检测(二)第三讲

地球的运动——公转考纲要点考纲解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识记: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规律。3.应用:运用地球公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公转的基本特征1.定义绕

的运动。2.方向3.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太阳逆时针顺时针4.轨道与速度5.如何区分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提示: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温馨提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6个点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含义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

的交角。目前,其大小是

2.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往返移动,形成四季和五带。赤道平面23°26′南北回归线春分日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基础梳理

考点一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太阳直射点往返运动示意图3.如何区分春、秋分日?提示: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为春分日;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为秋分日。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

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③春、秋分日:赤道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太阳直射点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北半球各纬度3.四季更替和五带(1)成因: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

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3)五带划分:以

为界限,将全球划分为南北寒带、南北温带和热带。(2)四季的划分:最长最高3、4、5回归线和极圈四季更替和五带无直射,无极昼极夜,四季变化明显无直射,无极昼极夜,四季变化明显有直射,无极昼极夜无直射,有极昼极夜无直射,有极昼极夜北温带热带北寒带南温带南寒带晨昏线太阳直射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因此,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五带范围的变化。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在南北纬23°26′之间(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2)五带的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5个温度带,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如下图所示:②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晨昏线热带温带寒带现在的黄赤交角黄赤交角变大黄赤交角变小太阳直射点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及其影响2.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及寒带的范围就变大,温带范围变小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及寒带的范围就变小,温带范围变大[例1]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3°31′,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 (

)A.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6°29′B.地球上太阳光直射的范围增大

C.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增加,范围增大

D.地球上温带范围减小[解析]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其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移动范围。若黄赤交角由现在的23°26′变为23°31′,就会导致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由23°26′变至23°31′,所以太阳直射的范围会增大。晨昏圈平面是永远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因而南、北极圈的度数=90°-回归线纬度数,所以黄赤交角(其度数与回归线纬度数相等)增大,致使南、北极圈度数变小,也就使极圈内范围增大,即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增大,但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不影响地球公转的周期,故极昼极夜的天数不变。热带、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减小。

[答案]

C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

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3.昼夜长短计算——看“特点”(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00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①昼长时数=(12:00-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00)×2。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00)×2=(24:00-日落时间)×2。(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温馨提示](1)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2)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与昼短夜长亦是同样道理。

(3)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4)同一纬线上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也相同);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例2]

(2011·江苏高考)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时间地点①③②23:009:0023:028:58次日当日日落日出日落日出18:495:3918:485:4018:407:2018:417:19(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②①③

D.③①②(2)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获取和解读信息]———————————————————————————————————————————————根据上表中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出①②③三地在当日的昼长分别为

、11小时22分、

,在次日的昼长分别为14小时4分、

、13小时10分。14小时13小时8分11小时20分

[解析]第(1)题,根据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差距越大的原理,可知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是①③②。第(2)题,若③地为北京,③地在当日的昼长为13小时8分,次日昼长为13小时10分,北京昼长夜短,且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各地昼夜长短相差不是最小。

[答案]

(1)B

(2)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应用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如下图所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一年有一次最大值(后),一次最小值(后)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一年有一次最大值(后),一次最小值(后)南北回归线之间(除赤道外)一年有两次最大(太阳直射时最大),一次最小值(南半球出现在后、北半球出现在后)赤道地区一年有两次最大值(春分、秋分)、两次最小值(夏至、冬至)递变规律来增去减(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热带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值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增大,从23°26′增大到46°52′;温带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值均为46°52′;寒带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值由极圈向极点逐渐减小,从46°52′减小到23°26′。

(4)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赤道地区为23°26′,热带地区为(当地纬度+23°26′);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地区为46°52′;极圈与极点之间地区为(90°-当地纬度+23°26′)。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特别提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ΔH=23°26′+Φ(Φ为当地纬度);在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恒为46°52′;从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其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从46°52′逐渐降低至23°26′。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5)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

[例3]

(2013·福建高考)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1)~(2)题。(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A.全球昼夜平分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2)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思维流程]———————————————————————————————————————————————光照图的综合判读与绘制1.光照图的判读步骤2.判读光照图的关键——两线、三关系、四点

(1)两线——晨线、昏线:晨昏线是球面大圆,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①晨线:自西向东,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②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

(2)三大关系:①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二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存在一定的夹角(0°~23°26′),该夹角随季节发生变化且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相等,在二至日时最大。②晨昏线与纬度的关系:二分日时晨昏线与所有纬线垂直相交,其他时间都会与地球上纬度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相切,相切的纬线圈上正好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③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晨昏线所在平面永远与太阳光线垂直。(3)四个点:①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由于赤道上始终昼夜等长,晨线和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和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可以利用该点求得直射点的经度和其他经线的地方时。②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即晨昏线和极昼(夜)区的切点,切点所在纬度是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最低纬度,直射点与切点的纬度之和为90°,根据晨昏线和极昼(夜)区的切点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切点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上时,太阳直射点和切点的经度相同,切点地方时为12时;当切点位于夜半球中央经线上时,太阳直射点与切点经度相差180°,切点地方时为0时。切点是晨线与昏线的转折点。③晨昏线与纬线的交点:晨昏线把所在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利用该点可以求出该纬线各地的昼长或夜长(只要求出昼弧或夜弧的长度,根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就可以计算出昼长或夜长),还可以计算出该纬线各地的日出和日落时间。④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点。3.日照图类试题的常用解法

(1)图图转换的空间思维法:解决日照图问题,需要足够的立体几何知识基础,要能够把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也要能把立体图转换成平面图。前面列举的侧视图、立体图和俯视图要能够相互转换,在进行图形转换时要能够将一幅图的点正确转绘到另一幅图上。如下图所示:(2)对称思维法:很多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在南北半球、昼夜半球都存在对称现象,因此,在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时都要用到对称思维。例如:①当66°34′N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时,66°34′S以南一定出现极夜现象;晨昏圈与70°N相切时,它一定同时与70°S相切。②晨昏圈一定平分赤道。由此可以推出,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③一天的正午为12:00,上午和下午的时间等长,日出与日落时间关于正午对称。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就是夏季;北半球为春季,南半球为秋季。反之亦然。⑤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域外)日出方位均为东北,日落方位就一定是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域外)日出方位均为东南,日落方位就一定是西南。⑥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夜长相等。理论上,某地昼长最大值与昼长最小值之和为24小时。(3)添加辅助线的割补思维法: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常常利用局部日照图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正确解答此类试题,应树立“全局”观点,即把局部图恢复为整体图。局部图一般均可用“补”的办法回归至全图。试题命制者之所以要将一个本来完整的图形割下一块来,就是为了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我们应将陌生的图形还原成我们熟悉的图。例如:下面图1中A、B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30°N纬线圈的交点。图2是利用添加辅助线法还原的日照图全图。4.如何画好一幅日照图

(1)先在太阳光直射点处画一个垂直于球面的箭头,表示直射光线。以夏至日图为例说明直射光线的画法:用直尺对好圆心与北回归线的一个端点,垂直于晨昏线,在圆的外侧画一条线段,即直射光线。

(2)用若干个彼此平行、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太阳光线。

(3)任何节气的日照图,晨昏线与太阳光线都是垂直的。

(4)冬、夏至日的日照图上,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

(5)在冬、夏至日图上画黄道面(要用一条直线表示,不必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将太阳光线延长即可。黄道面要经过的三个重要的点是:北回归线的一个端点、圆心、南回归线的另一个端点。(6)地球的地轴和黄道面可以延长到圆的外边,其他的线(经纬线、晨昏线)都不要画出圆外。

(7)画冬、夏至日日照图时,如果地轴是倾斜的,太阳光线应画水平,如下图所示:[例4]

(2013·江苏高考)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下图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读图回答(1)~(2)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

A.15°N,135°E

B.15°S,135°W

C.23°26′N,0°D.23°26′S,180°

(2)下列现象发生时间与海轮途经P点的日期相近的是(

)

A.江淮平原地区正播种冬小麦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C.北京一年中昼长最短

D.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

[思维流程]———————————————————————————————————————————————综合迁移能力——快得分(一)依据天文现象确定季节[知识整合]依据天文现象确定季节现象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地球公转所处位置远日点(7月初)近日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