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服饰民俗生活在云贵高原的苗族支系裙裾上极其简单的抽象线条,被看成是一条条迁徙过的河流与山道,有人竟能指出哪条是长江,哪条是黄河;那背牌上的回环式方形纹,被看做曾经拥有的城市,也有人能指出哪是城墙,哪是街道,哪是角楼。如今居住在黔西北、滇东北一带的苗族同胞,几乎没有什么稻田,但他们制作使用的蜡染刺绣品上却有田连阡陌的图案,这与史书记载的秦汉时期其先民生息在江淮湖滨地区的情形相吻合。
一.服饰民俗概述
二.中国汉族服饰民俗流变三.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四.外国服饰民俗一.服饰民俗概述
服饰民俗是一个地区生活风尚的表征,服、饰结合的民俗,既指衣饰,也包含穿着者的行为和文化习惯。1.服饰及构成服饰是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服饰主要包括:(1)衣着:用不同质料制作的衣、裤、裙、帽等。(2)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头发、耳朵、颈部等饰品。(3)对人体自身的装饰:梳各种发饰、画眉、描唇等。(4)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第二章服饰民俗第二章服饰民俗2.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服饰民俗由最初的遮身蔽体之物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特点是:服饰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还未形成,地区之间的差异很小,差异主要因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第二阶段:服饰除用于遮身蔽体之外,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并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明显差异。第三阶段: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如在我国古代,黄色衣服是皇家的标志,紫色衣服是达官贵人的标志,灰色、蓝色衣服成了平民百姓的标志第二章服饰民俗第四阶段: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P17表2-2)(1)性别(2)年龄(3)职业(4)地位(5)用途(6)民族(7)季节(8)质料(9)色彩(10)样式及工艺第二章服饰民俗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以中国服饰为例)(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例如:在人生礼仪中,最重要的有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丧礼四次重大礼仪,产生四次换装,每次换装都以不同方式及内容,体现了中国的礼仪伦常和崇宗敬祖的观念。(2)求吉心理。例如彝族妇女戴的鸡冠帽。(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例如,历史上实行明治维新的日本人和推行洋务运动的清朝官吏之间,关于服饰问题的一场争论,第二章服饰民俗二.中国汉族服饰的民俗流变
中国汉族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据有迹可寻的考古发现,迄今至少已有上万年的悠久历史。1.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1)采猎经济时代:祖先已能用兽皮缝制衣服。
1933年考古学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遗址中发现了骨针,同期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一些人工制作的饰品,如白色钻孔的小石珠。(2)农耕经济时代:纺织业兴起,人类的服饰大为改观,进入了“耕而食”“织而衣”的时代。第二章服饰民俗(4)西周时期。承袭了商朝的上衣下裳,只是腰间的束带渐宽,衣身也出现了宽博的式样。(3)商代。商朝人有三种服饰:第一种,免冠,身着窄袖圆领衣,其身份大概是奴隶或俘虏。第二种,头戴平顶帽。第三种,头戴尖顶帽或裹巾子。男女均束发。第二章服饰民俗(5)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服饰风格不同,就整体而言,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变化是深衣和胡服的出现。深衣是将原来不相连属的衣与裳连在一起,长至脚踝处,为当时诸侯、大夫、士人平日闲居所穿的常服。胡服指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他们常年在马上生活,为适于骑马,多穿紧身窄袖的短衣、裤和皮靴。赵武灵王率先引进胡服,提倡“胡服以习骑射”。第二章服饰民俗(6)西汉时期。上下连体的长衣统称袍,成为贵族的主流的短衣与合裆裤多为劳动者所穿。汉代服饰的另一变化是冠式。古制“士冠庶人巾”,没有冠巾同戴的。第二章服饰民俗(7)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驻中原,胡服大规模向中国传统服饰渗透,促进了两种服饰文化的融合,形成了中国服饰的重大转变。第二章服饰民俗(8)唐朝。唐代服饰吸收了胡服的某些特点,男子在日常生活中穿圆领袍、裹幞头,穿长靿靴。妇女以半袖衫为时尚,袖口窄而裙裾曳地,披帛用轻薄的沙罗制成,是未出嫁女子的饰物。第二章服饰民俗(9)宋朝。宋代服饰改唐代袍的圆领为圆领内加衬,改小袖为大袖,衣身也较宽大。幞头成了脱戴方便的展脚乌纱帽。女装改唐代短衫长裙,在长裙外加旋袄,头饰改用花冠。宋代服饰较唐保守。(10)元代。蒙古族统治了中国。男女均穿宽大长袍,用带子束腰,但女装左衽,男装右衽。男子头戴笠子帽,贵族妇女必戴姑姑冠。第二章服饰民俗第二章服饰民俗(11)明朝。
开国皇帝朱元璋当朝后,禁胡服,恢复唐代的衣冠服饰制度。出现了瓜皮帽由六片罗帛制成。女装是上穿竖领、大袖、对襟袄,下着长裙,以披云肩及比甲为时尚。流行假髻。(11)明朝。
开国皇帝朱元璋当朝后,禁胡服,恢复唐代的衣冠服饰制度。出现了瓜皮帽由六片罗帛制成。女装是上穿竖领、大袖、对襟袄,下着长裙,以披云肩及比甲为时尚。流行假髻。(11)明朝。
开国皇帝朱元璋当朝后,禁胡服,恢复唐代的衣冠服饰制度。出现了瓜皮帽由六片罗帛制成。女装是上穿竖领、大袖、对襟袄,下着长裙,以披云肩及比甲为时尚。流行假髻。第二章服饰民俗(12)清朝。男子穿长衫马褂并蓄长辫。妇女穿旗袍,外罩马甲,足蹬花盆鞋,发式有如意头、大拉翘等。2.近现代汉族服饰的变化(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男子服饰上的变革首先是“剪辫子革命”,其次是在长衫队列里,加进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女子服饰仍流行旗袍,青年学生中流行短衣短裙。(2)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山装、西裤取代长衫,成为城市男装主流,但在农村,对襟小褂仍较普遍。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与苏联外交关系较好,受其影响,女装中曾一度盛行大翻领、双排扣的“列宁装”,“布拉机”即连衣裙也受到城市妇女的青睐,成为流行不衰的夏季服饰样式。(3)文革期间服饰单一,男女一般都穿军装或灰蓝黑服装。这是我国服饰文化的大倒退。第二章服饰民俗第二章服饰民俗(4)改革开放以来直至今日。我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接触增多,外来文化对我国服饰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西装、夹克衫取代了中山装,高跟鞋也走遍全国。尤其是女装,花样翻新、变化之快,是过去几十年未曾有过的。它极大丰富了中国服饰文化。从第一根古针到今天的服饰文明,中国服饰经过了近2万年的发展历程。服饰的改变总与传统继承性保持着某种联系,现在式样各异的服饰正式古今中外服饰文化长期融汇的产物。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55个。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兄弟民族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背景下,形成了本民族的服饰民俗,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使中华民族文化更加绚丽多彩。一.东北少数民族服饰民俗1.满族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2.朝鲜族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装,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妇女穿短衣长裙,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腿宽大的长裤,裤脚系上丝带。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3.赫哲族。他们早年的服装的主要原料是鱼、兽皮。赫哲族的鱼皮服饰文化是世所罕见的,制作出来的鱼皮服饰具有防水、抗湿、轻便、耐磨等诸多特性。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4.鄂伦春族“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信奉萨满教,崇拜自然物。新中国成立前,鄂伦春族还处于原始社会,社会内部尚未形成社会分工,只有男女老少之间的自然分工。社会生产以集体狩猎为主,采集和捕鱼为辅。五十年代后,在政府的扶持下,鄂伦春人开始走出森林从事农耕和工业。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4.鄂伦春族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二.西北少数民族服饰民俗1.蒙古族服饰服饰名称为蒙古袍,
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例如,科尔沁地区的蒙古族受满族影响,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鄂尔多斯的妇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为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而青海地区的蒙古人穿的长袍与藏族的长袍较为相近。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饰各地差别不大。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蒙古族平时喜欢穿布料衣服,逢年过节或喜庆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1.蒙古族服饰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1.蒙古族服饰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2.维吾尔族服饰——花样较多,非常优美,富有特色。维吾尔族男性——讲究黑白效果,这样粗犷奔放,男子穿绣花衬衫,外套斜领、无纽扣“裕袢”。维吾尔族妇女——喜用对比色彩,使红得更亮,绿得更翠,喜欢穿色彩艳丽的连衣裙,外面往往套穿绣花背心。男女皆喜欢戴绣花小帽。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花衣,穿的是绣花鞋,扎的是绣花巾,背的是绣花袋,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3.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的是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服装便于骑乘,其民族服装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制作,反映着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点。
男子内穿套头式高领衬衣,青年人的衣领上多刺绣有彩色图案,下穿便于骑马的大裆皮裤,冬春季的帽子是用狐狸皮或羊羔皮做的尖顶四棱形帽,左右有两个耳扇,后面有一个长尾扇,这种帽可遮风雪、避寒气;夏秋季的帽子是用羊羔毛制作的白毡帽,帽的翻边用黑平绒制作,这种帽既防雨又防暑。
女子的服饰,多姿多彩。年轻姑娘和少妇一般穿袖上有绣花,下摆有多层荷叶边的连衣裙。女子最讲究帽子和头巾。未出嫁的姑娘戴夏天扎一条漂亮的三角形或方形头巾,冬天戴一种绒布的硬壳圆顶帽,帽顶饰有猫头鹰羽毛,象征勇敢、坚定。当新娘时,戴一种尖顶帽,上有绣花与金银珠宝装饰,前方还饰有串珠垂吊在脸前,一年后换戴花头巾,有孩子后开始戴披巾。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3.哈萨克族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4.回族回族由于散居的原因,男士在服饰上最具特色的就是礼拜帽,一般是由白布制作,式样为无檐小圆帽,也有戴黑色的,最初是做礼拜时戴的,现在已成为民族标志,平日随处可见。回族妇女戴披肩盖头,只把脸露在外面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褪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红、绿、黄等色的薄纱巾。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三.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民俗1.藏族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
农区男子一般穿黑白氆氇或哔叽藏袍衣裤套穿在白衬衫上,农区妇女藏袍用料同男装,冬袍有袖,夏袍无袖,内衬各色绸衫,腰前围一块“帮典”。牧区男子多穿肥大袖宽的皮袄,袖口、底边等镶着平绒或毛呢,妇女也穿皮袍,以“围裙”料和红、蓝、绿色呢镶宽边,美观漂亮。臧鞋主要有“松巴鞋”和“嘎洛鞋”。藏族那女都喜欢在头、手、胸、腰上佩戴珠宝、金、银、玉、象牙等制作的精美首饰。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2.傣族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筒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将长发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由于傣族居住的村寨盛产竹子,他们除了用竹子建成的幽静而雅致的干栏式住宅和制作各种生活用具外,还用细篾编成彩绘的竹笠、腰箩,作为佩饰。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2.傣族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2.傣族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3.白族白族是中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崇尚白色,服饰以白色为主色。女子头饰代表大理的“风花雪月”,在白族少女的头饰上,垂下的穗子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因此,也就形成了她们的头饰现在所呈现的模样。男子服饰,白族男子过去常戴八角帽、八角巾,衣饰有“三滴水”、“五滴水”、对襟褂子。现多已改变成汉族服装,只有在绕三灵、火把节等民族节日才能看到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3.白族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4.纳西族
“披星戴月”的纳西族妇女以勤劳能干,贤德善良而著称。她们的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标志。它一般用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缝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象征纳西族妇女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青蛙的眼睛”,这是崇拜蛙的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的产物。
丽江纳西族男子蓄短发,戴毡帽或缠包头中甸三坝一带的纳西族男子穿麻布衣裤,衣为右衽或对襟、长袖外套,衣长到腹部,缠红布包头。各地的纳西族男子服饰都比较简洁,色调明快,显得纯朴自然。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4.纳西族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5.苗族苗族服饰样式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多达200多种样式,年代跨度大。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
如果说银饰是苗族女性的代表标志,那么服饰则代表着苗家人独特的艺术作品。《辞海》里记载“代表着苗家刺绣最高水平的苗绣已同湘绣、苏绣、蜀绣、粤绣一同并列收入。”苗族刺绣、服饰正如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称赞的:“苗女刺绣巧夺天工,湘绣苏绣比之难以免俗,具有很大的商业开发和前景。
女便装上装一般为右衽上装和无领胸前交叉式上装两类。右衽上装结构与男上装中的左衽上装大体一致,唯方向相反。无领胸前交叉式上装称“乌摆”(意为雄衣即男人的衣)是传统的苗族女装女盛装一般下装为百褶裙,上装为缀满银片、银泡、银花的大领胸前交叉式“乌摆”或精镶花边的右衽上衣,外罩缎质绣花或挑花围裙。头戴银冠、银花或银角。盛装颜色为红、黄、绿等暖调色。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5.苗族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5.苗族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6.彝族7.羌族8.侗族9.布依族10壮族11.瑶族12.京族13.毛南族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不断的借鉴贵州,湖南等地的苗族银饰以及苗族服饰改良成土家族服饰。往往使人们经常把苗族服饰混淆进去。一般来说,土家族传统银饰没有苗族银饰的多,占不显眼的部分。而且土家族服饰一般都以朴素见长。没有苗族服饰的花哨。四.中南少数民族服饰民俗1.土家族土家族服饰的结构款式以俭朴实用为原则,喜宽松,结构简单。由于土家族历史上汉化较早,传统土家族服饰已经基本消失。由于表演的需要,现代的土家族服饰大多各自研制不同款式,种类非常繁多。有的地方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2.畲族男女服饰基本类同于当地汉人。但人口相对集中的闽浙两地畲族服饰尚存一定的民族特色。闽东北畲族妇女发式称为“凤凰髻”,16岁前少女用红绒缠辫子,盘绕头上,额前留“留海”,畲族称为“布妮头”。成年已婚妇女发式畲族称为“山哈娜头”,随地域不同略有差异。畲族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妇女装扮上,被称为“凤凰装”:红头绳扎的长辫高盘于头顶,象征着凤头;衣裳、围裙上用大红、桃红、杏黄及金银丝线镶绣出五彩缤纷的花边图案,象征着凤凰的颈项、腰身和羽毛;扎在腰后飘荡不定的金色腰带头,象征着凤尾;佩于全身的叮当作响的银饰,象征着凤鸣。已婚妇女一般头戴“凤冠”。它是在精制的细竹管外包上红布帕,悬一条30多厘米长、3厘米宽的红绫做成的。冠上有一块圆银牌,下垂3个小银牌于前额,称为“龙髻”,表示是“三公主”戴的凤冠。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公主有了儿女后,也把女儿打扮得象凤凰一样。当女儿出嫁时,凤凰从广东的凤凰山衔来凤凰装送给她做嫁衣。从此,畲家女便穿凤凰装,以示吉祥如意。有些地方把新娘直接称为“凤凰”。因为新娘具有“三公主”的崇高地位,所以在新郎家拜祖宗牌位时是不下跪的。2.畲族关于凤凰装的传说:畲族的始祖盘瓠王因平番有功,高辛帝把自己的女儿三公主嫁给他。成婚时帝后给女儿戴上凤冠,穿上镶着珠宝的凤衣,祝福她象凤凰一样给生活带来祥瑞。三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2.畲族男女服饰基本类同于当地汉人。但人口相对集中的闽浙两地畲族服饰尚存一定的民族特色。闽东北畲族妇女发式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都市锦江区特色商业街商铺租赁合同(04版)
- 2024年度股权转让合同:某创业公司股东之间转让股权
- 电子商务平台用户身份验证技术研发与实施合同3篇
- 茶叶产品研发与技术合作合同04
- 2024版夫妻财产分割及借款合同2篇
- 2024商场商业保险采购与理赔服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医疗设备研发与生产外包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餐饮业大数据分析与咨询服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资产收购合同范本示例
- 成都软件开发服务合同(04版)
- 中职学校《金属加工与实训》全套电子教案(含教学进度计划)(配套教材:高教版中职统编)云天课件
- 核专业英语词汇(共9页)
- 【英语】英语过去将来时练习题及答案
- ISO9001-2015&ISO14001-2015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各部门内审检查表
- 五小成果评价标准
- 春和里学校骨干教师献课活动实施方案
- 开料工序作业指导书
- 广告安装施工方案
- 九仙温泉度假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标准人体关节活动度测评量表
- 工资单模板(样本)之欧阳语创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