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石油炼制_第1页
第4章石油炼制_第2页
第4章石油炼制_第3页
第4章石油炼制_第4页
第4章石油炼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石油炼制来自地层深处黏稠的可燃液体燃料

通常是黑色主要成分是复杂的碳氢化合物中的『烃』(烷类、环烷类、芳香烃等)

来源:石油是几百万年前,海底沉积大量的动、植物尸体,且被碎石层所掩没,这层覆盖阻绝了完全氧化及分解的过程,并增大压力和热量,使有机物部分蒸馏,最后产生油和煤气。

4石油炼制4.1石油的组成与物理性质4.1.1石油组成4.1.2石油的物理性质4.2几个重要的炼油装置4.2.1常减压装置4.2.2催化裂化装置4.2.3催化重整装置4.2.4延迟焦化装置4.2.5加氢裂化装置4.3石油炼制的主要产品4.1.1石油的组成1.颜色及密度石油通常是黑色、褐色或黄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多数原油的密度集中在800~980kg/m3之间,但也有个别原油的相对密度在1000kg/m3以上或800kg/m3以下2.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大多数原油的相对密度(d204

)>0.86,属较重原油;凝点(CP)高,含蜡量高;含硫量较低;含氮量偏高,大部分原油N>0.3%3.石油的元素组成

原油中的主要元素是C、HC:83~87%H:11~14%

原油中除C、H外,还有S、N、O及其他微量元素(1~5%)

原油中的微量金属元素有V、Ni、Fe、Cu、As等石油中的非碳氢原子称为杂原子。与国外原油相比,我国原油的含硫低、含氮量高(如图4-1、图4-2所示)4.石油馏分的烃类组成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称为碳氢化合物,简称为烃(Hydrocarbon)。

石油中烃类的类型及分布规律:石油中的烃类主要有烷烃、环烷烃和芳烃原油中一般不含烯烃,炔烃更少(1)石油中的烷烃石油中带有直链或支链,而无任何环结构的饱和烃称为烷烃或链烃化学性质不活泼,C1~C4常温常压下为气态,C5~C15为液态,C16以上的正构烷烃为固态石油中的烷烃根据石油类型的不同含量可达50~70%或低到10~15%石油中的正构烷烃一般比异构烷烃含量高随沸点的增高,石油中的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的含量逐渐降低(2)石油中的环烷烃环烷烃是环状的饱和烃,其性质较稳定石油中大量存在的环烷烃只有含五碳环的环戊烷系和含六碳环的环己烷系我国的几种主要原油中一般环己烷系多于环戊烷系石油中的环烷烃除单环外,还有双环及多环环烷烃,环的连接方式以并联为主(3)石油中的芳烃芳烃在石油中普遍存在4.1.2石油的物理性质1.蒸气压

某一温度下,液体与液面上方的蒸气呈平衡状态时,该蒸气所生产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简称为蒸气压,蒸气压表示液体蒸发和气化的能力,蒸气压越高,表明液体越易气化。油品蒸气压的变化规律如下:纯烃类:同一种烃类,随温度的升高,蒸气压增大;同一族烃类,分子量增大或沸点的升高,蒸气压下降。b)烃类混合物:混合烃的蒸气压不仅随温度不同而异,而且在一定温度时,又随其气化率不同而异。总之,油品越轻,越容易气化,蒸气压越大。泡点蒸汽压,即气化率为零时的蒸气压。雷德蒸气压,它是在38℃,气相体积:液相体积=4测定的条件蒸气压。2.沸点与馏程(沸程)纯物质:沸点是一常数。石油沸点:沸点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表现为一定宽度的温度范围,这个温度范围称为沸程。恩氏蒸馏:石油馏程测定常用的方法。初馏点:在蒸馏的过程中,流出第一滴冷凝液时的气相温度称为初馏点。干点或终馏点:蒸馏到最后所达到最高气相温度。馏程:初馏点到干点这一温度范围为馏程。小于180℃的馏分为汽油馏分(也称为低沸点馏分,轻油或石脑油馏分)180~350℃的馏分为煤、柴油馏分(也称中间馏分,AGO,Atmosphericgasoil)350~500℃的馏分为减压馏分(也称高沸点馏分或润滑油,VGO,Vacuumgasoil)大于500℃的馏分为减渣馏分(VR,Vacuumresidue)3.密度

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在真空中的质量,单位:g/cm3,g/ml或kg/L。我国国家标准GB1884-83规定20℃时的密度为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的标准密度,以ρ20表示。在其他温度下测定的密度成为视密度,用ρt表示。相对密度:油品的密度与规定温度下水的密度之比。如:d4t表示t℃时油品密度与4℃水密度之比,即相对密度。我国常用的相对密度d420,欧美API0表示。不同原油、不同馏分密度比较序号

馏分沸点范围,℃

馏分油密度大庆原油羊三木原油1200~2500.80390.86302250~3000.81670.89003300~3500.82830.91004350~4000.83680.93205400~4500.85740.94336450~5000.87230.9482油品相对密度比重指数原油0.651.06862汽油0.700.777052煤油0.750.835739柴油0.820.874131润滑油>0.85<354.粘度

粘度是表示流体在外力作用下流动时,流体内部各流动层作相对运动时的相互间的摩擦力大小的一个物理量。定义式油品粘度的表示方法

——运动粘度、动力粘度、恩氏粘度、赛氏粘度、雷氏粘度等烷烃、环烷烃、芳烃的运动粘度比较烃类密度,20沸点,℃分子量运动粘度,(38.8℃)mm2/s戊烷0.626263.0772.150.330己烷0.659468.7468.170.414庚烷0.683798.43100.200.521辛烷0.7025125.67114.220.648甲基环己烷0.7694100.9398.180.728甲苯0.8670110.6392.140.558环己烷0.778580.7284.160.953苯0.878980.978.110.587序号馏分沸程℃大庆原油羊三木原油密度,20特性因数运动粘度,50℃10-6米2/秒密度,20特性因数运动粘度,50℃10-6米2/秒1200~2500.803911.901.440.863011.121.772250~3000.816712.082.330.890011.133.433300~3500.828312.284.220.910011.217.874350~4000.836812.497.410.932011.2523.975400~4500.857412.5716.180.943311.34146.305.石油性质的特殊表征(1)石油及其馏分的PONA值(所含各族烃的质量分数)。PONA是所含烷族烃、烯族烃、环烷族烃和芳香族烃的简称。通常被用来判断其是否适宜作裂解原料的重要依据。原料越轻,则乙烯收率越高。随烃分子量增大,N+A含量增加,乙烯收率下降,液体裂解产物收率逐渐增加。返回(2)石油及其馏分的芳香指数(BMCI)。通常,裂解原料的BMCI值越小,乙烯收率越高。(3)石油及其馏分的特性因素K。通常,裂解原料的K增大,乙烯收率增大。4.2几个重要的炼油装置4.2.1常减压装置4.2.2催化裂化装置4.2.3催化重整装置4.2.4延迟焦化装置4.2.5加氢裂化装置原油电化学脱水脱盐常减压蒸馏汽油馏分异构化汽油调和组分航煤馏分柴油馏分催化重整高辛烷值汽油或芳烃精制与脱蜡航空煤油液体石蜡加氢或化学精制柴油调和组分常压渣油减压蒸馏减压馏分油减压渣油催化裂化加氢裂化润滑油生产脱沥青延迟焦化催化裂化汽柴油气体汽煤柴油润滑油基础油石蜡脱沥青油沥青焦化汽油、柴油、蜡油焦炭4.2.1常减压装置初馏塔4.2.1常减压装置常压塔减渣(催化、焦化)减压塔煤油柴油加氢裂化催化裂化原油加热炉加热炉根据原油中各组份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切割成不同沸点的“馏分”。根据压力越低油品沸点就越低的特性,采用抽真空的方法,使加热后的常压重油在负压条件下进行分馏。原油蒸馏塔结构示意图常减压蒸馏装置的作用:原油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将原油进行初步的处理、分离,为二次加工装置提供合格的原料常减压蒸馏装置的构成:一般包括:电脱盐、常压蒸馏、减压蒸馏三部分有些装置还有:航煤脱硫醇、初馏塔等部分常减压蒸馏主要产品:常压系统:石脑油、重整原料、煤油、柴油等产品减压系统:润滑油馏分、催化裂化原料、加氢裂化原料、焦化原料、沥青原料、燃料油等常减压装置的分类:燃料型燃料——润滑油型燃料——化工型如何确定常减压装置的类型?原油的类型二次加工装置的构成地区公司的结构情况原油的分类:化学分类:特性因数、关键馏分等工业分类:比重、硫含量、蜡含量等按原油的含硫量:低硫原油<0.5%(重)含硫原油0.5~2%(重)高硫原油>2%(重)按原油特性因素(K):K大于12.1,石蜡基原油K为11.5-12.1,中间基原油K为10.5-11.5,环烷基原油

常减压蒸馏发展的趋势:总体原油加工能力不会有大的增长装置数目不断减少装置能力不断扩大

返回反应器分馏系统稳定系统取热器4.2.2催化裂化装置液化气汽油柴油去加氢精制油浆(焦化)原料主风烟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大分子变成小分子,一部分缩合成焦炭。催化剂上的焦炭经烧焦恢复活性,在系统内循环使用。再生器4.2.2

催化裂化工艺流程催化裂化装置一般由3个部分组成:反应-再生系统由提升管反应器和再生器构成:提升管内发生催化裂化反应;再生器内进行Cat.再生。分馏系统完成反应产物油气的分离:粗汽油、轻柴油、富气、重柴油等。吸收-稳定系统吸收塔、解吸塔、稳定塔。4.2.2

催化裂化工艺流程4.2.2

烃类的催化裂化反应产品数量和质量决定于烃类在Cat.上的化学反应。1.催化裂化的化学反应(chemicalreaction)(1)分解反应(decompositionreaction)(a)烷烃(alkane)规律:分子越大越易断裂;

C原子数相同时,异构烃比正构烃容易分解。4.2.2

烃类的催化裂化反应(b)烯烃(olefin)烯烃分解反应规律与烷烃相似,分解速度比烷烃快。(c)环烷烃(cyclane)开环生成异构烯烃;带侧链时,可能断侧链反应。(d)芳烃(aromatics)烷基芳烃容易断侧链,生成较小的芳烃和烯烃。4.2.2

烃类的催化裂化反应规律:至少3个C的侧链才易脱落,脱乙基较困难;侧链越长、异构程度越大,越容易脱落。(2)异构化反应(isomerizationreaction)分子量不变只改变分子结构的反应。(a)骨架异构4.2.2

烃类的催化裂化反应(b)双键位置异构(c)几何异构(3)氢转移反应(hydrogentransferreaction)某烃分子上的氢脱下来加到另一烯烃分子上使之饱和的反应。氢转移是催化裂化特有的反应。4.2.2

烃类的催化裂化反应特点:二烯烃最易接受氢转化为单烯烃,故产品中二烯烃很少。(4)芳构化反应(aromatizationreaction)所有能生成芳烃的反应。也是催化裂化的主要反应。4.2.2

烃类的催化裂化反应(5)叠合反应(condensationreaction)烯烃与烯烃合成大分子烯烃的反应。随叠合深度不断加深,最终将生成焦炭。与叠合相反的分解反应占优势,故催化裂化过程叠合反应不显著。(6)烷基化反应(alkylationreaction)烯烃与芳烃或烷烃的加合反应。4.2.2

烃类的催化裂化反应2.催化裂化反应的特点(1)气固非均相反应(inhomogeneousreaction)原料在反应器汽化,然后在Cat.表面上反应。外扩散:反应物分子向Cat.表面扩散;内扩散:反应物分子向Cat.内部扩散;吸附:反应物分子被Cat.内表面吸咐;表面反应:Cat.内表面上发生化学反应;脱附:反应产物分子从Cat.内表面脱附;内扩散:反应产物分子由孔穴向外扩散;外扩散:反应产物分子扩散到主气流中。4.2.2

烃类的催化裂化反应速度最慢的步骤对整个催化裂化反应起控制作用。(a)各类竞争吸附能力C数相同的各类烃,被吸附的顺序为:稠环芳烃>稠环环烷烃>烯烃>单烷基侧链的单环芳烃>环烷烃>烷烃;同类烃,分子量↗,越容易被吸附。(b)各类烃的化学反应顺序烯烃>大分子侧链的单环芳烃>异构烷烃或烷基环烷烃>小分子侧链的单环芳烃>正构烷烃>稠环芳烃。4.2.2

烃类的催化裂化反应不仅与吸附难易程度有关,还与化学反应速度有关。思考:稠环芳烃对催化裂化过程的影响?(b)平行-顺序反应(parallelreaction)平行反应:裂化同时朝着几个方向进行的反应。顺序反应:随反应深度↗,反应产物又会继续反应。催化裂化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二次加工工艺,肩负着我国80%以上汽油与30%以上柴油的生产任务。这是由我国原油重质馏分多的特点决定的。大于350℃馏分占60%-70%以上重油催化装置的原料主要由蜡油和渣油组成。其中:渣油全部来自于常减压装置混合蜡油包括焦化蜡油;减五线油;减四线油;减三线油;减一线油及蜡下油等。目前蜡油中实际只有减五线油和减四线油,且都是经过减压深拔以后的油,原料越来越重,影响到装置的轻油收率和生焦。重油催化装置的原料来源催化裂化装置与其它装置的区别(1)催化裂化装置反再系统的催化剂床层为流化床。固体催化剂流化控制难度大。(2)反再系统的操作参数影响因素多。(3)特殊设备多。(4)原料变重后结焦趋势增加,长周期运行受到较大的影响。七十年代分子筛催化剂的出现,带动了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的发展。

1984年石家庄炼油厂大庆全常渣催化裂化的工业运行,翻开了我国重油催化裂化的新篇章。九十年代初,前郭炼油厂实现了吉林原油全减压渣油催化裂化;1998年大庆全减渣在燕化炼油厂实行了工业化。九十年代,催化裂化家族技术生产低烯烃成为催化裂化技术的又一新领域。

DCC(CRP-1)最大量生产丙烯,丙烯12-18%;丁烯11-14%。

MGG(ARGG)最大量生产LPG与优质汽油。丙烯、丁烯10-11%;汽油49-50%。

MIO最大量生产异丁烯、异戊烯与优质汽油。

HCC、CPP最大量生产乙烯。催化裂化技术的变化和未来趋势新世纪初,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工业化,是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的又一新里程碑多种汽油降烯烃技术与催化剂的开发,提高了产品质量,满足环保法规要求。

MGD、MIP、FDFCC、ARFCC(辅助提升管)DOCO、LBO、GOR等系列降烯烃催化剂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公司RFCC3.00Mt/a大连石化公司RFCC3.50Mt/a兰州石化公司RFCC3.00Mt/a镇海炼化公司3.00Mt/a大庆炼化公司ARGG2.40Mt/a燕山石化公司2.00Mt/a洛阳石化公司RFCC2.00Mt/a我国近几年新建和改造的几套大型FCCU

炼厂数原油催化裂化催化裂化

Mt/aMt/a占原油%美国132834.91281.8933.76中国95289.51102.836.50俄罗斯42271.7716.546.09日本33235.1543.818.63韩国6127.208.947.03委内瑞拉564.1111.5918.082003年几个国家原油与催化裂化加工能力返回世界催化裂化加工能力增加情况,Mt/a世界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巴西1995年616.2955.95266.2236.3919.9516.562002年693.23102.8280.4440.9724.4121.22增加率,%12.583.745.3412.5922.3327.384.2.3催化重整装置预分馏塔预脱砷预加氢分离器脱水塔一二反应器三四反应器稳定塔初顶汽油加氢重整汽油芳烃抽提在一定温度、压力、氢气条件下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正构烷烃和环烷烃分子中的原子重新调整排列转化生成分子量相近或相等的芳香烃和异构烷烃,从而获得高辛烷值汽油和各种轻质芳香烃。返回原料缓冲罐

汽油(去精制)柴油(去精制)蜡油(去加氢裂化)4.2.4焦化装置分馏塔焦炭塔加热炉渣油石油焦原料油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可进行裂解和缩合反应,生成气体、汽油、柴油、蜡油和循环油等,反应生成的固体产品石油焦沉积在焦炭塔底部。

1930年世界上第一套延迟焦化工业装置在美国建成投产。延迟焦化工艺流程简单、原料适应性强、技术成熟可靠、投资和操作费用较低等特点,在70多年的历程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炼油业渣油转化的重要手段。据统计,10年来新增的焦化能力占到了新增渣油加工能力的22%以上。延迟焦化发展及简介

单套装置最大加工规模已发展到673万吨/年。延迟焦化技术已成为加工中东高硫原油的重要手段之一。到2003年底,全世界已建成的焦化装置处理能力已达2.32亿吨/年。其中,美国的延迟焦化装置加工能力达1.26亿吨/年,约占全世界总加工能力的54.3%。

1957年12月在抚顺石油二厂建成我国第一套10万吨/年的延迟焦化工业试验装置

1964年,经过洛阳石化工程公司等研究设计单位的联合攻关,被誉为新中国炼油技术“五朵金花”之一的我国第一套连续生产的延迟焦化工业装置建成投产。随后在大庆、南京、独山子、胜利炼厂也相继建成了30-60万吨/年不同规模的延迟焦化装置。

我国延迟焦化发展延迟焦化发展前景

多年来延迟焦化一直被作为一种普通的深加工手段。但随着随着原油重质化趋势日益明显以及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延迟焦化的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近年来,我国的延迟焦化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先后在齐鲁、镇海、天津、吉林、新疆和兰州等地建成大型焦化装置。在未来的5年中,我国的延迟焦化装置还要发展,如何认识和评价延迟焦化装置在炼油厂中的作用!

近年来,面对原油资源的重质化和劣质化趋势,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重质燃料油消费的减少,轻质油品需求的增加,原油深度加工成为炼油业的发展主方向。因此,从世界炼油业的发展历程看,延迟焦化作为重油深度加工的主要手段之一无疑将获得迅速发展。返回换热系统4.2.5加氢裂化装置反应器煤油柴油原料低分高分分馏塔氢气汽油去重整尾油加热炉加氢裂化原理:在催化剂作用下,烃类和非烃化合物加氢转化。烷烃、烯烃进行裂化、异构化和少量环化反应;多环化物最终转化为单环化物。加氢精制原理:对馏份油进行脱硫、脱氮、脱氧、脱金属和沥青等杂质及对烯烃、芳烃的加氢饱和,从而来改善油品的气味、颜色和安定性,提高油品的质量。

加氢工艺是现代炼油工艺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世界各国的炼油厂加氢装置加工能力占其原料油加工能力的比例达到50.11%,它不仅是炼油工业生产清洁燃料的主要手段,而且也成为石油化工企业的关键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健康的发展带动了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的社会保有量逐年增加,致使汽车尾气排放的有害物质已成为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空气严重污染的最大公害。据环保部门测报,城市空气污染的60%~70%来自汽车尾气的污染。大幅度改善空气质量。实践证明,减少汽车尾气污染除了采取改进汽车设计、设置汽车尾气转化器等措施外,最重要而有效的是使用清洁燃料。通过降低燃料中能造成尾气污染的组分(如硫、氮、芳烃、烯烃等)含量,提高有利于燃料燃烧的指标,可以显著减少空气污染。中国大多数原油较重,减压渣油的含量一般在40%-50%。随着原油需求量的增加,更多的稠油被开采出来。原油总的趋势是变重、质量变差。因此催化、焦化等二次加工油品占总量的比例增加。大量加工进口高硫原油,使得各馏分的硫含量大幅度上升。2000年进口原油量6880万吨。2004年进口原油量达1亿吨以上,占原油消费量的40%以上。进口原油主要是来自中东地区的含硫原油。世界炼油工业的发展趋势是:继续扩大馏分油和重油加氢处理装置的加工能力,以改进油品质量的适应环保要求;加氢装置的加工能力将大幅度增加,年均增长8.3%,以满足增产清洁燃料生产的需要。我国炼油装置构成不尽合理,催化裂化比例过高,加氢裂化、加氢精制、催化重整、烷基化和醚化装置比例过低。加氢总能力占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17.82%,远低于50.11%的世界平均水平。脱汽塔石蜡加氢装置反一低分高分反二汽提干燥去成型蜡料加热炉原料蜡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烯烃加氢饱和脱硫、脱氮、脱氧及芳烃转化反应等,使石蜡中的非烃类物质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除去,稠环芳烃则转化为氢化芳烃,从而提高石蜡产品比色号和光安定性,去除嗅味,达到精制目的。返回4.3石油炼制的主要产品4.3.1汽油

外观为无色至淡黄色的透明液体,主要成分为C4~C12脂肪烃和环烃类,并含少量芳香烃和硫化物。难溶解于水,易燃,馏程为30℃~205℃。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90号、93号、97号三个牌号。具有较高的辛烷值和优良的抗爆性。汽油制备由石油分馏或重质馏分裂化制得。原油蒸馏、催化裂化、热裂化、加氢裂化、催化重整等过程都产生汽油组分。但从原油蒸馏装置直接生产的直馏汽油,不单独作为发动机燃料,而是将其精制、调配,有时还加入添加剂(如抗爆剂四乙基铅)以制得商品汽油。分类用途用量最大的轻质石油产品之一,是引擎的一种重要燃料。根据制造过程可分为直馏汽油、热裂化汽油、催化裂化汽油、重整汽油、焦化汽油、叠合汽油、加氢裂化汽油、裂解汽油和烷基化汽油、合成汽油等。根据用途可分为航空汽油、车用汽油、溶剂汽油等三大类。主要用作汽油机的燃料。广泛用于汽车、摩托车、快艇、直升飞机、农林业用飞机等。溶剂汽油则用于橡胶、油漆、油脂、香料等工业。汽油还可以溶解油污等水无法溶解的物质。可以起到清洁油污的作用。汽油作为有机溶液,还可以做为萃取剂使用,作为萃取剂最广泛的应用为国内大豆油主流生产技术:浸出油技术。浸出油技术操作方法为将大豆在6号轻汽油中浸泡后再榨取油脂,然后经过一系列加工过后形成大豆食用油。4.3.2煤油

煤油(lampkerosene;kerosene;kerosine),轻质石油产品的一类。由天然石油或人造石油经分馏或裂化而得。单称“煤油”一般指照明煤油。又称灯用煤油和灯油(lampkerosene),也称“火油”,俗称“洋油”,粤语也称“火水”。纯品为无色透明液体,含有杂质时呈淡黄色。略具臭味。沸程180~310℃(不是绝对的,在生产时常需根据具体情况变动)。不溶于水,易溶于醇和其他有机溶剂。易挥发。易燃。煤油的质量依次降低:动力煤油、溶剂煤油、灯用煤油、燃料煤油、洗涤煤油。制备以石蜡基原油沸点230℃左右的馏分或环烷基原油215℃左右的馏分,经蒸馏、深度精制而得。用途主要用于点灯照明和各种喷灯、汽灯、汽化炉和煤油炉的燃料;也可用作机械零部件的洗涤剂,橡胶和制药工业的溶剂,油墨稀释剂,有机化工的裂解原料;玻璃陶瓷工业、铝板辗轧、金属工件表面化学热处理等工艺用油;有的煤油还用来制作温度计。根据用途可分为动力煤油、照明煤油等。国内历史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首次进口5000加仑。光绪二十三年后,外国煤油公司先后在杭开设煤油公司、煤栈、洋油行等,煤油进口骤增,全年达到1,731,473加仑,值银238,798关平两。三十三年杭城组织“洋油认捐公所”,煤油运抵杭州后,由公所定期向厘局认捐,进一步扩大煤油销售量。民国14年(1925年),浙江省将运入内地的商品税捐并入统捐,受其刺激,煤油运销量大增,当年报经杭州关的进口煤油达9,191,570加仑,值银2,480,540关平两,为杭州煤油进口最高纪录。煤油为清末民国时期杭州进口大宗外国货之一,光绪二十二年至民国26年进口数量共达128,651,908加仑,值银20,297,481关平两(不包括光绪三十一年至宣统元年,即1905~1909年)。报经杭州关进口的煤油有美国煤油、俄国煤油、荷兰煤油和苏门答腊煤油。4.3.3轻柴油

轻柴油(lightdieseloil),密度相对较轻的一类柴油。通常指200~350℃馏分。一般由天然石油的直馏柴油与二次加工柴油掺合而得。有时也掺入一部分裂化产物。与重柴油相比,质量要求较严,十六烷值较高,粘度较小,凝固点和含硫量较低。轻柴油广泛用于柴油汽车、拖拉机以及配用于船舶、矿山、发电、钻井等设备的高速柴油发动机燃料。同车用汽油一样,柴油也有不同的牌号。划分柴油的依据是凝固点。目前国内应用的轻柴油按凝固点分为6个牌号:10#柴油、0#柴油、-10#柴油、-20#柴油、-35#柴油和-50#柴油。汽车用轻柴油的凝点至少应比最低使用环境温度低5℃。汽车用轻柴油的十六烷值一般以40~50为宜。4.3.4重柴油

密度较大的一类柴油。由天然石油、人造石油等经分馏或裂化而得。与轻柴油相比,质量要求较宽,十六烷值较低,粘度较大、凝固点较高。为黄色、易燃液体,粘度适宜,喷油雾化优良化,燃烧完全,含硫量低,不腐蚀设备,残炭较低。重柴油是中、低速(1000r/min以下)柴油机的燃料,一般按凝点分为10号、20号和30号三个牌号,转速越低,选用的重柴油凝点越高。用于农田排灌、渔轮、船舶等,也用作锅炉燃料。为常减压装置生产的直馏重柴油,或与催化裂化生产的重柴油等按比例调合而成。质量原执行GB447--77(88)标准,现已被废止执行新的标准GB/T447-94标准,按凝点分10号、20号、30号等3个牌号。4.3.5渣油

原油经减压蒸馏所得的残余油。又称减压渣油。有时将从常压蒸馏塔底所得的重油称为常压渣油。色黑粘稠,常温下呈半固体状。其性质与原油性质有关。在石油炼厂中,渣油常用于加工制取石油焦、残渣润滑油、石油沥青等产品,或作为裂化原料。在石油化工生产中,渣油可通过部分氧化法生产合成气或氢气,或作为蓄热炉裂解制乙烯的原料。渣油另一重要用途是用作燃料油。4.3.6重油重油是原油提取汽油、柴油后的剩余重质油。呈暗黑色液体,主要是以原油加工过程中的常压油,减压渣油、裂化渣油、裂化柴油和催化柴油等为原料调合而成。其特点是分子量大、粘度高。重油的比重一般在0.82~0.95,比热在10,000~11,000kcal/kg左右。其成分主要是炭水化物,另外含有部分的(约0.1~4%)的硫黄及微量的无机化合物。重油的资源量十分巨大,原始重油地质储量约为8630亿吨,若采收率为15%,重油可采储量为1233亿吨。其中委内瑞拉的超重油和加拿大的沥青占总量的一半以上。这仅为已探明储量,真正的重油资源可能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