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四单元第三节_第1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四单元第三节_第2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四单元第三节_第3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四单元第三节_第4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四单元第三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定位]1.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全球气候的变化,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三种时间尺度及其特征。2.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全球气候变化1.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的变化、海陆分布的变化、地形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2.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1)地质时期eq\b\lc\{\rc\(\a\vs4\al\co1(总体状况:冰川广布的冰期和相对温暖的间冰期,交替,周期约为十万年,当前状况:正处在温暖的间冰期中))(2)人类历史时期我国eq\b\lc\{\rc\}(\a\vs4\al\co1(15、17、19世纪比较寒冷,16、18、20世纪比较温暖))寒暖交替(3仪器观测时期eq\b\lc\{\rc\}(\a\vs4\al\co1(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世界性的气候增暖时期,20世纪40年代之后,↓全球气候逐渐变冷,20世纪70年代后期,↓气温逐步回升,并呈加速态势,现在))气温波动上升思考1.冰期和间冰期有什么不同?答案每当冰期出现,冰川从高纬度向低纬度,从高山向平原推进,气候明显变冷;间冰期冰川后退,气候变暖。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未来变化幅度1.原因: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温室效应有关。2.证据: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与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升高的趋势是一致的。3.未来变化幅度预测: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海平面将上升米~米。思考2.全球变暖的原因有哪些?温室气体就是二氧化碳,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全球变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其中前者是根本性的,因为我们正处在地质时期的间冰期内,全球气候正在向变暖的趋势发展;后者是辅助性的,也就是说人为原因加剧了变暖的程度。这句话不正确,因为温室气体除二氧化碳之外,还包括甲烷、二氧化氮、氯氟烃化合物、四氯化碳等。三、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导致全球海平面的上升。2.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3.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思考3.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都是负面的吗?试举例说明。答案不是。全球气候变暖会对大部分地区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对部分地区也会带来一定的有利影响,如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温度升高,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促进增产等。探究点一全球气候变化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你知道楼兰吗?它位于亚欧大陆中部的塔里木盆地,罗布泊西北,孔雀河南岸,沙漠之中的古绿洲,是古楼兰国前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枢纽,在辉煌了近500年后,于公元四世纪沦为沙漠。公元399年,东晋高僧法显去印度求法,路经楼兰,这里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一个具有数百年历史的王国不复存在了,一个融汇东西方文化精华的文明消失了。虽然到目前尚未弄清楼兰消失的确切原因,但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认为与气候变化有关。材料二15万年来地球的气候变化图。(1)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在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时,通常将气候变化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读材料二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处为末次间冰期B.图中C处为现代间冰期C.图中B处为末次冰期D.图中D处表示未来2万年左右地球将出现一个新的间冰期(3)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曾有象、水牛和竹等生物。据此判断,当时的气候状况可能是()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答案(1)太阳辐射的变化、海陆分布的变化、地形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和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三个阶段。地质时期:气候总体表现为冰川广布的冰期和相对温暖的间冰期的交替。历史时期:气候也有明显的变化,比较寒冷的时期与比较温暖的时期交替出现。近代:气候虽然也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在变暖。(2)A(3)D反思归纳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及特点探究点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探究活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与全球气温变化示意图。材料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由于人口的剧增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社会消耗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急剧增加,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其次,森林毁坏使被植被吸收利用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造成二氧化碳被消耗的速度降低。(1)1950年~200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和气温有什么变化?二者有什么关系?(2)全球变暖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下面是科学家的一些预测,你能做一些预测吗?科学家的预测之一:自然植被的地理分布与物种组成可能发生明显变化。科学家的预测之二:全球洪水、火灾等发生次数在一些地区将增加。你的预测及理由:①冰川范围的可能变化及理由。②海洋面积的可能变化及理由。你的其他预测。答案(1)从上图反映出自195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从各年气温变化幅度看,整体呈现波动,但20世纪80年代以后增温趋势十分明显。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与全球气温变化之间呈正相关。(2)①冰川的范围可能缩小。因为全球气温升高后,分布于高纬度和高山地区的冰川融化速度会加快,因此冰川的范围会减小。②海洋面积可能扩大。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水膨胀,冰川大面积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部分被淹没,海洋面积将扩大。其他的预测:气温的升高会使中纬度地区变得炎热,故热带范围可能扩大;全球变暖还可能导致中纬度地区干旱,使农业区退化为草原;高纬度地区可能会变得温暖,适合农业的发展等。反思归纳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①自然原因: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地球正处于温暖的间冰期等。②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滥伐森林导致其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弱。(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变暖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很大影响,具体分析如下:①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②对生产领域的影响a.对农业的影响b.对工业的影响③对生态系统的影响④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点训练一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回答1~2题。1.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 B.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增加C.冷暖、干湿交替 D.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2.图中①~②时段()A.气候由暖湿转为干冷 B.冰川面积减小C.雪线高度不变 D.海平面在上升答案解析第1题,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冷暖、干湿交替,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不一。第2题,从图中曲线变化可以看出,由①~②时段气温降低,降水量减少。对点训练二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影响气温的变化过程证实着全球变暖的残酷事实。在全球普遍进入工业化的近100年以来,地球平均地表气温升高了℃。科学家对气候变暖可能的影响进行推测,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3~4题。3.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大量使用煤、石油B.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大量被砍伐C.家庭广泛使用空调和电冰箱D.大量草场被破坏,草场沙化4.导致上述现象的气候变化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B.海平面下降C.温带地区粮食产量增加D.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延伸答案解析第3题,全球变暖主要是由燃烧矿物燃料和破坏植被引起的。第4题,由于温度升高,北温带耕作区会向高纬延伸。对点训练三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5.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②大面积植树造林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与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和毁林有关。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减缓变暖趋势。综合提升6.读“温室效应影响图”,回答下列问题。(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有和等。其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有:。(2)据图分析“温室效应”对下列地区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①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②温带耕作业发达地区:。③亚寒带某些地区:。(3)目前,我国西部严重缺粮的原因是,“温室效应”是否会进一步加剧那里的缺粮问题?,理由是。(4)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答案(1)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红外线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氟氯烃等化合物破坏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也会使大气增温(2)①气候更加干旱②退化成草场③将会适宜某些温带作物的生长(3)气候干旱会降水减少,农业用水缺少,从而影响农业生产使粮食产量减少(4)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全球变暖主要是因为温室气体吸收地面中的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从图上可以看出地球的温室效应对农业产生的巨大影响。有些作物因缺水而不能再生长收获;有些向北移动,总体上说温带地区的降水减少,内陆地区会变得更干旱,土地会退化,荒漠地区会增加。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温度上升,作物产量会增加。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包括两部分:一是积极植树种草,二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教材P90问题图瓦卢是一个岛国,面积小,海拔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一方面,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另一方面,气候变暖将导致部分极冰、高山冰雪消融加速,海平面不断上升,海拔低的岛国,也将最终完全被海水淹没。教材P91活动从图中可以看出,15万年来地球上发生过的冰期有3次,发生过的间冰期有2次,冰期、间冰期大约以十万年为周期更替,当前地球气候正处于温暖的间冰期中。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气温变化呈现冷暖交替、波状起伏的特点。其中地球气温明显低于平均气温的时期为冰期,气温明显高于平均气温的时期称为间冰期。教材P94活动(1)三观点中,“禁止燃烧化石燃料,大面积植树造林”是不现实的。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中,最主要的还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若禁用必然导致严重的能源紧缺。植树造林也要因地制宜地进行。(2)另两种观点都是可行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可以改善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发展新技术,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燃料使用量,也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3)其他观点,如大力发展水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不断扩大绿地面积等。[基础过关]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2.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河流水灾常年发生D.海平面下降答案解析第1题,气候温暖时期,树木生长快,年轮间距宽;气候寒冷时期,树木生长慢,年轮间距窄。第2题,M时期为寒冷时期,冰川广布,海平面下降。A、B、C选项均为温暖时期的自然现象。2023年4月29日,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发布《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23)》,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1980年~202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毫米/年。到2040年,中国近海海域海平面将比2023年上升70~140毫米。下图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近2万年来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基本是一致的②近7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③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④50万年前至今气候在冷暖交替变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针对我国海平面上升过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①扩大沿海地区地下水开采,以吸纳上升的海水②在沿海所有地区建设堤防工程③及时监测和预测海平面的升降④加强滨海湿地和红树林等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答案解析第3题,近2万年来海平面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期间也有一定的波动,故③错。第4题,针对我国海平面上升过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减少对沿海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防止地面沉降带来的海水入侵;在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建设堤防工程;及时监测和预测海平面的升降;加强滨海湿地和红树林等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北方有大片脱针型落叶松,秋天落叶,冬天积雪覆盖。近年来,该地脱针型落叶松逐渐转变为常绿针叶树,这将推动气候变暖。据此完成5~6题。5.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 B.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D.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6.全球气候变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能有()①扰乱人体的新陈代谢②皮肤癌患者增多③传染病患者增多④白内障患者增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5题,脱针型落叶松逐渐转变为常绿针叶树,使得该地植物生物量增加,地表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减弱,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从而推动气候变暖。第6题,全球变暖会导致全球疾病增加,为许多病菌提供了温床,会扰乱人们的新陈代谢,同时病菌多了会使传染病患者增多,而皮肤癌患者增多和白内障患者增多是由于地球上空臭氧层的空洞,使得进入大气中的紫外线增加而引起的,故选C。下图所示是“我国华北地区1954年~2023年气温与降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近年来华北地区水旱灾害严重是因为()A.气温不断上升 B.降水的年际变化大C.气温与降水变化不同步 D.降水不断减少8.图中反映华北地区近年来气候()A.温暖湿润 B.温暖干旱C.寒冷湿润 D.寒冷干旱答案解析第7题,从图中能很明显地看出华北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故易出现旱涝灾害。第8题,根据气温变化图能发现近年来气温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而降水图中又能看出有降水逐年减少的趋势,故华北地区近年来气候特征为温暖干旱。9.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而且增加的速度呈的趋势,主要原因是。(2)二氧化碳对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对升高有直接作用。(3)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将产生哪些影响?(举三例)(4)如何行动才能控制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进而延缓全球变暖的趋势?答案(1)增加越来越快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2)地面长波辐射气温(3)改变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加剧自然灾害;导致原有生态系统改变。(4)控制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植树造林等。解析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主要是使海平面上升,对沿海的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再就是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生态、农业的变化。抑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措施可从其产生的原因入手。[能力提升]读“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植被变化表”,完成10~11题。分期植被初期以松、蒿、菊为主的疏林草原早期以栎、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中期前以栎、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中期后以栎等阔叶林为主的森林草原晚期前以栎、松、蒿为主的疏林草原晚期后以栎、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10.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后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A.温暖干燥 B.温暖湿润C.寒冷干燥 D.寒冷湿润11.华北地区从新石器时代以来,气候变化特征是()A.趋向于干旱 B.趋向于湿润C.存在某种周期性 D.趋向于温暖答案解析植被中疏林草原和森林草原相比,疏林草原相对干旱。以栎等阔叶林为主,比栎、松混交热量条件好,所以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后气候特征为温暖、湿润。从初期—晚期后可以看出干湿、冷暖的某种周期性。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13.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A.澳大利亚 B.西亚C.北非 D.中亚答案解析第12题,根据粮食增产和粮食减产的图例,结合图可以确定全球变暖对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有的地方是增产,如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故B项正确。第13题,澳大利亚、北非和西亚三个地区都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就目前来看,三地的降水量相当,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