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第2课 南风北渐的茶叶文化与南北走向的隋唐大运河_第1页
专题一 第2课 南风北渐的茶叶文化与南北走向的隋唐大运河_第2页
专题一 第2课 南风北渐的茶叶文化与南北走向的隋唐大运河_第3页
专题一 第2课 南风北渐的茶叶文化与南北走向的隋唐大运河_第4页
专题一 第2课 南风北渐的茶叶文化与南北走向的隋唐大运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南风北渐的茶叶文化与南北走向的隋唐大运河专题一主讲:宁波鄞州高级中学马公启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几乎每一页都可以嗅到茶香。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各兄弟民族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有别,生活习惯也会有差异,就是同一民族也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现象。但是在饮茶、嗜茶方面却有共同的爱好,无论茶的饮用方法有什么不同,都是中华民族共同珍爱的。隋唐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北京,隋朝开凿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经过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北京七个省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后经元朝取直疏浚,进一步通到北京,全长1794公里,成为现今的京杭大运河。从现存较早的茶叶文献西汉谏大夫王褒所作《僮约》来看,至迟到西汉,茶叶的生产已从其原产地云南发展到了四川西北部,且产量不小;茶叶被当成饮料,并已形成市场,拥有一定的消费群体。不过,当时茶叶的消费尚未完全大众化,茶在一定程度上仍被视为珍贵之物。魏晋、南北朝时期,产茶渐多,陕南、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茶园遍布,饮茶之风也传播日广,有的地区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茶、泡茶法。如《太平御览》卷867引《广雅》云:"荆巴间采叶作(茶)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瓶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笔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在长江下游的广陵,"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可见,不光是茶叶,现成的茶粥也已进人了市场。南人饮茶,已成风俗。茶叶与运河的关系唐代饮茶之风北移“按此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唐人封演材料体现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教材,分析形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提示:今日我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一处不晓茶,无一人不饮茶,这种风气肇始于中第一、佛教的发展“茶……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封氏闻见记》卷《饮茶》思考:材料体现了怎样的历史信息?提示:佛教在唐代被推广的同时,也带动了北方的饮茶之风。第二、文人的推崇与宣扬唐代文人创作了大量与茶有关的诗文,如钱起的《与赵莒茶宴》、顾况的《茶赋》、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元稹咏茶的《一字至七字诗》、皮日休与陆龟蒙的《茶中杂咏》唱和诗十首等等。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者和推动者,文人在创作这类诗文时,虽绝大多数为的是抒发一己之情愫,但就客观效果而言,这些作品极有力地奠定了茶在唐人、尤其是北人心中的地位。文人嗜茶、赞茶、相互之间赠茶、谢茶,都可能为百姓所仿效。第三、江淮种茶业的发展“常州自开成元年七月二十六日敕,以茶务委州县,至年终所收,以溢额五千六百六十九贯,比类盐铁场院正额元数,加数倍已上。””所纳税额既高,说明常州紫笋茶的产量不小。宣歙地区亦为唐代重要的茶叶产地,所产茶叶首屈一指,尤其是歙州祁门县,茶树遍植,农民十之七八以茶为生,出产的祁门茶名噪一时,四方贾客摩肩接迹而至”。——卢商《请增加盐额奏》中晚唐茶商的贩运足迹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邹县属河南道,在兖州境内,齐州在河南道北部,沧州、棣州同属河北道南部,四地在地理位置上连成一片,分列于黄河下游南北两岸。这些地方以及京邑一带城市茶铺里的茶叶都来自江淮,市场如此分散,运途只能是选择汴河,然后再在汴州或宋州集散。西部边民饮茶始自文成公主和亲,当时茶叶曾作为陪嫁之物一同前去,随后吐蕃连同回纥百姓皆嗜茶成风,竟至“宁可三日无油盐,不可一日无茶”的程度,中唐以后政府与吐蕃、回纥长达数百年的“茶马交易”也与此风之盛行有关。从赞普摆出的名茶可以看到,当时东南出产的茶叶已向西北销售。毋庸置疑,至少寿州、舒州和顾渚的名茶是通过运河运至西蕃的。中晚唐茶商的贩运足迹北方市场茶的流通方式及影响其一,茶叶的直接交易其二,茶水作为饮料在茶肆中交易刘禹锡《尝茶》诗曰:“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盟花。”这是在朗州饮茶;刘言史《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云:“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这是在洛北野外,煎饮来自越州的茶;白居易诗《萧员外寄新蜀茶》”中,写的是从蜀地寄往渭水之滨的茶;“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他这品的是常州茶;朱庆余《凤翔西池与贾岛纳凉》诗云:“拂石安茶器,移床选树阴”,是在西北风翔饮茶纳凉;徐铉《和萧郎中小雪日作》曰:“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却又是在征西府里晶茶了。结语没有这些物质准备,唐代文化的繁荣不可想象,北人最终能接受饮茶并达到“比屋之饮”、“穷日尽夜”的狂热程度也不可想象。所以,有理由认为,承载过无数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