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良行为与不良个性心理辅导
●家庭治疗大师亚历山大·鲁宏说:“人的成长就像树的年轮,是一圈一圈地生长出去的,婴儿的一圈,代表着爱和享受;孩童的一圈,代表着嬉戏与玩耍;少年的一圈,代表着创造与幻想;青年的一圈,代表的是情爱及探索,成人的一圈,则象征着现实与责任,一个完整的人(发展健全的人格),是具备上述所有特征的。”一.小学生不良行为问题的辅导
1小学生不良行为小学生不良行为是指扰乱他人或对个人身心健康发展造成障碍的行为,小学生不良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说谎行为,偷窃行为,攻击行为,厌学行为与游戏机和网络痴迷行为等方面。说谎行为及其辅导说谎是人类交往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说谎包括两个基本要素:(1)具有想欺骗他人的目的;(2)说不真实的事情。所以,说谎是有意志、有意识的行为,即具有欺骗他人的意志,而有意识地不说真实的话。
小学生撒谎一般分为过失撒谎和刻意撒谎两种。过失撒谎太多是无意的,是小学生的一个过失行为。而刻意撒谎则不同,它是学生为了让自己达到某一目的而故意在编造谎言,是一种极不诚实的表现,这种行为的性质比较严重。对于小学生的撒谎,不管是刻意的还是无意的都要及时给予纠正,不然,就会使孩子形成不诚实的品行。说谎行为产生的原因压力过大模仿别人逃避责任恐惧心理求悦心理虚荣心理逆反心理逢场心理恶意报复
说谎行为的矫正与辅导采用认知-情绪疗法确定诚实的灵活性标准因人因事施策启发主动留给改过机会偷窃行为问题及其辅导
偷窃行为:指一种未经允许获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不良行为。原因:希望获得物改善人际关系,取得别人的注意,家长管教太严,受坏人唆使,报复心理。辅导:改变认知,行为疗法,适度奖惩法,改变家庭教养方式。偷窃行为偷窃行为占少年犯罪的50%-60%。偷窃行为出现的原因很多,有因缺乏物权观念、不清楚行为后果、被物欲所惑而偷的“满足欲望型”;有因对父母、社会或他人不满,以偷窃来发泄其情绪的“反抗型”;有为获得他人肯定或自我肯定的“冒险刺激型”;也有因性格异常而有强迫性偷窃行为的“神经型”等。就个人因素而言,偷窃者可能缺乏物品所有权的观念,渴望获得他人的注意或关爱,得不到关爱或尊重时以偷窃加以报复,或作为证明自己有能力的一种表徵;就环境因素而言,偷窃者常出现於贪财不道德的家庭,或父母过於严苛,零用钱欠缺,及父母失和的家庭;社会上“笑贫不笑娼”的偏差观念影响,学校的“功课第一”不重视行为规范,导致学生的挫折不满和缺乏归属感,也是助长偷窃行为的可能原因。偷窃行为儿童偷窃行为被发现,可采用下列策略加以辅导:(1)过度矫正法:除归还所偷窃的财物外,令其多赔心爱的物品以惩罚。(2)反应代价法:取消其某种权力或从其零用金中扣除相当金额。(3)内隐敏感法:让其想像偷窃行为发生的情景,当偷窃动作出现之时,将心像转为令其嫌恶之情景(如被羞辱、呕吐等),以惩罚偷窃行为;想像逃离偷窃行为(如把东西放回原位)及放松愉快的情景,以为增强,经多次联结后产生内隐的制约效果,可使儿童具备抗拒偷窃冲动的能力。(4)分化增强法:对於儿童讲求荣誉诚实的表现加以增强,以提升其自尊,不再需要靠偷窃获得注意或自我能力感。辅导必须先与儿童有良好的辅导关系,并且协助儿童的家长和老师采行适切的管教措施的情况下才会有效。纯粹靠惩罚是很难杜绝儿童的偷窃行为的。认识偷窃癖偷窃癖属于意志控制障碍范畴的精神障碍。其表现是反复出现的、无法自制的偷窃行为,虽屡遭惩罚而难于改正。这种偷窃不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也不具有其它明确目的(如挟嫌报复、窃富济贫或引人注意等),纯粹是出于无法抗拒的内心冲动,据此可与一般偷窃行为相区别。特点
偷窃癖的特点是有不能控制的反复出现的偷窃冲动,偷来的物品并非自己所须,也不是为了物品的价值。患者往往是把偷来的物品丢掉或偷偷的送回原地或隐藏起来。这种偷窃冲动似乎有一定的周期,当冲动的紧张度升到一定程度,偷窃行动既带来满足。患者没有预谋,如果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偷,则不属于“偷窃癖”。应对患者进行教育训练,并结合心理治疗。儿童偷窃癖
有些孩子屡次偷拿父母、亲戚或同学的钱和物,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孩子家境宽裕,平时也不缺少什么,偷来的钱和东西随便乱用,他们甚至忘了从哪儿偷来的,偷了多少。面对家长和老师反复的批评、处罚,每次孩子都像感到错了,发誓不再偷了,但过后仍然我行我素。从偷窃的刺激中得到满足
经对这类儿童进行精神检查,询问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父母管教方式后,医生的诊断结论为偷窃癖。此种行为障碍女性多于男性,一般从五六岁开始,初期多被家人忽视或未察觉,等上学后听到老师反映,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偷窃癖与小偷不同,其主要特征是反复出现不可克制的偷窃冲动,事前无计划,有逐渐加重的紧张兴奋感。行窃的钱物不是因个人实际需要,也不考虑偷窃物的经济价值,他们常将偷窃的物品丢弃、偷偷归还或收藏起来。他们都是独自进行偷窃,在体会到偷窃过程的刺激后紧张得到了缓解,精神上得到了满足。内在原因为焦虑抑郁强迫症偷窃癖是病理性的,致病因素和机理较为复杂。有关研究认为,这类儿童有大脑发育不良和脑内单胺代谢异常,因此这类儿童的情感方式、行为方式与同龄儿童有偏差。他们偷窃是病的外在表现,内在的“驱力”和根源来自焦虑、抑郁和强迫症。另外,患有偷窃癖的儿童多由祖辈监护养育,或父母离异、再婚,与孩子缺少情感沟通,在学校多被孤立、惩罚,这使他们缺少爱和理性诱导,因此也就难以建立自尊自爱。当他们的快乐取向与某些不良行为联在一起,在潜意识中成就了一种自我精神补偿,指责批评他们,就意味着压制了他们的精神需求,不但效果不好,反而随着年龄增长会形成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偷窃癖的有效治疗一般是:(1)理解认同,消除阻抗。父母和老师要放弃偏激无效的教育方法,承认以往在关爱上的欠缺,这样可拉近心理距离,缓解孩子的紧张感。(2)相互商定,正面强化。同孩子一道商定矫正计划,根据过去偷窃行为频次,制定递减和延长周期的具体要求,若达到要求,家长要及时兑现奖励,老师给予积极评语及签字。(3)专业治疗,改善脑功能。根据患儿不同年龄和智商、情商、焦虑或抑郁程度,医生选择认知治疗、放松治疗、暗示治疗、点穴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使本病从根本上得以治愈。攻击行为及其辅导攻击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是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通常表现为身体的攻击、言语的攻击或对他人权利的侵犯。
儿童在2岁左右时就有了物质意识,开始表现出争抢玩具等行为;3岁时攻击性行为继续发展,到4岁时达到高峰;5岁以后开始下降,这是由于父母、老师都注意尽可能地抑制这种行为;与此同时,成人积极帮助儿童发展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的产生。
儿童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消极的社会问题行为,它不但会对他人或集体造成危害,而且还会使行为发出者本人得到较多来自环境的否定态度,不利于其健康的成长。大量研究表明,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其同伴关系一般较差,大多数同龄小朋友会对其拒绝态度,一般会说:“我不爱跟他玩,因为他老是打人。”“我不喜欢××。因为他欺负别人,把人家弄哭了。”……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有一种追求生命终止的愿望。这种追求死亡的本能是人们产生攻击性冲动,进行各种破坏和暴力活动的根源;这种本能有时也指向主体的内部,表现为自我惩罚、自残和自杀等其他的心理问题。
生态学理论认为,人具有基本的攻击性本能,这种本能来自于祖先,因为只有通过搏斗才能保住领地、争夺食物源、维护等级秩序等;通过攻击行为使人们能够保护自己和后代。攻击的本能具有生存和发展的价值。KarlLorenz在《论攻击》(OnAggression)一书中的观点指出,正是攻击行为的存在造成了人类的种族分离。后来研究者们对不同动物种群的研究表明,许多动物也具有攻击行为;但人类对自己的攻击行为的控制力量较其他动物更强。
生理心理学家们的研究发现,攻击行为也存在个体差异。大脑和激素的差异也可能表明攻击行为有着先天的基础。存在于血液中的复合胺如果出现问题的话,可能会消弱大脑调节消极情感和冲动性行为的能力(Enserink);最近研究还表明,攻击行为的个体差异可能会表现在应激上。人格研究也表明,不同人格的人往往会从事不同种类的攻击行为。最重要的区分是把冲动性攻击从工具性攻击中区分出来挫折--攻击假设的理论认为,挫折在人们获取目标受到妨碍的情景下出现,而出现挫折后人们比平时更可能表现出攻击行为。研究者发现暴力随着失业率的增长而增长。但仅仅是在一定范围内;当失业率太高的时候暴力又开始下降。我们能够预测,随着失业率的上升,由于个人挫折引发的攻击行为也会达到一定的水平,然而当人们认识到攻击行为的表现可能会使他们的工作不保时,暴力就会受到限制。但挫折并不会导致攻击行为;然而,其他非目标挫折的情景,比如带有消极情绪状态等,也能够引起攻击行为。攻击行为产生原因:经常接触攻击事件和行为。社会环境的因素。由于现代生活环境的改善,小区条件的不断完善,使儿童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优化,有利于他们学习和休息。但同邻居伙伴们的交往却明显减少,儿童们的社会化生活氛围和某些方面的知识见解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当今家庭的发展趋势是向核心化、小型化发展,儿童的交往环境大大受到限制,电视也成了儿童在家庭生活内容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儿童电视片中的孙悟空、奥特曼等成了孩子崇拜的偶像,儿童对电视节目不加选择,缺乏指导,往往会形成“电视儿童”,电视节目的一些暴力行为成了他们模仿的对象。而有的孩子,因为长时间地和大人们接触,说话、做事都象个“小大人”。这两方面都大大地影响着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遭到种种挫折一个人遭遇挫折时往往会产生一定得受挫反应,如攻击、退缩等。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表明,行为不是天生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凡人生所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是顺着他继续增高地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抚养者的教育态度与方法,极大地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比如,“困难型”的婴儿,其攻击性行为并不直接由其气质类型所导致,而是由于该气质类型婴儿的某些特点,使抚养者在教养过程中往往更多地采用规则,要求等控制手段,使得该类型婴儿形成急躁、易怒、易反抗等行为特征,表现出更强地攻击性倾向。学校教育不当教师教养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也是儿童产生攻击性行为的直接因素。如果儿童们经常处于充满挑战和紧张的氛围以及随时可能失败压力的情景(在我们成年年人看来是一种“竞争性”)下。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更容易爆发。实际上,攻击性与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性完全是两码事。竞争性是一种富有超前性、自我挑战性及创造性、独立性的精神,它是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富有竞争精神的人的确有一种擅于超越、不甘落后的“攻击意识”,但这种“攻击”度是十分有限的,一旦超出、就成为了一种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消极的问题行为。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对策:减少环境中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刺激;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研究表明,6个月左右的婴儿就已经具备了成人所具有的共情能力)以及爱心和以人为善的品格,才能铲除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土壤;榜样示范,或直接给予儿童用非攻击行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同时,满足儿童一定程度的心理需要,使其在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具体辅导策略:(1)认知和情感的自我监控策略:协助儿童正确的辨识引发其生气的生理性情绪线索,透过示范、练习、图片、影片及讨论,协助儿童觉察。(2)角色取替训练:针对儿童发生冲突的典型情境,进行角色扮演,让儿童有机会站在不同的立场角度,主体会各个角色在冲突情境中的可能感受、想法及意图,进而增进他对他人情感和认知正确洞察的能力。攻击行为(3)人际问题解决训练:透过有系统呈现处理人际问题的步骤,包括问题的界定、形成多重可用的解决途径、预测及评量行动的后果等,协助儿童面对各种人际冲突情境,练习尝试各种解决方法,直到问题获得妥善解决为止。(4)生气控制训练:建构新的正向内在语言,并以行为预演方式使儿童熟练,达到情绪控制,减少人际冲突。(5)行为管理:应用行为契约及代币制度,随时增强其合作行为,并让非期待行为付出反应代价。厌学心理辅导厌学现象描述厌学心理分析辅导建议学生来信之一吴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现在对学习提不起丝毫的兴趣,觉得一点儿也学不进去,上课的时候不想听,课后也不想写作业,一到考试前我就紧张,想打退堂鼓。这种状态使我很担心,我觉得再这样下去,不仅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父母,越想心里越觉得难受,因为这个问题我总是让我感到有一块大石头压在心上,使我觉得脸呼吸都困难。中小学生发生过影响最大的十个应激性生活事件
(沈之菲,2008)厌学心理成因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功利主义教育学校环境:学校传统、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家庭环境:家长教育期望、教育方式、亲子关系个人因素学习兴趣学业失败发展性障碍不同的厌学类型倦怠型厌学心理压力大而导致,或者缺少学习动力自卑型厌学经常学业失败而引起的适应不良型厌学心智不成熟、学习适应困难而引起的不同厌学类型的干预策略倦怠型厌学心理减压、辨证地看待压力、专注自己的学习,内部动机激发自卑型厌学成功信念,克服习得性无能适应不良型厌学培养学习习惯,增强独立性和责任心,合理运用奖励惩罚,习得性无能
(learnedhelplessness)什么叫习得性无能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认知缺失: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力,形成固定的消极观念情绪缺失:情绪低落、抑郁、悲观、无精打采动机缺失:行为上没有任何努力的企图动物的习得性无能学业习得性无能社交习得性无能(马丁.塞利格曼,美国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倡导者)克服习得性无能的建议重视过程,不要太在乎结果失败情境合理归因建立适当期望,获得成功体验强化自我评价,淡化他人评价增强抗逆力抗逆力的过程模型身心平衡状态回到初始平衡伴随丧失的平衡功能紊乱失衡状态更高水平平衡整合重新整合瓦解应激事件保护性因素厌学行为的辅导查找厌学根源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方式采用阅读疗法进行辅助性矫正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心理支持。网络成瘾及其辅导网络性心理障碍是指因无节制地上网导致行为异常、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其表现症状为:开始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随后发展为身体上的依赖,不上网则情绪低落、疲乏无力、外表憔悴、茫然失措,只有上网后精神才能恢复正常。网络使用问题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提供的数据,城市上网小学生比例为25.8%,初中生为30%,高中生为56%。患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网民高达10%-15%,网络成瘾已成“社会病”。为上网而逃学、离家出走、抢劫甚至猝死网吧的事件也屡屡发生。网络成瘾者起初对网络只是精神上的眷恋,而后则发展成为躯体上的依赖。由于长期坐在电脑前,缺乏活动并处于同一姿势,时间一久,腰痛、背痛、头昏脑胀、双手颤抖、疲乏无力就会接踵而来,更有甚者因此患上了颈椎和眼部疾病。与此同时,成瘾者的心理防线十分脆弱,更易抑郁、焦虑,时常倍感孤独,一旦失去网络这根精神支柱,恋网者就会出现心烦意乱、坐立不安等戒断症状。“互联网成瘾综合症”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危害与威胁。网络使用问题网络文化像一把双刃剑,它在帮助青少年获取知识、了解社会、掌握技能、促进沟通的同时,混杂其中的不良内容又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但是,互联网有害信息容易误导青少年,甚至使其走上犯罪道路。青少年沉迷网络、受到不良网络文化诱导等问题,是网络和网络文化在发展中的问题。究其原因,既有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唯利是图的外在原因,也有家庭管理、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缺陷等深层次原因。网吧和网络文化中出现的问题,实际上是现实社会诸多问题的集中和折射。解决这些问题,仅靠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学校、家长、青少年本身的共同努力,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网络使用问题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在下面五个以上问题中回答“是”):①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下网后还想着它)?②你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③你是否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④当你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时,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⑤你是否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紧张、抑郁、无助)的方法?⑥你是否对佳人或朋友掩饰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⑦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学业成绩或朋友关系?⑧你是否常常为上网花很多钱?⑨你是否下网时感到无所适从(如:烦闷、压抑),而一上网就来劲?⑩你上网的时间是否经常比预计的要长?网络使用问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学校生活的紧张与单调化、时间的空闲、趣源的狭窄性;网络游戏的不断更新与迎合学生心理的奖惩性与英雄主义情结所使;社会规范的“禁化”所起作用的结果;学生的自控力缺乏所致;学生的“高科技”误区。网络成瘾理论模型以Davis的认知-行为模型解释比较全面(下图)。该模型强化了非适应性认知在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者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行为过程中的地位,这对于探索互联网使用者的心理变化与互联网使用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治疗与诊断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有重要的意义。网络使用问题网络成瘾的干预(1)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完善互联网管理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网络系统。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教育。积极发展国产电子游戏产业。(2)加强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工作。(3)开展网络心理辅导。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心理健康状况网上测试;电子邮件式辅导;利用互联网留言板、线上交谈;即时视听。网络使用问题(4)网络脱瘾团体辅导。在团体这个范围内孩子们会有一种平等感、归属感,不会觉得另类。提供他们发言、沟通的机会,不像生活中被管教被说教的不被尊重的感觉,利用团体资源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改变自己、接纳自己。转移他们仅仅停留在网络方面的兴趣,更加调动他们的潜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通过团体训练,不仅仅让孩子们摆脱网瘾,而是让他们更好地成长。在团体互动中都是同龄人,同龄人有共同语言,交流和互动效果会更好。网络脱瘾团体心理辅导班共安排10次活动,每次1至1个半小时,每次活动都有不同的训练内容和训练目的。网络使用问题“戒除网瘾”并不是“戒除网络”。让孩子科学使用电脑,让孩子懂得如何做人,让家庭重拾往日欢乐,这是“戒瘾”所要达到的效果。让学生在现实中找到成就感和正确的满足感是解除孩子上网成瘾的根本。这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台湾目前的咨商专业人员王智弘发展出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五步骤:第一步觉:协助当事人觉察自己的上网行为已经失当。第二步知:协助当事人认知到导致其过度上网行为的潜在心理问题。第三步处:协助当事人去面对现实,处理潜在的心理问题!
第四步行:协助当事人发展并执行改善过度使用网络行为的行动计划。第五步控:协助当事人应培养出对时间的敏感度与对自我监控的能力。不良个性的心理辅导任性心理及其辅导任性心理表现特征:任性就是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我行我素,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己说的算,不管正确与否,只要自己想做的事,就非做不可。即不顾客观条件是否允许,只凭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办事。产生原因:客观和主观辅导:分散法,消退法,强化法,抗挫折法。逆反心理及其辅导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对抗,抵触,不顺从的心理状态。通常是指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所持有的一种心态。逆反心理的特点超限逆反情景逆反禁果逆反自主逆反失衡逆反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主观方面原因首先,他们的思维开始逐渐地变得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逻辑性。其次,中学生开始逐渐确立强烈的自我意识。最后,这个时期的中学生普遍表现出对任何事物都好奇。(二)客观方面原因学校方面的原因首先,从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看其次,从教师的教学方法看家长方面的原因首先,家长专制思想仍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股权质押资产重组合同示范文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钢材仓储物流服务合同9篇
- 二零二五年度路灯照明设施安全检测合同样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劳动合同法实务操作与案例分析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船舶建造与设备安装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产品质量检测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安置房买卖合同电子支付与结算规范3篇
- 3、2025年度绿色出行接送机服务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开发合同范本3篇
- 家里陪护合同(2篇)
-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23年
-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课件
-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件
- 环保设施安全风险告知卡
- 卵石地层桩基旋挖钻施工方案
- 江苏对口单招英语考纲词汇总结
- (完整word版)手卡模板
- GB/T 4091-2001常规控制图
- 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GB 18399-2001棉花加工机械安全要求
- 陕西省延安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