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苏联的发展历史俄罗斯国(俄国):1917年11月十月革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苏联解体:1991年12月25日1922年12月30日苏联解体后分裂出15个国家(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摩尔多瓦)俄罗斯国:1991年12月26日起,一直到今天,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俄罗斯接替了苏联。1991年12月25日——前苏联历届领导人(“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列宁
1917年10月6日-1922年4月3日斯大林
1922年4月3日-1953年3月5日赫鲁晓夫
1953年9月7日-1964年10月14日勃列日涅夫
1964年10月14日-1982年11月10日安德罗波夫
1982年11月12日-1984年2月9日契尔年科
1984年2月13日-1985年3月10日戈尔巴乔夫
1985年3月11日-1991年12月25日俄罗斯历届总统(1991年12月---2013年)叶利钦(1991年12月-2000年1月)普京(2000年1月-2008年12月)梅德韦杰夫(2008年12月-2012年5月)
普京(2012年5月---)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列宁的探索保卫政权时期战时共产主义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时期新经济政策斯大林的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斯大林模式1、背景: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1918——1920)2、目的:
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我们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主要是指苏俄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生产力水平落后C.面临内部叛乱和外部干涉D.遭遇旱灾,粮食匮乏C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③贸易:取消自由贸易.④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和实物配给制。3、内容
4、特点:
“战时”、“共产主义”。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位农民说他拿100卢布到粮店里购买了一百斤粮食,这是真的吗?依据是什么?慧眼识真假5、评价
(1)积极:特殊历史时期中,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一项特殊政策;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物质的保障。(2)局限:为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一种尝试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同学们探究一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应该是什么?)(2003.上海高考历史卷第15题)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B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D.劳动义务制A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A二、新经济政策1、原因:(1)根本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标志:
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2)直接原因:1921年海军基地兵变。二、新经济政策1、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2、标志:(俄共十大《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3、内容:
(1)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工业:解除部分中小企业国有化。(3)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4)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1922年,农民契诃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应是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B、他被处以罚款C、他只能售出其中一部分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追踪历史D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政策工业政策贸易政策分配制度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解除工业国有化恢复货币流通,允许商品交换取消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思维能力拓展比较两种政策的特点有什么不同?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管理方法高度集中,
行政管理。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4、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C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制订新经济政策时最基本的依据是
A、从俄国的国情出发B、利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C、加强和巩固工农联盟D、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A
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政策的相似点是①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干预经济③最主要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5、影响:(1)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1925年完成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2)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
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斯大林
1922年4月,列宁逝世后,代之而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三、斯大林模式
1.背景(1)苏联建立时间:1922年12月加盟共和国:15个1922年12月成立的时候有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4个;1924年10月乌兹别克和土库曼;1929年12月塔吉克;1936年12月,外高加索分为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3个共和国分别加入苏联;1936年哈萨克、吉尔吉斯;1940年3月,卡累利阿—芬兰;1940年8月摩尔达维亚以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至此苏联有16个加盟共和国。1956年7月,卡累利阿—芬兰降为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共和国。苏联15个加盟国的体制一直维持到1991年解体。三、斯大林模式
1.背景(1)苏联建立(1922年12月)(1924年3月)
(2)列宁逝世三、斯大林模式3、表现:
(1)(2)工业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定义
: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叫“斯大林模式”。(3)农业方面: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1937年初步完成)。苏联的五年计划名称时间主要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1928年-1932年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1933年-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苏联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战争威胁着所有国家。苏联为准备保卫自己而将国家的一切调整到战争模式。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4、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积极(1)较短时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欧洲第一、世界第二。(2)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弊端(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2)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3)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4)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结论“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化农庄资本主义大农场农业制度农、轻、重协调发展优先发展重工业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工业化道路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斯大林模式西方模式(英国)1.(2005年广东高考21题)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有限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C.冷战格局的形成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2.(2006年全国高考文综Ⅱ21题)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A.余粮收集制B.征收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农产品自由贸易BC巩固提升3.下列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正确的有()①从本质上讲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②这种体制有严重缺点和弊端
③后来这种体制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④这种体制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D4、以下对“斯大林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成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建立B、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C、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惟一模式C5、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是在A、“一五”计划完成后B、“二五”计划完成后C、“三五”计划完成后D、“四五”计划完成后B6、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A、优先发展重工业B、轻重工业同步进行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A7、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叙述,不确切的是()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B、是苏联当时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政治状况的产物C、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结束
D(2007年全国高考历史卷)【材料一】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授权运输合同范本协议
- 2025医院护士聘用合同
-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球星代言球鞋合同协议
- 电商销售授权合同协议
- 猫咪买卖宠物合同协议
- 玻璃墙窗帘采购合同协议
- 电梯维保合同中止协议
- 生猪养殖生猪收购合同协议
- 电柜组装外协合同协议
- 排水管道非开挖预防性修复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交通工程基础习习题及参考答案
- 读书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 线路送出工程质量创优项目策划书
- 企业全面战略管理、年度经营计划、预算管理、绩效管理
- 100T汽车吊性能表
- SOP0420201洁净空调系统清洁消毒预防性维护保养操作规程报告
- 试样切取和加工制备作业指导书
- 中国民主同盟入盟申请表(样表)
- 数学分析简明教程答案尹小玲邓东皋
- 壁球馆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