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马古道上普洱纪录片解说词这是一条神秘的古道,它绵延在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原野丛林间。岁月流转中,马蹄声声没有断绝过;风雨吹拂之下,各地的商贾往来,造就了一派不同的奇观。历经了千年风雨,它静默而又坚韧,这便是鲜为人知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自唐代以来逐步形成的沟通滇、川、藏等地区并延伸至南亚、西亚的古商道。在马蹄声声的千年岁月里,有不计其数的马帮用骡马向西藏地区以及尼泊尔、印度、缅甸等国运去云南、四川的茶叶。返回内地时,他们便带回西藏的马匹、药材及南亚、西亚诸国的特产。这条由茶马互市形成的古道,沉淀着2000多年的丰厚历史,是大西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茶韵飘香,汉藏之路每当冰雪消融,春暖花开的时候,万物开始复苏,河岸的青草也变得郁郁葱葱。这是一个充满了希望的季节,而对于马帮来说,这也是一个出发的季节。他们将要沿着一条古老的道路,穿过山脉,前往遥远的藏区。因为这些人的出现,一股充满力量的商业潮,从川西的雅安等县开始延伸,一路到了云南南部的产茶区,再经过整个横断山脉,一直流淌蔓延到了西藏腹地,喜马拉雅的深处和东南亚次大陆,那些都是他们的目的地。中国马帮所到之处,交流的道路也被开拓了出来,产区和消费区因为他们而联系在一起,不仅促成了两端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汉藏之间的和谐关系也由此展开了良好的局面。虽然这条路充满了艰险,横断山脉地区的气候、环境和文化与喜马拉雅地区大不相同,但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种联系,千百年来,人类进行着持久不断的商业往来,形成了一张独特的交流网络。当马帮历经艰险来到了拉萨,贵族和喇嘛们对他们的到来也充满了惊奇,尤其是当他们奉上茶叶的时候,双方都眉开眼笑,情谊也变得更加融洽。而农牧民们对于茶叶的好奇也一点也不低于贵族,他们拿出了自己的产品,希望可以换取每日必需却又稀缺的茶叶。青藏高原虽然不是纯粹的游牧社会,但大部分人都采取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在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之下,他们很难自给自足,必须要通过互换的方式来获取外来资源,茶马古道和茶马互市也就因此而来。茶,是中华文明的代表之一,它凝聚着高度发达的文明。在汉藏两地,茶叶这种似乎微不足道的植物经由茶马古道进入藏区,而且成了藏文化的一种基因和宝贝,因为它与藏人在高原半农半牧社会的生活方式融为了一体,是他们肉食乳饮生活的必需品。在高原上,它不可取代也无从替代。而由于茶马古道的贯通,盛产于汉地的茶叶跋山涉水地进入藏区,换取汉地稀缺的马匹和山货等资源,这种双向互动凝结成一种牢固而稳定的汉藏关系,那是一种和平交往、水乳交融并富有弹性和自我修复功能的关系。茶叶和饮茶之风”始自中地,流于塞外J南方的茶和北方的酪后来合为一体,成为蒙古人至爱的奶茶,藏人至爱的酥油茶。藏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茶的,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古时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兴起的藏族建立了吐蕃王朝,然后向北发展到了青海、甘肃,向东发展到了喜马拉雅山南麓和横断山脉的四川西部、云南北部,这个方向已经非常接近茶叶的产区。当他们开始和汉族发生更多联系,云南和川蜀地区的茶叶进入藏区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到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了吐蕃,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汉藏之间的往来越来越密切,汉族人所盛行的茶饮自然受到了他们的欢迎。唐代时期,内地的很多名茶都曾经进入西藏,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和江浙等地的商人都带着茶叶来到这里,只不过藏人喝茶的习惯先从上层王公贵族开始逐渐普及,相对晚于内地。在与大唐交往的三百多年里,吐蕃通过战争,还有和亲,与大唐达成了许多贸易,这些贸易让中原各地的产品进入到藏区。茶叶作为唐代重要的贸易商品,是最好的贩运对象,唐朝当时往来吐蕃的商贾十有八九都是茶商。在藏文史籍《藏汉史集》之《甘露子海》篇中,曾经出现了大量写茶篇幅,其中对内地茶叶的特点和优劣,以及食用方法和医疗功效,都做了详尽的描述和介绍。可见当时的汉藏交流已经到了很深的程度。唐末宋初,高原之上的藏族已经饮茶成风。在藏文之中,“茶”字就是直接借用的汉文“横”,发音也是jia。藏语里把汉人叫作甲米,把汉地叫作甲拉。对他们而言,这一切都是源自于茶,他们对于汉人的认识也都和茶相关。马帮商旅,运茶天路藏区用茶,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让茶也焕发出了不同的风采,他们对茶的需求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酥油茶是生活在高海拔地区藏民的一大发明,更是藏族人民每天都离不开的主要饮食。不管世界各地的人们如何爱喝茶,也不管他们如何饮茶,都远不及藏人对茶的渴求。制作酥油茶的时候,藏人喜欢用内地的紧茶为原料,砖茶和沱茶都是他们的最爱。将茶放入锅里,熬成浓汁,然后将茶汁倒入酥油茶桶,再将酥油、盐和其他香料,用一个带着叶片的搅拌棒在茶桶里上下搅拌,让水乳交融,然后用竹笊篱过滤残渣,倒入茶碗就可以饮用。当人们行走在野外,或者是放牧途中,制作酥油茶就没有这么多讲究了,只是将水倒入敞口的铜壶里烧开,然后放入茶叶和酥油,用小木棍搅拌一下,再倒入茶碗,就可以饮用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后来又出现了用哈达包裹茶叶来煮酥油茶的方式。酥油茶的热量很高,可以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避免嘴唇干裂。在高海拔的藏族居住区,人们多食用乳制品和肉类,还有燥热的青棵炒面,因此茶成为他们调和身体状况的最佳选择。没有茶的藏族生活是不行的,酥油茶成为当地人的主要饮食,从早到晚,几乎茶碗不会离手。有的时候,每人每天要喝上十碗酥油茶,才会让人觉得浑身舒坦有劲。就算是吃主食将耙,也必须要有酥油茶相伴;就算是去山上放牧,也要怀揣着茶碗,随时准备打一碗酥油茶。当尊贵的宾客到来,除了哈达、檀香和藏香,酉禾油茶也是人们待客的上品。这种饮茶风俗,构成了高原藏族人饮茶的一大特色。明代末年,长达17年的抗清斗争让藏族的茶叶供应变得困难。等到清兵入关之后,藏族立刻要求恢复茶马交易。在吴三桂的主持下,大规模的茶马互市就此展开,位置就在现今的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而从清代乾隆年间到民国期间,茶马互市已经名存实亡。清政府控制了西北的主要产马区,在东北建立了大规模养马场,随着现代火器的使用和机械运输工具的出现,冷兵器时代,马匹的重要性日益降低,而藏族对于茶叶的需求并没有改变。茶叶入藏依旧在进行中,并且随着清政府对于藏区控制的加强而增强,从云南、四川,到陕西、甘肃、青海藏区,茶马古道继续在运行着,甚至在某些时候达到了顶峰。根据《普洱府志》记载,云南的少数民族早于汉族就开始栽种茶树了,而大叶子普洱茶在唐代天宝年间就在澜沧江两岸大量种植。普洱茶的味道苦中回甜,是当时很受欢迎的茶饮。到了宋代,普洱县境内就已经出现了茶马交易的市场。而到清代,普洱之名遍及天下,成为云南出产的名茶。作为茶叶原产地,云南向西北冲破了大江巨山的阻碍,将茶叶送到了藏区,时间甚至早于唐代,也就是西藏的吐蕃时期和云南的南诏时期,他们之间就已经存在了茶叶贸易,并建立了政治和经济关系。不过那时候的茶叶很可能只是作为礼物来互相交换,那只能算是普洱茶交易在茶马古道的萌芽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藏人发现来自云南的大叶普洱茶茶香浓郁,回味无穷,打成酥油茶特别香醇,而且颜色也非常诱人。因此越来越多的藏人开始喜爱普洱茶。到了1931年,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所生产的普洱茶,通过一些有冒险精神的茶商贩卖,从打洛口岸出境,经过缅甸、仰光海运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再经由陆路运输到嚼伦堡,翻越喜马拉雅山,送到了西藏。它们成了藏人的最爱,也让普洱茶韵在藏区飘散开来。运送到西藏的普洱茶,一般是将茶叶采摘回来之后,用锅把青叶炒至凋萎,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然后倒在簸箕中反复揉搓成条,再在日光下曝晒或用火焙干,这样就成了粗制茶,也叫散茶。过去,茶庄将各个茶农的粗制散茶购入后挑选加工,分别使用石制或木制模具,压造成圆形茶饼或方形茶砖。圆形茶饼称为圆茶也叫紧茶、七子茶或简茶,每饼圆圆的像个盘子,重为老秤半斤或八两,大约400克,直径半尺的七个饼茶为一筒,包上笋壳竹震,用竹蔑捆扎结实,印上茶号字样,这便是筒茶。24筒组成一担,大约是现在的120斤,然后分装成两笏,驮在马背上,送往藏区。带梗的老茶被刹细蒸软,压成茶砖,送往藏民聚居区,这样的茶叶虽然无法冲泡来喝,但却是打制醮油茶的上好茶叶。处于原始生存状态下的数百年老茶树上,每到春天来临,就会长出一片春芽,它蕴藏着大自然的原生优质菌种,又用积累了千百年的传统方式制作出来,经过长年累月的发酵,转化出独特的口感和生命能量。当它们激发了藏人的味蕾后,那种浓郁的颜色和苦涩的味道,怎能不让人迷恋?也就难怪普洱茶在藏区声名鹊起,陈年普洱更是价比黄金。普洱茶所特有的解油腻、助消化、生津顺气、促进新陈代谢的养生功效,让大自然的神奇美妙都通过口腔绽放开来。经由茶马古道运往藏区的茶叶,在漫长的运输旅途之中,经过了千山万水、风吹日晒和霜打雪压,透气而自然的包装方式让茶叶在此过程中依旧持续天然发酵,也因此而形成了特殊的风味和口感。不管是筒茶、砖茶,都深受藏民喜爱,滇藏茶马古道的繁荣也更上了一层楼。清朝前期和中期是普洱茶产销的极盛时期,仅仅西双版纳的六大茶山,每年就要生产8万担茶叶,这里家家户户都种茶、卖茶,马帮和商旅充斥其中,每年有五万匹马帮来回去滇西、滇南以及缅甸、越南运输茶叶。清雍正年间,还特设了普洱府,专门在普洱地区开办茶局,办茶引,同时负责督办贡茶,普洱茶也因此得名。进入民国后,云南普洱依旧保持着旺盛的势头,出口货物以茶叶为最大。而藏区人民的茶叶消耗能力也堪称世界第一,一日三餐均不能没有茶,每年的贸易总额不下百万之巨。20世纪30年代之前,丽江的地主和茶商,就利用滇藏茶马古道的兴盛,以村寨为单位组成马帮,每年都以几千匹骡马的运送力,采购运输滇南的茶叶,运到丽江之后重新包装,再以马帮贩运到西康和西藏。当时的人们将这种生意称之为“走茶山”或者“赶茶山”。后来,腾冲的大商帮在大理下关等地开垦茶园,自己制茶并自办运输,垄断了茶叶货源,丽江人的走茶山生意才逐渐消失。然而不管怎么变,商号马帮为藏区运送的普洱茶却一直没有变,它们的香韵依旧感染着每一个藏民的心。川藏茶马,古道传奇在四川成都平原的西侧,龙门山南缘,就是传说中与巴国相邻的蜀国,这里自古都是茶叶的生产区。作为种茶的高手,蜀地的人们一直都以此为傲,虽然巴蜀相争导致了秦国入侵,国运衰败下来了,但是蜀人种茶、饮茶的风气却从未改变。西汉时期,雅安名山县的蒙山就已经出现了人工栽培的茶树。而到了唐代,蒙山茶更因名闻天下而成为贡茶,一直到清朝末年,它的名气都没有衰退,可谓是历时弥久。蒙山茶曾经是唐代贵族们争相购买的奢侈品,而宋代制茶工艺的进步,让茶叶产量持续增长,蒙山茶又以四川第一的茶叶产量满足了天下茶人的追逐。四川盆地茶产业的发达也促进了茶叶贸易的发展,西汉时期,这里的茶叶就已经输运到各地。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就已经出现了“武阳买茶”的记载,而武阳所指的就是四川彭州,可见当时已经出现了专门出售茶叶的茶市。唐代晚期,岷山、邛煤山及其周边地区的茶叶生产旺盛,川西高原的诸羌部落以及吐蕃都对茶叶有巨大的需求,川西汉区和川西高原的茶马贸易也就此兴起。唐末五代,茶叶贸易大力发展,甚至有骑兵部队用马匹来运输茶叶进行贸易。邛睐山南麓还出现了一种“火蕃饼”茶,专门用来交换川西高原和西北羌蕃部落的战马,而这些贸易的地点,就在现今甘肃东南、雅安汉源、雅安和岷江上游的茂县一带。川藏之间的茶马互市是历代王朝非常重视和推行的政策。五代时期前蜀王建还专门制定了《榷茶法》,来保护川藏茶马交易,这些政策一直延续到了明代,川茶和藏马成为维系民族关系和贸易的纽带。宋代为了处理内地和藏区的茶马互市,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来管理相关事宜。这一机构的建立,让茶马互市这一地区间的民间贸易纳入到了政府的管理之下,对于战马稀缺的宋王朝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也对内地和藏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蜀茶总入诸番市,胡马常从万里来。”川茶在茶马互市之中备受追捧,在蒙山东麓,至今还屹立着一座茶马司的纪念建筑,那是一座红砂石料檐柱结构的四合院,它就是茶马古道最古老的见证者。蒙山上还有一座天盖寺,始建于汉代,宋代进行了重修,它也是川藏之间茶马互市的见证者。在西汉末年,蒙山甘露寺的禅师吴理真栽种了七棵茶树,这是川人首次将野生的茶树进行人工驯化并种植成功。据说,那几棵茶树不仅可以治愈很多顽疾,而且还被人们称之为仙茶。为了纪念吴理真,后人将他奉为“茶神”,并建立了茶神殿予以纪念。他在蒙山顶上种植的七棵茶树一直到清代雍正年间还存活着,并且种子一直延续到今天。如今的天盖寺,据传说就是当年茶神吴理真结庐种茶的地方,明代建筑的石柱大殿里,还有吴理真的全身塑像,每年都有大型的祭祀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参与,尤其是来自东亚的韩国、日本、东南亚各国的茶客,都会来拜祭这位茶神。进入民国时期,由于常年军阀混战,四川的茶叶贸易受到影响呈现出衰败迹象,西藏地区更加苦不堪言,茶叶的价格飙升让吃茶的藏人无法承受。直至后来在政府的努力下,才逐渐让这条道路复活起来。对于中国西南边区,茶叶在很多情况之下扮演了货币的角色,成为藏区贸易的通货。穿越横断山脉的茶马古道,将茶叶运到了青藏高原消费者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钢材行业投资分析与风险评估合同
- 2025版学校体育器材租赁与维护服务协议3篇
- 教育科技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创新应用
- 二零二五年度打字员与出版社合同:图书编辑与排版服务协议2篇
- 社交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探究式学习法研究
- 2025年度能源管理创业合伙人共同投资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成都离婚协议公证办理材料审核及处理合同4篇
- 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型组织架构的关系
- 小学阶段数学与信息技术课程的资源整合
- T型引流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JJG 1204-2025电子计价秤检定规程(试行)
- 2024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库(共380题含答案)
- 中建集团面试自我介绍
- 2024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 2024版《53天天练单元归类复习》3年级语文下册(统编RJ)附参考答案
- 知识图谱与大模型融合实践研究报告
- 0-9任意四位数手机密码排列组合全部数据列表
- 碳排放管理员 (碳排放核查员)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四级、技能考核要素细目表四级
- 物业五级三类服务统一标准
- 分期还款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