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苏轼与白居易虽然相去近两百年,但在人生经历、出处行藏等方面多所相似。二人早年都热衷于政治,仕宦之路波折不断,而且在频繁的迁谪中,他们的人生观和处世心态都曾产生巨大的转折和变化。白被贬后,深思人生价值和出处问题而转向独善一路,苏被贬后注目人生与社会、宇宙的关系。在苏轼诗文中,“慕白”的表述屡见不鲜,明显流露出对白居易的倾慕与神往。除行迹上的相似外,苏、白二人更重要的相似点在于人生观和处世态度方面的接近,尤其是在超越意识上的接近。所谓超越意识,既是一种人生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盖指主体在历经磨难后承受忧患、理解忧患并最终超越忧患以获取自由人格的一种努力。也就是说,士人虽身处逆境,却能不为所累,超然物外,与世无争,在精神上达到一种无所挂碍的境界。这种超越意识首先在白居易身上有着突出的表现。白氏在久经宦海沉浮之后,面对日益剧烈的政治倾轧,决计抽身退步,高蹈远引,其思想意识已从对理想的执着走向了求取闲适的超越。他走向超越的方法大抵有三:一是“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的安心思想;二是“吾道寻知止”的知足观念;三是“应似诸天观下界”的看破态度。对自白居易才开始凸显的这些超越意识,苏轼可谓体验深切,已得白氏超越意识的要义。“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打消各种贪欲,以自得自乐之心对待外物和自我,与世无争,来去自如。正因为有了这种人生态度,所以人的成就已经无足轻重,成败荣辱只是人生整体的不同方面。对苏轼来说,自然不必完美,历史也不必公正,人可以在沉思中得到安宁。苏轼与白居易的关联还体现在对陶渊明的效法上。早在元和八年,41岁的白氏因丁母忧而退居下邦金氏村,即创作了《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两年之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而陶渊明所居柴桑即在江州。地域的巧合,加上夙昔的仰慕,使白对陶的关注和热情益发加大,并明言“予夙慕陶渊明为人”。从此期他的一系列诗作可以看出:不愿受世网羁绊,向往无拘无束的自然境界,追求人生的自由洒脱,乃是白居易由前期创作讽喻诗、积极参政而转向中后期创作闲适诗、退避政治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白与陶在历经仕途坎坷后所共有的特点。与白居易相比,苏轼的学陶更向前推进一步,并在其中融入了白居易的影响因子。其诗云:“渊明形神自我,乐天身心相物。而今月下三人,他日当成几佛。”可见仰慕之深,期许之高。到了晚年,身处贬所的苏轼更将效法的对象锁定陶渊明,尽和陶诗一百余首,所谓“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就是此期苏轼学陶的写照。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谓:“东坡在岭海间,最喜读陶渊明、柳子厚二集,谓之‘南迁二友’。”据此可知,苏轼的学陶、效陶,并不只是出于对陶诗风格的向慕,更重要的是对陶人格上的心悦诚服。用他的话说就是:“我即渊明,渊明即我也。”总之,白居易是陶渊明的第一个知音,而苏轼全面接受陶渊明,亦未尝没有掺杂白居易这位中介人物的重大影响。(摘编自尚永亮《苏轼与白居易的文化关联及差异》)材料二:白居易是“中隐”观念的发明者,他的《中隐》诗中,把“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的中隐生活描绘得十分安闲惬意。白居易这种亦官亦隐的生活方式、进退裕如的生活态度广为北宋士大夫所效仿。苏轼就是学习白居易的一个典型的例子。苏轼一生处于新旧党争的矛盾夹缝之中,屡遭贬谪,但多年的流放并没有摧垮他,反而加深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传统思想文化的吸收融合,在白居易“中隐”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不以谪为患、不计个人利害得失的处世态度,构建了可仕可隐的为官方针。不过苏轼性格上“稍露锋锷,不及太傅(白居易)混然无迹”,故一生挫折较白居易更多。绍圣四年,苏轼在惠州写了《纵笔》诗云:“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据说当时宰相章悖看见了此诗,认为苏轼在惠州太舒适,又把他贬到更远的儋州。其实这主要源于苏轼善于治苦遣怀,所以始终能以超然的态度看待官场升沉穷达。与白居易相比,苏轼克服了白居易未能完全忘情于仕宦的庸俗的一面,从而做到了身在官场,却不以利禄萦心,更为超然洒脱。苏轼认为“用舍由时,行藏在我”,用时无需大喜,贬时也无需大悲。在他的诗中时常表现出恬淡悠闲的心境。可以说,苏轼将白居易付诸实践的“中隐”文化心态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从而达到中国封建士人“贬谪心态的最高层次”。白居易通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影响了苏轼人生态度的方向,苏轼从内在精神、襟怀风致上学习白居易,借白居易的“闲适”人生观为自己寻求解决穷愁困境的一剂良方,那么,他的学白在本质上也必然融汇了自己特有的人生体验、情感追求和生活哲思,必然继承了有宋一代发展而来的独特精神。(摘编自毛妍君《论苏轼对白居易“闲适”人生观的受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比白居易晚了近两百年,与白居易一样早年热衷于政治,同样仕途不顺,但被贬后思考与关注的内容有所不同。B.苏轼和白居易在人生观和处世态度方面比较接近,都具有超越意识,这方面的相似点比二人行迹上的相似更加重要。C.白居易选择抽身退步,高蹈远引,执着走向求取闲适的人生之路,本质的原因是他久经宦海沉浮,遭遇了政治倾轧。D.苏轼是北宋士大夫中学习和效仿白居易的一个典型,他积极吸收融合了包括白居易“中隐”思想在内的思想文化。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苏轼与白居易之间的文化承继关系,但二者着眼点有差异。B.苏轼、白居易二人对陶渊明都有效法,苏轼对陶渊明的接受相比白居易而言要更进一步。C.苏轼《纵笔》一诗暴露了他在惠州生活的舒适,宰相章悖因此将他贬到了更远的儋州。D.苏轼诗句“用舍由时,行藏在我”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蕴含相似思想。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未成小隐成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五)B.不作太白梦日边,还同乐天赋池上。(苏轼《池上二首》其二)C.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D.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4.白居易由前期创作讽喻诗、积极参政而转向中后期创作闲适诗、退避政治,陶渊明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述产生这一影响的原因。(4分)5.苏轼对白居易既有学习,又有突破,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我叫你一声姑父吧

赵新沟里村的老秋大叔有一种刻骨铭心的忌讳:最害怕最反感别人打问他的岁数。有人问他的身高,他笑嘻嘻地回答:“不高不高,也就一米七的样子,算中等个头吧”有人问他的体重,他乐呵呵地回答:“不重不重,刚刚称过,满打满算也就125斤。”这当然是老百姓说的市斤。有人问他的岁数,他就烦了,他就恼了,他就红脖子涨脸地回答:“哎呀,哪壶不开提哪壶,你问我多大岁数干什么?查户口吗?招工吗?对不起,我也不知道我多大岁数!”他这样一闹腾,别人觉得很尴尬,就不敢再刨根追底。村里的老辈子们给留下一条古老的训诫,叫作:“七十三、八十四,阎王手上一根刺,当心叫它拔了去,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意思是人活到73岁就危险了,阎王爷的花名册上就有你的名字啦!在这有吃有喝乐享太平的年月,谁愿意上那个阎王爷的册子呢?所以老秋大叔坚决反对别人打问他的岁数,一问就烦,再问就生气,三问就不搭理你。因为他的岁数一年比一年大,他必须守口如瓶,保守秘密。也有根本不相信这一套,故意和他闹着玩儿、故意挑逗他的年轻人。比如陈亮。陈亮25岁,他管老秋叫姑父。姑父不是亲姑父,是这么论了那么论,论出来的一位姑父。按照当地风俗,这样的姑父是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而不计较什么辈分不辈分的。这是桃红柳绿的春天,村巷里流淌的都是鸟语花香。太阳刚刚出山,在五彩缤纷的朝霞里,村里人把饭碗端出来,或蹲或立或坐着,聚在十字街里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吃早饭,热腾腾的面条,浓香黏稠的稀饭,香喷喷的煎饺……这工夫陈亮看见了老秋,那老汉端了一大碗面条儿,靠在墙根儿里,吸溜吸溜吃得很香甜。陈亮走了过去:“老秋姑父,您好您好。您吃的什么饭呀,看吃得欢实的!”老汉很认真地回答:“你小子怎么说话?没大没小,没老没少,喂猪喂狗喂牲口才说它们吃得欢实呢。我是你姑父,是你老辈子!”陈亮笑了:“哟,姑父可真会挑理啊!我猜想,这面条儿是姑姑擀的吧,她手艺真好,擀得又长又细!”老汉并不恼怒,反倒笑嘻嘻地回答:“小子,这还用问吗,这面条儿当然是你姑姑擀的!你记清楚了,你记牢靠了,她是你姑姑,她是我媳妇儿!”聚在一起吃饭的人们轰的一声笑了,都觉得老汉风趣幽默,说话挺有意思。但是在陈亮问了第二个问题后,老汉就恼怒了,就恼怒得怒发冲冠,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了。陈亮问:“姑父,您有60岁吗?我看您身板结实精神抖擞,好像只有50多岁!”老汉一下子激动起来,红了脸回答:“淡话!你问这个干什么?”陈亮说:“姑父,不干什么,我随便问问不行么?”老汉扭身就走:“陈亮,你回家问你爹去,问你娘去!你不是咱们沟里村的人,你简直不懂沟里村的规矩。你白白上了高中,白白长了那么高的个子!”陈亮追了上去:“姑父,您等等再走。我必须提醒您,我不但是咱沟里村的人,我还是咱们村委会的会计!”老汉说:“小子,你别拿会计吓唬我,我就是不告诉你我的岁数!”陈亮说:“姑父啊,先别吹大话,您要是告诉我了呢?”老汉说:“小子,我要是把我的岁数直截了当地告诉你了,我管你叫姑父!”老汉又补充说:“大伙可以做证明,大伙都听着哩!”这一天就这么过去了,谁都是忙忙活活的。到了晚上一弯月牙朦朦胧胧亮起来的时候,村委会的高音喇叭响了,是陈亮严肃而又认真地广播一个通知。陈亮的嗓音很浑厚,很响亮,好像是山山水水都有了回音,都帮他呐喊,帮他传播,帮他布置。一开始老秋拿这广播不以为然,因为陈亮经常在这喇叭上呼来喊去,显示他是村委会会计。但是今天不知怎么侧耳一听,就觉得这个通知很重要很可心很温暖,他必须认认真真地听下去,一字不落地听下去。陈亮广播说“尊敬的乡亲们,亲爱的爷爷奶奶大伯叔叔大娘婶子们,根据上级通知,现在对我们沟里村的老年人进行认真而又严格的统计,凡是年满60周岁的老人,不分男女,请带上您的身份证,到村委会进行登记,准备按月领取您的养老金……”老汉听得兴奋了。老汉听得激动了。他算了又算想了又想,按周岁说,他今年正好60岁,他老伴儿也正好60岁。两个60岁,就是双份养老金!哎呀,好大的福气,他们赶上了这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奔小康的年月,以后可以和上班的人们一样,按月领取养老金!哎呀,好大的骄傲,他们是中国最最普通的老百姓!什么七十三,什么八十四,那是爷爷奶奶老辈子们念叨的事情,过时了,早就过时了,听不得也念叨不得了!老汉在家里坐不住了,揣了身份证,大踏步地来到村委会。这个时候,村委会里只有陈亮一个人。陈亮很严肃,拿出一张表来,直来直去地问他:“姓名?”他回答“赵老秋。”陈亮又问:“年龄?”他响亮地回答:“我是农历腊月二十八的生日,61虚岁,60周岁!”陈亮再问:“为什么您自己来了?”他笑了回答:“你姑姑已经睡着了,她劳累一天,我不好意思叫醒她。”陈亮给他倒了杯水,请他坐下喝茶。他不坐。他红了脸说:“陈亮,对不起,我输了,我叫你一声姑父吧。”(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汉十分忌讳别人打问他的岁数,可见他思想陈旧、顽固,也体现了老汉对当下生活的珍惜。B.陈亮问老汉岁数,故意和老汉闹着玩,故意挑逗老汉,可见他虽是高中生,却没有尊老的美德。C“都帮他呐喊,帮他传播,帮他布置”写出了陈亮广播时嗓音的洪亮,传播的消息振奋人心。D.小说主要从一个普通村民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这个角度折射出了我国农村当今的“巨大”变化。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多处运用了人物对话,大量的语言描写有利于展现人物个性特点和思想感情的变化,有助于推进情节的发展。B.小说将主要场景放在一天的早上和晚上,这样安排能让情节集中、紧凑、自然,主旨突出,符合生活真实。C.小说有浓郁的乡土特色:语言富有乡土特色,如“欢实”等;人物富有乡土特色,如老汉就是典型的乡民。D.小说使用第三人称讲述故事,使读者能够通晓故事涉及的方方面面,同时具有鲜明的主观性与浓郁的抒情性。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9.对于别人问自己的岁数,老秋大叔的心理前后有哪些变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游衡岳记

李承箕今庚申十一月,予自白沙至临蒸,南望诸峰,魂爽飞驰,不旁身矣。与豫章涂公、永丰郑公俱。自是月之晦日,礼神岳祠,栖焉。各更衣,会天宇新霁,人人自觉神形快健。由东北观水帘洞,止寿宁宫。半江曰:“此境隔世,何谢桃源?世短心长。吾不能明,目极心醉而去”半江,涂公别号也。由西南历诸峰,即上封。冰雪凝树,风撼树如甲马声,冰片随落叶下,大石取而餐之。予曰“无乃冰齿寒乎?”大石曰:“此所以厉吾肠胃也”予两肩臂已起粟,大石即解绵袷衣二袭,曰:“借子也”郑公,别号大石也。上祝融峰,下飞仙桥,上明轩,半江曰:“登高临深,吾亦不能还。”止上封。上封南十里许,为比和洞,有王野人,业箍桶,大石使召来,萎黄须发,单弊荸衣。问之,已独居洞三十余年。又问:汝何为者?见何境界耶?曰:非释非老,不知为善恶,何境界见也?大石将赠米帛,曰:夜床鞋脚,公等知乎?长揖而去。侵晨,踏霜菅,观初日于扶桑台,风冷冷四至,两耳若著针锘。西行由鸡鸣岩马祖庵,庵中有往时大石示从游诸生诗。庵西天柱峰,有僧岩居,食生菜,百结衣如粟穗,见人即膜拜,默默而已。南行数里,予独观南台寺故址,叹曰:此非僧守澄之蘧庐乎?南台之南有紫虚阁,问诸道士,悉不省。夫灵源胜迹曾几何时寥寥无闻见于人使复有子廉辈醉卧其间又谁复识之耶为之一长啸少憩文定西廊,候行礼。是夕各止行所。诸所过两公辄留题,予则和之,而歌于山中相乐也,不复磨崖题名。故凡峰峦崖洞,大小奇怪高下之胜,纪载于先民者,悉略之云。[注]子廉,宋时人。苏轼《率子廉传》:本衡山农夫,愚朴不逊,人谓之“率牛”。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灵源胜迹/曾几何时/寥寥无闻见/于人使复有子廉辈醉卧其间/又谁复识之耶/为之一长啸/B.夫灵源胜迹/曾几何时/寥寥无闻见于人/使复有子廉辈醉卧/其间又谁复识之耶/为之一长啸/C.夫灵源胜迹/曾几何时/寥寥无闻见于人/使复有子廉辈醉卧其间/又谁复识之耶/为之一长啸/D.夫灵源胜迹/曾几何时/寥寥无闻见/于人使复有子廉辈醉卧/其间又谁复识之耶/为之一长啸/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晦,古代月相纪日法的一种称谓。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农历每月最末一日为“晦”。B.别号,又叫“号”,有自取的,也有别人取的。如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C“汝何为者”与“仁以为己任”(《〈论语〉十二章》两句的文言句式不同。D.磨崖,即摩崖,指在山崖上刻的文字、佛像等。古人有游览景物并摩崖题诗的习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同游衡山的二位先生把衡山看作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冰雪也成了他们磨炼自己的意志的工具。B.衡山的“王野人”和“岩居僧”都过着朴素甚至贫穷的生活,但他们并未因此自卑而改变现状。C.本文与《登泰山记》都写了“观日出”的情节,但《登泰山记》中的描写要详细生动得多。D.作者在南台寺旧址中辨认出守澄和尚的蘧庐,并向紫虚阁的道士提及此地,但他们都说不知道。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各更衣,会天宇新霁,人人自觉神形快健。(4分)(2)予曰:“无乃冰齿寒乎?”大石曰:“此所以厉吾肠胃也。”(4分)14.本文标题为“游衡岳记”,主要“记”了哪些内容?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山花钱起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注]。[注]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传,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照坞”意为照亮山坞,“烧溪”意为映红了溪水,写出了山花的艳丽色泽。B.“树树枝枝”写出了花分布之广和生长之盛,“迷”写出了山花的娇艳迷人。C.野客还没来得及前来欣赏,流莺早已立于枝头唱起了婉转动听的赞歌。D.颈联描写了大风将山花吹落一地的景象,诗人以花自比,沉溺在伤春惜春中。16.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写“山花”?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

”。(2)在《将进酒》中,李白以曹植为例,表面上是在谈喝酒,实际上是在表达和曹植一样遭人排挤、有志难展的愤懑之情的两句是“

”。(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在文章开头用兼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对盛衰之理进行了阐述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这些年来,数字中国建设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在砥砺奋进中取得显著成就,数据资源价值加快释放,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全球领先,数字政府治理服务效能显著增强,数字社会服务更加普惠便捷。一个个升级换代的基站架起信息高速路,一条条

的光纤将城乡连成一体,让亿万人民共享数字中国建设的累累硕果。舒展今日中国农村的崭新画卷,网络建设所演绎的活力篇章

——借助电商直播,陕西柞水县金米村的“小木耳”畅销全国各地;搭建线上推广平台,浙江淳安县下姜村的特色旅游风生水起;透过智慧云课堂,贵州毕节的山里娃跨越千里跟城市孩子同上一堂音乐课…应该看到,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和公共服务短板,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使“用得好网”更好助力广大用户·确保“用得上网”的地方更多·让困难群体“用得起网”得到有力支持,仍然需要持之以恒、

。只有网络建设和信息应用两个“轮子”都转得更稳更快,才能助力我国信息通信业不断迈上新台阶,让亿万人民在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改成一组句式整齐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青少年时期是树立理想、发展兴趣的关键期。科学的种子一旦播下,

。纵观科学史,不少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在小时候便萌生对科学的热情,而引导他们步入科学殿堂的,往往是一段与科学不经意的相遇经历。古生物学家周忠和院士喜欢上古生物探秘,源于高中班主任给他订的《化石》杂志;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追梦星辰,结缘于小时候在夜空中,对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执着寻觅。青少年往往充满梦想、活力十足,

,就可能释放无穷的潜能。科学的种子能不能茁壮成长,关键看

当前,我国在中小学开设了科学课程,但能够教授科学课程的专业老师仍较少,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和边远乡村,这一情况更为突出。让更多孩子的科学潜质得到释放,一方面,需要逐渐补齐科学师资短板,通过加强科学教师培训等方式,提升科学教育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课程普惠的优势,组织权威机构,制作纯公益、全开放科学教育内容,推动科学资源下沉。21.下列句子中的“下沉”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下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核潜艇在南海下沉中触到异物。

B.这次地震使地面路基有所下沉。C.干部在新冠疫情期间多次下沉社区。

D.雄鹰发现猎物会俯冲下沉进行捕捉。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表题为《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的演讲。习近平主席说:“面对这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世纪疫情,国际社会打响了一场顽强的阻击战。事实再次表明,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演讲中阐释的大船与小船的关系以及有关“船”与“浪”的比喻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本质的原因是……”分析错误,本质的原因应该是超越意识,即白居易在久经宦海沉浮、遭遇政治倾轧之后,人生观、处世态度、思想意识等方面的一种超越,一种境界。而“久经宦海沉浮,遭遇了政治倾轧”只是他当时的处境,是他的人生经历,属于“形迹”,只是诱因)2.C(“暴露了他在惠州生活的舒适”错误,苏轼在惠州的生活并不是真的舒适,而是他的一种生活态度,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其实这主要源于苏轼善于治苦遣怀,所以始终能以超然的态度看待官场升沉穷达”可知。另外,宰相章悖观诗贬苏轼的故事是“据说”,未经考证,不能作为历史事实来陈述)3.D(A、B、C三项均表现出苏轼不以利禄萦心,超然洒脱、恬淡悠闲的心境,D项则表现了苏轼对人生漂泊不定、匆匆无常的感慨与怅惘)4.①白居易一向仰慕陶渊明的为人,白居易贬所江州正是陶渊明故乡,更激发了他对陶渊明的关注和热情。②白居易与陶渊明有共同的仕途坎坷的经历。(每点2分)5.①苏轼学习白居易求取闲适的“超越”意识和进退裕如的“中隐”观念。②苏轼突破白居易未能完全忘情于仕宦的庸俗一面,不计得失,与世无争,超然洒脱。(每点2分)6.B(“却没有尊老的美德”理解错误,通过下文可知,陈亮是想改变老汉顽固、保守的性格)7.D(“具有鲜明的主观性与浓郁的抒情性”分析错误,本篇小说并不具有鲜明的主观性与浓郁的抒情性,这是第一人称所具有的特征)8.①描绘了一幅春天里乡村村民吃早饭的日常生活图景,营造了生气勃勃又祥和的氛围。②引出下文陈亮与老汉之间的对话,为老汉与陈亮之间的打赌做铺垫。(每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9.第一问:①先是害怕、反感、烦恼:别人问他身高与体重时,老秋大叔“笑嘻嘻”“乐呵呵”,但有人问岁数,他就又烦又恼。②接着是生气、恼怒:陈亮故意问他岁数,老秋大叔讽刺、挖苦陈亮并与之打赌。③最后是激动、幸福并真诚地认错:填表时,陈亮问他年龄,他响亮地回答,向陈亮说对不起并且认输。(3分)第二问:展现了老秋大叔从顽固、保守到豁达通畅的转变过程,体现了新时代的农民心态的积极变化,启示人们时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思想也要与时俱进。(3分)10.C(原文标点:夫灵源胜迹,曾几何时,寥寥无闻见于人,使复有子廉辈醉卧其间,又谁复识之耶?为之一长啸。)11.C(两句句式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前一句正常语序为“汝为何者”,后一句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任”)12.A(“同游衡山的二位先生”错,根据原文“半江曰:此境隔世,何谢桃源?世短心长,吾不能明,目极心醉而去。”和“大石曰:此所以厉吾肠胃也。”可知,原文是说涂先生把衡山看作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郑先生把冰雪当作磨炼自己的意志的工具。而非“二位先生”都这样认为)13.(1)各自更换了衣服,恰逢天空刚刚雪后初晴,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心情愉快、身体轻捷。(关键点“会”“霁”“自觉”各1分,大意1分)(2)我问他:“难道冰块不冰牙齿吗?”大石先生说:“这是磨炼我的肠胃的方法啊!”(关键点“无乃”“所以”“厉”各1分,大意1分)14.①记与同游者在衡山的游览行为。②记衡山上的景物和人物。③记自己游衡山所感。(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参考译文】今年十一月,我从白沙出发到临蒸去,从南面远望衡山的各个山峰,感觉神清气爽,心魄飞驰,好像灵魂已经不在身体里面了。(我)和豫章府的涂先生、永丰县的郑先生一起去(游览衡山)。在这个月的阴历最后一天,祭祀了神岳祠,我们就住在了衡山。各自更换了衣服,恰逢天空刚刚雪后初晴,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心情愉快、身体轻捷。从东北方向的山路去观赏水帘洞,在寿宁宫停下来。半江先生说:“这个地方远离尘世,哪里比不上世外桃源呢?人生短暂,但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既然)我不能完全达到人生的目标,(那就)欣赏美丽的景色心醉神迷后再离开吧!”半江,是涂先生的别号。沿着西南方向的山路游览了几座山峰,接近了上封。冰片和霜雪凝结在树枝上,风吹动树木的时候发出的巨大声响就像披着铠甲的战马在跑动,冰片随着落叶掉落下来,大石先生捡起冰块吃了下去。我问他:“难道冰块不冰牙齿吗?”大石先生说:“这是磨炼我的肠胃的方法啊!”我的两肩和胳膊上冻得起了一层小疙瘩,大石先生马上脱下他的两肩夹衣,对我说:“借给你穿吧”郑先生的别号是大石。登上祝融峰,走过飞仙桥,又来到了明轩,半江先生说:“山高谷深,(太危险了,)(今天)我没有能力回去了。”就在上封停下来。上封往南十多里的地方,是比和洞,(洞中)住着一个姓王的农夫,以箍桶为业,大石先生让人叫他过来,(农夫的)头发又干又黄,粗麻的衣服单薄破旧。询问他之后才知道,他已经在洞中独自居住了三十多年。又询问他:你是做什么的?有什么样的人生感悟?(姓王的农夫)回答说:我不信佛不修道,也不明白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能有什么人生感悟呢?大石先生想送给他一些粟米和布帛,(姓王的农夫)说:(送给我粟米和布帛)就像夜里睡觉的时候还穿着鞋袜一样,各位先生明白这个道理吗?(姓王的农夫)深深地作了个揖后扬长而去。天快亮的时候,我们踏着结满霜雪的野草,在扶桑台欣赏初升的太阳,凛冽的风从四面八方吹过来,两个耳朵就像针刺般的疼痛。往西走从鸡鸣岩到达马祖庵,庵中有过去大石先生写给曾经跟随他游览衡山的年轻人的诗。庵的西面是天柱峰,有一个和尚在岩上居住,吃生菜,破烂的僧衣像粟米的穗子,见了来人就跪拜,沉默无语。往南走几里路,我独自观赏南台寺旧址,感叹道:这里不是守澄和尚的蘧庐吗?南台寺的南面有一个紫虚阁,我询问阁中的几位道士,他们都不知道(蘧庐)这个地方。那些世间的寺庙名胜,还没有过多长时间,就很少被人们了解了,假使还有率子廉那样的人醉卧于这里的山林之中,又有谁还能认出他呢?为此我长叹了一声。在文定西廊休息了一会儿,等待行礼。这天晚上我们在各自的居所休息。凡是游览过的地方涂、郑两位先生都有题诗,我也写了和诗,并且在山中一起高兴地歌唱吟咏,不再在山崖上题名刻字。凡是以前的人记载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