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课件_第1页
《狂人日记》课件_第2页
《狂人日记》课件_第3页
《狂人日记》课件_第4页
《狂人日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迅

狂人日记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文化思想的先驱。其创作方面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鲁迅的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且介亭杂文》等

《狂人日记》写于一九一八年四月。它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杰出作品。后收入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

1909年,鲁迅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状况和被西方帝国主义所欺侮的历史命运。社会的昏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1917年,当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曙光照到中国,当风行一时的《新青年》大张旗鼓地发起“文学革命”时,鲁迅仍未能改变自己颓唐的心情,躲在S会馆抄古碑,以排遣自己内心的寂寞。此时,鲁迅内心的火焰即使没有完全熄灭,也只是一团“死火”。但是,当他早就渴望的“精神界之战士”终于将要呼之欲出时,当这些在寂寞中驰骋的猛士向他发出了增援的呼号时,,他终于将这种"邀请"当作是"前驱者"向自己发出的"将令",内心的死火终于被重新点燃。在《新青年》同仁的鼓舞和支持下,他将自己数十年来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思考和认识凝聚在笔尖,向整个封建传统提出了挑战。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新文学革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可以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是讨伐传统封建专制文化的一篇檄文,是呼唤重建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宣言书。它带着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华民族的凄厉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意志和信念。写作背景1918年5月,当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新青年》上发表之后,8月,他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公开自己与社会决裂态度的杂文《我之节烈观》,紧接着,在这年的10月,他毅然加入了“《新青年》作家群”,加入了正方兴未艾的“随感录”创作热潮,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随感录”《随感录·二十五》。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

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前,接连发表了小说《孔乙己》和《药》,到1921年底以前,又接连发表了《风波》和《阿Q正传》。从此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至尊的崇高地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

写作背景鲁迅思想探究

鲁迅:被逼成思想家的文学家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鲁迅在"弃医从文"之初,并没有想要成为一位思想家或革命家,而只想成为一位文学家。然而,当他眼看着那些体格健全而精神愚弱的国民"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而想要"改变他们的精神"时(《呐喊·自序》),实际上,已经决定了鲁迅的人生之路绝不可能是一条单纯的文学之路,他不可避免地要被自己和社会"逼上"一条思想家和革命家之路。

鲁迅思想探究鲁迅痛恨吃人的封建文化,也痛心于民众心智的愚昧麻木。他对旧中国文化的黑暗有着极为清醒和深刻的认识;敢于正视民族的缺陷,对国民劣根性有着深刻的批判和反省。鲁迅一生都致力于揭露和批判非人的社会现实,致力于唤醒麻木的国民精神。显示了一个觉醒者和先驱者的巨大勇气与可贵的社会责任感,代表了民族自觉新生的希望,正因为这一点,他被誉为现代中国的“民族魂”《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道出了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专制统治,同时,批判了国民劣根性,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并歌颂了狂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坚信新世界必然到来,富于理想主义色彩。文章结构层次一层(题序、第1——3段):写狂人首先觉察到周围的人吃人,即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吃人现象。二层(第4——10段):写狂人进而看到亲人吃人,即在家庭内部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中也存在着这种可怕的现象。

三层(第11——12段):写狂人联想到妹子被吃掉,进一步认识到,原来自己也是那个吃人传统的一部分。四层(13段):结论。急迫痛切的呐喊,“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吃人问题的提出)(吃人问题的深化)(吃人问题的反思)(对未来寄托希望)小说主题探究

提问1:本文提到了哪些“吃人”事例?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些事例?《狂人日记》列举了大量历史记载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人肉可以煎吃”;历史记载易子而食;食肉寝皮;割股疗亲;易牙蒸子献给齐桓公。狼子村的大恶人的心肝被挖出来用油煎炒了吃;现实生活街上的女人要咬孩子;人血馒头治痨病;徐锡林的心肝被炒吃。

这些事例,将抽象的社会见识融于形象的叙述中,揭示出民族集体无意识吃人欲望的存在,展示出封建制度下国民生存的悖论与无奈,以及愚弱的精神状态。小说主题探究

提问2:小说反映了怎样的主旨?

极大限度地揭示了封建主义“吃人”的罪恶,指出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仁义道德)对人性的扼杀。

“中国的文明,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筵席”(《灯下漫笔》)被吃:祥林嫂、华小栓、夏瑜、孔乙己、宝儿、单四嫂子等。

◆不仅从肉体上吃人,而且从精神上窒息人、戕害人。◆弱小者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舆论力量扼杀下层群众,导致个性扭曲。◆家庭伦理关系中(父子、兄弟、夫妻)也有吃人,一味收拾幼者、弱者。小说主题探究

“救救孩子”的呼声:

寄希望于小孩、未来,反映了进化论的思想,富于理想主义色彩。狂人的形象分析

是一个封建文化的反抗者。看穿一切,对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之罪恶有着深刻的认识,用“吃人”两个字对其作了简明直接的概括和深入骨髓的揭露和批判。

◆是一个开始觉醒的知识分子。身受束缚深受迫害,对吃人者的心态有着清醒的认识。

◆是一个孤独的叛逆者,勇敢的战士。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坚信真的人必将埋葬自愿吃人与甘愿被吃的人,坚信新的世界必然到来,并期待人们自己的觉醒和抗争。“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懦,狐狸的狡猾”“救救孩子……”提问:

《狂人日记》为什么在日记前加一则文言小序?文言体表现“正常人”的世界,白话体则用于表现“狂人”的内心世界。主人公病愈后成为候补官员,团圆结局,暗含主题“失败”——狂人加入了吃人行列。狂人成为常人,便失去了反抗性。

反抗悖论:疯子的反抗不被大众接受承担,要有效果必须成为正常人,然而一旦成为正常人,反抗就消失了,就成为吃人机器的零件。真正的结尾其实是“救救孩子……”一句中后面的省略号,它意味着狂人反抗的失败和倒退,意味着反抗的艰难。这种双重结构,具有反讽的意义。小说形式探究:

“表现的深切,格式的特别”1、语言新——白话

2、结构新——日记

3、人物新——疯子

4、手法新——象征第一人称叙述方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对人物可以不作详细交待,主人公可以无拘无束地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情感波澜、意识流向更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