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体系结构_第1页
网络体系结构_第2页
网络体系结构_第3页
网络体系结构_第4页
网络体系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章主要内容:掌握:协议、层次、接口与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化研究方法掌握:OSI参考模型及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掌握:TCP/IP参考模型的层次划分、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与主要协议了解: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2网络协议的概念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方法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1.1

网络协议的概念

网络协议是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

定与标准;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与时序;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时序: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实社会存在的邮政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52.1.2

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方法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层次是人们对复杂问题处理的基本方法;将总体要实现的很多功能分配在不同层次中,对每个层次要完成的服务及服务要求都有明确规定;不同的系统分成相同的层次,不同系统的最低层之间存在着“物理”通信;不同系统的对等层次之间存在着“虚拟”通信;对不同系统的对等层之间的通信有明确的通信规定;高层使用低层提供的服务时,并不需要知道低层服务的具体实现方法。层次(layer)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层次结构研究方法的优点:各层之间相互独立;灵活性好;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易于实现和维护;有利于促进标准化。接口(interface)接口是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同一个结点的相邻层之间存在着明确规定的接口,低层向高层通过接口提供服务;只要接口条件不变、低层功能不变,低层功能的具体实现方法与技术的变化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相邻两层之间的关系n层n-1层n层n-1层层间接口

对等实体

n+1层协议单位PDU(协议数据单元)

n层协议单位PDU(协议数据单元)

n-1层协议单位PDU(协议数据单元)SAP(服务访问点)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各层要完成的功能差错控制:使得和网络对等端的相应层次的通信更加可靠流量控制:使得发送端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要使接收端来得及接收分段和重组:发送端将要发送的数据块划分为更小的单位,在接收端将其还原复用和分用:发送端几个高层会话复用一条低层的连接,在接收端再进行分用连接建立和释放:交换数据前先建立一条连接,数据传送结束后释放连接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分层的缺点:同一功能会在不同的层次中重复出现2.2

OSI参考模型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ISO划分七层结构的基本原则:网中各结点都具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每一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OSI参考模型的结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12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物理层的主要功能:物理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比特;

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结点之间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传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物理层的设备主要有T型连接器;收发器;双绞线连接器RJ--45;RS232接口;网络接口单元;

调制解调器;中继器;集线器等1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帧;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数据链路层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1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层的主要功能: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为数据在结点之间传输创建逻辑链路;实现网络互连等功能。1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传输层的主要功能:向用户提供端到端(end-to-end)服务;处理数据包错误、数据包次序,以及其他一些关键传输问题;传输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关键的一层。1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会话层的主要功能:负责维护两个结点之间的传输链接,以便确保点到点传输不中断;数据交换的定界和同步。1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表示层的主要功能: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应用层的主要功能:网络应用程序及其应用层协议存留的地方。2.3

TCP/IP参考模型2.3.1TCP/IP参考模型的发展在TCP/IP协议研究初期,并没有提出参考模型;1974年Kahn定义了最早的TCP/IP参考模型;80年代Leiner、

Clark等人对TCP/IP参考模型进一步的研究;TCP/IP协议一共出现了6个版本,后3个版本是版本4、版本5与版本6;目前我们使用的是版本4,它的网络层IP协议一般记作IPv4

;版本6的网络层IP协议一般记作IPv6(或IPng,

IP

nextgeneration)。1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TCP/IP协议的特点开放的协议标准;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用于互连网中;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个TCP/IP设备在网中都具有唯一的地址;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1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3.2

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互联层(internet

layer)主机-网络层(host-to-network

layer)或网络接口层2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TCP/IP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1主机-网络层(网络接口层)参考模型的最低层,负责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允许主机连入网络时使用多种现成的与流行的协议,如局域网的Ethernet、令牌网、分组交换网的X.25、帧中继、ATM协议等;充分体现出TCP/IP协议的兼容性与适应性,它也为TCP/IP的成功奠定了基础。2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互联层(互联网络层)处理互联的路由选择、流控与拥塞问题;处理接收的数据报;(目的地址是否为本结点IP地址)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网络层协议是IP协议。IP协议是无连接的、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协议数据单元PDU为IP分组)2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传输层主要功能是在互连网中源主机与目的主机的对等实体间建立的端-端连接;传输控制协议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2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应用层应用层协议主要有:远程登录协议

Telnet文件传输协议

F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MTP域名系统

DNS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2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因特网的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物理层(physical

layer)54321应用层

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2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主机1向主机2发送数据2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主机1

向主机2

发送数据2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主机1

向主机2

发送数据2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主机1

向主机2

发送数据3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主机1

向主机2

发送数据3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主机1

向主机2

发送数据3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TCP/IP体系结构的运行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最高只用到网络层

而没有使用传输层和应用层。3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沙漏计时器形状的TCP/IP协议族3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IPoverEverythingIP可应用到各式各样的网络上3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4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2.4.1

对OSI参考模型的评价层次数量不是最佳选择,会话层很少用到,表示层几乎是空的,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有很多的子层插入;寻址、流控与差错控制在每一层里都重复出现,降低系统效率;数据安全性、加密与网络管理在参考模型的设计初期被忽略了;参考模型的设计更多是被通信的思想所支配,不适合于计算机与软件的工作方式;严格按照层次模型编程的软件效率很低。3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4.2

对TCP/IP参考模型评价在服务、接口与协议的区别上不很清楚,参考模型不适合于其它非TCP/IP协议族;TCP/IP参考模型的主机-网络层本身并不是实际的一层,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划分是必要和合理的,而TCP/IP参考模型却没有做到这点。3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小结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是网络技术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网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