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第一节区域空间结构要素和经济意义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
二、区域空间结构的经济意义
区域空间结构:
概念——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重要性——区域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的一种重要结构,因为区域经济活动是在地理空间上进行的,一方面各种经济活动的产生需要把分散在地理空间上的相关要素组织起来,形成特定的经济活动过程。
另一方面,各种经济活动之间需要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但是它们的区位指向又不尽相同,于是,就需要考虑如何克服地理空间的约束而相互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的经济系统。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始终都要考虑如何实现要素的空间优化配置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合理组合,从而克服空间距离对经济活动的约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
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网络和域面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点、线、网络和域面不是简单的空间形态,它们具有特定的经济内涵和相应的功能。区域空间结构就是由各种点、线、网络和域面相互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点
概念——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点状分布形态。类型——工业点,商业网点,服务网点,城市等。重要性——点是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区域经济的重心所在。
点的等级与等级体系——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规模有大小之分,相应地,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点也有规模等级之分。区域内各种规模不等的点相互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点的等级体系。(二)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线
概念——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所呈现出的线状分布形态。类型——交通线(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组成),通讯线(由各种通讯设施组成),能源供给线(由各种能源设施所组成),给排水线(由各种水利设施组成),由一定数量的城镇线状分布所形成的线。
线的特点——根据组成要素的数量、密度、质量及重要性等,线可以分成不同的等级。同类但不同等级的线之间往往在功能上是互补的,它们相互连接,相互补充,共同完成某一种经济活动。(三)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网络
概念——由相关的点和线相互连接所形成的。网络是连接空间结构中点与线的载体,网络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使连接起来的点和线产生出单个点或线所不能完成的功能。正是由于网络的存在,才可能产生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
类型:
单一性网络:由单一性质的点与线所组成,如交通网络、通讯网络、能源供给网络等。综合性网络:由不同性质的点与线组成。(四)区域空间结构中的域面
概念——区域内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所表现出的面状分布状态。类型——农业空间分布所呈现的域面,各种市场所形成的域面,城市经济辐射力所形成的域面。另外,其它经济活动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较密集地连续分布,也可看作是域面。二、区域空间结构的经济意义
首先,区域空间结构通过一定的空间组织形式把分散于地理空间的相关资源和要素连接起来,产生种种经济活动。
其次,区域空间结构能够产生特有的经济效益。
节约经济,即经济活动因选择合适的区位、合理调配资源和要素而节约运费、减少相应的劳务支出和管理费用所产生的收益。
集聚经济,即因相关集聚活动在空间上合理组合而在技术、市场、劳动力、基础设施、资源和产品利用等方面得以互补、共享所产生的收益。
规模经济,即经济活动因区位优势、合理集聚而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由此而引起规模增大所产生的收益。这些经济效益都是依托空间结构而取得的。第二节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圈层结构理论增长极理论一、增长极的提出:法国佩鲁(F.Perroux)“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测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
增长极理论二、增长极概念的明确法国布德维尔
增长极:是指在城市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①作为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产业;②作为地理空间上产生集聚的增长中心。2023/2/3二、增长极概念的明确:
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对增长极的研究主要沿着部门增长极(推动型产业)和空间增长中心(集聚空间)两条线展开。
增长极理论强调经济结构的优化,着重发展推动型工业;也强调经济地域空间的优化,以发展中心带动整个区域。增长极理论三、推动型产业的特征和作用机制(1)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高(2)创新能力强(3)产业关联度高(4)生产分布集中(5)产业规模大2023/2/3四、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影响赫希曼(A.O.Hirshman)提出了极化——涓滴效应(polarization-tricklingdowneffect)学说,解释经济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经济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它主要表现为极化作用与扩散作用两个方面。
(1)极化作用(回流效应)—规模效应、集聚经济效应
所谓极化作用,是指经济活动有向某些区位条件优越的地点集聚的倾向,并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极核。而且这种极核一经形成,就具有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它可以不断地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甚至在原来赖以发展的优势已经丧失的条件下,仍然可以适当发展。因为现代工业逐渐向大型化、社会化和高技术方向发展,专业化协作和不断提高技术密集度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这就势必带动一系列为之服务配套行业的发展,从而引起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在极核地区进一步集聚,从而产生乘数效应。四、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影响(2)扩散作用(涓滴效应)
—极化中心带动和促进作用、外溢作用、政府调节
所谓扩散作用,是指社会经济要素从极核地区向外围的扩展,这种扩展主要是通过极核中心的带动作用,以及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外溢”作用来进行的。当然,还有政府的干预,促使产业布局由过分集中趋向相对平衡。
2023/2/3增长极的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是同时并存的复合过程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其作用力的大小不等2023/2/3五、极化方式与扩散方式(1)极化方式(范围、数量和分布、空间形态)2023/2/3(2)扩散方式(范围、数量和分布、空间形态)2023/2/3六增长极理论的应用应用强调据点开发,注意扩散着重发展启动型工业2023/2/32023/2/3核心-边缘理论核心边缘理论是解释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式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试图解释一个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孤立发展,变成彼此联系、发展不平衡,又由极不平衡发展变为相互关联的平衡发展的区域系统。2023/2/3一、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一)前工业化阶段(二)工业化初期阶段
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产值比重小于10%,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小。城镇发展速度慢,各自成独立的中心状态。城市开始形成,工业产值在经济中的比重在10%—25%之间,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差异扩大。2023/2/3一、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三)工业化成熟阶段(四)空间相对均衡阶段
快速工业化阶段,工业产值在经济中得比重在25%—50%。核心区发展很快,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之间存在不平衡关系。
后工业化阶段,出现资金、技术、信息等从核心区域向边缘区域流动加强。整个区域成为一个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城镇体系,形成大规模城市化区域,开始了有关连的平衡发展。2023/2/3二、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形态
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形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会出现不同的空间结构形态。依据核心边缘理论,经济活动空间结构形态基本上可分为四种:(一)离散型(二)聚集型(三)扩散型(四)均衡型2023/2/3三、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划分(一)核心区域弗里德曼所指的核心区域一般是指城市或城市集聚区,它工业发达,技术水平较高,资本集中,人口密集,经济增长速度快。(二)边缘区域边缘区域是国内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它又可分为两类:过渡区域和资源前沿区域,过渡区域又可以分为两类:上过渡区域,与核心区域之间已建立一定程度的经济联系,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下过渡区域,其社会经济特征处于停滞或衰落的向下发展状态。资源前沿区域2023/2/3四、核心-边缘理论在规划中的应用该理论建立以后,许许多多的城市规划师、区域规划师和区域经济学者都力图把该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处理如下几个关系方面都有一定的实际价值:(一)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二)国内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关系(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2023/2/3点-轴渐进扩散理论一、据点开发理论和轴线理论二、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的核心三、点-轴开发模式四、重点开发轴和重点发展点的选择五、点—轴结构理论的实践意义2023/2/3一、据点开发理论和轴线开发理论据点开发理论是地域极化理论的一种。该理论认为,由于资金的有限,而要集中建设一个或几个据点,通过这些据点的开发和建设来影响与带动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轴线开发
是据点开发理论模式的进一步发展,认为,区域的发展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密切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当集中成束,形成发展轴,沿着这些轴线布置若干个重点建设的工业点、工业区和城市。2023/2/3二、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它是在极核式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中心进一步聚集到一定规模后,扩散效应逐步彰显,经济中心向周边辐射经济能量。这一过程首先发生在交通沿线附近,形成沿交通线的经济中心区,即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轴线”。2023/2/3三、点-轴开发模式“点”是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轴”是联结点的线状基础设施束,工作步骤通常是:
首先,确定若干线状基础设施经过的地带,作为发展轴,予以重点开发。
其次,在各条发展轴线上,确定若干个点,作为重点发展的城镇,
再次,确定点和轴线的等级体系,形成不同等级的点轴系统。2023/2/3三、点-轴开发模式2023/2/3四、重点开发轴和重点发展点的选择(一)重点开发轴的选择1.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2.有水陆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3.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带。4.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带,特别是水资源丰富,或者是水源可供给性良好的地带。
(二)重点发展点(城镇)的选择1.城镇发展的条件及其在区域中的地位。2.城镇的发展现模。3.城镇空间分布的现状。2023/2/3
五、点—轴开发模式对区域发展的意义(一)有利于发挥极具经济的效果(二)能够充分发挥各级中心城镇的作用(三)有利于把经济活动结合为有机整体(四)有利于区域开放式发展2023/2/3圈层结构理论一、理论发展二、圈层结构理论的内涵三、圈层结构的基本特征四、城市圈层扩展的周期波动性和方向性2023/2/3一、理论发展1、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冯.杜能的《农业圈》理论(1826);2、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E.W.伯吉斯的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同心圆〉法则(1925);2023/2/3二、圈层结构理论的内涵
城市空间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建成区;一部分是正在城市化的、与市区有频繁联系的郊区。由建成区至外围,由城市的核心至郊外,各种生活方式、经济活动、用地方式都是有规律变化的,都从中心向外围呈现出有规则的变化。2023/2/3三、圈层结构的基本特征三个圈层,即内圈层、中圈层和外圈层,各圈层有各自的特征;(一)内圈层的特征
内圈层,可称为中心城区、城市核心区,是城市核心建成区。该圈层是完全城市化了的地区,基本上没有大田式的种植业和其他农业活动,以第三产业为主,人口和建筑密度都较高,地价较贵,商业、金融、服务业高度密集。(二)中间圈层的特征中间圈层,可称为城市边缘区,它是中心城区向乡村的过渡地带,是城市用地轮廓线向外扩展的前缘。城市边缘区是城与乡的结合部。2023/2/3三、圈层结构的基本特征三个圈层,即内圈层、中圈层和外圈层,各圈层有各自的特征;(三)外圈层的特征
外圈层可称为城市影响区,土地利用以农业为主,农业活动在经济中占绝对优势。中间圈层,可称为城市边缘区,它是中心城区向乡村的过渡地带,是城市用地轮廓线向外扩展的前缘。城市边缘区是城与乡的结合部。2023/2/3五、圈层结构理论的实践意义
(一)、卫星城镇的规划、建设是圈层结构理论的应用之一。2023/2/3五、圈层结构理论的实践意义
(二)、圈层式空间结构理论也广泛用于城市经济区和综合经济区的研究。
第二节城市与区域关系
一、城市的一般特征二、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域约束三、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一、城市的一般特征
(一)城市的概念
城市就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为主的居民点。(二)城市的一般特征
城市职能——城市在区域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城市职能类型:一般职能是每个城市都具有的职能;特殊职能是少数城市或个别城市所具有的职能。基本职能是城市中主要为区域服务的各种活动;非基本职能则是主要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城市性质——城市的主要职能。它反映了城市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主要作用,体现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及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方向。
城市规模——城市的大小,又可分为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一般地,都是根据城市市区的常住人口和建成区范围分别标识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二、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域约束
城市是区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区域从资源供给、环境容量、经济基础支撑、市场需求、社会发展等方面对城市的发展产生多种约束。总之,城市生存于区域之中,与区域的经济和社会活动、自然环境有着复杂多样的联系,区域发展和环境变迁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城市发展的轨迹。城市的发展、兴衰与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及环境的变迁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三、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一)组织和带动区域发展
城市是区域中最具发展实力和活力的组织,通过与区域所形成的广泛而复杂的联系,对区域发展产生组织和带动作用。区域中城市的兴衰,特别是中心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往往引起区域整体的发展出现相应的波动。作用机理:
首先,城市是区域的生产中心。区域中的第二产业主要集中在城市,生产各种工业产品,满足区域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其次,城市是区域的流通中心。在城市中汇集着众多的商业企业,它们依托城市开展批发、零售和进出口业务,组织区域内的商品流通,实现各种各样的供需关系,使区域的生产与生活能够顺利进行。
第三,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与管理中心。城市可以为区域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如金融、保险、通信、咨询,文化娱乐等),同时又对区域的经济和社会活动行使行政管理,维持区域的经济和社会秩序,保障区域的正常发展。
第四,城市是区域的人力资源培育中心。城市中集中了区域的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各种职业教育等教育和培训机构,为区域培养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区域发展输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第五,城市是区域的对外交流中心。城市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以及相对优越的投资环境,成为区域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进行对外开放的枢纽。
第六,城市是区域的创新中心。
①城市中汇集了区域的绝大多数研究与开发机构,集中了区域内的多数高素质的人才.
②它又是区域的信息生产、聚集与扩散地,加之其富有活力的特殊社会氛围,就成了区域的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新人才的诞生之地。
③并且,城市的创新对区域起到了示范作用,引起区域在经济和社会多方面的效仿,从而推动区域的进步。(资料来源:FisherJS.GeographyandDevelopment:AWorldRegionalApproach.FifthEdition.NewJersey:Prentice-Hall,Inc,1995.225)图6.5法国都市圈及其影响范围(二)构造区域空间结构
城市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及与周围地区的联系,构造了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形态。城市体系就是一定区域内的一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进口飞机交易具体合同版B版
- 2024年设计师合作协议标准格式版B版
- 2024年设计师咨询服务协议样本版
- 2025年度玩具产品加工安全认证协议范本3篇
- 网店运营推广师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度绿色建筑设计与咨询合同6篇
- 统编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 临近施工安全协议-交叉作业安全协议
- 银行清收不良贷款工作总结(五篇范文)
- 2025年度财务数据跨境传输保密协议范本5篇
- 2024年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 GB/T 45092-2024电解水制氢用电极性能测试与评价
- 《算术平方根》课件
- 2024版房屋买卖合同范例:房屋质量保证条款3篇
- 网络加速器提供商服务合同
- 转让押金协议合同范例
- 《工业用二氟草酸硼酸锂》
- 学校办公室副主任述职报告范文
-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英语期末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 运动障碍护理查房
- 2024-2024年上海市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