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污染损害责任相关法律本讲主要内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其司法解释、刑法修正案(八)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九、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十、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十一、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十三、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环境污染损害相关法律司法解释本讲主要内容
刑事责任民事责任1、行政处罚的理论及案例2、行政处分的理论及案例1、刑事责任的理论2、刑事责任的案例评析行政责任1、民事责任的理论2、民事责任的案例评析1、日本公害诉讼的理论2、日本公害诉讼的案例评析环境污染损害相关法律责任公害责任理想状态下的环境法律责任从理论上来说,环境民事、行政及刑事责任之间存在一种互补且层层递进的关系,从而构成一个严密的“法网”:民事责任对于环境污染侵害而言是最有效的责任方式。如果运用得当,仅仅民事责任本身就足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震慑潜在的违法者。如果民事责任不完备,但行政责任足够强有力,也还能弥补民事责任的不足。即便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都不完备,如果作为法律责任最后一道防线的刑事责任运用得当,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震慑潜在的违法者。当民事、行政、刑事责任都非常完善,组成一张天衣无缝的法网,不但能在事后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漏网之鱼,而且在事先就能迫使潜在的违法者遵纪守法。案情1997年,武汉市汉南区一化工公司将生产除草醚替代品时封存的化工废料197桶,送到武汉市洪山环保固体废弃物交换中心,并交付处置费用199900元。两年后,由于原洪山区环保局副局长王华楚等人的失职,这批含有苯酚毒性化学物质的废料在没有经过严格化验的情况下,交给两位无业人员方国强、何利华处理,方某等人将其中80余桶随意倾倒在汉阳锅顶山半山腰,造成汉阳区永丰乡、仙山村、龙阳湖及周边地区环境遭遇严重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达199.7万元。王华楚、方国强、何利华要负刑事责任吗?审理结果法院认为:武汉市洪山区环保局原副局长、时任助理调研员的王华楚,不认真履行环境监管职责,导致化工废弃物流入农田、湖泊,致使土壤、水中苯酚含量严重超标,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构成环境监管失职罪。考虑到王华楚认罪态度较好,有悔罪表现,决定从轻判处其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法院同时以“污染环境罪”,对无业人员方国强、何利华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年,各处罚2000元。宣判后,3名被告人均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据了解,这是我国1997年新刑法出台后,首次启用该新罪名对失职的环保官员定罪。2009年2月的一天晚上,云南勐腊县村民康万年、高祖桥相约到南顿河去捉石蚌。当晚10点,康万年突然发现河对岸的树丛中,有两只闪闪发光的眼睛。康万年取下背上的猎枪,“砰”的一枪,河对岸随即发出一阵哀嚎。两人跑到河对岸一看,原来是只老虎,老虎脖颈中枪,倒在地上死了。第二天,康万年、高祖桥喊了同村的村民陈乃彬、杨建明、周自永上山,将老虎开膛破肚剥了皮。他们把老虎皮和内脏就地掩埋,把虎肉、虎骨、虎头及虎爪就地瓜分了,各自背回家中清炖吃了。下列案件应该如何处理“人吃虎”犯罪吗?该案审理结果勐腊县人民检察院指控认为:被告人康万年违反枪支管理规定和野生动物保护法规,非法持有两支枪支,猎杀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印支虎,其行为已触犯了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应以非法持有枪支罪,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被告人高祖桥、陈乃彬、杨建明、周自永明知老虎是犯罪所得而掩饰、隐瞒,4人的行为触犯了相关法律,应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追究其刑事责任;被告人白治权违反枪支管理规定,应以非法持有枪支追究其刑事责任。
勐腊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康万年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100000元;犯非法持有枪支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100000元;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判处被告人高祖桥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20000元;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分别判处被告人陈乃彬、杨建明、周自永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10000元;以非法持有枪支罪判处被告人白治权有期徒刑一年。同时,判决被告人康万年赔偿国家的经济损失480000元。
某化工厂将废水直接排入河道,流入秦某的鱼塘,造成鱼塘的鱼全部死亡。该厂承认其侵权,但对秦某提出的赔偿数额不接受。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秦某可以请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B.秦某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C.秦某可以不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而直接向法院起诉D.秦某要求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为2年下列案件应该如何处理下列案件应该如何处理农民甲将化肥厂排放的污水引入自己的农田灌溉,造成农作物死亡,甲要求化肥厂承担赔偿责任。下列关于此案的说法何者为正确?A.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其行为违法与否,不影响民事责任的确定B.农民甲无须承担任何举证责任C.化肥厂如否认自己侵权,必须负举证责任D.化肥厂如能证明自己排放的污水没有超标,可免于承担责任该合同是否有效?2006年11月30日,甲方钢铁公司与乙方金属公司签订租赁协议一份,约定:乙方承租甲方烧结机一套、高炉两座,与该主体设备配套的各种附属设备、必要的办公场所、原料堆场等配套设施一并出租;乙方承租后所产铁水专供甲方电炉炼钢使用,若甲方电炉停产,乙方可自行组织生产铸铁进行销售;租赁期限:自合同生效之日起五年,期满后经协商可续签租赁协议;因国家政策原因中途停止租赁的,乙方应在接到通知后的三个月内停止生产,将生产设施退给甲方,甲方退还多收的租赁费等。在双方租赁期间,国家有关部门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设施下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07年8月,有关部门给钢铁公司发出通知,要求对相关设备在2007年10月底前予以淘汰关闭。基于上述国家政策,钢铁公司多次致函金属公司,提出解约要求,并为补偿问题发生争议,金属公司遂请求判决:2006年11月30日的租赁协议为无效;钢铁公司承担全部过错责任;钢铁公司赔偿经济损失61722206.97元。[审判]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本案租赁合同中标的物是被责令淘汰的设备,当然不得再行使用或出租,尽管“淘汰落后产能”只是国家实施的一项具体的经济管理政策,但它是国家为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采取的关乎国家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其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等社会公共利益问题,亦符合原《环境保护法》关于“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的原则规定。据此,判决认定合同无效,并对金属公司的损失由双方当事人按过错分别承担。
[点评]“淘汰落后产能”是国家实施的一项具体的经济管理政策,其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等社会公共利益问题,当事人之间签订的以属于淘汰范围内的设备为标的物的租赁合同,既违反了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的规定,也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应确认为无效合同。违反环保政策签订合同无效
未经环评开工遭处罚
某公司拟建设复合保温材料(用于外墙保温的玻纤网格布)制造、销售项目。姜堰市环保局对某公司的报告回复的咨询意见为:“请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我局审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开工建设”。经某公司委托的环境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进行环境评价结论是该项目工作过程中会挥发废气。姜堰市环保局根据环评报告表作出相应审批意见。但某公司未根据该审批意见,未配套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即投入生产。姜堰市环保局向该公司发出了限期改正通知书,要求停止生产,未经环保验收合格不得投入生产。该公司未经整改,仍继续生产。姜堰市环保局在履行处罚告知等程序后,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依法送达给某公司。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于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规定,擅自进行项目的开工生产,既是对环境法律制度的漠视,更是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严重破坏,应当受到严惩。案情原告梅林供销服务公司。被告赣加稀土有限公司。梅林供销服务公司所属生态试验场9口鱼塘与赣加稀土有限公司西侧围墙相邻。赣加稀土有限公司废水曾流经西侧围墙排出,造成鱼塘周围土壤吸附酸性物质,如遇雨天,酸性物质随雨水冲刷渗入鱼塘,产生污染。连续5年鱼塘鱼苗每年发生大面积死亡,赣加稀土有限公司均给予梅林供销服务公司赔偿。废水排放改道后,赣加稀土有限公司委托赣州地区环境监测站对鱼塘及周围土壤进行环境现状调查。结果表明:鱼塘周围土壤为酸性红壤,测定项目在正常值范围,鱼塘水质基本满足国家《渔业水质标准》。据此,赣加稀土有限公司拒绝了梅林供销服务公司该年的赔偿要求。梅林供销服务公司起诉至江西省赣县人民法院,称:环境不断变化,一次测试结果不能说明整个环境现状,鱼塘周围土壤吸附酸性物质渗透是有时间性的、间断的、请求赣加稀土有限公司继续赔偿该年污染损失,并承担治理费用。赣加稀土有限公司答辩称:原告鱼塘水质经测试,符合养鱼标准,不同意赔偿及治理。法院审理结果赣县人民法院受理后,梅林供销服务公司又递交补充诉状,请求赣加稀土有限公司增加赔偿第二年鱼塘污染损失。审理期间,环境专家论证:环境有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一次测试结果不能说明整个环境现状,多次测试中只要有一次鱼塘水质不符合要求,鱼塘就不能养鱼。经委托赣州地区环境监测站再次对原告1号—9号渔塘水质进行鉴定,鉴定结论表明只有8号、9号两口塘的水PH值符合淡水渔业标准,其他鱼塘水PH值都不符合标准。鉴于此事实,赣县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二款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四条之规定,主持双方调解。调解中,被告赣加稀土有限公司对法院委托鉴定结论无异议。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如下:一、赣加稀土有限公司赔偿梅林供销服务公司当年及次年鱼塘污染损失36244元。
二、污染的鱼塘由梅林供销服务公司自行治理,治理费53765元,由赣加稀土有限公司承担,在第三年放鱼期前一次付清。
三、赣加稀土有限公司无偿提供治理污染工程用电。评价首先,法院把握了被告废水排放致二次污染的损害发生的事实。被告废水曾经其西侧围墙排出,污染原先的鱼塘,虽然现已改道排放,并经测试结果没有问题,但环境是动态变化的,10次测试中有1次不符合养鱼水质标准,鱼塘的鱼就难以存活。审理中,法院委托环保部门对原告鱼塘进行的水质鉴定足以证明鱼塘二次污染的事实。对此被告又举不出反证,从而可认定其废水排放造成原告鱼塘二次污染损害。据此,法院调解书确定被告赔偿原告的损失合理合法。其次,原告鱼塘被污染,每年采取由被告赔偿的办法不能治本,重要的还是根治污染。赣县人民法院调解协议第二条,被告承担治理费用,由原告自行治理,实际上体现了环境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又便于实施,这样处理也是正确的。环境法律责任概述环境法律责任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单位或个人,对其造成的或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行为应当依法承担的法律后果。环境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1、环境法律责任的主体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在其实施加害或违法行为时,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主体具有广泛性的特点。2、环境法律责任的客体环境保护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行为和物。
行为:具有连续性和反复性的特点
物:通常表现为自然界的各种环境要素和社会财富
3、环境法律责任的主观方面
法律责任主体在实施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
故意:对危害结果直接追求或者持放任态度。
过失:应当预见到,但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没有预见到4、环境法律责任的客观方面
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环境法律责任的主观方面1、环境刑事责任的主观方面
一般而言,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多为故意,而污染环境的行为多为过失。因损害环境的行为可能产生极其严重的危害后果,在认定是否构成环境犯罪时,就不能仅仅看社会危害性一个方面,必须强调具备犯罪的故意或过失,这是区别罪与非罪的重要界限。2、环境民事责任的主观方面
传统民事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主观上具有过错;行为具有违法性;发生损害结果;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主观上的过错和行为的违法性不是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首先,我国民法通则、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都没有把故意或过失作为环境损害赔偿的要件。环境民事责任实行无过错责任;另外,由排污者从营利中赔偿受害人的损失,符合公平原则。其次,关于行为的违法性,行为人即使达标排污,只要从事排污并发生了危害后果的,也要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不得以达标排放作为免除其民事责任的抗辩理由。3、环境行政责任的主观方面
行为人的过错。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也是承担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实践中,对环境的破坏多表现为故意,对环境的污染多表现为过失。环境法律责任的特点1、综合性
是多种特定的法律责任组合在一起的综合型的法律责任2、严厉性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必须予以严厉地打击3、承担法律责任的独特性理想状态下的环境法律责任从理论上来说,环境民事、行政及刑事责任之间存在一种互补且层层递进的关系,从而构成一个严密的“法网”:民事责任对于环境污染侵害而言是最有效的责任方式。如果运用得当,仅仅民事责任本身就足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震慑潜在的违法者。如果民事责任不完备,但行政责任足够强有力,也还能弥补民事责任的不足。即便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都不完备,如果作为法律责任最后一道防线的刑事责任运用得当,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震慑潜在的违法者。当民事、行政、刑事责任都非常完善,组成一张天衣无缝的法网,不但能在事后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漏网之鱼,而且在事先就能迫使潜在的违法者遵纪守法。本讲涉及的法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其司法解释、刑法修正案(八)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九、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十、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十一、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环境刑事责任盐城水污染案被定性为投放危险物质罪盐城水污染事件被告人为何获“投放危险物质罪”案情:
2009年2月20日,盐城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水污染事件。由于市区多处自来水取水口的水源被污染,直接造成自来水无法使用,影响到了盐城市亭湖区、盐都区约20万居民用水安全,时间长达66小时40分钟。
事件发生后,因位于城西水厂的水源地蟒蛇河附近的盐城市标新化工有限公司有“有毒废水外排”的重大嫌疑,警方迅速将该公司法定代表人胡文标及生产厂长丁月生加以控制,在初步掌握了相关犯罪证据后,于2月21日将胡文标、丁月生以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刑事拘留。3月20日检察机关以涉嫌“投放危险物质罪”对两人正式批准逮捕,并于7月1日正式以该罪名向法院提起公诉。2009年7月14日,盐都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盐城水污染事件被告人为何获“投放危险物质罪”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人胡文标、丁月生于2007年11月底至2009年2月16日期间,明知盐城市标新化工有限公司系环保部门规定的“废水不外排”企业、明知在“氯代醚酮”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钾盐废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仍将大量钾盐废水排放至公司北侧的五支河内,任其流经蟒蛇河污染盐城市城西、越河自来水厂取水口,致2009年2月20日盐城市20多万居民饮用水停水长达66小时40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543.21万元。
庭审中两被告人对案件事实没有提出异议,对相关证人、鉴定结论、现场勘验、检查笔录及其他相关书证等证据均予以了认可。但对涉嫌的罪名提出了异议。
胡文标、丁月生委托的辩护人称,排放钾盐废水的行为系标新化工厂的单位行为,但刑法关于“投放危险物质罪”并无单位犯罪之规定。因此,既不能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也不能追究实施者个人的刑事责任,同时,现有证据表明两被告人对废水排放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并无主观故意。因此,本案应认定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单位犯罪),胡文标作为单位的主管人员、丁月生作为直接责任人员,则承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刑事责任。盐城水污染事件被告人为何获“投放危险物质罪”法院认为,由于被告人胡文标、丁月生明知钾盐废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仍大量排放,危害公共安全,并致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其行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是确凿无疑的。
理由一:胡文标在公安机关对其采取强制措施后的第一次笔录中,甚至否认了他本人知道废水外排的情况,但在侦破过程中,该厂生产人员都指证排放行为是胡、丁两人指使的。“开始,办案机关并不能明确其犯罪故意,但随着侦查的不断深入,相关证据不断发现,他主观上表现的犯罪故意更加明显,所以,虽然公安机关开始,以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对其刑事拘留,但最后向检察机关报捕的罪名,就是投放危险物质罪,检察机关在审查后,也以该罪名对两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盐城水污染事件被告人为何获“投放危险物质罪”理由二:胡文标的排放危险物质的行为,并不是发生在2009年2月20日前那几天,较早前,盐城市相关环保部门就曾对他的违法排放行为作出过行政处罚并限期整改。但因其主观上的故意明显,加上环保部门在作出处罚决定后,疏于监管,从2007年11月底,胡文标就长期指使生产工人将有毒物质排放到附近的河道中,而该河道距离盐城市城西水厂的取水口仅10多公里。
由此可以认定,胡文标对废水中含有有毒物质的情况是“明知”的,对将会引起的污染水源的后果也是知道的,这一点他本人在庭审中也承认。问题就在于他明知有后果,却在行政执法部门对其作出处罚,要求其“限期整改”的情况下,没有采取任何防止污染事件发生的措施,也没有采取任何环保措施加以补救,这和环境污染事故罪中的犯罪构成的相关“要件”存在完全不同。法院也是基于被告人的主观上“明知”和“放任”的具体情况,依法作出的法律认定。
盐城水污染事件被告人为何获“投放危险物质罪”理由三:刑事拘留罪名和逮捕、判决罪名出现不同,是很正常的现象,整个案件的司法程序是极其慎重的,并不是迫于舆论压力或上级领导和部门压力,才对被告人处以法定刑较重的罪名。
对于社会上将“投放危险物质罪”称之为“投毒罪”,在此有必要作出详细的“专业”说明:投毒罪在新刑法修订后,已消失了,它已转化为多个罪名,如将有毒的饵料投入鱼塘,可以构成破坏生产罪;在某人家里的水缸中投毒,则可构成故意杀人罪;在公共水井中投放有毒物质,则可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投放危险物质罪”是侵权性犯罪,辩护人提出“单位犯罪”之说,认为首先是刑法没有单位犯罪的规定,其次是虽然被告人排放有毒废水的动机是为单位利益,但犯罪动机并不影响侵权行为的成立,也不影响个人犯罪的成立。刑法与刑事责任
“刑法在根本上与其说是一种特别法,还不如说是其他法律的制裁力量。”刑法是法律规范的最后一道防线。其目的从根本上说还是为了“维护利益关系的秩序”,正如杜尔克姆所述:“如果要求对犯罪进行惩罚,那么,就不允许进行个人报复,而是做某种高一级些的惩罚,即或多或少不清楚地感到之上或之外的惩罚……这种惩罚是超过简单的弥补的,借助这种惩罚可以满足于维护纯粹人们利益的秩序。”这正符合法的秩序本质属性要求,即刑法也是为了维护某种利益关系秩序的需要。所以,从结合规范实质的角度认识刑法,可以推出刑事责任就是通过刑法规范来认定犯罪应当承担的责任,并进而通过规范的公布使行为人认识到其禁止犯罪行为的责任,以达到维护行为人之上或之外的刑法规范承认的利益关系秩序的目的。刑事责任的概念在刑法理论中是最根本的概念,但一直都是争议很大的问题之一,归纳起来有刑事法律义务说、制裁义务实现说、法律禁止责任说、规范认定责任说和国家法律责任说等观点。这些观点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刑事责任这一概念的不同认识,每一理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在这些观点中认为法律禁止责任说与规范认定责任说较全面深刻更具有说服力。环境刑事责任的法律根据就包括环境犯罪罪过与环境犯罪构成两方面。
环境刑事责任概念:环境刑事责任是指由环境刑法规范认定的环境行为人有罪过地违反环境刑法规范假设、处理规定的法律后果,也是环境行为人认清自己义务的责任,即不实施禁止的环境犯罪行为的责任。这样定义符合环境刑事责任的内容概括与本质体现的要求。特征:(1)强制性特征,环境刑事责任的强制性特征指的是作为法律责任的共同特征,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根本标志。(2)惩罚性特征,环境刑事责任的惩罚性特征指的是作为刑事责任的共同特征。(3)补偿性特征,环境刑事责任的补偿性特征指的是作为环境法领域的环境刑事责任区别于刑法领域其他刑事责任的显著特征。(4)保护对象的特殊性特征,环境刑事责任保护对象特殊性特征指的是保护的对象是环境刑法法益,区别于其他刑法规范责任保护的对象是传统刑法法益。(5)承担方式的多元性特征,环境刑事责任承当方式多元性特征指的是环境刑法处置方式除了传统刑罚手段以外,还侧重于采用许多非传统手段例如罚金、资格、劳役、限期纠正或治理以及行政处罚、民事责任承担等方式,体现了多元性特征。(6)罪过的规范性特征,环境刑事责任罪过的规范性特征指的是采用体现鲜明的罪过原则立场的环境刑法规范的公布与被广泛熟知,并通过环境刑事责任的承当,引导人们去认清对自己义务的责任即不实施禁止的环境犯罪行为的责任,进而使环境刑法目的获得实现,体现了环境是罪过的责任规范性特征。环境刑事责任定义的典型观点(1)认为环境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实施了严重危害环境的行为,并造成了人身伤亡或公私财产的严重损失,从而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刑事法律后果。诸如此类的表述还有:环境刑事责任是指故意或过失实施了严重危害环境的行为,并造成了人身伤亡或公私财产的严重损失,已经构成犯罪所要受到的刑事制裁。(2)认为环境刑事责任是指单位或个人因违反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严重破坏环境资源,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构成犯罪所应负的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3)认为环境刑事法律责任是指环境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因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违反环境行政和民事合同的约定,严重破坏了法律上的或合同中的功利关系或道义关系所应承担的对人、单位、国家、社会和环境的补偿、惩罚或其他性质的具有强制性的不利刑事法律后果。应当承认,上述种种定义,都从某一个侧面对环境刑事责任的内涵或外延进行了揭示,有助于启发我们进一步探讨环境刑事责任的科学定义。但另一方面,这些定义又都分别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加以评述和指正。典型观点的评价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实施的严重危害环境的行为,只有在造成了人身伤亡或公私财产的严重损失,从而构成犯罪的情况下,才可以承担刑事责任。那么,假如行为人所故意或过失实施的严重危害环境的行为没有造成了人身伤亡或公私财产的严重损失,是否就不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呢?假如从该定义的字面意思来理解,答案似乎只能是肯定的。然而,事实上,刑法在规定环境犯罪的刑事责任时,并没有以“造成了人身伤亡或公私财产的严重损失”作为要件,在很多情况下,行为人所实施的严重危害环境的行为即便没有造成人身伤亡或公私财产的严重损失,也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例如,刑法规定的“非法处置进口废物罪”、“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等,都没有以“造成人身伤亡或公私财产的严重损失”为犯罪构成要件。从这一点上来说,该表述对环境刑事责任定义的界定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不宜以此来理解和把握环境刑事责任的定义。第三百三十九条
【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
违反国家规定,将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典型观点的评价该定义尽管看似较为全面,但却容易给人以混乱的感觉,导致人们对环境刑事责任产生错误的认识。因为该定义中内含了五个限定条件,即:“因违反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严重破坏环境资源”、“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构成犯罪”,但该定义却并没有明确这五个限定条件的关系如何,是递进关系呢?还是并列关系?而从法理上来说,这五个限定条件关系如何将直接导致环境刑事责任内涵的不同。例如,假如是并列关系,则环境刑事责任显然就是指包括单位或个人因违反环境保护法律规范而构成犯罪所应负的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单位或个人因严重破坏环境资源而构成犯罪所应负的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单位或个人因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而构成犯罪所应负的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单位或个人因违反环境保护法律规范而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所应负的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等在内的法律责任。假如是递进关系,则环境刑事法律责任就只能是指单位或个人因违反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严重破坏环境资源,从而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以致构成犯罪所应负的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显然,在并列关系与递进关系的不同情况下,人们根据该定义会对环境刑事责任有不同的理解。基于此,定义有画蛇添足之嫌,也没有对环境刑事责任作出相对科学的界定。典型观点的评价该定义充分考虑和权衡了环境犯罪在民法、刑法以及行政法上的影响,并且从环境民法、环境刑法及环境行政法三个角度对环境犯罪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进行了全面界定。这种定义方式是较为新颖和有突破精神的。但在具体表述上,该定义也存在明显问题。例如,该定义将环境刑事责任界定为“对人、单位、国家、社会及环境的补偿、惩罚或其他性质的具有强制性的不利刑事法律后果”,但实际上,环境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国家与犯罪行为人(包括单位及个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涉及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单位、个人与社会或单位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将环境刑事责任表述为“对国家、社会与环境的补偿、惩罚或其他性质的具有强制性的不利刑事法律后果”还说得过去,但如将环境刑事责任界定为“对人、单位的补偿、惩罚或其他性质的具有强制性的不利刑事法律后果”,则是显然不正确的。此外,从法理上来说,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公法性的保护性法律关系,其主体一方必须是国家。但定义却将环境刑事责任界定为“环境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所应承担的……不利刑事法律后果”,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依此来理解和把握环境刑事责任,则作为环境刑法律关系一方主体的国家也将是这类法律责任的承担者之一,而国家作为刑事法律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依法理是不可以作为刑事责任承担者的。从这些方面来分析。定义也没有很科学地表述环境刑事责任的定义,也不是环境刑事责任的科学定义。如何界定环境刑事责任的定义应当把握以下三个要点:首先,环境刑事责任是一种只能够由单位或个人承担的刑事法律后果,国家不能够作为环境刑事责任的主体。其次,环境刑事责任必须是行为人因实施环境犯罪(或因实施严重危害环境的行为而构成犯罪)而应承担的一种否定性法律后果。再次,环境刑事责任还必须是行为人因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规定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违法性应当被作为承担环境刑事责任的一个基本要件。以此为基点,所谓环境刑事责任就是指单位或个人因违反法律规定,实施了严重危害环境的行为,从而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刑事法律后果;或者表述为:环境刑事责任是指环境违法行为人因实施环境犯罪行为而应当承担的必须受到刑事制裁的法律责任。环境刑事责任的依据依据《刑法》第六章“妨害社会主义管理秩序罪”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自2013年6月19日起正式施行。背景严重的危害环境行为往往给公共安全和环境质量造成难以衡量的重大危害,而且危害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甚至产生某种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构成要件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法条规定第338条至第346条,共9条16款单位犯罪单位犯本节第338条至第345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破坏环境与资源保护犯罪的主体犯罪主体即实施了破坏环境与资源保护犯罪的行为人。根据现行刑法和环境法的规定,它只指达到法定责任年龄(ageofresponsibility)、具有承担刑事责任能力(criminalcapacity)的自然人,包括一般主体(普通公民)和特殊主体(国家公职人员)。特殊主体是指行为人除了符合一般主体的条件外,法律还要求他具有某种特殊的身份。如环境立法中规定的“有关责任人员”、“直接责任人员”、“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单位主管人员”等均属于特殊主体,他们在职务上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负有特别的义务。因此,在确定破坏环境与资源保护犯罪的主体时,强调特殊主体对预防犯罪有着重要的意义。破坏环境与资源保护犯罪的主观方面
指支配犯罪主体实施危害行为以及对危害后果的内心活动。按照《刑法》的规定,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两大类。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过失则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
一般来说,在污染环境而构成的犯罪中,行为人的行为多出于过失,如污染环境犯罪等,他们大多是由于行为人在生产、经营或管理活动中对环境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认识不足,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而未预见,从而违反环境法的规定所致。如果污染环境行为人的行为是出于故意的话,那么该行为就可能构成其他犯罪。在破坏环境与资源而构成的犯罪中,行为人的行为则多为故意,如盗伐滥伐林木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狩猎罪以及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等,都是行为人出了非法古有或营利为目的的心态而故意违法所致,过失的行为在此一般并不构成犯罪。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民事责任中普遍适用的“无过失责任”制度并不适用于追究破坏环境与资源保护犯罪的场合。如果有关行为人对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和破坏后果的行为在主观方面不存在故意或过失时,该行为人不对此种危害后果承担刑事责任。破坏环境与资源保护犯罪的客体
破坏环境与资源保护犯罪的客体即危害行为的具体指向,它是刑法和环境法所保护的而为危害行为所侵害的具体社会关系或社会秩序。根据新《刑法》的规定,破坏环境与资源保护犯罪所侵害的客体主要是国家对社会的管理秩序。在与犯罪客体相关的危害结果方面,对于污染环境犯罪来说,应当有严重污染环境的后果出现。如果仅有污染环境的行为而没有造成严重污染环境的后果,该犯罪就不能成立。因为“严重污染环境”是构成该犯罪的条件之-。对于破坏自然资源犯罪来说,就只要求同时具备情节严重或者数量较大,而不要求有严格的危害结果出现。破坏环境与资源保护犯罪的客观方面即犯罪活动的容观外在表现,主要是表现犯罪心理态度的危害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客观条件。与一般意义上的危害行为不同的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专指构成某种犯罪不可缺少的实际行为。在危害环境的犯罪中,就是指严重污染环境,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该行为并不一定要求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以及造成环境与资源破坏且情节严重。这种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个方面。作为就是行为人积极地实施了刑法和环境法所禁止的行为。如向环境排放严重超标的污染物质或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它是破坏环境与资源保护犯罪的-种基本形式。不作为就是行为人在能够履行刑法和环境法规定必须履行的特定义务的情况下消极地不履行的行为。所谓“特定义务”,主要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如环境立法对化学危险物品管理的规定)、职务和业务上的要求(如工矿企业中与污染物质排放有关的职务或业务)、行为人的先行行为(如当行为人造成环境严重污染时,就负有采取措施消除时能因严重环境污染带来重大危害后果的特定义务以及及时通报、报告的特定义务)等几个主要方面。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罪名污染环境罪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非法狩猎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罪非法采矿罪破坏性采矿罪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制品罪盗伐林木罪滥伐林木罪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的林木罪环境监管失职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珍稀植物、珍稀植物制品罪
第三百三十八条【污染环境罪】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三百三十九条【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走私固体废物罪】违反国家规定,将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未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许可,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用作原料,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以原料利用为名,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液态废物和气态废物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罪名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罪名第三百四十条【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第三百四十一条【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第三百四十二条【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罪名第三百四十三条【非法采矿罪;破坏性采矿罪】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或者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第三百四十四条【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制品罪罪】违反国家规定,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及其制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罪名第三百四十五条【盗伐林木罪;滥伐林木罪;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的林木罪】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量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收购、运输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盗伐、滥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从重处罚。第三百四十六条【单位犯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处罚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三百三十八条至第三百四十五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刑法第338条的变迁污染环境罪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修正案(八)的要点释疑:降低了入罪门槛与现行刑法第338条相比较,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第44条主要修改了三处。一、将“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修改为“严重污染环境的”。由此观之,该罪不再将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等作为犯罪要件,只要“严重污染环境”就构成犯罪,很显然,该罪的入罪门槛降低了。二、不再将财产损失等作为犯罪要件,更突出了刑法对环境本身的保护,对环境犯罪的制裁。三、删除了“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危险废物的规定,不再限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只要实施了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害废物的行为,不论排放、倾倒或者处置的场所在哪,只要严重污染环境的,就可以入罪。刑法修正案(八)的要点释疑:扩大了犯罪行为类型
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将“危险废物”改为“有害物质”,有以下两大好处:
一、危险废物是根据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年颁行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来认定的,危险废物的种类和名称均已确定,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没有收录,即使某人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该物质,严重污染了环境,其行为难以受到应有的制裁。目前,中国没有有害物质名录的规定,只要是严重污染环境的物质都可以认定为有害物质,这样规定追诉的范围更宽。
二、有些污染物能够严重污染环境,属于有害物质,但并不属于危险废物。这样的修改,扩大了犯罪行为的类型,也更突出对环境犯罪的法律强制。草案第44条体现出刑法更关注的是行为导致的“污染环境”的后果,而不再包括财产损失等其他后果。在污染环境的同时也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等后果的,可能同时触犯其他罪名,应当适用数罪并罚的有关规定。两高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13〕15号,2013年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1次会议、2013年6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7次会议通过)全文共十二条
本解释发布实施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6〕4号)同时废止;之前发布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判定“严重污染环境”的情形(一)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
(二)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
(三)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
(四)私设暗管或者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
(五)两年内曾因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受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实施前列行为的;
(六)致使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十二小时以上的;(七)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五亩以上,其他农用地十亩以上,其他土地二十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
(八)致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五十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死亡二千五百株以上的;
(九)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三十万元以上的;
(十)致使疏散、转移群众五千人以上的;
(十一)致使三十人以上中毒的;
(十二)致使三人以上轻伤、轻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十三)致使一人以上重伤、中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十四)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情形。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条、第四百零八条规定的行为,具有本解释第一条第六项至第十三项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或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判定“后果特别严重”的情形(一)致使县级以上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十二个小时以上的;
(二)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十五亩以上,其他农用地三十亩以上,其他土地六十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
(三)致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一百五十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死亡七千五百株以上的;
(四)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
(五)致使疏散、转移群众一万五千人以上的;
(六)致使一百人以上中毒的;(七)致使十人以上轻伤、轻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八)致使三人以上重伤、中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九)致使一人以上重伤、中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并致使五人以上轻伤、轻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十)致使一人以上死亡或者重度残疾的;
(十一)其他后果特别严重的情形。
。应当酌情从重处罚的情形(一)阻挠环境监督检查或者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的;(二)闲置、拆除污染防治设施或者使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的;(三)在医院、学校、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地区及其附近,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四)在限期整改期间,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
实施前款第一项规定的行为,构成妨害公务罪的,以污染环境罪与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公私财产损失”包含的内容污染环境行为直接造成财产损毁减少的实际价值以及为防止污染扩大、消除污染而采取必要合理措施所产生的费用。下列物质应当认定为“有毒物质”(一)危险废物,包括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物,以及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二)剧毒化学品、列入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化学品,以及含有上述化学品的物质;(三)含有铅、汞、镉、铬等重金属的物质;(四)《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所列物质;(五)其他具有毒性,可能污染环境的物质。腾格里沙漠污染案判决视频腾格里沙漠污染案案情:2007年以来,明盛染化公司在废水处理措施未经环境影响评估、未经申报登记和验收的情况下,擅自在厂区外东侧腾格里沙漠采用“石灰中和法”处置工业废水。2009年6月,廉某某开始作为明盛染化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负责公司全面工作,并决定继续使用“石灰中和法”处置工业废水。2014年4月,明盛染化公司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到期,但仍继续非法排污。至2014年9月被责令关闭停产时,该公司厂区外东侧腾格里沙漠渗坑内存有大量工业废水。经宁夏环境监测中心站对现场废水取样检测认定,废水中多项检测因子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案发后,明盛染化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廉某某为防止污染扩大,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污染。
腾格里沙漠污染案一审宣判企业被罚500万元4月30日,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人民法院对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宁夏明盛染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盛染化公司)污染环境案作出一审判决。法院审理认为,被告明盛染化公司违反国家规定,非法排放、处置有毒物质,严重污染环境,被告人廉某某系被告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对被告单位污染环境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被告单位明盛染化公司和被告人廉某某的行为均已触犯刑律,构成污染环境罪,遂判决被告单位明盛染化公司犯污染环境罪,被处罚金500万元,被告人廉某某犯环境污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5万元。被告单位及被告人均表示服判,不再上诉。此案是新环保法实施以来,中卫市首起污染环境刑事案件,也是腾格里沙漠被污染事件后首例宣判的案件。
“不防污染防监督”造就排污天堂
政府方面的不作为或许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政绩。发展靠GDP,GDP靠企业,抓住了企业,就能够升官发财,即使有一些环境污染,危及一些长远利益,也可以忽略不计。二是民生。关停污染企业,会导致大量工人失业,会影响安定团结,最终影响仕途,因之必须打出民生就业幌子,不敢采取果断措施。三是利害纠葛。污染企业的拍板上马、通过环评,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反过来,保护污染企业,又有助于掩盖自己的失责,甚至是某种难以言说的“幕后交易”。四是善意“创举”。在某些官员眼中,沙漠排污或许是“创举”,可以“变废为宝”,于是,就有了组织专门力量日夜巡查,而反映情况的牧民却反遭调查。地方上这种“不防污染防监督”的扭曲行为,充分暴露了当地领导环保优先理念的迷失,有意无意助长了企业偷排漏排乱象的蔓延和泛滥。2014年09月15日星期一北京青年报
典型案例1: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
基本案情:自2006年10月份以来,被告单位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以下简称“紫金山金铜矿”)所属的铜矿湿法厂清污分流涵洞存在严重的渗漏问题,虽采取了有关措施,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该涵洞渗漏问题日益严重。紫金山金铜矿于2008年3月在未进行调研认证的情况下,违反规定擅自将6号观测井与排洪涵洞打通。在2009年9月福建省环保厅明确指出问题并要求彻底整改后,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整改措施不到位、不彻底,隐患仍然存在。2010年6月中下旬,上杭县降水量达349.7毫米。2010年7月3日,紫金山金铜矿所属铜矿湿法厂污水池HDPE防渗膜破裂造成含铜酸性废水渗漏并流入6号观测井,再经6号观测井通过人为擅自打通的与排洪涵洞相连的通道进入排洪涵洞,并溢出涵洞内挡水墙后流入汀江,泄漏含铜酸性废水9176m3,造成下游水体污染和养殖鱼类大量死亡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上杭县城区部分自来水厂停止供水1天。2010年7月16日,用于抢险的3号应急中转污水池又发生泄漏,泄漏含铜酸性废水500m3,再次对汀江水质造成污染。致使汀江河局部水域受到铜、锌、铁、镉、铅、砷等的污染,造成养殖鱼类死亡达370.1万斤,经鉴定鱼类损失价值人民币2220.6万元;同时,为了网箱养殖鱼类的安全,当地政府部门采取破网措施,放生鱼类3084.44万斤。典型案例1: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裁判结果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认为:被告单位紫金山金铜矿违反国家规定,未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环保隐患,继而发生了危险废物泄漏至汀江,致使汀江河水域水质受到污染,后果特别严重。被告人陈家洪(2006年9月至2009年12月任紫金山金铜矿矿长)、黄福才(紫金山金铜矿环保安全处处长)是应对该事故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被告人林文贤(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厂长)、王勇(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分管环保的副厂长)、刘生源(紫金山铜矿湿法厂环保车间主任)是该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员,对该事故均负有直接责任,其行为均已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据此,综合考虑被告单位自首、积极赔偿受害渔民损失等情节,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判处被告单位紫金山金铜矿罚金人民币三千万元;被告人林文贤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被告人王勇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被告人刘生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对被告人陈家洪、黄福才宣告缓刑。典型案例2:
云南澄江锦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基本案情
2005年至2008年间,云南澄江锦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锦业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将含砷生产废水通过明沟、暗管直接排放到厂区最低凹处没有经过防渗处理的天然水池内,并抽取该池内的含砷废水进行洗矿作业;将含砷固体废物磷石膏倾倒于厂区外未采取防渗漏、防流失措施的堆场露天堆放;雨季降水量大时直接将天然水池内的含砷废水抽排至厂外东北侧邻近阳宗海的磷石膏渣场放任自流。致使含砷废水通过地表径流和渗透随地下水进入阳宗海,造成阳宗海水体受砷污染,水质从Ⅱ类下降到劣Ⅴ类,饮用、水产品养殖等功能丧失,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公私财产遭受百万元以上损失的特别严重后果。典型案例2:
云南澄江锦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裁判结果
云南省澄江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认为:被告单位锦业公司未建设完善配套环保设施,经多次行政处罚仍未整改,致使生产区内外环境中大量富含砷的生产废水通过地下渗透随地下水以及地表径流进入阳宗海,导致该重要湖泊被砷污染,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且应当认定为“后果特别严重”。被告人李大宏作为锦业公司的董事长,被告人李耀鸿作为锦业公司的总经理(负责公司的全面工作),二人未按规范要求采取防渗措施,最终导致阳宗海被砷污染的危害后果,应当作为单位犯罪的主管人员承担相应刑事责任。被告人金大东作为锦业公司生产部部长,具体负责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生产调度等工作,安排他人抽排含砷废水到厂区外,应作为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承担相应刑事责任。案发后,锦业公司及被告人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截污治污,可对其酌情从轻处罚。据此,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判处被告单位云南澄江锦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罚金人民币1600万元;被告人李大宏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被告人李耀鸿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5万元;被告人金大东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5万元。典型案例3:
重庆云光化工有限公司等污染环境案基本案情
重庆长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风公司”)委托被告重庆云光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光公司”)处置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次级苯系物有机产品)。之后,被告人蒋云川(云光公司法定代表人)将危险废物处置工作交由公司员工被告人夏勇负责。夏勇在未审查被告人张必宾是否具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的情况下,将长风公司委托处置的危险废物直接转交给张必宾处置。张必宾随后与被告人胡学辉和周刚取得联系并经实地察看,决定将危险废物运往四川省兴文县共乐镇境内的黄水沱倾倒。2011年6月12日,张必宾联系一辆罐车在长风公司装载28吨多工业废水,准备运往兴文县共乐镇境内的黄水沱倾倒。后因车辆太大而道路窄小,不能驶入黄水沱,周刚、胡学辉、张必宾等人临时决定将工业废水倾倒在大坳口公路边的荒坡处,致使当地环境受到严重污染。2011年6月14日,张必宾在长风公司装载三车铁桶装半固体状危险废物约75余吨,倾倒在黄水沱振兴硫铁矿的荒坡处,致使当地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并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企业的生产作业产生影响。经鉴定,黄水沱和大坳口两处危险废物的处置费、现场清理费、运输费等为918315元。典型案例3:
重庆云光化工有限公司等污染环境案裁判结果
四川省兴文县人民法院认为,被告重庆云光化工有限公司作为专业的化工危险废物处置企业,违反国家关于化工危险废物的处置规定,将工业污泥和工业废水交给不具有化工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被告人张必宾处置,导致环境严重污染,构成污染环境罪。被告人张必宾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倾倒危险废物,造成环境严重污染,且后果严重,构成污染环境罪。被告人周刚、胡学辉帮助被告人张必宾实施上述行为,构成污染环境罪。被告人张必宾投案自首,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据此,以污染环境罪分别判处被告重庆云光化工有限公司罚金五十万元;被告人夏勇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二万元;张必宾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二万元。对蒋云川、周刚、胡学辉宣告缓刑。判决宣告后,被告单位、各被告人均未上诉,检察机关亦未抗诉。涉嫌污染环境犯罪的案件数与实际被追究的案件数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当年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件数11171917当年结案的环境犯罪案件数4122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当年由企业排污引发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件数2214232317当年结案的环境犯罪案件数43238表一:2002年至2005年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件数与被追究污染环境犯罪的案件数表二:2006年至2010年由企业排污引发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件数与被追究污染环境犯罪的案件数地方政府干扰环境执法我国环保绩效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破坏环境的行为的刑事责任规定得不够。在民事责任缺位,行政责任软弱无力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刑事责任,根本不足以遏制污染者的违法冲动。规定法律责任最好的结局就是无需追究法律责任——因为所有人都守法。“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糟糕的是,现实中,许多规定了的法律责任也没能追究。中国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事件层出不穷,但就是没见过几个污染者或破坏者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刑事责任几乎是形同虚设。环保局是保密局吗?
是环境保护局,还是污染“保密局”
随着近年来企业污染问题的此起彼伏,公众对其的关注程度也是与日俱增。环保部门作为一级政府的职能部门,担负着保护环境的重任,理当对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秉公执法,及时将有关查处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潍坊环保部门毫不关心当地数十万群众可能潜在遭受深层地下水污染之苦,竟然白纸黑字地下发文件通知排污企业做好应对,这难免让人疑问,它到底是环境的保护局,还是污染的“保密局”?听有报道说,在山西煤矿安全与否能够左右官员的政治生命,在我看来,瓦斯爆炸和水污染是一个道理,矿工兄弟的生命无价,普通群众的生命同样也是无价的,面对一些由于严重水资源污染和缺乏有效监管而产生的“癌症村”,当地地方官员的政治生命更应该终结。只有这样,环保局才能真正成为环境的保护局。2013年2月18日,网传山东潍坊环保部门下发文件通知企业,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要对污水排放问题进行暗访调查,应做好应对。媒体称该通知为相关企业所发,为企业内部下发的通知。当地环保局否认曾下发此通知,称央视确实有来采访,但不是《焦点访谈》。(扬州晚报)潍坊地下水污染(中国青年报、东方早报)[北京青年报]治理地下水污染法律要有“法力”2013-03-01
访谈者:王石川
受访者:冷罗生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立法严重滞后,监管责任不明
环境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概念民事责任:(一)民事责任的概念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或侵害他人的财产权利或人身权利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里,一般是指公民、法人因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被害者人身或财产损失而应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的理论和实践表明,民事责任还包括破坏生态环境本身而应当承担的生态损害赔偿责任。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传统民事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过错责任原则环境污染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无过错责任原则《侵权责任法》第7条: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侵权责任法》第65条: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第66条:因污染环境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环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免责事由,是指因环境污染造成他人财产和人身损害时,因有法律规定的免除责任的条件而不承担民事责任。环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包括:不可抗力(我认为不可抗力不能作为环境污染侵害的免责事由)受害人故意(如果受害人有重大过失,可以减轻加害人的责任)第三人过错并非免责事由(《侵权责任法》第68条: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污染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污染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免责事由有以下两种情况在环境污染侵权中法定的特殊的不承担责任事由即免责事由,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1、旧《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3款规定:“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时,免于承担责任”。2、《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2条规定:“完全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损害的,造成污染损害的有关责任者免于承担责任:(1)战争;(2)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3)负责灯塔其他助航设备的主管部门,在执行职责时的疏忽,或者其他过失行为”。这里注意“不可抗力”的所指,在《民法通则》的一般规定中和本法环境污染侵权规定中的范围是不完全一样的。如:民法通则》规定的免责事由为“不可抗力”,即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自然灾害和部分社会事件(如战争、政府封锁及禁运等)。但在环境污染侵权中规定的范围相对较小,如《环境保护法》规定免责事由只限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的事由只限于“战争”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另外,对于与一般侵权行为相同的免责事由,如第三人过错、被侵权人故意等这里不再累述。环境污染的民事责任概念环境污染的民事责任:也称公害的民事责任,是指公民、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侵害了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人身所应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后果。
归责原则的转变: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
我国相关环境立法确定了无过错责任原则法律依据:《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
环境民事责任,在其构成要件上表现出特殊性,主观上的过错和行为的违法性不再是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而更加强调致害行为、损害结果和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民事责任形式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赔偿损失;(八)支付违约金;(九)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赔礼道歉。
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环境损害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补偿性的方式特别是赔偿损失是民事责任中最普遍、适用最广的方式。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领域特别是在因污染引起的民事责任中,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应该更多采用预防性的责任形式。排除危(妨)害或消除危险恢复原状损害赔偿恢复原状这种责任方式在我国的环境立法中运用得还非常不够;赔偿损失中的“损失”基本上不包括“生态损失”(《海洋环境保护法》除外)。无过错责任
(1)概念:是指因污染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也要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2)实行无过错责任的原因:①绝大多数污染损害都不是出于污染者的故意或过失,且其危害范围相当广泛;②污染企业的经营和获利,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污染环境和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基础上的。因此,不论加害者有无过错,由加害企业的收益中赔偿受害人的损失,才符合公平原则。(3)无过错责任的免责事由:①不可抗力;②受害人故意或重大过失;③第三人故意或过失。无过错责任法律特征无过错责任适用于损害后果的发生为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所导致的场合。无过错责任是与过错责任相并列的责任形式但并不意味着是对等的若系。无过错责任的宗旨在于合理补偿损失。无过错责任限制了一般免责事由的适用。因果关系是决定无过错责任的要件。公害民事责任概念公害民事责任:是指因污染危害环境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人身损失的公民或者法人承担民事法律后果的方式。实体法程序法特点平等主体中立裁判举证倒置因果推定诉讼时效程序法行政调解处理
申请——受理——调查——调解——执行意义没有强制力民事诉讼程序
注意:海洋法的“代为索赔”制度环境民事诉讼的现实不受理《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第123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运载工具用顶部行李箱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外墙保温工程质量保修合同
- 纸制杯垫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特色食材供应合同
- 探测器用接口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建筑质量保证合同
- 2024年度技术合同:便利店智能化系统开发与实施
- 蛋白质补充剂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化妆品销售代理合同
- 2024年度建筑行业材料采购合同
- JJF 1659-2017PM2.5质量浓度测量仪校准规范
- GB/T 40386-2021再生纯铝原料
- GB/T 3766-2001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GB/T 25249-2010氨基醇酸树脂涂料
- GB/T 23114-2008竹编制品
- 松下panasonic-视觉说明书pv200培训
- 单县烟草专卖局QC课题多维度降低行政处罚文书出错率
- 【桌面推演】XX应急预案桌面推演方案
- 外研版五年级英语上册期末复习要点
- 手机摄影入门教程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46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