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培训交流及研讨会会议纪要_第1页
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培训交流及研讨会会议纪要_第2页
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培训交流及研讨会会议纪要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培训交流及研讨会会议纪要为进一步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测评工作进度,切实提高我国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能力建设,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的委托,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以下简称科技中心)于4月25日-26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了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培训交流及研讨会。来自建设相关管理部门及国家级和省级建筑能效测评机构共八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阐述了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分析了不同气候区域不同技术特点的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能效标识项目特点和检测技术,交流讨论了建筑能效测评标识能力建设和工作进展情况。会议纪要如下:一、培养和提升建筑能效测评标识能力水平科技中心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对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的管理框架、测评方案、标识流程、监督管理、试点实施情况和《建筑能效标识技术标准》编制情况等内容进行了介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七家国家级测评机构分别对居住建筑土壤源热泵系统性能检测、公共建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热水系统技术方案分析及检测、上海市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体制和技术标准、分体家用空调采暖系统性能检测要点及太阳能光热系统性能现场测试、垂直埋管水环式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及机组性能检测、寒冷地区锅炉采暖系统及供热计量检测与分析、多联机独立新风系统及散热器采暖计量、建筑电耗及水耗实测方法等不同气候区域不同技术类型的标识建筑技术特点和检测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同时参会代表就建筑能效测评的技术措施、省级测评机构的建立健全、能力培养以及与国家级测评机构的合作、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的管理体制、推进力度、宣传交流和扩大应用范围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与交流。参会代表对建筑能效标识框架及流程、测评报告格式及内容深度、检测方法及测评资料收集等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有了统一完整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了建筑能效标识的管理制度要求,掌握了建筑能效测评的技术措施和检测要点,并结合自身条件明确了下一步工作安排,有助于提高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工作能力。二、提高认识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工作的重要性会议指出,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是明示建筑节能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测评报告和标识项目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二是根据我国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需求和国家未来发展趋势,把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工作做好,国家带动地方,形成国家和省的两级体系,利用国家已有政策,在本省创造条件发挥机构的作用,科学扎实地做好测评工作。三是对于已获得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测评机构,要根据有关文件的规定适时进行考核评价工作,检验测评机构在过去三年中的工作成效和能力发展水平。会议还简要介绍了“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新建建筑节能、北方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区域示范、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测与改造和绿色建筑行动计划,以及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对促进建筑节能定量化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三、进一步实施好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会议阐述了我国推行建筑能效标识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推行建筑能效标识的障碍及进展,并指出我国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要求还有不少差距。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的实施范围,包括《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的国家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相关文件规定的国家和省级示范工程以及自愿申请建筑能效标识的建筑项目。会议提出了增强能力、服务社会的目标,要及时制定并发布《建筑能效标识技术标准》,规范和完善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模拟计算软件,加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