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名:《岩性地层油气勘探理论与实践》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课程英文名称:SeismicLithologicInterpretation
前置课程:地震勘探原理,地震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沉积学,计算机科学等.教材主要参考书目1、碳酸盐岩地震学IbrahimPalaz主编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19982、地震储层资料预测朱广生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3、中国隐蔽油气藏勘探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编辑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4、储层地震地层学刘震主编地质出版社1997年5、地震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及实例CNPC地球物理勘探局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课程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地震波传播速度及测定方法,岩性圈闭的识别,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储层预测原理及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初步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专业中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渗透学科前沿问题,懂得所学的基本理论的意义及价值。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第0章绪论2’第一章地震波速度资料解释与应用4’第二章地震储层预测技术4’第三章地震属性在储层研究中的应用4’第四章地震资料在含油性检测中的应用4’第五章AVO技术分析与应用4’绪论★隐蔽油气藏的概念★隐蔽油气藏研究概况★地震勘探原理★隐蔽油气藏的分类★隐蔽油气藏的研究意义★地球物理勘探原理及方法★隐蔽油气藏的概念隐蔽油气藏:
在现有理论和技术条件下,从物探和测井等资料上不能直接发现或识别出来的油气藏概称为隐蔽油气藏。英文表述为:SubtleReservoir,对应圈闭称为:SubtleTrap。萨维特(C.H.Savit)(1982),所谓隐蔽圈闭(subtletrap),是用目前普遍采用的勘探方法难于圈定其位置的圈闭。关于隐蔽油气藏(subtletrap)的概念,最早是由卡尔(1880)提出的。1919年世界上发现了第一个非背斜油藏。威尔逊(1934)提出了非构造圈闭(nonstructuraltrap)是“由于岩层孔隙度变化而封闭的储集层”的观点。莱复生(A.I.Levorsen)(1936)提出了地层圈闭(stratigraphictrap)的概念,并发表了题为“地层型油田”的论文。莱复生(A.I.Levorsen)(1964)认为隐蔽圈闭(subtletrap)(是构造、地层、流体(水动力)多要素结合的复合圈闭哈尔鲍蒂(H.T.Halbouty)(1972,1982)
将地层圈闭、不整合圈闭、古地形圈闭等统称为隐蔽圈闭(subtletrap)。国外发现的典型隐蔽油气藏实例东德克萨斯油田不整合面遮挡油气藏美国尤因塔盆地Altamont-Bluebell油田裂缝油气藏产油页岩裂缝油藏模式北美国密执安盆地深河油田物性封闭油藏0618南II平面图西东0米50下门维尔组莱尔顿组索图斯组密西西比系剖面图河道砂加拿大阿尔伯达西南部格林德—福尔切油气田砂岩透镜体油藏国外发现的典型隐蔽油气藏实例隐蔽油气藏沉积相侧向变化形成的(1)地层尖灭形成的(2)超覆与地下露头形成的(3)河道与山谷充填形成的(4)成岩作用形成的(5)裂缝形成的(6)毛管力形成的(7)定义:
不能完全依据等高线圈定的油气藏称为隐蔽油气藏.它们包括纯的地层油气藏和复合型油气藏.
分类美国C&C公司对隐蔽油气藏的分类6543217绪论★隐蔽油气藏的概念★隐蔽油气藏研究概况★地震勘探原理★隐蔽油气藏的分类★隐蔽油气藏的研究意义★地球物理勘探原理及方法隐蔽(地层)圈闭,35%复合圈闭,30%压实/沉降圈闭,9%隆起/底辟圈闭,4%走向/滑脱圈闭,9%挤压圈闭,9%拉伸圈闭,4%世界不同油藏比例57%43%49%51%全坳陷探明储量27.58隐蔽油气藏探明11.80亿吨+全坳陷探明储量亿吨隐蔽油气藏探明储量11.80亿吨岩性油气藏探明储量6.02亿吨+济阳坳陷隐蔽油气藏探明储量比重构造油藏35%★隐蔽油气藏的研究意义(1)比例高★隐蔽油气藏的研究意义(2)规模大隐蔽油气藏的规模和产能可以与常规油气藏比较05101520250-5050-100100-200200-300300-400400-500500-600600-700700-800800-900900-10001000-20002000-30003000-40004000-50005000-60006000-70007000-80008000-90009000-10,00010,000-100,000>100,000原始储量(millionbblofoilequivalent)油气藏个数油气藏总数量=127★隐蔽油气藏的研究意义(3)潜力大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1,600,000澳洲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原始储量(MMBOE)N=91N=11N=9N=3N=10N=3油气藏总个数目前已发现的70%的大的隐蔽油气藏分布在北美地区绪论★隐蔽油气藏的概念★隐蔽油气藏研究概况★地震勘探原理★隐蔽油气藏的分类★隐蔽油气藏的研究意义★地球物理勘探原理及方法★隐蔽油气藏的分类①从判别的难度上进行分类特征性隐蔽的油气藏:无法从目前所获得的资料中判别出油气藏的外观特征,包括盖层、储层和油气水边界等。它们中有低幅度构造油气藏、不整合面油气藏以及溶洞和裂缝类油气藏等。特征上无法辨认。技术性隐蔽的油气藏:无法用现有技术判识出油气(层)藏的存在,它们中主要包括在测井曲线中呈“三低”特征(低孔隙度、低饱和度、低电阻率)的油气藏。技术上无法(用现行的录井和测井等技术)识别。机理性隐蔽的油气藏:用传统理论无法预测其存在或发现后无法解释其成因的非常规性油气藏,它们中有深盆气藏、露头油藏、煤层吸附气藏和水合甲烷气藏等。机理上无法(用常规的油气地质理论)解释。②从隐蔽的方式上进行分类隐蔽油气藏分类及其成因模式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分类代号名称地质特征基本模式名称实例亚类形成条件与成因机理研究进展存在问题Ⅰ储集岩体通常条件下,在地震剖面上无法识别出圈闭中储层的形态与圈闭中油气的存在岩性砂体泥岩裂缝碳酸盐溶洞河道砂岩体、深水浊积砂岩体泥岩中成岩裂缝泥岩中构造裂缝剥蚀不整合面地下水溶漓带坡折带控砂理论构造绕曲控继理论叠合不整合面控洞叠合枢纽带控油预测方法众多成因机理清楚,分布规律复杂Ⅱ隐蔽式油气藏通常条件下,在地震剖面上无法识别出圈闭中盖层的封堵形式及圈闭中油气的存在受温压和介质条件诸方面控制,产状多变复隐蔽式油气藏Ⅲ水动力封阻重力拖曳毛管力束缚分子溶解分子吸附分子结合ⅠAⅠBⅠCⅡAⅡBⅡCⅢAⅢBⅢC水动力封阻潜水面上重力拖曳毛管力束缚温压较高,水矿化度较低地区压力高、煤温度低变质程度高、外部封闭条件较好压力低温带。两极永久冻土下及低纬度陆坡带储量巨大,目前开采工艺复杂,预计在15年后可望投产利用在含煤盆地普遍存在,有10-30%可供利用普遍存在发育,但目前能够利用的仅有10-15%普遍存在,利用价值很低。只形成在构造变动较强烈地区只形成在水动力条件相对活跃地区富集机理不明主控因素复杂预测方法困难富集原理清楚主控因素复杂预测方法处于探索碳酸盐岩不整合与溶洞型油气藏水动力封闭油气藏露头油藏深盆气藏压力(MP)埋深()Z水溶气藏超压异常煤层吸附气藏水合甲烷气藏裂缝油气藏隐蔽式油气藏封盖条件形态特征吸附(吸)拉引(诱)推(赶)(携)带(疏)导结合H2OCH4③从油气富集动力学机制上分类高压低势毛管力浮力流体分子分子油气藏动力学成因模式与分类(1)形成条件与主控因素分布特征实例成藏机理油气藏动力学成因类型运聚动力与作用方式油气成藏模式代号模式运聚方式动力名称代号吸拉Ⅱ低压流场吸拉油气运聚成藏压力埋深负压区静水压力Ⅱ1Ⅱ2Ⅱ3挤压作用造成构造虚脱形成低势负压区分布在盆地有效源岩区内与褶皱虚脱作用伴生的构造带中塔里木库车依南2和克拉2等气田断层开启造成低势负压区分布在盆地有效源岩区内与断裂作用伴生的构造带中渤海湾商河西油田等剥蚀减压砂体回弹造成低势负压区分布在盆地有效源岩区内受剥蚀减压作用影响明显的构造带中萨尔图构造油藏低压驱赶高压Ⅰ高压流场驱赶油气运聚成藏压力埋深顶板超压流体封存箱水静压力Ⅰ1Ⅰ2原生油气藏受断裂破坏,油气再次运移成藏分布在原生油气藏顶上方准噶尔盆地西斜坡断裂带次生油气藏异常高压流体封存箱破裂,流体向外释放导致油气成藏分布在流体高压封存箱顶板破裂处或上方塔中4油气藏Ⅰ1Ⅰ2流体饱和气油水气藏温压降低油气运移Ⅲ油水携带溶解气运移释放聚集成藏携带Ⅲ2Ⅲ1a.与断裂伴生的圈闭b.与断层相沟通的深部位有效的源岩c.源岩主要以油溶相和水溶相排气①沿断裂带分布②剖面上成叠瓦状③下油上气④源区内或周边上方浅层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凹陷黑帝庙层富集的气藏a.与源区中心连接的输导层和斜坡带b.含Ⅰ和Ⅱ类母质并以溶解态排气为主的源岩①源岩中心周边斜坡带②剖面上成串珠状③近源深部为油远源浅层为气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阿拉新等气田Ⅲ1Ⅲ2①优势通道②运移通道③非运移通道输导浮力Ⅳ浮力顺优势通道输导油气运聚成藏①②③Ⅳ1Ⅳ2Ⅳ3不整合面作为优势通道连接源区和圈闭分布在与有效源岩连通的不整合面上下塔北隆起奥陶系风化壳油气藏断裂作为优势通道连接源区和圈闭分布在与有效源岩沟通的断裂带中任丘震旦系白云岩油气藏高孔渗地层作为优势通道连接源区和圈闭分布在与有效源岩沟通的输导层内泌阳凹陷双河油气田Ⅳ1Ⅳ2Ⅳ3油气藏动力学成因模式与分类(2)引入Ⅴ毛管力引入油气聚集成藏DdD>>dⅤ高孔渗性孤立砂体受有效烃源岩包围分布在三角洲或冲积扇前缘砂岩体和浊积砂岩体发育区梁家楼浊积砂体油藏油气藏类型运聚动力与作用方式代号名称动力运聚方式成藏机理代号油气成藏模式模式形成条件与主控因素分布特征实例Ⅵ深盆(油)气外排水聚集成藏(油)气体积膨胀力排推Ⅵ1Ⅵ2Ⅵ3D水封气门限D>D0D0D<D0气源a.致密的储集层
(φ<10%,k<1md)b.能以游离相大量排气的源岩
c.严密的底封盖层d.平缓和稳定的构造环境①煤系地层发育的盆地②凹陷中心或斜坡带③埋深较大或储层物性差的地层领域加拿大阿尔伯达深盆气田孔径Ⅶ煤层瓦斯气吸附聚集成藏分子吸附力吸附CH4煤Ⅶ盖层煤层a.煤的类型和形成环境b.煤的组成和煤阶c.煤的孔隙结构d.煤的温压条件①含煤盆地②封盖条件较好的煤层内③煤层吸附气能力强淮北矿区煤层甲烷气藏Ⅷ水合甲烷气聚集成藏分子结合力结合H2OCH4Ⅷ海平面a.低温b.高压c.足够量气量①地球两极永冻区②300/1000m水深的深海、半深海和大陆斜坡西西伯利亚盆地麦索亚赫水合甲烷气藏,墨西哥和中美洲附近的太平洋中的水合甲烷气藏极地永久冻土水合固态甲烷Ⅷ2Ⅷ1毛管力绪论★隐蔽油气藏的概念★隐蔽油气藏研究概况★地震勘探原理★隐蔽油气藏的分类★隐蔽油气藏的研究意义★地球物理勘探原理及方法1977年,石油工业出版社翻译出版E.K.Robert主编《地层圈闭油气田勘探方法》1980年,张渝昌发表了“从盆地演化看江苏油气远景”的论文(《石油实验地质》
第三期),首次谈论了我国实际盆地隐蔽油气藏的勘探问题;1980年,杨俊杰在甘肃省石油学会第二年会上发表了“陕甘宁盆地南部侏罗系古地貌油田形成条件及其油藏序列的探讨”,首次研究了我国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机理问题;1983年,我国在江苏无锡召开第一届全国隐蔽油气藏学术研讨会,并由《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编辑部编辑出版了论文集《中国隐蔽油气藏勘探论文集》1986年,胡见义等首次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非构造油气藏》方面的讲义1990年,石油大学盆地分析研究室编写了我国第一本岩性油气藏方面的专著《岩性油藏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勘探技术》1996年,我国在青岛召开了全国第二届隐蔽油气藏学术研讨会,由潘元林等主编出版了论文集《中国隐蔽油气藏》;2003年,我国在北京昌平召开了第三届隐蔽油气藏国际学术研讨会,由李丕龙庞雄奇主编出版了<<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勘探>>论文集.国内发表的关于隐蔽油气藏的代表著作存在的问题:
局限于地层岩性油气藏/局限于形成条件与勘探方法研究1930年,美国C.M乔伊纳在东德克萨斯发现地层油藏;1966年,美国莱复生在AAPG发表ObscureandSubtleTraps(隐蔽圈闭)论文;1972年,美国E.K.Robert主编了《地层油气藏》一书,分勘探方法、勘探实例两册,首次提出了隐蔽油气藏勘探问题;1974年,美国DanielA.Busch出版了第一部隐蔽圈闭勘探技术方面的专著
《砂岩地层圈闭—勘探技术》(周祖轩译,石油工业出版社,1980年);1976年,C.E.B.Conybeare出版了《砂岩体油气田地貌学》,其中相当篇幅讨论了隐蔽油气田;1980年,美国AAPG和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制定召开“关于寻找隐蔽圈闭应用原理讨论会”计划;1981年,美国AAPG在旧金山举行年会,开展了隐蔽油气藏专题研讨会,宣读
18篇论文。由M.T.Halbont主编出版了《寻找隐蔽油气藏》专著;国外发表的关于隐蔽油气藏的代表著作存在的问题:
局限于地层岩性油气藏/局限于勘探方法研究国内外油气勘探实践基本成果与认识(1)隐蔽油气藏的规模和产能可以与常规油气藏比较05101520250-5050-100100-200200-300300-400400-500500-600600-700700-800800-900900-10001000-20002000-30003000-40004000-50005000-60006000-70007000-80008000-90009000-10,00010,000-100,000>100,000原始储量(millionbblofoilequivalent)油气藏个数油气藏总数量=127已发现的隐藏油气藏70%位于美洲地区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1,600,000澳洲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美洲原始储量(MMBOE)N=91N=11N=9N=3N=10N=3油气藏总个数=127国内外油气勘探实践基本成果与认识(2)隐蔽油气藏油气柱高度分布范围较宽0246810121416180-100100-200200-300300-400400-500500-600600-700700-800800-900900-10001000-11001100-12001200-13001300-14001400-15001500-16001600-17001700-18001800-19001900-2000>2000油气藏内油气柱高度(ft)频率数油气藏总个数=116国内外油气勘探实践基本成果与认识(3)90%以上的隐蔽油气藏被发现在前陆/被动大陆边缘/内克拉通/裂谷四类盆地前陆内克拉通裂谷被动陆缘三角洲/盐WrenchIntrashelfBasinBackarc盐逆冲带0102030405060708090100油气藏个数油气藏总数=174N=3N=3N=3N=4N=7N=7N=12N=19N=21N=95国内外油气勘探实践基本成果与认识(4)主要的圈闭成藏机理0102030405060毛管力圈闭裂缝圈闭成岩作用圈闭沉积相侧向变化圈闭河道或山谷充填圈闭不整合削截和超覆圈闭侧向沉积尖灭圈闭油气藏个数N=9N=10N=13N=21N=33N=39N=49油气藏总个数国内外油气勘探实践基本成果与认识(5)隐蔽(地层)圈闭,35%复合圈闭,30%压实/沉降圈闭,9%隆起/底辟圈闭,4%走向/滑脱圈闭,9%挤压圈闭,9%拉伸圈闭,4%世界不同油藏比例构造油藏35%比例高国内外油气勘探实践基本成果与认识(6)深水勘探发现的三分之二以上的油气藏是隐蔽型油气藏绝大多数的地层型隐蔽油气藏的倾角<2度0102030405060700-11-22-33-44-55-66-77-88-99-1010-1515-2020-2525-30>30油气藏中储层的平均倾角(degrees)频率油气藏个数=174国内外油气勘探实践基本成果与认识(7)有效产层厚度薄但分布面积大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1,00010,000100,0001,000,00010,000,000原始产层面积(acres)平均产层厚度(ft)油气藏总个数=119国内外油气勘探实践基本成果与认识(8)隐蔽油气藏的储层年代大都是三叠系和白垩系010203040506070TERTIARYCRETACEOUSJURASSIC-CRETACEOUSJURASSICTRIASSICPERMIAN-TRIASSICPERMIANCARBONIFEROUSDEVONIAN-CARBONIFEROUSDEVONIANSILURIAN-DEVONIANSILURIANORDOVICIAN地层年代油气藏个数油气藏总个数=174国内外油气勘探实践基本成果与认识(9)隐蔽油气藏的孔隙度与渗透率分布特征平均的基质孔隙度(%)砂砾岩石灰岩和白云岩煤/页岩/粉砂岩等010203040506070800-5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频率油气藏总个数=168国内外油气勘探实践基本成果与认识(10)01020304050600.001-0.010.01-0.10.1-11-1010-100100-10001000-1000010000-100000平均基质渗透率(mD)频率砂砾岩碳酸岩煤与页岩等油气藏总个数=142绪论★隐蔽油气藏的概念★隐蔽油气藏研究概况★地震勘探原理★隐蔽油气藏的分类★隐蔽油气藏的研究意义★地球物理勘探原理及方法★地球物理勘探原理它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GravitySoundWavesElectricityMagnetics★地球物理勘探方法1、重力法……岩石密度差异2、磁法……岩石磁性差异3、电法……岩石电性差异4、地震勘探方法……岩石弹性差异★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绪论★隐蔽油气藏的概念★隐蔽油气藏研究概况★地震勘探原理★隐蔽油气藏的分类★隐蔽油气藏的研究意义★地球物理勘探原理及方法可控震源)仪器车检波器)接收到的反射波陆地石油地震勘探示意图★地震勘探原理★地震勘探原理由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穿过地下介质运动,遇到弹性分界面返回地面,用专门仪器接收地震波,得到地震记录。对接收到的地震记录进行处理、解释,从而了解地下介质的情况,这个过程叫做地震勘探(SeismicExploration)第一章地震波速度资料解释与应用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几种地震速度的概念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一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岩性的影响
岩石类型速度(米/秒)沉积岩1500~6000
花岗岩4500~6500
玄武岩4500~8500
变质岩3500~6500一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
岩石类型速度(米/秒)
砾岩碎屑(干砂)200~800
砂质粘土300~900
湿砂600~800
粘土1200~2500
疏松砂岩1500~2500
致密砂岩1800~4000
泥质页岩2700~4100
石灰岩、致密灰岩2500~6100
石膏、无水石膏3500~4500
泥灰岩2000~3500
岩盐4200~5500
冰3100~3600沉积岩的波速
一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密度的影响除了波动方程导出的严格公式外,已经可以肯定,速度与密度的关系近似为线性关系,随着密度的增加,速度也会增加。另外,国外对大量岩石样品做了物性研究后,提出了下列经验公式:
但是,速度与密度的关系随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异,在每个地区应该存在一定的关系一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与埋深的关系大量实际资料表明,在岩性和地质年代相同的条件下,地震波的速度随岩石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其原因主要是埋深控制地层压实程度的高低。一般地,存在如下公式:
一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与地质年代的关系在相同埋深条件下,地质年代增加时,因塑性介质的蠕变,造成压实程度增高,成岩作用时间较长,岩石较致密,进而速度升高。
一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与孔隙度的关系研究表明,岩石类型相同、成分相近,孔隙度增大,速度则减小。碎屑岩的孔隙度通常随岩石致密程度和胶结程度的增大而减小,其速度随胶结程度的增大而增大。一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与孔隙流体性质的关系岩石孔隙中含油、气或水时,岩石的波速会降低,引起波阻抗的变化,并导致反射振幅发生变化。油层速度一般略小于水层速度。Domenico效应:当孔隙较大时,储层部分含气会造成与全部含气相当,或甚至更大的降速效应。Domenico效应提醒地质家用速度降低判断气层具一定的风险性,他们可能是一个非工业性气层。一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一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温度升高,速度减小;
压力增大,速度减小。控制地层速度的四种微观因素颗粒矿物成分(石英、长石、岩屑等)孔隙度孔隙流体成分孔隙充填胶结物成分
几种地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定义一组水平层状介质中某一层以上介质的平均速度就是地震波垂直穿过该层以上各层的层厚度与总的传播时间之比。
几种地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地层模型水平层状介质——(平均速度)数学模型几种地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第二种定义地震波传播时真正遵循的是“沿最小时间路程传播”第二种定义所做的“波直线传播是沿着最短路程”在非均匀介质中(如层状介质),最小时间路程将不是直线而是折线。也可以定义为:“在水平层状介质中,波沿直线传播所走过的总路程与所需总时间之比。”
几种地震速度的概念均方根速度定义均方根速度是每层的速度传播时间(ti)加权后平均再开方的值。几种地震速度的概念均方根速度数学模型第二种定义或定义:“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当作双曲线,求出的波速就是这一水平层状介质的均方根速度。水平层状介质均匀介质水平界面简化为几种地震速度的概念叠加速度定义通过计算速度谱求得的速度,να。地层模型(1)对于倾斜界面、均匀介质时:(2)对于水平层状介质时:适合于各种地层模型情况数学模型几种地震速度的概念层速度定义在地震勘探中把某一速度层的波速叫做这一层的层速度。速度层指地层剖面上从浅到深按速度差异所划分的一系列层段。
单个岩层的速度
以上几种速度都反映地震波在所有各层中总的传播情况,但并不反映单个岩层的速度。地层模型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一)岩石体积物理模型层速度与岩性的定量关系:—层速度;—砂岩速度;—泥岩速度;—砂岩百分比纯砂岩和纯泥岩的速度,一般随埋深变化而变化,所以也称之为压实曲线。
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一)岩石体积物理模型对于砂泥岩互层的地层,其波速与砂泥岩所占比例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建立砂泥岩百分比与地震波速的关系(或量板),即可利用地震速度资料预测砂岩百分含量。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二)实现步骤利用地震速度预测岩性,实现定量解释主要包括:速度-岩性量板制作;地震层速度资料的获取;速度-岩性的转换与绘制砂岩百分含量平面分布图。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速度-岩性量板制作(或称为砂泥岩压实曲线的制作)由于砂泥岩的波速不仅与砂泥岩含量有关,也与其埋藏深度有密切关系。同样的砂泥岩比在不同埋深,会有不同的速度值,如用层速度来作砂泥岩的岩性估算,必须校正埋深(压实)的影响。速度-岩性指数图板就是作这种校正用。速度-岩性量板的制作包括:测井岩性解释,速度-岩性量板的制作。速度-岩性指数图板的作用速度-岩性量板制作(1)测井岩性解释为了制作速度-岩性图板,要对测井-录井资料进行认真的解释,最好能分出纯砂岩、纯泥岩段及其速度值。实际上,地下岩性剖面除发育纯砂岩、纯泥岩段外,还发育砾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等过渡岩性,且地层的结构也是不均一的,厚度有大有小。为了做到系统采样,真实地反映井下岩性变化情况,一般分为砂岩和泥岩两个大类,并选用层厚大于2~5m的岩性较纯、电性特征明显的层作为取样点。速度-岩性量板制作(1)测井岩性解释岩性识别主要依据声波时差曲线和钻井岩性剖面。速度-岩性量板制作(2)速度-岩性量板的具体制作:在利用解释出的(v-H)原始数据制作速度-岩性量板时,具体做法有三种,即:数学统计法、散点法和对应取值法。目前应用做多的是对应取值法。速度-岩性量板制作(2) 速度-岩性量板的具体制作:数学统计法(又称为用幂函数拟合法)通过分析,认为本工区的层速度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可用如下幂函数表示:式中,Z是某层中心点的埋藏深度,a、n为常数项,由统计资料求得a值与砂泥岩含量之间的关系。将100%纯泥岩所分布的平均曲线位置定为岩性指数等于1,而100%纯砂岩所分布的平均曲线定为岩性指数等于5。并对t0>1.0s时,用以上公式来表示层速度随深度的变化规律。速度-岩性量板制作(2) 速度-岩性量板的具体制作:数学统计法(又称为用幂函数拟合法)此方法是知道层速度和层的中心埋藏深度就可以利用此图板内插出其岩性指数来,并可对砂泥岩百分比作出定性估计。校正埋深影响的岩石指数图版速度-岩性量板制作(2) 速度-岩性量板的具体制作:散点法在井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可利用速度谱资料求得的层速度来制作速度-岩性图板。其基本方法是,划分地震层序,并计算层速度,按各层序中心点深度把所计算的层速度值展布到v-H坐标上,作数据点分布区域的包络线,下限为100%泥岩,上限为100%砂岩,再用少量井的资料进行检验。这种情况得出的图板精度较差。某海区第三系层速度速度-岩性量板制作(2) 速度-岩性量板的具体制作:对应取值法(声波测井曲线法)读取(砂岩和泥岩)声波测井值。求砂泥岩的速度。速度-岩性量板制作对应取值法(声波测井曲线法)绘制速度-深度交汇图速度-岩性量板制作对应取值法(声波测井曲线法)砂泥岩压实曲线的拟合(多项式拟合)纯砂岩压实曲线纯泥岩压实曲线速度-岩性量板制作对应取值法(声波测井曲线法)多井砂泥岩压实模型综合砂泥岩压实曲线彩401、彩402、彩403、彩404单井砂泥岩压实曲线利用声波时差资料编制压实曲线砂泥岩压实曲线
彩47、彩501、彩502、彩16单井砂泥岩压实曲线
利用声波时差资料编制压实曲线砂泥岩压实曲线
阜12、阜101、阜11、阜5单井砂泥岩压实曲线
利用声波时差资料编制压实曲线彩32、彩35、彩36、阜2单井砂泥岩压实曲线
砂泥岩压实曲线利用声波时差资料编制压实曲线压实模型阜7型压实模型(包括阜7、阜13井)阜8型压实模型(包括阜2、阜4、阜5、阜8、阜11井)阜12型压实模型(包括彩阜12、阜101井)从压实曲线总结出三种压实模型中央凹陷区砂泥岩压实模型
莺东斜坡带砂泥岩压实模型
莺歌海盆地埕北断阶带综合压实模型
沉积盆地砂泥岩速度类型图(据刘震等,1993)
正常型波动型等速型异常型速度-岩性量板制作(3) 地震层速度-岩性量板获得:由声波测井资料获得的速度岩性量板,不能直接用于地震层速度岩性解释。声波测井与地震勘探由于震源不同,声波测井受井眼低速带、基线漂移等方面影响,两者所获得的地层层速度存在较大误差,往往是地震速度高于声波速度。通常的做法是将地震层速度量板与声波层速度量板进行比较,采用平移法消除误差,即可使地震层速度量板适应于层速度-岩性转换。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地震层速度资料的获取(1)速度谱的解释。(2)计算层速度(3)计算层深度(4)数据平滑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地震层速度资料的获取(1)速度谱的解释剖面上方每1km有一个速度数据表t0(s)Vrms(m/s)Vint(m/s)0.5230023000.8290030501.2310034502.5320036004.0400042005.856005000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地震层速度资料的获取(1)速度谱的解释速度谱解释要点①排除断面波或绕射波的高速极值点(能量团)②排除多次波的低速能量团,按趋势取值;③能量团时间应与剖面反射时间对应;④在同一剖面上,叠加速度横向变化应当是渐变的,凡是突然变化点,均有问题,应加以修改。叠加速度谱资料及其解释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地震层速度资料的获取(2)计算层速度:用Dix公式计算层速度,注意倾斜层的倾角校正,一般选取层内双程时间要大于100ms以上的层计算,层太薄,计算出的速度精度不能保证。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地震层速度资料的获取(3)计算层深度:因v与深度有关,t0时间应是层中点的时间,也是两个能量团之间中点对应的t0时间;换算深度要用平均速度曲线。(4)数据平滑:层速度原始数据算出后标在平面图上,数据差异可能比较大,须对其加以平滑,才可能看出平面变化总趋势和规律;平滑的方法采用线平滑和面平滑均可。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地震层速度资料的获取校正前校正后层速度二维平滑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速度-岩性的转换有了岩性指数图板,又作出了同一层位的速度-深度平面图,就可以把后者转换成砂泥岩百分比,并绘制砂岩百分含量平面分布图,再根据划分出的10%,20%,……,50%砂岩与泥岩的含量确定砂岩横向分布和相带。层速度估算砂泥岩百分比速度-岩性的转换计算岩性指数用岩石体积物理模型求解岩性指数:岩性指数校正理论计算的岩性指数应该用钻井岩性指数校正:Ps`=Ps-Ps莺歌海盆地莺二段上部地层(S27-S28)砂岩指数等值线图
砂岩指数平面分布表示岩相变化:东高西低
准东地区第二章储层参数预测2-1
储层孔隙度预测碎屑岩孔隙度预测方法石灰岩孔隙度预测2-2
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基本知识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方法2-3地震反演技术2-4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从勘探和开发的角度来看,目前对储层孔隙度和孔隙流体压力的预测显得最为重要。确定一个储层的诸项参数中,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估算的参数之一。过去碎屑岩、石灰岩都是用同一方法估算,目前这两大类储层的预测方法已分开。
2-1储层孔隙度预测孔隙度,是指单位体积岩石中的孔隙体积,即
=V/V100式中:V是所有孔隙空间的总体积
V为岩石的体积
注:一般而言,孔隙度是地层中可以被流体(即油气和原生水)占据的孔隙体积。有效孔隙度:存在压差时,单相流动的流体饱和于孔隙,并作稳定流动时,此流动的流体所经过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2-1储层孔隙度预测孔隙度测定的方法很多,它可以通过钻井取芯、数学模型、地震测井、地震资料预测等方法获得。通常用地震资料预测孔隙度有三种主要方法:1.井控约束反演法,它可以同时给出岩性剖面和孔隙度剖面,但精度不高;2.是将地震剖面反演成波阻抗剖面,并根据已知井目的层实测的孔隙度来建立波阻抗孔隙度经验公式,再由波阻抗这个参数来估算孔隙度;3.是Wyllie公式或修正公式方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2-1储层孔隙度预测
实践证明,对大多数沉积岩,特别是非泥质胶结的沉积岩,如砂岩或者鲕状灰岩,采用Wyllie公式计算孔隙度是可行的,但是其精度往往不会很高。通常,为了提高精度,需要先根据实测的孔隙度值(在人机联做工作站上由Wyllie公式求得)和本区的物性资料求取经验公式;然后再用此经验公式对求取的孔隙度值进行标定,并在人机联做工作站上求取孔隙度值,这样得出的结果较为可靠。2-1储层孔隙度预测一、碎屑岩孔隙度预测方法方法分两类:一是时间平均方程二是经验公式1时间平均方程(双相介质)
11—-----=----+--------VPVfVpm
2三相介质的时间平均方程(也叫修正Wyllie公式)
11—11----=-----+-------+R*(-----—------)VPVfVpmVhVpm
R—泥质含量体积百分比
Vh—为泥质中P波速度2-1储层孔隙度预测3Pickett公式:Pickett在本世纪内1963年提出的纵波速度与孔隙度的经验公式是:1/Vp=a+bφ式中a和b是常数,须事先求得这两个常数.2-1储层孔隙度预测4双波速公式计算孔隙度
VP=a1-a2-a3cai0VS=b1-b2-b3cbi05横波公式
1/Vs_1/Vsm
=_________________1.12_1/Vsm式中:VS—岩石中横波速度
Vsm—岩石骨架中横波速度
1.12—表示孔隙流体中假想的横波旅行时孔隙度预测方法流程图看图3-1步骤:〈1〉计算层速度
〈2〉计算孔隙度2-1储层孔隙度预测建立拟合经验公式
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已经介绍了Wyliie公式原理及其局限(它只使用于固结良好的纯砂岩)。通常情况下,地层受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裂缝、密度等空间变化所影响,所以地层构造是很复杂的,固结良好的纯砂岩地层是很少见的。因此,用Wyliie公式求取的孔隙度其误差值较大。2-1储层孔隙度预测辽河东区孔隙度拟合曲线图为了更真实地得出研究工区内孔隙度变化分布图,必须先建立一个孔隙度经验公式,然后由经验公式求取孔隙度,这样得出的结果比较真实可靠。该经验公式可以利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原理,在计算机上编制程序来求得;也可以根据实测的孔隙度(在人机联做工作站上求取)和物性资料来求取拟合经验公式。由实测的孔隙度和物性资料,在微机上对孔隙度进行拟合,共拟合出三种曲线:线性拟合曲线;多项式拟合曲线;指数拟合曲线(见图A和图B)。根据相关系数及其拟合曲线图,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指数拟合方法较大一些,多项式拟合和线性拟合曲线比较合理,而且这两条曲线几乎重合。这里只讨论线性拟合关系。线性拟合曲线的数学函数表达式可表示为:
=A测+B2-1储层孔隙度预测辽河西区孔隙度拟合曲线图图2:LHDQ沙3孔隙度等值线图五、误差分析
在任何一种测量中,不可避免地总会有误差,因而测量结果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被测对象本来的面貌。科学计算中,我们处理的数据和计算的结果,通常都是近似数值,它们与实际的精度之间总存在着一些误差。1误差来源
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从理论上来说,误差来源主要包括有数学描述与实际问题间的误差、观测误差、截断误差和计算过程中的舍入误差。在实际应用中前两种误差一般是难以处理的,例如,原始资料采集、岩石性质和其它一些影响孔隙度参数所带来的误差都是很难处理。因此,在孔隙度估算中,一般只讨论后两种误差。此外,计算方法的选取不同,对误差的产生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影响。2-1储层孔隙度预测2误差计算方法计算误差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在有标准孔隙度值()时,假定各次预测的孔隙度值为(i),则可算出平均误差和均方差。第二种方法是在没有标准孔隙度值()时,假定每次预测的孔隙度值为(i),平均孔隙度值为(i)平,则可求得平均误差和平均方差。2-1储层孔隙度预测3误差分析
根据上述方法,用辽河盆地实测的孔隙度资料,对公式=A测+B进行拟合,我们可以知道,它们的经验公式为:东区:y=-0.102x+24.762·········(5.31)西区:y=-0.108x+24.8··········(5.32)
对三套地层的孔隙度,采用前述的第二种方法来进行估算,其结果见表2。2-1储层孔隙度预测
表2误差分析结果
dqs12地层dqs3地层xqs4地层平均误差3.673.554.42均方差3.743.634.46从表2中可以看出,孔隙度预测的平均误差和均方差都在3~5之间,误差较小,这说明拟合出的经验公式能较好地用来估算该区的孔隙度。
2-1储层孔隙度预测二、石灰岩孔隙度预测石灰岩的特点与砂岩不同,它的纵、横波速度几乎不受孔隙流体性质的影响,而决定于矿物成分和孔隙度,其孔隙度预测比砂岩要难,且目前尚无好的经验公式。但石灰岩是仅次于砂岩的分布广泛的岩层,其孔隙度值预测意义很大。
1圈定石灰岩孔隙发育带的方法〈1〉用AVO方法识别石灰岩孔隙发育带
致密灰岩和孔隙灰岩Vp/Vs值相同,但是Vp和不同,当与上覆介质具有明显不同的Vp/Vs值及Vp和时,致密灰岩和孔隙灰岩反射系数随入射角变化特点不同,故可以根据目的层AVO特征来区分。2-1储层孔隙度预测建立模型,计算不同灰岩的AVO特征致密灰岩随炮检距增大,反射振幅先是急剧减小,然后变化缓慢,稍有增大,振幅极性为正。孔隙灰岩反射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特点与孔隙流体性质有关,振幅极性为负。区分含气和含水孔隙灰岩2-1储层孔隙度预测使用条件(地震、地质条件):A石灰岩Vp/Vs=1.9,且不随流体性质而变B孔隙灰岩含水或含气时,对Vp、Vs的影响很小,但含气时密度明显下降C致密灰岩Vp、Vs>孔隙灰岩D上覆泥岩Vp/Vs=2.1,密度为2.5,均高于石灰岩〈2〉根据暗点和低速异常圈定孔隙发育带
低速是孔隙灰岩的重要特征。如果上覆层V低,致密灰岩反射波较强而孔隙灰岩反射波较弱,这种情况下孔隙灰岩具有弱反射振幅或暗点特征。2-1储层孔隙度预测2石灰岩孔隙度的预测方法〈1〉由波阻抗剖面估算孔隙度i方法的物理基础变化,、V也发生变化
波阻抗变化ii工作方法:A根据声测井资料计算,用实测值进行标定B计算测井声阻抗曲线C计算地震声阻抗剖面,地震道声阻抗反演,对比测井AI和地震AI是否一致D分析目的层AI特征E建立与地震AI的关系F测量目的层地震AI值G将目的层地震AI值转换成值H作值平面分布图I成果解释将值平面分布图和构造图叠合,高带为有利油气区。2-1储层孔隙度预测〈2〉由反射振幅估算孔隙度—厚度
孔隙基=h*
先由井资料推算出孔隙基值和振幅的关系,然后根据地震振幅计算孔隙基值,最后用井的资料来标定计算值。2-1储层孔隙度预测2-2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流体压力:是指作用于地层孔隙空间里的流体(地层水、油、气)上的压力。正常地层压力:等于地表到地下地层水的静水压力异常地层压力:是指在一个具体地质环境中超过或低于静水压力的地层压力,通常称为异常压力。低压:低于正常静水压力的地层压力研究油气层压力的作用在油气田勘探中:
保证安全快速钻井正确设计泥浆比重和工程套管程序帮助选择钻井设备类型和安全正确的完井方法在油气田开发中:
帮助认识和发现新的油气田了解地下油气层能量、控制油气层压力的变化合理利用油气能量最大限度开采油气
2-2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对预测异常地层压力进行尝试,随着岩石物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地震技术的不断提高,才真正使得地层压力的地震预测成为现实。
对于异常高压地层,一般表现为:
高孔隙率低密度低速度低电阻率因此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预测地层压力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钻井前预测地层压力),主要是利用了超压地层的低速特点。因为在正常情况下,速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出现超压时,将伴随出现层速度的降低。因此,取准层速度是预测地层压力的关键。2-2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异常压力的形成过程:沉积物不断沉积压实,刚沉积不久的粘土及砂的孔隙度很高,非常松散。当沉积不断进行时,在粘土上的重量随之加大,加大了的重量把水挤出粘土,使粘土压实、脱水,变得致密,从而使得孔隙度不断减小,体积密度不断增大。在压实过程中如果因为孔隙水排挤不畅,泥岩中保留了一部分多余的孔隙水,它将承受上覆岩层的重量而产生异常高压。异常低压地层往往比高压地层发生的要少,它可由人为从地下可渗透的岩层中采油、采气或采水而形成,如果没有强烈水驱补充的话,取出流体就会造成孔隙流体压力降低,从而使得地层被压实。如果是在城市附近,这一现象往往会造成城市下沉。2-2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地震速度预测地层压力的物理基础:地层沉积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妨碍压实作用的进行,使得岩石中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同时孔隙中的流体就要承受上覆地层的一部分重量,故地层压力与孔隙度有一定的关系,高压地层呈现出高于正常地层的孔隙度,而地震波速度与孔隙度有关系,孔隙度增大导致速度降低,从而引起地层压力上升。2-2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2-2利用层速度预测地层压力到目前为止,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较多,如等效深度法、比值法、图板法和公式计算法。这里重点介绍应用较多的图板法和公式计算法,前者是以实际资料为基础的一种统计方法;后者是以概念模型为基础的预测方法。地层压力预测方法1、趋势线法
该方法是以页岩压实概念为基础的一种传统预测方法。它依据页岩层段数据点建立正常压实趋势线之后,利用实测速度值对正常趋势线的偏离程度便可以直接测出高压异常的存在以及高压地层的顶面埋深。判别方法:A、当地层为正常压实时,实测的层速度Vi将等于理论层速度Vn,即Vi≈VnB、当地层为过压实(即低压)时,有Vi>VnC、当地层为欠压实(即高压)时,有Vi<Vn2-2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地层压力预测方法1、趋势线法
该方法是以页岩压实概念为基础的一种传统预测方法。它依据页岩层段数据点建立正常压实趋势线之后,利用实测速度值对正常趋势线的偏离程度便可以直接测出高压异常的存在以及高压地层的顶面埋深。判别方法:A、当地层为正常压实时,实测的层速度Vi将等于理论层速度Vn,即Vi≈VnB、当地层为过压实(即低压)时,有Vi>VnC、当地层为欠压实(即高压)时,有Vi<Vn地层压力预测方法1、趋势线法
该方法是以页岩压实概念为基础的一种传统预测方法。它依据页岩层段数据点建立正常压实趋势线之后,利用实测速度值对正常趋势线的偏离程度便可以直接测出高压异常的存在以及高压地层的顶面埋深。判别方法:A、当地层为正常压实时,实测的层速度Vi将等于理论层速度Vn,即Vi≈VnB、当地层为过压实(即低压)时,有Vi>VnC、当地层为欠压实(即高压)时,有Vi<Vn地层压力预测方法1、趋势线法
该方法是以页岩压实概念为基础的一种传统预测方法。它依据页岩层段数据点建立正常压实趋势线之后,利用实测速度值对正常趋势线的偏离程度便可以直接测出高压异常的存在以及高压地层的顶面埋深。判别方法:A、当地层为正常压实时,实测的层速度Vi将等于理论层速度Vn,即Vi≈VnB、当地层为过压实(即低压)时,有Vi>VnC、当地层为欠压实(即高压)时,有Vi<Vn地层压力预测方法1、趋势线法
该方法是以页岩压实概念为基础的一种传统预测方法。它依据页岩层段数据点建立正常压实趋势线之后,利用实测速度值对正常趋势线的偏离程度便可以直接测出高压异常的存在以及高压地层的顶面埋深。判别方法:A、当地层为正常压实时,实测的层速度Vi将等于理论层速度Vn,即Vi≈VnB、当地层为过压实(即低压)时,有Vi>VnC、当地层为欠压实(即高压)时,有Vi<Vn地层压力预测方法1、趋势线法
该方法是以页岩压实概念为基础的一种传统预测方法。它依据页岩层段数据点建立正常压实趋势线之后,利用实测速度值对正常趋势线的偏离程度便可以直接测出高压异常的存在以及高压地层的顶面埋深。判别方法:A、当地层为正常压实时,实测的层速度Vi将等于理论层速度Vn,即Vi≈VnB、当地层为过压实(即低压)时,有Vi>VnC、当地层为欠压实(即高压)时,有Vi<Vn地层压力预测方法1、趋势线法
该方法是以页岩压实概念为基础的一种传统预测方法。它依据页岩层段数据点建立正常压实趋势线之后,利用实测速度值对正常趋势线的偏离程度便可以直接测出高压异常的存在以及高压地层的顶面埋深。判别方法:A、当地层为正常压实时,实测的层速度Vi将等于理论层速度Vn,即Vi≈VnB、当地层为过压实(即低压)时,有Vi>VnC、当地层为欠压实(即高压)时,有Vi<Vn做法:根据地震资料求取层速度Vi和深度H的关系曲线,再将该曲线与研究区内的正常压实趋势线进行比较,进而划分出高压异常层段及其顶面埋深。精度:
该方法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与地震速度计算的精度,而且取决与正常压实趋势线的准确性。用本方法只能给出超压层的位置,难以确定压力值的大小,它只是一种定性的预测方法。2-2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异常地层压力是普遍存在的,且高压比低压更常见。高压的极限通常是上覆压力,他可以用下式求出:
Pz=ρ*g*hz
式中:Pz是上覆地层压力
ρ
是饱含水岩石的平均体密度
hz
是深度岩石的密度通常是深度的函数,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若已知密度函数ρ(Z),则可用积分式代替上式。若ρ(Z)未知,则ρ用经验数据ρ=2.3g/cm3则上覆压力梯度=ρ*g=2.3*9.8=22.5(kPa/m)2-2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2、R比值法:
图版法也只适用于某些地区,当有人用上法在意大利波河盆地预测地层压力时却遇到了困难,为此他们提出了R比值法。方法原理有大量统计资料分析得出:页岩和碳酸盐岩声波速度是骨架压力的函数。高孔隙砂岩位于页岩之下,过压实页岩位于其上,碳酸盐岩的变化范围很宽,并以白云岩为其变化范围的上界。
实验发现:泥岩波速Vs与骨架压力Pc有如下经验公式:
Vs=VmaxPc/(APc+B)+Vmin
骨架速度Vmax取7000m/s,土壤最低速度Vmin取1500m/s,A、B为常数,通常分别取值为0.9223和599。
骨架压力可由上覆压力和孔隙压力求出:
Pc=Pov–Pp
上覆压力可由层速度求出。若地质剖面上大多数为页岩或其它碎屑岩地层,可设孔隙压力值为10.4kPa/m,则由前面几个公式可以求出可靠的声波参考速度Vs值。图3-13为计算出Vs的与层速度Vi曲线比较图,由图可以看出:
Vi>Vs
为过压实地层
Vi=Vs
正常压实地层
Vi<Vs
高压地层令:R=Vi/Vs
计算出不同深度上的实测层速度与参考层速度比值R,作出它们的R–H关系曲线,这里的H就相当于上图中的骨架压力,因H增加,导致P增加。R–H关系曲线的解释原则:R>1:地层为过压实页岩、碳酸盐岩或浅层胶结地层R≈1:为正常压实页岩或高骨架压力下的碳酸盐岩R<1:为高压地层或高孔隙地层(即砂岩)200-2400m段,R>1:为过固结沉积岩,在约为2400m深处为正常孔隙压力。2400-3100m段,R≈1:地层为正常压实和正常孔隙压力。3100-5000m段,R<1:地层逐渐变为高压地层,在4000m深以下,R≈0.8,表明地层压力梯度很大。
此解释成果已被测井所证实。3公式计算法(Fillippone):
若要对某一局部构造作精细的地层压力分析时,有两方面的要求:
1)、要求对地震资料有较高分辨率和信噪比;2)、要求计算压力的模型精确。为此,菲力浦提出了用地层层速度计算压力的经验公式:
Pf(z)=[(Vmax–Vi(z))/(Vmax–Vmin)]Pov(z)
Pf(z)为Z深度地层压力,Vi层速度,Vmax骨架速度,Vmin流体速度,上覆压力。
Pov(z)=0.465ρZ4刘震法(1990):
Pf=[ln(Vi/Vmax)/ln(Vmin/Vmax)]Pov
在辽东湾辽西凹陷压力预测资料分析时发现,异常压力幅度不太大的中、浅层,P与V呈对数关系,于是得到上式。运用上式在辽西凹陷压力预测中效果较好。
压力问题研究的意义很大,但也是一个难题。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是可行的,但是预测方法具有多解性。参考书:1、戈盾,地层压力的地震预测,石油地震地质,1992,12、邓富求,用地震资料预测沉积岩的异常压力带,石油物探译丛,1994,43、蒋凤仙,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异常压力,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88,10(1)前苏联专家指出:1、要发现10–15MPa的压力异常,测定的V误差要小于100m/s,即对1-2Km深度上层速度误差为3%。2、压力异常30–40MPa,测定的V误差200–300m/sV大约为7–10%。3、定量估算压力异常,测定V误差要小于几十m/s。2-3地震反演技术地震反演技术是伴随着地震技术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不断深入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在勘探早期阶段,地震工作的地质任务是寻找构造、查明圈闭,其着眼点是反射界面的起伏变化,利用的地震信息主要是反射层的旅行时间,主要工作内容是构造解释。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储层地球物理的核心是要研究油藏的非均质性,其地质任务是对油藏及其参数作出预测,着眼点是储层特征的横向变化,利用的地震信息更多,工作内容以储层地震反演、信息提取为基础,进行地震综合解释。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大部分工作都是针对储层进行的,而地震勘探长期以来只是利用岩层的声学特征确定岩性分界面,这就使地震与油田地质的结合发生困难。为了使地震资料能与钻井资料直接对比,就要把常规的界面型反射剖面转换成岩层型测井剖面,把地震资料变成可与钻井直接对比的形式,实现这种转换的技术就是地震反演。2-3地震反演技术波阻抗I=速度V·密度ρ=密度ρ/时差△t选择地震子波,可用井旁道提取子波,但多用瑞克子波或梯形带通子波代替,将反射系数曲线与子波褶积得到合成记录。速度、密度测井曲线波阻抗曲线反射系数曲线与子波褶积合成地震记录岩性剖面地震记录正演反演2-3地震反演技术地震资料中包含着丰富的岩性、物性信息,经过地震反演,可以把界面型的地震资料转换为岩层型的测井资料,使其能与钻井、测井成果直接对比,以岩层为单位进行地质解释,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地震在横向上资料密集的优势,研究储层的空间变化地震反演从所用的地震资料来看,可分为叠前反演和叠后反演。叠后反演按测井资料在其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可分为:无井约束的地震直接反演、测井控制下的地震反演、测井-地震联合反演和地震控制下的测井内插外推,分别用于油气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2-3地震反演技术2-4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定义地震属性由叠前或叠后地震数据,经过数学变换而导出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和统计学特征的特殊测量值。有些地震属性擅长于揭示不易探测到的岩性变化,有些属性可以直接用于烃类检测。定义地震属性分析是以地震属性为载体从地震资料中提取隐藏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转换成与岩性、物性或油藏参数相关的、可以为地质解释或油藏工程直接服务的信息,从而达到充分发挥地震资料潜力,提高地震资料在储层预测、表征和监测能力的一项技术。它由两个部分的内容组成,即地震属性优化与预测。预测既可以是含油气性、岩性或岩相预测,也可以是油藏参数预测(估算),前者强调地震属性的聚类与分类功能,主要通过模式识别来实现,后者强调地震属性的估算功能,主要方法是函数与神经网络逼近。2-4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定义地震属性提取从地震数据中形成地震属性的过程称为属性提取。形成的属性有的文献称为原始属性,有的称为初始属性,我们简称为地震属性。2-4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地震属性分类Chen(1997)以运动学与动力学为基础把地震属性分成振幅、频率、相位、能量、波形、衰减、相关、比值等几大类。他还提出了按地震功能分类的方案,即把地震属性分为亮点和暗点、不整合圈闭和断块隆起、油气方位异常、薄储层、地层不连续性、石灰岩储层和碎屑岩、构造不连续性、岩性尖灭有关的属性。2-4地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欠条合同模板有些
- 工人用工合同范例
- 机场航站楼铝单板安装合同
- 民间股权质押合同模板
- 景观照明安全施工合同模板
- 村里店铺转让合同模板
- 2024年乌鲁木齐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海口客运资格考试考题题库答案
- 房屋装修合同模板样本
- 2024年兰州全国客运资格证模拟考试
- 植物嫁接实验报告
-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项目三课件
- 优秀广告作品赏析
- 高压线下施工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MLC(海事劳工公约)缔约国名单
- 净水厂自动化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 群落的结构课件【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 2022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测试题
- 东南亚印度复习课
- 《一分钟跳绳》【初中体育教学PPT课件】
- GB/T 20981-2021面包质量通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