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培训和诊疗方案_第1页
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培训和诊疗方案_第2页
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培训和诊疗方案_第3页
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培训和诊疗方案_第4页
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培训和诊疗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培训和诊疗方案寨卡病毒(ZikaVirus)黄病毒科黄病毒属—“黄病毒”;单股正链RNA;同属的病毒: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热病毒、乙脑病毒、黄热病毒、西尼罗病毒等;传染源和传播媒介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

传播媒介: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传播媒介在我国的分布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的广大区域。

传播途径蚊媒传播;胎盘传播或分娩时传播的垂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

潜伏期和传染期

潜伏期:目前该病的潜伏期尚不清楚,有限资料提示可能为3~12天;

传染期:患者的传染期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患者早期产生病毒血症,并具备传染性;最新疫情概况(截止2016年1月31日)发生本地流行的国家(地区):30个美洲的24个国家(地区):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危地马拉、法属圣马丁、巴拉圭、巴巴多斯、玻利维亚、马提尼克、法属圭亚那、海地、苏里南、厄瓜多尔、圭亚那、巴拿马、波多黎各、尼加拉瓜、委内瑞拉、库拉索岛、多米尼加、瓜德罗普、美属维京群岛非洲1个国家(地区):佛得角大洋洲5个国家(地区):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新咯里多尼亚、斐济、瓦努阿图出现输入病例的国家(地区):16个美洲2个:美国、加拿大欧洲11个:丹麦、芬兰、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瑞典、英国、瑞士、奥地利亚洲2个:中国台湾、以色列大洋洲1个:澳大利亚发病季节特点发病季节与当地的媒介伊蚊季节消长有关,疫情高峰多出现在夏秋季。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寨卡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寨卡病毒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发热++++++++++斑丘疹+++++++肌痛/关节痛+++++++++结膜炎+++-+四肢水肿++--眼眶后痛+++++淋巴结肿大+++++肝肿大--+++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出血-+-病例诊断标准疑似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且有相应临床表现。

①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

②临床表现: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等。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且寨卡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确诊病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①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②分离出寨卡病毒;

③恢复期血清寨卡病毒中和抗体阳转或者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以上升高,同时排除登革、乙脑等其他常见黄病毒感染。

报告—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寨卡病毒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应于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它传染病中的寨卡病毒病”,如为输入性病例须在备注栏注明来源地区,统一格式为“境外输入/X国家或地区”或“境内输入/X省X市X县”。

报告—县(区)首例报突发

各县(区)内出现首例病例,暂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临床诊断为疑似寨卡病毒病的患者,采集非抗凝血标本,标本量不少于5ml,及时分离血清,分装2份,标记清楚后低温保存,其中1份用于市级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下发检测试剂),1份立即上送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

对于寨卡病毒检测阴性的标本,省CDC将进行登革病毒的检测。标本采集和检测标本量不能太少!临床诊断为疑似登革热的患者,应详细流调患者发病前后活动情况,是否存在寨卡病毒病流行地区的旅游或工作史等。

采集非抗凝血标本,标本量不少于5ml,及时分离血清,分装2份,标记清楚后低温保存,其中1份用于市级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寨卡病毒,1份立即上送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标本采集和检测标本量不能太少!对急性期病例必须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且应持续到发热症状消退。病例管理开展病例的个案调查重点调查病人发病前2周的活动史,查明可疑感染地点,寻找感染来源;同时调查发病后1周的活动史,开展病例搜索;详见个案调查表内容。

病例搜索输入病例:应详细追查旅行史,重点在与其共同出行的人员中搜索;本地感染病例:以病例住所或与其相邻的若干户、病例的工作地点等活动场所为中心,参考伊蚊活动范围划定半径200米之内空间范围为核心区,1例感染者可划定多个核心区,在核心区内搜索病例。

流行病学调查登革热:出现本地病例或流行季(一般为5-10月份)出现输入病例时,各地在灭蚊的同时,要启动应急监测;寨卡病毒病:在伊蚊活动季节发现输入或本地感染寨卡病毒病病例时,应启动应急监测。应急监测蚊媒应急监测数据应及时上报至急传所!

当有寨卡病毒病病例出现且以疫点为圆心200米半径范围内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指数≥5、警戒区(核心区外展200米半径范围)≥10时,或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器指数≥20时,应启动应急媒介伊蚊控制。应急监测参照《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南》1、病例治疗、隔离和病例搜索;2、伊蚊监测和控制;3、健康教育:清除伊蚊孳生地,防止蚊虫叮咬,提醒孕妇及计划怀孕的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

预防控制措施回顾我国两起输入性疫情我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患者,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人,为广东省东莞市某公司工作人员,发病前有委内瑞拉旅行史。患者于1月28日在委内瑞拉出现发热伴头晕、头痛症状,曾在当地医院接受门诊治疗,后于2月2日从委内瑞拉出发,途经我国香港特区、广东省深圳市,于2月5日抵达江西省赣州市赣县,6日收入赣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接受隔离治疗。2月8日,江西省卫生计生部门判定该病例为疑似塞卡病毒感染病例并上报,同时于当晚将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检测。2月9日,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海关检疫没有发现我国第二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患者,男,广东省江门市人,近年在委内瑞拉经商。2月9日,患者从委内瑞拉返粤。2月10日,在从委内瑞拉返粤途中出现发热,12日抵达白云机场入境健康检疫时发现有发热、皮疹。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立即采血筛查寨卡病毒,并通过广州120急救中心将患者转运至广州市医疗机构隔离治疗。12日下午该局对患者样本检测结果为寨卡病毒核酸阳性。当晚,广东省疾控中心复核检测患者样本寨卡病毒核酸阳性。我国第三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男,浙江省义乌市人,2016年2月2日起程赴斐济和萨摩亚旅游(斐济和萨摩亚为疫情发生国),2月15日返回义乌市。患者自诉在回国途中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发热、畏寒等症状,在萨摩亚旅行期间有蚊虫叮咬史。浙江省卫生计生委根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关于患者入境时健康检疫、检验的相关信息通报,立即组织开展应对工作,将患者转运至义乌市医疗机构隔离治疗。2月19日,中国疾控中心复核检测患者标本寨卡病毒核酸阳性。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患者标本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初次报道的内容患者于2月4日与亲朋好友共33人经香港飞赴斐济及大洋洲萨摩亚等地旅行,2月14日在斐济飞香港航班上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发热、畏寒、腹泻,到达香港后经深圳皇岗口岸入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旅行保健中心监测发现他体温38.5℃,伴头疼咽红,对其采血检测。患者入境后在前往广州途中出现鼻出血。2月15日,患者从广州直飞义乌返回家中,当晚耳后出现红色斑丘疹,16日上午皮疹开始扩散至躯干,伴结膜充血。浙江省疾控中心于16日接广东协查通报后,立即派专业人员赶赴义乌市,前往患者家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将患者送至义乌市医疗机构住院隔离治疗。17日,浙江省疾控中心对患者血样、尿液和唾液检测,结果显示为寨卡病毒荧光定量PCR阳性,同日阳性标本送国家疾控中心复核,2月19日,经国家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确认该病例为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确诊病例。浙江省疾控机构除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外,还对其同行32人进行了健康告知和医学观察。我国第三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两病例为父子关系,义乌市人。父:38岁,子:8岁,均为我省首例患者的同团旅游人员。省专家组根据流行病学史、病例的临床表现和检测结果,确诊两例为寨卡病毒病,根据潜伏期确定为与首例病例共同在境外流行区暴露(有寨卡病毒病流行地区斐济、萨摩亚旅行史,旅行期间有蚊虫叮咬史)后,在同一潜伏期(3-12天)的不同时间点发病,确定为共同暴露导致的寨卡病毒感染。目前,两患者在义乌市某医院接受隔离治疗,体温正常,病情已明显好转。我国第三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整体走势图显示该话题在春节前后均有一波舆情高峰,我国出现首例输入性寨卡病例引发了舆情关注度的最高峰,虽然后面出现第二、第三例输入性病例,但均未引起较高关注度。舆情走势分析

新闻指数显示新闻媒体对该话题的关注集中在2月3-4日。春节后有一定的起伏,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舆情走势分析

微博热议指数显示网友对该话题的热议度主要在首例输入性病例,第二、第三例输入性病例的热议度较首例病例下降54.31%。舆情走势分析

微信指数显示微信公众号的推送量在首例病例与第二、第三例之间形成了两个明显的峰(两个峰值分别在12日与16日)。舆情走势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19日发布公报,批驳了有关小头症的四大谣言。谣言一:接种疫苗导致小头症世卫组织表示,没有证据显示孕妇接种疫苗导致新生儿小头症,无论是2013年至2014年在法属波利尼西亚,还是最近在巴西东北部,小头症数量增多都与接种疫苗无关联;发表于2014年的一项文献说,没有证据显示孕妇接种疫苗可导致新生儿缺陷。谣言二:杀虫剂蚊蝇醚导致小头症世卫说,自蚊蝇醚于上世纪90年代末投入使用以来,从未发现它与小头症存在联系。世卫组织专家团队最近又评估了蚊蝇醚的毒理学数据,并未发现有证据显示此种杀虫剂可影响孕妇和胚胎发育。美国和欧盟调查人员也分别在对该产品的评估中得出相似结论。世界卫生组织2月19日发布公报,批驳了有关小头症的四大谣言。谣言三:转基因蚊子导致小头症

世卫表示,没有证据显示巴西寨卡疫情与小头症由转基因蚊子导致。转基因蚊子是新型控蚊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