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域文化主讲人:张向峰
长安汉唐文化*2第六章汉唐长安城遗址与城市风韵一、汉唐长安城的兴建与变迁二、汉长安城遗址与文化(重点)三、唐长安城遗址与文化(网上教学重点)问题思考与交流*3一、汉唐长安城的兴建与变迁(一)汉长安城的兴建与变迁(二)隋唐长安城的兴建与变迁(三)长安城址的转移与超越*4(一)汉长安城的兴建与变迁汉高祖五年(前202)刘邦灭楚后,最初计划建都洛阳,后来听从娄敬、张良等人的建议,认识到关中战略地位的重要性,遂决定定都关中。汉长安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建筑,在刘邦统治时期完成。刘邦决定首先修复兴乐宫,并改名为长乐宫(汉长安城最早的大型建筑),以此为基础,兴建都城,取用当地一个乡聚的名称,名为长安城。汉高祖八年,又在长乐宫西侧兴建未央宫。未央宫和长乐宫东西并立在龙首原上,是汉长安城中的两座主要宫室,汉朝帝后的生活和主要政治活动之地。长安城城垣,从汉惠帝元年(前194)正月开始兴建,历时近4年建成,四周各开三座城门,四面都有渠水或河水环绕。汉长安城内的街道布局,古人有“八街九陌”的说法。汉武帝的扩建:修筑建章宫、开凿昆明池以及拓展上林苑。*5唐长安城是在隋长安城(大兴城)的基础上发展的。*61隋长安城的建设隋文帝兴建新都,宇文恺负责规划设计并组织施工,隋文帝在北周时曾受封为大兴郡公,故命名新都为大兴城,宫城为大兴宫。大兴城平面布局规整,整个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构成。街坊、都会市和利人市。大兴城中还设计了永安渠、清明渠、龙首渠和曲江池几条水渠,流贯外郭城、皇城、宫城和大兴苑。大兴城布局规划的最大特点,是平面几何形式上的整齐对称。2唐长安城的发展唐太宗在宫城东侧北郭墙外的龙首原上,兴建永安宫,作为太上皇李渊避暑的离宫。翌年改名为大明宫。唐玄宗李隆基原来居住在长安城东垣下的隆庆坊,登基后避讳改为兴庆坊,改建此坊为兴庆宫。随着大明宫和兴庆宫的兴建,宇文恺过于理想化的城市街道坊市形态,陆续发生一些变化。长安城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市区的北侧,尤以东、西两市周围地区最为繁华。隋唐两代是佛、道两教的兴盛时期,长安城中建有100多所寺院道观。东、西两市专设有供信徒放生的水池,名为“放生池”。体现寺院特色的建筑物主要是塔。保存至今的慈恩寺塔(俗称大雁塔)和荐福寺塔(俗称小雁塔),也都是当时著名的佛塔。(二)隋唐长安城的兴建与变迁*7(三)长安城址的转移与超越若以汉长安城西南角为中心来看,西安地区的城址选择经历了由丰镐(西南)、咸阳(西北)、汉长安城(东北)、隋唐长安城(东南)的转移过程。周丰镐占有沣河两岸的低平之地,秦咸阳横跨渭河南北,以渭北为主体,地形有高有低,汉长安城又转移到渭河以南,以龙首原为依托,处在西安地区高低地形的过渡地段,只有隋唐长安城转向东南,地势愈来愈高。这种转移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有规律的。西安地区的地形特点是东南高而西北低,与关中平原西高东低的地形特点略有差异。城址由低地向高地逐步转移,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有着密切关系。(供水、交通状况)秦咸阳横跨关中大川渭河相较于周丰镐横跨沣河而言,是一个超越;而隋唐长安城与汉长安城相比,城址由龙首原北移向龙首原以南,可供城市回旋的余地更大,也是一个超越。*8二、汉长安城遗址与文化(一)汉长安城布局特点及其城市文化思想(二)汉长安城呈现的城市文化思想(三)汉长安城的历史地位问题解析*9(一)汉长安城布局特点及其城市文化思想1、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与空间结构长安城中的里:从西周到秦汉,城邑中居民聚居的基本单位为里。汉长安城居住闾里的布局遵循“仕者近宫,工商近市”的传统来安排。汉长安的市场:汉长安城的市场,文献记载有九市。最重要、最繁华的当属东、西市。东市是高祖六年“立大市”时所建。西市是惠帝六年建成城墙后,与敖仓同时修筑。文化与游乐场所:汉长安的文化场所有城南的太学和未央宫中的石渠阁、天禄阁。太学是汉代最高学府,始创于汉武帝时期,在长安城南安门外、杜门之西。石渠阁、天禄阁位于未央宫内,存放图书和历史档案。城南的上林苑是汉长安城最大一处娱乐场所。上林苑是西汉皇家园林,正式建立于汉武帝时期,其核心部分又可分为城西和城南两大景区。城西部分林木繁茂,泽薮连亘,池沼星罗棋布,称为“西郊苑”,以昆明池、建章宫为主体。城南部分的主体构成是出杜门向南依次连属的四个苑囿:昆明渠以北是博望苑,汉武帝为太子结交宾客所设;昆明渠以南为乐游苑;曲江池旁是宜春苑;御宿山上是御宿苑。*102、汉长安城布局特点(1)汉长安城是以秦咸阳城改造重建而来:秦咸阳城是一个没有严格区划的“散点式布局”的城市。主要采用了“渭水贯都”———
“法天”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天人理论的实践。汉初,因其利用秦代遗留的建设基础,又配合地形及现状,长安城形制是不规则的斗形,故称“斗城”。其总体空间结构布局,以市为主,结合手工作坊和居住闾里等聚集在城北,成为集中的经济区;城南则以宫室为主,联系相关的官署、府库及贵族达官的“甲第”形成政治区。(2)汉长安城的市区作为区域中心,乃至全国经济生活中心的市,在长安城空间结构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3)长安城的形制:汉安门大道为主轴,雍门大道及宣平门大道为南北区划分界。长安城共有12个城门,城内道路基本上沿用传统的经纬涂制,区划分明不混淆,可称为长安城空间形态一大特色,而且全城道路,四面各门不能对应,除宜平门大道与厨门大道汇于厨门,其余均通一门,这是为适长安城形制而形成的一种特色艺术形态。*11解析:汉长安城遗址与秦砖汉瓦汉城遗址意义汉长安城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郊,主要有城门遗址、礼制建筑遗址、武库遗址、长乐宫宫殿建筑遗址、未央宫宫殿、官署和角楼建筑遗址、桂宫宫殿遗址,制陶、冶铸和铸币等手工业作坊遗址等。汉长安城平面近方形,全城周长25700米,共有12座城门,每面3座城门,其中除了与宫城宫门相对的四座城门之外,其余八座城门各与城内一条大街相连,街道笔直宽阔。长安城的八条大街将城内分为11个区,各区功能不尽相同,建筑内容亦不一致。11个区中,未央宫(包括武库)、长乐宫(包括高庙)、桂宫、北宫、明光宫和东市、西市各占1个区,里居共占4个区。在汉长安城南郊有宗庙、辟雍和社稷遗址等礼制建筑。汉长安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承上启下的作用。汉长安城布局上所表现出的崇“方”思想、“择中”观念、规整的城门配置制度、棋盘式道路网、“面朝后市”和“左祖右社”的格局等方面在中国古代都城布局中有着典型意义,对后代的影响非常深远。*12解析:汉长安城遗址与秦砖汉瓦秦砖秦砖,素有“铅砖”美喻。在秦都咸阳宫殿建筑遗址以及临潼、凤翔等地发现众多的秦代画像砖和铺地青砖,除铺地青砖为素面外,大多数砖面饰有太阳纹、米格纹、小方格纹、平行线纹等。用作踏步或砌于壁面的长方形空心砖,砖面或模印几何形花纹,或阴线刻划龙纹、凤纹,也有模拟射猎、宴客等场面的。最了不起的是秦代对万里长城的修筑工程,其工程之宏大,用砖之多,举世罕见。秦砖的特征,纹饰主要有米格纹、太阳纹、平行线纹、小方格纹等图案以及游猎和宴客等画面。也有用于台阶或壁面的龙纹、凤纹和几何形纹的空心砖。有的秦砖上刻有文字,字体瘦劲古朴,这种古砖十分少见。汉瓦汉代瓦当纹饰更为精美,画面仪态生动。其中尤以动物装饰最为优秀,汉代瓦当中以文字瓦当的数量最大,其特点是在形制上分区划界,中心是乳钉与联珠,给铭文安排一个固定模式,在此范围内做上下左右的变化。文字数目不定,最长可达十多字。意义:秦汉时期建筑用陶在制陶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最富有特色的为画像砖和各种纹饰的瓦当,素有“秦砖汉瓦”之称。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中,秦代的制砖工艺和汉代的制瓦工艺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秦始皇建造长城所用的大量砖块以及西汉年间未央宫瓦头上精致典雅的雕刻,说明了当时的这两种工艺的水平。秦汉画像砖是当时社会生活、生产的现实写照,在历史研究、科学研究及艺术上有着重大价值。瓦当即筒瓦之头,主要起保护屋檐不被风雨侵蚀的作用,同时又富有装饰效果,使建筑更加绚丽辉煌。瓦当有着强烈的时代艺术风格。*13(二)汉长安城呈现的城市文化思想城市选址中的“形胜”思想“形胜”即山川地貌、地形地势优越,便于进行军事防御。这是西汉建都关中的基本选址思想。汉长安城建设中对秦人思想的继承按文献所示,汉之长乐宫、未央宫、桂宫等都可能是利用了秦宫的旧址建造起来的宫室。汉城的建设由于占有了秦代城市宫殿建筑的积累。那么,汉城建设过程的起点应该向秦代追溯,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也应该考虑“秦制”的影响。汉长安城规划的“法天象地”思想与神仙思想汉长安城形制是不规则的斗形,故称“斗城”。如北斗象征的中央居要、政通人和、长安久长的含义;再如汉承秦制,以建亥之月(《夏历》十月)为岁首。西汉长安城规划布局是封建社会都城逐渐走向成熟的表现,许多经验为后世所效法,其城市布局在城市建设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对汉以前城市建设的总结。在汉长安城的建设中,继承了秦人的规划思想,其因地制宜,“法天象地”的思想是其主要的规划思想,对汉以后的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14(三)汉长安城的历史地位汉长安城作为古代西安地区的第三座大型城市,在西安地区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从都城的选址方面来看,与周丰镐和秦咸阳相比,西汉长安城坐落在渭河以南、龙首原以北的区域,更接近现代的西安城址,甚至有部分重合。在城市建设方面,长安城是关中地区确定有合围城墙。西汉长安城的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三座宫殿群的建设也为唐长安城的宫殿建设提供了思路,唐代长安的宫殿群也有三座: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15三、唐长安城遗址与文化(一)唐长安城布局特点及其城市文化思想(二)唐长安城遗址与大唐西市(重点)(三)隋唐长安城的历史地位问题解析*16(一)唐长安城布局特点及其城市文化思想1、唐长安城城市布局与空间结构城市轮廓与城门、街道:
长安城全城分三部分:宫城、皇城、外郭城。宫城在全城北部中心,面积4.2平方千米;皇城在宫城之南,面积5.2平方千米;外郭城是长安城中除去宫城和皇城的部分,面积74.6平方千米。唐长安城讲究左右对称,不论是宫城、皇城还是外郭城,都基本保持东西对称的格局。外郭城每面各开三门,所有的街道均作南北向或东西向,彼此纵横交错,南北十一条大街,东西十四条大街。街道两旁设有排水沟,种植槐树和榆树,“迢迢青槐街,相去八九坊”,就是对当时城市绿化的歌咏。*17坊市:唐长安继续实行里坊制度,坊是设置的一个个方块形的居住小区。唐长安有100多个坊,位于城的中、南部。实际是109坊2市。长安城里坊形制规整,“棋布栉比,街肴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比也”。因此,白居易有诗云“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里坊平面基本上为方形或长方形,外围有高大坊墙环绕。里坊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较西部集中,北部多于南部。唐长安城的东西二市或称“都会市”和“利人市”。考古发掘表明:两市均为长方形,东西对称,大小相若。两市四周均有夯筑围墙,四面各开二门,围墙内设沿墙街和井字形街道。街道两侧修排水沟。井字形街道将两市各界划为九个长方形区域;每区四面临街,罗列店铺。西市和东市一样,也是全城的经济活动中心,其繁荣在唐代后期达到了极盛,超过了东市,因而被誉为“金市”。两市都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如市局、平准局等,以平准物价和管理市场。还有总管两市的市署。*18里坊:是唐长安城的居住。长安城采用严格的里坊制,全城划分为109个坊,里坊大小不一:小坊约1里见方,与传统尺度相似;大坊则成倍于小坊。坊的四周筑高厚的坊墙,有的坊设两门,有的设4门。坊内有宽约15米的东西横街或十字街,再以十字小巷将全坊分成16个地块,由此通向各户,坊里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朱雀大街为全城的中轴线和主干道,基本上保持了东西对称的格局。坊以街布设,因为街道宽窄不一,排列在街道两侧的里坊也就大小不等。里坊作为唐长安城内单独的居住单元,犹如今天的居民小区,它排列整齐,规则划一,井然有序。这些小区均呈长方形形状,由于各街道宽窄不一,故各小区大小也不完全一致。里坊呈现的军事化城市管理文化理念:封建时代城市管理大多具有军事化的特征。唐代长安城的城市管理理念体现了极为完备的城防、技防和人防的高度有效结合,表现出极强的政治文化特征。史料记载,从长安城进入皇城、宫城要有“门籍”,与里坊严格隔开。*19宫殿与园林:是唐长安城的居住宫殿:“三大内”遗址唐长安城有三座主要的宫殿,分别是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史称“三大内”。唐长安城的宫殿有三组:宫城内的太极宫、龙首原上的大明宫和春明门内的兴庆宫。三组宫殿各具特色。由于方位的差异,一般称太极宫为西内,大明宫为东内,兴庆宫为南内。园林:大内三苑其主要代表是城东南的曲江池及大内三苑。曲江池位于长安城东南角,是长安城的名胜风景区,盛极一时的“曲江饮宴”一直被传为历史佳话。唐代的曲江风景区以曲江水面为主景,充分利用周围地形特点,设置楼台亭阁。大内三苑包括西内苑、东内苑与禁苑,均在都城之北。唐皇城建筑文化特征唐大明宫既有区域的明确区分,又构成统一整体的布局,主从分明、左右对称的建筑组群方式,反映了盛唐建筑师独具匠心的设计风采,更体现出我国唐代皇宫建筑以正殿为主而又突出皇宫园林特色的文化特征。大明宫在平面设计上既体现出封闭性的“空间”艺术布局,也反映出统治者高高在上的统治思想。兴庆宫是唐代园林与宫廷建筑相结合的典范。太极宫和大明宫倚龙首原而立,地势较高,在建筑上讲究对称整齐,都有一条明显的建筑中轴线,而且它们的政治区和生活区都明显分开,政治区在南,生活区在北。微课程兴庆宫*21东市与西市:长安东、西两市作为唐代市场体制的典型代表,是唐代市场体制的缩影。唐代市场制度分为“市”的设置和市场管理制度两个方面。(1)在“市”的设置上,国家作为市场制度的设立者,它对市场制度的设置既要满足政治的需要,同时也要遵循经济规律。(2)唐代市场管理制度较为完善,不仅有固定的交易时间,市场官吏也必须遵守相关规定,不得干扰市场秩序。(3)两市的商业功能不同。具体来讲,西市周围聚集了大多数来到长安的西域胡人,特殊的社会环境让“商贾所凑,多归西市”,因此在这里形成了人气极旺的市场氛围。而东市周围官员、贵族宅邸相对较多;另外,地方进奏院、尚书省选院也绝大多数集中在东市周围几个坊内,因此,来京办事的官员、进京赶考的选人多汇集于此。这些都使东市的市场氛围似乎带有几分“官”味。(4)长安两市的繁荣得益于其所依赖的关中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物资以及四通八达的交通。*222、唐长安城布局特点(1)布局异常严整是唐长安城的基本特征:结合龙首原以南的地理特点进行设计,既使城市布局整齐大方,又使各种地形得到充分利用,高低错落,发挥了城市建设的立体效果。(2)“城中有城”是唐长安城设计上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城中有城,把皇族居住区和政府机关与居民区分开。如此安排,除加强防御以外,也有便于工作的意义在内。*23解析:唐长安城遗址与大唐西市唐城遗址意义唐长安城的前身是隋大兴城。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面积达84.1平方千米,按中轴对称布局。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分出110座里坊。此外还有东市、西市等大型工商业区和芙蓉园等人工园林。长安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2米,周长36.7千米。城墙宽12米左右,高5米多,全部用夯土版筑,城门处的墙段还砌有砖壁。长安城(外郭城)开十二座城门,南面正中为明德门,东西分别为启夏门和安化门;东面正中为春明门,南北分别为延兴门和通化门;西面正中为金光门,南北分别为延平门和开远门;北面的中段和东段分别与宫城北墙和大明宫南墙重合,西段中为景耀门,东西分别为芳林门和光化门。除正门明德门有五个门道外,其余各门均为三个门道。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和建筑,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兴盛时期的宏大气魄。正因为如此,它的形制不仅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如宋朝的开封城和元明清的北京城都因袭了这一特点,而且在当时就已为一些地方政权和域外邻国所效仿,例如当时的渤海国上京城和日本的平京城(奈良)、平安京都是模仿长安城而修建的。*24解析:大唐西市与丝绸之路大唐西市隋代称利人市,唐改为西市,在皇城外的西南部。其范围在今西安莲湖区东桃园以东、老糜家桥以西、东桃园桥以北、中国航空器材公司西北分公司以南,劳南市场位置。考古实测呈矩形,南北长1031米,东西宽927米,东部、南北各两条街道构成典型的九宫格。街宽各百步,两侧有衣肆、药材肆、坟典肆等,经营各种商品交易的商贾近千家。大街四周又设有很多旅舍、旗亭酒肆及饮食摊点。西市的9个区域四面均为街道,这样每个区域的周边都临街,便于交易。西市则距三内较远,周围多平民百姓住宅;距离唐长安丝绸之路起点开远门较近,周围坊里居住有不少外商,从而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市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唐代是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意义: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方世界相互了解的最早窗口之一;它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壮举之一。*25(二)唐长安城呈现的城市文化思想宇文恺的建设思想为唐长安城搭建了基础利用周易理论设计城市,在城市发展史上是最早的一次。例如城市走势切合风水思想,也是为了占领京城中的有利地形制高点。体现儒家的尊卑贵贱的等级思想“择中立宫,中轴对称”的观念也体现在唐长安城的建设上,宫城、皇城在全城中轴线上,里、坊、市基本都是对称布局,这也符合儒家“居正不偏”的观念。象天思想也得到了发扬宫城、皇城、外郭城平行排列:宫城象征北极星,以为天中;皇城的百官衙署象征环绕北辰的紫薇垣;外郭城象征环拱北极星的群星。这是皇帝南面而治的儒家思想体现,增加了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26(三)隋唐长安城的历史地位由于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和建筑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兴盛时期的宏大气魄,因此,它对后世城市的建设以及当时的地方政权、域外邻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宋朝的开封城和元明清的北京城都因袭了隋唐长安城的建筑规划特点,同时,隋唐长安城在当时就已为一些地方政权和域外邻国所效仿,例如当时的渤海国上京城和日本的平京城、平安京。从城市规模来看,隋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都城中面积规模最大的一座。隋唐长安城还是当时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都城设计模式来看,唐长安城也堪称中国古代都城布局的典范之作。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和建筑,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兴盛时期的宏大气魄。*27停一下!看看大家有什么问题?*28问题思考你对政府巨资复原大明宫、昆明湖等大型文化工程的看法1、发展以唐文化为主题的绿色城市建设2、提升西安旅游地位3、重现国际化大都市面貌*29针对本章:
你可以完成的学习任务1、可以完成一篇1000字的学习总结;2、可以参加基于西安电大在线课程论坛的网上主题之六讨论;3、可以开展线下或线上的小组活动;4、可以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哪些方面的服务支持,可以参与网上实时答疑和非实时答疑;5、可以通过参观考察,完成1500字的报告。*30本章过程测评参考选题
学习总结选题
1、汉长安城布局特点及其城市文化思想2、唐长安城布局特点及其城市文化思想3、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4、从秦砖汉瓦看汉长安城的建筑艺术特点网上教学活动主题选题
1、谈谈你对政府巨资复原大明宫大型文化工程的看法2、从每个历史时期文化遗存的不同内容看其蕴含的文化特点小组专题讨论选题
1、周秦汉唐文化遗存反映了什么历史背景?2、西安古城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参观考察场所及报告撰写选题
参观考察: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城墙;汉长安城国家历史遗址公园;大唐西市;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曲江唐城墙遗址公园;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西大街仿唐一条街1、西安汉唐遗址公园的建设与市民生活2、西安仿唐一条街的特点与意义*31
地域文化课程之“大唐西市”
微课程*32地域文化主讲人:张向峰
长安汉唐文化*33第七章长安汉唐民俗文化一、汉唐服饰文化(重点)二、汉唐乐舞三、汉唐节庆与饮食文化(重点)补充:方言(网上教学)问题思考与交流*34一、汉唐服饰文化(一)承上启下的汉代服饰(二)兼容并包的唐代服饰*35汉代服饰风格1、汉代服饰承上启下,兼容并包:汉代是传统冠服制度的奠基时期,朴拙浑厚、大气豪放的汉代服饰,上承战国秦朝,下启魏晋隋唐,汉代服饰最显著的特点是衣裳一体、束腰结带、不露体肤等。2、汉代服饰图案多样,讲求装饰:在图案的追求上更加趋于大气、明快、简练、多变。在图案造型的选择上,突出龙、凤寓意,更具有审美价值,在设计上也更加追求艺术造型的完美性。汉代人比较注重现实,服饰中除了神话题材的图案之外,也有很多现实的动植物纹样或自由的抽象纹样。从装饰化来讲,图案作为服饰装饰不单单是美的象征,而是更加突出地表现出了它的艺术欣赏价值。(一)承上启下的汉代服饰*36汉代服饰的主要类别1、头饰:“冠”,在汉代称“头衣”或“元服”,戴冠为成人的标志和贵族身份的象征,是等级差别的基本标志之一。2、深衣:“深衣”是将上衣下裳连接成为一件衣服的新的衣服样式。代主要流行直裾和曲裾两种深衣。3、外衣:汉代外衣变化最为丰富,比较常见的有禅衣、袍、襦裙等。4、下裳:与上衣相对,汉代的下衣笼统地称为裳。裳最初的作用不在于御寒,而在于“障蔽”,即遮羞。5、鞋履:“履”为最早鞋子的总名,也叫“鞋”,在中国古代服饰中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一)承上启下的汉代服饰*37唐代服饰风格1、唐代服饰雍容华贵、体态丰腴的风格特征,带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民族性。2、同时大胆开放,最典型的反映在女性服饰上。3、唐代人的服饰审美已经从汉魏的炫耀尊贵、划分等级发展到了充分重视服装对于人体的美化功能,更加重视利用服饰来衬托自我,一切都以美为首选。(二)兼容并包的唐代服饰*38(二)兼容并包的唐代服饰唐代服饰主要类别1、唐代男子服饰:头裹幞(fu)头、身着圆领袍衫、脚登乌皮靴是唐代男子的普遍服饰。因幞头所用纱罗通常为青黑色,故也称“乌纱”,后代俗称为“乌纱帽”。圆领袍衫,唐代男子的主要服装样式,上衣下裳相连属的服装形式,领口、袖口和衣襟均没有缘边,在前后襟的下边,常各用一幅布横向拼接,腰部用革带紧束。乌皮靴,唐代男子普遍鞋履样式。乌皮靴中最有名的称为六合靴,因其由六块皮子拼接制成而得名。2、唐代女子服饰:首服,唐代女子头巾。襦裙服,上为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的传统装束。襦裙服样式中,襦短,都配有长裙。长裙是唐代女子的主要下裳形式。披帛,置于女子肩背上的长条形状巾子。唐代妇女常穿线鞋,中原女靴,多以织锦为之,俗称锦靴。妆容,唐代女性喜爱化妆尤其是注重面部的妆饰。花钿,唐代女子脸上的一种妆饰。用金银片做成花型,贴在额头或鬓角上,主要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形状各异。面靥(ye),古代妇女面部的妆饰,施于面颊两侧酒窝处,也称妆靥。眉饰,唐代女子喜好画眉。点唇,女子以唇脂等化妆品涂抹在嘴唇上。发髻样式创新颇多,华贵美丽。*39二、汉唐乐舞(一)汉代乐舞(二)唐代乐舞问题解析*40乐舞是将音乐、舞蹈、诗歌三者结合起来,多种艺术元素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律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表演形式,它包含了多种形态的音乐与舞蹈及诗歌的各样结合,在我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渊源,尧舜禹时期乐舞就已经出现,但是在秦代以前,乐舞是建立在“礼乐制度”的桎梏之下,为统治阶级专属享用,而随着“礼崩乐坏”,封闭的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乐舞也逐渐向大众化、多元化的娱乐形式过渡。乐舞始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因而也是民族音乐、舞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乐舞在汉唐时代发展成熟,特别是唐代的乐舞,更是中国古代乐舞的顶峰。汉唐乐舞*41(一)汉代乐舞汉代是一个从上至下都喜爱乐舞艺术的时代,乐舞种类繁多,地方俗乐、宫廷雅乐都各有特点,独立发展,而又相互影响。从宗庙祭祀到各种典礼仪式再到日常生活,乐舞无处不在,起到串联仪式环节,营造气氛,表达情感,娱乐大众等诸多作用。而且从宫廷到民间都构建了成熟的礼乐思想,有本身比较完整的礼乐体系。汉代统治阶级为维护封建政权,恢复建立新的雅乐,大肆扩建乐府,广采民间歌舞,使俗乐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乃至兴盛,以俗入雅成了汉代乐舞的普遍现象,民间歌舞为宫廷歌舞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注入了新的血液。*421.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专门机构,汉时沿用了秦的名称。以汉哀帝为界,乐府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汉哀帝之前乐府是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行政长官是乐府令,隶属于少府,是少府所管辖的十六令丞之一。除此之外,管理音乐的还有太乐令,隶属于奉常。乐府和太乐在行政上分属于两个系统,在职能上有较为明确的分工。太乐主管的郊庙之乐,是前代流传下来的古乐;乐府执掌宫廷平时所用乐章,主要是以楚声为主的流行曲调。武帝时乐府职能进一步强化,“太乐令所职,雅乐也;乐府所职,俗乐也”,中央政府对雅乐和俗乐的发展地位同时进行确认。武帝到成帝期间的一百多年,是汉代乐府的昌盛期。哀帝登基后,下诏罢乐府官,大量裁减乐府人员,所留部分划归太乐令统辖,从此以后,汉代再无乐府建制。*432.汉代乐舞分类(1)宗庙用乐,宗庙祭祀仪式时使用的乐舞。宗庙祭祀是汉代最重要的祭祀活动,其中使用的乐舞以宗庙祭礼为原则,以传统雅乐为标准。(2)。郊祀乐舞指用于祭祀自然神灵的乐舞。它是以民间祭祠乐舞为范本创作而成。(3)宫廷乐舞是指提供皇室宴请娱乐的乐舞。主要用于一般性朝会宴享和宫廷娱乐,使用的人群大多属于上层社会,注重音乐的愉悦性和视听性。(4)礼仪乐舞一部分使用在各种仪式中。这些乐舞往往固定使用在仪式的某一环节,是环节的外在标志,同时也烘托气氛,体现仪礼的重要作用。多用于仪仗、帝后即位仪式、丧葬等仪式中。(5)百戏,汉代盛行“百戏”,这种艺术形式包括杂技、武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演唱、舞蹈等多种民间技艺的串演。一般属于俗乐。*44解析: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阳春白雪,又称郢(楚国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中白雪,指高雅的乐曲或诗文,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乐曲;亦指高深典雅、不够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语出《文选·宋玉》:“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下里巴人,谓战国时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与“阳春白雪”对举。下里,乡里;
巴
,古国名,地在今
川东
、
鄂西
一带。语出《文选·宋玉》:“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45(二)唐代乐舞乐舞的发展历经几千年,至隋唐年间,开创了中国古代乐舞史上一个盛况空前的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宫廷乐舞的发展最为引人瞩目,无论从艺术、地域,还是在形式审美等方面都各领风骚。包罗万象、斑斓奇异的乐舞风格既相互融合与吸收,又保留了各地域不同风格特点。一个泱泱鼎盛的音乐繁荣局面继而产生,乐舞发展到了历史最辉煌时期———盛唐乐舞时期。*461.唐代乐舞特点(1)对隋代的乐舞继承和发展。如隋的《九部乐》开始也按原样演出,而后加了一部《燕乐》,发展为《十部乐》。《十部乐》除《燕乐》和《清商乐》是汉代的乐舞外,其他八部都是来自中外各地的民族民间舞蹈。(2)绚丽多姿,兼容并包。唐代长安乐舞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繁衍生息的珍贵遗存,受到历代乐舞以及各种文化交融的促进,也是唐代特定社会发展条件、思想信仰、民俗审美等方面的凝聚和表现。西域文化大量传入中原地区,西域风情的舞蹈也是大放异彩。*472.唐代乐舞分类唐代表演性的舞蹈又分为健舞和软舞两大类。健舞的舞姿矫健刚劲,软舞的舞姿轻盈柔婉。健舞有《剑器》《柘枝》《胡璇舞》《胡腾舞》等;软舞有《绿腰》《春莺啭》《兰陵王》《凉州》等。此外,唐代还流行有“歌舞大曲”和“歌舞戏”两种艺术形式。“歌舞大曲”的代表作是《霓裳羽衣》,它是唐朝乐舞中最为著名的一个节目,是唐代乐舞的象征,盛唐之音的典范之作。*48三、汉唐节庆与饮食文化(一)节庆文化(二)饮食文化问题解析*49节日礼仪食俗,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一份珍贵的遗产。它是中国古代人民长期适应社会生活而产生的。节庆文化特征以农耕为本的文化特色;大量的节庆内容是为民众日常生活需要而设(民俗文化);岁时节日的文化意义主要体现在农事服务与祖属社会生活与服务之中。饮食文化特征汉唐饮食文化则是庞大汉唐文化的有机部分;以粮食为主食的饮食结构;烹饪方法已经十分完善;宗教色彩的饮食文化盛行。*50解析:农历与节庆、饮食农历节庆饮食农历是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又因为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完善于汉代,加之主要是汉族人使用,所以中国其他民族包括清朝刚建立时都把此历称为汉历。正日元宵寒食节上巳端午节盂兰盆节中秋节重阳节
?*51二十四节气*52大家说一说:饮食文化和方言饮食文化方言
??*53停一下!看看大家有什么问题?*54问题思考汉服、唐服的现代意义?
案例成人礼婚宴服饰上海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汉服的特征1、汉代服饰承上启下,兼容并包,朴拙浑厚、大气豪放2、服饰图案多样,讲求装饰:在图案的追求上更加趋于大气、明快、简练、多变。唐服的特征1、唐代服饰雍容华贵、体态丰腴的风格特征,带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民族性;2、同时大胆开放,最典型的反映在女性服饰上。3、唐代人的服饰审美已经从汉魏的炫耀尊贵、划分等级发展到了充分重视服装对于人体的美化功能,更加重视利用服饰来衬托自我,一切都以美为首选。*55针对本章:
你可以完成的学习任务1、可以完成一篇1000字的学习总结;2、可以参加基于西安电大在线课程论坛的网上主题之七讨论;3、可以开展线下或线上的小组活动;4、可以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哪些方面的服务支持,可以参与网上实时答疑和非实时答疑;5、可以通过参观考察,完成1500字的报告。*56本章过程测评参考选题
学习总结选题
1、汉唐服饰的比较及现实影响2、汉唐民俗文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网上教学活动主题选题
1、谈谈你对汉唐民俗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看法2、汉唐乐舞的特点及成就
小组专题讨论选题
1、汉唐民俗文化的关系是什么?2、汉唐民俗文化对当代的影响
参观考察场所及报告撰写选题
参观考察:陕西历史博物馆;鼓楼仿唐乐舞;华清池;大唐芙蓉园;回坊小吃一条街1、华清池与唐乐舞2、西安饮食文化的人文特点探究
*57地域文化主讲人:张向峰
长安汉唐文化*58第八章长安汉唐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一、长安汉唐文化的当代价值(重点)二、西安城市文化精神历史底蕴的保存与弘扬(重点)三、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文化定位(网上教学重点)问题思考与交流*59一、长安汉唐文化的当代价值论点分论点举证长安汉唐文化是当今西安文化发展的主题之一①是当今西安发展的重要文化品牌;②是西安城市精神产生、形成、发展的源动力;③是西安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内涵长安汉唐文化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代表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长安汉唐文化遗传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成为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长安汉唐文化是使中国走向世界的代表性符号①历史上汉唐长安就是国际交往的中心;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一定是民族的*60二、西安城市文化精神历史底蕴的保存与弘扬(一)城市精神的实质(二)现代西安城市精神的两个渊源(三)西安城市精神的解读(四)现代西安城市精神的塑造*61(一)城市精神的实质什么是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从表面到内在显示出的一种地域性的群体精神,它是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城市精神的实质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与特定的地域和历史、特定的经济和文化、特定的环境背景紧密联系。城市精神作为观念形态,其形成和发展是时代发展、实践深入的结果,也是人们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的结果。城市精神的实质体现在一个城市的市民风貌、城市布局与规划、城市发展的理念及对历史的传承等方面。*62(二)现代西安城市精神的两个渊源空间特征地域文化可以说是城市精神的空间特征。城市所在的区域位置以及它的独特作用,都明显地渗透于城市精神之中。城市精神根植于个性特征明显的区域文化之中,独特文化因素渗透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渗透到了市民思维和行为的各个层面。因此,地域文化赋予了城市精神独特个性的空间文化意象。历史背景特征历史文化渊源是城市文化的历史背景特征。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因此,根据历史发生学原则,将重要历史时期的景观有机结合,才能使人们感受到城市文脉的延续与跳动。历史文化渊源使城市精神具备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文化意象。资源优势特征*63(三)西安城市精神的解读西安城市精神内涵实证史证时政“承古开新、开放包容、勤奋进取、文明诚信”。突出表现了西安城市历史文化特质的主要内涵,特别是汉唐文化对西安的影响。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解读西安城市精神:1、承古开新的境界2、开放包容的胸怀3、勤奋进取的精神4、文明诚信的风范*64解析:西安城市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四化”理念: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西安城市精神也可概括为:原创精神、有为精神、和谐精神*65(四)现代西安城市精神的塑造1、充分挖掘西安汉唐文化传统的内涵现代西安城市精神的塑造,必须充分体现西安的人文历史传统,努力形成城市精神的自身特色。这是城市精神的生命力之所在。现代西安的城市精神应该是以空间为经、时间为纬,系时间于空间,将汉唐城市空间的组合,从时间上展开,空经时纬,时空融汇,剖析其文化内涵,因为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必然会折射出不同精神文化的特点及其差异性。*662、充分考虑西安城市精神塑造的方法以人文为经、建筑为纬城市空间的两大载体是物质建筑与人文文化,建筑与人文作为城市空间的内容,贯穿人文神韵,展现人文风貌,人文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物质建筑是文明的物化,人文文化是物质的神韵。由城、街、坊、巷组成的城市地域空间,形成不同等级的人文社区。不同的社区,凝聚着不同的社区人文文化。以历史文明为纵、现代文明为横“纵向”要重点考虑历史、现在、未来三者的关系,即要兼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横向”要考虑西安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市民素质、建筑风格、城市雕塑、人造景观等所体现的西安城市精神。*673、结合西安实际,提升西安文化软实力西安文化软实力的内涵“西安文化软实力是指以西安文化为载体的、与西安政治制度相区别的、与西安硬实力相对应的一种社会影响力。西安文化软实力的内容(1)西安城市精神的凝聚力(2)西安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力(3)西安教育科技文化的转化力(4)西安现代文明发展的统领力*68培育西安城市精神、提升西安文化软实力第一,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第二,要对西安现有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第三,要认真保护与宣传西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最后,要在全市范围内形成良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氛围。另外,培育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一是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优化社会环境,吸引外来人才。二是注重培养本地人才。三是科学整合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加强学科建设和学科交流。*69三、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文化定位(一)国际化大都市的概念及特征(二)国际化大都市定位是西安重新崛起的历史新起点(三)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定位(四)领会、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重振汉唐雄风*70(一)国际化大都市的概念及特征概念国际化大都市的概念,最初是由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于1915年提出来的。国际上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国际化大都市是指具有超群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实力和相应的认可规模,并对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国际第一流都市。国内有代表性的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行政管理史》课程教学大纲
- 营销创新教学课件第十章神经营销
- 2024年伐木个人承包合同范本
- 2024年承接钻杆维修合同范本大全
- 肝癌病人的护理课件
- 湖南省三湘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含解析无听力 音频有听力原文)
- 中医药活动课件
- 医疗能源图示
- 化学治疗给药的准备
- 2024购房合同能否更名以及如何更名专业版范文
- 中考字音字形练习题(含答案)-字音字形专项训练
- 安全文明施工奖罚明细表
- 全球及中国个人防护装备(PPE)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
- HG/T 2782-2024 化工催化剂颗粒抗压碎力的测定(正式版)
- CTD申报资料撰写模板:模块三之3.2.S.4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 小学科学提分技巧与方法
-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言语理解与表达试题参考答案
- 药为什么这样用?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大学生视觉传达职业规划
- FlowmasterV7中文技术手册
- 四年级教材《劳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