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24171.2-2009 金属材料 薄板和薄带 成形极限曲线的测定 第2部分:实验室成形极限曲线的测定》是一项国家标准,专门针对金属材料中薄板和薄带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成形极限曲线(FLC, Forming Limit Curve)测定的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该标准适用于评估不同种类金属材料的塑性成形性能,尤其是在拉伸试验中的表现。
标准首先明确了术语定义与符号表示方法,确保了后续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过程中术语使用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接着,对于试样准备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但不限于试样的尺寸、形状以及表面状态等,以保证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在设备方面,《GB/T 24171.2-2009》列出了进行成形极限曲线测定所需的基本装置和技术参数,如压力机的选择、模具的设计等,并对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此外,还提供了详细的试验步骤指导,从试样安装到加载过程直至数据记录,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操作指南。
关于数据处理与分析部分,标准介绍了如何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绘制成形极限曲线图,并给出了计算公式及相关说明。同时,也提到了可能影响成形极限曲线的因素分析,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背后的原因。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9-06-25 颁布
- 2010-04-01 实施





文档简介
犐犆犛77.040.10
犎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犅/犜24171.2—2009/犐犛犗120042:2008
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
成形极限曲线的测定
第2部分:实验室成形极限曲线的测定
犕犲狋犪犾犾犻犮犿犪狋犲狉犻犪犾狊—犛犺犲犲狋犪狀犱狊狋狉犻狆—犇犲狋犲狉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狊狅犳犳狅狉犿犻狀犵犾犻犿犻狋犮狌狉狏犲狊—
犘犪狉狋2:犇犲狋犲狉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狊狅犳犳狅狉犿犻狀犵犾犻犿犻狋犮狌狉狏犲狊犻狀犾犪犫狅狉犪狋狅狉狔
(ISO120042:2008,IDT)
20090625发布2010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书
犌犅/犜24171.2—2009/犐犛犗120042:2008
目次
前言!!!!!!!!!!!!!!!!!!!!!!!!!!!!!!!!!!!!!!!!Ⅰ
引言!!!!!!!!!!!!!!!!!!!!!!!!!!!!!!!!!!!!!!!!Ⅱ
1范围!!!!!!!!!!!!!!!!!!!!!!!!!!!!!!!!!!!!!!!1
2符号及说明!!!!!!!!!!!!!!!!!!!!!!!!!!!!!!!!!!!!1
3原理!!!!!!!!!!!!!!!!!!!!!!!!!!!!!!!!!!!!!!!1
4试样和试验设备!!!!!!!!!!!!!!!!!!!!!!!!!!!!!!!!!!2
5应变截面线分析和应变对(ε1,ε2)的测量!!!!!!!!!!!!!!!!!!!!!!!!8
6文档!!!!!!!!!!!!!!!!!!!!!!!!!!!!!!!!!!!!!!!12
7试验报告!!!!!!!!!!!!!!!!!!!!!!!!!!!!!!!!!!!!!12
附录A(规范性附录)二阶导数和“过滤的”二阶导数!!!!!!!!!!!!!!!!!!!13
附录B(规范性附录)拟合区域宽度的计算!!!!!!!!!!!!!!!!!!!!!!!14
附录C(规范性附录)“钟形曲线”的最佳拟合反抛物线的计算!!!!!!!!!!!!!!!15
附录D(规范性附录)网格的应用和测量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进行测量!!!!!!!!!!!16
附录E(资料性附录)用于验证计算程序的试验数据表!!!!!!!!!!!!!!!!!!17
附录F(规范性附录)FLC的数学描述和表示!!!!!!!!!!!!!!!!!!!!!!18
附录G(资料性附录)极端的横截面数据例子!!!!!!!!!!!!!!!!!!!!!!19
附录H(规范性附录)从测量应变分布到FLC数值的流程图!!!!!!!!!!!!!!!20
参考文献!!!!!!!!!!!!!!!!!!!!!!!!!!!!!!!!!!!!!!22
书
犌犅/犜24171.2—2009/犐犛犗120042:2008
前言
GB/T24171《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成形极限曲线的测定》分为二个部分:
———第1部分:冲压车间成形极限图的测量及应用;
———第2部分:实验室成形极限曲线的测定。
本部分为GB/T24171的第2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20042:2008《金属材料薄
板和薄带成形极限曲线的测定第2部分:实验室成形极限曲线的测定》(英文版)。
为了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c)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
d)删除了国际标准中表1的法语、德语注释和注2;
e)删除了国际标准中的表2;
f)将国际标准中表2的公式ε=ln(1+犲)合并到表1中;
g)在试样报告部分增加了“本标准编号”一项。
h)删除了附录E中的“下面的数据集和允许的分散度可以在因特网上相关文件中找到(见参考
目录)。”一句。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F、附录H均为规范性附录,附录E、附录G为资料
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太原钢铁(集团)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祝洪川、李荣锋、陈士华、王丽英、邱保文、杜丽影。
Ⅰ
犌犅/犜24171.2—2009/犐犛犗120042:2008
引言
成形极限图(FormingLimitDiagram/FLD)———包含主应变/次应变点的图表。
FLD能够分辨某个应变数值对于某种材料来说是安全的还是破裂的,从安全点到破裂点的界线定
义为成形极限曲线。
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可以测定材料的成形极限:
1)对冲废的零件进行应变分析,测定与零件外形和加工工艺有关的FLCs。
在冲压车间,这些点的应变路径通常是未知的,成形极限曲线FLC依赖于材料、零件和所选择
的成形条件。此方法见本标准第1部分。
2)完善的实验室条件下的FLCs测定:
为了评价其成形性能,需要对给定材料绘制唯一的成形极限曲线FLC。标准规定对FLC的测
定需采用不同的线性应变路径。该方法可应用于材料的性能表征,见本标准第2部分。
对于GB/T24171的本部分(关于实验室成形极限曲线的测定),下面的条件也是有效的:
成形极限曲线(FLCs)用于确定指定的材料在受到拉延、胀形或拉延胀形相结合时能够达到的变形
程度。这种能力受到裂纹产生、局部缩颈的限制。存在有许多测量材料成形极限的方法,但应指出的
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的结果不能用于比较的目的。
FLC表征了经过一定热机械处理后特定厚度材料的变形极限。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材料在FLC测
量前的历史等附加信息对于成形性能的判断都是重要的。
为了比较不同材料的成形能力,不仅要判断FLC,而且下面的参数也是重要的:
a)至少主方向的力学性能;
b)最大力塑性延伸率,参照GB/T228;
c)给定变形区间的狉值,参照GB/T5027;
d)给定变形区间的狀值,参照GB/T5028。
Ⅱ
犌犅/犜24171.2—2009/犐犛犗120042:2008
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
成形极限曲线的测定
第2部分:实验室成形极限曲线的测定
1范围
GB/T24171的本部分规定了在室温和线性应变路径下测定成形极限曲线(FLC)的试验条件及
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试验材料是平直的、厚度在0.3mm~4mm之间的金属材料。
注:4mm的厚度上限是由材料最大允许厚度与冲头直径的比值确定的。
对于薄钢板,推荐厚度的最大值为2.5mm。
2符号及说明
本部分采用表1中的符号及说明。
表1符号及说明
符号说明单位
犲工程应变%
ε=ln(1+犲)真实应变(对数应变)—
ε1主真实应变—
ε2次真实应变—
ε3厚向应变—
σ标准偏差—
犇冲头直径mm
犇bh凹模直径mm
犡(0),犡(1)
犡方向位置mm
犡(犿)…犡(狀)
犳(狓)=犪狓2+犫狓+犮最佳抛物线拟合公式—
犳(狓)=1/(犪狓2+犫狓+犮)最佳反抛物线拟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2025年环保知识竞赛赛题及答案(共70题)
- 贵州省贵阳市七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三)政治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四月份按揭房屋共同管理权终止协议书
- 2025年度一月淘宝虚拟试衣间运营身材数据保密协议
- 二零二五版个人抵押合同范例
- 二零二五草场租赁合同范例
- 二零二五版聘用物业保安人员协议书范例
- 二零二五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协议
- 公司防中毒管理制度
- 安保工作“智能化、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及持续改进工作
- 履带底盘的组成介绍及各参数的计算
- 资产评估收费管理办法中评协[2009]199号
- 贾平凹《秦腔》
- 某化纤毛纺厂总配变电所与高压配电系统设计说明
- 风险等级划分方法(矩阵法)
- 联轴器找中心PPT课件
- 加 工 贸 易 手 册
- CDP指标介绍及应用
- 浙江省建设工程施工取费定额(2003版)完整版
- 机动车查验工作规程GA801-201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