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网络数字化建构问题研究6400字(论文)》_第1页
《机关网络数字化建构问题研究6400字(论文)》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检察机关网络数字化的体系化建构的路径探究摘要:检察机关全面融入数字化改革,既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找准检察数字化改革方向的必然要求。目前基层检察院数字化行政检察面临着传统的办案模式不利于监督线索发现、行政检察业务与技术应用衔接不畅通、技术协助数据资源匮乏、现有行政检察对数字化改革的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可通过成立数字化行政检察办案小组、“技术内脑”和“人力外脑”合作配合分析研判、优化工作模式等举措,进一步加强检察业务和技术应用等方面融合发展,以此推动形成行政检察监督新格局。关键词:行政检察;数字赋能﹑实践探索;未来展望目录TOC\o"1-2"\h\u16282一、数字化改革与数字化行政检察 33556二、数字化行政检察面临的难题 36196(一)传统“数量驱动、案卷审查”办案模式不利于行政检察监督线索发现 38232(二)行政检察业务与技术应用衔接不畅通造成技术协助数据资源匮乏 416465(三)数字化行政检察改革需求与供给严重不匹配 429110三、数字化行政检察改革的基层探索 414874(一)从“数量驱动、案卷审查”模式转变为“质效导向,数据赋能”模式 421669(二)“技术内脑”和“人力外脑”合作配合 519859(三)积极转变司法理念,优化工作模式 624072四、检察机关网络数字化的体系化建构路径 631773(一)网络空间平安维稳体系 612274(二)数字产业发展促进体系 813546五、数字化行政检察的未来展望 89355(一)加强基层行政检察数字化创新 931291(二)重视检察技术与检察业务复合型人才培养. 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作为“四大检察”之一的行政检察,如何运用数字化改革推动形成行政检察监督新格局,成为新时代行政检察需要解决的紧迫难题。本文以某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数字化行政检察案件为例,从制度和实践层面探寻数字化行政检察转型路径。一、数字化改革与数字化行政检察数字化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强大动力,也是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关系系统深刻变革的巨大动力。检察机关全面融入数字化改革,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正确寻找检察数字化改革方向的必然要求。“数字检察”的提出,最近几年在数字化转换引导下,检察权运行中发生的系统性变革的成果,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检察工作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具体化的行动。行政检察是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新时代行政检察职能范围、方式、手段和作用领域等均发生了一定变化的。在上述背景下,以数字化技术辅助行政检察业务的全面开展,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优化行政检察工作模式,改变以往传统办个案方式,在数字化改革大背景下做实做强行政检察,这就是本文所探讨的“数字化行政检察”。二、数字化行政检察面临的难题(一)传统“数量驱动、案卷审查”办案模式不利于行政检察监督线索发现检察院受理的行政效力判决结果,监督案件较少,案件来源分布为"倒三角",其直接结果是基层检察院处理的行政效力判决结果,监督案件数量极少。主要原因就是传统的“数量驱动、案卷审查”的办案模式导致。该办案模式要求配置数量足够多的行政检察办案人员,通过调取法院大量的行政诉讼类及行政非诉类案卷,采用人工阅卷审查的办案方式,找出行政诉讼中是否存在违反法律程序或者审执人员违法线索,再根据案卷审查中可能存在线索进行调查核实是否成案。但是在基层检察院中大部分检察干警以办理刑事案件为主,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职行政检察团队少之又少。同时该模式还要求检察官具有深厚的行政法类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侦查经验,实践中很多基层检察院独立的行政检察科室都没有。这种“数量驱动、案卷审查”模式的弊端明显,造成的是可成案线索发现不足,精力和时间被浪费在堆积如山的案卷遴选中。(二)行政检察业务与技术应用衔接不畅通造成技术协助数据资源匮乏以某一家基层人民检察院为例,检察信息技术人员配置较少,政法编制只有1个,在未来数字化信息化检察改革契机下,要加大对数字检察人才的培养储备。并且,目前基层人民检察院中现有的信息技术人员主要是服务检察统一软件系统后台维护及个人计算机维修,很少开展信息化技术化数据框架搭建工作。比如,从近几年绩效考核规定来看,上级部门考核基层人民检察院仍存在以技术软件应用为主,弱化业务部门需求导向,使得各科室办理业务时各自为政,部分检察应用软件存在面子工程,实际应用不佳,无法实现数字碰撞、头脑风暴等业务与技术的高科技合作趋势。而现有的技术协助所依据的数据资源局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政法一体化办案系统等数据资源,其他涉及行政检察业务的技术协助则更多停留在理论方面,而非实践办案中。(三)数字化行政检察改革需求与供给严重不匹配在办理行政生效裁判监督案件过程中,面对数量众多的案件,如何既快速又简便提炼出关键信息,从而能精准提升检察监督效果?这就需要运用大数据筛查,同时也离不开法院后台司法数据共享应用。以办理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案为例,当前运用大数据进行研判分析被执行人员有无财产途径的方法,仅仅依靠智慧检务软件资源完全不够,还需要相关金融系统资源,房屋登记资源等大数据材料,这样才能增强数字化行政检察监督的精准性。三、数字化行政检察改革的基层探索(一)从“数量驱动、案卷审查”模式转变为“质效导向,数据赋能”模式检察院技术部门会同行政检察部门成立数字化行政检察办案小组进行专项监督,以非诉执行监督为抓手,重点对被执行人相关信息进行摸排调查,数据研判。办案小组先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筛选未结案的非诉执行线索,调取400多件行政非诉执行案件电子卷宗,听取申请执行人行政机关意见,再分工合作运用检察调查核实权摸清被执行人情况,利用智慧检务提炼被执行人信息,最后由技术部门利用网上协助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若被执行人有余额或大额交易流水,办案小组立即发出检察建议,要求恢复执行或重点关注,若相关账户无余额也要求法院穷尽财产调查措施并按要求发出限制消费令或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截至目前,笔者所在的检察院向法院发出行政检察建议185份,督促法院追缴行政处罚执行款82万余元,严重打击老赖行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比如2019年11月初,该检查院办案小组在专项监督时发现一起非诉执行案件被执行人账户异常,立刻启动该院机动联合调查队多次实地赴杭州、宁波调取有关金融信息账号交易等,技术协助查询相关账户,司法会计共同商量对策,电子取证依法核实有关信息,发现法院一执行人员可能存在渎职行为,后再次通过大数据研判进行深入挖掘,最终依法向法院发出检察建议要求对法院执行人怠于履职行为作出违纪处理,实现了基层行政检察对案监督到对人监督“零的突破”,体现办一案、牵一串、治一片的大数据监督规模效应。(二)“技术内脑”和“人力外脑”合作配合利用线上大数据共享与线下检察官实地办案经验有机结合,发挥检察机关的调查优势。以办理陈某某不服原诸暨市国土资源局土地确权行政生效裁判监督案为例。检察院充分运用智慧检务等检察技术展开调查,多次实地勘察,运用无人机进行高空拍摄、高清测绘,视频取证。同时本案涉及到许多土地管理、登记、测绘等专业性很强业务知识,检察院积极与外单位如土地测绘部门合作,虚心接受土地资源方面专家建议。需要调取卫星图时,就利用网络形式向所在省国土勘验部门远程协作调取。在技术协助不到位时,又充分发挥人力作用,诸暨市检察院多次赴外地实地调查,把“技术内脑”和“人力外脑”结合起来,共同研究分析案情,提升研究该案调查证据的切入程度。最终所发出再审检察建议被诸暨市人民法院采纳并改判。该案的成功办理离不开数字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从而有效破解司法实务难题,这也是检察技术与检察业务配合,线上数据分析与线下办案人员合作的结果。(三)积极转变司法理念,优化工作模式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已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颠覆式改变,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司法理念也需要进行调整和变革。诸暨市人民检察院计划于2021年在市法院设立检察官办公室,进一步畅通检察院法院之间的法律文书、档案材料、案件卷宗等相关内容的无障碍调阅绿色通道,并逐步共享法院司法大数据、行政执法数字资源等,建立数字化检察系统大数据网格资源。下一步,本院行政检察人员将和信息技术人员继续合作组建行政检察“阿里云”数据体系,在司法实践中攻坚数字化检察技术问题或技术难点,业务驱动数字赋能监督。四、检察机关网络数字化的体系化建构路径新发展阶段下,网络空间对社会治理的颠覆革新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自我重塑交汇碰撞,必定会擦出不一样的“历史火花”。检察机关应牢牢立足职能定位,遵循网络空间治理现代化的治理逻辑,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以三大“治网”体系化建设为抓手,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网络空间治理效能,为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提供优质的检察产品。(一)网络空间平安维稳体系1.维护政治安全。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检察机关防范化解网络空间重大政治安全风险的路径有三:第一,依法坚决打击利用数字手段和网络平台实施的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宣传或煽动暴力恐怖、破坏民族团结、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活动等犯罪调查机构对远程在线提取电子数据的规范引导,诉讼目的,安全保障,落实数据泄露报告等义务,巩固封闭的完整证据链,形成打击合力。第二,深化国际执法安全合作与斗争,与其他国家的网络安全对话机制发挥作用,完善执法安全合作机制,深化反恐国际合作,不良信息传输渠道断绝,暴力恐怖活动的“外部来源应去除。第三,防止经济和社会风险变化,最大限度地就地解决矛盾问题。第四,加强检察环节对网络涉政治安全风险的检测、预警、处置,密切关注检察监督办案中的社情动态,分析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特点和规律,严防形成现实危害,推进检察机关自身网络意识形态的堡垒建设。2.维护社会安全。社会安全涵盖广泛,检察机关应根据网络空间侵害行为类型作区别化的处置应对:第一,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坚决打击网络黑客违法犯罪,重点摧毁已形成“人、财、物、技”产业化的网络黑客犯罪链条,有力追诉发单人、攻击实施人、黑客软件制作人等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全面查处技术、数据、资金和物流等“网络黑产”。第二转战网络空间对传统犯罪,大胆的面纱掀起了“技术”,以开放的姿态,刑法适用网络空间有效应对造成的虚假刑法空间丧失效力,犯罪主体网络平台,面向结构的柔软营利的犯罪行为刑罚裁量标准更多样的重叠等新的挑战。第三,破坏网络社会秩序上的新型犯罪,对加强分析研判,充分掌握了信息技术和网络空间的特点,组织或雇佣网络水军实施虚假信息、攻击、非法诽谤推广的行为以及对电子商务平台的恐吓型”进行恶意差评。“恶意起诉”恶意退货等,充分利用现有的法治手段和检察职能,加以限制,积极推进立法。3.维护网民权益。在保障公民网络空间的合法财产基础上,检察机关应以贯彻实施民法典为重要契机,着力加强公民个人信息司法保护。首先,充分运用刑事检察职能。依法打击运用数码科技和信息网络非法获取、公布、提供、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严惩设立网站、通信集团实施犯罪行为和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提供帮助的行为和网络服务提供者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行为,网络犯罪信息链接,切断技术链接和利润链接。二是加强对网络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监督。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判决确有错误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的,应当依法提出抗诉或检察建议,畅通司法救济渠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坚决防止以保护刑事案件的名义介入民事纠纷或经济纠纷的事件发生。再次,积极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积极回应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等反映强烈的法治线上诉求,充分认识个人信息等具有的公益属性,加大对损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网络谣言等方面的行为规制力度,完善各类信息保护中的检察公益诉权配置,探索建立网络空间大规模信息侵害行为的惩罚机制,及时向行政责任部门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同时,要充分考虑网络维权困难和成本,推动完善自诉制度建设。(二)数字产业发展促进体系数字产业是支撑网络空间的骨骼,亦是保持网络社会活性的代表性工程。检察机关需要充分把握数字产业发展特性,释放法治的灵性与活性,持续优化数字产业法治营商环境。1.强化司法打击力度。一是加强网络产权司法保护。严厉打击网络企业侵犯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犯罪,重点打击高新技术,关键技术等涉及国家和社会利益的知识产权犯罪。第二,维护网络市场秩序。坚持中立竞争原则,依法打击网络产业主体合法权益侵害罪和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罪。维护网络企业管理秩序,严厉打击企业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挪用企业财产的犯罪行为。第三,在网络空间培育新型“亲”和“清”政商界关系。加强与监察机关的合作,严厉打击影响数字产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受贿,要求受贿等职务犯罪。⒉.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一是严格区分数字产业创新与违法犯罪的界限,准确把握科技创新探索失败的区别,科学研究项目设置中的合理损失和欺诈行为以及科学研究经费的虚增,并探讨了刑事诉讼中科学技术创新容错机制的构建。第二,依托智能民事判决监督系统,对数字经济侵权、网络贷款等重大问题建立专门的民事诉讼监督机制。并对网络相关企业的有效行政行为和非诉讼行政行为的行政诉讼监督进行了探讨。第三,贯彻“少捕慎诉”司法理念。网络空间的发展,最大限度地释放司法善意,进一步降低逮捕率和审前羁押率,正确处理逮捕、起诉和监督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可能依法不逮捕、不起诉、不判处实际刑罚的,应当提出适用的缓刑建议。第四,持续深化双赢多赢共赢的监督理念。审慎快速办理数字产业相关案件,强化类案监督与沟通协调,通过制度构建、机制完善、经营调整等方式防范降低经营风险,促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检察机关在互联网企业的采购数据时,安全保障和信息保护,企业和社会责任,制度不健全和不确定风险之间的冲突,和谐为重点,以紧急程度,重要程度,案件根据需求等方面的因素,应该分类和分级处理机制。五、数字化行政检察的未来展望利用数字化改革契机,补齐行政检察短板,做实行政检察工作,技术协助与行政检察的强强联合,能够逐步完善现有技术协助司法资源,提高精准监督﹐为推动“四大检察”融合发展和协同发展打好基础。(一)加强基层行政检察数字化创新检察机关可以利用基层行政检察起步弱,需要技术办案的契机,建立健全与业务部门、外单位的协作配合机制,发挥数字化行政检察监督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往基层检察机关技术部门人员工作更多是在办公室或单位内从事计算机硬软件维护,但现在需要利用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