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讲强制措施目次:1.强制措施概述2.拘传3.取保候审4.监视居住5.扣留6.逮捕引子一则案例:
李苗在本市城区酒吧一条街经营一家咖啡馆,因其经营不善,生意冷清。李苗为招揽客源,多赚钱,先把酒水价格提高2倍,后购置多台电脑,招募了张勇、王强等6人充当键盘手,以女性身份在网上聊天,并以发生一夜情或交友名义约见男性网友,如约见成功就把网友联系方式告知何玲、王艳等吧托女,由吧托女与网友联系后约至咖啡馆附近见面,并以聊天为由带入咖啡馆内消费。一般由吧托女按价目表点餐,专点价位高的酒水,服务员要求客人先付款后上酒水。如客人认为价格过高,不愿付钱,就由李苗出面,以打8折的方式安抚客人。吧托女见客人付款后,借口上洗手间或打电话,从咖啡馆脱身。李苗等人采用上述手段于2008年3月-5月,共招揽客人48人,客人在该咖啡馆共消费人民币11万余元。此案,区公安分局经过侦破,拘留了李苗,并以诈骗罪报请该区人民检察院批捕。区检察院在研究过程中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李苗构成诈骗罪,应当批捕;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李苗的行为属于不正当经营行为,不构成诈骗罪,不应当批捕。问题: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呢?1.强制措施概述1.概念2.强制措施的正当性:解决未决状态下被追诉者的法律控制3.强制措施的体系体系概览;扭送、保护性观察、强制出庭问题;双规、留置问题4.强制措施与相关制度的区别5.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法定原则必要性原则比例原则变更性原则2.拘传1.拘传的概念和性质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它是我国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体系中强度最轻的一种。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17条,最高法《解释》第113-115条、第280条,最高检《规则》第78-82条,以及公安部《规定》第74-76条对拘传作了规定。
拘传的性质:强制接受讯问,无羁押效力(公安部《规定》第76条第2款,拘传期限届满,未作出采取其他强制措施决定的,应当立即结束拘传;属预防性措施,与民事诉讼中的拘传不同;属强制问讯,与传唤亦不相同。续前页2.拘传的适用机关和适用对象适用机关:公、检、法三机关均可以独立适用、独立执行适用对象: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续前页3.拘传的适用程序关于拘传的具体适用程序教材上进行了全面介绍,这里强调如下几点:1.拘传使用的法律文书:公、检-拘传证,法院-拘传票,由各机关负责人签发。2.拘传的强制方法:只能使用警棍、警绳、手铐,不得使用枪支等致使武器。3.拘传后的讯问:应当立即、持续进行。4.拘传的时限:一次拘传的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拘传的持续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不得以连续拘传的形式变相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两次拘传之间的间隔问题。3.取保候审1.取保候审的概念和性质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4-71第、第77条,六机关《规定》第13、14条,最高法《解释》第113条、第116-124条、第127、129、382条,最高检《规则》第83-108条,以及公安部《规定》第77-104条对取保候审进行了全面的规定。性质:强制候审,无羁押效率,但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保释制度。续前页2.取保候审的适用机关:公、检、法三机关均有权决定取保候审,但由公安机关统一执行。3.取保候审的适用对象:强度较轻,适用于下列案件:(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多适用于可能判处缓刑的,初犯、过失犯、未成年人;(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续前页4.取保候审的方式:1)分人保和保证金保两种,两种方式是选择关系,不能同时并用。但下列情形只能适用人保:(1)无力交纳保证金的;(2)未成年人或者已经年满七十五周岁的;(3)不宜收取保证金的其他被告人。(《法院解释》第87条第3款)2)保证人的条件:(1)
与本案无牵连;(2)
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3)
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限制;(4)
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刑诉法第67条。)3)保证人的义务:(1)监督被保证人遵守《刑事诉讼法》第69条规定的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2)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该规定的行为的,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续前页如果被取保候审的人未遵守第69条的规定,而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最高法《解释》第122条的规定。这里的构成犯罪的情形主要是指:根据案件的事实,确已构成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逃匿的,系保证人协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或者以及明知他的藏匿地点但拒绝向司法机关提供。此外,如果符合上述情况,并且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时也是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保证人还应当在其保证前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起的诉讼请求数额范围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续前页4)保证金的数额: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0条的规定,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应当综合考虑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审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情节,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被取保候审人的经济状况等情况,确定保证金的数额。最高检《规则》第90条规定,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保证金数额为一千元以上,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保证金数额为五百元以上。续前页5)保证金的支付方式:提供保证金的人应当将保证金存入执行机关指定银行的专门账户。关于交纳保证金的货币形式,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一般要求以人民币的形式交纳。6)保证金的退回和没收:取保候审结束,如果被取保候审的人遵守了第69条的规定,保证金应当退回,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如果被取保候审的人违背了第69条的规定,保证金全部或者部分没有收。续前页5.取保候审期间:十二个月,期间届满,应当解除,并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的人和有关单位。6.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的人应当遵守的规定:一类是所有的被取保候审的人都应当遵守的规定,包括:(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2)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24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3)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5)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另一类是根据案件情况而作的选择性规定,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1)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2)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3)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4)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违反上述规定,没收已经交纳的保证金的部分或者全部,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供保证人,或者变更为监视居住、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其具体程序最高法《解释》第123条和最高检《规则》第99条作了详细规定。续前页7.取保候审的程序(略)。
取保候审的程序,由申请、审查、决定、执行四个环节组成,具体内容见教材。4.监视居住1.概念和性质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用的,命令其不得擅自离开规定的地点,并对其活动予以监视和控制的一种强制方法。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4条、第72条至第77条,六机关《规定》第13、15、40条,最高法《解释》第113、第125-127条,最高检《规则》第109-128条,以及公安部《规定》第105-119条,对监视居住进行了全面规定。性质:逮捕的替代性方法,但不产生羁押的效力。与取保候审相比,对人身自由限制较大;但同拘留、逮捕相比,强度要低,被监视居住人应当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并保证其饮食和休息时间;指定居所的监视居住折抵刑期,管制1:1,拘役、有期徒刑2:1(刑诉法第74条)续前页2.适用机关:公、检、法三机关均有权决定适用监视居住,但执行权统一由公安机关行使。3.适用对象: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2条的规定,监视居住应当符合两个方面的条件:1)符合逮捕条件;2)具备下列情形之一:1)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4)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更为适宜的;(5)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此外,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也可以适用监视居住。续前页4.监视居住的场所: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3条第1款的规定,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最高检《规则》第110条第4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碍侦查:(1)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2)可能自杀或者逃跑的;(3)可能导致同案犯逃避侦查的;(4)在住处执行监视居住可能导致犯罪嫌疑人面临人身危险的;(5)犯罪嫌疑人的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的人员与犯罪有牵连的;(6)可能对举报人、控告人及其他人员等实施打击报复的。续前页为了防止司法实践中滥用指定居所的监视居住,防止其演化为变相羁押,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3条还分几款专门规定了制约机制,主要内容是:(1)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2)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并且经侦查机关批准有权同辩护人会见和通信,接受辩护人提供的法律帮助;(3)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不得以有碍侦查为理由,详见最高检《规则》第114条),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24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4)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5)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不得要求被监视居住人支付费用。(公安部《规定》第107条)。此外,公安部《规定》第108条还专门规定,指定的居所应当符合条件:具备正常的生活、休息条件;便于监视、管理;保证安全。续前页5.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的规定:(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此处应当不包括同被监视居住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和一般案件中的辩护律师);(3)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5)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6)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违反上述规定,情节严重的,予以逮捕,可以先行拘留。续前页6.监视居住的方法:1)不定期检查;2)电子监控;3)通信监控(仅限于侦查期间,范围:电话、传真、信函、邮件、网络等,公安部《规定》第112条。)7.监视居住的期限和解除期限:六个月解除: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7条第2款的规定,监视居住在两种情况下应当解除:一是在监视居住期间,发现被监视居住的人属于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二是监视居住的期限已经届满。出现这两种情况,都应当及时解除监视居住,并及时通知被监视居住的人和有关单位。续前页8.监视居住的适用程序(略)
分为决定、执行以及不当监视居住的监督和救济几个环节,请阅读教材。这里仅讲最后一个问题。为了加强对监视居住进行监督,防止出现监视居住场所不当、超期监视居住现象,最高检《规则》专门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对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定期必要性审查制度,同时赋予了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要求变更监视居住场所以及监视居住期限届满予以解除的救济程序。(详见最高检《规则》第112条)。5.拘留1.拘留的概念和性质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在紧急情况下,依法临时剥夺某些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9、75、90、80、81、83、84、89、113、163、164、165条,六机关《规定》第16条,最高检《规则》第129-138条,以及公安部《规定》第129-138条,对拘留进行了全面规定。性质:临时性羁押措施。拘留和逮捕的关系。续前页2.拘留的适用机关
作为刑事强制措施的拘留,其适用机关只能是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无刑事扣留权。其中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限于自侦案件)均有决定权,拘留的执行权统一由公安机关行使。3.拘留的适用对象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0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于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4)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3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在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对于具备上述第4和第5种情形的,有权决定拘留犯罪嫌疑人。续前页4.拘留的适用程序(略)
分决定和执行程序,详细内容请同学们仔细阅看教材,这里重点讲授三个问题:1)拘留后的及时送监问题。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24小时。异地执行拘留的,应当在到达管辖地后二十四小时内将犯罪嫌疑人送看守所羁押。(刑诉法第83条,公安部《规定》第112条第2款)续前页2)拘留后的通知问题。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24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此外,根据《律师法》第37条的规定,律师在参与诉讼活动中因涉嫌犯罪被依法拘留,执行拘留的机关应当在拘留后的24小时内通知该律师的家属、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以及所属的律师协会。根据公安部《规定》第123条和第109条第2款的规定,“无法通知”的情形包括:(1)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2)没有家属的;(3)提供的家属联系方式无法取得联系的;(4)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无法通知的。“有碍侦查”的情形包括:(1)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2)可能引起同案犯逃避、妨碍侦查的;(3)犯罪嫌疑人的家属与犯罪有牵连的。续前页3)拘留后的羁押期限。羁押期限=报捕期限+批捕期限。公安机关三种(10天,14天,37天),检察机关14天,特殊情况可延长1至3日。(刑诉法第89条,最高检《规则》第136条)6.逮捕1.逮捕的概念和性质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进行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或者发生社会危险性,而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予以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8-79、81、85-98条,六机关《规定》第13-17条,最高法《解释》第18-136条,最高检《规则》第139-146条,以及公安部《规定》第129-143条,对逮捕进行了全面规定。
性质:审前羁押。逮捕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中最严厉的一种,它不仅剥夺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而且逮捕后除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和符合变更强制措施的条件以外,其羁押效力持续到人民法院判决生效为止。续前页2.逮捕的适用机关。逮捕由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由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几种特殊犯罪嫌疑人的批准:(1)人大代表;(2)外籍人或者无国籍人。详见检察院规则第312条。续前页3.逮捕的适用条件。1)证据条件。逮捕的证据条件,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何谓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刑事诉讼法》中没有明确规定,根据最高检《规则》第139条第2款和公安部《规定》130条第1款的规定,要求同时具备下列情形:(1)
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2)
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3)
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经查证属实的。此外,如果犯罪嫌疑人犯有数罪,只要有一个犯罪事实有证据证明,就可以逮捕。续前页2)罪责条件。逮捕的罪责条件,是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即根据已有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比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衡量对其所犯罪行,最低也要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如果只可能判处管制、拘役、独立适用附加刑,不可能判处徒刑以上的刑罚的,就不能采用逮捕。司法实践中,对于那些可能判处有期徒刑缓刑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一般也不采用逮捕。续前页3)人身危险性条件。逮捕的社会危险性条件,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刑事诉讼法》第79条基于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社会危险性的判定,分别规定了应当予以逮捕的几种情况:(1)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的,应当予以逮捕;(2)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3)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第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第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第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第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第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续前页此外,本条还规定,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关于“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形严重”应当如何界定,最高法解释第129条、最高检《规则》第139条第1款,以及公安部《规定》第131条中作出了详细明确的规定。续前页最高检《规则》第144条基于对犯罪嫌疑人社会危险性的判断,还规定了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或者不予逮捕的情形。该条规定,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行较轻,且没有其他重大犯罪嫌疑,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或者不予逮捕:(1)属于预备犯、中止犯,或者防卫过当、避险过当;(2)主观恶性较小的初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胁从犯,犯罪后自首、有立功表现或者积极退赃、赔偿损失,确有悔罪表现的;(3)过失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后有悔罪表现,有效控制损失或者积极赔偿损失的;(4)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双方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达成和解协议,经审查,认为和解系自愿、合法且已经履行或者提供担保的;(5)犯罪嫌疑人系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在校学生,本人有悔罪表现,其家庭、学校或者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具备监护、帮教条件的;(6)年满七十五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续前页4.逮捕的适用程序(略)分批准或者决定程序和适用程序两个大的环节,具体程序详见教材,这里重点讲授几个问题:1)审查批捕的方法。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6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除了审查公安机关移送的报捕材料以外,还可以采用下列方法:(1)可以讯问犯罪嫌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则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A、对是否符合逮捕条件有疑问的;B、犯罪嫌疑人要求向检察人员当面陈述的;C、侦查活动可能有重大违法行为的。(2)可以询问证人等诉讼参与人;(3)可以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续前页2)审查批捕后的决定。(1)
对于符合逮捕条件的,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制作批准逮捕决定书;(2)
对于不符合逮捕条件的,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制作不批准逮捕决定书,说明不批准逮捕的理由。对于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在接到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通知后,应当立即释放已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如果公安机关不同意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可以要求人民检察院复议。如果公安机关的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立即复核,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执行。续前页3)逮捕后的收监和通知。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逮捕后24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4)异地逮捕的执行程序。到异地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被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到异地执行逮捕时,应携带《批准逮捕决定书》及其副本、《逮捕证》、介绍信以及被逮捕人犯罪的主要材料等,由当地公安机关协助执行。续前页5.人民检察院对逮捕的监督我国《刑事诉讼法》第93、94、98条赋予了人民检察院对逮捕工作的监督权,主要内容如下:(1)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批准逮捕工作中,如果发现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有违法情况,应当通知公安机关予以纠正,公安机关应当将纠正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态农业园租赁合同模板
- 水产养殖销售代表聘用合同范本
- 美容院防水施工合同
- 儿童摄影相机租赁协议
- 股份质押合同三篇
-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承包合同三篇
- 车辆租赁公司和员工安全协议书(2篇)
- 挖机在工地干活合同范本
- 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 工商银行解除贷款合同流程
- 2024年中国建设银行个人人民币贷款合同版B版
- 《古希腊罗马建筑》课件
- 2023年凉山州德昌县卫生系统事业单位考核招聘考试真题
- 第十五讲-新时代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
- 《风险评估培训》课件
- DB13-T 5931-2024 珍珠棉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条件
- 肿瘤科介入治疗及护理
- 心理统计与SPSS应用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SVG图形渲染性能提升
- 华南理工大学《固体理论II》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女性学:女性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