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税收筹划的原则和方法_第1页
第二章税收筹划的原则和方法_第2页
第二章税收筹划的原则和方法_第3页
第二章税收筹划的原则和方法_第4页
第二章税收筹划的原则和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税收筹划的原则和方法第一节税收筹划的限制因素分析第二节税收筹划的原则第三节税收筹划的思路与方法第一节税收筹划的限制因素分析一、主观限制因素

(一)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税收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政府行为,所以纳税人实施税收筹划是以守法为前提的。因此纳税人要想实施成功的税收筹划,必须对税法有熟练的掌握和深刻的理解。如果纳税人对税法不了解而又盲目的运用税收筹划的技术和方法,必然适得其反。(二)拥有相当的收入规模收入规模越大,纳税人经营的业务和发生的经济行为往往越多,纳税人上缴的税种就比较多,纳税状况也就比较复杂,其税收筹划的空间往往也越大。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为了尽可能的获取纳税筹划收益并承担有限的涉税风险,税收筹划还需要有专门人员操作并支付相当高的费用。如果经营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税收筹划可能发挥作用的空间就很小,实施税收筹划的费用还有可能大于税收筹划收益,这种税收筹划就缺乏实施的必要。(三)具备一定的筹划意识如果纳税人的税收筹划意识薄弱,甚至缺乏必要的税收观念,那么即使有再好的外部条件,也不可能为纳税人带来效益。只有纳税人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常识,意识到税收筹划的重要作用,才能在思想上指导自己的税收筹划行为。二、客观限制因素纳税人必然生存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为了达到税收筹划的目标纳税人必须得适应所处的制度环境,因此,纳税人必须得对大量的外部制约因素有所领悟。(一)制度因素1、税收制度税收筹划的一项最重要的基础性核心工作就是对税收制度的分析,只有对相关税收法律制度进行全面和深入地分析之后,税收筹划才更具有目的性。在分析税收制度因素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负担水平税收负担水平是税收制度的核心问题。税收负担水平包括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水平。(2)税负弹性所谓税负弹性是指税负变化对税制要素或税种要素变化的反映程度。税制及税种的税负弹性是决定税收筹划潜力和节税利益的关键因素。税负弹性越大,税收筹划的余地和可能的节税利益就越大,税收筹划就有利可图。税负弹性取决于税种的构成要素。各个税种内在要素税制设计的弹性大小决定着各税种的税负弹性,其中主要包括税基、扣除、税率和税收优惠的具体规定。用数学函数表示则有:TB=(b;t;1/d;1/i)其中:TB表示税收负担;b表示税基;d表示扣除;t表示税率;i表示税收优惠。(3)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是国家税制的组成部分,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目的,通过给予一定的税收利益而对纳税人实行的税收鼓励。税收优惠反映了政府行为,是通过政策导向影响人们生产与消费偏好来实现的,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4)税制差异税制差异是指各国税制结构的差异、各国税制要素的差异、各国地方税制的差异、各国相互间税收协定的差异。2、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特别是所得税制度密切相关。因为,会计是许多税种确定应纳税额的基础,会计对企业、机构、政府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的过程及其结果,系统地、连续地进行核算,并通过独立的第三方进行审计,能够提供准确、客观和可信的信息。所以,进行税收筹划就必须仔细分析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3、汇率制度目前国际上的汇率制度主要有两种类型: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制度的差异影响着税收筹划的难易程度和复杂性。如果各国都采用固定汇率制度,则税收筹划相对来说容易些,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相对稳定,财务核算结果与预测数值一致,税收筹划可以在一个相对静态的环境下设计;相反,如果相关国家是实行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税收筹划不但要考虑如何节税,还要考虑汇率变动对节税效果的影响。(二)法律因素税收筹划离不开税收制度分析,而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又与这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密切相关。1、法律制度对税收制度影响法律制度对税收制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法律制度对国家制定其税收制度的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于不同法系及其理论渊源的差异。目前,一般认为有两大法系,即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即成文法,英美法系即判例法。一般而言,大陆法系国家的税收制度包括由国家用条文形式制定并公布实施的税收法律、税收法令、税收条约、税收行政法规及地方性税收法规,不包括税务审理的判例。而英美法系的国家则把判例作为法的主要渊源之一,税收制度不仅包括通常理解的税收法律、税收法令、税收条约、税收行政法规及地方性税收法规,还包括税务审理的判例。因此,其税制要比大陆法系国家的税制复杂得多。2、经济法律制度对税收筹划的影响企业税收筹划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投资理财的各个环节,而这些环节的决策活动都会涉及遵从国家制定各项经济法律制度并加以充分选择运用的问题。如建立公司的税收筹划就涉及公司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问题;如企业融资方式的税收筹划就涉及有关金融法律制度和会计法律制度中有关规定问题;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就会涉及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政策的有关规定问题等等。我国现行的经济法律制度从广义的角度讲包括有关的经济法律、经济行政法规以及各项经济政策性文件。(三)政策因素税收筹划活动都与国家政策高度相关,因此,国家政策环境是税收筹划活动实施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基本前提。纳税人利用国家政策进行税收筹划面临的政策风险一般有两种,即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1.政策选择风险纳税人税收筹划的政策风险最主要之一就是政策选择错误的风险,即其自认为采取的行为符合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的政策,但实际上会由于政策的差异遭到相关的限制或打击。2.政策变化风险国家政策必然会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因此,纳税人必然要面对这种由于政策的变化行产生的风险,即政策变化风险。为了尽量合理和合法的减少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必须要时刻关注政策变化,认真分析和比较政策变化所产生的收益和所花费的成本,防范政策变化风险。第二节税收筹划的原则税收筹划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但税收筹划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以达到减轻纳税人纳税义务和贯彻国家政策的目的。一、法律性原则(一)合法性原则税收筹划具有合法性,它与偷税有着原则性的区别,如果采取非法手段进行所谓税收筹划,那么从本质上看就已不属于税收筹划范围了。(二)自我保护原则税收筹划要在合法性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纳税人要时刻注意其筹划行为离不合法的距离,这就是纳税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自我保护原则实质上是合法性原则的一种内涵延伸。(三)规范性原则税收筹划不仅仅是税务单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到许多其他方面,包括财务、会计等领域,金融、制造等行业,国内、国外等区域。税收筹划必须要遵循各领域、行业、区域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业标准。在财务、会计筹划上要遵循财务通则、会计准则,在行业筹划上要遵循各行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在地区筹划上要遵循地区规范。二、综合性原则(一)综合利益最大化原则纳税人在筹划税收方案时,不能只考虑税收负担的降低,而忽略了因该方案的实施引发的的其他财务费用的增加和收入的减少,必须综合考虑采取该税收筹划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综合收益,即要考虑纳税人综合利益的最大化,而并非只考虑税款负担最低。(二)社会责任原则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纳税人不管是自然人还是法人,都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纳税人的经营行为总要产生外部性,即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正的外部性能够给社会带来收益,负的外部性则会给社会带来成本;所以,当企业有正的外部性时,其社会责任与其财务利益总的来说是一致的;但如果有负的外部性时,企业的社会责任就与其财务利益存在着矛盾。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必然会影响纳税人的财务利益,所以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要考虑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纳税人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三)稳健性原则由于影响经济活动因素的复杂性,常常有些非主观所能决定的因素发生变动,从而导致各种节税的技术和方法也都有一定的风险,比如,税制变化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债务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因此,税收筹划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为了提高成功率,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尽可能对经济运行中的变化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对影响税收筹划的相关因素进行必要的分析,降低风险程度,以保证纳税人能够真正取得财务利益。所以,税收筹划在追求纳税人综合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注意筹划的稳健性。三、管理性原则(一)超前性原则税收筹划的实施必须在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发生之前,这既是税收筹划区别于偷税的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税收筹划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二)节约性原则税收筹划可以使纳税人获得利益,但税收筹划总是要支付一定的成本的,不论是纳税人自己筹划,还是聘请外部专业税收筹划顾问,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当新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利益时,该项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当费用或损失大于取得的利益时,该筹划方案就是失败方案。可见,所以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时要遵循节约性原则,尽量使筹划成本费用降低到最小程度,使筹划收益达到最大程度。(三)时效性原则任何税收筹划的方案都是在一定的地区、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法律环境条件下,以一定的企业经济活动为背景制定的,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所以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时,不能寄希望与一成不变的模式,而应遵循适时调整的原则。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所在的地区和所处的时间环境,制定适合自己的税收筹划方案。同时密切注意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的变化,并根据国家税收法律环境的变化及时修订或调整纳税筹划方案,使之符合国家税收政策法令的规定。第三节税收筹划的思路与方法一、税收筹划的思路税收筹划方法多种多样,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考虑税收筹划的思路,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最终效果分析,税收筹划的基本思路有三条:绝对筹划思路、相对筹划思路和风险筹划思路。(一)绝对筹划思路绝对筹划思路的目标是实现纳税绝对总额的减少。其原理是在纳税人遵守国家法律的前提下,从各种可供选择的纳税方案中,选择缴纳税款最少的方案。一般又包括横向绝对筹划和纵向绝对筹划:横向绝对筹划是指直接减少某一个纳税人的纳税总额,纵向绝对筹划是指直接减少某一个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纳税总额。

案例1假定某水泥厂销售给某建筑公司价款合计100万元的水泥,但该建筑公司因资金紧张,无力支付货款,愿用市场价格100万元的楼房抵账。如果水泥厂接受该抵账方案,并欲将该楼房对外出售以收回货款,那么建筑公司用不动产产权抵账,视同销售不动产,应缴纳营业税;水泥厂将来出售楼房以回收账款,属于销售不动产行为,同样应缴纳营业税。该楼房的销售额所负担的营业税∑T=T1+T2=100×5%+100×5%=10(万元)如果水泥厂改变收帐方式,与建筑公司达成协议,水泥厂帮助建筑公司联系楼房买主,然后,建筑公司用售房款来偿还欠水泥厂的账款。该楼房的销售额所负担的营业税∑T=T1=100×5%=5(万元)(二)相对筹划思路相对筹划是指一定时期的纳税总额并没有减少,但通过筹划使各个纳税期纳税额发生变化而增加了收益,使某些纳税期的纳税义务递延到以后的纳税期实现,从而起到相对节税的目的。其根源在于货币的时间价值,纳税人相当于获得了银行的一笔无息贷款。这样纳税人就有更多的资金来投入进行当期的扩大再生产。案例:宏生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机械产品研发与生产的企业集团。2006年3月,该集团拟扩展业务,欲投资6000万元研制生产某种型号的车床。经研究,共定出两套方案:

第一套方案是设甲、乙、丙三个独立核算的子公司,彼此间存在着购销关系:甲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作为乙企业的原材料,而乙企业生产的产品全部提供给丙企业。

经调查测算,甲企业提供的原材料市场价格每单位10000元(这里一单位是指生产一件最终产成品所需原材料数额),乙企业以每件15000元提供给丙企业,丙企业以20000元价格向市场出售。预计甲企业生产每单位原材料会涉及850元进项税额,并预计年销售量为1000台(以上价格均不含税)。

甲企业年应纳增值税额=10000×1000×17%-850×1000=850000(元)

乙企业年应纳增值税=15000×1000×17%-10000×1000×17%=850000(元)

丙企业年应纳增值税=20000×1000×17%-15000×1000×17%=850000(元)第二套方案是设立一个综合性公司,公司设立甲、乙、丙三部门。基于上述市场调查材料,可以求出该企业大致年应纳增值税额为:

20000×1000×17%-850×1000=2550000(元)

其数额和上一套方案完全一样,看似两方案对企业设立效果一样。其实不然,方案一中,甲企业生产出的原材料,在一定的时间内会出售给企业乙,这时要缴纳一定数量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而如果采用方案二,则这笔业务是在企业内的甲部门转向乙部门,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当然这笔税款迟早要缴纳,而且数额也不会变化,但推迟纳税时间,相当于从税务机关获得一笔无息贷款,有利于企业的资金流动,这对于资金比较紧张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正是基于这方面考虑,A集团最终采用了第二套方案。(三)风险筹划思路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某一事件产生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偏差。风险从性质区分,可以分为确定性风险和不确定性风险。确定性风险是指人们可以根据以往的历史数据和经验数据,预先掌握各种情况发生及其结果概率的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则是指没有以往历史数据和经验数据,来供人们掌握各种情况及其结果的风险。风险筹划主要是考虑了节税的风险价值,其思路在于将纳税人所进行的税收筹划应把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以获取超过减少税额的效果。一般包括确定性风险筹划思路和不确定性风险筹划思路。1、确定性风险筹划思路确定性风险筹划思路是指纳税人在根据以往历史数据和经验数据的基础上,把一些确定性的风险作为一个定量考虑到税收筹划的方案中,运用概率论的原理量化风险,进而计算期望值进行择优选择的思路。

案例2:假定由于确定性风险因素,某纳税人若采用节税方案1,第1年要缴纳所得税100万元的概率为30%,缴纳所得税120万元的概率为50%,缴纳所得税150万元的概率为20%;第2年要缴纳所得税120万元的概率为20%,缴纳所得税150万元的概率为40%,缴纳所得税180万元的概率为40%;第3年要缴纳所得税150万元的概率为20%,缴纳所得税180万元的概率为60%,缴纳所得税200万元的概率为20%。若此用节税方案2,第1年要缴纳所得税60万元的概率为40%,缴纳所得税80万元的概率为40%,缴纳所得税100万元的概率为20%;第2年要缴纳所得税80万元的概率为20%,缴纳所得税100万元的概率为50%,缴纳所得税120万元的概率为30%;第3年要缴纳所得税180万元的概率为30%,缴纳所得税200万元的概率为60%,缴纳所得税220万元的概率为10%。这个纳税人的年目标投资收益率为10%,纳税人采用不同方案在一定时期所取得的税前所得相同。那么,在同时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应如何考虑?

(1)计算采用节税方案后3年的税收期望值E:方案1:

E(T11)=100×0.3+120×0.5+150×0.2=120E(T12)=120×0.2+150×0.4+180×0.4=156E(T13)=150×0.2+180×0.6+200×0.2=178

其中;T11、T12、T13分别为方案1第1年、第2年、第3年要缴纳的税收。方案2:

E(T21)=60×0.4+80×0.4+100×0.2=76

E(T22)=80×0.2+100×0.5+120×0.3=102

E(T23)=180×0.3+200×0.6+220×0.1=196

其中;T21、T22、T23分别为方案2第1年、第2年、第3年要缴纳的税收。(2)把税收期望值按目标投资收益率折算成现时值PWi:∑T1期望税收现值PW1=120/1.10+156/(1.10)2+178/(1.10)3=371.75∑T2期望税收现值PW2=76/1.10+102/(1.10)2+196/(1.10)3=300.65其中:∑T1为方案1纳税人一定时期的纳税总额;∑T2为方案2纳税人一定时期的纳税总额。

(3)计算考虑确定性风险因素情况下方案2多节俭的税额Si:方案2多节俭的税额S2=∑T1-∑T2=371.75-300.65=71.1通过计算,应该选择方案2,因为它比方案1节俭更多的税收。2、不确定性风险筹划思路不确定性风险筹划思路是指纳税人在历史数据和经验数据缺失或有限的条件下,用主观概率来把不确定性因素转化为确定性因素,进行定量比较。案例:假定一个纳税人,若采用不确定性税收筹划方案1,可节减所得税S1=100万元的概率P1=30%,可节减所得税S2=120万元的概率P2=50%,可节减所得税S3=150万元的概率P3=20%;若采用税收筹划方案2可节减所得税S1=60万元的概率P1=30%,可节减所得税S2=140万元的概率P2=60%,可节减所得税S3=180万元的概率P3=10%。这个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得到的税前所得相同。那么,应该选择的最佳节税方案如下:

计算节税方案的节税期望值E:方案1E1=100×0.3+120×0.5+150×0.2=120(万元)方案2E2=60×0.3+140×0.6+180×0.1=120(万元)计算节税方案的风险程度(标准离差)σ:方案1:σ1=[(100-120)2×0.3+(120-120)2×0.5+(150-120)2×0.2]0.5=17.32(万元)方案2:σ2=[(60-120)2×0.3+(140-120)2×0.6+(180-120)2×0.1]0.5=40.99(万元)两个方案的节税期望值是相同的,但方案2的风险程度明显要高于方案1,因此,可以要选择方案1。

二、税收筹划的方法

税收筹划的方法很多,而且在实践中,往往并不是只使用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相互结合起来使用。(一)优惠政策筹划方法

国家为了扶持某些特定地区、行业、企业和产品的发展,或者基于照顾某些有实际困难的纳税人的目的,经常在税法中做出某些特殊规定,比如免除其应缴纳的全部或者部分税款,以减轻其税收负担,这种在税法中规定的、用以减轻特定纳税人税收负担的规定,就是税收优惠政策。所谓优惠政策筹划方法就是指纳税人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来达到为自己降低税负的目的。它是税收筹划最重要的内容,因为它最符合国家税法的立法意图。(二)税制要素筹划方法税制要素包括纳税主体、课税对象、税基、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等。它与税收筹划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纳税人的税负,因此有必要对每个税种的税制要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来达到为纳税人减轻税负的目的。1、纳税主体筹划方法纳税主体是指依法参与税收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对国家负有并实际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一般有自然人和法人两种。我国税制对纳税人的不同身份有不同的纳税计算方法,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些有同样行为的主体不纳入征税范围。2.征税范围筹划方法纳税人纳税是按照税法的规定的不同税种的课税对象和征税范围而缴纳的。征税范围税收筹划则要反其道而行之,找出不属于征税范围的内容,把企业的经济行为和业务内容合理地安排在非税范围内,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3.税基筹划方法税基是用以计算应纳税额的课税对象的数额,是课税对象的数量化,也称为计税依据。它是决定国家税收收入和纳税人税收负担轻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税率为一定的条件下,税基越小,应承担的税款就越少,而各个税种对税基的规定也存在差异,所以使我们对税基进行筹划成为可能。税基筹划方法的目标一般是实现税基的最小化。其途径则可通过税前扣除、减免税、选择有利的纳税方式和压低计税价格等实现。4.税率筹划方法税率筹划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比例税率筹划,即筹划分析不同征税对象适用的不同税收政策,尽量降低适用税率;二是累进税率筹划,主要是寻找税负临界点,防止税率攀升。(三)差异运用筹划方法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性,税制也反映和认同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并规定了各种差异性的政策和制度,这便为税收筹划提供了广阔的筹划空间。纳税人可以积极主动地运用差异,在合法的范围内达到为自己减轻税负的目的。例:宇环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宇环公司)2007年拟用1200万元选一家未上市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备选的有甲、乙两家高新技术企业,两家企业的情况如表所示。假定环宇公司在2007年取得所得额800万元,2008年取得所得额1100万元。方案1:环宇公司以股权方式将1200万元投资于甲企业。(甲企业符合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环宇公司)如果将资金以股权方式投资到甲企业2年以上(含2年),可以按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在以后纳税年度逐年延续抵扣。宇环公司可以抵扣的投资额=1200×70%=840(万元)2007年环宇公司应纳税所得额为-40(800-840)万元,不足抵扣。企业当年不缴纳企业所得税,且把尚未得到抵扣的40万元股权投资额从2008年实现的所得额中抵扣。2008年环宇公司应纳所得税=(1100-40)×25%=265(万元)方案2:环宇公司以股权方式把1200万元资金投资到乙企业2年以上(含2年),不得享受上述所得税优惠。2007~2008年环宇公司应纳所得税=(800+1100)×25%=475(万元)分析可见,环宇公司以股权方式投资到甲企业投资到乙企业实现节税210万元。创业投资企业在享受此项税收优惠时要注意,必须向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以下资料:(1)经备案管理部门核实的创业投资企业运作情况等证明材料;(2)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合同的复印件及实投资金验资证明等相关材料;(3)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省级科技部门出具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和高新技术项目认定证书的复印件。(四)税负转嫁筹划方法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金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税负转嫁主要有前转、后转、消转等形式。前转主要是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的销售价格,把税负向前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后转主要是指纳税人通过压低商品的购进价格,把税收负担向后转嫁给商品的供应者;消转指纳税人通过压低工资、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等方式在内部消化税款。前转的筹划方法是纳税人通过降低生产要素购进价铬、压低工资或其他转嫁方式,将其税收负担转移给要素的供应商。这种转嫁技术一般适用于生产要素或商品积压时的买方市场。但在交易与结算有时间差时,购买方也可以实现税负转嫁。后转的筹划方法是纳税人以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式,转移给购买生产要素的下游企业或消费者负担。这种转嫁技术一般适用于市场紧俏的生产要素或知名品牌商品。(五)组织形式筹划方法组织形式是指企业采用何种形式来配置企业的资源,企业的组织形式通常由公司企业和合伙企业等。而企业对不同组织形式即产权关系的选择,将极大的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税收。因此,企业根据自身所处条件,变化组织形式以适应税制变迁和税收政策的调整,可以合理降低或免除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达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例:许多企业为了组织专业化生产和产销一体化,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往往会投资设立或纵向并购控股一些上游企业,以获得协同效应。对这些上下游之间的企业,是采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母、子公司形式还是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总、分公司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有不同的观点,现从税收角度分析如下。甲公司为了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在某市投资设立了上游企业丙公司,丙公司将生产的成品A产品销售给甲公司,作为甲公司的主要材料用于继续深加工;最后加工成B产品销售,B产品的加工周期较长,一般为2年。已知甲、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为17%,城建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3%,企业未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按2008年度财务预算分析,当年甲公司计划购入丙公司的A产品60000万元,并全部投入用于加工B产品,预计至2009年才加工完成并销售。假定丙公司产品销售利润率为20%。甲公司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00万元,发生业务招待费800万元;丙公司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60000万元,发生业务招待费100万元。方案:甲公司投资设立的丙公司,不管是作为子公司还是分公司,其目的是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因此应将甲公司及其投资设立的丙公司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两家公司发生的购销往来作为内部往来可以合并抵销,只有对外缴纳的税费支出,才会产生实际的现金流出和利润减少。方案一:母、子公司形式。甲公司及其投资设立的丙公司均为独立法人企业,独立承担债权债务和承担民事权利,独立纳税。丙公司销售A产品60000万元给甲公司,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规定,符合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成本能够可靠地计算、没有保留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及有效控制、合同已签订等收入确认条件,以产品销售利润率20%计算,当年实现利润总额60000×20%=12000万元,应缴企业所得税12000×25%=3000万元;同时,因销售A产品应缴印花税60000×0.3‰=18万元;同样甲公司购入A产品应缴印花税60000×0.3‰=18万元;购销业务合计应缴印花税18+18=36万元。甲公司购入丙公司的A产品用于继续加工,加工周期较长,产成品在第二年才销售。增值税方面,因双方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凭票扣税的政策下,发生的购销业务可及时抵扣,不存在时间差问题。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甲公司发生业务招待费800万元,为此可税前扣除800×60%=480万元(低于100000×5‰=500万元);丙公司发生业务招待费100万元,可税前扣除100×60%=60万元(低于60000×5‰=300万元);两公司合计发生业务招待费800+100=900万元,可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480+60=540万元,招待费可抵税540×25%=135万元。

方案二,总、分公司形式。丙公司作为甲公司的分公司,不能独立承担债权债务和承担民事权利,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的规定,企业发生下列情形的处置资产,除将资产转移至境外以外,由于资产所有权在形式和实质上均不发生改变,可作为内部处置资产,不视同销售确认收入,相关资产的计税基础延续计算。(一)将资产用于生产、制造、加工另一产品;(二)改变资产形状、结构或性能;(三)改变资产用途(如,自建商品房转为自用或经营);(四)将资产在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之间转移;(五)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形的混合;(六)其他不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甲公司使用分公司的产品,只作为内部处置资产,不视同销售确认收入,不计缴企业所得税;同时,因是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之间转移资产不需签订购销合同,不缴印花税。至于增值税,按照增值税有关规定,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到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应视同销售,两家公司设在同一市区,增值税不需视同销售处理。两公司合计发生业务招待费100+800=900万元,可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100000×5‰=500万元(低于900×60%=540万元),业务招待费可抵税500×25%=125万元。分析上述方案中,很显然,方案二中,丙公司所销售的A产品的利润在2008年不计缴企业所得税,而是在2009年随着甲公司销售B产品,确认销售收入和甲公司实现的利润一并计税,相当于可延迟一年缴纳企业所得税,按年利率6%计算,可节约银行借款利息3000×6%=180万元,可少缴印花税36万元;相对于方案一,两项合计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