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23197-200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诊断技术》是一项国家标准,旨在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 IB)的实验室诊断提供指导。该标准涵盖了多种诊断方法和技术要求,适用于兽医、研究人员以及相关检测机构在对疑似或确诊IB病例进行分析时参考。

根据文档内容,首先明确了术语和定义部分,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及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接着详细描述了样品采集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咽喉拭子、泄殖腔拭子等生物样本的正确收集方式及其保存条件,确保后续实验能够基于高质量的材料展开。

对于具体的诊断手段,《GB/T 23198-2008》推荐了几种常用且有效的技术路线:

  • 病毒分离与鉴定:通过将待测样品接种于敏感细胞系如鸡胚肾细胞上培养,观察是否出现典型病变来判断是否存在IBV感染。
  • 血清学检测:利用ELISA、HI试验等免疫学方法测定被检动物体内针对IBV特异性抗体水平,间接反映其感染状态。
  • 分子生物学检测:采用RT-PCR或荧光定量PCR技术直接从临床标本中扩增IBV核酸片段,具有高度灵敏性和特异性。

此外,还提供了关于结果报告的具体格式要求及注意事项,强调所有操作应遵循良好实验室规范,并建议定期参加外部质量评估活动以保证诊断准确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23197-2022
  • 2008-12-31 颁布
  • 2009-05-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23197-2008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诊断技术_第1页
GB/T 23197-2008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诊断技术_第2页
GB/T 23197-2008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诊断技术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 23197-2008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诊断技术-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犐犆犛11.220

犅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犅/犜23197—200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诊断技术

犇犻犪犵狀狅狊狋犻犮狋犲犮犺狀犻狇狌犲狊犳狅狉犪狏犻犪狀犻狀犳犲犮狋犻狅狌狊犫狉狅狀犮犺犻狋犻狊

20081231发布2009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犌犅/犜23197—2008

前言

本标准对应于OIE《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手册》(2004)2.7.6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infec

tiousbronchitis),其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科研成果增加了反转录聚合酶链反

应和气管环组织培养血清中和试验,用于病原的鉴定和抗体检测。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动物防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华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延功、廖明、王志亮、郭霄峰、刘佩兰、王永玲、孙承英。

犌犅/犜23197—200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诊断技术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微量血凝抑制试验以及气管环

组织培养血清中和试验等四种诊断方法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检疫。

2临床诊断

2.1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形式,根据病变类型,可将

其分为:呼吸道型、肾型等,但以经典的呼吸道型发生的最为普遍。

2.2呼吸道型表现为呼吸困难,有罗音或喘鸣音,雏鸡感染可引起死亡。

2.3青年鸡和产蛋鸡感染后,可引起产蛋鸡停产或产蛋下降。表现为产蛋鸡产蛋下降,产软皮蛋、砂壳

蛋或畸形蛋,蛋清稀薄如水。

2.4肾型表现为病鸡排白色稀粪,脱水,死亡率高。

2.5符合上述临床症状之一者,可以怀疑鸡群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确诊需经实验室检验。

3病原的分离

3.1样品的采集

3.1.1对于急性呼吸道型的病鸡,应采取气管渗出物;对于刚扑杀的病鸡则采取支气管和肺组织。

3.1.2对于肾型和产蛋下降型的病鸡,应采取发病鸡的肾脏或输卵管。也可从大肠,尤其是盲肠扁桃

体或粪便分离病毒,但从消化道分离到的病毒未必与现流行或发生的病毒有直接关系。

3.2样品的处理

3.2.1将病料放在含有10000IU/mL青霉素和10mg/mL链霉素的pH值为7.4的磷酸缓冲盐水

(PBS)内,置冰盒内送往实验室。pH值为7.4的PBS的配方见附录A。

3.2.2将病料磨碎,加含抗菌素的PBS制成体积分数为20%的组织悬液,冻融3次,以3000犵离心

20min,取上清液,加入终浓度为1000IU/mL的青霉素和终浓度为1mg/mL的链霉素,37℃下作用

1h后用于鸡胚接种。

3.3分离培养

3.3.1取病料上清液,接种于5枚9日龄~11日龄的SPF鸡胚尿囊腔内,另5枚接种PBS,接种量均

为0.2mL/枚。37℃孵育。每天照蛋,24h内死亡的鸡胚弃去。收集接种后3d~7d的鸡胚尿囊液,

将所有尿囊液混合,用含1000IU/mL青霉素和1mg/mL链霉素的PBS稀释5倍~10倍,继续在鸡

胚内传代。典型的野毒株通常在鸡胚中传至第2代或第3代时,可见侏儒胚,传至第3代,某些鸡胚可

出现死亡。含毒尿囊液置-60℃以下可长期保存,也可以冻干4℃保存。

3.3.2将分离物经鸡胚传至3代或3代以上,收获接种后7d仍存活的鸡胚,取胎儿,用剪刀剪除胎儿

体外的附属物,并用吸水纸吸干胎儿表面的液体。如接种胎儿重量比对照胚最轻胎儿重量少2g以上

者,可初步判定为有病毒感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