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第一节青少年认知发展理论()_第1页
月第一节青少年认知发展理论()_第2页
月第一节青少年认知发展理论()_第3页
月第一节青少年认知发展理论()_第4页
月第一节青少年认知发展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其人(JeanPiaget,1896~1980)

日内瓦学派创始人,瑞士儿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的开创者,被誉为心理学史上除了弗洛伊德以外的一位“巨人”皮亚杰生于瑞士的纳沙泰尔,自幼聪慧过人,10岁发表有关鸟类生活论文,有科学神童之称。1915年和1918年相继获得纳沙泰尔大学学士学位和博士(生物学)学位。

1955年在日内瓦创立“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主任,直至去世。皮亚杰曾被哈佛、巴黎、布鲁塞尔、剑桥、耶鲁、坦普尔等20多所著名大学授予名誉学位,并获得埃拉斯穆斯、巴尔赞、桑代克等多种科学奖。皮亚杰一生发表500多篇论文和50多部专著。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知的起源图式的概念儿童认知结构的发展认知发展的阶段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评论认知的起源人类智慧来自何处?如何获得的?由“不知”到“知”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改变?认知的起源皮亚杰在讲认知发展时,把思维、认知、智慧作为同义语来使用。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不是单纯地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了儿童本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知识不是简单的摹写,必须通过儿童自身的动作和运算才能获得。改变行为主义的SR认知的结构认为思维是一种结构,而且这种结构从出生到成熟一直处在不断编织、演变和递进的过程中,认知结构组成的最基本单元是图式(scheme)图式的概念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schema,在他后期著作中用scheme一词)。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我们可以把图式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图式的概念最初的图式来自无条件反射,在此基础上,随着儿童的成熟,儿童对客体的动作不断演变出新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认知结构,体现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需要对个体构建和解释世界的方式进行根本性的改组和重建。认知结构的变化按一定次序进行,不能改变。认知结构的发展皮亚杰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认知的发展的,他认为认知或思维的本质是一种适应,是生物适应的一种特殊表现。同其他种系一样,儿童在发育成长中,适应水平也经历了不同的层次、不同水平。认知结构的生长和变化是适应和组织的结果。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同化同化(assimilation)它是指有机体把外部要素整合进自己结构中去的过程。在认知发展理论中,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就象消化系统就营养物吸收一样。

顺应顺应(accommodation)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一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顺化是与同化伴随而行的。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应的过程。同化与顺应的区别就本质而言,同化主要是指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应主要是指环境对个体的作用。同化与顺应一切认识都离不开认知图式的同化与顺应。认知既是认知图式顺应于外物,又是外物同化于认知图式这两个对立统一过程的产物。同化是数量上的变化,而顺应是质上的变化。皮亚杰应用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对行为主义的著名公式S→R进行了改造,提出了S(A)R公式。他指出:“一个刺激要引起一个特定的反应,主体及其机体就必需有反应刺激的能力,因此,我们首先关心的是这种能力。……所以这个公式不应该写作S→R,而应该写作S→←R平衡平衡(equilibration)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外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就一般而言,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用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认知发展的过程之平衡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过程,也就是认识上的适应,也就是人类智慧的实质所在。所以,皮亚杰认为:“智慧行为依赖于同化与顺应这两种机能从最初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皮亚杰,1980年)平衡状态不是绝对静止的,一种较低水平的平衡状态,通过共同与环境相互作用,就会过渡到一种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平衡的这种连续不断的发展,就是整个人知发展的过程

认知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理论的焦点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认知发展的阶段,他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图式不断重建的过程儿童认知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自然延伸,也是后一阶段的必然前提,发展阶段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思维总是朝着必经的途径向前发展。认知发展的阶段从认知图式的性质出发,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算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以后)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适应周围世界,依赖于身体的互动经验。两大成就客体永恒性获得:早期——看不到就不存在。六、七個月后——物体消失但仍能在心中存在符号性心像。因果关系联系形成:在儿童的动作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逐渐产生了动作与由动作造成的对客体影响的结果的分化,又扩大到动作与客体的关系上,使动作目的性更明确。前运算阶段(2~7岁)前运算阶段的特点有:思维具有表象性和直觉性;缺乏守恒概念、不可逆性、自我中心(只注意主观的观点,只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两个子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5岁):出现象征性功能。直觉思维阶段(4-7岁):前概念阶段向运算思维过渡。思维主要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特征左右。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体运算阶段两大显著特点:获得守恒概念、群集结构的形成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但只限于眼见的具体情境或熟悉之经验皮亚杰的“运算”:1.内化的动作,能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活动;2.是可逆的动作,能朝向一个方向也能朝向相反的方向;3.具有一种守恒性;4.系统性。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以后)

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只能在联系具体事物时才能解决问题,形式运算阶段儿童能对命题进行运算假设演绎推理能力: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这四个因素都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它们本身都不是充足条件。

二、多元智能理论

23文库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发展研究所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1983年创建的,这一理论发展很快,而且迅速地传遍了世界各国。我国是在2001年才开始引进和研究的,当时主要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吴志宏教授率先进行的,目前在全国兴起了高潮,而且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24文库

多元智能理论基本观点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它可以表现在人的思维和行为的各个领域,其基本观点是认为人的智能有八种或者是八种以上.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25文库

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主要是表达口头和书面语言和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能力。 这种能力在作家、艺术家、演说家、广播及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上表现得比较充分。

26文库

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是感受、欣赏、创作和表演音乐的才能。歌唱家、作曲家、演奏家和指挥家在这方面的才能比较突出。音乐智能可以通过胎教培养。27文库数理逻辑智能

数理逻辑智能是运用数学的思维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数学家、科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这方面的智能比较好。28文库

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是指感受空间世界的才能,喜欢与色彩、线条打交道,立体感强,富于形象思维。画家、建筑师、设计师、雕塑家这方面的智能特别强。29文库身体运动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是指善于用肢体语言表达思维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特征性是动作敏捷,四肢协调、柔软。

舞蹈家、运动员、外科医生、微雕家等在这方面的智能比较突出。实例:刘翔30文库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是指聚焦外部环境人群的一种智能。拥有高度人际交往智能的人其最基本的能力就是理解他人政治家、外交家和工作有成就的教师及商人在这方面的智能比较优秀。31文库自我认识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是指一个人走进自己内心世界和分析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这种能力比较突出的人,其内心世界比较丰富,具有自知之明,且自我反省和自律意思比较强。

自传小说家、教父、神父及有成就的宗教学家在这方面的智能比较强。32文库自然智能

自然智能是指善于发现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能力,并且有保护大自然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本能。

动物学家、植物学家、地质学家和从事环境保护的专家,他们具有较好的自然智能。33文库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属性每一个人都有八种甚至更多的智能。人的八种智能先天是平衡的。人的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各种教育而发展。人的多元智能因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而发展也不同。34文库多元智能理论的启迪必须改变用传统的二元智能理论(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评价学生的标准。每个学生的智能因自己的喜好和内化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而强项也不同。教师不能再用一个标准来要求全体学生,而应该帮助每个学生扬强补弱和张扬个性。35文库多元智能理论的价值帮助人们改变人才的评判标准,特别是对学生的成才评价。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促进个性化教学,使学生强项智能或特长得到充分张扬。更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和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到发展,且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36文库三、文化人类学理论

米德和本尼迪克特的文化人类学理论则强调了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玛格丽特·米德

1923年毕业于巴纳德学院,同年入哥伦比亚大学攻速心理学硕士学位。1924年,结识博厄斯及其助手本尼迪克特。1925年至1926年前往波斯尼亚群岛的萨摩亚岛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田野工作,当时年仅24岁。1959至1960年担任美国人类学会会长。

主要著作:

《萨摩亚人的成年》《萨摩亚人青春期的到来》《新几内亚人的成长》《三个原始人部落的性和气质》《时刻准备着》《男性与女性》《文化模式与技术变化》《文化与承诺》等(1)青春期是由什么决定的——文化遗传(2)社会对每个人提供的选择完全不同于现代西方社会。(3)萨摩亚人没有精神疾病,也没有因战争而导致的残疾人,这对于儿童的发育十分重要,不存在心理上的不良适应。(4)对性与生死看的很淡,很坦然。“性交、怀孕、生死”,这一切都司空见惯。

二、基本观点通过调查米德最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以往我们归诸于人类本性的东西,绝大多数不过是我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文明施加给自己的各种限制的一种发应。其实是文明的反应,是文化的作用。

对米德理论的评价

1、研究充分证实了文化的多样性对人格和心理塑造的决定性作用,从而表明,心理学试图对人的行为模式进行普遍性描述与阐释的原则并不是绝对普遍的意义。

2、米德的理论也面临批评。他过分的强调了文化的作用,忽视了生物因素在人为行为当中的作用,从而忽视萨摩亚青少年表现出来的攻击性行为和性冲动。本尼迪克特的理论

露丝·富尔顿·本尼迪克特(1887-1948)192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博厄斯和克鲁伯。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35年,博厄斯退休后,她曾替代系主任一职。1943年至1945年期间,曾任美国战争情报局海外情报处基础分矿室主任。1946年,任美国人类学会会长。主要著作:《北美的保护神意识》《科契提印安人的故事》《祖尼印第安人的神话》《文化模式论》《菊与刀》等

本尼迪克特的基本观点

本尼迪克特认为,人类文化各有其不同的价值体系和特征,呈现出多样化。文化模式是文化中的支配力量,是给人们的各种行为以意义,并将各种行为统合于文化整体之中的法则。在两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