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型社群:大数人格下的社群核心_第1页
信仰型社群:大数人格下的社群核心_第2页
信仰型社群:大数人格下的社群核心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仰型社群:大数人格下的社群核心

在我的一系列文章里,我把社群分为三类:信仰型社群、商业型社群以及自发型社群,今天这篇文章主要围绕着信仰型社群,来讲一讲大数人格下的社群核心。大数定律:星座学背后的秘密概率论历史上的第一个极限定理被称之为大数定律,通俗来讲,就是当样本数量足够大的时候,样本均值和真实均值充分接近,这一结论与中心极限定理一起,成为现代概率论、统计学、理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石。说人话:就是站在一个基础样本的范围内,当这个样本的数量大到一定程度后,整个样本群会呈现出一个相同特征来,这个特征成为了这个样本群的标签,当我们提到这个样本群的时候会自然的联想到这个标签。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地域论,比如在大家的印象里,上海女人比较能作,河南人比较彪悍,乡下人比较淳朴等;再比如英国人绅士、巴黎人浪漫、美国人开放、德国人严谨以及中国人保守等。对于年轻人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星座学,通过把人群进行星座划分,通过充分样本的数值统计,相同的星座的人会呈现出趋同的性格特征来。而通过社交网络的传播和特征的再一次确认,同一星座的特征会在人的思维中得到加强和固化。大数人格:反其道而行之的标签通过分析社群的成员会发现,大数定律同样适用于这里,而且大数定律在社群当中的结构是反向的。统计学上的大数定律,是在充分样本的情况下,提取出足够多的超半数以上的相同特征,进而将此特征变成这个样本群的标签。然而社群成员的标签,却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是通过先确立标签,然后在这个标签的基础上将拥有相同标签信仰的人集中起来,进而以此形成社群的大数定律下的趋同型人格,我将之称为大数人格。然后通过社交网络工具让拥有相同标签的人形成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加强这个标签的属性和认同感。这个标签之所以能够吸引到大量人的集结,是标签背后拥有足够人格感染力的主导者的价值观起到的推动作用,这个主导者也将成为这个社群的中心,成为这个标签的像征。主导者的价值观将成为这个群体的价值观起点,通过价值观的人格化吸引到更多的人进来。在这个地方我需要声明两点,主导者的价值观不代表社群价值观,主导者的人格也不代表社群的大数人格。在一个充分媒体化的社会里,尤其在一个相对法治化的社会里,主导者输出的价值观是在这个法治框架下允许范围内的思想。而且站在商业化的角度来说,主导者会在自己的想法和观众的想法之间进行中和,当用户数大到一定量后,这种妥协下的群体特征才是大数人格。大数人格是社群发展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宗教思维:通过偶像解释自己的行为大数人格的形成大致是这么个过程,主导者抛出一个价值观起点,这个价值观起点必然是“解释”了一个数量足够大的人群的某种困惑或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大量的人被吸引聚集,然后在主导者与跟随者的不断互动中形成了某种共同认可的价值观。这个过程其实和宗教的形成非常相似。比如宗教首先“解释”了一个大多数人的困惑,它告诉了贫苦大众:大家所受的苦并非没有意义,这是一种修行,所有的一切都将在来世得到变现。它给了迷茫的普罗大众一个希望,将他们聚集在了一起。宗教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信众的集结诞生了很多新的思想,这些思想逐渐形成了这个教会的教义,所有的教众都在义务的为这个教义进行宣扬和传播。信众对于教义的认同,是自我认同的一次强化,通过一个偶像化的象征,来为自己的行为做解释。社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样,所有的成员表面上是因为对社群主导者的崇拜,其实最终在内心是对自己行为的崇拜,通过偶像的行为来告诉自己这么做没错,在群体行为中加强这种内心的自我催眠。主导者的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异,跟随者会依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符合自己行为的再次解析,而主导者在商业化的前提下,会根据成员的想法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妥协和优化,最终形成一个大家都认同的大数人格。在商业变现的前提之下,社群成员除了受到主导者的价值观影响之外,也会逐渐改变主导者的价值观,这种影响是双向的。单一独立个体的价值观会在群体中得到认同和加强,当大量相同情绪的人聚集在一起,这类情绪的影响力就会发生“核变”。信仰社群:需要超越性的核心教义宗教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是因为它解释了人们心中的某种困惑,给了人们对于未来的一种希望。我在这里用“解释”而非“解决”,是因为它并没有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这一点和信仰型社群一样,这类社群只是给人们的情绪寻找了一个出口。信仰型社群和商业型社群不同,后者偏向功能性,通过解决某种实际的问题而产生商业上价值,比如“企鹅和猫”,通过贩卖有关红酒和料理的知识来赚取利润。“罗辑思维”和“吴晓波频道”最初也是商业型社群,通过解决人们的某一个具体的需求,比如读书和时事解读。但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内容越来越偏向于思想性的影响,信仰型社群的雏型渐渐浮现出来,罗振宇和吴晓波本人的角色也越来越像“导师”了。不过在一个法治的社会当中,罗振宇和吴晓波等人也只能停留在借鉴社群的宗教特质,但并不可能真的将社群打造成一个宗教式的社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强化社群的信仰性,来加强自己对于社群的影响力,从而提高社群的凝聚力。一个真正的宗教式信仰社群,需要有一个超越性的核心教义,这样才能保持整个社群能够长远的发展下去,从这一点上来看无论是“罗辑思维”还是“吴晓波频道”都没有做到。他们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当前的社会层面上,根随整个经济的步伐前进。结语:社群核变般的社交传播能力宗教思维在社群的发展过程当中具有借鉴意义,在三类社群之外,其实最高级别的社群就是宗教式社群。但是在相对法治的社会下,已经不允许出许所谓宗教式社群了。一个具有宗教思维的社群,可以爆发出类似核变般的社交传播能力,其成员对于社群发起人的拥护接近一种供奉。这一点我们在粉丝经济中可以看出一点端倪,很多粉丝在消费网红或者艺人的产品时,几乎完全不考虑实用性,而是在自己可接受范围内最大化消费。这一类社群拥有高度统一的大数人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